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9:05:14
2023年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7 09:05:14 小编:琴心月

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多多阅读。在写总结时,要注重条理清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组织材料。如果您对总结写作缺乏灵感,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一

(一)。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目标分析。

1.1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热,使许多有艺术设计梦想的学生能够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是令社会欣慰的事情。但是其中不可否认的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功能、教学模式和学科结构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让业内人士感到有些担忧。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学校一般都把自己的发展侧重点放在学校规模和招生人数的增长上对教学质量却比较忽视,经过调查发现艺术设计学校的人文精神普遍欠缺、课堂实践安排的较少、全国许多艺术设计学校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方面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模仿和照搬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设置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存在基础与专业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学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状态,缺乏国际视野。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复杂的精神创造过程,然而我国长期以来普遍重视技能训练,培养方向偏向于培养工匠,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思维培养。艺术设计是一个集灵感、思维和想象于一体的活动,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只是设计教学的基础,开设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设计的视野和技巧,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维才是艺术教育真正要开发的和培养的。然而当前的教学中却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对客观物体的再现上,强调学生对客观物体的模仿,淡化了学生的艺术眼光让学生失去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基础课与设计课程之间的格局把握的不够合理影响了专业设计的水平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的、创造力、研究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设计意识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统领设计领域的关键。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设计意识的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将教学的侧重点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转变到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轨道上来,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写实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灵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是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一项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现有的教学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2.1改革培养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设计需要学生具有独到的眼光和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因而艺术设计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改革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才能完成。学校教育要把创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强、基础扎实和综合素质高的能力。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艺术设计学生而言更具有本质性的意义。

2.2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就是理论设计、设计表现和设计思维三大模块。一个学科的课程体系是在相当的时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工艺设计和工艺美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学科。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教育进行删减的教育,而是使学生的自身设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艺术设计学校应该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培养,使基础学科的人文和环境意识渗透到设计中来。在学科专业的划分上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划分局限性,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调整。

2.3完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不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决定要根据社会背景和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艺术设计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本土文化来培养学生具有能够将本土文化和世界先进思想相融合的能力。其次,把握好最新的设计思想,21世纪是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艺术设计学校应该把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2.4突出学科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在于突出设计的特色,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经验,好多学校还处于模仿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模式阶段,缺乏特色。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要从质量上进行狠抓,特色是优势并且特色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没有特色的教学只能是模仿,模仿和抄袭有违教学的本质,真正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制定学科的发展方向。

2.5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首先,艺术设计学校对于一些开放式的课程可以请专家来讲学也可以请在社会实践方面比较有经验的技师来教授技术。其次,教学要与课程开发于一体,打破封闭式课程教学的传统,让学生学会走出校门,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让学生将课程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双轨制度教学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三、结语。

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当时当前我国艺术设计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艺术设计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为社会培养具有理论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作者:苏晓娟单位:大同大学。

(二)。

一、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联系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是,受限于我国实际的教育水平和艺术的发展程度,基础课程以及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很多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是破碎的,零散的不能够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我国的大部分艺术类专业都是通过高考的途径进入相关的专业进行学习的,往往在教学中都是那些固化的僵硬的教学方式。同时,师资力量也没有跟上,很多的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能达到国家的需要达到的最低水平,很多的基础课教师大多出身美院的油画系或者是版画系。这和艺术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受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的影响,完全靠记忆;在实际动手时,又无从下手。很多的情况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系统知识与创造力,不懂设计程序,更不准确的说,这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其实就是以往的油画或者是版画系的毕业生。这和教育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缺乏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方法单一。很多的学校缺乏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的进入大学的,所以新生面临各个系或专业方向的专业化教学,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视角受限于自身的专业,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本专业的角度是学习艺术设计。往往出现的是艺术设计的毕业生都带有明显的本专业的特点。无法达到教育部的教学目的。艺术设计是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体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自成体系的艺术设计理论。现在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很快,往往产生了艺术设计的分支。比如城市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的课程分支。这些新技术和新的研究领域一方面更新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其他的教学课程。如电脑二维图形技术,这原本是用来进行机械设计的,现在一些艺术设计学校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但是更多的学校却并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3)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艺术设计教育重造型教育,注重在教育环节中的写实和素描。但是艺术设计并不是一门纯艺术的学科,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客户应对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是在设计上进行不懈的追求,更需要在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和工艺制造上的经验的积累。加之各院校自身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当今的设计教育将本科教育也误视为技能性教育,忽视了学生视野的开拓、设计理念的更新、文化底蕴的加强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些自然的缺陷,导致了我国必须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方面的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学院调整与确定了合理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向的前提下,与这条完整的知识链相配套的,便是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由于“扩招”带来的教师力量的不足依然困扰着艺术类学校。但是教师存在教育环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质量以及教师对这个时代的知识与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各个院校的当务之急。这里,各院校之间的沟通,各自成果的及时交流与借鉴是促进这一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根据各个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不改革方向和目标,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

(2)改革教学模式,实行推进教学的学分制和综合化。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在在学分制的体系中,不同的教师将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目,能够及时反映最新专业发展内容或学科前沿研究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提倡综合化教学模式。提倡以课题教学来代替课程数学,将以往的很难的一个大的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子课题,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既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独特的各学科结合的“杂烩”专业,将分解的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而组合起来。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造就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变革潮流。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更新。这就需要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者和领导者能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去迎合变革的潮流。应该以开放的思想面对当今这个世界与时代,密切关注艺术教育在当代世界境域中与社会变迁中发生的变化。只要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才是社会的所需要的。

三、总结。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同时时代的变化也需要教育者们更新自我观念。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设计教育,立足理论基础与设计实践,适应时代变革的潮流,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二

摘要:我国民间玩具的民族文化特征较为突出,不仅具有玩耍、审美的基本特点,而且还有教育、陶冶幼儿情操之功能。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旨在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动手创作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加强培养其审美能力与美术艺术的创作力,最终达到通过审美的教育形式促进幼儿人格发展的目标。本文就主要针对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述,其目的在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民间玩具;作用。

一、民间玩具的概述。

(一)民间玩具审美价值的突出表现。

1.色彩上的美感。民间玩具在色彩上的设计多为鲜明之感,具有欢乐、喜庆的基本形态,色彩多采用红、黄、绿等靓丽的颜色构成,即便使用的材料较为简单,但是在色彩的调配上基本不会太暗,同时通过色彩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人们在感情上的真情流露。不同地区会有一定的差异性。2.造型上的美感。民间玩具在设计的审美理念上,比较倾向于欢乐、祥和与美好的想象,玩具在造型设计中大部分会呈现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如:泥老虎、风车等民间玩具,自身线条的设计较为简洁,在其装饰与神情上的效果必须要用色彩的勾勒来体现。

(二)民间玩具信仰与习俗的突出表现。

1.信奉的习俗。民间玩具的发展依据民间艺人自身信奉的精神载体完成创作,如:挂虎、香包等,这一类的作品自身带有节日的氛围,体现辟邪护平安的主题。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使用这一类型的民间玩具,可以影响、塑造幼儿的思想与人格的形成。2.象征的寓意。民间玩具所象征与暗示的寓意和普通玩具有所不同,它不仅起到娱乐玩耍作用,同时也表达着中华人民对艺术情感的传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过应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怀与自豪感。

(一)应用民间玩具,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玩具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最早产生兴趣的物体,他们通过玩具的玩耍、观赏受到启发与联想,促进健康成长。兴趣是幼儿学习好坏的关键点,它是提高其智力活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从民间玩具的深厚历史背景、审美特点、娱乐功能以及工艺制作流程等具体培养幼儿的兴趣。如:布老虎就是我国民间玩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玩具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民间玩具稚气、质朴、简单有夸张的基本特点,色彩的调配、造型的制作都充斥着强大的张力。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带领幼儿进行布老虎的讲授与绘画,让幼儿了解布老虎的基本形态,在绘画中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培养其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使幼儿逐步由好奇、到爱好、到求知、再到创作力的发展,最终培养其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民间玩具,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

幼儿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特别对于幼儿来讲,美术教育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就需要美术作品的美和情来感染幼儿,只有优秀的作品才可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熏陶作用。而我国民间玩具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到快乐,使得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心灵的受益艺术。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从情感教育出发,找到其民间玩具的精华之所在,并选择具有民族特色且真实反应人民积极生活的民间玩具进行美术系统的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可以受到正面、积极的熏陶与感化。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对幼儿引导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生活乐趣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利用民间玩具,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玩具隐藏着民间艺人对世界、大自然与人类的多种感情与全面认知,表达着创造者的美神理想与审美意识形态。幼儿在各种审美活动中通过对美术作品色彩与造型的认知,从而产生一定的联想,就会不由自主的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审美对象上,通过欣赏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利用民间玩具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审美视角,加强幼儿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认知与了解,耳濡目染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幼儿在体验审美中感受快乐,促进健康成长。

(四)利用民间玩具,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美术教育阶段,主要强调美术教育中创作美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注重幼儿在教育中情感、认知、能力与创作活动的整体效果,甚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协调性。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开始,发展其想象力与创作力,培养自信心、自主能力与审美能力,是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民间玩具来进行幼儿的美术教育,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民间玩具为幼儿提供一种独特的学习文化意境与氛围,让幼儿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感受到民间朴实的智慧,累积对审美和艺术的主观感受。

三、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是利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机会,在观察玩耍中培养其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认知。本文主要论述了民间玩具的美感、造型等特征以及民间玩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得出利用民间玩具,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结论,希望通过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民间玩具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三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四

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便是这些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当前的中国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的同时,传统文化正逐渐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当中的诸多之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在新兴的信息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当今的室内设计,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精髓,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空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才会创造出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合,一起走进符合现代人要求的室内设计,便成了我们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装饰是中国传统和当今艺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今的室内设计主要注重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结合,传统装饰纹样为当今室内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素材,是当今设计家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同时,对装饰又有了新的要求,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被运用,保留的典型设计有故宫、乔家大院,当今有茶馆、古今结合的室内装饰等。这些文化符号元素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它们又是文化符号元素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1绪论。

·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方法。

2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定义。

·发展历程。

·表现形式。

·文化意蕴。

3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式风格的探索。

·形成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元素。

·传统装饰语言的运用。

·文化内涵的体现。

·对传统的创新。

4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当前室内设计中的使用现状。

·运用手法分类。

·具体运用。

·使用意义。

-->。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五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七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美术学以其悠久的历史、艺术的魅力、多彩的创意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美术学是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艺术,一些美术理论更加广泛地影响了艺术设计,各种美术表现理念都影响了现代艺术设计,对艺术设计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美术学成功地运用在艺术设计中,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

第一,现代美术学的起源。产生于上个世纪的印象画派是对传统美术学的颠覆,是现代艺术的源头,现代美术起源于塞尚的印象派,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以及抽象主义——都十分显着地受到了印象主义影响,推动了现代绘画的`出现,也正是种种美术艺术形式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素材。第二,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现代艺术设计最早来自于20世纪代的法国,在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现代美术理念与艺术的影响,艺术设计也逐渐从传统方式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第一、印象主义。这一绘画理念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法国着名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而诞生,这种绘画风格打破了传统绘画,画家们凭借画面来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的光彩。绘画者经过大量的实践发现,由于光线的变化与观赏者观赏角度的差异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大多数画家在这时都走到了室外,将所观赏的客观事物用一些色彩与图画勾勒出来。这一绘画风格对后来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立体主义。这一美学艺术是上个世纪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的代表作品有《亚威农的少女》,在二十世纪初期一篇名为《立体主义》的美学文件的出现标志着立体主义美学艺术的正式形成。这一派别的画家也大大受到塞尚的影响,这部分画家将自然看成一个立体式形状,例如:柱体、锥体或者球体——在此基础上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的道理在于:让绘画再现其存在的原因。

第一,强调抽象的平面布局抽象是与具体相对应的,是对事物的理性诠释,也是对事物全面的表达。自从19世纪后半期,新型的绘画艺术产生,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理念,从此绘画从艺术本身的角度得到了重视,而不再是简单地对自然的再现,现代园林艺术与传统相比更加倾向于平面布局,在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大大受到了美术学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与传统艺术设计相比,现代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与平面布局的不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通常来讲古典艺术设计是对上流社会的服务,它代表着尊贵与权势,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现代艺术设计则是面向普通民众,一些普通居民的现代居室设计都呈现为平面布局,平面布局是特别针对于一些都市风景而言的,现代艺术设计目的是为都市人民提供一个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传统的艺术设计更加倾向于对称,颇显呆板,园林以规模宏大的建筑物为主线,主轴线与副轴线构成道路系统,一般在两条线的交接处形成小广场,从整体来看规格整齐,图案清晰。现代艺术设计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简单、整洁、自由、灵活为主,同时也注重空间感与层次感。

第二,美术学对艺术空间形式的影响美术学主要体现在绘画艺术,其中在两个方面对园林设计有影响:一方面绘画理念与表现手法会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艺术的空间布局与色彩调配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美术理念会影响到艺术的风格,从而对整个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大大影响了现代的艺术设计,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空间表达方法。以建筑艺术设计为例,现代设计更加注重立体艺术,这种艺术风格就是对传统设计法的颠覆,是从多彩角度出发,运用灵活思维来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其中引进了时间概念,为观众带来了思维空间,使观众走进图面中,这种立体主义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流意识,同时也为现代艺术建筑带来了空间的连续性。第三,美术学对现代园林设计形式的影响从印象主义出现之后,美术艺术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在持续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学逐渐变得更加抽象,绘画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呈现而且偏向对抽象的主观世界的展现,美术学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受到美术学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绘画艺术类似,其表现形式侧重对自我价值的体现,其中的实用价值与美学艺术都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两个方面。例如:园林设计,其表现形式与外在结构无论多么奇形怪状或者不符合常规,但是从大的方向上看都在体现着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八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造性成为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的是美术技法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技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地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充当和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美术教学原本就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思维的课程,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同时,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师生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宽松、活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巧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的教学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结合新课改内容中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巧妙地、合理地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更多的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适时地渗透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和美术技能应用教学中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一章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ppt课件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油纸伞,让学生能够通过幻灯片了解本堂课的大致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总之,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九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价值定位。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意义外,还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给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放弃后者,我们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的价值定位,使我园的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了基本立足点。

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1][2]。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十

摘要:民间美术是重要的美术教育人文资源。继承并发展民间美术,弘扬传统文化,使民间美术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得到转化、应用,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必须广泛关注的课题。该文探讨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整合的重要性及相关策略,以期促进两者共同进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整合。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是美术教育得以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民间美术保护意识,提高综合素养,传承优秀传统艺术。

人们需要基于自身文化知识背景和认知取向,融合本土、本民族艺术精华,重视发展教育的民间特色,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世界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间美术依赖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正在慢慢消失,创作民间美术的主体和受众的审美趣味均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师徒相传或父子相传为主的民间美术传承方式带来的收益甚微,迫使部分民间艺人被边缘化或改行,民间美术传承的主体在慢慢消亡。有鉴于此,整合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且势在必行。

1、增加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民间美术种类丰富,不仅有具备观赏功能的造型艺术,还有实用性较强的工艺品,与民俗、宗教、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等有密切联系。民间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服饰、器皿、刺绣、剪纸、皮影、编织等。民间美术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特色浓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正慢慢失去活力,在传承与弘扬上面临困难。高校美术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要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价值,学校要尽可能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增加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让更多学生了解民间美术文化。如,高校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日常教学中融入雕塑、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的内容,带领学生外出采风,感受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并加以挖掘、搜集、整理,形成第一手民间美术学习资料。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补充教材知识,让学生不断加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2、引导学生民间美术实践,了解其文脉的地域性。

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不仅要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制作或参观、考察等,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知民间美术无穷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地域产生的民间文化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实践环节,鼓励他们积极了解民间美术,在学习中把握其不同特征,体会其文化背景。学生要在模仿和实践中体会与学习,如,在民间剪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剪纸,从简单的剪纸慢慢过渡到较为复杂的吉祥图案、从传统民间纹样过渡到时代气息浓郁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才能。教师可在教学中把民间美术剪纸的文化特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让学生学会将传统的图形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此外,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教学中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展示民间美术艺术。如,在讲解关于皮影艺术的内容时,教师可聘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课堂,为学生表演皮影戏,老艺人在表演时可以邀请学生动手操控皮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皮影的运动规律,使其近距离接触当地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艺术。教师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可以避免浅尝辄止、单纯罗列知识的民间美术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弥补高校美术课堂和教材的不足,启迪学生灵活快乐地学习民间美术,在自由氛围中提出问题、即兴讨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民间美术的专门技艺,还对民间美术及艺人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在艺术文化的传承中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提高人文素养。

3、开设专业民间美术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高校是重要的教育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大使命。民间美术不仅要渗透到日常美术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更应成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促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基础民间美术知识,掌握多种制作民间美术工艺品的方法、技艺,在日后成为民间美术的接班人、继承者。民间美术课程应成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促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学会欣赏传统国学艺术文化,较全面地认识传统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想象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形成个性化的艺术价值观念,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高校应系统构建美术学科专业,整合民间美术,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并扩大高校民间美术师资队伍,加强研究民间美术理论,大力挖掘民间美术技艺;邀请民间著名艺术家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向学生传授民间美术技艺,分享切身体会。高校还应积极筹建民间美术工艺研究基地、博物馆,加强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是传承、发展民间美术最理想的途径之一,弘扬民间美术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职责。高校开设专业民间美术课程,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保护既有民间美术文化,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文化体系的构建,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美术的母体艺术,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艺术的繁荣。高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的困境,通过整合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方式合理保护、弘扬民间美术。高校不仅要在日常美术教育中增加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还要尝试开设专业民间美术课程,以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2]王玮.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艺术科技,2014(11).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十一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十二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直到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除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之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各有特色,具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这就使得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有了更多的资源。本文主要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等两方面来浅谈一下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意义;教学措施。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逐渐开始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力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结合民族民间美术的群众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等特点,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需求出一条更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1、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民间文化是促使我国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的重要精神寄托,。而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美学观、宇宙观、以及民族精神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健康长远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一些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特别是民族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为此进行民族民家美术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文化需要依靠人来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就变得非常必要,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这是因为民族民间美术保持着创造文化的原始形态,它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在实用基础上逐渐展开,开始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价值开始显现。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能够通过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甚至是性格,从而丰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以更加积极饱满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对民族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的理解、审美情趣的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等存在一定的差距,成为阻碍我国民族民间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事业的更好发展。

近年来,随着民间艺术保护观念的不断强化,我国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民间艺术传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为了促进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必须要创造适合其教育教学的大环境。这就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成立一些专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机构,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起。同时,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其发展脉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民族民间美术品种极其丰富,既有供观赏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与宗教、民俗、以及其他民间文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绘画、雕塑、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编织、皮影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极富中国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了活力,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项有效手段,必须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4、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行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也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平台。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以及工艺美术企业等,并通过开画展、办讲座、以及与民间艺人交流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民族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但是当前受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潮的影响,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播,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勇。高等艺术教育中本土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应用――以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为例[j]。大众文艺。(18)。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十三

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相比,在办学经费、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研究出一套自成系统的美术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地方高校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本地区的民间美术与自身美术教育相结合,建立起具有鲜明办学特点的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资源丰富便捷。地方民间美术从建筑艺术到刺绣、术雕、剪纸以及少数民族的服饰等,其资源丰富多彩,而且在许多老艺人的身上,积累着大量的民间美术制作的精髓,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正是这种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及民间艺人的智慧,为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教学资料。第二,地方高校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分布了解得比较深入,地方高校要抓住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教育体系。但是经调查发现,部分地方高校对民间美术的运用并不充分,这是因为一些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将民间美术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扩充教学内容、建立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还能够使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拥有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民间美术对主流美术的影响很大,它在主流美术的发展与变革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间美术资源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已经无处可寻,所以我们要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民间美术。依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缺乏有效的民间美术传承体系外,人们还对民间美术保护缺乏热情。所以,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引入民间美术,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传播和继承民间美术的主体,使他们成为民间美术的欣赏者和宣传者。不仅如此,还要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事民间美术的研究活动,使他们通过研究对民间美术充满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保护和发扬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学习民间美术对学生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训练作用非常大。艺术需要独特性,民间美术独特的创作经验对于专业美术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世界文化思想大碰撞、大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需要我们对其加以重视。所以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并将其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相互贯通,研究出一套适合本地区学生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近年来,在一些观念意识的影响下,一些高校学生较为关注国外的'一些艺术作品,而荒废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一些教师对民间美术理解不正确,认为民间美术是陈旧的,忽视了我国的国画、剪纸等民间美术,没有将民间美术运用到教学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者应该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弘扬民间美术,让当代大学生明白他们所肩负的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体现出民间美术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2.拓宽教学内容。

当前,一些高校美术教师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原理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造成了优秀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请一些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投身到民间美术的研究中。此外,教师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民间美术作品,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责任。

结语。

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将民间美术与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系统结合起来,发展和传承民间美术,就要求地方高校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思路,并研究出适合自身和本地区学生的教育模式,优化美术教育体系,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开辟一片新天地。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论文篇十四

实践的目的:对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自我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我认识和观察社会,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的意义:课外社会实践是一扇认识和观察社会的窗口。它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合作沟通能力,有助于发现自身专业以及能力方面的不足,明确以后改进的方向。

实践的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实践的单位:××省××市××中学。

实践的对象:初中特长学生。

实践的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月××号才开始实习,学生们都刚刚经历了期末考试,心情都很激动和兴奋。所以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主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通过了解,我发现男生大都喜欢游戏上的人物和场景,女生则都比较关注漫画和动画。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后找到许多相关资料,希望从中对针对他们兴趣的教学有帮助。

二、美术知识拓展讲解。

已经知道他们都对动漫比较感兴趣后,第二天的知识拓展讲解也是主要围绕国内外动画的。

首先,将中国动画几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中的片段通过投影播放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大闹天宫、黑猫警长、海尔兄弟、舒克与贝塔、老夫子、宝莲灯、麦兜等。

接着,告诉同学们,这些动画有什么重要地位。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开头的设计就很“中国”,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旁白,那个年代典型的播音腔女声听来就像老师,但今日重温却是一番格外地亲切与温馨。尤其是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让人心头一暖,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单纯年代。

然后,将国内外各种游戏制作过程的简单步骤讲解给同学们,并播放出其制作过程,以及介绍工作室人员的个人简历。

最后,发放一些动漫人物图片,让他们临摹。评比出最优秀两幅(男女各一幅)挂在教室展览,可以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基础课教学。

实习的第三至五天斗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它们依次是色彩、素速写。色彩主要是静物临摹和写生,素描主要是静物写生和几何石膏写生,速写主要是景物和人物临摹。在正式开始绘画之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书上的范画,找出其中的优点和适合自己的画法。同样,每天也会有优秀的作品被挂在教室内展览。

四、发散思维创意绘画。

实习的第六天,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发散思维,学会联想。我会先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创意素描或是创意海报,可以促进他们进行联想。接着,请每位同学把各自的创意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最后,就指导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意绘画。

五、课外写生。

最后一天的实习是课外写生,也是同学们最期盼的。为了安全起见,我特意选定沿江公园作为我们的写生地点,并邀请一些家长和其他代课老师一同去。在写生时,主要分为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都是以速写的手法。

实践的总结:

一、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就像学生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影响感染学生。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老师跟学生之间也是很贴心的。实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跨科目听课时,发现他们这些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收益都很好。回来之后我也学习着他们的教学方法,凡响不错。我希望这股浪潮继续下去。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8288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