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8:19:16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大全(12篇)
时间:2023-12-07 08:19:16     小编:HT书生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在撰写总结时,我们要充分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一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对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是利用屏幕演示、文件传输、远程控制、在线考试等,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教学演示,教师也能够对学生进行监视和控制,这种教学系统的使用有助于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实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很大的跨越,也有助于教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为学生传达比较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计算机知识。此外,多媒体教学不再需要教师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板书的书写,能够使教学时间得到节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利用这种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便于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将与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欲望得到提升,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效果。当前随着信息量的逐渐增大,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感染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思维,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多媒体教学系统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堂问答中的应用。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将语言交流与计算机操作、教师指导相结合,实现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不同计算机上可能会出现不同问题,而且计算机教学时,学生的座位往往是不固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电子点名的功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教学中,利用屏幕监视等把握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问题提问时,需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或是小组合作思考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问答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监视,总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2.2在线测试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在线测试功能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由于在计算机在线测试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如在登录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登录他人账号、密码输入错误,进入测试系统后,如果计算机死机重启后需要重新登录等,教师需要在测试开始前对计算机的测试系统做好检查工作,并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出现问题后,应进行计算机的初始化设置等。在测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试卷题目错误、乱码等情况,需要教师进行试卷的重新发放。测试完毕后,学生需要将测试的试卷进行保存、提交,教师需要查看学生的交卷情况,保证所有学生都已经交卷。

2.3远程关机中的应用。

3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更具优势,能够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提升,能够使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更加深入,促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实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生活中缺少规则意识,社会就会一团糟。因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规则意识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每个学校都会教育学生守规矩、严纪律。作为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发展。体育课的价值,不仅在于保障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从长远意义来说,也在于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增进其自由感与幸福指数。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通过运动参与提高其精神文明、促进其社会化发展等作用。生活中充满了竞争,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保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良性发展。运动场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正公平意识的理想平台。只有建立了良好品行,才会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其自我约束力,保证学生有参与锻炼的自发性与反复锻炼的持久性,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积极乐观的心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至关重要。

(二)社会的发展。首先,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校风、学风。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因违反校规校纪、国家法律而受到警告、处罚、退学等处分,甚至坠入犯罪深渊的学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心理的'脆弱和规则意识的淡漠化最终酿成了这些恶果。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在课堂之外的课余时间里,如何拉开和其他人的差距,关键在于谁的自我约束力和规则意识更强。尤其在大学校园,学生自主可控的课余学习时间更多、可支配的课余空间较自由和灵活,这就更需要约束自我,不断强化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他们在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中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其次,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体育课教学的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规则意识进行培养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质与素养,为营造一个讲文明、守秩序、讲法治、守规则的和谐社会环境提供道德支持。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及原因。

(一)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

1.学习与生活中规则意识不强。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生活中缺乏规则意识,时间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欠缺。例如上课迟到,不遵守课堂秩序,对自己生活管理松懈等。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对成绩要求不高,认为只要及格即可;或是纪律与规则意识不强所致。实际上,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认知教育,对纪律、规则规范的认识能力是比较健全的,也基本能遵守行为守则,之所以仍不自觉地出现违纪行为,和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角度的差异有很大关系,有些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强,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而有些则不然。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及秩序、爱护公共体育器材、乐于帮助和尊重他人,而一些学生则认为严格遵守规则者“没趣味”“呆板”,甚至还会鄙视那些严格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同学。虽然他们具有道德认知和较高素质,能够明辨是非,但当违反规则可以使自己便利时,就会把规则抛在一边,以个人利益为先,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2.人际交往规则意识不强。在大学阶段,除了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外,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对人格的塑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物质和现实,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自己人格的塑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认为只要成绩优异就万事大吉。在这些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人际交往问题。体育课堂上,在分组练习时,常发现有个别学生私自换位置的现象。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寻找认识的同学,不愿意和陌生人一同练习;一部分是寻找技能水平较强的同学,不愿意协同较差的同学一起练习。这些学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甚至有排斥他人的不良心理,更不懂得换位思考、互相帮助,缺乏交往意识和集体意识。没有珍惜以体育课为平台,与其他同学沟通和建立友谊的良机。

3.诚信问题。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近年来,考试作弊成了学校日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公共体育选修课上,作弊现象更是频频出现。一些学生抓住公共体育课堂人数多、专业不同、互不相识等特征,在体育期末测试中求助运动水平较强的学生代替自己,以欺瞒教师,求得高分。例如,在进行篮球原地投篮技术授课时,有的学生在平日练习时偷懒,甚至装病,私自减少练习量,导致在学期末也未能掌握应有的技能,考试时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想办法投机取巧。即使安排学生裁判进行协助监督,也会出现徇私欺骗、谎报成绩的现象。在每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若监管力度稍有不够,就会出现替跑、舞弊等现象。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原因。

1.思想行为的放松。相对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较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较繁重的学习负担,大学阶段,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学习负担较轻,很多学生因缺乏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思想与行为逐渐放松。一些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一方面是受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只重视学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体育的价值及真谛,进而造成思想松懈、纪律性不强。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通达,以及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的拓宽,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过分追求个性,以至于不愿受学校规则的束缚,放纵自我。

2.家庭教育的失当。大学生出现心智不健全、心理素质差等状况,多数和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往往把智力教育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对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一切以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先后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从而错过了人格培养的大好时机,忽略了子女心理的发展。在教养方面,一部分家长对子女采取放任型或溺爱型管教,违背了子女正常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子女进入大学后,更是缺少与其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仍以考试分值、各项证书作为关注点,不关注心理发展。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很难形成自我约束力,往往容易导致不良人格的产生。

3.道德教育的不足。高校教育模式中,素质教育仍有所欠缺,衡量学生是否优异的重要指标依然是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虽然高校受国家强制规定开设有关于道德与法律的课程,但大多单调无味、脱离实践,学生的兴趣不足,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若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规则意识,矫正不良心理,会使大学生道德意识欠缺、心理异常程度加重,成为全面协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4.社会不良的影响。如今社会正处在转型变更期,呈多元化发展。在这种局势下,原有的社会机制遭到了冲击,新的社会机制还未建立健全,滋生了利己主义、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屡见不鲜。此外,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求利性驱使下,为了吸引点击率,蓄意夸大事实、增加负面舆论,从而影响学生的辨识。面对网络的冲击,大众媒体更应该多做正面的舆论引导,弘扬文明风尚。

总的来说,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该在技能教学之余,考虑如何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身道德风范感染学生,并考虑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计划,在体育课堂上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之在学校遵守纪律、在家中传承美德、到社会中遵守公德,为培养和谐社会中具有高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柳.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7).

[2]桂榆栋.公民的规则意识教育研究[j].思想战线,(s1).

[3]周品.大学生规则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贾新华.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缺失与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9).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三

传统教学中,学生可利用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写字停顿时间、提问的时间、课堂讨论的时间进行“思考”,而多媒体教学切入字体多且快,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时间停顿,学生几乎没有思考问题和记忆重点的时间,听课效率低下圈。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合适地把传统教学的方法穿插进去,以放慢教学的节奏。如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需要推理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有意识地放慢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对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和问题的结论,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形相结合,展示动态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传统教学的`趋势下,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学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本身就是媒体,然而有些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一味地演示、阅读课件,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学质量下降。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相互感染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扩大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

二、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

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代替了板书的繁琐,以其方便快捷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但是,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良萎不齐,有些课件就是照搬课本,把多媒体课件做成报告、文本式幻灯片,缺少图片,画面单调,色彩也不协调,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课件为了吸引学生,穿插很多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图片,华而不实,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团;有些课件中只有一些课本上的插图,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列举一些其他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授课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设计符合课程内容、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步骤。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有符合课程设计的创新和构思,在内容的展示上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确保所选内容是当前教学或学生学习所急需的。课件所展示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而在内容选择时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课件既高于教材,又不脱离教材。多媒体应重点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必须控制信息量,并且注重对信息量的合理组织。单纯文字组成的幻灯片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课件设计中要适时穿插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这些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但是,大多数课件是把一些简单、直观的实验以录像或动画的形式搬上屏幕,而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却很少有人制成课件,在这方面要加强幻灯片的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强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符合课程需要且有创意的优秀课件。

三、注重教学过程合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是固定不变的内容,无法完全满足不同的授课对象的需要和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紧急状况,不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完善,都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方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也要时时接收和分析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自己的讲课随时作调整。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该提问时要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在复习旧课、重点讲授、难点释疑等课堂的提问最能体现教学效果;在内容展示上,尤其是重难点部分,不要急于把结果展示给学生,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待学生思考后再展示答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通过机械的多媒体展示所能完成的。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过程的补充,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中,精心地设计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安排课件展示时间,并借助启发式提问、创设情景、设置疑问等教学方法,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四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最终的教学成果。当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高的时候,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会有一个质的提升;相反的,当学生没有积极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显得十分被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本文结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简要谈谈如何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参与性;提高策略。

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性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便利与自然,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实施。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反映物理学科十分难学,导致在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只能调动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对于学生群体的整体学习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论述一下如何在课堂中如何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新兴的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活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发现目前教育在发生着全新的改变。同样,物理教学的课堂也逐渐被新兴的教育技术所占领,这些技术的运用也成为了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激发点。而且这种技术与资源的功能特性,正好解决了物理教学对于抽象定理的一个解释与直观的.说明,让一些机械的原理更加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到这些新兴的技术与媒体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教学的活动。例如,我在教学物理永动机的原理时,对于里面的一个经典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教学来完成实验的一个演示。通过这个视频的演示,学生可以发现永动机的原理是不可行的,始终受到其他阻力的一个影响。技术与媒体的资源辅助教学,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趣教学中最为常见最直接的方法。而且情景的创设也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要导入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教学情节。教师在进行情景的导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课堂的学习导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实例,来进行一个教学情景的导入。例如,我在教学中学物理中的《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时,我在进行情景的导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中去: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生活中的汽车能够动起来是为什么吗?那么为什么发动机能够带动整个汽车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通过这三个问题,我和学生之间进行一个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不仅让调动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思索问题,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中学的物理课堂上,要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一个提升,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一个变动,也就是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将有着大大的提升,它给予了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的学习自由,让他们的学习天性得到一定的释放。当然这也取决于教师适当的放松课堂的主导权,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把握学习的主动性。

三、利用分组探究合作法,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方式,是利用分组合作探究法,来让学生能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和周围学生展开一个学习上的合作,来共同的完成学习中的任务。这种教学的方式,一般适用于中学的物理实验的学习。将学生分成三到五人小组,让这个小组在一起进行一个实验任务的完成。由教师来监督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小组的实验进程。除了一个监督以外,教师还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群体中,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首先要做的是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在物理上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才会随之上升。一般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即新兴媒体资源的利用与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中,我们利用到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我相信将这些教学措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一定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为整个物理的课堂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的提高研究[j]。教育周刊,(05)。

[2]李平元。浅析学生课堂参与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提高策略与方法[j]。科学教育,(03)。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目前,成人教育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因而亟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并积极探索改革的途径。本文主要从成教古代文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成教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中国古代文学是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地位非常重要。对于如何提高成教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学术界一直处于积极思考与探索之中。然而,目前成教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日趋呈下滑趋势。这其中,既有社会风气的浮躁、生源数量与质量的下降等因素,也与成教古代文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成教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讲授文学史与作家作品两大部分,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目前全日制普通教育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着眼于理论宣传、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学术色彩;教学内容则以文学史为主,以作品为辅。近年来,有感于这种重文学史、重理论、轻作品的弊病,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以原典阅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学成效。然而成教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没有彰显成人教育的特色,而且还沿袭了普教的诸多弊病。

普教古代文学重文学史、轻作品教学的倾向非常突出,授课教师为了追求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以压缩具体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为代价。这种做法,不仅使文学史的教学流于浮光掠影,而且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直觉感知能力。另外,在全日制普通教育本、专科的教学中,就已经存在着教学容量大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而成教自学时间长、面授时间短的独特性,导致这一矛盾更为尖锐。成教古代文学教学不仅轻视作品,而且还演化为单纯的文学史教学。由于对经典作品的忽视,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省去了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讲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观点。而且这些结论和观点往往不是教师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得来的,而是从各种教材或著作中剪切过来的。这种教学,教师本人无须多读和细读文学经典,只须死记硬背教材或讲义上归纳的条条框框,即可应付教学,即可高谈阔论,以致出现不懂《离骚》,也能大谈《离骚》的艺术特色,不读《红楼梦》,也能大谈宝黛爱情的怪现象。然而课堂上只讲文学史,即使讲得再精彩,线索理得再清晰,对没有具体感受作品的学生来讲,依然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文科人才的要求。

成人学生大多已参加工作,或者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在目前激烈的就业形势下,亟需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及竞争实力。对这些成人学生而言,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现实,就是要通过学习,获得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虽然学习文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拓宽宏观视野,但真正喜欢并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毕竟微乎其微。而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陶冶性情之外,还可以促使他们将经典名篇的语言艺术化为己有,进而转化为一种实用的技能。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成人学生大多从事文字工作,他们所需的恰恰是这种以提高语言运用和文字表达水平为目的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培训。因而成教古代文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不断强化成教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教学模式及方法单一。

人的成才究其本质是靠自学,根据成人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成人教育应该发挥成人学生的自主、自律和自控能力,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然而目前成教的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面授为主,而平时自学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并且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而言,要想提高成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可采取仿写、改写、读书札记或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而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面授是无法奏效的。因而要提高成人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平时自学的指导和监督。

就课堂面授而言,广大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传授新知识和保持系统性方面自有其优点。但由于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结果把讲述法搞成了“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何况成教的面授时间有限,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只能把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变成教师在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授,变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死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打好学生的文学基础,也没有发挥大学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功能,更没有完成对成人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个案教学的方法,选取精彩的篇章,精讲深讲,不求面面俱到,不求泛泛而谈;并且通过组织讨论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适当联系当代的社会文化现象来分析、阐述古代文学在当代的新意义。这种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自学,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研讨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单独由教师讲授的沉闷局面,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个案教学的典型示范,可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从而为学生的业余自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考核方式及内容僵化。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成教古代文学大多采用闭卷考试作为终结性考核方式。对于成人学生而言,他们边工作,边学习,非常关心如何才能顺利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而授课教师鉴于教学课时少的困惑,也往往侧重于讲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在集中面授期间,师生双方主要围着考试转,而考试内容又多是一些总结好的、完全靠机械记忆的文学史知识。这种一味强调机械记忆、方式呆板的考核模式,不仅难以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还窒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背书的机器”。

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必须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是成教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

首先,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要注重终结性考核,也要加强形成性考核。而后者恰恰是目前成教评价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广大成人学生多是在职攻读,要承担来自家庭、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再加上有些学生态度敷衍,只求混个文凭,所以如果缺乏对成人学生平时自学的监督和考核,那么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在将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结合起来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分值比重。

其次,应该改革终结性考核的内容范围及评分标准,减少文学史知识的分值比重,加大对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考察力度。目前的成教试卷,虽然也有一些分值颇大的主观性试题,但这些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往往依据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阅卷老师也主要依据评分要点给学生赋分。谁的记忆力好,谁就能得高分,所谓的主观性试题实质上考察的还是学生的记忆力。而成人学生大多已参加工作,他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记忆力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这样的考试对检验他们的真实水平没有多大意义。况且对作品的解读及对文学史规律的归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材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读。因而完全按评分要点来赋分的僵化做法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扼杀。其实,只要学生的回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并能够用流畅且富有文采的语言来回答,完全可以得高分,根本没有必要死抠要点。

成教古代文学以经典作品阅读为核心,以提高成人学生语言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加以实现,虽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难题,但在目前普遍浮躁的社会心态下,如能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必能促使他们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黎明,等.中国文学(修订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谢谦.高校古典文学教学的误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3]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4]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6.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六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但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如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找出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侧重点(雪光、雪色、雪态),并试谈该段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山怎样的情态等问题,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有效帮助学生诵读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并进行和课文相近的美文欣赏,让学生在对比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意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每单元的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展示该诗词内容和写作背景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诗词赏析,如与该作者的其他诗歌相对比,或者和其他作者写的这类主题的诗词做比较,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印象。例如,体现李白诗歌飘逸和豪放以及大胆的写作方法的诗词《将进酒》想象奇特,变化无穷,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在学习《将进酒》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李白的诗歌,我便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其七言绝句,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另外,古代大部分诗词都是借秋的凄凉和萧瑟,抒发心中感情。而刘禹锡的《秋词》却这样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写出了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这样结合诗词背景,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作者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不毫不气馁仍保持高昂的进取精神。多媒体技术鉴于这些特点,在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的同时,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书写和写作能力提供了便利。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要根据所教教学内容。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是一项辅助工具,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尽管其作用显著,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依赖,不能因为它的使用,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练。例如一些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放在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上,否则,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实现不了“教师当堂讲,学生当堂练、当堂背”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妨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的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也许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费时间,或觉得提问学生浪费时间,常常对课文分析得“非常到位”,即使有问题,也缺少一定的启发性。长期以来,学生会懒于思考,疏于思考,这样便妨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置出相应的问题,并对文章的重点进行提纲挈领的展示,切忌分析过于“到位”,不能没有了学生之间的思考、讨论与探究。

三、总结。

总的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能制作简单的课件,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为搞好语文教学服务。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高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摆正其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发挥其在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七

目前,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过教学改革,采用了启发式、汇报式的教学方式,但还是以讲授式的教学为主,多数时间在讲授基础知识。课堂中的相关案例分析,也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但是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

2.2教师市场化思维缺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市场化的视野、宽广的.知识结构,要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对营销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把握。而现实却是从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多数经历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轨迹,缺乏市场化思维。

2.3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教学中可选用的教材版本较多,但是,各版本教材的差别并不大,内容体系比较相似,教材偏重理论,虽然具有一定案例,但多数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缺少对案例的分析讲解,而且,案例的更新也相对之后,如三星note7召回事件,是当年国际市场营销的大事件,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上单独列举,学生并不一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进行分析。

2.4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足。

多媒体技术属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优势是直观、生动、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尽量变得具体,是辅助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但是教学中教师仅是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简单展示,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网络以及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更是少之又少。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八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他相关的新闻专业、广告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都开设,而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要求又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应根据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方式。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长处。同时,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二、“教学相长”

(一)教师如何“教”

首先,作为一名古代文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作为教师还应该“育人”,在思想方面教化学生,让学生康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双向交流的讨论式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者,以培养能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第四,加强课堂实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如何“学”

首先,做好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要学好本门课程,表现多读多记,积累一定的知识量。其次,要注重发散思维。在掌握本门课程内容的同时,把所学内容和其他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学习,这样可以使知识体系的构架更加清晰。再者,增强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学习,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翻转式课堂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翻转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行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设计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教师课前要精心安排的,这就需要教师准备有讨论意义的话题。把学生的自身状况和文学史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即能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同时也积极地思考。

四、“知行合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首先应该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知识素养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堂作为学生实训的场地,通过课堂互动和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科论文撰写和文学写作通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其次,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所以利用这种文化资源,开展文学采风活动,进行现场教学,是加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有效的途径。

五、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重视过程性评价考核。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往往是卷面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的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接受情况,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临考前通宵达旦不睡觉,考完之后,所学内容又忘得一干二净,最终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重,一方面教师可以动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利于全面地掌握知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明确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钱钟书.管锥编[m].上海:三联书店,2008.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九

[摘要]成书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绘画教科书。本文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画的程式对当今的中国画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芥子园画谱》程式中国画教学。

一、《芥子园画谱》中的程式化教学思路。

(一)完整细致而有章法的编撰。

《画谱》在编排上,并未按写意与工笔等绘画语言特点来分类,而是按传统的以题材划分的方式将整部书分为山水、兰竹梅菊、翎毛花卉、人物四集。《画谱》每一集,皆编撰细致而章法谨严。例如,《画谱》的初集山水卷共分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谱五卷。卷中对绘画要注意的问题几乎都有论述,大至笔墨运用的'原则,小至一些小窍门、小常识,都有详解,可见编者用心之细。《画谱》从具体形象入手,将对画法画理的讲解贯穿其中,[1]如此低的学习门槛,自然会让刚入门的中国画学习者,走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

(二)对绘画法度的强调。

《画谱》开篇即点明:“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如顾长康之丹粉洒落,应手而生绮草;韩斡之乘黄独擅,请画而来神明,则有法可,无法亦可。’”《画谱》中每一种形象都有法度可依,而这些法度又来源于先贤们的笔墨程式,初学者尽可参照其中的法度来循序渐进,而不至于了无头绪。

(三)举一反三、变化无穷的笔墨运用。

《芥子园画谱》主要以中国画的初学者为对象,使学习者渐渐领悟其规律。编者提到“千石万石,不外叁伍其法。”[3]“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日面而日岐者,以见此法叁伍变幻,直若路之分岐,熟之,则四岐之中面面有眼,四岐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4]纵览《画谱》全书,便会发现,书中每一技法,皆以起手式的一笔一画开始讲解,然后举一反三,初具形态;进而“叁伍其法”,略成规模;熟练技法,参透规律之后,便可衍生出千变万化。这种由易渐难,由简入繁的方法,使学习者不至于耽于死记硬背的困局中,而是除了熟练掌握技法,提高笔墨能力之外,还能探索技法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式,活学活用。

二、《芥子园画谱》程式化教学思路的启示。

(一)中国画的程式化特征。

程式是指艺术形式构成的一般方法或规则,是一种艺术区别于另一种艺术的主要标志。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均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操作。而程式的产生,是长期的艺术规律总结,以及大量艺术经验的积累。在中国画中,程式主要表现为程式化的笔墨形式和技法,是一套经过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已经比较稳定的规范。

中国画程式化特征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结果。中国画的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在美学范畴内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感情的体现。而中国画的程式化教学,便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代代相传永无止息的重要工具。

(二)《芥子园画谱》的程式对教学的启示。

程式化教学思路在当今中国画教学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中国画入门学习阶段尤为明显。作为程式化教学的经典教材,《芥子园画谱》在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唤起学生对传统笔墨技法的重视。

笔者认为,任何一名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不论其入学时水平如何,都不可忽视对传统笔墨技法的学习。《芥子园画谱》对于国画初学者来说,便是一部对于学习笔墨技法很有帮助的工具书。《画谱》博采众家之长,其收录体例之丰富,呈现篇幅之大,对画理法度讲解之精辟入微,叙述语言之通俗易懂,传授技法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初学者能了解中国画技法及创作的细微之处,对传统笔墨技法有更好的掌握。2、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起到辅助作用。

由于程式笔墨符号的生成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所以这些符号所蕴涵的既定意义,使得审美活动也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讲解中,程式化符号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领悟知识点的关键所在,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资源。

在中国画的类别中,程式化特征最明显,程式化笔墨最丰富是山水画,而《山水集》又是《芥子园画谱》中的最重要一集。艺术家任思维驰骋与天地之间,寻求与自然融合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洗涤,人格获得了净化。

三、结语。

中国画的程式化符号语言是绘画艺术家们长期积累的结晶,正如《画谱》中的笔墨程式,是前人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概括、取舍、提炼地表现自然的艺术语言。通过程式化教学,学习者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笔墨规律,但正如程式化符号语言本身也是不断积累和拓展的产物,重视笔墨程式的同时,更应该运用传统的规律,活学活用,真正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画的创作能力。

注释:

[1][2][3][4]吴蓬,杨为国.芥子园画谱·第一集·山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六页,第一七页,第一一八页,第四一页。

[5]徐建融.从古典到现代——中国画学文献[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第209页。

[参考文献]。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肖鹰.中西艺术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徐书城.论程式化[j].美术研究,1993,(01)。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十

摘要:针对当今社会对中药及药学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结合地方院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当代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地方本科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从教学方法,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摸索。为进一步深化中药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地方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

中药化学是大多数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相关经验,运用化学原理、方法和现代化仪器来提取、分离、鉴定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1]。研究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是必不可少的,中药化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和实用的理论课程,主要讲述了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等中药成分的一般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相关物质结构鉴定和测定的一般程序。随着我国民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药研究的创新性越发转变,国家对相关医药产业的越来越重视,使得医药行业近年来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现今社会对于制药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要求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药化学》这一门课程。笔者根据在地方院校执教经验以及了解企业人才的相关需求,针对在教学中遇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归纳。目前,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普遍使用国家规划通用教材,内容过于普遍化,框架和内容基本与先前教材没有很大区别,不一定适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实验教学依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炒冷饭,不够贴合实际,学生并不能得到实际有效的实践锻炼,并且对于工业化提取分离技术不够重视,过分强调纯度和单体的分离度,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环保安全等实际情况。并且由于课程内容与多门学科息息相关,涉及知识面广,相关分离和检测方法原理晦涩难懂,分离得到产物结构及理化性质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课难听懂,内容忘得快,方法易混淆,从而测试成绩差,降低了对课程的兴趣[2]。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改革和探索。

1建立符合地方院校和企业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中药化学课程的学习应建立在符合地方院校和企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以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基础、以培养目标人才为依据,合理有效地构建课程内容和体系。除了必须的基础知识,要根据地方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生对企业要求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4]。首先,必须明确本课程在相关教学计划中的作用,要符合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如着重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分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等等,让学生有重点的学,有重点的记。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药物的研究前景,现在医药企业的热点话题等,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先进性。其次,对各类专业课程要体现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克服课程学科化的倾向。让学生能够熟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及构效关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通过课程实验和到企业上课,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锻炼学生思考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最后,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中药化学在不同领域研究开发的重要性。以此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地方院校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编写符合地方院校实验条件和学生素质的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地方院校的实验条件有限,实验教材的版本又有很多以及学生素质的差异,加上实验内容和方法与现代科技发展不符,所以中药化学实验在很多地方高校较难开展。因此,编写符合地方院校实验条件和学生素质的中药化学实验讲义迫在眉睫。编写符合地方院校特色的实验讲义既要对传统的实验加以改造,保留传统实验教学当中经典的实验,如薄层板的制备和层析的方法、大黄中蒽醌类的提取和鉴定等,又要多开设一些和当地企业产品相关的设计性试验,让学生自己查找文献,提出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思考问题。避免在老师的带领下,完全顺从老师的要求,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从不考虑为什么[3]。通过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的巩固,还会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中药企业奠定基础。为学生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提前了解企业一线的相关经验和情况。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不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应具备的能力。中药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深入了解反应机理,并识记各类药物的作用,如果单纯的靠老师讲,这些机理晦涩难懂,学生理解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结合信息技术,如制作ppt课件、观看机理反应动图及实验操作视频等方法,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现代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进行。如果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团队协作,自己准备教案,自己组织语言,独立的完成一节课的教授,再由老师点评,这样经过一节课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对课程有更好的理解,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4创立科研小组和创新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在事物的表象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中药化学的学习本身就需要人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与研究,创立科研小组,可以鼓励他们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老师允许后实施方案,并积极讨论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6],必要时候将企业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来作为科研小组的发散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能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共同学习与进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也是中药化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程的学习中,适当的删除一些陈旧的实验,增加一些新型的、创新的、贴合现实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将理论学习应用于指导实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可以协助老师完成科研课题,感受科研创新的乐趣,大大的加强了学生的科研和学习兴趣。

5双语教学,强化专业英语的使用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企业的需要,我们要求对中药化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从而培养符合现在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双语教学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在授课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也用英语作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同时也很好的贴合了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

6结语。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中药化学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但依然存在不足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还需要各位同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14(3):104-105.

[2]陈宏降,夏苗芬,等.高职院校《中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3(6):132-133.

[3]吴德玲,王刚.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16(5):714-715.

[4]易运红.中药化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8,38(2):93-95.

[5]杨春,严丽,吕霞.高职中药化学微课资源开发[j].广州化工,2018,2(3):202-203.

[6]贾琦,刘祥兰.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9(2):113-114.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十一

摘要: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单一,已不能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期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型发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突出了“应用型”办学定位[1]。然而,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不同专业未加以区分,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仍采用同一标准。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的教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缺乏专业针对性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合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将大学物理与各理工科专业有机结合,进行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目前大学物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物理课程与理工科各专业其它课程结合度差。

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专业使用统一的大学物理教材,与各个具体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针对性差。虽然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但各专业有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要求,因此对大学物理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2]。大学物理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的错觉,认为学习物理对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没有帮助,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

1.2教学内容陈旧,较少体现现代性和专业针对性。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其它学科的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推动了诸如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农业科学等学科的进步。然而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物理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侧重于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动光学以及电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较少涉及高新技术、科技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同时缺乏专业针对性,对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关系紧密的激光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同步辐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新型显微技术、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等鲜有介绍。

1.3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大形势下大学物理地位被削弱,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突出的矛盾。目前,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专业主要是通过删减教学内容来克服学时少的矛盾,侧重于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而对于近现代物理技术及其应用仅作简单介绍或干脆完全删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则主要还是采用单一的必修课。物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物理学新进展、新技术及其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加以介绍。显然,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物理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发展的趋势,不能满足各理工科专业对物理新知识的需求。

2.改革的具体措施。

2.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关联性。

物理学包括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与当代物理学三个部分。经典物理学主要涉及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数理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向应用技术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大学物理的地位被弱化、教学课时被缩减,但笔者认为大学物理中经典物理知识的完整性不应被削弱和破坏,但要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优化整合[3]。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那些与专业课程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的内容只需围绕物理学基本知识、概念、定律和思想方法进行定性介绍,只要能够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即可,避免繁杂的数学论证和理论推导;而那些对专业课程具有较大影响的内容则要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对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电磁学部分要进行重点教学。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而言,《电磁场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电磁场和电磁波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通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雷达、遥感、导航等技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传播规律和传输、辐射、散射的基本理论。作为《电磁波理论》的先导课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时应该突出电磁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和变化的电磁场等内容,使学生对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电磁振荡、电磁波和电磁波谱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为《电磁波理论》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侧重于力学部分;而对于石油化工等专业则需要侧重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定律等知识。近现代物理学与当代物理学前沿知识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有限的课时内,需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特点从众多物理学新知识和新技术中选择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对于材料类专业,应选择与材料检测、分析息息相关的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超声检测等先进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对于通信类专业,应选择激光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和光复用与光放大等技术进行重点介绍。

2.2完善课程结构,将必修、选修和网络课程有机结合。

各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大学物理课的教学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变单一化的课程模式,丰富大学物理课程体系[4]。根据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紧密程度,可以分成必修、选修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必修模块主要包括经典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其中重点在于与各专业联系紧密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数理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选修模块则侧重于物理知识的延展与应用,主要包括与各专业联系最紧密的物理学前沿知识、技术及其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本模块可为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后续的实践、操作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除了通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将经典物理学内容和与各专业联系密切的近现代物理学前沿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还应优选与专业关系紧密的物理学最新进展,如“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超导体与超流体”、“混沌理论”和“熵信息论”等内容制成网络教学视频,供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主学习,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目的。

2.3丰富教学方式、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

如上所述,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需要根据理工科各专业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要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

2.3.1传统教学方式与研讨式、启发式有机结合。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课时被大幅压缩。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是以保姆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而且教师一言堂讲授式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普遍不佳[5]。因此,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比如讲解“位移电流”时,教师可以利用奥斯特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奥斯特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因此,教师可以类比地提出问题“变化的磁场是否产生电场”,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位移电流”的假设,并与“传导电流”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于“位移电流”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除了传统的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外,对于那些与各专业的工程技术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又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讨,使学生对原本模糊的概念、知识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极性分子的极化、取向变化以及电磁感应和涡流加热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何金属容器不能放进微波炉而电磁炉只能使用钢、铁等金属容器?在学生文献查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物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最终使学生电磁感应和涡流加热原理。

2.3.2优化多媒体、电视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动画演示、仿真视频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现象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加深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等文字性内容的板书,显著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不能偏离课堂教学辅助手段的定位,不能忽略教学内容的主导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对于抽象的概念和侧重演示与观摩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和电视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侧重理论推导和定量计算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授课方式效果更好。比如推导“麦克斯韦方程”时,传统的推导式教学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用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差得多。

2.4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现有的大学物理课程基本上是采用结合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又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例题,从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地作出调整,宜采用多元化和累加式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核的项目和比重[5]。平时测试可以包括随堂测试、单元考核和攥写探究性论文等形式。比如在讲授电场强度时,教师在分析了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的电场分布后可以随堂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推导出均匀带电圆盘在其轴线上的电场分布情况。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针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出知识应用型题目,采用开卷答题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科技小论文。除了平时测试,针对基本知识和教学重点,每学期末再进行一次开卷答题考试。最终按照作业10%,考勤10%,平时测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的比例核定总成绩。

3.结语。

围绕服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大学物理》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几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的讨论和探索,给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转型发展形势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工作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3]李慧,周燕南,陈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6:15.

对古代文学参与性教学讨论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全新的市场环境下,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结构性的“人才慌”和“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市场营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亟需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满足企业日益多样化、差异化、职业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企业培训模式;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深入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数字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深入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的总体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环境从信息的不对称性转变为信息的共享化,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局面和市场力量的失衡状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信息的透明化和注意力分散让客户更加难以沟通,购买的决定权越来越集中于客户手中.我国市场开始从大众市场转变为个性化市场,市场营销从“替产品寻找客户”转变为“替客户寻找产品”,传统的“一对多营销”逐渐转变为“一对一营销”,从先产后销转变为“先感应后回应”,大规模产销逐渐转变为小规模、个性化产销,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满足日益有效地得到统一.在全新的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需求不但规模和质量在不断上升,而且也在逐渐发生转型,要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职业化,很多企业反映并不能招募到合适的、需要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结构性的“人才慌”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研究生招生规模还在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情况不容乐观,难以找到感兴趣的、与自己职业性格和专业方向相匹配的工作,往往频繁跳槽,形成“跳槽热”,结构性的“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者立足于我国大型现代企业的人才培训及其模式,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人才培训经验,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工商管理教育质量观,坚持“时代化、信息化、职业化、匹配化”的原则,力图构建一套全新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体系,与企业需求全面衔接,性格和能力与职位高度匹配,以“职位分析—能力素质—培训开发—职位验证—绩效评估”为核心流程,以“学生—教师—企业”三位一体为框架,以“模拟实训—多元实践—企业实习”为平台,为解决我国经济领域普遍存在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2研究思路。

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个循环(一学期)和每一轮(一学年)的教改试验都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职位分析(包括职业性格测试、职位描述规范)———能力素质界定(包括职位和工作界定、性格和能力界定)———培训开发(包括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态度性培训)———职位验证(包括知识匹配性、技能匹配性)———绩效评估(包括知识胜任度、能力胜任度).

3研究目标。

3.1整合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实训资源。

与企业比较,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实训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针对性和个性化不强,往往在与职位匹配的能力素质方面达不到企业的初始要求.本研究通过利用企业丰富的员工培训资源和工具,充分整合进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实训平台和课程系统.

3.2增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社会适应性。

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地方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转型的互动性,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转型趋势、企业培训教育发展趋势,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转型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结合学校的层次和定位,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打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壁垒,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色培养,使学生在就业中具有多维优势.

3.3加快高校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化进程。

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是企业员工职业化前期阶段,这一阶段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各职位员工的职业生涯总体规划.本课题设计的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把职业化正式阶段的职位分析和能力素质匹配前移到大学课堂,让学生提前进入了职业化正式阶段,充分的感知职业进程中的角色、任务和责任,大大加速了职业化进程和质量.

3.4促进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在全球化、信息化、转型化时代,环境变化迅速而剧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企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教师亟需信息更新、理论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本研究设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设置双导师,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让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参与企业职位分析与设计及管理工作,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企业导师由营销相关职位工作人员或主管构成,而不是高级管理人员,理论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实践有了较好的理论依托.

3.5提升企业市场营销人才招募的效率和利用的水平。

企业“人才慌”与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人才招募上,但当面对大量的求职学生时,企业人才招募的效果并不明显,效率也不高.本课题通过设计一个整合了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平台,通过双导师的亲自实施,能够极大地解决企业“人才慌”与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提升企业人才招募的效果和效率.

4研究内容。

4.1企业培训及其模式研究。

本教改课题是从企业培训及其模式的视角来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对我国大型现代企业和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培训及其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培训模式在培训目标和培训规格、针对性课程体系设计和培训内容、丰富的培训手段和方法、多元的培训专家师资、严格的培训管理过程、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系统的培训绩效全方位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

4.2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及内容体系研究。

根据大型现代企业成熟的培训模式,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拟设计两个维度:知识和能力,每个维度包括两个方面:通用的和专业的,因此形成通用知识、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四个方面模块.四个模块中,在既有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通用知识模块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三个模块都体现出职业适应性和匹配性差的特点.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与学生最适合职位(族)的最匹配、最适应的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研究,尤其是每个职位(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如何体现出差异性和针对性.

4.3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研究。

本课题重点放在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程序化与制度化上.具体研究职位分析、匹配能力素质形成、师资力量引导、职位验证、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一是职位分析(包括职业性格测试、职位描述规范)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二是匹配能力素质形成过程与具体步骤:四大模块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三个模块的培养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三是师资力量引导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师资计划设置为两类,即课程导师和职位导师,课程导师由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师担任;职位导师由企业营销相关职位操作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担任,而不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四是职位验证(包括知识匹配性、技能匹配性)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五是绩效评估流程与具体实施步骤:学生和教师的成绩认定过程和绩效评估结果形成过程.

4.4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手段研究。

4.5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职位分析管理制度(包括职业性格测试、职位描述规范).二是能力素质形成匹配管理制度:四大模块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三个模块的管理制度.三是师资力量引导管理制度:师资计划设置为两类,即课程导师和职位导师,课程导师由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师担任;职位导师由企业营销相关职位操作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担任,而不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四是职位验证(包括知识匹配性、技能匹配性)管理制度.五是绩效评估管理制度:学生和教师的成绩认定过程、认定方式和绩效评估结果的管理制度.

4.6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绩效评估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基于企业培训模式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绩效评估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匹配性和胜任度评估(包括知识匹配性评估,能力匹配性评估);另一方面是师资力量的匹配性和胜任度评估(包括课程导师和企业导师).在这两方面评估的.基础上,本教改课题计划开发一种控制和警示系统,能够随时全面控制学生和教师所处状态的系统,并在必要的时候提出警示.

5拟采取的方法和主要措施。

本教改课题研究结合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校内培养和企业培训的各种方法,博采众长,密切联系高校与企业、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实践、课堂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等全方位、多维度要素.具体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拓展训练方法、职位分析方法、企业模拟经营方法、情景模拟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验验证法、数理模型、调查问卷法、观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这些方法,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选定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本科学生进行试验,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定位每个学生基于性格最适合的职位族和具体职位.

(2)设置双导师,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由市场营销课程教师担任;企业导师由营销相关职位工作人员或主管担任,而不是高级管理人员.双导师进行职位分析、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工作,并向学生发布.

(3)学生结合性格、兴趣、风格选定营销类工作具体职位,集合选择同类职位学生,形成科学规模的职位族.确定和设计每个职位(族)需要掌握的两个维度即通用和专业维度,四个方面即通用知识、专业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的能力素质的范围和重点.

(4)通用知识是传统市场营销课程教育的重点,各种培养体系也比较完善.在通用知识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带领,进行主要针对通用技能的能力素质强化模拟实践训练.

(5)由企业导师带领,进行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素质匹配性实践训练,在企业营销相关职位上的实习验证和提升.

(6)由评估系统进行全面评估,鉴定学生的知识和素质能力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胜任程度.双导师和学生一起,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开启下一个循环.

(7)在经过两个学年的实验和验证与完善后,把改革对象扩展到省内外同类高校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本科学生进行试验,开始新的循环,建立起完善的、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8156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