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4:32:03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7 14:32:03     小编:笔砚

做好总结,能够让我们迅速从失败中恢复过来,继续前进。怎样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一

震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桥梁被毁,20个乡镇的交通全部瘫痪,262个村道路中断。为了尽快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他把一线工地当做了办公室和家。他经常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到现场看一看。三年多来,他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跑项目、下工地、排隐患,行程24万公里,平均每天200公里,群众都叫他“车轮子县长”。

民政工作矛盾多,情况复杂,作为分管副县长,兰辉认为这既是检验共产党人公仆情怀的考场,更是勤政为民的平台。这些年,他每到一个乡镇,总要到敬老院看一看,到困难群众家里走一走,查查房屋是否遮风避雨,摸摸被子是否暖和,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问问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北川的不少群众都有他的手机号码,群众一个电话、一次来访,兰辉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

北川震后增加了7000多名残疾人,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兰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他们就业创业、重拾生活信心,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适合的工作岗位、有好的创业门路,兰辉都要给他们推荐或介绍。兰辉分管残联工作仅仅一年半时间,就通过多种扶持方式,帮助全县xx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了生活自立。

清正廉洁 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刚当副县长的时候,有朋友劝他:“你是副县长,总得买几件上得了台面的衣服。”他说:“我已经穿得够好了,和山里的群众比,不晓得要好好多倍。”其实,他身上的夹克已经穿了十多年。

刚开始,一些亲戚朋友求兰辉帮忙找工作、减免办厂税收等,但都被他回绝了。后来,大家知道找也是白找,也就不再对他提这些事了。其实,兰辉的爱人至今还在北川的一家单位打零工,哥哥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弟弟在绵阳一家酒店打杂,收入微薄。

“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只有身正行端,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方土地和人民。”他多次告诫家人和朋友,“你们千万不要想着利用我工作职务之便,去插手工程建设,我绝不会给你们开绿灯。”

兰辉身上有着一种非常执著的敬业精神,他常说:“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他很瘦,172厘米的身高,体重还不到60公斤,不仅患有痔疮、肛瘘,还有很严重的胃病、肝病。即便这样,他对工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干劲。兰辉很多时间都在路上或者矿山井下检查工作,痔疮一旦发作,就会让他疼痛难忍。因此,兰辉的车上除了军大衣、雨具、干粮“三大件”外,还常备有相关药品,疼痛时就自行处理。直到今年4月,他的痔疮和肛瘘发生了化脓性感染,才不得不住院治疗。

医生说,兰辉的病拖得太久了,手术后至少需要休整一个月,然而4月26日做了手术,5月14日,伤口还在出血,兰辉就悄悄离开医院。在到了一个在建的道路施工现场后,兰辉才给县长瞿永安发了一条短信。第二天他又带着交通运输局的有关同志检查道路安全工作。

“兰辉走了,羌山痛失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兰辉走了,北川人民更是痛失了一位好公仆、好儿子。”直到今天,和他一起奋斗过的同事们依然不愿相信兰辉离去的事实,仿佛时常还能听到他亲切的话语。“兰辉一生心系群众,一心装着事业,一贯不计名利,集中体现了地震灾区优秀基层干部群体‘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品质,我们一定发扬他崇高精神,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北川新篇章。”

2

页,当前第。

2

1

2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二

8月26日,安定区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中共定西市委关于追授柴生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和《中共定西市委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精神,中心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市委的《决定》准确评价了柴生芳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攻坚克难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表示衷心拥护市委的两个《决定》精神。

会议组织学习《“此木生芳”润民心》、《柴生芳的最后一夜》、《用生命书写忠诚》、《村民眼中的柴生芳》、《此木植陇原热血映岳麓》、《信访群众缘何吊唁柴生芳》、《学习柴生芳,争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等5篇重点记叙柴生芳同志生前先进事迹的媒体文章和2篇评论后,大家被柴生芳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被他热情宽厚的胸襟、勤奋好学的追求、敢于担当的勇气、根植于人民的情怀、勤政廉洁的意识所震撼。大家认为这些媒体文章和评论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事例展示了柴生芳同志无私无畏、植根基层、用生命书写忠诚的价值追求,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为人、为官、做事的精神标杆。

会议要求,要把开展向柴生芳同志学习活动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会上,曾经与柴生芳同志一起共事或交往过的部分中心组成员踊跃发言,与大家分享了柴生芳同志生前亲躬亲为的感人事迹,深切缅怀这位曾经的“好同志、好战友、好领导”。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柴生芳同志为榜样,心里装着人民,倾注真情为人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凤翔镇党委书记张宝晨说。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三

——追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

兰辉,人如其名,他有着兰花一样的品格,把太阳一样的光辉献给了北川人民。

18岁参加工作,从教师到团县委书记,从通口镇党委书记到县史志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再到副县长,兰辉从未离开他挚爱的故土,从未离开这片大山。

xx年5月23日,兰辉带病到山区乡镇调研村道建设、检查汛期安全生产,不幸跌入唐家山堰塞湖中,年仅48岁的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他的身影也永远镌刻在了座座羌山之间。

生命最后时刻 他还在为群众安全奔波。

xx年5月22日,兰辉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23日午后至24日,北川有一次明显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请各地提前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预防。兰辉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他越想越急,随即打电话给交通、安监部门负责人,约定第二天一早下乡。

23日早上8点,兰辉一行就匆匆出发了。车刚刚驶过北川老县城,兰辉的额头就开始冒汗,他紧紧抓住座位上方的拉手,弓着身体。几分钟后,汽车驶进邓家加油站,他急忙提着药包到卫生间换药。十多分钟后,兰辉回到车上,大家都劝他:“兰县长,你回去休息吧!今天的检查我们去就行了。”他摇摇手说:“没事,药已经换了,我们慢点就行。”大家只好又跟他一起上了车。从曲山镇治新村到邓永路塌方体,再到漩坪乡插旗岭,最后赶到白坭乡时,已是中午1点,可兰辉只吃了一碗汤泡饭。大家知道,兰辉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并且刚动过手术。

下午3点左右,兰辉一行沿唐家山堰塞湖左岸环湖路返回,由于长时间路途颠簸,加上天气闷热,兰辉在车上不停地变换坐姿。当车开到漩坪乡杨柳村时,兰辉实在受不了了,就叫驾驶员停车,匆匆提着药包下车找地方换药。

约20分钟后,同车的北川县安监局副局长金晓宁感觉有些不对劲,几经寻找,在靠近悬崖边的一个拐角处,金晓宁看到了那个装药的塑料袋。金晓宁的心揪紧了,他把头伸出悬崖边,崖底是数十米深的唐家山堰塞湖。让人绝望的一幕出现在金晓宁眼前:兰辉的那件花格衬衣漂在水面上。

“如果当时我能阻止他就好了……”当兰辉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后,匆匆赶到的北川县安监局局长陈国兴泣不成声。然而,他心中清楚,倔强的兰辉是阻止不住的。

当天夜晚,北川狂风四起,大雨瓢泼,仿佛在痛哭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好儿子。

公仆情怀 始终为群众的福祉而奔波。

xx年5月12日,时任北川县政府办主任的兰辉带着客商在曲山镇东溪山考察项目。地震发生后,看到东溪山山崩地裂,大家都以为兰辉已经遇难。直到5月13日,转移出来的群众带来一张由兰辉写的纸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5月14日,他翻山越岭,带领100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出大山。回到县城后,一个噩耗却向他袭来:母亲和嫂子不幸在地震中遇难。他擦干眼泪,随即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投入工作。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四

7月27日下午,我们收看了《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彭云同志是一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他是我们山西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的团干,彭云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给我很多启示:

一、信念。

彭云同志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以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热血赤诚,诠释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在全省全力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征途上,彭云同志的精神将鼓舞每一名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将个人奋斗与时代大潮紧密结合,为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情感。

彭云同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爱口子梁村的山山水水,也爱着世代在此敷衍生息的人们。带着这份对故土、对乡亲们沉甸甸的爱,他奔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谁家有过不去的难关,解不开的疙瘩总能得到他无私的帮助。他不止代表个人,也代表组织将温暖送到每户村民家中。为了解决村里吃水难的问题,他几经奔波,促成引水工程。在水位下降,难以为继时,他又义务用“小四轮”为村民送水。这一送就是二十年,风雨无阻,跑坏了三辆“小四轮”。可我们能想象彭云同志在这拉水、送水的路上克服了多少艰难,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呢?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大爱”!

三、责任。

彭云同志是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在老百姓的眼里,党员干部就代表着政府,代表着党的形象。他深深地懂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优劣与作为决定着党在群众心中能否扎下根。

以上是我在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后的粗浅认识,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以彭云同志为榜样,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开拓进取.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五

为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品质,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营造“扬文明风彩,塑城市形象”的浓厚氛围。3月28日,我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在家中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并于3月29日上午,组织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党员代表集中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约有40余人参加集中了学习,并对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进行讨论。

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杨善洲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真实再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楷模形象。他不计较身份地位,甘心投身山野,管山护林,坚守信念染绿大亮山;他不计较金钱名利,将政府给予他的物质奖励用在了普通困难群众身上,自己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查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参加学习的每一个人。

通过观看实况录像,大家认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大家表示,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社区还要求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工作中讲实干、讲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扬文明风采,塑城市形象”,规范服务用语、服务礼仪,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根据州委组织部下发的州远办电[xx]4号《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与学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先争优相结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我县认真组织学习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前期保障工作。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六

2018年,他主动将自己的办公室搬进了与艾滋病犯仅一墙之隔的监室,把自己关在铁门里办公。

他不仅关心曾看管过的艾滋病犯进入监狱的状况,甚至还为出狱的他们建立微信群,介绍工作,安排住处。有一次,还接到了一个相熟的房东电话,说租客不光没付房租就跑了,还偷走了家里的笔记本电脑。老毛只能连连道歉,可帮扶却还在继续。

“我总觉得,只要他们走上社会,真心改过,未来,做我们这行的民警,压力也不用像我这么大。”

妻子觉得他傻,同事们觉得他疯,就连曾经的在押人员、如今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郭佳乐也写信劝他:“你年纪也大了,要注意身体,该马虎的就马虎下,还有两三年工夫就退休了,不要太执著了。”

可老毛就这样,在一点一滴中,走进了在押人员的心。不少人在离开看守所后,还时常给他写信,曾经的在押人员赵磊在信中写道“没事的时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后,一定去找您喝酒!”

然而,走访结束前,就是这样一个所有人眼中的“英雄”,却偷偷告诉我:12年间的每一天,自己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他已经数不清偷偷去过多少次医院。检查报告每每都要推迟好几天才敢去取。这些年,他头发白了又染,染了又白。

还有四年,这个宁波市唯一的男性艾滋病犯专职管教民警,就要退休了,希望新的民警也能如他一般,坚守岗位,成为迷途者的光。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七

7月27日下午,我观看了山西卫视播出的《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彭云同志是一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追求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彭云同志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观看他的报告会不禁令人落泪。彭云同志在山阴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二十二年来在自然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改变山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彭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他被人们称为“口子梁村永不干涸的蓄水池”。他为解决口子梁村村民吃水的问题,先是修建蓄水池引水,水源枯竭之后,又用自家的四轮车义务为村民拉水,先后用坏了三辆四轮拖拉机,令人震撼。这位人民的好干部,国家的好党员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的根本理念,真真正正做到了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也就是解决村民最现实、最具体、最急迫的利益问题。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他常年为乡亲们拉水,他义务照顾五保户老人杨迎生欢度晚年,他义务为村民耕地、秋收、碾场……真正的感动不是一时的感伤,而是灵魂的触动。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有如此高的境界,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共产党人精神,让我们感动!

彭云同志是大山的骄子,大山的脊梁,党的好儿子,百姓的好公仆,农村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他活着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逝去是历史的一座丰碑。他走了,带着的对亲人的眷念,对生命的渴望,当然也带着对工作的遗愿,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是对大山深处的那份坚守,是22年的无怨无悔。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震撼与感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讲演是彭云同志的女儿彭丽丽所做的演讲,她讲述了作为一名村干部,作为一名丈夫,作为一名父亲,彭云同志都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在她的眼里,父亲从未给家里谋过福利,也从未想过为自己争得点儿什么个人利益,他全身心的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所干,最后为人民所牺牲。

斯者已逝,精神长存。你播下一粒信念的种子,人们继续用希望浇灌它,在发展的道路上生长发芽,开出灿烂的花。今后我要以彭云同志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八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要求,结合宝华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 7月12日 ,我镇召开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并组织农村党员、团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参加学习,用青年人自己的方式深切缅怀吴大观同志,交流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团员畅谈了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和感想。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蔚为壮观!在吴老身上,党员找到了爱国爱党的标准,找到了航空报国的标杆,找到了做人成才的典范。大家表示,一定要以吴老的精神为动力,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奋发有为,为促进宝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镇党委书记邹书记对党员、团员开展的深入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活动做了相关要求。强调我们这一代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是大有可为的。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对于培养青年人爱岗敬业和坚定信念,推动青年岗位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团员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路等开展学习活动:要组织19个村党支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参加学习;组织宝华、拥政两个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积极通过“大学生村官在线”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会上,结合我镇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团员通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明确了三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航空;二是刻苦钻研、奋发有为,立足岗位做贡献;三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培养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以报国之理想,以创新之锐气,以青春之热情,开创宝华美好的明天。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九

根据通知要求,我村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并于10月19日上午11时,xx村组织xx名党员干部收看《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及《燃尽生命写忠诚》,xxx主持学习,村委会党员干部、村民小组干部参加学习。

给群众、动员起群众、指导好群众,让干部在这次活动中真正得到锤炼,让群众在这次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把学习他“勇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的进取精神”与“四帮四促”活动,切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锐意进取、求真务实,认真服务“三农”,用一流的业绩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

xxx提出全村党员干部应立足实际,以“加强深入学习、加强工作推进、加强业务提高”三个方面,深入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

一是加强深入学习。以李林森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品格为榜样,制定了“三学、四考”制度。“三学”即:向书本学、强化理论学习,向先进学、加大业务培训,向实践学、学好理论实践能力课。进一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履责实际能力和具体行动。

二是加强工作推进。以李林森同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品格为榜样,将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突出主动性和时效性,努力在推动全村经济建设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是加强业务提高。以李林森同志“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品格为榜样,通过开展“向李林森学什么”“怎么向李林森学习”等形式的专题讨论活动,立足自身本职业务工作,学习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群众观念,忠于职守、知人善任的岗位职责。增强创新意识,多出思路和想法,多做探索和尝试,多解决困难和问题。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充分展示新时期党员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xx村党支部

2011年xx月xx日

按照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以及中共庄河组织部的要求,10月28日下午,xx街道办事处组织机关全体干部集中收看了《李林森通知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和《燃尽生命写忠诚》李林森先进事迹专题片。街道副书记xxx传达了关于开展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精神,xxx主任对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作出详细部署和安排,号召机关全体机关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xxx主任强调,学习李林森同志,学习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就是要查摆个人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忠诚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他“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就是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真情关爱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干事创业、服务基层、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学习他“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就是要象他那样讲政治、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大公无私,淡泊名利,查找自己在定位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他“勇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的进取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锐意进取、求真务实,认真服务“三农”,用一流的业绩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

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每一个人,全体机关干部展开热烈讨论,掀起向李林森同志学习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牢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保此三镜,以防己过”的古训,以李林森同志为镜子,对照检查,寻找差距,结合实际,加强落实。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保持正确的方向,树立良好的大局观,推进街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二是加强学习,通过会议、资料、报纸、书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力求素质、能力和工作热情得到全面提升;三是结合实际,不空喊口号,狠抓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查找差距;四是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加强自律,淡泊名利。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攻坚破难,成为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xx街道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追求,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以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学习叶志平同志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教育战线开展的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一

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全校教职工以高涨的热情,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叶校长时刻把初三学生的中考放在最重要的位臵上,他深深知道,让孩子们通过中考,考出实力,放飞梦想的重要性。他也为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了最大的帮助,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地被叶老师这种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思想,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执着追求,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折服。他的行为映射出的高尚人格,以及他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他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把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要向叶志平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事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攻坚克难、以人为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始终忠诚于教育,忠诚于人民,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以英雄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向他们看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二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六一团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军区转业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2年,一六一团原兵二连交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原兵二连百余户群众陆续撤离。魏德友主动选择留了下来,买了3头牛、20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

原兵二连党支部撤并后,魏德友几十年里没少交一分钱党费。“我是一名党员,时时处处要做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事。”魏德友说。

52年来,魏德友倾力做好一件事——为国守边防。他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他和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52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我就是在放牧时多操了份心,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魏德友说。

退休后,魏德友夫妇原本可以在家享清福,二人每月有近5000元的养老金,儿女们也多次劝他们回山东老家安享晚年。魏德友却说:“我们身板还硬朗,等干不动了再说吧。”

“长年累月在荒郊野外过这样的苦日子图啥哩?”有人这样问他。

魏德友的回答很简洁:“守在这里心里踏实!”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三

我是临洮县政府副县长杨东平,是柴生芳同志生前的同事,我和柴生芳同志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了3年,其间耳闻目睹、亲自感受了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规规矩矩做官,勤勤恳恳为民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特别是他站在群众的立场处理信访问题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洮县前些年因为拆迁征地引发的进京访、集体访比较多。生芳同志刚被组织提名为县长候选人后,许多上访人找他解决问题。那天早晨,上访人王会珍一进柴县长办公室就大喊大叫,质问她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柴县长和颜悦色地请她坐下,让她慢慢说,并给她倒了一杯茶水,说到流泪时,柴县长又及时递过去纸巾。听了王会珍的诉说后,柴县长明白了,她家的老房子已和开发商签订了拆迁合同,签完后想再多要些补偿,但开发商不答应,按理这事应该走诉讼程序,但柴县长听到房子已成危房,王会珍和她爱人还在里面压面搞经营的情况后,便去了现场。看到房屋确实有随时倒塌的危险,柴县长安排住建部门在附近给她们找了处83平方米的过渡房,首先解决了安全居住的问题,王会珍一家十分感激。

让王会珍难忘的是最后一次见柴县长。8月14日上午8时53分,王会珍来找柴县长时,看见柴县长手里拿了块馍,一边吃一边匆匆走出办公室。第二天,得知了柴县长去世的消息,王会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手里拿着一块馍,边吃边走”的柴县长形象定格在她的脑海中。王会珍想,8月15日凌晨柴县长肯定没有吃早点就离开了人世。8月21日一大早,王会珍带着花圈和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恭恭敬敬地敬献在柴县长的墓前。她含着泪花,心里默默地念道:“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县长啊,您吃一个热包子吧!”

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柴生芳同志就是能让普通的老百姓在他的墓碑前洒下热泪的人!

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生芳同志多次说,群众上访多,根子还在于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没解决。我们一定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热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化解他们的怨气。

针对多年来城区供热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上访人数多的问题,他想方设法融资,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惠及城区3万多户、10多万群众。类似的民生实事,是近一年来县政府用力最多的工作。随着农村危房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实事的推进,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了,上访逐渐减少了。

202019年底,因站务费调价问题,引发了短途中巴客车事件,我作为分管交运工作的县政府负责人,十分焦急,立即向柴县长全面汇报了事件过程,他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策部署,使得事件在天亮后得到了妥善解决,早上六点半他又急匆匆赶到定西参加市人代会。他科学果断的处置,为我们处理突发事件做出了样板。

8月18日,是柴生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数万名各界群众赶来送生芳同志最后一程。作为生芳同志生前同事,我的心里十分难过,一首哀悼小诗油然而出:秋风萧瑟秋意凉,噩耗霹雳断肝肠。凌晨还是好兄弟,清晨君离我心伤。惜君未酬富民志,总令英才泪满裳。洮阳也是桑梓地,眠枕岳麓梦亦香。

生芳同志,你永远是临洮54万人民心中矗立的一座丰碑,丰碑上写着“为民务实清廉”六个金灿灿的大字。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感动于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

20__年12月份,因来凤县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一个红色的包裹,里面装着的是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的赫赫战功。

1954年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可以回陕西老家尽孝,但张富清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张富清有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英雄的关切和敬意,对全社会凝聚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的殷殷期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向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五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展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原最后的倔强;一生清贫一份坚守,做真正的自我,展示坚定与无悔,那是张桂梅的伟大写照。

燃烧自我,蜡炬成灰泪始干。

张桂梅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是她四十岁前的人生写照。1996年,张桂梅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华坪县任教,本为了冲淡心中丧夫之痛。但是她看到山区老乡对教育的期盼,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于是选择扎根下来。她抓住自己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即使遭受病痛的折磨,她也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大爱无私。

公而忘私,不辞辛苦入山林。

为了让那些女孩有受教育的机会,张桂梅每年寒暑假都深入大山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走过十几万公里的艰难山路,走进一千多名学生家里。家访途中,她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甚至病发昏倒在路上,但她脚步从未停下。她要改变大山深处根深蒂固的思想,改变大山深处女孩及下一代的命运。就这样,她不辞辛苦,始终走在大山教育的第一线。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辛勤耕耘。

信念如铁,一片丹心向阳开。

20__年女高办学不到半年,17名教师跑了9个,面临瘫痪。但她未曾想过放弃,她心中一直坚守着“一定要把女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办好”的信念。她意外发现剩下8人里有6名党员,张桂梅开始鼓励他们发扬战争年代党员守阵地的精神,最终守住了这块教育扶贫阵地。群山里的这所小小女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也从此成了红色精神高地。曾有人说女高“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政府苦办”。但张桂梅全凭理想信念才撑下来。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持不懈。

在华坪女高,每位孩子都会说那句口号:我们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她们从大山飞出去,飞得越来越远,是因为有张桂梅校长和千千万万的基层教师用双手在托举着她们的人生之路,他们像光一样温暖了整个世界。

张桂梅用她拳拳热血之心回报华夏,将人生岁月赠予祖国山河。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六

“从今天起,你们将接受人民的重托,在案牍之劳形中独守高洁,在丝竹之乱耳中坚守内心,在法治建设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今年年初,在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新任员额法官宣誓仪式上,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作为老法官代表送上殷殷寄语。

言犹在耳,斯人已逝。时间回到6月4日。同事还没来得及向滕启刚汇报6月5日的普法宣传活动筹备进展情况,当事人没等来滕启刚安排在9时的开庭,早上6时左右,大家突然接到噩耗,滕启刚在家中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57岁。

“幽默风趣的您、严肃认真的您、积极向上的您、热爱生活的您,为了公正斤斤计较的您,为了百姓孜孜不倦的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滕叔’”“希望您在天堂还是那个始终无畏岁月、老骥伏枥、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同事们写下的这些悼文,寄托着大家对一位好法官的深切思念,也高度概括了滕启刚一生钟爱而未尽的审判事业。

1991年,滕启刚从教育行业考入法院工作,30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岗位轮转,初心不变,他以生命肩负使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正如26年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启刚对党的忠诚、对法官事业的热爱真切而执着,毫不掺假。”滕启刚的爱人李淑华说,院里发制服,他回家后站在镜子前要试穿好久,然后精心叠起放好。

民法典颁布后,院里举办知识竞赛,他把材料带回家,每晚戴着老花镜看到深夜。有时候遇到棘手的案子,他彻夜难眠研究案情;有时候案子调解成功,他兴奋得像个孩子手舞足蹈。

临近退休,家人劝滕启刚申请调换一个轻松点儿的岗位,可他却坚定地说:“正因为只剩两年多,我更要珍惜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

正是带着这份热爱、这份荣耀,30年来,滕启刚不停歇地奔走在法庭、行政单位、村屯之间,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每一份公正判决中。

他主审过各类案件共计1958件,其中,民事案件886件,调解撤诉率近70%。

在邻里乡情、家长里短的繁杂琐碎间,滕启刚总能找到矛盾症结,法理情并用化解纠纷于无形。用同事的话说:“脾气再大的当事人,遇见他,也愿意听他的话。”

20__年,千山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法院之一。作为庭长也是庭里唯一的员额法官,20__年、20__年两年时间,滕启刚共办理行政案件316件,每年结案率都是100%。

虽已年近花甲,但滕启刚却从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去年初,千山区法院准备和区政府联合组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院长金峰至今难忘和滕启刚交流时的场景,“他兴奋地一拍大腿,说这项工作和他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让我放心,这事儿他去做!”

就这样,滕启刚在本就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又担起了调处中心的筹划、启动和运行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为官民纠纷多元化解探索了一条新路。

采访中,记者见到滕启刚生前的法官助理傅兴时,刚刚结束一场庭审的她告诉记者:“从20__年开始,我就是在这间法庭跟着滕庭长学习怎样接待当事人、怎样开庭、怎样审理案件。年初以来,我审理了100余件行政案件,正是因为庭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才有我今天处理工作的得心应手。干好工作,就是对庭长最好的缅怀。”

30年来,滕启刚和他的家人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滕启刚去世后,他的儿子向千山区法院党组提出在滕启刚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这是我父亲生前的最大愿望。他说,希望自己带着自豪离去,因为他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学习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汇报材料篇十七

魏德友身上的精神品质令人敬佩,这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魏德友同志个人先进。

事迹材料。

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

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辉,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

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19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六一团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军区转业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2年,一六一团原兵二连交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原兵二连百余户群众陆续撤离。魏德友主动选择留了下来,买了3头牛、20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

原兵二连党支部撤并后,魏德友几十年里没少交一分钱党费。“我是一名党员,时时处处要做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事。”魏德友说。

52年来,魏德友倾力做好一件事——为国守边防。他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他和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52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我就是在放牧时多操了份心,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魏德友说。

退休后,魏德友夫妇原本可以在家享清福,二人每月有近5000元的养老金,儿女们也多次劝他们回山东老家安享晚年。魏德友却说:“我们身板还硬朗,等干不动了再说吧。”

“长年累月在荒郊野外过这样的苦日子图啥哩?”有人这样问他。

魏德友的回答很简洁:“守在这里心里踏实!”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131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