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设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的一些教案资源,供大家查阅和学习,希望可以对教学工作有所指导。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一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1)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
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次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1.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2.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课堂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特别强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二、教学后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及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指导归纳段意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b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c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d指导用“稠密”造句e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f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学习第1—3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课件出示: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a师引读课文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更可贵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b男女生分层读课文。c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四)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教学结束。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三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再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可能是刚开学,学习情绪很高涨,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阅读本诗。我想本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学生们对于新字词达到了会写,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2、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就连很差的王蕊同学也能背下来。
3、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
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基础知道它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他们进行练说。我想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的话,相信我们的作文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失误的地方,那就是对文中的个别字的读音上。比如:诗中一句:吸水在温风中晕皱中yun四声,而我却教给学生读一声,教学后通过我与老师们请教分析,觉得读四声比较合适,于是我又弥补了这一过失。
通过教学本课,我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只要我们是认真教了,改了,那么我们的效率就一定能提高,因为我们也是在探索中求得真理今后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走向完美,让成功永远伴随着我,让失误推动着我。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案指导方法,仅供教师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二、学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措施:
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
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
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
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
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
注
1始业教育古诗词三首(三课时)。
2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3二月初一放假。
4中彩那天万年牢。
6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
7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8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清明。
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和我们享受春天。
园地四。
10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11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2期中复习期中检测。
五一休息。
13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
14麦哨语文园地六。
1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16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园地七。
17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西藏渔夫的故事端午。
18普罗米修斯语文园地八。
19复习。
20期末考试。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六
1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二)导入。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1概述文章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接读课文,边听课文边思考,把你认为与奇迹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析。
1、盲女孩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把你画出来的语句读给同学听听。
2、指名说(板书奇迹内容)。
3、相互说一说安静是如何来创造的这些奇迹?你从奇迹中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先读出这个句子。
2、安静是如何做到到的?同学们印象中盲人是如何走路的,而安静却可以做到“流畅”?
3、想一想安静为什么在这里穿梭呀?(感受生活的美好,安静的开心。)。
4、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热爱、安静的开心)。
预设(二)。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是怎样做到的?她要干什么?同学们请注意安静在花香的引导下,如此准确地知道月季花的位置,她是怎样伸出双手的?从这个细微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来读第三自然段,点名读。安静爱花,爱春天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那份爱。
预设(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捉住了。
你认为安静是如何拢住蝴蝶的?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感觉?(整天穿梭在花丛中,她的身上一定拥有了浓郁的花香,蝴蝶以为她就是一朵花。)“神奇的灵性”源于什么?那安静又是什么感觉?(她是那样的热爱花朵、春天,才伸出双手。)。
假设情境,同学们现在就是安静(教师配乐范读),体会安静的内心在想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我”是什么感受?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作者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们看到了吗?那她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学生说)。
预设(四)。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对于手中的这一只蝴蝶,安静是如何对待的?
许久,多长时间,说明了什么?放飞蝴蝶,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什么意思,安静又在张望什么呢?(安静用她的心在张望。)。
3、安静放飞蝴蝶的那一刻,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她想。(对光明的渴望,对飞翔的渴望)。
4带着这样的渴望,我们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点名读。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得独特感受,感受着你也深深地感动着作者,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件:谁都有生活得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中,“谁”指的是什么?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一定要热爱生活、生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课文链接海伦·凯勒从19个月时,就双耳失聪,双眼失明,却依然是快乐的,她也创造了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们来阅读一下。
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们看一下课本链接,体会海伦·凯勒的心情是如何的。生命是美好的,只要你热爱她,她就会给你机会,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拥有享受生命的权力。
我们不会忘记去年的今天,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就夺取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一位幸存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醒来时,我又看见了初升的太阳,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说到这里,相信你对生命一定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那么就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概吧!
泡泡语还告诉我们……。
我们能办到吗?让我们下课就开始行动吧,办一期关于“热爱生命”的墙报,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哪寻找资料呢!
好,老师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2.课堂师生互动促进提升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教学方法】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描绘了母亲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母女情深的文章。(板书《___呼唤》)。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学习生字。
3.认读词语。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呼唤:召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领悟: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三、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满怀深情地写了母亲呼唤自己的点滴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怀、无限爱意和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眷恋,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亲情。
四、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这是多么感人、多么美丽的画面哪!”指的是哪些画面?
婴儿听到___呼唤绽开笑脸。
孩子在___呼唤声中蹒跚学步。
2.从这两个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母亲充满慈爱、温柔、甜蜜和魔力的呼唤具有不可估量的震慑力量。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这几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和___哪些事?
儿时,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时期最快乐的回忆。
在海滩那次,母亲的呼唤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儿时,听到母亲的呼唤从“心烦”到“渴望”。
2.如何理解“我总是可以看到她慈祥的笑容,便投入她温暖的怀抱”?
“慈祥”说明母亲温柔可亲。
“总是”,一直都是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每时每刻、无处不有的。
“温暖”反映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很有安全感。
3.为什么说“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
“我”和妈妈嬉戏时快乐、幸福、融洽,母女情深的动人画面,让“我”深切感受到母爱是融融的亲情。母爱在“我”心中镌刻,永不磨灭。
听到那近乎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呼喊。看到的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5.后来,“我”为什么听到___呼唤心烦呢?
“叫我做事,或是提醒我做功课。”
这些都是妈妈对“我”爱的体现,但“我”并不明白,反而觉得她很烦。
害怕——伤心——领悟(有___呼唤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
(三)学习第6自然段。
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作者明白了妈妈呼唤的真谛——浓浓的母爱。
五、课堂小结。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一首《母亲》,听完之后我想大家就更深有感悟了。以后再也不会跟妈妈顶嘴,惹妈妈生气了,我们应该感谢妈妈,感谢她带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谢她多少年来任劳任怨地为我们付出。
六、课堂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母亲的呼唤》”一起来闯关吧!
七、作业布置。
1.汉语有许多赞美母亲的成语,请你把知道的写下来。
2.你有过听到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吗?写一写。
3.阅读文章:《难忘的教诲》《可贵的沉默》。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
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65。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5、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总6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挑战题:补充句子。
()有()。
()有(),有(),还有()。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有()。
七、课后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九
本班共50人,其中新插班2人。班里男生偏多,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时常有出现。总体而言,班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体来说,班上的阮安然、刘清、胡珍等十来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自觉性很强,基础非常扎实;范呈兴等几个学生知识面广,上课发言积极;阮安然等几个学生书写非常整洁漂亮;在书写习惯上较差的有薛万杰、徐炜敏等几个学生;在完成作业上不认真和拖欠的有张兴明、田林圆等几人,需要加以引导、鼓励,促进其进步。在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但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书写欠认真工整,周记应付性完成,质量不高,写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本学期继续完善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长城》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学小学五年制第八册第一课。本节课是它的第二课时。
《长城》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节课就在于使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深化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也会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同时对计算机的学习与基本的实际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根据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搜集、整理网上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文稿。
4、学会注册并使网址时进行的相关链接。
能力目标:
1、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能展开联自己独道的见地。
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本身网络学习语文的这种形式就吸引着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本身就为突破重点、难点做好的铺衬。
在bbs中了表自己的合理化见解,这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稍有难度,但我相信教师大胆的引导与勇敢的鼓励,这一难点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三、课堂教学结构及各要素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思。
本节课我大胆的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本节课《长城》适合全面搜集资料的特点,而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二者的结合,在形式上首先就给学生以学习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渴知欲;而在实效上更是相辅相承。计算机网络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完全的体现了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公平;学生如果想更好的学习到本节课的内容,首先他得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基础,会浏览网页,能进行简单的图文复制与粘贴,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学会注册bbs会与的是网址还要会学会如果进行链接,等等这一切又充分要学生去动脑、去动手,去实际的操作与应用来展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学见解所面向的区域更为宽广,不再是只对老师,或只对学生,他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人及所有人的全部,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在本节课是一个调控者与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的学习,谐调各小组或每个同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在学习中,又是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员,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本节课,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溢、添”等8个生字,会写“墙、牌”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粗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分两组出示词语。分组对比读,读准字音。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覆盖鲜花凋谢。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童话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课前检查生字预习时,教师也将两组词语对比出示,给学生感觉上以直观的暗示,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对比读文,充分想象,强化体验。
1、(课件演示):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
教师相机板书: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美丽的花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心情如何?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在花园里捉蝴蝶,看蜜蜂采蜜,听小鸟鸣叫等。心情无比舒畅。
带着自己无比欢乐的心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板书: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课件演示):花园周围砌起了高大的围墙,上面竖起一块写有“禁止如内”四个大字的告示牌。指导“牌”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文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学习,把鲜花盛开、绿树成阴的花园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花园相对比,把孩子们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情相对比,让学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感受文本。)。
3、过渡:巨人在孤独与寒冷中不知过去了多久,一天,他突然看到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他的花园又一次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出对比描写的语句练习朗读。
板书:草翠花开。
冰雪覆盖鲜花凋谢。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出这样几点:
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使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小男孩使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巨人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6、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句子: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围绕课文,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课文内容,对比人物态度和感觉;在读书中合作交流,训练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在读书中拓展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读书中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三、看图想象,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1、指导看图,用学习本课积累的词语,生动地描绘画面的内容。
2、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3、小组分工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3)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4)学生齐读课题。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6)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7)边读边做记号。
(8)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5)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四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梅。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这些事中反应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一篇略读课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自学自悟体会人物精神,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和含义深刻地句子,从而体会那种美。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贝利的资料及图片、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欣赏球赛、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足球赛的场面。这场球赛精彩吗?你们知道刚才进球的那个球员是谁吗?(贝利)揭示课题。
二、质疑激趣、合作探究。
可是,他曾经是一个贫民,你们知道他怎么成为球王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学。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讲课内阅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联系起来,也将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机的融为一体。)。
3、球王贝利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展开讨论,指名回答)。
三、拓展延伸积累感悟。
1、从贝利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2、收集有关“体育明星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办一期小专栏。
活动安排:
(1)教师提前布置学生留意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关的准备。
(2)生展示和交流的内容可以以体育明星的故事为主,也可以介绍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但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他的原因,找到这些人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3)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文字、图片、音响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
四、识字与写字。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竹枝词的教学教案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70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