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4:38:14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7 14:38:14     小编:字海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了解总结的要求和目标,才能写出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一

求职简历最应该“秀”什么呢?大家敬请参考下文推荐的环境艺术设计个人简历模板。

基本信息个人相片姓名: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0月28日证件号码:362204198709******婚姻状况:未婚身高:160cm体重:48kg户籍:江西宜春现所在地:广西桂林毕业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历:专科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年份:2009年工作年限:一年以内职称:初级职称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职职位类别:艺术/设计职位名称:设计师;工作地区:江西南昌;待遇要求:2000元/月可面议;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一个月内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一般;普通话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二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没有高新技术的辅助,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存在大片的留白,设计理念主要依据自然环境顺势而建,并受到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多方制约。

首先来自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说“因地制宜”,在生产与技术相对落后的先人时代,人们未有环境设计的概念,但所行所为却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谋而合。

先人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画卷,即便在今日,环境设计依然追求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统一的态度,将人的存在融入山水之中,融入花草树木之间,融入鸟兽虫鸣之中,以自然观念反映人类初心。

其次是来自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我国由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与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农民顺应自然,希望风调雨顺,建筑物选址时也会优选水土肥沃之处,若说军事防建是对自然的征服,那生活之所便是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其间渗透着“师法自然”的环境设计理念。

而19世纪以来,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类大踏步进入了机械时代,对自然的开垦力度与强度急剧增加,甚至于追求极致的利润与效率,当人们沉醉于征服自然、成为世界主宰的美梦中时,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环保理念、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提高至一定程度后,与时代相契合,环境设计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理念。

首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哲学观中,认为人是自由的个体,要求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化特征,新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彰显的时代,这种转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的改变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化设计也从最初简单的功能性绿化与人机工程的形式主义上升为关注人真实需求的观念,尊重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得到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受到普遍认可,并作为一项整体的、多样化的系统工程得到广泛推广,依据生态学、环境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将人工材料与气候、阳光、动植物、土壤、空气、水源等自然材料有机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1)多学科性与多层次性。

环境艺术设计自发展之初便是一门融合了建筑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美术及工程结构设计的交叉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与延伸,向着系统化方向不断迈进。

同时,环境设计又是一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工程,具有层次特性,其中最底层的便是功能性需求,利用各种自然或人造材料,将环境改造的安全便利、舒适美观,例如卧室与客厅都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卧室设计以温馨柔和为主,客厅设计则要整洁大方,设计对象不同的情况下,所选用的设计方法与原材料会有较大差异。

在此基础上,环境设计突出艺术特征与氛围创设,满足人的感官体验与情感需求,我们常常有在外居住不如家里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情感氛围的重要性,严谨利落的线条让人更多地联想到工作、任务而非家的温馨。

故进行环境设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设计风格与材料选择。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还应力求蕴含一定的文化底蕴,试图在充斥钢筋水泥的冰冷与理性麻木思维的环境中增加一些调剂,丰富人们的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优秀的作品可以使人们心境开阔,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统一。

2)关联性与统一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设计本身就是在创造第二自然,其设计对象跨度非常广,从一个房间到一栋高层建筑,从一所园林到一座城市,每一个对象有其独立性,更有着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注重同一空间内建筑的关联特性,运用多种过渡、融合方法实现其有机统一,否则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西湖旁的建筑群普遍体量巨大,严重破坏了其原有风景,造成了文化损失。

3)实用性。

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便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而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用功能中也要求包含一定的美感,符合人的行为习惯与精神感知,各种机械设备的穿插也应避免出现生硬感,应以流畅的设计实现对人们的积极引导。

1)追求生态价值。

传统的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利益,但具有片面性,过于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肆意挥霍自然资源、损害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生态问题,某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这种片面的理念亟待转变。

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呼唤生态价值观念,需要人们跳出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束缚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尽量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秉承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施行环境设计工程,将环境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

2)强调生态伦理。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们过于强化“人定胜天”的理念,环境设计中强调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的附属物,认为可以肆意践踏其他生命,但新时代的生态伦理观对此有了全新的定义,将人类负责的道德对象扩大至地球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人类自身上升到对整个自然界负责,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权利。

3)符合生态美学。

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界客观规律之中,实现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既不是征服自然、俯视一切的唯我独尊心态,也不是对自然力的畏惧与妥协,而是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是新理念下的生态美。

1)整体性原则。

环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要求以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细节,又不能舍本逐末,小的方面应当为整体服务并服从系统需求,短期目标必须有长远眼光作为支撑。

将环境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就可能呈现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

将无机环境与有机生物、文化传承与自然风光进行合理的安排,构建出运行良好的“二次自然”。

2)地方性原则。

即便是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仍要以地理因素为约束,力求融入地区特色与文化,比如北方的建筑应注重抗寒,南方的建筑应注意防潮。

地方性原则是生态理念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要求,期望设计者深入实地考察,设计过程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人情理念。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时尚性与新鲜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之后愈发历久弥新,切合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率属于人类活动,势必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影响,而生态理念则希望从设计上弱化这种影响尤其是不良影响,从技术上削弱这种不利因素,尽量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体系,保持当地原有生态格局。

可以4r理念为指导,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对原有景观构建进行再利用,并建立回收体系,巧妙利用回收的材料创造新功能。

4)艺术科学发展原则。

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要求实现科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强调科学为环境艺术服务,是在各种先进技术支持下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

通过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高质量的现代环境,同时,在每一环节与整体设计中渗透入艺术美感,使其符合人类审美追求与情感体验。

相较于传统设计观,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生态学原理渗透至技术应用与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态格局,使其充分融入到原有自然景观中,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再循环,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友好型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

生态设计将生态学原理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的过程,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物种丰富性为目标。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渗透至日常生活中,其设计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充分挖掘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如先进的主动呼吸式双层幕墙技术,它不仅防尘通风、采光合理、隔声降噪,还能在夜间蓄冷以减少第二天的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科学利用了气候变化因素,节约了能源消耗。

2、生态恢复功能。

若是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拥有着高度的自愈能力,但人类活动对其施加的影响超过其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如废弃耕地、垃圾场等被人类生产活动严重破坏的地区,想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完成恢复是极为困难的,设计师必须采取积极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生态促进工作。

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时,设计师面对满目的报废设备,没有急于处理,

而是选择将其中能展现工厂历史的设备保存下来供人参观,种植适宜气候环境的树木花草,以鲜艳颜色点缀灰色机器氛围,既实现了系统生态功能的恢复,又有效降低了资金耗费,一举双得。

3、生态补偿功能。

同时利用自然空气形成冷却循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与自然风,有效降低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

环境艺术设计已然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一所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该秉承可持续、人性化、多元化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为促进地球大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作者:霍迪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三

环境艺术设计以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现代设计和科研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师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之一就是cad绘图,这项工作要求熟练使用cad、ps等电脑软件,工作行业非常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装饰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家居公司、厨房设备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电子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公司模具设计公司等等室内创意设计师。

我国现有室内设计专业人员20多万,还呈增长之势。据业内人士介绍,专业室内设计师的收入一般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设计费提成一般是整个装饰工程费用的2%-10%之间,以昆明为例,一个真正有能力的设计师年薪是在10万元左右,像设计总监、项目设计负责人这些较为重要的角色,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更多。由于市场需求大,室内设计师在市场较为走俏,已被人们称为“金色灰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如果能够熟练掌握ps、coreldraw、3dsmaxautocad、lightscape建筑效果图渲染、vray高级渲染等电脑设计软件的运用,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就可以胜任室内创意设计师一职环境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分析。著名室内设计师:王修彬:放弃大学,转向去参加it培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做出的选择,而王修彬却选择一个这样“非同寻常”的道路。如今,事业、生活都很成功的他已经证明,这条路他走对了。

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四

摘要: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理性化”,尤其是人们更多将生态、绿色和人文等诸多理念思维层次化融入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进程中,通过丰富设计素材,优化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环境艺术的丰富创新与优化。本文拟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背景理解入手,结合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通过细化认知传统民间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融合可能性分析,从而探究应用传统民间茶文化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理念。

随着现代建筑学发展不断成熟,如今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其所关注的不再是一味的奢华和“高大”,在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明显提高的今天,如今人们在认知居住环境时,也提出全新诉求。无论是具体设计体系,还是其中所使用的元素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了本质化创新与提升。

无论是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还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等等,都让该设计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期。

1.1大众审美理念的成熟发展:渴求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

事实上,审美理念是社会大众认知时代发展理念成熟化、体系化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为最有效地确保社会大众自身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具体实施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审美素材融入和应用与整个设计过程中。当然,就目前社会大众自身的实际诉求和关注点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一,社会大众的审美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更加理性,不在“盲目跟风”。其二,在大众自身的具体审美诉求中,其更加倾向于文化内涵的融入应用表达。在设计机制全面发展的初期,多数设计者自身盲目使用各种流行元素应用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更加倾向于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应用与设计活动之中,从而满足大众自身的审美诉求。第三,融合已经成为设计活动开展的趋势,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融入其中,比如心理元素、技术元素、文化元素等等,但凡能够有效激发和他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品质内涵的元素内容,其实际上都可以被我们具体应用与整个设计体系之中。

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思维下的布局与构造,所以,就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本质特点和实际诉求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发挥现代技术上的具体应用优势。近些年,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的告诉发展,以vr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和标志,在该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其通过具体利用模拟三维立体空间这一整体优势,从而使得观众自身能够产生亲身入境的感觉,同时这也便于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就对设计效果形成感知,因此,在虚拟技术日益更新、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合理使用该技术,创新实施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设计活动,从本质上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下的具体创造,尤其是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思维和文化认知。尤其是该设计活动最终是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认知和实际感受的综合活动,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应用优势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具体的艺术思维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从而在优化设计布局的关键前提下,实现整个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2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客观地看,我国民间茶文化的内涵是层次化、多样化的,其中既包含了能够具体应用与设计活动的素材内容,同时也具有着优化设计理念的整体内涵,尤其是其中所表达的规律,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潜质,从而使得整个设计活动在满足大众诉求的本质前提下,实现对民间茶文化的有效应用。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当前时代看,科技更新速度大大提升,东西文化理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如今已经进入到文化多元深度融合的重要时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研究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和综合应用价值,从而在理性认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创新。民间茶文化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不只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对大众生活习惯和习俗的融入与表达。当然,结合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内涵看,其中更多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该文化体系所包含的元素内容,还是其中所具体传递和承载的理念,都充满了大众色彩,这也使得其能够被具体应用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从当前时代背景看,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全面融合,不仅仅是当前时代中最为重要的特色,同时更是我们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机制的关键所在。所以,总的来说,在该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够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那么其中所能够具体实现的,将不仅是设计元素丰富,更是设计活动的品质化提升。所以设计者自身必须注重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效果,并且确保发挥和实现其理想的价值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对传统民间茶文化进行合理化改造,并且使其应用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其事实上,将为该文化体系的传承与诠释,提供了合适的'载体。不仅如此,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比如关于生态理念的认知与应用,从而使得该设计活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具体的生态环境融入其中,通过丰富诠释设计新意和价值内涵,实现设计活动的本质效果。

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成熟发展的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为整个设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涵诠释,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合适的文化理念及思维内涵,也是我们在具体认知当前社会对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诉求,所以,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在具体满足设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实现最佳视觉观赏效果。对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理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理念和创意思维的全面、集中呈现。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中诠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素材,这些内容都是能够被具体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之中。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诉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合理利用民间茶元素,创新设计活动时,必须站在合适的文化载体个大众生活元素等基础功能视角来具体实施。在现代环境设计体系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其将在有效丰富设计内涵的关键基础下,丰富设计活动的素材应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所以,将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过程,其不仅有效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品质内涵,同时也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机制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创新之间“双料增长”、“双重提升”。当然,在具体应用民间茶文化,实施环境艺术设计时,注重确保文化内涵“不变质”的基础前提下,充分注重将文化理念与设计创意、设计情感系统化融入其中。所以,通过深度分析该设计活动开展的应用原则及设计方法,进而具体适应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开展进程中的本质化诉求。

5结语。

对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创新来说,立足大众诉求是提升整个设计活动价值力和大众具体认可度的关键所在。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所具体诠释的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其同时也是对相关文化内涵和艺术机制的综合诠释与表达。

参考文献。

[1]陈坎友;徐慧宁;李蕴嘉.基于民族审美的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111-112.

[2]李洋;赵晓蓬.基于会展场馆建筑设计领域下视觉导视系统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武汉国际博览会展中心场馆设计研究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03-105.

[3]田密蜜;陈炜;赵衡宇.新技术新材料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5):117-119.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五

求职简历最应该“秀”什么呢?大家敬请参考下文推荐的环境艺术设计个人简历模板。

基本信息个人相片姓名: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0月28日证件号码:362204198709******婚姻状况:未婚身高:160cm体重:48kg户籍:江西宜春现所在地:广西桂林毕业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历:专科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年份:2009年工作年限:一年以内职称:初级职称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职职位类别:艺术/设计职位名称:设计师;工作地区:江西南昌;待遇要求:2000元/月可面议;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一个月内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一般;普通话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六

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解释为:“环境设计是众多艺术分支中的一种,空间较建筑更为巨大的,范围较计划更为宽泛,从人文气息上较工程更富于人类的情感。环境艺术设计无孔不入、包罗万象,是一门早已引起重视的传统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已经深深证明其对于环境的影响能力,给予环境视觉新的秩序,美化人类的生存区域,提升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美的追求。”[1]多伯从艺术角度对环境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这是一门底蕴丰富、内涵深邃、包罗万象的艺术学科,总之,人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都是构成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就是对包括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甚至于日常行为如服装、海报等等环境要素而言的艺术科学。

(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诸多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数字化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以0和1两个数字组合而成,不断变换组合,涵盖海量信息,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操作,能够表达出不同的结果,数字化技术在包括工业、通信、艺术在内的各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其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方法。数字化技术运用两个数字的不断变换组合,形成了无穷无尽的色彩、图像、图形,这些基本设计元素不再需要手工一点一点绘制,而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方式进行任意改变和组合,以形成全新的作品。庞大的数据库支撑能够给设计师带来一个巨大的元素备用库、各种灵感的来源地。数据的任意组合特性,使得元素的整合更为便利,以前一点一点绘制的图片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并能够随着设计师的想法进行便利的修改和整合,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设计方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由于数字化的应用,传统思维方式也被打破,任何设计元素要应用到数字设计中去,必须进行数字解构后才能使用,进行分类和存储,并能够方便地在数据库之间进行调动,这是一种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进行交流和组合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数字化进行设计,能够将信息进行数字化运算分析后完成对现实的模拟,比如灯光的效果设计,传统思维下是以设计师的感官为准进行设计,而在数字化时代,则能够直接以厂家提供的光源真实效果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数字分析,将真实效果呈现在作品当中,其对于现实的模拟效果与真实情况一般无二,完全摆脱了设计师的主观干扰。

(二)内涵表达更加直观。

(1)图像直观。环艺设计作品的最终完成,是设计师与客户思想沟通的结果,其中既有设计师的主观意志,也要有客户的认可,而二者的思想沟通除了通过语言完成之外,最主要的媒介体就是图纸。以直观成像的图纸进行交流,能够最大化保证作品符合客户的需求,也能够保证作品中包含设计者的主观思想。(2)关系清楚。环艺作品不同于普通设计作品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其涉及面较广,涉及关系较为复杂,以普通设计作品很难满足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关系呈现,这就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数字设计更能将各个关系诉求清晰,并能够及时进行修订。(3)施工重要凭借。环艺作品设计最终要落到项目的呈现上,而不是一纸图纸而已,最终的环境艺术作品还需要施工人员极力配合,才能真正完成环艺作品,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反映出作品应该呈现出的样貌,能够较为直观地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保障设计理念能够最终落实到实际产品当中。

(三)表现手段虚拟化。

以数字化手段进行环艺设计,以科学数据进行对现实的模拟,能够将原本不存在的、设计师臆想出来的设计理念以虚拟的手段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声、光、电技术的配合,能够产生更为立体的模拟效果,主创方能够根据更为真实的模拟效果判断项目的可实行性。除了能够对当前情况进行模拟展示,数字虚拟还能够通过数字化分析,展示出作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比如对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的影响等等方面,这是以往的设计所不能考虑到的方面,也无法推算的结果,数字化的数据分析,能够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设计体验,使环艺设计更为人性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

(一)明确的目的性环艺设计因为与周围的整体环境、人体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设计产品,必须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设计作品的明确目的,除了明确作品本身的外形特征以及本身的艺术效果外,还应该明确设计的具体内容,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数字化分析的方法对周围环境以及人体体验进行分析,将结果综合进设计内容之内,而不能仅凭主观臆想和偏好进行设计。

(二)形式的新颖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艺术设计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不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新,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生命得到新的延续,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设计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数字技术的加入能够给设计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通过数字技术的虚拟模拟特性,能够赋予作品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以更为清晰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数据的真实性。

数字化技术能够给环艺作品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设计数据,并能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数据评估,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设计依据,设计师通过对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艺术作品,使环艺作品更符合公众需求,更人性化,也更能符合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的需求。

(一)方案构思。

一个设计方案能否成形,第一步是设计师根据实际需要及客户需求进行方案的设想、构思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包括设计主题、设计主体、题材、布局等等一系列问题,是后续一系列设计步骤的前提和基础,是后续施工的蓝图。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在这一步骤中将各种思维活动转化为有章可循的设计图纸,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数字化的设计雏形方便后续的修改和完善。

(二)场景构思。

环艺作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对所处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而且也能够通过环艺作品达到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善。因此,环艺作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场景,对于不同地区、人群、文化的差异性的思考要融入设计作品中,使设计作品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地结合,数字化模拟要将环境要素充分运用到作品中来,既要达到与周围作品融合的目的,也要达到通过作品改善周围环境的目的。

(三)市场调研。

环艺作品也是作品,需要市场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在作品设计之前,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工作必不可少。通过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及市场的变化,使设计师设计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

(四)审美预测。

在对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心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改变,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审美趋势,与审美流行保持一致,使环艺作品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五)施工交流。

环艺设计的最终作品是需要通过施工方来完成的,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人员与设计师一定会存在见解上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蓝图不一定能够完整地在施工过程中得以呈现,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也会带上个人主观色彩,使得设计图纸很难付诸实施。数字施工蓝图以虚拟方式进行效果呈现,并能够完成对环境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组合研究,通过这种呈现方式,不仅更直观地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更能够将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展现出来,避免重复设计和重复施工,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手绘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大数据、计算机的设计方法颠覆了传统设计理念和方法,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作用,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更为精良,设计元素更为丰富。设计师要能够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在信息时代运用数字技术呈现出更加精美的设计作品。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计算机辅助软件能够促使设计师尽快进入角色,完成从设计新人到熟手的转变。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设计元素充斥着整个设计领域,使设计师有更高的视角、更超前的审美意识,更能够把握作品的水平,设计出更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设计元素被数字化结构,在数字化空间中,能够进行任意的组合和创新,这种任意性彻底改变了过去一个地方出错就需要重新绘制一张新图的繁琐工作,使得修改和整合能够快速完成,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能够通过虚拟手段,更科学地测试作品中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避免重复设计和重复施工。

数字化的世界里,信息是以数据的方式进行储存的,这种储存能够完成格式上的转换、修改等工作,设计师在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既可以快速完成作品设计,同时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数字作品能够无限次地进行印刷、拷贝,数据共享,远程传输等,对原作品的品质不会有一点影响,这使得数字化作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性,增强了环艺作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结语。

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环境设计领域内,不但受到数字化的影响,而且借着数字化的发展,颠覆了设计方法,彻底改变了设计思维,将传统设计理念与数字化结合在一起,发现从主体构思到产品设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黄庆.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工程大学,2012.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七

籍贯武汉市居住地武汉市。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毕业院校湖北教育学院专业绘画,艺术设计。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9月至7月于武汉就读湖北教育学院(普本)。

技能水平熟练操作cad3dps等制图软件。

和一些常用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有相关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强,

善于语言表达,于客户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有激情,热爱本职业工作。

求职意向所有职业,室内外装饰设计师,主任设计师。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八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选择文化精神生态的视野,从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重新审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质、属性及价值意义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九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当代审美价值的变化,从而促使环境艺术地域性的觉醒。

审美价值作为形而上的意识范畴,其发展变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代审美价值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特性。近三十年来,在人们迷乱于物质世界的纸醉金迷的时候,开放的特性使原本就迷失了精神信仰的人们更失去了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与人们关系无比密切的生活、学习、居住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利诱下,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日渐稀少,具有历史感和精神根基作用的居住空间与装饰符号,被所谓国际主义的几何线块或者生硬的欧陆风格取代,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冷漠与乏味,几乎泯灭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审美追求。

好在审美价值的发展总是具有轮回的特性。物质的相对富足让人们有时间回头审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更加寻求个性化与多样性,新形式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群具备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二、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孕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做工考究。特别是川南民居,空间虚实相生,装饰风格独特,简洁雅致,柔美婉约,是当代人居环境内外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可资借鉴的宝库。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强大的物质潮流,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思想,给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我们从物质形式上去追赶世界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与传承方面并无创新。

人居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开放的系统,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只有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设计道路来,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传统装饰符号的综合研究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视野,从空间形态组合形式到心理空间营造,从材料质感到构造技术研究,从装饰符号研究再到色彩、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其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促进设计创新的动力。

本文以传统空间形态组合方式和装饰符号的意义及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主要在于探索、利用现代人所理解的传统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以及装饰符号,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的传统感觉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仿古,生拉活扯地把人拽回到过去的时代。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以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的结合点入手,以艺术设计学研究为指导,来探讨传统感觉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交叉、设计应用等领域的问题。并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讲述,追溯传统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以启示现代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川南传统民居空间组合形式、哲学思想、设计原则、设计程序的研究,总结出指导性的传统人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研究,追溯其含义、制作构造、材料质感、色彩、形式法则等的一般规律,吸取其精华以给予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以启示。

3、运用以上两个目标的研究成果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应用及其成果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空间组合形式与装饰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应用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

从艺术设计学角度的探讨――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把握传统民居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设计方法论才能在川南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研究中理清思路。

从对传统民居设计研究的意义与其当代审美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综合研究体现出的优势,说明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继往开来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探讨――通过对川南民居给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启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范围、表现形式、设计原则、设计成果等一系列课题内部结构的研究,探讨川南传统民居内外空间设计及装饰符号的当代审美价值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

姓名:

出生年月:1985年5月。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别:女。

政治面貌:团员。

专业:绘画,艺术设计。

手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09月--06月于湖北省武汉市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09月--月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就读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实践经验。

7月初--209月中旬于武汉市大地艺术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实习,并担任项目经理助理。实习期间我跟进的工程是位于武昌区徐东商圈的一座娱乐城施工。本次实习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际工程的现场,基本掌握了真正的科学施工流程;施工图根据现场尺寸的小部分改动如何处理和其他等各种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处理。真正实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实际工程中的经验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知道学无止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践的重要性。

技能水平。

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接受过系统的学科学习。熟练autocad,3dmax,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办公自动化等办公软件。擅长手绘,专业偏向于做外环境设计方案。对施工图绘制也熟练掌握。

自我评价。

我自信,勤奋,认真好学,具有较强的时尚感悟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开拓创新意识强,并能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对公司忠诚,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强,和同事相处融洽。

求职意向。

室内外装潢设计,店面/陈列/展览设计,室内外装潢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一

1.设计基础课程部分。

设计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进入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后,要使本专业学生从临摹型思维向创意型思维转变,从一名美术类学生过渡为设计类学生。

2.设计理论课程部分。

设计理论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计算机二维三维设计、工程构造、材料等课程。针对本专业“一专多能”的市场型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应用到,并且能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如景观设计方向开设的景观环境原理、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初步、景观构造与材料等课程。

3.专业设计课程部分。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以景观设计方向为例,开设景观设计(庭院、社区、综合场地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三个门类的课程,还可以增加景观规划专题这一系列的辅助设计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雕塑、陶艺、城市家具、景观生态学、城市设计、中外园林史等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为完成基础及专业课程之外的扩充,既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5.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建筑风景速写、手绘表现、设计实践项目调研、毕业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包括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将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综合完成的毕业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参与课题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课程的开展有规范的内容,由实题开始,以副教授职称以上导师和至少两名辅导教师构成的工作室形式展开。将专业教师分为多组,承担不同的设计课题,由学生及工作室教师双向选择,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给予了教师教学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不仅深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相应的制作技能,有利于团队管理和协作、现场踏勘、资料分析与研究、设计创新创意、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同时具备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练习是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少,实践时间短,忽略了社会实践环节,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正是针对此弊端而进行的改革。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职称不容忽视。除此以外,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优秀院校创造的成果,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现阶段年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就需要学院多提供深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

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继续深造,学院应给予支持、鼓励及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

2.培训及交流。

社会需求的时效性、行业的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其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而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了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否及时融入相关的实践教学。因此,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在行业间的培训和交流对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及项目工作室的顺利进行是基本保证。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专业教师教学与学院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为了保障顺利交流,除了学院提供交流的机会及平台以外,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制定一些正式的规章制度,采用如展览、座谈、考察等多种交流形式,以形成良好、持久的交流机制及氛围。最后,校际相关专业之间的考察及交流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每个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是必然的,成长是迅速的,过程是曲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值得肯定的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发展之路,正是沿着这个发展方向前进。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技法表现,通过设计者对周围环境空间、物质形态、结构、色彩、线条的具体重现,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注入了设计者所独有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从而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将不同设计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最终使一个简单的设计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让观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具体地感受到设计方案中的艺术审美魅力。

首先,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因此,设计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表达出设计作品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实际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在一个相对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理念以设计图的方式准确表达出来,而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充分应用,便是平衡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其次,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出的一种审美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充分的自由性和强大的表现性。手绘表现,作为一种极其传统而又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就能够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而不论是哪一种的艺术表现效果,都会因绘画者的不同,最终体现出极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因此,在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手绘技法的合理化运用,不仅能够使设计作品展现出高端的时代艺术气息,同时,还能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份不可估量的艺术审美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主要表现技法也在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尽管手绘表现技法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已经逐渐淡出了设计者的视野,但其在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所产生出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宽广的艺术海洋之中,环境艺术设计者理应按照具体情况,合理化创新继承并使用相应成熟的现代化手绘表现技法,可以在表达艺术设计者自身独特审美情趣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大力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向前发展,并为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注入一丝新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三

科学的课程体系既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良好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构的目的是提高本专业学生设计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同时又训练和拓展其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我国的艺术设计院校大都脱胎于美术院校和原来的工艺美校,艺术设计专业“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和影响”,许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定位不科学,没厘清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师单纯追求艺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必然导致教学目的的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滋生厌学情绪,对艺术设计教学开展非常不利。“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具备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经济市场预测力及前瞻意识”,所以课程体系应科学定位,从社会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强调专业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有灵活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需求也在不停变化,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素描、色彩、速写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主干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这种各专业基础课开设雷同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加之课程内容陈旧,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动力和适应能力。课程体系应保证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但更要具有适应性、超前性。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应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做出调整,如在基础课教学中改传统的光影素描、结构素描为设计素描,变绘画色彩为设计色彩等。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是开放的知识系统,因此其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特点。首先,教学效果、行业变化、专业发展等情况的处理与调整要求课程设置是动态的;其次,用人单位、实习企业、行业专家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使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之间严密的结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协调发展。

课程的结构既包括课程纵向与横向的结构关系,又涉及课程的逻辑顺序与要素组合的结构关系。但艺术设计按专业知识点设置课程的`传统课程体系,造成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及课程群之间相互脱节。因此,首先应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纵向联系,纠正过去二者“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其次,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加强基础课之间、专业课之间以及课程群之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第三,理论课与实践课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注重课堂理论传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最后,利用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契机,在教学时结合本地区地缘优势和本校校本资源、学科优势,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模式的多样性。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模式。现今,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大都沿袭以前的启发式教学、合作式甚至“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教学的开展。艺术设计学科有其特殊性,其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文科、理工科那样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设计灵感,发掘其潜在能力。艺术院校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也十分相似,大都采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因此探索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非常必要。首先,转变“纸上谈兵”式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次,建立科学、实用、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课堂、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形式,将课程与社会课题及科研项目有机整合,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

五、结语。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教学的开展,在设计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中也具有基石和纽带的作用。为了改善学生质量继续下滑的尴尬状况,确保艺术设计教学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对现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思考并探求相应改革措施自然有重大的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四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内容是以室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代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领域,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设计系统;狭义上讲,其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设计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建筑、广场、园林绿化诸要素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为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饰、家具、陈设诸要素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根据这两个发展方向,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与实践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主干,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建筑环境设计的课程作为两个专业必修课模块,并在这两个模块体系中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学时,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法。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让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原则,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控制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整体规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开设层次,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专业实践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与装饰企业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及课程标准,引入企业标准,建设与岗位要求直接对接的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凸显实践课程的优势。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优秀设计人员来校开设讲座、专题报告,并根据岗位活动特点,研讨专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构建校、协、企三方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体系。

2.科学选择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对号入座。

教师应改革固有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能力要求,采取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多样化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室内设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室内装饰施工与工艺、建筑材料与构造等课程采取企业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法;室内软装设计、商业展示设计等课程采取经典案例教学法。

注重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规范,如管理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定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教学实施单位,负责基地内各个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实施、教师科研项目管理、职业培训管理并实行规范质量监督和考评。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顶岗实习的各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

4.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模拟实验室等,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性。

学校应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实践教育体系,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实践教学要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承担部分实践课程教学,并参与制订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方案。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参与工程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五

随着我国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已有几十多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环境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的一些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各个领域[1],可见,环境科学学科是在综合多门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系,而且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2],几年来,为提高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安庆师范学院原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安徽省内第一个设置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原来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基于国内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目前就业市场分析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的人才模式培养上尚存在着与市场要求不完全一致的方面如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选修课程门数较少学科体系虽有特色但存在开设课程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课程体系大而全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等等。近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我国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2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新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原有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改革后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171.5学分,其中公共课55学分,专业课93.5学分左右,实践环节23学分。除了必修环境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与评价等专业课程外,我们还设置了环境工程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就业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方向,专业方向课突出了实践环节,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就业需要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3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富特色的目标,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结合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些实际案例,开展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我校环境学课程是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在课堂上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部分章节我们引导学生收看专题资料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活动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环保咨询、环保知识宣传和保护母亲河—长江活动;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皖江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家乡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当地环境部门处理的各种环境污染监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同学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由教师先提出一些工厂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本数据,然后引导同学们讨论、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案,最后老师介绍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处理流程及其处理效果。同学们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提高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将环境科学的相关实验进行合并、调整,减少了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逐步实现将各个孤立的实验变成连贯性的系列实验。如在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微核试验、酶活性变化测定、叶绿素含量变化测定等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新问题的兴趣。在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安庆地区的地表水、工厂污水作为研究对象,认真进行水质分析、监测,提出处理方案,开展一些设计性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自由沉淀实验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人工作图误差较大等问题,采用visualbasic6.0编程语言设计计算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自动绘出沉淀效率与沉速关系曲线,减少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4]。

为了强化学生对各门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解,我们增加了实习时间和实习科目。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等课程均设置了课程实习。此外,还要开展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为保证获得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几年来,我校在安庆周边地区逐步建设了多个实习基地,使同学们有更多到野外或现场进行考察、实习机会。如我院与安庆市环境监测站、安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以及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安庆市啤酒厂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实习有固定场所。在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将学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如我们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用人单位去实习,在工作中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近年来,我校多名毕业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分别被安庆市环境监测站、安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录用。由于我校多年来着力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毕业生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结束语。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毕业生从事环境科学方向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始终名列学校首位,就业率也保持在95%左右,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安徽省内外的环境保护单位和大中型企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篇十六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绘图、手绘等方式,具体表达出自身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并最终向大众展示出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一项工作。然而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快速发展,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绘图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重视。虽然计算机绘图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手绘绘图却仍旧以一种自由、细腻的表现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之中散发着自身无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1手绘表现技法。

1.1手绘表现技法的概述。

手绘表现技法,即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徒手绘制方式,所最终绘制出的一种具有表现性的图纸。在这种情况下,手绘表现技法的高低优劣便直接影响到了手绘设计图的整体效果,对设计者绘画功底以及相关绘图规范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于计算机绘图,手绘图纸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同时还兼具文化性、科学性与说明性,能够让观赏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又直观地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具有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1.2对于手绘表现技法的正确认识。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大面积应用,逐渐降低了传统手绘绘图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应用频率,并对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计算机绘图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等诸多方面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绘图就能够行之有效地代替传统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对不同手绘技法的组合应用,不仅能够将设计者自身的风格与个性完美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将周围环境空间中所包含着的具体事物以一种极为细腻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设计者的创意发挥、理念传达、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首先正确认识传统手绘表现技法,立足于实际,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在当今社会为手绘技法谋求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150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