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我身边说课稿(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8:48:12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7 08:48:12 小编:文轩

总结是我们向前迈进的燃料,让我们勇往直前。如何有效处理财务和理财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这是每个学生都要探索的课题。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一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生字,会写“秘密”等词语。

2、学习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能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学习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能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板块一:单元导读,链接想象。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个单元的《荷花》一课吗?文中的主人公在看荷花的时候把自己当做了一朵荷花,快速读读。

出示ppt。

叶圣陶爷爷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将自己融入了景物当中,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美丽的、奇幻的图景。

2、这是文学家笔下的想象世界,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艺术家头脑里想象的世界。

出示ppt。

上个世纪,大家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到了今天,科学家们发明的电脑与手机已经具备了这种功能,看来,想象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3、走进想象的世界,读读第五单元文章的题目,你对哪个题目最感兴趣?

4、老师把这些题目分成了两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个单元多有意思呀,我们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板块二: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轻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板块三:盘点秘密,体会想象奇妙。

(一)读3—7自然段,感受反向想象的奇妙。

1、从“倒影”揭示秘密。

过渡:这个秘密是宇宙的另一边有一座一样的城市,有一个一样的孩子……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这句话画出来。

——原来他告诉我“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你发现倒影有什么特点?

——水中倒立的影子就是倒影,倒影里的东西是相反的、倒影里的动作也是相反的,多有趣啊。

2、读一读,填一填。

(1)文中的“我”想象另一边竟然是这一边的倒影,宇宙的另一边什么样呀?快来默读课文3至7自然段,圈一圈宇宙另一边的倒影,填一填。

(2)师生对读,表达不同。

3、变式阅读,感受作者联系生活反向猜想的神奇。

(1)出示ppt。

(2)带着好奇和猜测再次读读。

4、读写转化。

在宇宙的这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读8、9、11自然段,感受想象的奇妙。

1、默读8、9、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喜欢哪个秘密,为什么?

2、再看看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新的'想象?

出示ppt画面。

——早春二月,桃花娇俏,翠竹招摇,大地从沉睡中苏醒,下起了绵绵细雨,一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脱掉厚重的棉衣,来到绿茸茸的草地,放起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也放飞了无尽的快乐。

想象给我们带来奇妙的感觉,带来快乐与向往,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3、结合语境,读写结合。

(三)回读全文,整体构建。

宇宙另一边真是太有趣、太神奇了,从这些秘密中你能发现什么?

——所有的秘密都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关。

——这些宇宙另一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和我们这一边是反着的。

板块五:指导书写“秘密”

1.学习“必”的笔顺。

2、观察田字格中“必”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板块六: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请你大胆的想象,讲给爸爸妈妈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听。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二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数学就在我身边》。

说课稿。

希望大家喜欢!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

课件。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15个区间。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出示下表。

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

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

8—11个区间票价3元;。

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量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

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

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师:我们一道来研究其中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购票问题,好吗?

[评析]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1、购票问题。

师:如果我们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到新街口站需要买几元的票?到红山动物园呢?(2元,3元)。

师:除了用现金购票,我们还可以刷卡,这样可以更便宜一些,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用现金购票的问题。

师: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车出站?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往西走最远可以到奥体中心站,往北走最远可以到鼓楼站。

(课件演示地铁从小行站分别到奥体中心站和鼓楼站走过的路程)。

师:从小行站出发一共可以到达多少个不同的站台下车出站?

师:如果给你2元钱,你能从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车出站?

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乘车时间问题。

(课件模拟演示地铁运行情况)。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别从迈皋桥和奥体中心两个底站同时相对发出第一班列车,以后每隔7分钟再发一趟列车。地铁对于时间的把握惊人的准确,每一站之间行驶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迈皋桥站、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四个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时从两个底站相对开出最后一班列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载客约200人。

整理成表。

运营时间: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

发车间隔:每7分钟发出一列车。

每个区间行驶时间:约是2分30秒。

每个站台停靠时间:每站停30秒。(迈皋桥、南京站,鼓楼,新街口等四个大站停45秒)。

每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一趟平均载客200人。

解决短距离和长距离各1个时间问题,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来算列车行使时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演)。

从小行站出发奥体中心站下车从小行站出发红山动物园站下车。

算式:150×3+30×2150×11+30×10+15×3。

=450+60=1650+300+45。

=510(秒)=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师:如果这位同学乘坐的是早晨8点从小行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大约什么时刻能到达红山动物园站?(8点33分15秒)。

3、客流量问题。

师:小组内商量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到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地铁公司一共发了多少列次车?(262列次)。

(2)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多少人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板演。

生1: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时40分-6时30分=15时10分。

15时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发了262列次车。

生2: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314400人次。

[评析]让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师:正因为地铁运行的快捷、方便、载客量大,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南京已经开工建设了地铁2号线.,将来还要建地铁3号线、4号线……(课件出示2号线、3号线……规划蓝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收集来的一些南京地铁的数学信息研究了有关购票、时间和客流量等方面的问题,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数学问题。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都还处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阶段,他们对于山和海的认识有的还处在感性认识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启发性的指导,从而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对“山”与“海”的理解。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介绍: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1997年)等。

2、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3、生字词注音释义。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痴想: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讲授】二、走进新课。

1、朗读诗歌,感知诗义。

(1)学生自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诵。

(3)教师范读(听录音)。

2、自学质疑(默读诗歌,思考问题)。

(1).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

(“山”象征xxxx,“海”象征xxx)。

(2).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第一节:xxx。

第二节:xxx。

3、合作释疑:

讨论:

a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你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师生互动。

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疑点: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

解决办法:“山”象征困难,”海”象征理想。

难点: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解决办法: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练习】四、巩固深化:

研读与赏析:

1.请你把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找出来,细细品味。(自读课文)。

揣摩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引导)。

“铁青着脸”。拟人——颜色(表面);心情不好(实际)。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

“飘”——轻(意思);童年认识肤浅。

“扎”——不懈努力;深(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1)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2)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举成功,一旦失败怎么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不能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齐读并试背有哲理的语句。

【活动】五、课堂小结。

【练习】六、巩固延伸。

课外练笔: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讲授】七、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主要考虑新入初中的学生对“山”和“海”的感性认知能力,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对困难的理解与克服。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谨记着,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个体,我们要激发个性的种子,让他发芽。只要我们尽心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的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馨香,从而在翻越一座座山后而看到充满幻想的大海。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四

这首诗歌里面包含着大海的生活画面,诠释完整的情感、简单的话语,体现出渔村的生活环境。经过这篇文章的了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到大海的美丽。通过背诵朗读,更具了解诗歌的意境。在文中还配有幅画插图,以最直观的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了解课文,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喜爱大海。

1、识读本课12个生字,识会6个生字和生字的笔画。

2、经过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经过对课文的加深了解,渗透给学生热爱环境和大自然的生活教育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加重培养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和笔画。

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入(5分钟)。

小朋友,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大海,谁能美美地读一遍2/3个,齐读)师板书:大海,问:谁来读读,谁能读得更好些。师评价语:你读得真美,你读得真可爱,你读得真快乐找优点,这是有气势、可爱、温柔的海。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儿的?开始说到大海,是呀,蓝蓝的大海真美丽,海水真多呀,多得一眼都看不完了)瞧,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展示学生照片,当时在做什么,玩得开心吗?老师如果在那儿肯定也觉得很开心。

无边无际的大海真美丽呀,它给小朋友们留下了许多快乐而美好的回忆,看来大家都非常喜爱大海。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家就住在大海边,瞧他正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玩一玩呢。(出示丁丁图)。丁丁请老师把他的话写在黑板上,小朋友注意看老师写的是什么?齐读题目。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说这句话的呢?快乐读师范读题目得更美些,让孩子模仿读。

丁丁的家住在大海边,你们的家呢,能跟大家介绍一下吗?住在锦州瑞苑,锦州瑞苑就在我们学校旁边,那我们就可以说,我家住在学校边,哪位小朋友的家你们又住在哪儿呢?(这么多小手都举着,说明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你们真棒。大家都知道真厉害,我们一下子就能学着丁丁的样子介绍清楚了)。

【听课文】。

[自读]。

大家想不想自己读读丁丁送给大家的小儿歌呢?老师告诉你,这篇课文就藏在课本第27页,请大家轻轻翻开书本27页。老师想问问大家,当读儿歌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谁来说说看遇到不懂的字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说方法,同学们说的都是识字的好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来读一读这首儿歌,看谁能读得最准确,最流利。(1看拼音2问同桌3问老师)。

[同桌]。

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朋友们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吗?对了就表扬他,错了就帮帮他,好吗?开始。(同桌读)评价:老师发现这两位同学合作得,他们懂得……(手指笔指着,一个个认真读,不懂的时候看拼音,问同桌)。

[个别]。

现在老师请做得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个别读)小老师准备好了,聪明的小朋友们手指笔也准备好了吗?(边听边巡视手指笔)。

[齐读]。

老师知道认真倾听的小朋友也一定能读好小儿歌,现在咱们带着手指笔去读读小儿歌吧。(齐读)没有老师的帮助,你们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真厉害。来,掌声送给自己。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不要骄傲呀。丁丁还想问问大家,他的家美吗?美在哪儿呢?出示第一句。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再读第一句。(天蓝蓝,中间有个小逗号,停一下,再读海蓝蓝。海边的景色真美)。

读得真美呀!丁丁还想问问大家:海边还有什么呢?

出示第二句。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鱼船。飞出四个字宝宝,亮湾条打。

让生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个生字宝宝。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要变个小魔术,好睁开眼睛,看看。

哎呀,有几个字宝宝迷路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湾、弯字卡)老师请做得最端正的几位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请三名同学)。

亮(诀窍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一点一横沟谁记住了诀窍组词)。

弯,这个字你认识吗?(字卡)给弯组词。再出示湾(字卡),这两个字,你发现什么了,(一个有三点水,一个没有三点水)哪个是有三点水的湾,为什么要有三点水,你知道吗?课文里组的是哪个词?(月亮湾)出示图,月亮湾呢,就是海水一直往海岸上冲,海岸就被冲成弯弯的形状了,看起来像个月亮一样。天空上有个月亮,海边有个月亮湾,都是弯弯的,真美呀。想着这样美的景色,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带上表情再读。齐读。

打字谁会记呀?生答。手指笔,左边是提手旁,横、竖钩、提。生重复,左边横、竖钩、提。打鱼就是用手撒网打鱼,这双手还能做什么呢?(拍手手势,还可以拿扫帚,握手手势,还可以和她拉拉手)板书拍、扫、拉。现在请你看这些字,你发现什么了?生答。都有一个提手旁。这说明他们都是用手来做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咱们今天还学了哪个有提手旁的字呢?(打)打可以组什么词呢?2、3生回答。我们课文当中的打组了什么词?(打鱼船)齐读。这是载满了爷爷和丁丁的欢声笑语的打鱼船(读)。

出示第三句。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齐读。字宝宝飞出来,位、故、事、说、不、完。读字宝宝。我们丁丁多么尊敬老爷爷呀,除了可以说一位老爷爷,还可以说一位什么呢?(老师、客人、长辈、军人等)可以试着用------有位--------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吗?小朋友们真聪明,看到“船上有位老爷爷”,就能造出这么多句子,真厉害。小朋友们还知道,船上的这位老爷爷他在做什么吗?(说故事)丁丁听着爷爷的故事,心情怎么样呢?想象着自己就是丁丁,你正听着爷爷讲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来读读这句话。老师仿佛就在打鱼船上和丁丁一起听故事了。

丁丁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它可开心了,如果能听到你们美美地读,就更开心了。

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题目,想着海边的美丽画面,你能不能读得更美呢?老师把内容隐藏起来,有信心背下来的站起来吧。练习背诵。

这节课,我们跟着丁丁认识了丁丁的家,还和一些字宝宝成为了朋友,下节课,我们要和字宝宝玩分身魔术游戏,还要和字宝宝一起做健康操。

回家美美地读这首小儿歌给爸爸妈妈听。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新诗很有吸引力,在小学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格律诗,这首新诗语言美,富有节奏韵律,会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学会运用;

3、学习象征的手法。根据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我把本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1、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

2、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

3、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2、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是:新课标中强调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本诗的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为此我特确定本课的关键点是:理解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二、生情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课文:

联系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xxx,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第九册的课文《花边饺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文章以朴素的文笔,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难忘”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间亲情的美好,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和回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正确书写12个生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前后呼应,托物寄情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在中国的民俗中,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喜庆,逢年过节,餐桌必备,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平常食品。可是,在五六十年代只有挨到逢年过节时,人们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平常的饺子捏上了花边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家肖复兴笔下的花边饺子。(板题)。

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第二件事讲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生: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从中体会到花边饺子非常漂亮的。

师:这就是花边饺子(演示课件)感觉得怎么样?(生:啊——非常好看)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说的。

生:文中用的是煞是好看!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煞是好看。

三、再读静思,自主感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找到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再找到耍小花招的原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课件演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默读)。

(师席间巡视,指导如何批注)。

四、精读感悟,体会真情。

师:谁来汇报一下,小时候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是什么?生:妈妈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生: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师引导学生分别读这两个花招)。

生:相互照应。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状况,谈感受。)。

师:就是这段文字当中,还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当时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生:“挨”这个字能体现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师:“挨”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已的话说说。

生:挨就是好不容易等到、

师:我们把这个“挨”字换换行不行,换成盼和等,自已读读生自由读、齐读。

师:“到”“盼”都没有“挨”字最能体现当时对于吃饺子的那种苦盼程度,作者用词之准确,平时我们用词也要像这样推敲,这里的挨就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妈妈包的花边饺子里仅仅是肉馅。

吗?你觉得是什么?

师: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教师板书:母爱)。

师: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浓浓的母爱。生:齐读。

师:同学们,母亲的花边饺子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温暖了作者的童年。但你们可曾知晓?文章中的这位妈妈并不是肖复兴的亲生母亲。她是在肖复兴八岁失去亲生妈妈后,来到他们家,肖复兴对她一度是不理不睬,冷眼相待。是她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了肖复兴心中的冰冻。听到这里,老师不知在你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师:这样的爱更加深厚,更加伟大。是啊!人世间的大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就是这份大爱,使母爱变得更加伟大,更加厚重,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大爱无疆。让我们一起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就在课文中有没有描写让妈妈体会到这份回报来的爱的语句。

师:当妈妈吃到了,我为她包的糖馅饺子时候所说的话和此时表情。

生: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师:,那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母亲和我的这段对话。(大屏出示相应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我读其他的话,女同学读妈妈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

师生配合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从妈妈的这段话语和妈妈的表情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了什么呢?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一读。

师:找两名同学来读一读,只读对话内容。

读后学生评价。

师:从妈妈的话语和妈妈的表情当中,我们体会到:妈妈此时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爱。

生:这花边饺子里包的是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了,又给妈妈包了一顿花边饺子,这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给他的。

生:爱的呼应。(教师板书)。

师:时代在变,但妈妈和我之间这份真情,这份爱的呼应却永远不变!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就样,在爱的呼应中,(课件演示)著名作家肖复兴跟他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三十七个年头,在母亲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生齐: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师:这写不完的是什么?

师:是啊,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方,她总放不下对你的牵挂,这个人就是“母亲”;有一种爱,任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从不要你任何的报答,这种爱是“母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有很多话想和你的妈妈说呢?你是否也想为你的妈妈写上一首小诗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情感随着笔尖流淌出来吧!你们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借助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将这首小诗补充完整。课件演示: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雨天里妈妈跑着送来的花折伞,

母爱是生病时妈妈??

母爱是??

啊!妈妈,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当您疲劳的时候,我要为您揉揉肩,

当您??

当您??

啊!妈妈,我的好妈妈,

我已经长大,懂得了??

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把您报答。

(学生完成小诗,师在席间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从你们那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小诗中。我知道你们读懂了母亲,你们更读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就让我们把今天这首小诗,送给我们的母亲!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

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

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

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6个。

学生:彩纸、剪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实物,接触花边。

1。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欣赏图片,寻找花边。

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

2。《古代建筑》。

(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

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

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

2。学生讨论,回答。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

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

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

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

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

3。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

4。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箭头板画规律)。

5。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边。

6。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纹样?

7。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

8。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纹样。

9。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

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

1。学生回答,师补充。

2。播放录像。

(1)橡皮泥制作花边;

(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

(3)毛线编织花边;

(4)复写纸画花边。

(5)剪花边。

活动四: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

学生作业。

活动五:

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师评。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3.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体会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4.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导入课文: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研读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体验反思: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人——山——————到————————————海。

铁青、无数——————到达——————————全新的世界。

(困难挫折)。

奋斗之路—————漫长、艰险、曲折、起伏———奋斗目标(理想的世界)。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中文××××的××,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定位。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承担着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体味人生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总体要求:它的体裁是现代诗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课文内容:《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者简介和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第一段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败,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目标一体现了教学目标三层次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二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方法。

总体思路:结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第一段的感情的设计,我对具体教学法做如下考虑:

1.以创设情境法为主,通过完成征途的教学过程和板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展示诗人的追求想忘的过程和情感,突破本文重点。

2.采用知人论事法,通过对诗人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2.采用启发点拨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针对教师对诗歌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共同研究作答,体会诗人感情,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利用教案、多媒体。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歌美好的诗情和理解诗人的生存困境和痛苦内心。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我采用完成征途和板书设计创设情境,抓住诗歌关键语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第一段的感情起伏,分化难点。

6.教学课时:8分钟。

三、说学法。

新大纲对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此,教学该课,我在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上做以下思考:

1、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2、知人论事,通过把握作者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4、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分析诗歌重点语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汲取、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情境导入、作者简介、重点赏析、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1.情境导入。

通过学生回忆亲身登塔顶的经历和爬山完成征途的设计,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对远方追求的想望中,体现了创设情境法的教学。

2.作者简介、

通过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诗人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事法,通过对诗人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3.重点赏析。

教师针对诗歌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共同研究作答,进而体会诗人感情,解决本文重点。采用启发点拨法。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他也要求要积累生词,所以我安排了两个小作业,目的是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启发和激励学生。

五、板书设计。

通过起伏的结构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人的感情起伏。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花边,能用剪短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花边”了解花边的装饰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剪纸或绘画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回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花边,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发展动手能力、造型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并制作出花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理解,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花边。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花边实物剪纸工具材料、磁铁图形等。

(1)情境导入:

教师身着装饰花边纹样的民族服饰(课结合地方民族特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

老师的衣服漂亮吗?

为什么漂亮?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花边?

(2)创作活动:

2)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3)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3)展示评价。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全组成员每人获得一颗星星奖励。)。

2)邀请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评价作品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花边设计美观漂亮。

小组合作创作花边形式多样。

(4)拓展延伸:

运用自己的花边纹样装饰个人日记本,写下属于自己的艺术日记。

四、板书设计:

组合形式: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制作方法:剪、画、盖印。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二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含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联系当地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海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我见到了你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出来。(400字左右)。

我选择提要式板书,它可以把课文内容的要点从文中提炼出来,这样的板书,可以以纲带目,牵动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它具体简洁,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抽象内涵的把握,便于识记。

王家新。

童年向往困惑自然界的海(实)。

山海。

成年感悟、坚信用信念凝成的海(虚)。

困难理想。

失败成功。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这篇课文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新课改理念的开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要内容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达到理想境界,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注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在朗读中品味,感受诗歌的内涵。

2.注重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结合自身实际了解作者的思想。

3.把握诗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教学生学会预习,掌握常用字的书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与小组合作朗读,探究。

学生朗读感悟,老师指导朗读。

五、研读赏析: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品味揣摩语言,共同探究赏析。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获得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

4.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

花边的设计、应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胶水、腊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

教师示范:

1画:

2剪: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

三、设计制作:。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

2、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

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

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五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本课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味山和海的内涵,掌握象征的手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是本课的难点。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播放配乐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都有着美好而朦胧的梦,谁来说说自己的梦想。(以聊天的形式导入新课,创设轻松的氛围)。

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导出课题。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感悟诗中的“山”和“海”含义,掌握象征的写法;(重点、难点)。

3、理解阐述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中的生字和词语,请几个同学来朗读,加深印象。

听课文朗读,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诗中的。

“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诗中的“山”象征困难、挫折和失败,“海”则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无数座山”形象说明实现理想的道路要经历重重困难。

明确了山与海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本诗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这也是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意境壮阔,内涵丰富,神采飞扬,让人赞叹。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句子充满了哲理。请你也试着将《在山的那边》全诗的内容浓缩提炼,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能概括全诗哲理的话。

示例:

理想是大海,现实是大山,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行动则是飞跃千山万水的翅膀。信念是大海,困难是大山,中间隔着崇山峻岭,奋斗则是翻过崇山峻岭的武器。

法在我身边说课稿篇十六

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都还处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阶段,他们对于山和海的认识有的还处在感性认识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启发性的指导,从而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对“山”与“海”的理解。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作家作品介绍: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1997年)等。

2、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3、生字词注音释义。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痴想: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1、朗读诗歌,感知诗义。

(1)学生自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诵。

(3)教师范读(听录音)。

2、自学质疑(默读诗歌,思考问题)。

(1).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

(“山”象征xxxx,“海”象征xxx)。

(2).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第一节:xxx。

第二节:xxx。

3、合作释疑:

讨论:

a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你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疑点: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

解决办法:“山”象征困难,”海”象征理想。

难点: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解决办法: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研读与赏析:

1.请你把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找出来,细细品味。(自读课文)。

揣摩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引导)。

“铁青着脸”。拟人——颜色(表面);心情不好(实际)。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

“飘”——轻(意思);童年认识肤浅。

“扎”——不懈努力;深(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1)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2)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举成功,一旦失败怎么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不能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齐读并试背有哲理的语句。

课外练笔: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教学本文时主要考虑新入初中的学生对“山”和“海”的感性认知能力,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对困难的理解与克服。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谨记着,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个体,我们要激发个性的种子,让他发芽。只要我们尽心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的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馨香,从而在翻越一座座山后而看到充满幻想的大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8239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