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编写教案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步骤。以下是一些优秀校本教研成果的展示教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一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幼儿园大班教案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图谱。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二
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时,有位小朋友带了一个风筝,这个风筝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大家聚集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这个风筝放起来,怎么让它飞起来,大家讨论的开心极了,不停的尝试,终于将风筝放飞了,还时不时哼起了歌,结合孩子的经验,于是就有了以下活动。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改造。”结合孩子的经验,将经验迁移、加深、重组,帮助孩子更开心的表达。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进行这个活动,让过程更有效的实施,我觉得一定要让孩子们多理解这个曲子,多听,多感受,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任何音乐阶段学习都要经历模仿、探索、即兴、创造的过程,所以为了让过程更有效的实施,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图谱方式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2.游戏方式
听了音乐孩子就已经坐不住了,但是如果让孩子们马上站起来感受这个曲子,我认为欣赏的还不到位,所以根据音乐内容设计了撕报纸的动作,引导幼儿听音乐尾音撕报纸,听到几个尾音就撕几下,同时根据尾音的长短来撕出相应长短的报纸条,由此帮助幼儿建立对乐曲特征的记忆。
3.肢体暗示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说教比较多,到最后孩子们学的累,老师也很累,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尽量通过肢体动作来暗示孩子们应该怎样做,整首音乐都是幼儿自己学到的。教师也积极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动作,并请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新动作。
在尾音的结束部分教师又以造型来表示,而且我们发现幼儿是单数,这样势必有一个幼儿找不到同伴,那么教师就可以跟这个幼儿来完成问候舞,使孩子们感到即使交不到朋友,还有老师跟我交朋友,给孩子们一个心理安慰。
虽然这次孩子们的表现都不错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孩子的参与性没有那么高,我觉得如果下次在进行这个活动,我应该让能干的孩子去找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孩子,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三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四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五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2、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2、活动前丰富幼儿放风筝的知识。
一、调动身心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二、开飞机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三、放风筝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2)幼儿再次放风筝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1)倒退走放风筝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放风筝
五、放松活动
整理风筝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六
1.根据a段音乐欢快、b段音乐悠扬的特点,表现做、放风筝。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体验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回忆做、放风筝的情景。
二、随a段音乐“做风筝”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的风筝。
2.教师随音乐表演“剪扎风筝”。
3.提问: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剪几下?扎几下?
4.师幼一起随音乐“剪扎风筝”。
三、随b段音乐“放风筝”
1.观看动画,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2.学小风筝飞一飞。
3.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当风筝,师生共放风筝。
四、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创编风筝造型。
1.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
2.观看课件,自选内容创编风筝造型。
3.师生合作做、放风筝。
五、改变放飞方向,合作放风筝。
1.师生合作:幼儿当放风筝的人,老师当风筝合作表演。
2.生生合作:一人当放风筝的人,一人当风筝合作表演。
六、师生合作随音乐放飞巨龙风筝。
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合作当巨龙风筝,随音乐游戏。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七
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同5-6小节。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
3、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八
春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的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放风筝活动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每每周一来园,三五名幼儿都会聚在一起交谈放风筝的经历。结合这一社会娱乐活动,我班请幼儿每人自制了一只风筝。在第一次尝试放风筝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场地所限不能自由奔跑,奔跑时相互撞击,风筝被树枝刮住等等。利用幼儿浓厚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不要求幼儿将风筝放得多高,只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材料准备: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环节: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1.请六名。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九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一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三
2.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一.谈话激趣。
1、一分钟观察图画。
二.看图找词语。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师生比赛找词语。
师:老师看见图上有小朋友,你们还看见什么?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看图内想图外,找出画里内藏的`词语。
师:老师说图上有开心,你们说有吗?
生:有!
师:那你们能像老师一样去感受,图上还有什么?
生:图上有小鸟唧唧喳喳地叫!
生:风吹树上的叶子沙沙地响!
(收获:此环节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图内想图外,孩子们的想象力总能超乎我们所想,重视这种特点,给予这样的空间。)。
2、边指名说边出示词语。
3.引导学生抓主要部分和有顺序观察。
师:孩子们这幅图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放风筝!
师:谁来用图片上的词语来说说小朋友是怎么样放风筝的?(出示:拽、跑、笑声等)。
4、引导顺序观察图画。
师:现在老师给这组词语重新排排队。(出示:天空、风儿、小鸟、绿树、草地)。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上到下。
师:对了,我们观察词语就是要按顺序观察。
三.美化词语。
1、指名美化词语。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打扮打扮这些词语吧!(出示:风筝、风筝线、小朋友、开心、笑、拽)。
师:可爱的小朋友。(ppt展示出)。
师:风筝呢?(学生边说词语从黑变为蓝色)。
生:美丽的风筝。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的词语变得更漂亮了。
2、开火车美化另一组词语。(天空、风儿、小鸟、绿树、草地)。
(收获:教师课堂语言富有儿童情趣,如”我们把词语打扮打扮吧!“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运用形容词。“我们给词语排排队吧!”其实是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图画。就像名师于永正说的:“教低年级,就难在”大人要说小孩话“,所谓”要说小孩话“,就是要说浅显的话,形象的话。开口”关于这个问题“,闭口”如此而已“,离开了具体形象,儿童就会感到茫然---听不懂。这里吴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非常值得学习)。
四.说句子。
五.写几句话。
要求:以“放风筝”为题,写几句话,句子要通顺。
六.集体点评。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装饰画及卡通化的手法,自主的装饰风筝面。
2、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通过观察看示意图,了解制作风筝的简单方法。
3、体验放飞风筝,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油画棒或水彩笔,皱纹纸,剪刀,浆糊,长方形白纸,细线;
2、师生收集各种风筝展示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一、有故事《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导入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通过观察,师生共同探索了解风筝的结构及风筝面的装饰方法。
1、请带风筝来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风筝的色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风筝。
2、教师:你们还见过哪些风筝?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探索: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5、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简易风筝的示意图,请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明确绘画要求,教师交待要求。
1、在长方形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皱纹纸剪一条或两条常常的彩色带粘贴在风筝上做飘带。
3、系绳是要细心,不要将风筝拉断。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实际问题。
大班美术风筝教案,大班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锻炼了,我们可以教幼儿做一些比较有趣又稍微有点复杂的手工了,比如说我们春天最常见的一种玩具――风筝,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增加春天放风筝的趣味性。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五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六
主题名称:
开心大王次主题名称我是开心果。
活动名称:
手形彩绘主要教学领域美术。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以手影表演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征,模仿手影的形象;展示手形绘画的作品,让幼儿大胆讲述自由表达,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手形绘画的方法,教师做出正确,简洁的现场示范,让幼儿感受手形绘画和一般绘画的区别。不限制幼儿想象,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角色并表演故事,提高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让幼儿更自信更自主的学习和游戏,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在手上绘画。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讲述。
3、能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重点。
难点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在手上绘画。
难点:能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活动。
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准备手影录像、手形彩绘作品图。
2、油彩,毛笔若干。
3、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播放手影视频,观察模仿,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
(1)播放手影视频,让幼儿观察手形的变化,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看的录像是用什么表演的?(幼儿回答:手)在录像里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幼儿自由回答,并鼓励幼儿用手模仿)。
引导幼儿了解手的各个部位以及名称:十个手指、关节、手心、手背。
二、引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用课件展示手形绘画作品,,请幼儿说说这些画都由手怎样变成的,鼓励幼儿进行模仿。
2、教师通过现场作画,帮助幼儿学习手掌彩绘,感受与往常不一样的绘画方式。
(1)展示手形画《孔雀》。提示幼儿:手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拇指和食指相碰变成孔雀的头,其他三个手指可以做它的羽毛,然后添画上颜色。)。
(2)展示手形画《刺猬背果子》。教师根据需要提问:这个手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刺猬的?手掌是小刺猬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小刺猬的什么呢?即在手掌画上半圆是小刺猬的身体,长长的手指是它身上的刺,可以在手指上画上果子。
三、幼儿绘画,以组合的形式创编形象,表演简单的故事。
1、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用色。
2、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创造手形彩绘形象,表演简单的故事。
2、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进行着重指导,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外形,然后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并进行装饰。
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鼓励幼儿选用多种色彩绘画。
四、手形彩绘连环画: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请几组幼儿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2、将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用照相机拍下来,一张一张编号,投放活动区角。
活动延伸:
将材料和照片投放在区角,引导幼儿继续作画,能够看照片讲述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手影非常感兴趣,从这个切入点引出主题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的形态变化在手上绘画,并能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创作,更能以组合的形式,集体配合创编简单的故事和角色。少数幼儿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不是很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正。这节活动课比较成功,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幼儿积极性很高。
放风筝大班音乐教案篇十七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5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