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的详细安排,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一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一、引入新课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二
3、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探索2。
〖探索3。
(1)2(2)-2(3)2(-3)=___;(4)(-2)(-3)=____;
(5)30=_____;(6)-30=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
〖旧课复习。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2的相反数是多少?呢?
〖探索4。
在有理数范围内,我们仍然规定: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2的倒数是多少?-7.29的倒数呢?-的倒数呢?
〖练习。
p38.练习。
作业p45习题1,2,3.
补充练习】。
1、-1的倒数是1还是-1?为什么?
2、的倒数是______;0的倒数________.
3、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若a+b=0,则a、b互为_____数,若ab=1,则a、b互为_____数。
4、计算:(1)(-6)4=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对话探索设计】。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
(1)-2345。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
(2)-2345(-6)78(-9)(-10)。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三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四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五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
得零。
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六
2.会运用乘法运算率简化乘法运算.
3.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并会求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1、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因数、两个以上的.因数),并举例说明。
2、在含有负数的乘法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还成立吗?
观察下列各有理数乘法,从中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1)(-6)(-7)=(-7)(-6)=。
(2)[(-3)(-5)]2=(-3)[(-5)2]=。
(3)(-4)(-3+5)=(-4)(-3)+(-4)5=。
3、请再举几组数试一试,看上面所得的结论是否成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例1.计算:
(1)8(-)(-0.125)(2)。
(3)()(-36)(4)。
例2.计算。
(1)8(2)(4)()(3)()()。
观察例2中的三个运算,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呢?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1.运用运算律填空.
(1)-2-3=-3(_____).
(2)[-32](-4)=-3[(______)(______)].
(3)-5[-2+-3]=-5(_____)+(_____)-3。
2.选择题。
(1)若a0,必有()。
aa0ba0ca,b同号da,b异号。
(2)利用分配律计算时,正确的方案可以是()。
ab。
cd。
3.运用运算律计算:
(5)(-4)(-18.36)(6)(-)0.125(-2)。
(7)(-+--)(-20);(8)(-7.33)(42.07)+(-2.07)(-7.33)。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达成学习目标了吗?
课本第42页习题2.5第3题。
数学评价手册。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七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计算:
(1)(42)7(2)()()。
例2、计算(1)()()()(2)()()。
(温馨提示: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阅读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探索2〗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1)25×4;(2)-×1999×.〖探索3〗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计算×(-198)×.〖练习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1)1999×125×8;(2)-1097.〖探索4〗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例题学习〗p41.例5〖作业〗p41.练习〖补充作业〗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1)-6×(100-);(2)×(-12).(2)2×(-3)×4×(-5)×(-6)×7×8×9×(-10);(3)2×(-3)×4×(-5)×(-6)×0×7×8×9×(-10);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1)(-3)×(-3)×(-3)×(-3)×(-3).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1)-98(-0.6);(2)-1999(-)【补充练习】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1)例3x+9x+x(2)13x-20x+5x;=(3+9+1)x=13x;(3)12π-18π-9π;(4)-z-7z-8z.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九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程: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时积为正;当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就为零。
(教师寄语: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的`倒数。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计算:
(1)(42)7(2)()()。
例2、计算(1)()()()(2)()()。
(温馨提示: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独立完成)。
1填空:(1)2的倒数与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2)。
(3)、(4)(+)。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评一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必做题)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
:(独立完成)。
1填空:(1)2的倒数与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2)。
(3)、(4)(+)。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一
(教师寄语: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二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三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
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四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程: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 时积为正;当 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 ,积就为零。
(教师寄语: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 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 的倒数。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 计算:
(1) (42)7 (2) ( )( )
例2、计算(1) ( )( )( ) (2) ( )( )
(温馨提示:1、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独立完成)
1 填空:(1)2 的倒数与 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 )=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 (2)
(3)、 (4) ( + )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必做题) 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五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4;(2)-××。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习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8;(2)-1097××().
〖探索4。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习。
p41.例5。
〖作业。
p41.练习。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2)×(-12).
(2)2×(-3)×4×(-5)×(-6)×7×8×9×(-10);。
(3)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2)-1999××(-)××()。
【补充练习】。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2)13x-20x+5x;。
=(3+9+1)x。
=13x;。
(3)12π-18π-9π;(4)-z-7z-8z.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六
(二)能力训练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8;。
(2)8×(一7);。
(5)[3×(一4)]×(一5);。
(6)3×[(一4)×(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3十(一7)]和5×3十5×(一7);(略)。
[师](一5)×(3一7)和(一5)×3一5×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一5)十6.868×(一12)十6.868×(十17)。
(2)[(4×8)×25一8]×12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七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2)×(-3)×0×(-4);(2)2×0×(-3)×(-4).
结果都是0.
引导学生由以上计算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说明:(1)这样以后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2)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2.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计算:
(1)5×(-6);(2)(-6)×5;。
(3)[3×(-4)]×(-5);(4)3×[(-4)×(-5)];。
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1)(-5)×89.2×(-2)。
(2)(-8)×(-7.2)×(-2.5)×。
解:(1)原式=5×2×89.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892………………按顺序依次运算。
(2)原式=-(8×2.5)×(7.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60………………按顺序依次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八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
(-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
得零。
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79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