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3:35:17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7 13:35:17     小编:紫衣梦

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按照因果关系和前后顺序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一

经济法学的实践性、技术性要求法学教育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尤其要与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形成衔接与互动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发展。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

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

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

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

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

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二

如果说以“育人”为中心的课程价值观是通识教育的灵魂,这决定了通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性。那么,通识课程的设置原则就是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课程类型主要是“学科课程”,是“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4]。而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是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结合实际可以尝试综合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5]。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择综合课程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学科、学生、社会三大课程设计维度,着眼于培养学生整体素养,以主题中心和问题中心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方式;第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第三,任课教师编写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6]。基于独特的办学机制和培养定位,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特殊意义。它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资源整合原则。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中,可以结合母体院校和合作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通识课程设置中完成各种资源的整合。第二,主体性原则。在独立学院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主体是教师,受益主体是学生。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参与机制和反馈机制,使两个主体密切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合作与开放原则。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该注重学科间联系,注重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的组建。其次,要建立开放型教学平台,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资源。

二、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方式———由标准化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实现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可以使独立学院通识课程具有生机和活力。但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是基本目标,通识课程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完成其“育人”的最终目标。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必然和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通识课程的评价必然也要完成革新,即由标准化评价逐步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标准化评价,即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标准,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测量。这种课程评价,忽视了课程的情境和课程外的经验,忽视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生成性、创造性。这就需要课程评价要逐步由标准化评价向更先进的发展性评价过渡。而独立学院因其较为灵活的办学模式,为发展性评价的推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在评价方式的逐步转变中,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该做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次,重视对学生情感成果和心理活动成果的评价。关于情感及心理活动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观察、问卷、访谈、学校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理念、原则、评价三个方面对独立学院的通识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才能体现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而通识课程的改革则可以成为整体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三

通过对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根据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借鉴日本法学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即由过去为司法机关培养职业法律工作者调整成为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社会管理人才,并以此作为课程调整的依据.

作者:吴敏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5刊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tobusines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独立学院法学课程改革复合型人才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四

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兴起,改善了民办普通高校的结构,解决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必定是曲折的,从其产生发展至今近十年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概念是“将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始的,19底,江苏省首次批准省属多个普通高校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申请,从而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定义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并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举办二级学院创办民办教育。至4月经教育部确认成立的独立学院数量迅速增加到318所。独立学院出现至今,它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结构体系,影响着未来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应当将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作为新课题进行研究。

二、独立学院发展遇到的几个共性的问题。

独立学院发展近十年来,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仍存在偏见,独立学院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自身理念的制约,使得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与母体学校产权不清。独立学院发展前身是母体学校举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因此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上与母体学校都是一种“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独立学院招生时为吸引生源,在宣传时过分强调母体对学院的影响,以母体名义吸引考生,确保独立学院的生源。而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时,将资产“乾坤大挪移”般地独立化,甚至出现一套设备两个单位注册的情况。

2.社会资本注入形式单调。独立学院创办要求企业资本注入,但社会的企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却是相当地少,绝大多数是高等学院的三产企业的资本注入,这类纯母体学校控制的.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是按母体学校规划发展,独立学院的特色就很难体现了。

3.教学质量让社会不放心。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基本是母体学校现办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是母体学校聘请的教师,教学培养方案也是照搬或克隆母体学校本一或本二的方案。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本三学生的教学计划,对外“玩空手道”般的招生,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难让社会放心。

4.就业难的问题尤其艰巨。首先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一般还停留在“分数低、学费高、学校没名气”这些认识基础上,培养的学生在与“名校或老牌学校”的学生竞争时常居于劣势的地位。另因近几年高校扩招,十一五期间预计将有2600万大学毕业生(比十五期间净增1500万)将进入社会寻求工作机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就业。

独立学院是母体学校孵化出来的新生事物,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独立学院通过短短的数年发展,在办学规模和社会声誉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独立学院还不能完全独立地承担起高校职能,在办学很多方面还需要母体学校的支持。建立所谓的平等关系就是指必须按教育部8号文件的要求实现与母体学校之间“八个独立”,不再使独立学院成为依附机构。建立平等关系主要要与母体学校统一认识,明晰独立学院也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个特征,必须根据高等教育法来办学,不能因为利益的关系不放权、不独立、不发展,而是应该认真做好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化,逐步过渡到从宏观层面对独立学院进行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应紧跟市场和社会发展,借助母体学校优势,尽快树立自已的办学信誉和社会声誉,在办学定位中明确独立法人资格,积极与社会联合增加投资,建设好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二)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彰显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学院想提高社会知名度,办出特色,必须在教学上做足文章,全院上下要把教学工作当作中心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工作,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2)加大教学的经济投入,聘请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和教学管理队伍中,积极创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验室和开拓专业实习基地。(3)正确制定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方案是学院办学理念的体现、提高培养质量的依据,更是办学物色的彰显。(4)全院各部门要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主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服务,规范管理模式,简化工作程序。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大体上承担教学任务的是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做到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多渠道引进教师,(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26页)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专职教师为师兼职为辅的格局,建立教学测评保障体系,使教师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将教师进修与培养制度化,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高自己。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型人材培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优势。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市场的联系应该更为紧密,独立学院应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实验室或教学基地中增加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进行模拟工作岗位的教育,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能脱颖而出。

总之,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打造出自身品牌,以实力吸引考生,以特色说服市场,在提高质量中做大做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五

笔者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至今关于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类文章;通过本市独立学院的网站,收集了本市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面的相关资料;与泰州市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和相关体育教师深入研讨,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分别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核机制、课外体育以及教材和教学文件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

二、课程设置。

泰州市的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分别是选项课、俱乐部制以及基础课程结合选项轮换。面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三年级以上学生仅仅开设部分选修课,甚至不开设任何课程。实际教学中几乎不涉及保健生的课程。课堂教学安排都是每周一次,每次课程时间为80分钟至100分钟之间,每学期32至36学时,每一节课学生人数在30至45人之间。

三、课程内容。

泰州市的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大约分为,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艺类:健美操、体育舞蹈;传统项目:武术、太极拳;时尚类:女子防身术、跆拳道、瑜伽、定向越野、体育游戏等。内容相对还是很丰富的,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考核机制。

主要分技术考核和平时表现两部分。从调查结果看,专项技术成绩占40%至6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占10%(通过作业或测验的形式),体能素质占20%至50%,有独立学院将课外锻炼的考勤也计入考核范围,每学期考核1至2次。评价内容基本仍旧是以老师考评为主,虽然在过程性上有所加强,力求淡化结果性考核,但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的主体性没能体现出来。

五、课外体育。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工程211》的要求,各类别各层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但从本调查来看,泰州市的独立学院都没有很好的实施,仅仅存在于纲领性文件中,流于形式。相对于课外体育的组织,运动竞赛方面,各个学院开展的尚可,但没有常年运动队伍,课余体育锻炼与训练基本无计划,大多是在赛前1个月至3个月左右,挑选运动员组织集训。调查得知,目前泰州市独立学院无常设高水平运动队,有一般运动队,但是训练计划文件不详细或者没有。

六、教材和教学文件。

泰州市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选用的几乎都是自编教材。在教案编写与完善方面,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编写教案,但是修订与完善方面,基本属于滞后状态,或者为了应对职称评审、教学检查等情况,突击修正。不能做到教案与课程实施计划一致,不能及时完善。很少有老师能做到持教案上课,授课计划与教案、大纲完全保持一致的很少。

七、结论。

1、课程模式大同小异,未达到根本性的改革效果。

2、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依旧体现不了学生的“本体性”。

3、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不能够踏实教学,潜心研究,几乎做不到“以生为本”。

4、多数高等院校对公共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很多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支持。

八、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

2、完善体育课程的管理制度,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3、完善和落实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计划,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4、建立并实施科学完善的独立学院体育工作评估体系,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六

公共课也称为公共基础课或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外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我校在这些课程中和经济法有关联关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社会法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三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而社会法制一般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两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2专业课。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修习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我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和法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有经济法基础(经济、管理类专业)、税法(会计类专业)、广告法(广告类专业)、建筑工程法规(建工类专业)、旅游法规(旅游类专业),专业必修课有广播电视法规(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类专业)。这些课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时间、课时要求与考查形式不尽相同。

3实践课。

实践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一般法学专业的实践课为到法院实习,或组织模拟法庭等。由于我校暂时未开设法学专业,其他专业和法学相关性不是很强,所以暂时没有法学类的实践课。

1商学院。

我校商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共有三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人力资源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人力资源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也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2会计学院。

我校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的三个方向:会计实务方向、会计应用理论方向、注册会计方向均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也均为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3金融学院。

我校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4建筑工程学院。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是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二课时,共计32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没有开设经济法,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6通才教学部。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目光远大、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我院牛三平院长在研究美国通才教育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企业,了解其用人要求,掌握了市场迫切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的信息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于在我院开办了首届通才班,实施通才教育。我院通才教育是在四年一贯制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完成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意义的知识结构,并得以内化,造就良好的人文、科学和道德素养,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

我校通才教育部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前有工商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财务管理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七

[摘要]传统钢琴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既不利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钢琴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历出发,首先阐明了有关内心听觉的概念和特征,以及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相辅相成的关系,把内心听觉和钢琴的常规教学相结合,探索通过学科的相互交叉和影响,来丰富钢琴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内心听觉的策略,希望能够打造高效钢琴教学课。

钢琴技术的掌握与提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是一段漫长而系统的过程,几乎每个专业人员都希望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真正达到技术顶端的人才少之又少。钢琴的学习是需要相关方面的天赋和悟性的,但练习方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把内心听觉和钢琴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学科的渗透和学习,研究了钢琴教学法的创新思路。

一、内心听觉概述。

(一)内心听觉的内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听觉的艺术,任何音乐活动离不开听觉的感受。当我们聆听音乐时,最先感受到的是音乐语言,其次是音乐情绪或形象,最终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思考。音乐信息以直接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耳朵,却以迂回的方式感染我们心灵。钢琴艺术从属于音乐艺术,同样离不开听觉。因此,如何做到有智慧地聆听音乐,把从聆听音乐中学到的技巧应用到个人演奏中,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听觉可以分为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外部听觉即我们实际听到的声音,它是声音刺激我们耳朵直至大脑的直接结果,它是指:“外部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反应。”[1]因此,外部听觉可以理解为耳朵听到的实际音响,即实音听觉。而内心听觉虽然称之为听觉,但它完全来源于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声音传到耳朵后通过大脑储存、分析、加工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内心听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由此可知,外部听觉是从生理上进行音乐感知,而内心听觉则是指从心理上对音乐进行感知,是对音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2]。

(二)内心听觉的特征。

从心理学的解释来说,内心听觉是音乐心理学中的一种独特解释,随着音乐学专家对乐器教育的研究日益深入,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系统性的解决,同时音乐心理学中的很多问题也被发掘了出来,作者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内心听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必须区分内心听觉和外部听觉的关系,内心听觉是人内心的一种心理活动行为。第二,产生内心听觉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外部听觉,这也是区别内心听觉的一大特征[3]。第三,在音乐指导的过程中,内心听觉会起到协助作用,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对演奏者的.技巧有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对演奏者的内心听觉活动有着自身的把握。这一点在大型音乐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的关系。

内心听觉是基于大脑记忆对音乐弹奏要素和形象进行想象的一种内在音感,其在各类器乐学习的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不注重听觉训练而只在学生弹奏手法方面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造成弹奏者缺乏良好的乐曲感知能力,从而使得音乐演奏表现力不足而显得过于机械化。所以,注重培养学生钢琴练习中的内心听觉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诠释乐曲的深层含义和提升其自身音乐综合能力[4]。在钢琴学习中,学生的演奏技巧是否准确到位,除了要依靠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建议外,更需要其自身内心听觉去感知和判断乐曲音色、速度及力度等要素。当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度,其在钢琴演奏前内心已经建立即将演奏乐曲音响的想象,继而在演奏时将自身对乐曲形象和意象的认识和想象融入到内心情感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演奏效果,从而为听者呈现出准确完美的乐章。

1.读谱对内心听觉的影响。

钢琴读谱与内心听觉是相辅相成的,在读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并指导着乐谱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读谱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基本的环节,但是却有不少学生仅仅注重苦练钢琴的技巧,忽视了对于乐谱的学习和研究。更有甚者,根本不顾及乐谱本身所要表达、传递的情感,只是凭借个人想象进行演奏,致使许多对音乐有很深研究的听者听完其演奏之后,不明白其究竟想表达什么音乐情感。如果演奏者所表达的作品风格和以往作曲家本身的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听者往往不能辨别其演奏作品的具体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每一位钢琴演奏者而言,乐谱不只是一张填满音符和旋律的纸,精准地把握乐谱的情感,能够为今后的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想象不仅可以指引学生更细致地处理乐谱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钢琴技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说想象能够作为一个纽带,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相互转化。总体而言,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想象、意象作为内心听觉中最核心的心理过程,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钢琴读谱和内心听觉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内心听觉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研读乐谱必须依靠内心听觉帮忙。

2.背谱对内心听觉的影响。

背谱的心理过程与钢琴读谱非常相似。其中,外显和内隐记忆不仅是记忆所划分的类型里相对比较重要的分类,而且也是内心听觉当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过程,但是了解此两者的人甚少。对于音乐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擅长长时间的记忆,而不是短时间的记忆,他们能实现听觉、视觉以及动觉记忆三者的完美结合,其背谱的方式则以音乐逻辑记忆为主[5]。然而不管是何种程度的学生,听觉记忆都是在背谱过程中占据相对高的地位,至于动作记忆,它会伴随着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增强而慢慢减弱。

三、培养内心听觉的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

音乐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够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内心听觉感受。钢琴的教学,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弹奏技巧的教授,而不向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等相关理论知识,那么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演奏方法,也不能演奏出符合音乐原创内涵的曲子,更不能让听者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作为情感寄托的音乐作品,不同的国家、民族及流派的创作者对其诠释各具特色,所以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学生欣赏不同乐曲的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仅仅喜欢某一类乐器和音乐是不够的,应培养学生对各类不同乐器和乐曲进行广泛且有意识地学习和鉴赏,例如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乐器发展、乐曲创作相关的书籍,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乐器演奏作品以及名家专业讲座等,让学生从乐器和音乐的文化根源出发,不断拓宽音乐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乐曲内心听觉对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引导学生聆听钢琴乐曲。

钢琴弹奏的听众不仅仅是台下的观众,演奏者本身也是一名聆听者,聆听乐曲过程对演奏者显得更为重要。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乐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听觉的刺激,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乐曲进行内在听觉记忆。[6]长期反复地进行乐曲听觉积累,学生对乐曲记忆不断加深,同时其内心听觉中所形成的多种色彩效果为提升乐曲感知能力奠定了基础,多次的聆听,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甚至能触发学生对音乐进行有意义地模仿和创作的灵感。很多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是在聆听了大量其他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的有所感悟,从而形成内心听觉,结合自己的情感以及创作意图而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是内心听觉养成的前提,更是进行钢琴深入教学的必备条件。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就有片段模仿琵琶演奏效果,钢琴曲《绣金匾》许多地方模仿扬琴的效果,钢琴曲《梁祝》模仿多种民乐、打击乐效果等等,体现中国的民族气韵;许多外国钢琴曲几乎也是交响化,如钢琴曲《邀舞》,有单一乐器音色,也有乐器组合音色。内心听觉中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来自于多听交响乐,这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音乐基本语要素,构成作品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形式、场景和画面,只有这样,大脑里才有丰富的音色想象力。

(三)给予学生正确的钢琴视谱弹奏指导。

视谱是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训练的基础,正确有效的视谱习惯有助于钢琴学习快速入门。在教学过程中,视谱想象有助于内心听觉水平的提升。在没有外界音效的情况下,学生拿到乐谱后,应指导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乐谱和旋律结构的视觉观察并通过低声哼唱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全面分析和认识,然后引导他们在视觉记忆的基础上,在脑中对乐谱音响和情感进行新的思考,加强学生对乐谱以及对所要表演的音乐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一个内心思考和歌唱的过程,学生读谱和内心听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例如,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2no11末乐章时,首先要求节奏准确,讲究句子,并注意每一个力度、速度、表情标记,按谱面弹工整,触键细腻。再次是分析介绍作品:这是贝多芬早期作品,是明朗温存的回旋曲,通过内心听觉找出细腻的触键来表达音乐歌唱性情感;速度平稳,似小行板,通过内心听觉控制三十二分音符弹奏均匀,否则会是杂乱无章;表情标记中,贝多芬所特有的cresc以后直接进来的突然p任何时候都必须准确地做到,sf不要破坏整个p的音响,pp和p要有明显的区别,乐章的中段是复调性的,它的内容中出现了俏皮的、恶意的幽默等因素,还有喜剧高涨的地方,与整个乐章的基本情绪有着强烈的对比;小提琴式的分解八度奏法、如管乐一样的低音以及朝气勃勃的尾声结束。这里都要靠内心听觉助一臂之力,表现音乐中所要求的语气、复调声部中的色彩、情绪的变化等等,来完成贝多芬的戏剧性乐章。此外,对学生听觉意象的培养也是提升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有效方法。钢琴演奏者对和声和旋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常常造成其对乐曲的旋律表达不当,从而不能给听者带来悦耳的听觉盛宴。听觉意象有助于改善钢琴和声及旋律间的不和谐,这有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为听者呈现出清晰分明的音乐旋律以及引人入胜的音乐氛围。

(四)训练和提升学生背谱弹奏能力。

背谱演奏已经成为一场合格钢琴音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演奏过程,通过听觉记忆的反馈,演奏者能够自如地将音乐的旋律、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肢体动作中去,从而呈现出人与音乐和谐一体的演奏画面。可见钢琴背谱中所建立的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出色地把握音乐的前提。在钢琴的学习中错误的背谱方法,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内心听觉记忆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背谱能力的提高的方法,但是内心听觉记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视觉上的形象感知、听觉上的想象领会及后期反复弹奏,在其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拿到一个乐谱,首先应指导学生在视觉上熟悉乐谱的结构、旋律走向、强弱标记等要点,并举例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记忆。[7]然后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播放cd,反复多次地让学生置身于乐曲钢琴弹奏,培养学生内心对音乐作品的描绘和想象能力,并逐渐建立乐曲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一个乐曲听觉感知的训练,学生能将脑中牢固的乐曲弹奏要点灵活地运用到手指弹奏练习中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学生不仅能正确离谱弹奏出符合音乐作品内涵的曲子,而且其内心听觉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结语。

从以上内心听觉和钢琴教学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音乐素养、乐曲聆听、读谱及背谱等多方面探索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方的教授和指导,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素养,从而增强其对钢琴乐曲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必要的弹奏技巧的训练,最终达到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八

笔者在我校担任经济法专职教师将近三年,为各专业本专科承担了六学期经济法教学任务,在教学经验中总结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我校学生法学基础较差,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我校属于二本c类学校,所招学生学习基础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略有差距,尤其是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应掌握的政治等学科里涉及法学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差强人意。第二,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非法学专业不再开设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而将法学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统一开设。这样一来学生在开设经济法课程之前接触法学的机会又大大减少,再加之我校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往往由思政方向老师统一教授,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法学基础知识学不透,甚至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在以后开设经济法课程时,学生该掌握的法学知识没有掌握,难以和经济法课程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课程安排不甚合理。

经济法按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属于专业基础课一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之课,但是我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间和课时以及考查课程的方式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商学院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甚至是第六学期才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此时已经到了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不再开设经济法为时已晚。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而经济法涵盖内容又较多,课时量难以满足课程设置的需求。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考查课,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法学课程本就不是十分重视,再加上为考查课,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不重视课程的心理。从这三方面而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

(三)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针对二本c类学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经济法教材甚至为非法学专业教师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内容也没有大的区别。比如,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偏重于公司法,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合同法,金融专业应侧重于金融法、银行法等方向,而目前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如此细的分类,而要求经济法教材也难以涵盖所有法学知识,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质量欠佳,经济法课程的开设和各专业的需求贴合度不高。

(四)实践教学较难开展。

我校是一所新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并没有法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均为非法学的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类的实践教学比较困难。目前针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只能停留在案例讨论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合班授课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案例讨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九

摘要:独立学院实现与母校及其他重点名校差异性发展,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特色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本着“立足需求、突出实用”的原则,在“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因材施教、凝练特色”十六字指导思想,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队伍提升三个维度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位明确,培养建筑师的“好助手”

独立学院从公办本科高校发展而来,但部分独立学院仍以精英教育为人才培养观念,同时受到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母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上下”不要的尴尬局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办学缺乏特色的结果[1]。建筑学院在建院之初就明确提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华工“母体”错位发展,差异化定位。我们分析总结了当前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着重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到就业岗位从建筑师的“好助手”开始,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学院将课程体系从借鉴于“母体”学校的“简化版”逐步转变为“特色版”,即根据我院的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和学生特点,重新调整组合。重点对一年级设计基础进行改革,简化构成训练,突出“营造”动手能力,在作业考核中将制图、空间设计、营造技术、材料认识等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根据每个年级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年级夯实基本功训练、制图识图;二年级重在设计方法、徒手表达;三年级着眼构造大样、快速设计;四年级训练综合能力、语言、多媒体等多种设计表达,并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各年级设定的最低通过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监控。在此定位及特色教学的保证下,培养出的“应用型”学生具有熟练掌握“建筑制图的准确性、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的熟练性、建筑构造大样的熟悉性”三个特点。此外,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品的培育。在教学中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循循善诱,熏陶学生养成守时认真的个人品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社会家庭责任、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观的.设计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人品、态度、能力完备的建筑师“好助手”。

二立足实际,教学、评价“入情入理”

(一)课程教学根植本土,融入地域文化。

建筑是地域的有形产物。建筑不仅要适应所在区域独有的自然环境,更要融入和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形态。建筑专业教学同样需要挖掘本地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广州市花都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炭步镇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建筑的圆玄道观,其建筑雄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花都地区依托岭南地区深厚而灿烂的本土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是岭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校坐落花都、立足岭南,在“应用型”人才教学中,突出对本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和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等教学改革项目”、学生暑期实践等竞赛活动为契机,通过对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洪秀全故居、圆玄道观等花都区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及专业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了学生根植本土、挖掘人文审美文化情的意识和品味。

(二)设计评价统一标准,促进科学规范。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分最多、学时最长、连续性最强的基本训练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测、设计院实习等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类课程的进行和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能否按时毕业和获得学位,因此,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结果显得尤为重要。但现行的通用评分方法为教师根据自身经验、个人风格等进行评分,主观性较大,考虑到学院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现状,为确保设计作业成绩评定的公正、准确,建筑学院广泛征求了教师建议,制定了建筑设计类课程作业评分标准。并采取分组初评、集体总评的方法,从场地设计、总图布置、交通流线、功能分区,房间布置、立面设计、剖面画法、规范要求、图面表达等几方面评估课程作业,使得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更加定量化、科学化,减少主观因素,提高客观评分水平。

三试做试讲,以评促教,加强队伍提升。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现状是专、兼职结合[3]。专职专任教师,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年轻有活力,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兼职教师多为原单位骨干或离退休老教师,多年从事建筑教学和工程设计工作,经验丰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为一个年轻的学院,营造了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的氛围。但仍然也存在一些设计、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为促进建筑学院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课题试做试讲的规定。青年任课教师按所任年级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从场地分析开始,到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研究和设计成果展示的版面设计进行设计试做,并向全院教师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成果、接受提问与指正,促进内部学习与交流。我院试做试讲工作已连续试行几个学期。设计类型涉及幼儿园、学生社区公寓、医院等多项,青年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几经斟酌,在讲的过程中采纳善言,在指导学生同类设计中更加游刃有余、言之有物。

四结语。

建筑学院建院七年以来,把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建筑人才——建筑师“好助手”的特征,构建“能力+人品”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论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论文质量差,课题研究不深入,论文监管不严等现象实施了分析,探讨了造成毕业论文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论文在教育考核方面的核心价值与主要作用,提出了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思路,希望通过构建导师管理机制来调整以往在论文考核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避免论文考核难以发挥对学生能力与成绩有效反映而造成的不足。

毕业论文属于高等教育完成进修的最终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考核,能力素质评价的重要措施。要写好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合理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课题研究能力,以及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运用,因而通过观察学生在论文方面的撰写,能够有效衡量其能力素质与进修高等教育的综合效果。不过近一段时期以来,因为大学大量地扩招,学生数量急剧扩大,而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发展,这造成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这造成一些学校在学生的论文考核上敷衍了事,走过场,教师对于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工作也无暇顾及,造成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大量的抄袭与雷同,论文中所表现的学生在课题研究方面的能力直线下降,毕业论文质量越来越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教育领域一些学者认为应取消毕业论文而以别的'教育考核形式来进行代替。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毕业综合考察项目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否因而废除?如果继续推行,以上存在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开展研究,以下就从具体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指出高校大量的学生都不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往往在论文写作上敷衍了事,找一些被写过无数次的课题按照标准套路泛泛去写,课题研究毫无创意,论文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还有不少抄袭和模仿的现象。造成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出现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如下:首先,现在的学生在求职、考研、考公务员的方面的压力很大,此类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而相应的,论文质量差一些只要不耽误毕业,就不会造成对学生前途的重大影响,因而很多学生不重视论文质量。其次,很多学校在学生毕业上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模式,为了防止学生在论文写作能力和质量上出现问题而无法毕业,刻意放宽了对学生论文的审核力度。而学生论文的质量与水平本质上属于无法通过量化标准来考核的内容,教师对于学生论文的质量拥有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力,这必然造成教师在论文考核上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只要学生论文大体上过得去,就不管其是否认真去写,论文质量如何了。第三、即便是学生认真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高水平的论文也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奖励或利益,而要写作一篇优秀论文则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既然在论文写作上敷衍了事也能毕业,就必然造成学生也不会重视论文质量,而在论文写作上采取敷衍的态度。其写作出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二)教师指导投入不够。

很多高等院校由于生源扩招,而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造成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而教师任务较重。以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负责教师人均每年需要负责四到六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负责一些课题申报课题工作,科研论文撰写工作等等。学校通常按照职称每年向教师规定一定量的本科论文辅导数,其中教授需要负责辅导七到十五名学生,副教授需要辅导五到十名学生,讲师需要辅导四到八名学生,另外还有一些教师需要辅导成人教育学生的论文撰写工作。整体而言教师的任务量过大,没有足够的精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良好的论文写作指导。

二、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路径思考。

本文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当针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有关考核制度实施一定地改革与调整,通过积极改革以往工作存在地不足来解决论文得不到有效重视的问题。

(一)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

本文认为可以在论文考核方面构建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以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由二年级开始就能够按照兴趣进行导师的选择,从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就开始让学生编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开始写文献综述,四年级正式完成毕业论文。将论文写作跟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分阶段分解,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增设有关论文写作的讲座,如“开题报告的写法”、“统计数据在论文中的应用”等等。并通过学生的辅导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论文撰写情况及其过程给予分阶段的综合评价,以此来代替在最后阶段仅仅通过对一篇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办法。

(二)以实践作品代替论文。

针对很多学科在学术性课题研究方面项目过大,学生依据自身能力研究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把学生的实践作品用来代替毕业论文作为对学生毕业阶段的一种考核替代措施。从上年度开始,我校就学生的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实施了改革试点,允许学生将参加省级比赛所获得的学术研究二等奖或以上的实践作品用于代替对其毕业论文的考核而予以批准。省级大赛内容涵盖电子商务领域的比赛、企业资源计划沙盘大赛、会计电算化等十大竞赛。这在论文考核的改革上属于有益的尝试,因要获得此类大赛的省级二等奖,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实力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这充分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相对于短期内以模仿或抄袭等手段拼凑的论文,这样的比赛获奖更能够体现学生真实的水平与能力。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为防止部分学生利用别人的成果搭便车,应只对项目研究的团队负责人给予以获奖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的奖励。对于参与了项目研究的其他贡献者,可以对其的贡献采取积分制给予评价,如果学生积累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额,也给予免除毕业论文考核而直接通过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学科深入研究方面的动力,还能够避免论文考核的形式主义,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景宝;独立学院教务管理模式构建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02期。

[2]刘钧燕;促进北京市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03期.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一

管理学是个综合、交叉性学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文、工程学科的支撑。

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要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确定课程学习内容,综合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拓展横向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

4.2改善教师结构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刻不容缓,其中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故高校中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要求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倡“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促使教师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掌握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法。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4.3建立“职业资格”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现在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机遇。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学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而职业资格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强化学生过硬的现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4.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课程体系看,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实习实践环节,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4.5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高校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推行政、校、行、企共同育人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对现在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将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丽红,梁军.独立学院应着力“应用型创新”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二

独立院校的学生在智力素质上与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是有差距,那么这就导致独立院校的学生类别有两种极端情况,一部分是高考意外落马,但是自己学习刻苦努力的类型;另一部分是对于学业毫无兴趣,得过且过的类型。那么这两种极端情况,在构建寝室文化氛围中就如实的进行了影射。独立院校的的学生寝室,有的寝室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有的寝室文化氛围基本无法构建。在本次调查中,有32.6%的学生经常在寝室内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但也有19.8%的学生基本没有寝室内的文化交流,这部分学生在寝室中无外乎就是上网打游戏,没有组织任何关于促进学业的活动。在寝室学生是否集体学习国家实事政治这一问题上,更有26.8%的学生表示从来都不主动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实事政治。所以,在寝室文化氛围建设上,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

2寝室文明修养男女差异大,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被调查同学中,男寝有72.1%表示在寝室经常使用或者听到同伴使用不文明语言,而女寝中经常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学生仅占到的比率的18%。关于寝室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项的调查显示,男寝中有65%的学生经常乱扔脏衣服、臭袜子,而女生寝室这一现象占的比率不到10%。这两项数据说明了寝室文明修养问题,女生普遍比男生重视。针对以上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上学生出现的总总问题及不良现象,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良建议及措施:

第一,独立学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学生寝室的软件建设。要加强软件建设,包括宿舍文化氛围,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管理手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行修养、行为表现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把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开展各种活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管理、服务、文化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目的。我们可以将楼层党支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进宿舍,主动将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学生宿舍,为广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优质服务,增强了教育和管理者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推动了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

第二,独立学院通过寝室文化氛围建设,拓宽育人渠道,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寝室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改变以往单靠课堂、教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拓宽育人渠道、革新教育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学院可以开展“星级文化寝室”评比活动,活动可以紧扣寝室文化主题,设立五个等级,通过平时寝室集体多种文化、学习的交流途径,以每个寝室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评比。评比内容可以包括:评比寝室成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进步程度、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组织读书交流会,请优秀党员在寝室中宣讲国家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组织寝室学生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比赛等等,根据每个寝室组织活动、学习成果上报的材料,学生处组织专人专员进行打分,让学生们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相互较劲,最后将最优秀的五星级文化寝室进行表彰及奖励。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结合奖勤助贷工作,纳入年度综合测评的范畴,以此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为学生在宿舍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三,独立学院学生寝室安全意识较强,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我院处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外界接触少,很少发生寝室安全隐患,但是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从现在学院寝室整体建设来看,大部分宿舍没有单独的热水房,而澡堂离宿舍较远,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冬季不方便,造成安全隐患。至于寝室物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寝室一半的学生都有电脑,并且大家都有很强的防患意识,但寝室门锁安全性太差,导致寝室失窃现象仍有发生。基于以上调查情况,我们建议学院加强寝室硬件条件建设,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主要包括:必要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必需的文化活动场所等。并且配套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将寝室安全隐患减少到最低,建设和谐安全寝室。

作者:陈媛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三

学院的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能够充分展示出学院管理者的管理手段的高低,能够有效的决定教学实践活动质量的高低,也是学院日常管理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学院管理的和谐化,需要在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有效秩序的基础之上开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院和谐教学教学工作来说,必须同时具有学院教学管理的计划、学院教学管理的组织、学院教学管理的实施、学院教学管理的控制等诸多环节因素。其中,还包含着学院教学管理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学管理的教学运行、学院教学管理的教学评价、学院教学管理的学科专业、学院教学管理的实践基地、学院教学管理的教学制度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有丰富内容探讨,目前管理理念主要有三种:行政主义的管理观念,就事论事的管理观念,更加重视支配的作用、领导的作用、操控的作用以及指挥的作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学院管理模式。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管理主客体间崇尚交流、合作、对话、协商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平等的学院教学管理操控的模式和方法。需要牢固树立服务的学院管理的理念,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通过交流、合作、对话、协商等方式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院管理的协助作用、服务作用、配合作用等的操控模式。对于和谐的教学管理来说,需要具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的建立其良好教风学风,将积极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作为主要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主要的采取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来进一步的实现教育教学的和谐化目的。

2.1学院和谐教学管理具体实践的机构构建。和谐教学理念指导,学院的最高管理机构应该是由教研室的主任、学科的带头人、老中青优秀教师、学生、主管的院长等共同组成教学的指导委员会,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一定权威性、操作性,教学委员会是有明确职责的,例如,开展重大教育改革的建设,需要指导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积极的汇报实施的'效果,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需要将课程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等方面刚性是比较强的,统筹教学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人研讨相关措施对策等。主管教学院长负主要责任,工作要点审议后进行实施,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利益协调,定期召开委员会开展积极有效的协商,并且需要征得大多数委员的同意。在管理机构的设立等方面,需要最大限度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实施效果。

2.2学院和谐教学管理具体实践的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坚实基础,不断强化面对面的沟通,也是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保障。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以专家为主体,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行一定潜移默化影响引导。和谐质保体系的构建。和谐质保体系是培养人才对落实制度的一种维护和保障,要做到和谐共赢、以人为本。主持参与改革教学项目,加强教学的团队建设培养,指导科技创新,激发学生追求真知、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精神。进一步的坚定成才信心。管理就是服务这是一种基本的管理理念,是种实践。要保持强烈事业心、责任感。规范化、制度化是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重要的保障,具有约束性、政策性、强制性。制定制度、贯彻落实使每位参与者都能正确认识和谐的教学管理理念,利于调动积极性,利于校风、形成,利于教学秩序规范,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学院和谐教学管理需要在理念、实践等领域积极的创新开拓,重点需要融人人文关怀的理念,并且需要将这一重点理念贯穿到学院管理的完整过程之中。在注重开展学习指导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思想引导的水平,不断加强对于广大学生的行为示范的引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更加关注广大学生的生活,确保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保持不断增进的预期效果。需要充分理解“权力就是责任”的道理,促进学院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的提高。正确处理和理解管理就是服务的关系,鼓励开展教学教育改革,所有的教学管理的工作者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积极的改进学院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不断的优化学院管理的科学过程,进一步的促进学院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思想,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掌握教师、学生思想的动态、学习生活的状况,帮助他们,创造较好工作学习的环境。同时,制度建设在和谐教学的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实现“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两个方面的提升和加强,受录取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谐教学管理在本质上是围绕教学管理展开的,更多是管理理念的变化和进步。坚持民主、沟通、交流的原则,进一步的提升学院管理的质量和效益。针对不同学院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始终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的探索出更加适合自身学院发展管理模式。建议充分充分比较优势,维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谐教学管理的局面。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四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随着工商管理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大多数独立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造就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适应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要求,是关系到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独立学院培养21世纪管理人才的重要课题。

一、背景。

(一)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

当前,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不断创新、更新速度快。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类近30年来创造的知识大约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预计到2050年,今天运用的科技知识可能只占当时拥有知识总量的1%(王兆峰,田官平,)。同时,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相互渗透,高新技术不断产生并投入使用。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要求工商管理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将对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为了适应知识变更的需要,独立学院必须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莸取知识的能力和奠定扎实深厚的基础。

经济腾飞要求具有广博知识的各类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竞争,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概括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工商管理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鉴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定位的不同,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莸得就业机会,独立学院必须注重在管理知识、能力和相应素质方面培养学生,造就一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

(三)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中国科学院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中指出: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知识传播体系(高等院校为主)旨在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这三者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倡议指出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上述这些都明确了高等院校是以传播知识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为此独立学院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应用型人才时需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塑造起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品质与性格。

独立学院是在公立普通高等院校中设立、以民办机制进行管理运作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更好更快地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参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4-23)。一般认为,独立学院介于本科与专职院校之间。因为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历史背景,具有与一般院校不尽相同的特点,尤其与母体高校及重点院校相比,具有三大特殊之处:

好的培养潜质,通常入校后在学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专科录取的学生一般控制在当地资格线以上,良莠不齐,在很多方面比如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其次,个性的多元性。独立学院的学生通常成绩差距大,但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在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文娱、体育、电脑、英语等方面常有较为突出的特长吴冰,周艳,)。在兴趣引导和个性培养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再者,需求的务实性。由于高昂的收费,独立学院的学生及家长期望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价值和对学生未来就业的价值都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鉴于上述三个方面,独立学院必须根据生源的初始素质进行因材施教,合理定位,在培养广博的知识基础同时,塑造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型人才。

雅克?德洛尔曾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样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将来在工商业中得到最大发展的领袖和经理人才(雅克?德洛尔,)。相应地,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应强调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并将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集中体现在知识、品质和能力等方面。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来说亦当如此。

培养目标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在应该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据有关学者调查,目前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工商管理专业所设置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席酉民,),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1.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现代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咨询公司等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人才;2.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理工与管理基础;3.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掌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4.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的管理素质,有较高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上述培养目标虽然描述不同,但皆反映了工商管理的一般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换言之,都相应地涉及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要实现的素质要求。

如何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得到适合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的发展,是人才培养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吴冰,周艳,2005),即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独立学院的前身民办二级学院是通过第二批本科最低分数线降分这样的方式招收了一部分考分稍低的考生进入高校本科学习的(徐平原,)。而民办二级学院最初是为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因而它的立足点就在地方、就在区域,所培养的人才首先是要为地方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鉴于此,并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本文认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宜定位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企业集约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人才需求,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岗位;第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独立学院招收三本学生的生源特点,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思维能力较弱,但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用价值观。因此,从整体上看,独立学院的学生更适宜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推及到具体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描述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具体通过构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多渠道、多方位地灌输管理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等,成为应用型的上手快、后劲足的服务地方的合格管理人才。

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素质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质、知识和能力等三大方面。其中,品质是推动个人行为的主观力量,决定着一个人工作的愿望和干劲。知识和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决定着一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素质则是决定一个人为何做和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的内在基础,是由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知识组合而成的。

根据成功素质教育思想的观点,自身的成功素质是莸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专业知识的积累,莸得专业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非专业素质主要指人的价值观、人格品质、敬业勤奋、创新精神、思维方法、心理承受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知识方面:需要接受通识教育、广博教育,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培养对组织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感知、分析、理解、应变能力及对未来的洞察力。知识是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源泉。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的艺术,涉及广泛的领域,因此需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政治、法律方面,掌握所在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条例,以便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经济管理学知识,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2.品质方面: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精神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商业环境,工商管理人员需要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要敢于冒风险;要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要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

3.能力方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信息能力。工商业需要具有通才的眼界,能全面考虑组织的问题,对复杂的环境有敏锐洞察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把含糊的和没有条理的信息条理化,得出对问题的准确解释、形成决策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增进与产业的融合,培育学生的产业敏感性和创业主动性、领导才能和企业家精神。能力与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有助于潜能的开发与实际才能的提高;而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发展,又能促进管理者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具体应用。

此外,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当的人文引导与人文关怀。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还需立足地方,以市场适应性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地方要求和当地环境的全面发展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定位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实际生源的条件与特征,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出既合格又有特长的管理类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积极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多方面素质;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课程内容,以及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比如说,加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提高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通过课程设置培养综合能力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五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经济、管理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岗位胜任工作的专业人才”。

1.2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和理念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下:

品德素质。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品德素质,是指工商管理人员在为人处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特征。

首先,一个合格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情操,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

其次,现代工商管理人员的诚信代表了企业的诚信,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对客户要以诚为先,对员工要以信为本。

最后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充分体现应有的敬业精神。

知识素质。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应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技能与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力素质。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在能力方面首先需要具备很强的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问题;其次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与沟通协作能力;然后还需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动手能力。

最后还需具备调研和创新能力,要用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去处理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相关的实践工作。

1.3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自身的特点,它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

其本质的特征是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

与高职高专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人才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能够灵活的应用,更强调适应性、应用能力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普通本科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制订的,具有明显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强调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的知识,更强调面向社会和生产一线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和应用研究的能力。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六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只是结果。教学并不是一个从问题走向结论的简单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单单教会解答、得出结论,而在于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其认知冲动,锻炼其思维能力。这不仅契合当下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大学语文“人文性”的课程定位。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张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一要求,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相互聆听和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共同进步。所以我认为,正像西方的崛起起源于“文艺复兴”一样,打开学生的思想禁忌,让学生放飞思考的翅膀,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重视读者的个体生命体验,打开“文史哲的边界”,帮助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世界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真正融入读者的个体的生命感受,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是大学语文课的历史使命。

二、教师教学要注入丰富的情感。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要调动自己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上课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的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教师要能够用宽广的胸怀接纳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去体味学生的情感,用耐心去呵护学生成长,使学生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当代大学生往往热情、自负,只有放下权威架子,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得到他们的敬仰,进而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反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目光游离、心不在焉,自然会降低学生听课兴趣,以至昏昏欲睡;老师只能自说自话,毫无互动。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多好的文学作品,也难以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三、模块教学以提升教师专业度。

大学语文课程因其教学内容覆盖面广,要求教师博学多才,有很深的知识底蕴。同一篇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评说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儿味同嚼蜡。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一国文”就有由名师任教的优秀传统。在当时的清华和北大,非一流名师不能担任次课程。今天南开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大学语文课之所以能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因为陈洪教授和王步高教授两位学界大腕的担纲主持。所以在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一线上缺少专家的情况下,可以集中成立课题组,每一位老师只承担其中的几篇文章,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个讲座来准备,由若干老师共同来担当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做到优势共享,资源共享,把大学语文课程创建成学院的精品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喜爱程度,促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大学语文教育到底是要给学生什么?是知识的传递还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是工具论还是人文论?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结论。但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除了进行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学语文课程结束后给学生留下的东西,让学生在文学经典中体验到丰富的人生世界和鲜活的生命体验,透过文本的学习,诱发学生对人的存在、人的命运的思考与追问,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经过10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作用也日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方式新颖,存在时间较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基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2],它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并在新模式、新机制的基础上由普通本科高校创建的[3]。但是本文认为,独立学院是独立自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基于已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通过民间资本以及其他经费来源运作,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有着运行机制灵活可变,行政财务管理独立的优点。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存在与发展时间的限制,独立学院存在着缺乏教学经验、师资力量和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着建立时间较短、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使得其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学院以本科学历教师居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稀缺,学历结构不合理导致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主要青年和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稀缺;二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教师人数多,新兴专业师资力量弱,单一理论教学教师多,科研实践教学教师少。

2.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无论在任何行业都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发展以及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独立续学院的薪酬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独立学院人才的引进与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大多数独立学院缺乏正确的薪酬观念,存在着拖欠员工工资、不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等现象,在资金紧缺时,首先会考虑削减员工的福利、工资。独立学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也不合理,依然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独立学院至关重要,是独立学院良性发展的关键[4]。但人才培养体系正是短板所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训体系较为单一,多以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主,培训资金匮乏,忽视教师在职进修,教师进步空间被大大压缩。此外,绩效考评标准模糊,考核的内容、指标、权重、方法不尽合理,并且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严重脱节,没能有效地作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工作分析的改进上。这些问题无疑抑制了教师们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教师流失的可能性。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严格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向学校提供较为详细的'人力资源使用报告,其中包括对学校各类人员调动使用的原因及效果的分析。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个职能是保证“人尽其才”,即适当的人员进入适当的岗位,根据人员的技能、知识及能力分配合理的岗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该借鉴公立优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与报酬系统,引导教师支持本单位的各项长远规划,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学生院校满意度及学院品牌价值。

2.合理配备师资队伍。

首先,对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建设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做一个合理的预测,确定教师及教工引进的层次与数量结构。其次,要特别注意已进员工的技能、知识及科研能力培训,因为后期入职以后的各种培训与再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非正式客座教师,也应加强规范化管理,适度提高激励措施,使学校可以分享到公办学校优质的师资资源。

3.健全人力驾校考评体系。

与母体学校相比,独立学院在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办学机制、师资素养及内部管理。因此,在对独立学院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不能完全照搬原母体学校的模式,应针对独立学院自身的目标规划及内外部环境设计考评体系。考评体系应包括教师的科研能力、课时时间、外出学习与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等。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尽量通过打分量化考核结果,这样才能更为公平公正的反应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水平。

4.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应着重从薪酬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职业生涯激励、情感激励及环境激励多个角度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尤其是薪酬激励方面,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独立学院的薪酬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及吸引力,与此同时,薪酬激励的操作技巧也是薪酬激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度原则”可作为薪酬激励操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即“满意度一期望度一焦虑度”,通过较高得薪酬标准及合理,配以有效的激励操作技巧,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在人力资源争夺战中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学校可获得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进入学校的人才也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辅以相关薪酬激励方法,使学校留住优秀师资,使教师有所期盼而不懈努力。在教师忠诚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让教师理解勤勉的工作是获取优厚的薪酬待遇的保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高校竞争归根到底优秀师资与优秀生源的竞争,而优秀师资是优秀生源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成立时间短、底蕴相对不足的独立学院若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自身优势,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最终促进独立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八

寝室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丰富了大学生生活之余更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综合能力等各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了营造互助互爱、积极愉悦、学习气氛浓厚的寝室文化,信息工程系公寓寝室管理委员会在系部领导和宿舍管理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决定在信息工程系举办第四届“创先争优、做寝室文化的先锋”寝室艺术文化节,全系携手营造一个“绿色温馨、积极向上”的和谐家园。

一、活动主题。

促进寝室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绿色校园出一份力。

二、活动背景。

学生公寓是在校大学生不能离开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宿舍是学生的第二教室,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反应学生精神境界和校风校貌的重要窗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将积极先进的文明思想带入到寝室文化建设中,展现信息工程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精神风貌。

三、活动组织。

在系部领导的指导下,各班级积极支持,公寓管理系统干部具体筹划,为我系创建一个绿色温馨、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四、活动时间。

**年2月19日―3月20日。

五、参与对象。

信息工程系各寝室。

六、活动流程。

为践行“促进寝室文化建设,构建绿色温馨寝室”寝室文化节的宗旨,本届寝室文化节将从以下环节具体展开,内容如下:

1、我系“创先争优、做寝室文化的先锋”寝室文化节启动仪式;

2、“诗意地栖居”构建绿色温馨家园主题活动寝室设计大赛;

3、“贤舍虽简,但何陋之有”寝室楼道设计大赛;

4、信息工程系“促进寝室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温馨寝室”寝室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七、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本活动安全、健康、有序的进行,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发动全系学生参加,按照整体要求,统一行动,共同掀起活动高潮。

八、总结表彰。

本届寝室文化节将综合我系情况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0个。

九、附件。

1、项目一“诗意地栖居”寝室设计大赛;

2、项目二“激情飞扬”活动大赛;

3、项目三“贤舍虽简,但何陋之有”寝室楼道设计大赛。

信息工程系公寓寝室管理委员会。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十九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独立学院不断进行改革。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及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一系列特殊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上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突出地方,在依赖于母校的承载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一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相互合作举办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的办学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选择。虽然独立学院与母校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独立学院也有自己的独立权,可以拥有独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专业的设置上要更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独立学院的教学更为开放,校园环境建设更优美,师资力量更强大,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基础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上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二、设计专业培养特色分析。

1、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一方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是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为了有更多的生源,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为导向,将设计专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重视对设计专业的培养,将艺术设计独立于一个学院,在学院下将设计专业作为整体细分为各种类型的专业,如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等,更加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涉及多个学科,如设计美学、心理学等等课程,希望能够在立足于专业特色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2、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心有多大,设计的舞台就有多大,有一个好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而一个好灵感的迸发来源于多种文化的交流,融会多元化的元素。独立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下,积极与西方大学进行交流合作,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例如,有许多的独立学院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的教学平台,通过聘请外国教师来学校授课或者是杰出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教师海外交流和学生留学交换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多看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在不同人类文明的碰撞下,吸收精华,融会贯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脑子有更多的灵感涌现,这样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表现也更具有活力与张力,更能够打动人心。

3、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设计专业与其他工科类的专业不同,需要更多感性的思考。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上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全然的适合于对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设计方面知识,还要时刻掌握最新的时尚流行资讯,时刻向学生传递新的时尚理念和创新理念。所以,在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时,在学习上,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案例导入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和思考,多和教师同学交流想法,提倡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作品上更有可能产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在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能力,多练习基础画工,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表现的更出色。

虽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教学领域上取得不少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教育机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在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依附于母校的教育体制下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体制上也多照搬母校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对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目标定位上界限较模糊,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相比,在人才的定位上没有突出之处,竞争性不高。其次,由于独立院校是在和社会机构下合作建立的,从本质上说具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太过关注于学校所带来的效益,却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较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

四、对设计专业的特色改革。

1、立足优势,加强实践性。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除了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成自主探究性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社会,有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积累经验,为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对独立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仅是学院的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所在。独立学院可以把握住这个优势,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了解实际的设计业务过程,通过企业中的各项活动,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参与真正的设计工作,了解现代企业的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

时尚流行元素总是在不断的改变。而这对设计人员来说,就要时刻关注时尚流行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这样对他们的设计作品来说更有认可感,也更具备张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对课堂设置应该不只是将学习内容拘泥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内容,还应该重视作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即向学生传输新的元素和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吸纳贯通,与时俱进,对流行指标有敏感的把握,在进行设计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好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一个整体性的理念贯穿于整体课程的始终,把设计专业的特色发挥出来,落实到培养目标的实际上。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融合贯通新的元素,为我所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所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上两手都要抓,都要重视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应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重视教学的效率,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同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借此反思自己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之处,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创新出一套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其他学院在教学管理的精华部分,提高了学院的竞争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4、发展具有特色的师资力量。

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进行改革,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聘请有名望的教师在学校教学,或者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验和见识,提高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设计学院的教师,教师的自我艺术风格和品味是十分重要的,依据课程人才的培养机制下,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掌握时尚流行的指标,才能够及时教授学生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发展出独立学院自己特色的师资力量。五、结语独立学院下的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工作的导向,学校应该从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道路,最大程度的发挥独立学院的特色之处,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设计人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方清。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9)。

[2]朱建华。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中南论坛,2008。

[3]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及措施[j]成人教育,2012(5)。

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二十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对独立学院的规定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这种规定明确了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优质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互相结合形成的本科层次的新机制、新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是高等院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

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办机制,其相应的特征决定了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然性。

办学特征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独立学院具有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民营化的办学模式,可以克服公办普通高校存在的一些弊端,而其依托名校办学带来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源基础,又可以避免一些民办高校的薄弱环节,其对人才的培养应定位于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的专业性应用型本科。

学生特征适合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在招生时,所录取学生的分数介于普通本科与普通专科之间,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较差,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但这一类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且思维活跃,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

市场特征对应用型人才有大量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了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企业要提高竞争优势,产生管理效益就需要大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乐观。

不过,社会需求的是大量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8975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