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人生读后感(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3:27:11
趣品人生读后感(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7 03:27:11     小编:笔舞

1.读后感是对一本书或文章阅读后所产生的观点和感受的总结。写读后感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既不过于主观情绪化,也不宜过于冷静客观。那么,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一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记: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论学习读后感,想起最近读的书《于丹趣品人生》。就写它,一举多得:整理思想、应付考核、向同事推荐。

曾经在《读者》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很是喜欢:“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是内心本质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宠辱不惊;它纯真、灵动,不沾染世俗尘埃;它淡泊、舍得,超然于名利场外。一个心灵宁静的人,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心静的人就能做到:坦然处世,洒脱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初读《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这段话。

翻开《于丹趣品人生》,开篇白岩松作的序,一句反问“我们怎么了?”,让我们不禁深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没有一刻能够平静下来。正如他所说的平静正成为一种奢侈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种种种种弄得我们焦头烂额。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也是浮躁的。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学生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记得《功夫熊猫2》中,师傅告诉阿宝说:“我修练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静下心来。龙岩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灵动的水珠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而静下心来,让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今后我一定会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于音乐中聆听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你会认为,在适时的空当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二

题记: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论学习读后感,想起最近读的书《于丹趣品人生》。就写它,一举多得:整理思想、应付考核、向同事推荐。

曾经在《读者》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很是喜欢:“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是内心本质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宠辱不惊;它纯真、灵动,不沾染世俗尘埃;它淡泊、舍得,超然于名利场外。一个心灵宁静的人,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心静的人就能做到:坦然处世,洒脱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初读《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这段话。

翻开《于丹趣品人生》,开篇白岩松作的序,一句反问“我们怎么了?”,让我们不禁深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没有一刻能够平静下来。正如他所说的平静正成为一种奢侈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种种种种弄得我们焦头烂额。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也是浮躁的。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学生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记得《功夫熊猫2》中,师傅告诉阿宝说:“我修练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静下心来。龙岩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灵动的水珠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而静下心来,让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今后我一定会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于音乐中聆听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你会认为,在适时的空当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感悟生活》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三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好处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方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解决的,但此刻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持续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四

一直非常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聪明,喜欢她的睿智,喜欢她的独特见解,喜欢她的不凡谈吐,而最让我钦佩的是她对人生不同寻常的感悟。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大都不同,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消极颓废,于丹与大多数人不同,她的大智慧体现在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美好人生的不断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当这么多的光环罩在她的头顶,她没有骄傲,没有被名与利所束缚。而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当我拿到于丹老师的《于丹趣品人生》一书时,我如获至宝,细细品读起来。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分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后记生活之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紧,流失得却越快。我们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却体会不到些许的宁静;我们历尽艰辛,想寻得一份踏实,却最终迷失在忙碌的生活当中。于是,我们迷茫了。我就是这众多迷茫者中的一员,或许我比别人幸运之处便在于我看到了于丹老师的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师通过这本书带领我们体验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如果不依赖某种仪式,人是很难沉静下来的。所以,我试图从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些富于情趣的形式,比如听琴、喝茶、游山历水,并以此作为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世俗的仪式。”于是,这本书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带领读者走进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的生活脚步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如何去放松自己,如何放慢脚步,用一颗闲适的心去欣赏身边的风景。于丹老师用她的书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无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闲下来的时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体会生活给予我的乐趣。以后,我要张开双臂,笑对人生,满面阳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五

我喜欢读书。

读书于我有时是三日不离手,亦或是十日不翻书,所以只能说是“喜欢”,不敢说“志趣”。自识文化积淀不深,十几年来常不知读些什么书好,索性从名著和获奖作品读起。近日得好友推荐,读了《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书中美文美图带我纵情山水、静品清茗、欢饮美酒、聆听琴音。让我走进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的同时感悟了生活的艺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把人们从纷繁世事中引领出来,“且停亭中且停停”,颐养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整本书读毕合实,仿佛是欣赏了一首“名诗名句”的串烧,有如一餐由诗、词、歌、赋、寓汇聚而成的经典古文饕餮盛宴。阅读中,我屡屡心生羡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满腹,信手拈来,深谙古人智慧与情趣,她该是享尽了怎样的快意人生?之后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给了我答案。“生活是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在书中开篇的“推荐序”中,白岩松把“我们,怎么啦?”的问题抛给了每一位读者。“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这里奢侈的“平静”不是说多维世界,而是直指你我的内心。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与压力与日俱增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你我个人如同微尘,似乎无法逃离以上的困惑。然而智慧的古人却告诉我们:有自己的心灵生活,用自己的心情趣味就可以改变物境。人生长路漫漫,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悠闲是一种趣味,是一种发现内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烂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真,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琐细的日子就会熠熠生辉。

感慨于书中的一个比喻:“生活就像一锅滚开的沸水,不会因为垂青哪个人,就变成温泉。你进入社会,都会受这一百摄氏度的煎熬。虽然人不能选择水温,但能够选择自己的生命质地,能够选择与水相遇的方式。”“人生如茶,富于建设性的生命,即使跟残酷的世界相遇,煎熬本身也可以变为成全。”

我喜欢读书,而且必定要读印刷出来的纸墨,因为这样的读书,才能一边嗅着墨香,一边在“唰啦”的纸上翻飞中细品其中深奥,这绝非电子读物可比。我也欣欣然想去品品茶,就从低门槛的飘逸杯、电水壶烧开的自来水开始,浅赏绿茶,粗品乌龙,当然这也终不能品至“茶禅一味”的境界。我只是想让自己用小趣的闲适与这个世界相遇,达观乐天,让心灵“走出去为了寻觅,归来时必定带着妙悟”吧。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六

喜欢于丹,是基于几年前,看她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论语。她端庄优雅,澹定自信;她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自此,她成了我敬仰的大学问家之一,我也成了众多于丹粉丝中的一员。

今天,她将人生价值与幸福融进新书《趣品人生》,是件令我们特别高兴的事。感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在书中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悠闲与时间无关。

在书中,于丹用细腻的文字,从道理上唤醒我们重新思考,感悟人生,发人深省。她就国人的生活方式,用茶、琴、酒,说古道今,更加贴切,更加接近生活。这种观念强烈地撞击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如何用悠闲的方式找回自己,重启心门,如何找回幸福的感觉。

于丹说,人在路上奔忙,不妨在忙碌的喧嚣中“且停停”。“停一停”能让我们歇歇脚,静静心。在亭子里养养神,问问自己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回味一下起点与目的之间,这路上的每一步,其实本身就是风景。但停下不是为了安息于此,终老于此。停一下,不是要丢了赶路的自己,是为了再上路,步履轻盈更好地上路、更好地前行。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只是当今社会,人们匆匆忙忙向前进,忙工作忙生活,忙买房买车忙贷款,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为忙碌而忙碌,晕头转向都要迷失了自己的心灵。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生命中涵养、从天地自然中滋养而成的。人生路上究竟有多少亭子?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甚至不是具体的一段光阴。一茶,一酒,一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唤醒生命的色彩。春的娇艳,夏的火热,秋的斑斓,冬的沉静;海的波澜壮阔,湖的宁静安详,瀑的澎湃激荡,溪的浅吟低唱;日月的更替,四季的轮回;无不投射鲜活的光辉么?四时不同,山水各异,这样走下来,生命中自然会多出一份情趣。人生的长河总有一些欢欣闪烁,前不久的一趟旅程,春风浩荡,绿树成荫,蓝天白云,天地辽阔,让我们趣味盎然,回味悠长。我们能够抓住的,往往就是生命中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去品茶,喝酒,听琴,亲临山水,在自然界中、在日月更迭中颐养身心、陶冶性情。当回到当下,生活虽然还是原样,由于心境改变了,会新奇的发现新的趣味,感受生活的平静和幸福,品味生活的甜苦与意趣,不经意间找回生命本真,重拾幸福的感觉。

悠闲的生活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迷失自己。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忙碌、多么艰难,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眸最初的起点,遥望最终的归宿,在漫漫人生路上,从容前行。

那我们今天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认为,首先要找回自己本真,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然后脚踏实地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关照到自己的内心。于丹说,当今人们的种种烦恼,都是因为静的时候不庄严,心里总有些东西放不下,嘀嘀咕咕犹犹豫豫,动的时候自然不麻利,拖泥带水放不开。那么这时候,同样需要我们暂且停一停,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想要什么。她哲理性的文字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积淀和感悟,值得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说到底,这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不都是如此么?人来到这世上,没有好坏高低贵贱之分。人生长路漫漫,释放自我,游历于山水自然之间,放眼于辽阔之间,亲临山水。见飞鸟在天,见游鱼在水,领悟其中的意境,获得天赋的人生乐趣。寻找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从容的上路。心自从容天地宽,在辽阔的空间中纵观古往今来。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如此看来,幸福就在我们心中。清晨,我们在温润阳光的洗礼下醒来,伴着花草香上路,看蓝天白云,看青山绿水,看飞鸟将视线拉伸成弧......知足的心境就会打开,幸福就会不请自来。不繁杂,不忙碌,不奢求,不贪念。喝一杯茶,品一口酒,听一听音乐,简简单单悠闲的生活,让心灵自由呼吸。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七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

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堂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这些体验很稀奇吗?想必不见得,但为什么我们却很少有这一份微小感动了呢?

我们缺少了一颗感动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叶的好坏,饮酒也不在于酒的浓淡,弹琴不在乎你琴艺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颗活着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饮酒,用心抚琴,便是好的。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岩松在他的《幸福了吗?》里面曾写到过墨西哥的一个寓言,说一群人在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曾经,古人可以用一个时辰来品茶,跋山涉水几个月只为去见一个朋友,花很长的时间期待一封信的到来,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名为等待的幸福。而现在的我们,用各种速溶饮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网顷刻之间便可得知对方的消息,太简易的过程,让我们少了一份珍惜,不再会静下心来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动。不再生活着,而只是活着。

渐渐的,“忙”成了一个习惯。不再停下脚步,为街口新装的霓虹灯而感到惊喜;不再在吃完晚饭后,到楼下散散步,和邻居打声招呼;不再为路边新开的野花而感动;不再珍惜朋友的关心······不再感觉这个世界的美好。

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忙碌以后,我们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间,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些微小的感动,叹一声“不亦快哉”!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八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九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好处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方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解决的,但此刻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持续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十

题记: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论学习读后感,想起最近读的书《于丹趣品人生》。就写它,一举多得:整理思想、应付考核、向同事推荐。

曾经在《读者》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很是喜欢:“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是内心本质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宠辱不惊;它纯真、灵动,不沾染世俗尘埃;它淡泊、舍得,超然于名利场外。一个心灵宁静的人,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心静的人就能做到:坦然处世,洒脱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初读《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这段话。

翻开《于丹趣品人生》,开篇白岩松作的序,一句反问“我们怎么了?”,让我们不禁深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没有一刻能够平静下来。正如他所说的平静正成为一种奢侈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种种种种弄得我们焦头烂额。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也是浮躁的。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学生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记得《功夫熊猫2》中,师傅告诉阿宝说:“我修练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静下心来。龙岩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灵动的水珠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而静下心来,让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今后我一定会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于音乐中聆听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你会认为,在适时的空当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十一

常看于丹在《都市主妇》杂志上的专栏,每每读着都觉得有收获。她是如此内涵丰富的女人,让人怎么读都觉得有情有趣。这本《趣品人生》也是这样,让人读得

不释手,不忍猝读,但又深受吸引,这才五天,我便把它“吞”完了。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作者对于现代人

幸福

感的缺失的担忧,希望现代人向古代人

学习

,学会停一停,看看路上的风景,在品茶,饮酒,听琴之中

寻找

到一种闲情雅致,慢慢地感受幸福,

珍惜

眼下的人和时光。

想想我这一二年,算是把悠闲品尝个够了,呵呵,当然,没有于丹书中的那么有内涵,但我也没有厌烦。做为小女子,我认为我们就应该享清闲,奋斗赚钱之类的事让男人们去做吧,我们养好孩子看好家照顾好男人的身心就够了。我在悠闲中,或许没有作者那么高雅,可我的

心灵

也是十分洁净和充实的,我读书我拍照我写反省的日记,与旅行到山水之间去悠闲去体会大美大境界相比,我局限些,可在每天的`文字里我都能找到小欢喜,这也算是一种

生活

体会和感悟吧。

下面摘一些句子来分享吧

(

关于

悠闲)

“做一些无用的事。悠闲与时间无关,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种节奏。”-----------这是给此书写序的白岩松说的话。这个序与这本书都是让我们如何放平心态,不要那么急功近利,悠闲地体味生活。

“人最想得

什么

,就会成为什么的囚徒。”----------以前也看过一句话“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呵呵,异曲同工。 我爱咖啡会不会就死在咖啡上呢,有些担忧呢。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悠闲是在日常生活不失烂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真,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琐细的日子就会熠熠生辉。”

(关于品茶)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杯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浓情对咖啡,清心品淡茶。”---------于丹说以前她也喜欢咖啡,现在渐渐爱上了茶的清韵。我目前还是衷情于咖啡,但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怕失眠怕钙流失怕胃酸,,,,慢慢地我也会放弃暴烈刺激的咖啡,接纳清茶的温和淡雅吧。

“一个人的心没有虚静,就不能懂得万物之变化,就不能看见世界的本真。一个人的心不空,就无法收纳万种境界。”-------------呵呵,我写那篇《我的“空虚和寂寞”》也是这个意思呢,就是啰嗦些。

“茶不求贵,只要能真正会意,就能喝出内心的清雅,安闲,洒脱。”---------我觉得喝茶,就得一个人喝,茶香经不得人扰,自个一人品滋味最好。喝咖啡就得两个人喝,稍稍有点小兴奋,话会越聊趣多。喝酒就得一群人喝,各生醉意,有酒后真言可听,有醉后醉态可掬。呵呵呵。

“泡绿茶讲究用玻璃杯,看着嫩嫩的茶芽在杯中三起三落浮沉之后缓缓落下,一叶一叶地终于立稳,如同人心沉浮之后气定神闲,终于安顿。”------------深有同感。有时泡一杯茶,便在网上冲浪,满眼繁华和芜杂,突然转头看到了茶在那里悠悠然地浮沉,突然觉得时间流动的都慢了下来,我会怔住,忘了手底下的活,电脑上的图字,就这样发一会儿呆。

(说酒)

“醉酒之后放浪形骸,失言失德,因为人对酒失去了控制,如果能有效控制自己,酒在人生中也不失为一样精彩的道具。”--------------男人们的酒文化女人不懂,反正我是没有喝醉或是喝高兴过。呵呵,不是说我有量,是我很少喝过。是没机会,也是因为我听父母老公的话。

“不妨选个合适的时间,或独酌,或对饮,或酣畅,或微醺,以美酒试一试自己至情至性,触摸一处内心不轻易打开的地方,那一刻,或许我们也能酿造自己生命的传奇。”---------嗯,一定得找一个机会试试。不知谁会陪我卖醉。最好是异乡,最好没熟人,最好在我还没老时…….

“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几欲起舞,感伤几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没有失态的粗鄙不堪,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酒的妙处。”-----------我喝干红,我觉得有味,曾写过几篇红酒日记。我喜欢闻白酒味,挺香的,但只替老公挡过二三杯,体会到妙处过。呵呵呵。

“酒至微醺,花看半开。”-------------呵呵,恰到好处即可。

(关于听琴)

“我们如今做事时,常常旁骛分心,常常喜形于色,又或常常患得患失,用弹琴或听琴的心涤荡一下躁气或戾气,渐渐地,也许可以从都市噪音之外静观听出天籁清趣,自心中漾出大音希声。”

“且陶陶,乐尽天。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东坡”

最后一句吧

“人不能总是羡慕别人的生少有,而是要从身边寻找,找到最低成本的方式来滋养自己的身心。”

-----------朋友,你用什么来养心?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十二

人生需要压力,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

人生同样需要放松,不要让外在的事物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本书恰似一杯茶、一碗酒、一张琴,让我们于浊世中保留一份清醒和寄托。

真正的压力是心得压力,真正的累是心累,我愿意做些无意义的事,让自己的人生多些轻松和闲适。

趣品人生读后感篇十三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择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可以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可以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7418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