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不偏不倚地看待自己的表现。总结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要准确到位,避免使用模糊和不具体的词语。总结范文的集合是为了展示总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便大家在写作时能够有更多思路和创意。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一
摘要: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更要追求人的发展和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其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因而,我们的教育当下更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互补技能、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而健康的、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社会发展趋势证明:一切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发展之上,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符合”人性“的。人的发展是与环境协调一致、与人和谐相处、情感丰满的和谐过程。所以,教育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脱片面素质追求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均衡、和谐的发展。完整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也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
据美国《时代》周刊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只有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并做出成绩。有关研究也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有情商。据此,笔者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优化。而非智力因素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全部功能,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的发展是个体成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情感智力是决定其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忽视或低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想和行为,都难免会给教育实践带来极大的妨害。
关于情感教学就有如下一些研究结论:。
(3)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
(4)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情感教育不仅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而且情感影响每个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
当今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价值重估与重塑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正经受着全方位、深层次的震荡,)人们必须做出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适应生存方式的急剧嬗变。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必然冲击到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据调查,目前在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受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严重的还发展成为心理障碍。20xx年9月1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国家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另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青少年自杀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尤其中国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已为世界之冠。更令人担心的是,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逐年增长之势。由于素质教育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分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不能不令人担忧。
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也要追求人的发展与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但能使人去充实、愉快地生活,而且还能使人充满激情地领略生活的乐趣。期望学生通过素质教育,学会一种健全、丰富、自主的生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期待“情感教育”能被更多的地方所重视,更期望“情感教育”能被列入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战略,这将给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带来心灵的启蒙。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二
摘要:美在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美,只有真正揭示美包含的深刻内涵,美的存在才有真正意义,才能使学生对美的观察细致化,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美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美的旋律,充满美的感受,享受时时刻刻的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美感是进入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美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只有细心、努力才能发现美。审美能力是每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学生用美的心灵看待事物,用美去美化人们的情感、趣味的灵感世界,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立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对素质教育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美的教育更加要深入人心,让学生心中充满美,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大量的具体感性的审美欣赏活动,进而上升到美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审美体验提升到理性认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美的感受。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能感受美的是人的眼睛及耳朵;而眼是最直接、最感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审美的感受力教育,进行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美具有生动的形象,它决定人们的审美观感,能用形象思维去感受它、领悟它。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感受力的表现。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周围美的存在,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学生都会觉得陌生而又新鲜,而一草一木是能用感观、色彩、声音和动作描述的,可以用美体验出来。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的花草树木,假山石笋,画廊楼阁,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学生在其中感受着校园的美。美术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指导学生观察审美的对象,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观察和联想的进程中获得美感。让学生在审美的观察中,展开想象、联想,让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样丰富了美的内涵与美的享受,加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美的联想,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力。
首先,审美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因此审美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音乐、美术之中,美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起到作用。不是石破天惊的,而是起到点滴、柔和的作用,有其明显的潜在性,迟早将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观察、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通过日渐积累的实践形成的。美的形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思想水平等差异,而使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不同。
三、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相互作用。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文化素养及学习习惯、技能等的培养。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智力教育任务的愉快完成,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结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很高要求。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时,美感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另外,美育要求教师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美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而这一切就能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
四、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创造力。审美观的形成,首先表现于文学艺术领域,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技能技巧的运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完成美的创造的一种实际能力,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审美观离不开具体情感,审美观中也渗透着理性。因为审美活动不仅靠感觉效果,而且靠想象及美好形象的引导。审美理解力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审美评价上,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世界观、审美观决定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时,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善于辨别美和丑的能力,使广大学生能自觉地摒弃和反对丑恶的东西,热爱并接受美的陶冶。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劣。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当今的教育界已有一个共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搞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言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文化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素养,对于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文化素养的形成就离不开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年板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其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语文知识,一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与语文息息相关,所以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那么如何看待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呢,使我们从事语文教学者应当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及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教学生识字,教学生理解词句,教学生说话写句子,教学生阅读,教学生习作,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所涉猎的内容。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而且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重要区别,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语文学得好,语文知识内涵深厚,对于学好其他课程,掌握科学知识,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更是不可怠慢的任务。语文意识如何培养,应该在传授知识时加以渗透,向学生讲明白,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方面是把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的内化加工,用已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表达出来,也就是本课程中运用,可称为内化;另一方面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其他课程。比如解答数学应用题,就要理解题目表述的条件和问题,再分析理解,然后理化出解答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物理、化学等课程,还是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语文。比如,电子计算机已遍布现代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真可谓无处不有,但归根到底,还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们的意愿,这些内容均可以称为外延。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意识才能得以培养,素质教育才能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得已显现。
二、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做人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地人生态度,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这门课程,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传授的辨证与统一。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认识课文的时候,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接受文章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即思想教育),语文课程,不只是讲授语言文字,读写知识的范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材料。比如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形式上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实质上总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对内容的反映。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正确的把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而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如何做人也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渗透不正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语文课程中的范例不胜枚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及时捕捉课文信息,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语文课程学习之中。比如学习《王二小》、《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懂得英雄人物勇敢、守纪、无畏的品行。明辨事理,把这些品质内化,升华为自己应具备的品质。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金色的鱼钩》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做一个机智勇敢、舍己为人的人。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共事,要以诚相待、肝胆相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素质教育的精华。……因此,语文课程中的课文都是有美好思想教育内容,只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就可以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
三、把握课程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渗透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创新是一种能力,能力靠培养,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获得能力。而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创新能力也要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形成。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比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按“由‘因’导‘果’式的分析方法,得出前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后果是:“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而讲《将相和》一课时,我却按“究‘果’溯‘因’”式的方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问:廉颇为什么事负荆请罪?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是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屡次立功,职位骤增所致,还因为他的忍辱相让,顾全大局。
至此,课文中的两个人物特点已跃然学生脑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的方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则从这课的学习中,学会了逆序分析课文的方法,(即“由‘因’导‘果’”式,变通为“究‘果’溯‘因’”式)。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创新,创新能力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求异标新。让其把这种学习方法内化为能力,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之中。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把握语文教材特点,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力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时机和环境,适时的进行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只有把语文课程的学习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语文意识,具有如何做人的素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四
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完成的。因此,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不但要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全面提升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身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首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所谓教育,就是教书与育人,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极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要一个要求自己,不但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正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圆满完成现代教育工作。再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不但要提高地理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在艺术、文学、哲学的修养,掌握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关注与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动向与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动态。最后,关注地理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局部豁达的胸怀、愉悦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和进取的精神,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所谓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首先地理教师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还要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五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对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是在原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进行改进和提高后的一种产物。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在我国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长期被忽视,这就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并不理想。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先天潜能和后天的个性培养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全面的系统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后培养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在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进后并参照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潮流进行的,这一教育理论的提出意义深远:素质教育既有助于贯彻全面教育的方针也能够达到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同时还会弥补教育理论的不足。因此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后,更加向着人本位迈出的一大步。
二、身体素质与体育教育。
在体育教育的概念中身体素质就是指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广义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包括人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但是无论怎么说身体素质都是人们本身的基本生命条件,在教育这一方面来说身体素质是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就缺少对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视,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文化素质是重要的,而身体素质的教育都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尤其是在进入现代化和机械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很多的人力劳动都被机械化取代,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也进一步的导致了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更为不重视。
同时也因为当前素质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机制使得学生家长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使得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处于严重的改革滞后的现象,体育教育无法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对体育的考试还存在着理论考核方式。在这种忽略学生身体素质、忽略体育教育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同时也因为没有进行较好的体育教育会导致学生的集体体育活动减少进而带来学生的团体观念薄弱,影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同时,体育活动的减少也相应的导致学生缺少阳刚之气、缺少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造成男性学生的“女性化”等严重后果。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忽视体育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我们必须要正视体育教育,伴随着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是提高体育教育地位的机会。在现行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时间,不得对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课程进行挤占。在如此有利的前提下我们要抓住机会,将体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改革,使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契合素质教育,并努力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
首先,在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关键点,体育教育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体育教育是现阶段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最为有效、最为简单、最为积极的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也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所以体育教育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能够保证健康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
其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将会是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阶段,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现在有人权组织认为体育教育也属于人权范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将会推动学生和人民能够形成较好的健康习惯和较为健全的人格品质。体育教育也能够是国家和青少年多一点阳刚之气,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新一代。
再次,体育教育中将会教会给学生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体育的灵魂就是竞争。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智力比拼最后取得相应的成功。在体育教育中这种精神会使得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去精神得到相应的培养。
最后,体育教育会使得人的脑部发育受到推动作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调节中枢神经改善神经机能推动学生们的智力发育。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同时进行体育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增加学生的阳刚之气,这些作用都使得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没有体育教育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健康科学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六
1.1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成为几乎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迈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1.2党和政府郑重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近百年来民族体质蔫弱所受的屈辱和当今强国振兴中华的呼唤,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对教育的有力回答,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之现代文明病日趋严重,学校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素质教育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新地位。
1.3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入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正如教育部吕副部长说的那样: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孩子敢于比赛,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七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在阐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探讨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辅助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云思.素质教育下钢琴教育改革策略浅析[j].艺术科技,(8).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八
摘要: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能够在高校中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钢琴教学是新添加的内容之一,在此教学方面还缺乏一些教学经验。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就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钢琴教学;教学对策。
在国民教育开展中,传统的教育理念逐渐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教育部门、教育专家经过摸索研究后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甚远,在教育理念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落实受到了冲击。因此,在素质教育下,高校钢琴教学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促使钢琴教学能够与素质教育相匹配。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技巧与指法,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会弹钢琴和弹好钢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会弹钢琴是指学生懂得基本的弹钢琴指法,能够参照琴谱完成钢琴的弹奏,而弹好钢琴则需要注入情感,具有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思想,使一样的钢琴曲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这才是弹好钢琴。对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将教会学生弹钢琴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钢琴指法的传授,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是懂得弹钢琴的“机器”,并不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家。
(二)钢琴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早日掌握正确的钢琴指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语言讲解与实际练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讲解音阶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钢琴指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为学生讲解更有内涵的知识,教师只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自己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逐渐地失去了兴趣,在没有兴趣,只是机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展兴趣化课堂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展兴趣化课堂教学。在兴趣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参考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需求,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知识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当教师为学生开展旋律试听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单纯的播放钢琴旋律让学生来听,那么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可能会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1]。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钢琴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能够认真的倾听,在倾听中感受钢琴的魅力,感受音乐之美。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更多先进的科技化教学方式在逐渐地被应用中。鉴于科技化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师在开展钢琴教学过程中,也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指法教学中,若是教师采用自己表演的方式,那么很多位置较为靠后,或者是视角不太好的学生很有可能看不清楚,而且教师的示范演练,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指法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络上收集有关钢琴指法的教学资源,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份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钢琴的指法知识,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进或者是返回,这样灵活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指法。
(三)多科目结合教学。
素质教育对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基本的钢琴技巧,更要具有钢琴思维,具有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高要求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开展钢琴教学过程中,就应开展多科目结合教学,扩充钢琴教学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钢琴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内容。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蓝色多瑙河》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施特劳斯的人物事迹,讲解施特劳斯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出这一举世名曲的[2]。教师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蓝色多瑙河》钢琴曲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音乐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下,高校钢琴教学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钢琴教学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高校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这一艺术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谢雅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以a高校钢琴教学为例[d].湖南科技大学,.
[2]王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分析-评《钢琴教学法(修订版)》[j].新闻爱好者,,09:94.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九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增强的健康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2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乙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2.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一、体罚弊端种种。
(1)体罚会造成学生厌学。
体罚学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做错了事和没完成作业两种情况。犯错的学生本身就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教师对他们的打骂或讽刺、挖苦除了使他们无地自容就是使他们感到得不到关心而绝望,进而不愿见到老师和同学,旷课和逃学是当然的并发症。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原本就心虚,另外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牢而自卑。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深知英语学习当中背单词和背课文是一大难关。没有背下来的同学,往往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怀疑自己比别人笨。讽刺、挖苦、罚写只能进一步使学生丧失信心,从而讨厌学习英语。于是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减轻压力,使他们逐渐完成任务,学习英语兴趣大了,自信心也更足了,这恐怕是单纯的罚写所无法实现的。
(2)体罚会恶化师生关系。
由于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面对教师的体罚,学生除了害怕就是厌恶教师,甚至产生憎恨心理。新闻媒体的多次有关因体罚学生而与学生对簿公堂的报道,难道不足以说明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吗?这样的师生关系能融洽吗?学生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吗?失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就只能统统免谈。
(3)体罚学生会给今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被体罚的学生对学校、对老师都心存余悸,对老师的教导和正确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产生怀疑,难道这不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吗?不信任老师,不愿听从老师教导,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缺乏辨别是非的学生更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挽救这类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更大的困难。
二、关爱益处多多。
(1)关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爱心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爱”宇,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必是心服口服。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如我班一男生经常迟到、吸烟、时常去网吧,几次批评、帮助效果不大。但是我坚信以爱感化他,于是我找他谈话,指出他的优点。最初,以天为单位来约束自己,然后是一周、一个月。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他真的改掉了恶习,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并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始终信任他,信任他能说到做到,从而使他重新树立了做一个好学生和克服恶习的信心。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一句话一个微笑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
(2)关爱,能融洽师生关系,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满怀爱心,帮助和教育学生,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犯了错误,遇到挫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教。拥有了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3)关爱,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的顺利成才打好基础。
总之,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一种方法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寻找许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武断、打骂、讽刺。体罚不是关爱的有效补充,体罚是破坏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爱心浇灌的树苗才会长得最壮,我们的关爱必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深爱自己的学生。
因此,无论面对学生的什么情况,无论我们多么生气、无奈,都放弃体罚选择关爱吧。“梅花香自苦寒来”,爱心浇灌,必会桃李满园。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一
内容摘要:作为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
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严格、科学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开发。所以基础教学既要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又要倡导基础与创作的衔接,促进基础与创作的互动。这样,基础教学就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狭隘的层面上,不再死板、不再教条。经过严格和科学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后,逐步提高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因为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就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能协调一致发展。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对美术人才需求的增加、美术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换。高等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的专门美术人才。美术院校的专业应该面向整个社会,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要使素质教育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将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基础教学是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素质教育深入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美术人才,也就真正体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2][3]浩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第1期。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二
音乐审美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音乐教育要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改善和提高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音乐本身展现的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相互统一的形体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素质,也能在素质教育上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审美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从通俗音乐过度到纯音乐。
通俗音乐可以很更好地反映歌曲本身的一种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可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还是要锻炼学生纯音乐中的乐器、节奏、旋律等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需要从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入手,逐步将纯音乐带入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来,使得学生不仅更好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也能不同程的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和音乐情操。
2.2从流行音乐过度到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都非常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由于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化、音律多变化,地域特色化等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不同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而通过流行音乐做铺垫来更好地分析民族传统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音乐有更多了解,也能扩宽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范围,更好地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得高校学生更好地解读音乐审美能力。
2.3从乐器独奏过度到交响乐。
在音乐欣赏中乐器独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发了解乐器的`声色和音色,感觉不同乐器表达不同的情感,而逐步过度到交响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器在整部音乐作品里扮演的角色,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审美品位,同时也能更好更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来开阔学生音乐的想象空间。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三
高校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对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教改之中作些初步探讨,提出要从传统的`以指挥命令为主的“食指教育”方式转到以激励学生内心为主的“大拇指教育”方式.
作者:李立新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systemandsociety年,卷(期):“”(3)分类号:g642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四
【内容摘要】目前,艺术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正在日渐提高,适当地在中小学校中普及戏剧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艺术审美、艺术素养,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形体教学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目标制订、设计教学内容,能让戏剧艺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取得更多收获。
当前,教育部非常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和推广,在这种大趋势下,北京市教委按照教育部要求,特邀中央戏剧学院参与支持中小学校艺术素质普及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北京市教委布置的艺术院校走进校园扶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任务,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联合实施艺术拓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设立了戏剧试验基地。中央戏剧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于9月正式走进未来科技城学校,开始了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形体教研室教师担任起了高一五个班的形体教学。作为一名大学的形体教师,这是笔者第一次在普通中学面对中学生教授形体课。
笔者认为,艺术素质教育课在我国中小学校还没有真正全方位普及推广,只是局限于部分学校,更不要说边远地区或乡村学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有些学校缺乏艺术教育氛围。很多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艺术素质教育。学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上课下负重很大,没有精气神和朝气,更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气质。尽管有些中小学校开设有美术班,但大部分美术班只是兴趣班,并没有真正普及到班级。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大部分都分布在市重点学校或区重点学校。而舞蹈团、合唱团还有管弦乐团基本上也都是在升学时,以艺术特长生考试后录取的。中小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也只是参加本校艺术团或乐团、舞蹈团,只局限于训练和艺术节比赛的演出,素质教育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各个学校普及。在普及艺术素质教育这一点上,国外的中小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美国的小学生升入中学必须要学会两种乐器(其中必须选择一种管乐器),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态度,并带有强制性。所以,国外的中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水平也都比我们的水平高很多。法国比较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悟,主要偏重在音乐和美术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会很重视参观和旅行,让学生在参观旅游中用语言描述、画笔记录他们所见所闻。这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应该受到各中小学校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开来。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即字母、数学、音符。艺术和科学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科学家身上就能证明,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是科学家和画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擅长拉小提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会弹奏钢琴,还能吹圆号。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艺术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感受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还对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都有着深远意义。
三、舞蹈基本功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从多个角度训练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是为了演员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剧目中的技术、技巧而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训练的。包括身体的肌肉能力、柔韧性、舞姿的姿态、身体的控制力、弹跳力、爆发力和跳跃翻转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感和动作中身体与气息配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在每个组合训练中基本都是要按照固定的动作顺序编排的,课堂中从简入深、逐渐加大动作的技巧和难度训练,讲究动作的规范,完成动作技巧要到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有两种训练形式:一种是芭蕾基训训练;另一种是古典舞基训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舞蹈学校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戏剧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员通过形体基本功训练提高身体肌肉素质能力,训练身体的控制力、协调性、爆发力,培养音乐节奏感,提升身体灵活性、柔韧性、感受力、创造力和身体表现力。形体基本功是戏剧表演专业很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舞蹈基本功训练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都是训练身体肌肉的能力、柔韧性、爆发力、弹跳力,以及音乐节奏感、气息和身体控制力。在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借鉴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元素和方法,比如,把杆上的芭蕾基训动作训练、小跳动作练习、柔韧性练习、气息与动作配合练习等都是有相同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表演塑造角色形象打基础的。扮演角色人物形象时的举手投足、行走站立、气愤与开心等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基本条件大多比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基础要差,尤其在柔韧性上相差较大。在训练中,除了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规格、规范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完成动作的感觉和身体的表现力。因为舞蹈基本功和戏剧形体基本功两者训练目的不同,所以,要求点也就不同。比如:芭蕾基训课训练是从双手扶把一位擦地开始的;然后是单手扶把(蹲)练习,或者单手扶把一位、五位擦地;再就是小踢腿练习,循序渐进到后面的一系列练习。也就是说,从把杆到中间动作、从中间动作再到所有的跳、转练习等才完成一堂课的训练。而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中,每个教师编排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都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组织课程,没有规定的统一动作。但是,训练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戏剧形体基本功与舞蹈基本功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四、中小学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一)教学目的。
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20多年,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给中学生教形体课这还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毕竟要面对的都是些普通中学生,并且也不熟悉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环境,这对于笔者来讲还是增添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前,笔者思考的是,中学生是否对形体基本功课感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艺术素质课的主要方向是戏剧表演,于是笔者想从教学内容上找适合他们的内容,不能照搬以往教学的内容,也不能按照纯舞蹈基本功去教他们。艺术素质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熏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审美,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在肢体方面的素质及舞蹈能力,陶冶他们艺术情操,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锻炼,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单一化,内容要丰富,动作上也不能太难,需要综合性。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第一步,从学生的基本站姿开始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伏案学习,加上随身携带的书包又沉重,长期下来身体容易形成高低肩、驼背、塌腰、伸脖、歪头、缩脖、身体歪斜等不良自然体态。因此,纠正调整身体的基本体态是最初教学的重点。学生分男、女生前后依次站好位置,要求他们每个人身体要挺拔直立、眼睛平视前方、收腹提臀、呼吸自如,在训练行走中也要保持挺拔直立的身体,并在训练过程中告诉他们正确站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训练的目的和学习意义。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身体的变换移动,前即向后、后即向前、左即向右、右即向左、高即低、低即高等。第三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一个人要想做到姿态的优美就需要身体柔韧性好,柔韧性不好必然影响形体姿态。在柔韧性训练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主要是在感觉上去多要求他们,因为艺术感觉对审美认知是很重要的。第四步,训练学生在地面上做一些基础动作。有些动作是和舞蹈训练相同的,主要训练身体与气息的配合,手臂与身体及气息的配合,以及腿、脚部肌肉练习,身体素质能力练习,身体控制与爆发力练习等。第五步,对身体关节、协调性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头、肩部、身体躯干等部位,可以借用爵士舞单一动作来训练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这部分训练有助于解决学生身体的僵硬、不灵活、笨拙等问题,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第六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和身体感受力。表演需要塑造人物角色,需要用形体动作表达内心,表演离不开形体,形体是表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翅膀。这方面的训练完全是即兴的。比如,行走中找空间感,感受位置的移动,放风筝、拥抱太阳,迎着太阳奔跑,在规定的停住步法后,同时肢体要迅速做出有爆发力或是非常松弛放松的形体动作。主要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身体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第七步,训练舞蹈步法,然后组合起来练习。这不是训练成品舞蹈,主要是训练学生群体合作、整体意识,同时感受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感受力。
结语。
一年多的中学教学,使笔者认识到这群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素质修养缺乏,需要提高审美、感知力等。这些都会束缚、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不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艺术素质课走进校园这一决定非常正确,中小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课推广与普及非常重要,学校不光有义务教书,更要重视育人。笔者相信,校园教育不断发展,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方面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性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4).
[2]吴建华.艺术教育是开启人类智慧的要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2).
[3]文燕.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0(11).
[4]于强.人体科学观对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启示[j].大家,(1).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五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定问题,通过学生提问以及大家相互讨论的形式逐步深入发掘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知识能更好地在学生脑中吸收和消化。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大家积极思考。比如在给影视录音方向的学生上演奏课时,一方面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作品演奏,然后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学生不但能在同伴的建议中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同学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给一个特定的命题,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解决大家共同的难题,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更多地应用协同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以最终的课程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能正确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这段期间的学习成果。在当代教育模式下,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出勤情况、随堂测试、研讨问题、期末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打击了“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让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应该把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日常成绩评测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信息来源更广阔,提高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可以得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抛锚式”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解决了一些现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把“抛锚式”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对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品源自化学科。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六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更多的人将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理论的高度,而高校素质教育里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高校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教育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审美在高校教育中不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得现代高校教育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对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审美素质的培养上,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音乐是人类生活上最好的伴侣,也是因为音乐艺术是最有效的审美教育的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用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式,而想要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提升了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才能避免低俗的音乐对高校学生危害,使得高雅、优质的音乐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情操得到升华。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怀的重要途径,所以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育教育,是按照审美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主要是特定时代、特定阶段为标准的审美观念,是以形象为主要手段,其核心是情感表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育能使人更加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等,不仅要有欣赏美的能力,也要有创造美的精神。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要更为客观地去发现自然美,寻找生活中的美,对艺术要有欣赏的美,以及更好地去感受学习的美,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在,这些审美教育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美,认识美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高校通过审美教育科研让不仅能提高道德素养、净化心灵,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也能树立正确良好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应用哲学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审美教育的按照自身对美的了解和发展来改变自我认识的一种手段,是最基础的一种教育,而在教学内容上其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审美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以非具象的美感教育为基础,还与其他教育相互连通,不仅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所以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七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是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的方式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音乐教育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重视基本知识传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训。比如,音乐教育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教幼儿唱几首歌、学几个舞蹈动作,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使他们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美感,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艺术地表现出来,就会背离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此外,在我国,有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为主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示范,搞机械训练;教师唱,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在进行音乐教育中,往往先由教师示范唱、示范跳,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教师干预、指责或要求幼儿模仿太多,有的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幼儿跳舞,结果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艺术目标的规定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具体目标又该怎样确定呢?在艺术目标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包含了较重的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应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美的感受体验、自我表达、表现和创造,逐步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帮助幼儿逐步理解规则和他人的需要,学会遵守集体音乐活动的规则,学会沟通、协调、合作,形成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音乐是幼儿游戏、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幼儿学到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因此,用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众所周知,撒谎会腐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滋长不信任,损坏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教育幼儿作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在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的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角色表演等音乐表现形式,激励了幼儿的感情,触及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了审美感受,从而受到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教育。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二)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乐观的性格,树立自信心。
乐观是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性格乐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而且身体比悲观者更健康。由此看来,培养幼儿乐观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班上有的幼儿腼腆内向不爱讲话,他们表演总是扭扭捏捏。如果老师耐心不够,不注重尊重幼儿,会更加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再也不敢当众表演了。久而久之,使这些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而且形成一种有碍学习的自卑心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带班老师特别注意对这类幼儿给予鼓励,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充分肯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教学舞蹈《娃哈哈》时,有个胆子较小的幼儿舞蹈动作做得不协调,老师就耐心细致地反复教。同时鼓励她:“只要你肯练一定能学会。”她使劲点点头,做得更认真了,动作比以前做得大方了、协调了。趁热打铁,老师再次鼓励她:“比刚才好多了,继续练。”结果,在一次公开表演活动中,得到了园长的高度赞许,她妈妈也欣慰的笑了。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审美感。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的教育。但各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却主要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的。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事物的美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演唱演奏中的音乐美……等等,运用音乐表现手段的美,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的音乐作品中,多是以反映幼儿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为主的。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及领悟教育内涵。如在欣赏活动《牧童短笛》时,我让幼儿先观赏一组幻灯片:出现碧绿的田野一位牧童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交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体验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理解。又如《一分钱》这首歌曲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歌词,欢快轻松的旋律,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教育拾金不昧的道德品行。它给幼儿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种教育比直接说教更深入童心。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和认识理解力一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四)结合个性特点,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内容还包括音乐舞蹈作品,有关的表演形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有关的活动规则。教学内容是使儿童音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五)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交往合作。
在许多的音乐活动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所以我们必须把个体的创作和集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需要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又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活动中,既要展示幼儿大胆、主动的个性,又培养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精神。
三、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的特性。既充分地让儿童享受、体验音乐活动过程的快乐,又顾及到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既尊重儿童对音乐的自发探索和创造,又要把儿童的音乐表现活动逐渐纳入到符合音乐审美创作原理和规律的轨道上;做到既不淡化、忽视音乐的意识和特点,突出以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和初步鉴赏为基本任务,又要贯彻和体现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切入口,促进儿童整体素质和完善人格的发展。
(三)在选择教材上,既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教材的具体操作性和可行性。
1、教材应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来,教师要善干控掘、积累教材。
2、教材应该从孩子的兴趣中来,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点。
3、教材应该从教师的创造中来,教师要善于创编教材。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而寓教于乐又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它像春雨点点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但这种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使得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八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英,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失衡[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2]试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05期。
[3]周方跃。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十九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29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53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m].2001年出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二十
摘要:英语语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又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英语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的英语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一、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
1、语音的培养。语音是语言的外表形式,学习英语一开始就要把语音、语调的基础打好。语音、语调是有意义的声音,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发音正确,对方才能听懂自己的话,也有助于自己听懂别人的意思。
2、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建造一座语言大厦。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越牢固,就意味着英语能力训练越多,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学生对词汇掌握的情况,一般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应从词性、词的结构、词的搭配等方面重点加强词汇的'积累。
3、语法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骨骼。语法和词汇好比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框架和砖块,只有这两个因素科学结合,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人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应从语言实践中总结规律,通过平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归纳语法规则。
4、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是人通过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是交际能力的体现。任何一门语言的运用不仅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则,还受制于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因此,学习和运用英语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要了解英语语言历史和文化,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交际中断,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二、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一开始会有强烈的新异感,这种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受到压制,从而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情绪和行为。
为了重新唤醒这种内在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2、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之信心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应把学生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渴望获得知识、成功的内部动机与获取奖励、赏识的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把为个人目标而学习与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对自我认识感到满意的心理倾向,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语言的实质是交际,而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际的信心以及不怕犯语言错误的勇气,克服口语交际中的胆怯等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师的英语素质。
1、具有合作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重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行为学到合作的理念。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及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基本功。教师讲课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沿着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获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思考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意义在于,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以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这就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星张彩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突破[j]、岁月,(12)。
[2]刘杨探究大学英语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44)。
[3]张宇于蕾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篇二十一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尤其是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音乐课外活动教学,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积极向上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以学生自愿参与为主,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普遍较高,因此需要确立正确的课外活动主题,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予以正确引导。比如,在普法舞台剧活动中,我们通过确立“法育未来,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正确导向,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树立适合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断努力。
2.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课外活动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者,活动的主体仍然为学生,活动项目的具体创意也以学生的意见为主,充分发挥其能动意识和创造力。比如在普法舞台剧活动中,舞台剧的具体形式、配乐、角色、剧本、场景、录制、剪辑等都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帮助及合理的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活动分工配合,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一项课外活动从开始到完成,短则几天,长则可能要一两个月以上,因此我们注重通过课外活动建立活动团队,引导团队成员合作分工,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成员的组织能力。比如在普法舞台剧活动上,团队的人员组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道具等准备工作和具体实施以及问题的解决都以团队内部协商解决为主,教师尽量少参与,从而起到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4.确定合适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活动启动时,制定合适的课程标准和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在活动开展中,以课程标准来检验活动开展的程度,以课程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达到的目的`,对于不能到达要求的学生或内容要及时予以指导,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相关领域知识。比如,在普法舞台剧活动中,针对学生撰写的舞台剧本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语言语法知识、剧本的写作方法以及各类软件或设备的用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
5.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我们注重采取适合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的多种活动形式,在活动中侧重不同的基础学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普法舞台剧活动就是活动形式的一种,配合语文的课程教学,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该形式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音乐课外活动具有自愿选择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活动自主性的特点。音乐课外活动基本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它能更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外活动的个别化、个性化与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音乐课外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与课程限制,而是根据活动的目标和标准、兼顾客观条件和学生的愿望要求确定,它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取资料、信息、数据,并将此作为音乐课外活动的可用资源;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与多个学科交叉,活动中学生不受学科的限制,比课堂上具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充分发挥的机会。音乐和音乐课外活动其实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工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有效地运用音乐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79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