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9:01:11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7 09:01:11     小编:字海

婚姻家庭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是由一男一女根据法律或道德经济关系建立的一种终身伴侣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确定我们要总结的内容和范围。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运动员,以下的文章都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一

适用性,也可以称为功能性,指化工建设项目满足使用需求的性能。基于化工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考虑,该特性主要指工艺技术适用性。在化工建设项目进行中,要满足工艺技术与工程方案、建设规模的统一性,采用与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工艺技术,同时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保证工艺技术的适用性[1]。

1.2耐久性。

耐久性也就是化工建设项目的寿命,要求在特定条件下,项目满足规定的使用年限。对于化工建设项目而言,因工程结构、质量要求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工程的使用寿命并未进行统一规定,只是在一些技术标准中提出相关要求。

1.3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指化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在结构安全性、防火防爆能力及抗震性能等方面均可达到安全标准,保证人员、环境等各方面的安全。对于化工建设项目而言,多项流程都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且许多物料具有毒性、强腐蚀性,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爆、防火、防中毒,保证人员及项目的安全。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二

摘要:化工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以及职工的安康,是化工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安全生产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当前,化工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但是,由于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很多化工物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化工生产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

许多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生产进度,严重轻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第一”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政策上、措施上和制度上搞得都是生产第一。特别是实行承包制后,部分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极为严重,只求自己任期内不出事故,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愿进行长远的安全规划和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少事故看起来是发生在职工身上,但根子还是因企业领导者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当然,不少企业领导者也抓了安全工作,但因认识不到位且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工作常常抓不到点子上,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不能上档次、上水平。而造成如此种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又是企业未真正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相当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化工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3、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企业安全宣教培训工作说起来都知道重要,但实际工作与要求差距甚远。首先是力度不够,大多走过场。宣教培训工作许多企业也都搞了,钱也花了,但大多流于形式,根本未按有关法规对学时、内容、考试等严格要求进行,因此,实效性很差。其次是覆盖面窄,安管人员培训多,生产人员培训少,未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其三是秩序十分混乱,任何单位甚至个人发个通知就可搞安全培训,而课时、师资、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课都不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是安管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负责经营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了解,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生产部门只顾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而常常忽视安全,与安管部门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出现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用科学先进的安全理念指导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作为企业领导者,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站在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明确安全发展就是要零事故发展。通过编制安全发展规划、制订配套和保障措施,确保“零”理念坚决落到实处。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全体员工中牢固确立不安全不生产的思想,领导干部坚持靠前指挥,坚持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抓细、抓实、抓好。三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把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作为中心任务,,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四要牢固树立求实创新的理念。企业各二级单位都要立足找问题、查弱项,深入分析,扎实改进,深化安全管理规律的研究,实施安全管理创新,探索安全长效机制,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2、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健全干部《安全管理行为规范》。要明确各级干部的安全职责,制定各级干部的安全工作标准,明确各级干部怎样抓安全,怎样抓好安全,使各级干部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检查落实时,按照自己的安全职责和行为规范约束自身的管理行为。同时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严格考核。二是规范工人安全操作行为,建立健全每个员工的《岗位操作标准和行为规范》。让员工从上下班、班前会和施工、操作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和操作习惯,使员工明确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增强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工作现场的每道工序、每个环毕业节都处于管理的可控状态,并形成规范的激励和惩处机制。三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各分管副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事故管理制度进行责任追究,绝不姑息。同时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进一步细化责任、分解和落实,做到每起事故都能找到与事故责任相对应的责任人。

3、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具体实践中,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用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二是要注重培训的实际、实用和实效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通过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和安全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培训和班组长的培训,进一步增强班组长事故预防、职业危害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按照各自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对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和实际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安全管理和岗位操作技能。三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大培训投入,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健全激励机制,注重效果考核。要对各类安全培训进行效果评价与考核,凡培训不合格或考试不及格者,一律不准上岗。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化工生产的需要。

4、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关心生产安全的良好局面。

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努力是绝对不行的,企业党、政、工、团及女工、等组织和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努力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严格履行安全职责,扎实做好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公司安全工作,积极、主动的开展以安全为主题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全方位筑牢每一条安全防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力争实现“零”重伤奋斗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确保化工安全生产的总则。目前,随着化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同时,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化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并及时贯彻执行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促进生产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当中,化工废水不经过相应的处理而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的严重,因此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对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相应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环境污染。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工废水具有极强的污染性,将其直接排放到生态当中,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目前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化工废水的处理越来越重视。这样使得了我国相关的部门加大了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推动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1化工废水的特性。

1.1成分复杂。

我国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非常的多,再加上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非常多的化学试剂,导致了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多的化学反应,导致有非常多的化学反应物以及残留物的产生,这些反应物和残留物都混在化工废水中,导致化工废水的成分非常的复杂。

1.2微毒或剧毒。

众所周知,在进行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一些工业原料以及所使用到的一些化学试剂,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样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相应的反应或者是不完全反应之后,会导致一些有毒的物质溶于化工废水中,使得化工废水呈现一定的毒性。

1.3排放量大,持续时间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工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吗,这样又促进了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我国的化工企业越来越多,所生产的化工产品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所排放的化工废水水量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2化工废水处理的技术。

2.1膜技术处理法。

在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的时候,所使用到的处理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膜处理技术是一种经常使用到的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在利用膜技术处理法处理化工废水的时候,在不借用其他物质或者是方法的同时,不仅能够将不同大小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还能对未完全发生反应的一些化工原料进行回收,从而有效的减小化工废水的污染性。在运用膜处理技术的时候,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就是超滤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不过在使用膜处理技术的时候,还有一些缺陷的存在,主要表现于膜处理技术的造价相对较高,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使用的时间不长。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

2.2臭氧氧化法。

利用臭氧氧化法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来对化工废水中的一些有机物质进行处理,与其发生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化工废水的臭味,同时还能对其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有效地杀除。使用这种处理方法虽然效果很好,并且没有二次污染,不过需要确保操作方法的正确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3磁分离法。

磁分离法主要是通过让化工废水中的物质具有磁性,而对其中的杂质和微生物进行去除和分解的一种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四

化工园区大多位于沿江、沿海地区,远离居民、闹市区,园内工业企业种类众多,其综合废水呈现出显著特点:(1)化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以化工废水为主,生活污水量极少,总水量来较大;(2)化工企业污水的水质稳定性、差异性较大,导致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水量波动性大;(3)化工废水经企业预处理后排入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符合接管标准要求,但进水水质成分复杂,其水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仍较高,可生化性差,尤其是在色度、氨氮以及盐分等仍然处于较高值,后续的处理难度大。

1.2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技术。

化工园区废水水量大,高级氧化、吸附、电解等等物化处理技术并不适用于水量较大的综合化工废水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有调节、隔油、混凝沉淀、气浮,此外,混凝沉淀、气浮、高级氧化、膜分离工艺则可以用于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后的二级物化处理或深度处理。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五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企业之一,医药化工企业在我国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医药化工所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我国的医药化工企业能安全的生产,医药化工企业应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生产的安全性,使其能规范的操作相关的生产器具,这样才能减少医药化工生产施工的发生。

关键词: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在对医药化工生产增强安全管理时,医药化工企业要明确生产现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将其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企业才能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本文将对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管理策略。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六

户口所在:梅州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66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化验/检验员:,分析化工:

工作年限:1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兼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荔湾区,天河区。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五华中学。

专业一:化学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其他较差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七

某化工是经省环保厅于批准设立,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以精细化工为主,以农药、医药化工、专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基础性化学品为主要产业。总建设规模为40000m3/d,分两期实施。

2.2进水水质。

该化工园区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收集园区的污水排放系统,集中收集排入到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约占70%。

2.3工艺选择。

综合成本和技术成熟性,采用了属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但又能满足出水要求的厌氧水解―an/o工艺,该工艺能保证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流入化工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之前先经预处理,再通过厌氧水解来提高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通过二次水解酸化-an/o工艺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增加污泥的.回流来达到强化生活处理的效果。

3结语。

针对化工综合废水的特点,采取厌氧水解―an/o工艺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污水处理厂收集前进行了相应的预处理之后,再通过厌氧水解―an/o工艺处理,最后增加了污泥的回流,强化了生化处理效果,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技术成熟。水解酸化工序设计成上流式水解酸化塔,减少了占地面积。综上,该污水处理工艺对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具有一定优势,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八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炼焦化学专业”,1985年改为“煤化工专业”。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分别招收新生。,随着教育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归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尽管名称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煤化工培养方向和煤焦化的特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武汉钢铁学院”和“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原来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毕业生主要面向钢铁冶金系统;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受到钢铁冶金行业焦化企业、科研院所的认可。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规模及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化工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一次能源中,煤炭占70%左右,在较长的时期内这一能源结构不会改变[4]。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广洁净煤技术,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能源政策。其次,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煤炭综合利用方法。至少在50年内,采用高炉,利用焦炭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还原剂和料柱支撑体的技术仍将是钢铁冶金的主流技术。再次,“节能减排”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世界面对的主要挑战。面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和焦化行业普遍污染严重的现实,从煤炭利用源头减少污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煤化工(包括焦化)行业涉及到中国能源供应和安全、钢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当前以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因此,武汉科技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是非常必要的;理顺两者的关系,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价值。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具有煤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以煤化工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6]。

(一)市场导向。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自主创新。

特色专业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本身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加之各校各专业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因此,特色专业建设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三)错位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和发展潜能,集中力量,凸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正面竞争。

(四)相对稳定。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针对“宽口径”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多次研讨,并邀请、走访用人单位,进行深入地调研,逐步树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特色教学的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又是专业工程的实践者。他们多数在武汉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从事煤焦化设计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没有煤焦化专业的知识背景,为此,安排新教师随班学习煤焦化方面的课程,而后安排到焦化厂进行3个月现场学习,并在学校设计院教师指导下完成焦化的工程设计,经教研室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创新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设置合理、科学、超前、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焦化特色模块”、“精细化工模块”等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将煤化学课程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煤化工的知识背景。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考虑到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公司为主体。该公司在国内具有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可以说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建有4.3m、6m、7.63m焦炉,所采用的配套工艺也有多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本科专业特色教学实习基地[7]。在实验教学方面,依托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开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教学提供了保障。

(五)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内涵建设,重新整理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在煤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进来,从而形成了能源化学课程。在化工设备及材料中融入了力学、材料等知识;化工设计基础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在原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工设计内容,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增设了化工cad绘图与识图。教材的质量体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与出版具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的教材,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煤化学》《燃气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学》《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以及《环境工程导论》等,其中《煤化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六)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是创建特色、保持特色的关键。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优势突出;只有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才能使学校加强对某一专业重点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取得预计的成果。特色专业更强调精干高效,它是学校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专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质量监控。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实行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收集制,等。此外,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焦化特色化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结语。

专业特色优势的集中体现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在焦化企业一次就业率达到50%以上,展现了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焦化领域的传统优势。由于在校期间学生经历了煤焦化专业特色的培训,到企业后很快适应了生产实际的需求,深受企业重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活跃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技术或管理的中坚和骨干,有的还担任了较高的领导职务,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为母校赢得“煤化工行业工程师摇篮”的声誉。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九

摘要:《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是实现是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必修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化工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引入成果导向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评量三方面着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改革。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完善今后的专业改革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

1obe理念内涵及国内外的应用。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任务、专业设置、执业范围开展教学活动。在1981年由美国spady[1]在标准参照评量、能力本位教育、精熟学习以及绩效责任等理论基础上,在其著作《以成果为本的教育:争议和答案》中首次提出,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我国香港和台湾[3-4]对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理论认识率先研究。教育部于1月30日制定的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制订原则为“三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和突出持续改进,这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核心不谋而合。因此,我院近年来尝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化工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思路进行改革探索。

2基于obe理念的《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改革。

2.1遵循反向设计,确定课程目标。

《化工安全技术》融合了化工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本课程是实现是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必修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课程。首先组织调查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走访,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化工类企业与本门课程相关岗位主要有:安全员、生产技术员、工艺技术员、中控操作员、化学分析员、环保员等,其次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各个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将各个专项能力以工作任务呈现,按照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检查及评估讨论来完成任务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任务中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就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同时要满足70%以上的学生能达成目标,并且要以学生、成果为中心。

2.2围绕学习成果,连贯实施内容。

《化工安全技术》这门课总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革。2.2.1更新教学知识点根据专项能力制定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内容,针对相当数量的岗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在本课程开篇增加介绍“树立安全生产与防范意识”相关知识;针对相当企业的工段都存在危险化学品,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同时将工业防毒移至“危险化学品伤害应急处理”任务中;在“化工装置检修”相关知识中根据事故发生率由高至低调整为动火、动土、高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其余如检修用电、起重作业、转动设备作业的安全技术放置拓展知识内;将“化学反应的'安全技术”和“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合并为“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点也根据事故发生率做了重新整合,同时对于部分生产人员对法律规章的淡薄意识还增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实践教学方面为校内实训室、化工安全展厅和机房进行模拟训练。教改前在实训周时进行上机模拟实验和安全展厅的参观与实践,主要内容有各类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使用、“消防与灭火”仿真、“安全巡检”仿真、“硫化氢泄露事故处理”仿真、“热电偶检修前准备”和“热电偶检修”仿真,教改后在学习相关任务理论知识后安排相应实践课,并以任务的形式整合散乱的知识点,如将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结合检修安全重新设定任务,并增加了“中毒现场急救”、“触电急救”、“初起火灾扑救”考核等新任务。2.2.2融合多元教学方法授课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动导向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5]。(1)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从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6]。如在讲授“化工装置检修安全技术”章节知识时,通过案例引入,引起学生兴趣,随后设置任务“更换乙酸乙酯精馏塔塔板浮阀”,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应采取哪些步骤,确定了涉及到的的知识目标包括装置停车安全知识、临时用电安全知识、限定空间作业安全知识等,进而承接讲解相关知识,并采用网络平台进行测验;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进行任务检查和总结提升,学生有小组互评等。教学实施流程图如图1所示。(2)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真实案例,以小组或角色扮演形式讨论等增进学生之间交流,引发学生思考,它能给予学生更真实的学习情境[6]。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安全技术”这一章节知识中就频频采用,在讲授“还原反应的安全技术”相关知识,通过讲解某化工集团生产山梨醇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明确学习目标,再分析相关重难点,即相关化学反应条件的要求,再举多个案例对学生引导探究,学生模仿案例自主探究,最后评价总结。教学实施流程图如图2所示。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的讲授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这需要充分了解教授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采用更有效地教学方法,而不是死搬硬套。2.2.3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改过程中,《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组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包,如教改教材、课件、微课、动画、试题库、实训项目、课程网站等等。通过恰当的信息化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如通过微知库网站进行任务的下发、章节小测验、问题讨论以及学习进度统计,通过手机app互动等,以及参加相关安全知识竞赛,如参加第一届“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技能竞赛”、承办“北元杯”第四届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等,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教师用有效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达成预期效果。

2.3丰富评量主体,评量方式多元。

我院从评量的内容、方式、主体以及呈现等多种形式进行评量。在评量内容上除了评量教学目标所设定的知识要求外,还在考核过程中考察学生的互助精神,设置有层次递进工作任务考验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勇气等;从考核方式上,教改后不仅仅是笔试和课堂上的测评,还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评量:实作评量,如在微知库平台下发课前作业、实训作业以及每章测验;档案评量,每个项目的若干任务都下发纸质任务书,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游戏评量,如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小游戏等多种测验方式,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情况;考核主体将教师评量的比重降低,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选择合适评量主体;呈现方式多元除了百分制以及等级制呈现之外,还有文字呈现,即在档案评量、实作评量等过程性评量的结果呈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避免出现两个问题,不要为了多元教学评量而评量,也不能将多元教学评量作为最终的学生奖惩结果,而是根据深入分析评量结果去改进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过程,最终能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语。

本文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课程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量多元三个方面对《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通过和往届学生笔试结果的对比,成绩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问,教改后确实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要看到,要想使学生在就业若干年后达到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必修的职业能力仅仅靠个别课程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应以职业岗位群规划设计课程体系,尽量以达成若干项核心能力为主线,纵向形成课程串、横向形成课程群,使总体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和完善,最终培养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实现发展力和就业的统一。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学分银行的构建涉及到国家、学校、个人等方方面面,涉及选课、参与优质课程学习等。纵观全局,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运行的核心是有质量的学习成果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取得有质量的学习成果的关键是教学运行的改革能确保课程学习达到预设的成效。而要保证预设的成效,需要把学分银行运行的一些特征,转化为教学运行的内在规则,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

一、从学分银行视角梳理教学运行特征。

学分银行起源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旨在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一种“统合的、一体化的、能真正方便学习者开展学习和教育的机会”。[1]学分银行鼓励学习者通过各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形式获取学分,主要功能是模仿银行的职能,实现学分的积累、存储、转换,以帮助学习者更为便利地参与学习并获得资历和学历。学分银行被认为是沟通终身教育体系各类机构的制度建设,能解决中国教育中各类教育分离、各阶段教育割裂的问题。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系统(含广播电视大学)纷纷开展了学分银行建设的试点工作。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尝试建立了学习成果框架,并在成果框架中建设了一些认证标准和转换规则,开展了一些如设置终身学习账号等建设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育教学。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教育系统全方位的支持,体现在教学运行层面,应具有如下特征:

(一)教学制度: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制度体系。

1学分制学分就是对某种学习计划的学习结果的量的描述,给予一个学习者学分就是承认其在该课程上的学习达到了一个特定水平。[2]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3]按照学分制的内在要求,获取一定量的学分,就应该能得到一定的资历或者学历。保证学分的质量和开发足量的课程,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资历框架的建设,是保证学力的要求;自由选课是学分制实施的内在要求。在学分银行制度体系下,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保证各种类别的学分能被认可为学历教育的学分,才能鼓励学习者通过各类特色教育获取个性化成长,适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学习成果的自由流动。因此,建立学分制,是学分银行视角下教学运行的基础。2资历框架制资历框架指的是按照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构建一个连续的可被认可的资历阶梯。[4]资历框架制度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协调、整合、可比较的资历系统;形成各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5]资历框架的价值是对专业和行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做了清晰的界定,并对不同课程的层次、类别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学分的质量。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所需要获取的资历和学历参与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学分银行获得与课程学习层次相当的资历和学历。3学分互认制按照资历框架的运行逻辑,本该是资历框架所认可的学分,理应得到认可。但由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条状分裂、纵向分离”,并且高校严格受控于政府的管理模式,高校之间的合作协同做得远远不够,仅仅依靠资历框架的运行,无法实质性地支持大规模运行学分银行所需要的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通过联盟、协议等形式,从局部入手、从同类性质的学校入手,实现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机制的实施,是学分银行的现实需要。

(二)教学过程:支持学习者零碎学习。

1模块化学习“模块”一般理解为“具有确定功能、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6]“课程模块化”指的是,按照课程的内在结构,将课程分解为相对独立却能承载特定功能的多个模块,方便学习者按照模块顺序学习,并进行成果认定。学分银行支持“零存整取”的模式,学分银行理念下的学分认证需要按照标准的模块开展,当学习者所学的模块达到一定数量时,学分银行可以给予学分认证或兑换。基于此,中国很多学分银行建设都是按照“认证单元”的方式开展学分银行的认证标准建设。因此,模块化学习与学分银行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一般来说,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认证单元,整个课程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整体,且方便学习者学习。2任务化学习由于学分银行认证只能基于学习结果而展开,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到学习结果中。这就要求教学运行过程中,重视知识、技能和能力输出的整体性,需要通过教学运行,帮助学习者应对复杂任务的挑战。因此,任务化学习是学分银行在教学运行层面的具体要求,课程教学需要按照学分认证标准和课程知识系统的内在要求,将课程整合成若干模块,再根据模块设计相应的任务承载模块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支持任务化学习。3系列化学习单个任务的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有一定的价值,但学习成果的获得,尤其是资历或者学历的获取,是多个任务的组合。因此,学习者只有获得系列化任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才能参与学分银行的资历和学历的获取中来,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任务,帮助学习者获取整体的学习成果。4层次化教学由于学分银行的基础制度资历框架“框定”的是不同等级学习成果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也就是说同一课程在不同的级别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不一致的。举例来说,“大学英语”在高职和在本科有不同级别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把握学习者的层次,实施层级化教学。

(三)教学评价:支持以成效为本的评价。

1评审制度考试的偶然性在学习成果认证过程中的弊端被无限扩大,建立以评审为主、考试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支持学习者通过比照课程认证标准的要求,对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并准备相应的支撑材料,提供给学分银行中心,由学分银行中心按照第三方标准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评审,结合一定的标准化考核,给予学分认定的结论,是比较科学的。评审的制度确定之后,逐渐向资历和学历拓展,可以有效破解社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以及师带徒教育的成果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困境。2分散评价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中,课程学习者必须按照特定的时间参与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课程学分。由于学分银行将人群进行了分散,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和不同教育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参与到不同的教育机构中,因此,教学运行中对评价的集中要求应该转向分散,不仅是地域和参与时间的分散,也可能按照模块化的要求,对不同模块进行评价,通过积累阶段性的分段成果,评定学习者是否获取相应的学分。3成效为本的评价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出于学分银行认证的需求,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成课程之后学习者表现的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能做什么上面来,[7]可借助学习内容的记录数据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认知变化、技能变化、情感变化和个体行为变化。

二、学分银行视角下教学运行的策略。

要实现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学运行,不仅是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分银行对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个人学习能力培养上的价值,更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现有教育体系的突破,实现学分银行真正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一)理念更新:教学及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接受学分银行理念。

理念在教学变革中具有支撑作用,学分银行要求教学运行必须在学分银行的理念下开展。学分银行是以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制度体系,更是终身学习理念转向行动的具体体现,支持的是贯彻终生学习的基本信念。从目标来看,学分银行旨在打通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习成果的便利流动,为民众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从功能来看,学分银行的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际上服务学习者,培养学习者参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获取相应的资历;从运行方式来看,学分银行将资历框架和认证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学历、资历和社会工作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学分银行的理念的本质是支持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支持区域内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地把握学分银行的理念,并从激励鼓舞、政策制定、机制建设、行动典范塑造、示范、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影响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主管和教育教学一线教师,将学分银行的层级化要求、资历等级意识、模块化和任务化处理等一系列要素,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意识,将学分银行的要求从“外生”转化为“内生”,促使整个教师队伍参与学分银行的系统改革。

(二)制度建设:筑牢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基础。

要按照学分银行要求开展教学,需要有很多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资历框架建设的问题、学分制的实施问题等。教育研究者要围绕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从学分制、资历框架、学分认可与评审机制等方面入手,建设大量的相关制度,方便学习者真正能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展课程学习,并将课程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能帮助自身获取利益的课程学分。需要指出的是,从学分银行视角来看,最难突破的是制度建设,一方面,固有的级别、地位、思维惯性阻碍了较高层次的院校对层次较低院校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可;另一方面,在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学习成果流动的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方案,保障学习成果的质量,防止部分“灰色”机构,通过不具备质量的学习成果打乱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降低了整个教育的质量。因此,发挥民众的力量,有目的地引导政府、行业、企业和民众参与到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制度建设中来,发挥他们智慧,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制度所蕴含的思想通过制度制定的过程向相关者反馈,形成一条具有监督、反馈、调节等功能的“效益”链条,促进整个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三)标准建设:引导教学运行围绕学分银行要求开展。

课程标准是对学科或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给出指导性意见的教学文件,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蓝本”,对课程的建设、实施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在学分银行的框架下,课程标准既是判断课程是否满足不同资历等级的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依据,也是约束教学按照学分银行课程要求运行的有效办法,包括了“方案设计标准、内容标准、教材编制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标准、课程质量保障标准”。[8]通过规划和整合标准的建设,约束教师按照标准实施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和评价,确保进入学分银行体系的课程能满足学分流动的“最低质量”,同时也引导教师能按照成效为本的原则,以模块化、任务化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最终体现学分银行的`作用。

(四)课程建设:实现学分银行教学运行改革的载体。

课程建设是对课程蓝图的勾勒与实践过程,全方位反映教育者的办学思想和育人价值取向。课程建设在教学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中,课程建设按照学分银行的标准化要求进行,能够保证与资历框架相对应的课程质量。按照学分银行层次化需求,提供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通过模块化的课程组建方式,实现独立功能的不同任务的组合,实现课程的整体功能,满足学分银行对认证标准建设的要求。要按照学分银行要求顺利推进教学运行的改革,需要在学分银行视角下大量建设课程,通过有组织的协同创新、系统的特色课程建设、有规划的共建共享等方式,寻求更多的资源共享,是课程建设必要的抓手。

(五)教学实施:融入学分银行的教学需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运行的核心,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围绕教学改革成功与否、能否改变教学过程以及获得成效为核心评价指标,融入学分银行的需求,在教学上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任务化学习。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开展教学,支持小组、团队协同完成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支持完成项目任务。第二,要坚持个性化学习支持。学分银行的价值是支持个性化学习,支持学习者按照自适应路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比如指导学习者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习者灵活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即时评价等。第三,注入终身学习理念。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体系所迫切需要的支持体系,在知识上,要为学习者打造框架,方便学习者接受后续系统学习;在能力上,要关注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终身学习,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帮助其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技能上,需要关注基本技能,帮助学习者获取社会执业能力。

(六)评价引领:发挥指挥棒作用。

在基础教育领域,升学考试“指挥棒”作用突出,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中,评价引领的效用不太突出。在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评价,需要通过知识、技能和能力全方位的融入,重新拾起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首先,评价要重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全方位评价。要按照“成效为本”的原则,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能做什么,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其次,对接标准设计评价内容。标准是按照资历框架的要求设计的,体现该层次资历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目标的要求,通过比较能找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提示学习者反思的方向。再次,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数字化时代的知识增进速度和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使传统知识不再受到独尊,隐蔽在知识后面的学习者能动性和主体性受到关注。学分银行回应的就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制度需求,在评价设计中体现学习者的发展需求,通过评价引导教学围绕学分银行的需求运行。

【参考文献】。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02.。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一

本文从合同法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在atm机取款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反思两国不同做法的利弊,为银行atm机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据英国媒体的报道,英国汇丰银行的一台atm机发生故障,顾客取款时会吐出双倍数额的现金。

此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很多人赶来提款。

故障持续两个多小时,两百多名顾客取走现金。

事后银行称错在自己,顾客不必为银行工作失误负责不用归还多余的钱。

在英国发生的这个因atm里的错误导致的多取款事件可以说在中国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追根溯源是因为发生在的许霆案。

中国的许霆最终被判5年有期徒刑,英国的这两百多位“幸运儿”不但未被追究责任甚至不用还款。

究其原因,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是一方面,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国内普遍存在的对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狭隘理解。

下面我将就atm机错误操作导致的取款案件用合同法的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英国情况的介绍。

在英国有一个《银行业惯例守则》来对atm里的机操作进行调整。

对银行的具体要求有:保障atm机正常运行和能正确回复指令,保证atm机提供准确的信息等等。

应该说,英国的这个惯例守则很充分的保护了持卡人的利益[1]。

其原因在于atm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都是由银行提供,与之相比持卡人处于不利的地位,很显然应该受到保护。

在实践中,许多atm机的纠纷都是通过这个守则而得到解决的。

与之相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处有相当大的空白点,一些行业类的规定则更多地维护银行的强势地位。

二、具体从我国的合同法律关系出发进行分析。

(一)到atm机取款是一种合同订立的过程。

当储户到银行办理银行卡之后,就应经产生了一个银行卡支付服务合同。

储户可以根据意思自由进行取款和存款。

同样,持有银行卡的用户也可以到任意一个atm机上进行取款。

大致的过程如下:储户持卡到一个atm机准备上进行取款,卡插入atm机内,出入密码和取款金额。

此时因为意思表示明确且具体,可视为是一个要约。

atm机因为是无意识的个体,由内部软件控制,只能通过输入的指令来实行具体的操作。

在此,可同等看作自动售货机的原理。

atm机通过自身的行为即吐款的行为已表示承诺,双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合同。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由于atm机的错误指令在出款时吐出了高于此前输入的现金额或者是银行少扣除现金额。

那此种情况该如何定性呢?简单来讲,这就好比是一般的借款合同,借款人一不小心数错钱,把1.2万当作1万块出借。

也或是借款人出借了1万块,却误将合同金额写成1千块。

只是这里不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机器。

具体来讲,在储户与atm机的要约和承诺中双方之间已经达成“合意”,即银行是在审核同意之后才发出的承诺支付的.指令,并付现。

可以说没有银行的同意,储户是无法取款的。

因此,储户因atm机的误操作而多得的利益,或多或少都存在被动性。

(二)atm机是银行的代理人[2]。

一些观点则认为,atm机与银行相分离,只是一种金融机构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控制终端。

atm机的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银行的行为。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在现实中毫无可行而言,atm机设立的初衷在于便民、高效、快捷。

而atm机与银行分离的观点,则容易导致民众不再信任atm机。

从技术层面来讲,atm机具有存储、识别、出款等功能,它完全有资质代表银行进行意思表示。

如果要区别于银行柜台上的操作,则可把atm机视为“电子代理人”,即也是跟银行工作人员相似的一种“人员”。

应该说,atm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准确、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只有在少数所谓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问题。

就此可以说:atm机与储户的互动是标准的商业交易,即是商业交易就必须是平等主体间的自由交换,要遵循商业运作的原则和规范。

(三)由atm机的错误导致的多取款事件,应该作为一个可撤销的合同来处理。

如上所述,atm机(即银行)与储户之间是形成了合意。

尽管可能会出现上百人“钻空子”排队来取款或如许霆一般反复多次取走17万元,但都是在一定合意范围内的存在的错误。

可以说既没有欺诈,也并没有受胁迫,也不是乘人之危,勉强可以解释成为重大误解。

即atm机出现错误“理解”导致了出款或扣款的差错。

从合同法的角度理解大致可以得到上述的结论。

但是合同法只是规定了基本的理论,像atm机这类特殊的案件还是需要更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处理。

但是很遗憾,纵观我国法律法规,因atm机出现差错所造成的相关后果的规定还有很大的空白。

因此就会蹊跷的发生许霆入罪案件,常理都会认为银行的atm有错在先,许霆错误取款在后,于法于情都不应该出现一审判无期徒刑的情况。

三、通过此类案件或者事件的反思与总结。

横向对比中西方不同的处理方式,自然会引发对法律的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面对因为atm机故障会多得利益的巨大诱惑下,民众是坚守道德模范还是持“人之常情”之心。

不得不说,英国与我国的处理方式都有走极端之嫌。

英国汇丰银行很可能是不希望因一次失误对储户追究责任而导致客源丧失。

但如果长此以往,也会给银行带来重大的利益损失。

反观我国许霆案的处理,又成为入罪的极端。

在此案中我国银行的强势地位占有很大因素。

应该说银行的利益损失已经从atm机生产商中获得大量的赔偿,却还是一味地要求严惩许霆,从而使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因没有抵住诱惑而给自己带来了终生的遗憾,这也是明显不符合公平原则。

因此,我建议尽早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以后类似事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但鉴于许霆的前例并且正在服刑,此类法规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立,何田田。比较适中的atm[j]。法学杂志,(3)。

[2]关永宏。在银行atm机“多取款行为”的法律定性[j]。法律适用,2008(9)。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发生数量和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石油化工属特殊行业,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有害污染物质,如何降低石油化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清洁生产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环境保护并不重视,形式上的一些做法使得经济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1]清洁生产模式强调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改进、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重视通过生产技术的提升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多的是以预防为主的一种生产模式。石油化工企业为了实现整体生产模式的改进,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生产方式,提升生产设备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实现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进而达到资源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主体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应运而生。主体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要理念是:确立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够得到和谐发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正是致力于构建师生、生生、教师与媒介、学生与媒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新形式,它所体现的不只是形式的改变,更是观念的更新,是一种创新性教学过程。

从教学论的角度说,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既有教师的教的活动,又有学生的学的活动,还有师生交往的活动;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互为的交往关系。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是教学活动的必要对象和发展的直接指向对象。教学的所有要素都涉及到学生这一主体,教学质量成果也是从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决不能是教师“唱独脚戏”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也不能是“你问我答”式单向知识传授,而应是学生主动参与(行为上、思维上)的“互动式”教学。

从信息理论的角度说,课堂教学就是信息的输入、接收加工、存储创新、输出的.过程。如果学生被动接受,就会影响接收加工的质量;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谈不上创新与信息的输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师生都具双重身份,既是信息的输入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使信息更好地流通。

从教学最佳结合说角度看,教师的教只有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不教”“会学”。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就是师生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初中的学生接触的文言文并不多,特别是预初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到古文,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进行“互动式”教学。

案例描述。

一、学习《刻舟求剑》。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调。)。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的节奏,了解大意。)。

3、教师抽读(纠正字音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发展。)。

(二)构建画面。

1、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故事的发生、发展。

2、根据故事发展过程,构建画面。

3、小组讨论、交流。(教。

[1][2][3]。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四

摘要:为了提高各种能源的实际开采效率,需要充分地发挥煤化工技术的优势。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煤制油及烃类产品的生产方面。这些产品的出现减少了石油资源的消耗量。结合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可知它在推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加快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速度,已经成为了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开采效率;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的逐渐加大,对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过程中,煤化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这种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减少石油资源的开采量。煤化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中的优势与劣势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渐凸显出来。做好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快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速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篇十五

摘要:化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化工工程建设也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化工工程施工难度大,操作性复杂,并且还时刻面临着爆炸、火灾、有毒物释放等危险。因此,完善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化工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探究化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关键词:工程施工论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工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最基本的问题是管理好化工工程的安全问题,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损失成为首要任务。化工工程不同于建筑等其他工程,不经过严格规范的操作,时刻存在着化工品的化学反应等危险。化工工程施工复杂,建设规模大,由于科学技术含量高,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危险性,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实时安全监督,才能保证化工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化工工程施工特点。

1.1规模大,投资高。

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困难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它规模大的特点。一点体现在化工工程施工需要各行各业人员相互配合,机械焊接、大型设备安装、钢结构建筑、金属防腐等专业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尤其是不同施工队伍的交叉作业,为安全管理带来了不便;再者体现在化工设备种类繁多,施工过程安装要求严格,要求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若安装不当,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化工工程施工建设投资较高,施工周期长,其次选用廉价的材料建设,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必定引发日后的安全事故。因此,投资要理智,做到经济环境统筹结合,最大效益发挥作用。

1.2技术含量高。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新型材料以及创新技术逐步运用到化工工程施工中,因此,化工工程施工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化工产品自身即是高技术研发的产物,生产期间离不了严格的操作程序,精确的材料用量,精密的调试装备等高技术含量。越是精密的`设备,工程耗时越长,无形中加大了施工难度,若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存在抢工期等问题,将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1.3施工难度大。

化工工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施工到后期管理,从管道铺设到工程的防腐等。由于工程规模的庞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必须由不同的施工团队完成。化工工程施工团队的庞大也给施工加大了难度,不同团队之间同时操作,面临的各方面的安全质量监督问题不同,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繁琐的程序,加大施工难度。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合理规划施工方案,提升管理措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8276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