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撰写是一项需要积极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工作。
躲在哪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躲在哪里教案篇二
中班数学活动:
躲在哪里日期活动名称躲在哪里执教者活动目标1.通过在找数字的过程中进一步认知两个图形集中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难点通过在找数字的过程中进一步认知两个图形集中交集、差集中的元素。活动过程:
一、听节奏找数。
出示“1—10数字图”,按教师拍手的次数,幼儿说出相应的数是几,找出它躲在哪些图形中。如拍xx,幼儿说出拍了6下,6躲在三角形和长方形中。
二、数图形找数。
出示“1—10图片组合”,教师任指其中一张,幼儿说出像什么,数出图形的个数是几个后,再找出它躲在“1—10数字图”中什么图形中。如教师指下排第一张,幼儿说像钟,图形的个数是6个,6躲在三角形和长方形中。
三、涂色游戏。
在数字图练习纸上,让幼儿寻找并涂色:将又在三角形又在长方形中的数字涂红色,将在三角形不在长方形中的数字涂绿色,将在长方形不在三角形中的数字涂蓝色。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听力和数数能力,以及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环节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数数、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的涂色游戏,既能增强幼儿的辨别力和活动兴趣,又能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
反思与调整:
躲在哪里教案篇三
1、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激发探究昆虫奥秘的欲望。
2、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2、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3、白板课件。
重难点:知道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有关昆虫伪装的课件,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你们见到过哪些昆虫,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神秘的昆虫,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看你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找出来?(播放课件)。
二、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色,开展讨论,积累经验。
1、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1)师:小朋友的眼睛真棒,把刚才藏起来的小动物都找出来了,那么小动物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请幼儿个别回答)。
(2)带领幼儿讨论:昆虫为什么要有保护色?如果没有保护色,它们将会怎样?
(3)师进行小结:原来,刚刚的昆虫利用了保护色来伪装自己,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躲避危险。
(5)幼儿相互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2、播放课件,了解一些常见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3、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昆虫保护自己的一些办法。
师:刚刚,我们只说到了保护色,现在,我们来看看昆虫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4、教师进行相应的小结。
2、教师边出示白板课件,边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进行比赛吧。分成两队,一队是苹果队,还有一队菠萝队,找出一个奖励一颗红心,看哪组找出的小昆虫多。
3、幼儿进行找昆虫游戏比赛,教师给获胜队相应的奖励。
躲在哪里教案篇四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9、活动总结,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躲在哪里教案篇五
活动意图:
大自然是活教材,对于较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来说,对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虫,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昆虫宝宝藏在哪》。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自然与发现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根据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虫。
2、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的喜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虫儿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找找有哪些昆虫。
二、分辨树林里的昆虫。
找找树林里的昆虫。
(1)瓢虫。
提问:身体半球形,身上几颗星,你知道是谁吗?
小结:瓢虫穿着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点点代表着它是几星瓢虫。
(2)知了。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小结: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问:蟋蟀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蟋蟀的尾须很长。
(4)天牛。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天牛的触角是一节一节的。(出示天牛图片,细述天牛的触角)。
(5)蚂蚁。
提问:谁能说说蚂蚁长什么样?
小结:蚂蚁的身体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有大大钳子的昆虫是螳螂,大钳子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提问:这些昆虫长得都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总结:昆虫们长得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六条腿,两个触角。
三、幼儿操作:它们藏在哪?
1、教师指导。
今天这些小昆虫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他们就藏在树林里面。
找到一种昆虫,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数一数,它们各有几只?把数字贴在圆圈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数出不同位置的昆虫数量。
3、验证。
提问:你找到了几只瓢虫?一起看看,你找对了吗?
(验证其他昆虫)。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厉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虫们都找到了,下次我们去室外找找昆虫朋友。
活动目标:
了解昆虫的名称和生活环境,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完成的学习单:《我找到的虫子》,
3.人手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分享学习单《我找到的昆虫》,讲述自己的发展。
1.你和谁一起去观察了虫子?
2.你的学习单上记录了哪几种虫子?你在哪里发现它们的?
3.你发现的都是昆虫吗?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中的内容,用铅笔将不认识的昆虫做上标记,教师观察和倾听。
1.这是谁?你认识它吗?它生活在哪里?它在干什么?
2.谁和它有点像?它们有没有相同的爱好?
3.哪些是你不认识的昆虫,你用什么图案作为标记呢?
三、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交流在书上观察到的内容,在幼儿讲述昆虫名字的时候,帮助幼儿纠正错误的说法。
1.国家在那里找到了昆虫?
2.空中有睡?花从里有谁?你发现倒在地上的树干了吗?
3.这个画面中也有蜻蜓、蝴蝶,它们和前面的一样吗?
四、教师运用昆虫卡片,让幼儿尝试依照地上的不同将卡片分类摆放,加深对这些昆虫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激发探究昆虫奥秘的欲望。
2.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2、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3、白板课件。
重难点:知道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有关昆虫伪装的课件,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你们见到过哪些昆虫,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神秘的昆虫,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看你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找出来?(播放课件)。
二、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色,开展讨论,积累经验。
1、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1)师:小朋友的眼睛真棒,把刚才藏起来的小动物都找出来了,那么小动物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请幼儿个别回答)。
(2)带领幼儿讨论:昆虫为什么要有保护色?如果没有保护色,它们将会怎样?
(3)师进行小结:原来,刚刚的昆虫利用了保护色来伪装自己,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躲避危险。
(5)幼儿相互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2、播放课件,了解一些常见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3、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昆虫保护自己的一些办法。
师:刚刚,我们只说到了保护色,现在,我们来看看昆虫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4、教师进行相应的小结。
2.教师边出示白板课件,边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进行比赛吧。分成两队,一队是苹果队,还有一队菠萝队,找出一个奖励一颗红心,看哪组找出的小昆虫多。
3.幼儿进行找昆虫游戏比赛,教师给获胜队相应的奖励。
躲在哪里教案篇六
1、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名字,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虫的不同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
1、谈论:秋天里有哪些昆虫呢?
2、观察各种昆虫图片:这里有哪些昆虫?说说它们的名字。(蚂蚁、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蚱蜢、天牛)。
二、观察比较。
1、观察:昆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2、比较:昆虫哪些长得一样?哪些长得不一样?
3、小结提升:六条腿、有触角的虫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4、看一看:这些是不是昆虫(蚊子、蜗牛、蜘蛛)。
三、观看课件。
1、图一、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
重点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
小结:蚂蚁喜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事。
2、图二、观察两种不同颜色的蚱蜢。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化的本领。
3、图三、观察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的外壳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儿歌《昆虫运动会》。
1、欣赏儿歌,说说这些昆虫在运动会中比赛什么内容。
2、根据儿歌的内容,模仿某一个昆虫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躲在哪里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9、活动总结,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躲在哪里教案篇八
1、有兴趣的阅读知识性刊物。
2、了解昆虫的伪装行为。
3、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有遮蔽物的户外场地。
2、昆虫模型若干或伪装物品数种。
活动过程。
一、玩“找一找”的游戏。
1、请翻开图画书,找一找第2页至第7页中有什么昆虫?
2、为什么不容易找到这些昆虫呢?
3、蟑螂、蚱蜢、纺织娘是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与它们生活周围的颜色一样吗?
为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将各种昆虫各自的.保护方法介绍给幼儿。
1、请小朋友找一找,书中还躲着哪些昆虫?
2、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3、它们为什么有这些本领?
4、带幼儿一起阅读《昆虫躲猫猫》。
三、玩“昆虫小侦察”游戏。
1、找一个有一些遮蔽物(如树木、花草、泥土、落叶)的户外场地,
事先沿途放置和环境颜色相仿的昆虫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数目暂时对幼儿保密)。
2、将幼儿每3到5人分为一组,带着纸笔出发寻找藏匿的物品,看能发现几个(发现了不要捡起)。
3、时间一到,请幼儿回来告诉老师找到昆虫模型或物品的总数及名称;。
如果没有人答对,老师就公布数目,让幼儿再找一遍。
躲在哪里教案篇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躲在哪里中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躲在哪里中班科学游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激发探究昆虫奥秘的欲望。
2、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课件《昆虫躲在哪里》。
2、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3、白板课件。
重难点:知道昆虫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一、观看有关昆虫伪装的课件,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你们见到过哪些昆虫,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神秘的昆虫,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看你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找出来?(播放课件)
二、引导幼儿了解保护色,开展讨论,积累经验。
1、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1)师:小朋友的眼睛真棒,把刚才藏起来的.小动物都找出来了,那么小动物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请幼儿个别回答)
(2)带领幼儿讨论:昆虫为什么要有保护色?如果没有保护色,它们将会怎样?
(3)师进行小结:原来,刚刚的昆虫利用了保护色来伪装自己,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躲避危险。
(5)幼儿相互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2、播放课件,了解一些常见的昆虫,以及它的保护色。
3、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昆虫保护自己的一些办法。
师:刚刚,我们只说到了保护色,现在,我们来看看昆虫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4、教师进行相应的小结。
三、游戏活动:昆虫躲在哪里。
2、教师边出示白板课件,边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进行比赛吧。分成两队,一队是苹果队,还有一队菠萝队,找出一个奖励一颗红心,看哪组找出的小昆虫多。
3、幼儿进行找昆虫游戏比赛,教师给获胜队相应的奖励。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一
活动意图:
大自然是活教材,对于较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来说,对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虫,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昆虫宝宝藏在哪》。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自然与发现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根据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虫。
2、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的喜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虫儿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找找有哪些昆虫。
二、分辨树林里的昆虫。
找找树林里的昆虫。
(1)瓢虫。
提问:身体半球形,身上几颗星,你知道是谁吗?
小结:瓢虫穿着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点点代表着它是几星瓢虫。
(2)知了。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小结: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问:蟋蟀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蟋蟀的尾须很长。
(4)天牛。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天牛的触角是一节一节的。(出示天牛图片,细述天牛的触角)。
(5)蚂蚁。
提问:谁能说说蚂蚁长什么样?
小结:蚂蚁的身体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有大大钳子的昆虫是螳螂,大钳子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提问:这些昆虫长得都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总结:昆虫们长得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六条腿,两个触角。
三、幼儿操作:它们藏在哪?
1、教师指导。
今天这些小昆虫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他们就藏在树林里面。
找到一种昆虫,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数一数,它们各有几只?把数字贴在圆圈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数出不同位置的昆虫数量。
3、验证。
提问:你找到了几只瓢虫?一起看看,你找对了吗?
(验证其他昆虫)。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厉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虫们都找到了,下次我们去室外找找昆虫朋友。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二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3、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塑料袋、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4、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5、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6、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反而对下一探究活动不利,所以在第二个实验活动前以“气球”一故事情境引入,正迎合幼儿的特性,也使他们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任务中来。听了故事,教师不急于让幼儿动手,让幼儿的思维进行一次碰撞后再让他们去动手,使幼儿兴趣盎然,有了先前的知识铺垫和多种思维的认识后,探究任务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课的难点也就轻易瓦解。在这里可谓是“一浪激起一浪”给幼儿的思维进行了一次冲击。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三
1、学唱歌曲,了解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歌曲录音。
1、感受歌曲的基本风格: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两遍,“听一听,歌曲里唱了哪些内容?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有什么感受?”
幼儿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及风格(欢快、抒情)。
2、分句学唱,了解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解释歌词:“啊索啊索马里拉”、“呀啦索耶”。
幼儿学唱藏语“啊索啊索马里拉”、“呀啦索耶”,并分段学唱歌曲。
教师演示,让幼儿感受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与其他音符的不同:休止表示停顿。
幼儿学唱含有八分休止符的歌曲段落。
3、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弹琴,幼儿分段演唱歌曲。
幼儿分小组演唱歌曲,每个小组唱一段。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四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岸”这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3.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识字写字,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进行说话练习。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雾)。
孩子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雾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谁能记住雾?(生交流)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哪些?(生交流)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检查预习。
(2)指导书写“岸”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特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生练写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写。
三、朗读课文,体会淘气。
1、生字词大家掌握的很扎实,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找出雾孩子说的话,并用横线画出来。好多小朋友都找的很准确并在书上留下了痕迹,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第一自然段)淘气的雾都说了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是雾说的话?(引号)王老师把他们放到大屏幕上,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那么雾孩子都把什么藏起来了呢?(板书大海天空太阳海岸自己)是呀雾孩子可真调皮,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谁来当一当淘气的雾孩子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指名读全班读)。
指导学生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淘气的认识进行情感朗读,可以加动作。
三、朗读课文,体会淘气。
自由朗读课文1-6段,要求:
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___”画出来。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指名读前两句话,比较第一二句话,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都是用“无论…还是…都…”用上关联词就给人一种雾很大的感觉。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雾好像有点大,谁能更大?指名读第三个句子,理解“甚至”,因为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引读:让学生用上关联词说一说第三个句子。
四、自主合作小组探究。
1、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接下来王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我们都来当一当雾孩子,我读红色的部分,你们读黑色的部分要读出雾的大。看淘气的雾来到哪了?(学校)谁来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图片,淘气的雾又飞到哪里去了呢?发挥想象,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示句式:淘气的雾来到____。“我要把____藏起来。”于是他把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还是___,都看不见了。
大家充分想象,在小组中交流畅所欲言,组内推荐同学全班展示交流。
五、小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雾是一个___的孩子,他把_______藏了起来。
雾接下来把自己藏起来又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五
1、借助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微,轻,新,笋,探,暖,麦,蚕”;掌握“斤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3、继续学习在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4、发挥想象尝试仿写课文。
1、读懂课文,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2、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1、理解“轻轻细细、瓢飘洒洒”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儿化音:柳条儿、桃花儿、草儿。
教具准备:录音带幻灯生字卡片
2课时
1、读通课文,理解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2、学会本课有关生字:微、轻、新、笋、探
3、初步认识句式:(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
1、你喜欢春天吗?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再过些日子,春天就要来了。到那时,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一切会变得十分美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2、出示课题、齐读
3、“春天在哪里”是一篇“读短文学词句”的课文。它要求我们多读课文,要读得熟、读得好;还要注意学习字词,学习句子。
4、“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
5、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不过,在课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再读课题)
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来。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回答。板书: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3、学说话: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不加字漏字。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有几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边评议边正音。
3、自读课文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女生读。思考: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哪两行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柳条儿跳舞”是什么意思?动作演示柳条来回摆动,好象在跳舞。)
3、朗读指导,语气中有欢快的感觉。
4、“桃花儿脸红”是什么意思?桃花开出粉红色的花朵,像涨红了脸。)
5、表情朗读。
6、柳条儿为什么会跳舞?桃花儿为什么会脸红?(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7、理解“微微”(动作)
8、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非常柔和,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摩着我们的脸。
9、小结:这节主要说了春天的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是用一问一答两句话写的。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
(二)学习第二、三节课文。
春天在草地上和竹林里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按“读读课文,找找句子,理解词句”意思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几行诗告诉我们春天的草地和竹林是怎样的?
男女分别读草地和竹林的内容
2、看插图,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春天来了,小草重新长出嫩叶,像刚睡过一觉刚刚醒来,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4、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稍轻。
5、指导动作演示,理解“探出头”。探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钻露长)
6、句式训练:竹笋探出头来
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从地下)
什么时候,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春天)
小草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用这个句式怎么说?
用小草和竹笋合起来,一起说行吗?
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7、用问答的形式朗读第二三节课文。
8、小结:让我们来做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气息带进教室,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斤字旁”分析“微”
1、读懂课文,继续理解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
2、学会生字:暖春蚕
3、会根据问题,用“(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写句。
1、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是怎么样的?
2、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3、句式训练。(课后练习3)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暖。”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朗读体会。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春天来了,威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指导:暖蚕
完成课后练习2
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小河里、树林中)那里怎么样?
1、春天在哪里
枝头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草地 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竹林 竹笋探出头来
田野 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淘气的()、顽皮的()。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指名读,齐读。
(5)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五、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天空太阳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海岸城市甚至。
自已。
(姚文君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雾娃娃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又()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树木、(),()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琏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海上。
淘气顽皮城市的上空。
消失。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七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话题展开,选文充满童趣。本文《雾在哪里》运用活泼生动的拟人手法将“雾”这一自然现象,幻化成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在和世界捉迷藏,加之儿童化的语言,使整篇文章显得生动有趣。文章脉络清晰,第一自然段总起,二到七自然段依次写了雾将大海、天空、太阳、海岸等景物藏了起来,八、九自然段写雾将自己藏起来,世界上的景物恢复原来的面貌,第十自然段用设问的方式结束全文,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充满了神秘。
本课时我将带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从“雾是谁,雾去了哪些地方”这两个问题着手,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寻求答案。
1.认识“雾、淘”等8个生字,会写“于、岸、屋”3个字;
2.通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言,体会雾的淘气;
3.仿照课文段落,说说有雾时候的景色,感受雾的`神奇。
认识”雾、淘”等8个生字,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时候的景色。
ppt、生字卡片、板贴。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揭题。
(1)猜谜语。
(2)揭题,指导读好课题。
(3)随文认识新字“雾”。交流识字方法并积累雨字头的熟字。
2.图片欣赏,提问:你觉得雾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要求,边读边思考:
(1)雾是谁?
(2)雾去了哪些地方?
2.交流,教师板书。
(1)交流问题雾是谁。指导朗读。
(2)交流问题雾去了哪些地方。
(3)多种方式随文认识“淘”“岸”“躲”,书写“岸”。
3.师生合作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1.品读三、四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读,出示问题:雾飞到海上,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巡视。
(2)交流讨论并出示句子,指导读出淘气的语气。
(3)随文指导书写“于”,认识“暗”,交流识记方法。
(4)师生合作读,自由读。
2.品读第六自然段
(2)随文书写“屋”,认识“街、梁”,交流识字方法。
3.句式练习:
(1)看图想象说:同桌交流,雾飞啊飞,还会来到什么地方,把什么藏起来呢?
(2)深入想象说: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课时小结,书写生字
1.师小结。
2.学生书写(写字歌),教师巡视、评价。
3.展示评价、修改、再评价。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八
1.能清楚表达自己家的住址,初步学会看简单的方位和路线图。
2.了解自己家和幼儿园在方位上的位置,能把从自己家道幼儿园的路线介绍给朋友。
一、用方位图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
1.出示方位图,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幼儿园的位置在哪里,幼儿园四周有哪些主要建筑和标识。
2.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和来源路线。
(1)教师示范介绍。
我的家住在×××路,×××社区×幢×号。从我的家到幼儿园要经过×××路,×××地方。在方位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并贴上标识。
(2)幼儿介绍。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重点指导:从自己的家去幼儿园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三、教师小结。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我们的家庭位置都不一样。有的离幼儿园远,有的离幼儿园近。
躲在哪里教案篇十九
1、认识“雾、淘”等13个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朗读课文,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关联词语“无论......还是......都”的表达效果,能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运用。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雾在哪里》(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语气)(听老师读一读,你们感觉谁读得舒服?像老师这样试一试,好听多了!)。
二、检查预习(过渡:课前,大家已经根据预习单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关:
(1)云开雾散:
师:读读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带有雨字头的字多和水或者天气有关。
(2)躲藏黑暗淘气。
(3)海岸:
师:请你读读这个词语!“海岸”在哪里?谁来指一指?生:指位置师:海边的陆地叫作“海岸”,河边的陆地叫作“河岸”,湖边的陆地叫作“湖岸”,“岸”就是水边的陆地。组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字的意思。
2、内容关(整体感知):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雾是个_______的孩子。
生:淘气(师板书)。
三、品读感悟,随文学法:
1、感受雾的淘气,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1)找句子:师:同学们,雾孩子很淘气,在课文中,它还会说话呢!请默读1—6段,横线标出雾孩子说的话。
生:默读,标记。
(2)读出语气:生:“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相机出示)师:没有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孩子,这是个怎样的雾孩子?淘气的孩子说话也带着淘气!谁能淘气地读一读!师:你读得不仅淘气,还很机灵呢!
师:雾孩子又说了什么?
生:“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相机出示)。
师:这个句子有点长,想要读好长句子一定要停顿恰当,听老师读一读!(范读)。
师:雾孩子还说了什么?生:“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3、感受雾来时的景色,学习使用“无论......还是......都......”
(1)感受雾来时的景色:
生(预设):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师:你总结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海上雾景的。
ppt:请默读1———4段,波浪线标出雾来到海上时的景色。
预设:“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师:哪些事物看不见了?生:汇报师:(结合图片)雾不仅能藏近处的`景物,还能藏远处的景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场雾可真大!
(2)发现关联词,体会其作用:
师:现在请静下心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词把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连起来的?
预设:无论还是都(板书)师:课文中还有一处用到这组词语,默读找一找。
预设:“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师:雾孩子的本领真大!无边无际的天空看不见了,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也不见了。(出示图片)。
师:现在,请结合图片,还有谁不见了?预设:“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碧绿的小草,还是鲜艳的花朵,都看不见了。”
师:雾还能把颜色藏起来,真是了不得!
(3)联系生活,想象说话:
师:雾孩子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请联系生活或者借助图片说一说。
ppt:雾把池塘藏起来了。无论是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小组1:雾把池塘/果园/菜园藏起来了......
师:你的想象真奇特!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老师仿佛看见了大雾笼罩整个池塘的景象。
3、理解雾的消失,感受“云开雾散”的景象:
(1)读好雾孩子的语气:
师:玩着玩着,雾把整个世界藏完了,还想接着玩,谁来读一读雾孩子此时的心声:
ppt:“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生:个读师: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关注标点符号,这里的逗号要停顿片刻,听老师读一读!(范读)。
生:再读(读出停顿,就有了思考的感觉)。
师:雾孩子们,想到办法了吗?
生:“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体会云开雾散:
师:说着说着,雾孩子就把自己藏了起来,景色有什么变化?
ppt:默读7——10段,横线标出雾消失后的景色。
生:默读、汇报“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云开雾散后的世界,老师读红色部分,你们读黑色部分。
师生配乐合作读: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过渡:淘气的雾孩子惹人喜爱,在诗人心中,风娃娃一样讨人喜欢: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2、运用句式说“风”:
师:好奇的风娃娃都悄悄地试穿了哪些衣服?请在诗中圈出来。师:能把答案填到整个句子里面吗?风娃娃特别好奇,它悄悄地试穿着绳子上的衣服。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跳起舞来。
3、联系生活,说“风”:
师:风娃娃如此好奇,它还会去哪?又让谁跳起舞来?师:遇到难题时,可以和组内同学互相学习交流,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听一听,让你们组的汇报更精彩!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汇报师:快看!好奇的风娃娃让落叶、蒲公英、窗帘纷纷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文章,《雾在哪里》《风》,熟悉的自然现象,因为想象别有趣味!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这几本绘本:《彩虹色的花》《遇见春天》《抱抱我》,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尽情想象,在想象中感受自然的趣味!
躲在哪里教案篇二十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学生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学情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1、认识:“雾”等6个生字,根据偏旁和图片区分“暗”和“岸,会写“论”和“岸”两个生字并会组词”。
2、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3、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展开想象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出示词语,掌握生字。
1、出示带拼音词语,生自主拼读后4生领读。
2、去掉拼音抢答读词语。
3、用偏旁和图片区分“岸”和“暗”学习“岸”的书写并组词。
(三)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读好第一自然段。
2、雾孩子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用“____”划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3、教师指着课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读:雾啊,他可真是顽皮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最后还说...........
(四)朗读体会,感受情趣。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朗读,学生思考:雾是怎么和大海玩的?
(2)指导朗读雾说的话,并及时评价。
(3)此时此刻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哪些词语强调这些都看不见了?(标红:无论............还是............都............)。
2、品读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雾又把什么藏起来了?
(2)学学雾的'口气读这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相机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雾的顽皮和本领大的感觉。)。
(3)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结果怎样?齐读第三句话。“霎时”是什么意思?
(4)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也看不见了?
(5)用上“无论.........还是......都........”说一说吧。
3、师生根据字体颜色合作朗读3、4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显示3、4自然段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红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蓝色字。师读红色句子,女生读黑色句子,男生读蓝色句子。)。
4、雾还会来到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着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
6、雾到哪里去了?生猜想。师点题:照应开头的雨字头雨说有关,点出雾消失了是因为太阳出来了。
(五)总结。
1、课文说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是怎样的?相机板书:淘气、爱玩、顽皮。
2、大自然是位神奇的妈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奇妙的自然现象,出示图片,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美。
(六)布置作业。
1、把雾孩子跟大家捉迷藏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
躲在哪里教案篇二十一
一、活动目标:
1.随音乐有节奏整齐地做压腕、手挽花动作,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大胆表演。
2.感知律动动作韵味,训练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进行季节教育,知道春天的美丽特征。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二、活动准备:
1.准备《春天在哪里》歌曲录音,绿色彩带。
2.课前带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印象。
三、活动过程: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请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说一说歌曲内容与小朋友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是否一样。
2.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律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3.先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拍手、压手腕及手臂上下起伏和压手腕动作相结合的练习,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注意模仿。
4.幼儿手系上绿色彩带,在教师的带领下逐个反复练习,并随音乐按动作顺序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通过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开始了教学活动,首先我是用故事引题,把歌曲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然后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歌曲里说了些什么。然后出示图谱,分段学唱歌曲。最后完成学唱歌曲。在学唱玩歌曲后,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然后让幼儿欣赏舞蹈《春天在哪里》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都是按照活动目标进行下来的,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幼儿唱着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跑调,找不准音高,于是我用琴轻声的伴奏,这样效果就好了一点。由于这首歌曲的内容比较的多,虽说是用了图谱教学,但是幼儿还是会将内容搞混。
躲在哪里教案篇二十二
捉迷藏是小班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故事《藏在哪里了》就是以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
整个活动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从故事的名字开始,猜测故事的内容,引发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正文之前,我引导细致观察封面上的图片,它向孩子们交代了故事中所有的角色,并且含蓄地告诉他们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更好地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为之后的找动物做铺垫,再细看,原来他们正在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分工。在寻找动物朋友的环节,引导幼儿在观察后试着用简单、完整的语句讲述“……躲在……”,并初步感受动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最后环节我是以捉迷藏的游戏扩展延伸结束活动。
2.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安排比较合理。
3.在活动中所设计的提问既能关注到全体,又能兼顾到个别,由浅入深,如提问:你发现了谁?从哪里看出来的?设计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随着教师的提问引导去大胆想象、猜测、讨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推测、讨论,让孩子更加成为了积极有效的学习者,更能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本活动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孩子们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涨。
2.捉迷藏时要求说的也不够明确,没有先让幼儿找找可以躲藏的地方。
3.幼儿的主体性不够强。【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2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