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优秀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6:53:04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优秀22篇)
时间:2023-12-07 16:53:04     小编:飞雪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记录,更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付出的心血。教案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请参考下面的教案样例,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位置、轮廓等。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相对位置是重难点内容。回顾教学实践过程,我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亮点。

1.以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感受与他人讨论、交流的乐趣。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七大洲的拼图,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各大洲的名称,又能够根据经线和纬线找出其所在位置,进而联系四大洋。活动中,学生快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丰富的图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本节课概念比较多,如半岛、岛屿、大洲、大洋等等,对这些概念的处理,我以丰富的图片以及文字,辅助学生的理解。

3.善于联系和扩展,让知识更全面。各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把各点知识相联系,进行扩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学习,能让知识更全面和系统化。

二、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

1.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害怕课堂气氛难以掌控,让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没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性。

2.教师引导过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太过位,固定了学生的思维。

3.板书仍需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做好课前预习。本节涵括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海陆比例、海陆分布、半岛、岛屿、大洲、大洲的.洲界、大洋等,若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则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2.以学生活动为主。这节课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例如七大洲的位置的拼图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制作,课堂上进行位置的拼图,不仅让学生自动参与了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加深了对七大洲的记忆。

3.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感性认识,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出现新概念很多,在讲解的时候适当加与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对于不同的班级,应根据学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二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三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2、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登太空的图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二)教具准备。

世界海陆分布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当我们进入宇宙,在浩瀚的夜空中,我们会看到一颗与众不同的蔚蓝色的星球,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们看到的星星都是黄色的,怎么地球是蔚蓝色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吧。

(板书)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比例。

为了了解地球面貌,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请同学们读26页阅读材料。

老师提问:早期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早期的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足迹和视野所及的范围狭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就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为“中国”。而且由于人们是生活在陆地上,于是人们就把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称为“地球”。

请几位同学介绍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七下西洋、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老师小结:不错,这些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经过了艰难的探索,现在我们对地球上海陆面貌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

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所占的比例大。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言之有理既可。

师:专家们还计算出了海陆的精确比例:

(板书)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师: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由于海洋面积远远超过了陆地面积,所以如果我们将地球平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不管怎样分,始终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水半球与陆半球也是这样。请看28页。水半球是指海洋最多、陆地最少的半个地球。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而陆半球是指陆地最多、海洋最少的半个地球。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河口附近。然而,即使是在陆地最多的陆半球内,海洋面积(占52.7%)仍然大于陆地面积(占47.3%)。而这样划分的水半球,海洋面积就达到了90%。所以,我们无论怎么划分,也是分不出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的半个地球的。这个事例更进一步说明了世界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不仅是世界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的海陆分布也很有趣。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在北极和南极周围是陆地还是海洋。

(板书)2、世界的海陆分布。

学生回答。

老师手拿地球仪,边展示边讲解: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不同的陆块,名称不同。请同学们看2.5图。

(板书)。

1、海、洋、大陆、岛屿、半岛、海峡。

学生读图p28图2.5。分别请几个同学说对出对海、洋、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理解,教师归纳。

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叫半岛;

远离大陆的辽阔水域叫洋;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叫海;

海与洋是相连的。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找出白令海峡和台湾海峡;找出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来。

2、七大洲。

师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师:哪些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以什么为界?

读2.6和2.7图,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亚欧两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位于东部,欧洲位于西部,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读2.6图思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学生回答: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大洋洲大陆部分在东半球,岛屿部分在西半球,南极洲的大部分也在东半球。

师: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哪几个大洲的全部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在南半球?

学生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和亚洲、大洋洲的岛屿部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

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思考:七大洲中哪个洲最热,哪个洲最冷?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由于赤道、南、北回规线穿过非洲,决定了它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我们知道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此非洲成为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南极洲纬度最高,当然气温最低。

读2.6图:请按面积大小说出七大洲的顺序:

教师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思考:七大洲中哪个洲所跨的纬度最多,哪个所跨的经度最多?

引导学生从地图册上得出结论:亚洲南至南纬10度附近,北至北纬80度纬线以北,跨越了半个地球,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虽然不是面积最大的洲,但位于南极地区,跨越的经度数有360度,特殊的位置决定了他成为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师: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来。

(板书)2、四大洋。

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印度洋水温最高,北冰洋水温最低,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大西洋轮廓呈s型)。

巩固练习:

1、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

2、根据图2.9所示的大洋洲、南极洲轮廓,在图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给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且写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活动: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

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的话,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每对大陆组成一个大陆瓣,在北极汇合,形成大陆星,如2.8图。并且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非洲次大、欧洲次小;北美洲第三,南美洲第四;南极洲居第五,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希望有志于研究地理学的同学,能够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能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四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a.半岛b.海峡。

c.岛屿d.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又被称为“水星”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c.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d.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欧洲b.北美洲。

c.南美洲d.南极洲。

a.71%b.48%c.90%d.29%。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a.北半球b.南半球。

c.东半球d.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a.甲b.乙c.丙d.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d.甲乙丁丙。

10、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五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

地球仪、地理图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地球?水球?

分析世界海陆分布图。

分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分析图片《地球?水球?》。

分析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

阅读《大洲的命名》。

阅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六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

6.读图对比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图转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

4.设置悬念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1.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七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位置、轮廓等。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相对位置是重难点内容。回顾教学实践过程,我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亮点。

1.以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感受与他人讨论、交流的乐趣。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七大洲的拼图,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各大洲的名称,又能够根据经线和纬线找出其所在位置,进而联系四大洋。活动中,学生快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丰富的图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本节课概念比较多,如半岛、岛屿、大洲、大洋等等,对这些概念的处理,我以丰富的图片以及文字,辅助学生的理解。

3.善于联系和扩展,让知识更全面。各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把各点知识相联系,进行扩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学习,能让知识更全面和系统化。

二、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

1.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害怕课堂气氛难以掌控,让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没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性。

2.教师引导过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太过位,固定了学生的思维。

3.板书仍需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做好课前预习。本节涵括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海陆比例、海陆分布、半岛、岛屿、大洲、大洲的.洲界、大洋等,若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则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2.以学生活动为主。这节课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例如七大洲的位置的拼图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制作,课堂上进行位置的拼图,不仅让学生自动参与了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加深了对七大洲的记忆。

3.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感性认识,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出现新概念很多,在讲解的时候适当加与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对于不同的班级,应根据学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八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九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不但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而且还对参加“世界地理之最“擂台赛充满兴趣。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

核心提示:今天讲课的章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在刚结束难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轻松地学习,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今天讲课的章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在刚结束难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轻松地学习,在乐趣中学到知识。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导入本节课,引出“人类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吗?”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海洋面积是否真的比陆地面积大。得出答案后接着回答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由结论再提出疑问“既然海洋面积如此大,为什么古人给地球起名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环节节节相扣,前后联系紧密),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答案。提出疑问: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简单介绍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增进同学们的见闻,同时也增加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ps:在介绍历史时,欠缺生动,提不起同学们的兴趣)观察地图,得出海陆分布。在讲七大洲之前,先给同学们讲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之间的区别,并举他们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岛。接着引出全球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简要介绍七大洲命名的来源。读图思考:1.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2.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3.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4.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6.各大洲的面积大小关系如何?(ps:口诀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完成教材31页活动3,了解七大洲的轮廓特征。(ps:本环节同学们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并板图)观察地图册第5页,找出大洲分界线在讲七大洋之前先讲解海峡、海、洋之间的区别引出四大洋极其分布和面积大小关系(ps: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在七大洲的轮廓图上标出四大洋的位置最后介绍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增进趣味性。(ps:在讲解贸易的通道――马六甲海峡时,缺乏都地图的指引)存在问题:教师声音过小,师生间缺乏互动。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一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课所要讲的内容。学生们要说讲中国地理,学生们都很熟悉,比较好理解,但是讲世界地理,学生们在理解上就有点困难了。在寒假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画世界地图,但真正画的符合要求的没有几个人,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点小麻烦。

多媒体显现出来的世界地图不是很清楚,只好让学生们看课本上的那副地图。先看整个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在这幅地图上都发现了什么,刚开始学生们没有头绪,答案五花八门,后来我慢慢的引导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么,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等等,通过这些细小的问题,学生们逐步理清了思路,顺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陆地都被海洋包围,海洋之间都是相通的。再让学生们看课本资料,知道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占了71%,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分布图,让学生们了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西半球。哪个大洲面积最大,哪个大洲面积最小?那个大洲没有人居住?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四个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哪两个大洲是相对应的'?通过看地图以及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对于七个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我让同学们先按顺序排出来,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总结出一句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通过这句顺口溜来巧记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亚洲与大洋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欧洲与非洲两两相对。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对于世界地形之最,书上只提供了几个,不过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们知道还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脉,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这些世界之最学生们通过交流都了解了很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多媒体课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费了一点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在时间分布上不是很均匀,最后匆匆结尾,不过在以后几个班上课的时候就做好了应对措施,顺利授课。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也转瞬即到,忙碌的寒假就这样轻轻飘过,转眼正月十七就到了,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展开新学期的各项教学计划,执行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边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本学期我继续带七年级1—6班的地理课,兼任七年级4班的班主任。从上学期的任务目标来看,一班和五班完成教学目标,其他个班级差强人意。所以这个学期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1、充分备课:在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备好学情、教情,备好课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上好每一节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要认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检查与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做好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的督查与主导。对重要的知识要点一定要做好检查也落实,通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4、做好单元检测的使用。通过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今年中考的变化,尤其是地理的中考变革,作为初一的地理老师,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初二的地理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三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大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四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五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

1课时

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法、学法、目的

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2、他为什么说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名叫“水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海陆分布图”

1、海陆面积哪个较大?

2、比例大概是多少?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水球”的印象,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

讨论

1、加加林说得有没有道理?

2、是否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

开放性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放在讨论后阅读,更能使学生理解“地球”名称的来源,激励他们去探究人类未知的领域

观察地球仪

1、地球上海陆分布是否均匀?

2、联系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旧知”,看哪个半球陆地大些?

3、通过地球仪演示归纳:任一半球,海洋陆地

通过观察,分析海陆分布大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读图

2、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图2.5(景观图)。

生动直观,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得到准确的概念;通过想象,又可把概念迁移到地形图(平面图)上。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的位置

2、分别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上的大洲;

3、读“世界地形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游戏

1、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底图

3、游戏二:比一比,看谁把七大洲在黑板的底图上拼得最快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相对位置的印象

记忆、训练

1、观察七大洲面积的大小;

2、投影七大洲面积数据,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住大小顺序;

3、老师示例谐音记忆:亚非美(北美)男(南美)是南极欧阳(大洋洲)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七大洲各被哪些大洋包围?

2、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四大洋位置;

3、比较四大洋面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根据大洲的位置记忆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归纳总结。

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关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六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知识与能力。

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通过事例亲身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七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八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十九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二十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二十一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二十二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475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