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教师编写的精华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一
2112年8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沂南县小学语文教师暑假培训,并观看了济南市纬三路小学袁齐泽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与牧童》一课的视频,感触极深。《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课文重在体会牧童的勇敢和画家的谦逊。同时文章中的对话比较多,是指导对话朗读的好机会。本堂课,袁老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新课程课堂的景象。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如有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袁齐泽老师执教的这节二年级阅读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生字教学:法有趣,扎实学。
袁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在低年段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给低年级的学生先打好字词基石能促进学生一生的语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在第一学段中也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袁老师紧紧把握这几点,在字词教学中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实实在在地和学生共度了识字之旅,特点有三处:
1、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读课文,袁老师先让学生接力读文,有错字时当场指正,正音及时。接着,袁老师出示带拼音生字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让学生进行生字书写训练,扎实有效,学生兴致高,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2、发现字词特点,了解学生认字规律,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1)识字形式多样化:
识字时,袁老师用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开火车读等不同的方式来巩固识字效果,.读字正音、看卡片读、猜字游戏、走楼梯读词语等练读方法多样,生动有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
2)字词理解贯彻始终:
通过识字、写字、词语认读、借助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做动作:拱手;对比:太像了,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著名、根据词性理解词语:购买等等方法抓字词,促理解,训练到位。
将词语放在句子,联系上下文,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自然而然地嵌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了。袁老师在课上教会学生理解字词的两种方法:如:购买:词内两字的意思相同,解释一个字就是这个词的词义,之后袁老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用这种做理解词语的办法又解决了“夸赞、称赞、夸奖、驱赶”的词义理解。再如:理解“拱手”,袁老师和大家做动作进行了理解词义。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发现理解词语的各种好办法,很实用。
3、写字训练本本分分,扎扎实实。
二、学习课文内容方面:突出重点,渗透学法,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袁老师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如下特点:
1、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袁老师先让学生感受戴嵩的“著名”:这段话中,哪句能看出戴嵩的著名来?并让学生找句子,有感情的读。之后,袁老师便抓住训练契机:“一??就??”,让学生感悟到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课中尽管有好几处语段赏析,但袁老师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在指导读:“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时,袁老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此处要写两遍“太像了”“画活了”?因为反复说相同的话更能突出戴嵩的画好。孩子们在理解后读得更棒了,精彩的读书声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快乐地读,多么喜欢去读,仿佛他们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在尽情夸赞,夸赞大画家的精湛画技,深刻体会到了围观群众的赞赏之情。袁老师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学生自然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2、重视“读”的训练。
袁老师的课堂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
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袁老师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让学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本课的朗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读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这样学生不觉得读书乏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这种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正是低年级阶段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有力措施。
3、在充分朗读的同时,袁老师还不忘在学生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上下功夫。
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对话教学是语文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袁老师一直在实践和引领这种对话,并把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例如:“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二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三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四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组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深刻内涵,而且非常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学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五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主人公戴嵩勇于供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同学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同学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发生了许多疑问。这时同学心里迫切希望能有个机会和伙伴交流,把自身所知道的告诉给他人。他们活泼好动、泾渭分明、积极考虑,对问题敢于表达自身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同学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同学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同学不时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同学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考虑。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同学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同学的需要和兴趣动身,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同学将自身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置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示,使同学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发明扮演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同学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和多媒体教具调动同学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发明,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考虑、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同学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同学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只能唤起同学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同学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流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同学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同学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同学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二、通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同桌读读听听,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读,检查是否读通。)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确的要求,同学通过倾听互相检查,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培养默读的能力,有目的地读,让同学养成在读中考虑的习惯。)。
师:谁能把自身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同学交流。)。
(创设交流机会,使同学获得成绩感,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戴嵩画画很熟练。
生: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
师: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同学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学习提纲。
1、在小组里自读课文后半局部,解决疑问。
2、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不同的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的态度如何?)。
(依据学习提纲教会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培养同学合作的意识。)。
师:对戴嵩的画的评价众说纷纭,让我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读句子,说说体会。)。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读出称誉、夸奖的语气。)。
(生自身试试看,伙伴之间相互读一读。)。
(通过评价,引导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同学独特的感受,鼓励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风格。)。
师:赞扬他人就要这样去表达,可是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称誉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说恭维的话,向戴嵩献殷勤。
师:人们都在赞美画家画的画时,一个小牧童却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说的呢?和小伙伴读一读,大家议一议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
(鼓励同学以自身的理解练习读出不同的风格。)。
师:牧童的话很诚实,也很自信。听老师读,谁愿意学?(生再读,体会。)。
(增强师生的亲和力,结合自身的体会朗读。通过评价读、模仿读,层层深入,在人物语言的对比中体会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发明,深化感悟。
师(出示图画):观察想像,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会有人批评戴嵩。
生:我想围观的人们一定会议论:这个小朋友怎么这么大胆,竟敢批评著名的画家!
(充沛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同学的想像,启发同学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师:大家觉得牧童这样做对吗?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对。面对权威的画家,小牧童丝毫不惧怕,他真诚地向戴嵩说出了自身的想法。
师:戴嵩会接受吗?(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围绕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使同学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获得真切的体验,读好课文。)。
(让同学合作读一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然后展示评议,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通过伙伴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师:想不想把课文的情节演成一个故事剧?自由结合或在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生可以加上动作和自身的语言,发挥发明,鼓励创新。)。
(师指名一组展示,肯定创新之处。)。
(在活动中加深感悟,把人物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敢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错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你会画得更棒!
(结合感悟,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同学积极考虑问题,流露真实情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带着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合作读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感悟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师: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方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
(结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间评价,升华同学的思想认识,使同学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到老实、谦虚。老师送给大家几句精彩的话,让我们共勉!
(读一读名言,摘抄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读学习中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后记】。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同学先自身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同学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同学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
同学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习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3、扮演发明,朗读感悟:
同学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发明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同学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身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
在课上,同学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为使同学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充沛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六
听了于青圆和廉晓两位老师在龙山小学执教的《画家和牧童》,让我们获益匪浅。《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听了两位老师的执教给我们以下几点启发:
从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比较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较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能力训练。
在整节课中,两位老师采用了自由读文、同桌读、指读、默读、师生共读等方法。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而且从课堂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非常好。尤其是廉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戴嵩画画一段,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时,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明白戴嵩画画既快又好,从而发自内心地读好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
二、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力求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注重语言积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老师先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又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国画,用图中的不同画法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我认为这种方法很适合低年级儿童。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两位老师激情优美的语言,雍容大方的态度,及时点拨的教学艺术,形象巧妙的课件设计以及工整美观的板书,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存在着某些教学设计上美中不足的地方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认为于老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课下搞一些实践活动。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
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第二、我们认为廉老师最后的写字教学环节可以与文本教学联系在一起会更好。如:在这位商人称赞戴嵩作品的时候可以相机引出“商”,引导学生理解并加以练写。
第三、于老师的板书设计完善一些会更好,在于老师的板书设计中只是把两个人物特点简单罗列,而没有系统体现出两个人物所共有的可贵品质。
总的来说,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两位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实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七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文,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到的关于“人无完人,需要向别人虚心学习”的故事3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识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3、指名请同学朗读。
4、说说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师边引导学生发言边作板书:画家:著名、虚心牧童:会观察、说真话引导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书。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请你带着读画家与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讲一讲“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五、作业。
板
书
设
画家:著名、虚心。
了不起!
牧童:会观察、说真话。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八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注:字音——惭can愧、蔼ai。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律动: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读准“永恒”等字音;记住“滴”、“肩”等字形;理解“永恒”的意思。
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停顿,读好问答的语气。
3、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并通过释疑初步体会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了解内容。
1、借助图片,了解牧童。
(出示: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
2、揭示课题。
3、反馈预习。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故事中还写到了谁?
板书:国王。
4、自学课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按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句子。
想一想国王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5、反馈:
(1)游戏:辨认双胞胎(形近字组词)。
(2)交流板书:提出问题。
聪明的回答。
(3)借助板书,简单说说故事内容。
二、整体感知对话内容。
国王的问。
1、国王提了哪三个问题呢?读第2节,用直线画出国王的问题。
出示:“世界上??水?”
“那??星星?”
“永恒??秒钟?”
2、理解“永恒”(近义词)。
(在“永恒”词卡下将“永远、永久”两个词语翻出来,并引读加深印象。)。
板书:无法回答。
2、学生质疑(国王为什么要问这些无法回答的问题?)。
3、自读第1小节,找找答案。
出示:别人??闻名。
引读:这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聪明地回答,意思就是??(指名说),国王却(不相信),因此把他叫到王宫里来,向他提出了3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牧童的答。
1、面对国王提出的问题,聪明的牧童是怎样回答的呢?再读第2节,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2、学生借助提示朗读长句,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且正确停顿。
3、同桌合作,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
5、师生配合读对话。
三、重点朗读体会牧童回答的聪明。
过渡:对于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牧童却给出了聪明的回答,那么他的回答聪明在哪里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第一个问题:
引读:国王问牧童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牧童回答??
出示:
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如果国王您能(),我就能()。
引读: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国王您能??,我就能??言下之意是(出示)因为国王您,所以我。(出示后让学生练说,从指名说到齐说)是呀,尽管牧童没有直接告诉国王准确的答案,但是他用了一个假设,巧妙地回答了国王的提问,国王听了满意地笑了。
第二个问题:
1、引读第二次问答。
师:接着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先(要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在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随后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请您数数吧)。那纸上的小黑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谁也没本领数清楚)。(引读中随机将关键词翻红)。
2、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白纸,请你数数上面的黑点,你能数得清吗?(请2个同学)。
3、国王望着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会怎么想呢?请你联系牧童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来说说,特别注意翻红的词语。(前后讨论)。
出示:国王望着白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想:()。
4、小结:其实牧童是用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来代替天上的(星星),白纸上的`黑点数不清,更何况那漫无边际的天空中的星星呢?牧童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比方又一次给出了国王(聪明的回答)。
第三个问题:
过渡:国王见难不倒牧童,于是又提了一个更难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问题。
1、他问牧童(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马上回答(波尼美亚有一座金刚石山),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矿石),这座山(高大无比),每一百年才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到(整座山都被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才刚刚(过去)。(引读中将关键词翻红)。
2、这回牧童的回答又聪明在哪,请你们小组里再读一读,根据泛红的词语和补充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3、小结:聪明的牧童就是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回答了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
四总结:
引读:国王与牧童间交锋了三个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给出(聪明的回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妙,妙极了!从今以后,你就住到我的王宫里来吧)。
出示:1、3节。
板书:
提出问题(无法回答)。
聪明的回答。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
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音乐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词意。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列小标题。
(五)、观看短片,深入回顾。
(六)、拓展训练。
(七)、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换驴(小偷)告驴(刘五)。
审驴(包公:饿驴三天,痛打四十大板,放驴,跟踪驴)找到驴。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一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角色要转位,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把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课程内容来说,要体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洽,利用课程资源,招展语文课的内涵。
设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入:
(一)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二)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三)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一)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1、自主说。
2、同桌互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3、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一)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二)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1、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三)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四)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五)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1、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一)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二)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1、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2、“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3、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4、配乐,感情朗读。
5、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6、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7、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板书:那么…………那么。
山山。
京京画家乡涛涛。
青青平平。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二
1、认识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
4、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尝试学习发问。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1、出示课题:34聪明的牧童。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a、拼读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测。
b、读词语,理解带点词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2、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生交流引出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1)指导朗读。(2)用“无论……都……“的句式练习说话。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节。
1、范读第2节,听清国王问了哪三个问题?牧童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2、自由读第2节,把国王问的三个问题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划出来,并读一读。
3、分角色读国王和牧童的对话,体会牧童的聪明表现在何处?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抄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录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回答巴依老爷提出的问题?
天有多大?阿凡提骑的毛驴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战胜了巴依。
2、你能否试着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大海中有多少条鱼?空气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发一颗智慧种子,请每位学生在智慧种子上提一个问题,评选出,并颁发“善问“之星。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我要挑战。
我要补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我来闯关:
1、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
安静的步伐。
软软的空气。
寂寞的态度。
轻松的旅程。
悦耳的脚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歌唱了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这是一篇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设计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课文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想象,能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突破: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画家乡。
1、词语巩固。
(词语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看,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五位新朋友也来了,快,跟他们打一声招呼吧!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
2、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涛涛、山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可美了,让我们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读得多美呀!
二、学习4、5、6自然段。
这节课让我们到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去旅游,好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1、知道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吧!小组交流。
2、你对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最感兴趣呢?学生小组或同桌交流。
3、就请你们拿起书本认真地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相结合的交往教学形式,这样既注意了每个处于不同状态的独立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又注意了作为活动共同体的师生群体在教堂教学活动中的多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机会。
(一)平平的家乡。
a.谁来交流?你去了谁的家乡?请你先把他读一读。
b.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的,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c.读了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知道了平平的家乡在平原、我知道了平原很平坦也很宽广书上用了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写出了平原的美丽,你能不能读好他呢?随机指导读好第2句话(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二)我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就是平平是呀,看平平怎样?(开心、高兴)。
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学生说谁也能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b.随机指导第3句(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c.颜色真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三)青青的家乡京京的家乡。
其他小朋友你去了谁的家乡呢?知道了什么呢?快来说说吧!学生交流并读读有关句子。
1、城市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站起来读读吧!
你们知道了什么呢?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那么美”。
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城市里也很美,京京也画不下,他也想请你来说说,还有哪些景色?随机出示图片。
让我们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一眼望不到边”
草长的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青青家乡美吗?请你自己喜欢的形式美美的读读吧!
我有意识的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等环节,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齐读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
小伙伴的家乡多美呀!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四、指导背诵。
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
指名背同桌互相背。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读,尽情表达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五、拓展训练。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夸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学生自由说。
1、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彭老师知道小朋友在美术课上也把他画下来了。
2、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家乡很美,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学着这五位小朋友的样子把家乡介绍一下吧!
3、学生自由介绍、指名上台说。
4、课文中小朋友的家乡很美,我们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希望我们小朋友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5、听歌曲。
“新课程,新理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让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再现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丰富课文内容,感受盎然的情趣,启动创造,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大山。
大海平原。
城市草原。
我的……。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五
画家是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二年级语文下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
师板课题,“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写字时要认真一笔一画地写。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
师:谁知道呢?
生:我知道,因为画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所以老师把“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
师:你真聪明,知道他们的年龄不一样。
生:因为画家是很有名的大画家,牧童是普通放牛的小孩。
师:你真会思考,知道他们的身份不一样。
师边听边板书:著名的画家放牛娃)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舞蹈家!
师: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家?
生:我知道有科学家。
生:我知道有歌唱家、企业家。
生:我知道有天文学家、数学家、小说家、发明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师:哟,你一口气说了怎么多大家,真了不起!
师: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师: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
师: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句话知道,他的画画得很好,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观赏。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进句子里吗?
师指名读、齐读
生:上课铃一响,我们就跑回教室。
师:没想出来的同学,没关系,和同桌说说,相互帮助,你也会说的。
生同桌互相说。
师:把你想到的句子写下来,打开课本98页。
生写句子。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
师:很多同学想说,我们就开小火车。
(开火车说生:我一回到家,就马上写作业。风一刮起来,树叶就飘下来
师:戴嵩的画得多好啊,咱们再来用喜欢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画得很快。
师:能读出画得很快的语气吗?
师指名读
生:我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
生:妈妈在厨房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切菜。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
师: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学生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师:谁能读出商人称赞的语气?
师指名读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称赞的语气,称赞戴嵩的画画得太像了。
生:我好象感到,他第一次读是在心里边想“太像了”,读得小声,短些;第二次觉得画得更像了,更加肯定,所以读得大声,长些。
师:你听得真仔细。两个重复的词要读出不同。全班一起来读商人称赞的话。
全班齐读。
师:谁来读教书先生的话,读出赞扬的语气。
师指名读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生:老师我能比他读得更好。(生拿起书卷起来,边读边激动地拍书)
师:加上动作表演读,真棒!
师:想扮演商人的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起立,想演谁就读谁的话。
(学生纷纷起立,有的装着商人大腹便便的样,有的扮教书先生斯文的拿着书,有感情的朗读)
师: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人。
师: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夸赞什么呢?
生:我会说,你真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难怪你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欣赏。
生:你的画画得太好了,怪不得有钱的人都争着花大钱购买。
生:你画得就像真的一样,你的画技真高!
师:想夸的就站起来夸吧!
(学生自由夸赞戴嵩的画)
师:怎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师:大家都在夸他的画,但是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谁呢?
生:牧童挤进来喊道:“画错啦,画错啦!”
师:你为什么喊得怎么大声呢?
生:因为人太多了,我怕他们听不见,而且这是著名画家画的,我怕他拿去展览了,就会让人错误地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来的。所以我喊得特别大声。
师:大家也来扮演牧童大声地喊一喊。
全班齐读
师: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生:我知道,因为大家刚才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好,可是牧童却说画错啦,所以大家感到很吃惊,就像听到炸雷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
师:小朋友看“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呢?
生: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木,就好象嘴巴张得大大的,一动不动。
师:你真会想象。小朋友听到了牧童喊“画错啦,画错啦”你们的表情会怎样?
(学生做有的定住了,有的张开嘴巴,有的不出声)
师:你们大家都不说话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就是呆住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呆住的语气。
师指名读(学生读的很轻)小组赛读
师: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生:这么著名的画家怎么会画错呢?小孩子胡言乱语。
生:你这小孩懂什么,大画家就是大画家,不会错的。
师:假如你是戴嵩呢?你又会在想什么?
生:我堂堂一个大画家画的画,怎么会错呢?
生:你这黄毛头,简直是乱说!
生:这个孩子的意见我还是应该听一听,看看他怎么说。
师: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桌互相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同桌读、指名汇报读)
师:大家都知道戴嵩是个谦虚的画家,你从哪里知道呢?
生:我从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问他,我知道戴嵩很谦虚。
师:谁能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指名读。(学生脸带微笑,向前稍倾做问)男、女赛读。
师:还从哪里知道?
生:我还从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却被一个小孩看出来是错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好。看,惭愧两字读有什么旁?
生:竖心旁。
师: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谁来读好戴嵩的.话?
师指名读、自由读。
师: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你想怎样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呢?
生:我想让同学们分角色来读。
师:好,我们就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我想说
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想对牧童说,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学习!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我还想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要向牧童学习,观察生活,不要不懂装懂。
生:我想对戴嵩说,戴嵩你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能虚心地听取小牧童的意见,我相信你能画出更好的画的。
师: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还想对所有的画家说,你们都要认真观察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生: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们都应该向牧童学习,敢于指出不足。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能虚心地听取牧童的意见,小牧童敢地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大胆。
师:戴嵩是个著名的,虚心的画家。正由于他虚心听了牧童的话,后来他又再次画了〈〈斗牛图〉〉,(出示图)这幅图画得更逼真,更栩栩如生了,才能流传百世,成了名画。
师:同学们不仅戴嵩喜欢画动物,还有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以动物盛名的。(课件出示:名画)
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等。
师:不仅中国有名画,还有外国的,你们想去更多的欣赏他们的画吗?课后可以上网查看,也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去找找,欣赏。课后还可以问美术老师关于更多画家的画。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哪儿美?爱什么?
(2)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齐读第五段,读出爱北京的语气。
五、指导背诵。
1、怀着热爱、赞美的情,朗读全文。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篇十七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后我让学生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生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课内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六、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手抄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75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