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事情的结束,更是沉淀和收获的开始,它让我们更有目标和方向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路。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一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说靠一个人的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既困难又残酷。社会在不断前进,怎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脚跟呢?那就要有一种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团队精神。
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有竞争意识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通过竞争能提高热情,激发潜能,增强实现目标的内驱力。竞争获胜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信心。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通过互助能使人人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能使合作双方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
竞争、合作的团队精神,要从小培养。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在二年级学生中调查了解到,独生子女人数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孩子普遍接触面不广,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因此,我设想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指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自己,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二班,班级人数30人。女生13人,男生17人。低年级学生年幼,是非分辨能力不强,但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于班级集体发生的事,不是非常关心。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这节课。希望通过体验,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享受取得成果的快乐,同时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伙伴。
(一)认知与技能:了解伙伴的含义,参与游戏,认识伙伴,用正确的态度遵守规则,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凡事要靠人心齐,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增加伙伴间的亲密感。
(二)过程与方法
a、用音乐导入课程,是为了平复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缓慢进入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b、创设一个游戏环境,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大森林就像班级集体;各种动物就像班级中的学生个体。要知道,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的游戏就是生活。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游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发生的事件:宁静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它们各自有自己的领地,互不干涉、侵犯。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刮起大风,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它们忙开了,各自整理自己的家园。
修理后的家园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本色表演)
请一组学生上来做游戏,其他学生旁观,看别人游戏,但自己并不参与活动。
一组学生的游戏,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动物角色,抢救自己的家园,其他学生旁观,发现问题,表现出急不可待,产生要参与活动的想法,也激发旁观的学生想去帮忙的欲望。
讨论:1、旁观者有何感想?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做?(激发学生想去帮忙的欲望)
2、参与活动的学生,谈谈你的感受。
c、同样的情景创设,全班学生分组体验。
(1)大森林里居住着一群小动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乌云密布,刮起大风,不好了,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小动物们手忙脚乱,一只美丽的啄木鸟站在枝头,大声对伙伴们说:“你们别着急,我想想办法,大家一起来造房子吧!”
(2)现在我们分别戴上小动物头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学生自由挑选头饰(挑选时注意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3)小伙伴要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讨论:你们准备为谁造房子?怎么做?(分配工作)
(4)每组的5人,两个、两个自由组合好,背对背把(积木)材料夹住,不能掉下来,运送到前方后,手来手返回,碰到后面一组同伴的手,后面一组才可以开始搬运。
——学生之间要体验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
(5)每组队员全部到达后,可以分工一下,有的拿材料,有的设计,有的建造,用最快的速度建造出最美的房子。(师生共同完成,加一块可以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考虑的情况:每组造房子,还是大家共同造房子,如果出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两次游戏活动的前后比照,让学生了解伙伴含义,增进伙伴的亲密感,体验伙伴的开心快乐。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享受取得成果的快乐,还重新认识身边的伙伴。
1、音乐的导入,让学生放松心情,肢体运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快乐。
2、动物头饰的配用,情景的创设,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角色的自由选择,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分子。
3、游戏的设置也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个性强。通过游戏,一方面缓和学生的心绪,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融入班级集体中;另一方面又可从侧面观察学生,挖掘孩子的潜能,找出学生的优缺点,认识自我,提升自己。
4、游戏先后的对比,折射出“人心齐,成就越大”,也再次说明集体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为集体争光,还发挥创造力。
2、讨论与交流时,谈自己活动后的体验,怎么活动怎么说。
3、道具寻找——积木的配置,数量或大小。
附上教案:——《伙伴》
活动目的:
1、认识、了解伙伴,增加伙伴间的亲密感;
2、体验和伙伴一起玩得开心,初步掌握合作的本领。
活动准备:积木、面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音乐导入——
1、小伙伴们,今天我们一起去野外郊游,准备出发!
2、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现在一起走进平江路小学,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成了好伙伴。
(二)游戏
体验一:森林里可真大啊!想不想在这里做个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1、游戏规则:先请六个小朋友上台,用透气的纸袋把其中要找人的小朋友头蒙住,再请一人出来喊伙伴的名字。其余四人打乱次序排成直列。要求蒙住头的人通过触摸寻找指定的人,被找到的人就走出队伍。
听清游戏规则,学生在做游戏时要求遵守秩序。
2、大家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六人一组一个纸袋开始游戏。
3、你是怎样找到你的伙伴的?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同学大组交流。
体验二:
1、创设情景:大森林里居住着一群小动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乌云密布,刮起大风,不好了,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小动物们手忙脚乱,一只美丽的啄木鸟站在枝头,大声对伙伴们说:“你们别着急,我想想办法,大家一起来造房子吧!”
2、现在我们分别戴上小动物头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
3、小伙伴要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或8人,讨论:你们准备为谁造房子?
4、每组的6人或8人,两个、两个自由组合好,背对背把(积木)材料夹住,不能掉下来,运送到前方后,手来手返回,碰到后面一组同伴的手,后面一组才可以开始搬运。
5、每组队员全部到达后,可以分工一下,有的拿材料,有的设计,有的建造,用最快的速度建造出最美的房子。
6、交流:
(1)两个小伙伴怎样搬运才能又快又不至于把材料掉下?
(2)八个小伙伴怎么做才能把房子造得又快又漂亮?
活动总结:
今天的活动,大家体验到了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大家一起玩才能将快乐分享!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二
语文,重视文字训练,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现有的评价中,似乎对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更为看重!针对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写作基础能力方面的欠缺,特别是错字多、病句多、条理乱等现象的广泛存在,我们六年级备课组集体设计了这次《神医大会诊》的综合活动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次课的实施过程:
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错字、出病句、条理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又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进行了集体研讨。首先,我们想产生问题才来解决问题不是可行之策,提高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才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其次,个别解决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面向全体;再者,单靠习作的训练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决定面向全体学生,以专题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组织形式设计一次语文综合活动课。
专题教学,必将枯燥乏味。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必将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决定采用“逐层深入法”作为主要教法。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一步一步扎实到位!
发现问题简单,解决问题难。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在习作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我们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法”作为主要教法。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每一堂课的首要任务,综合活动课也不例外。所以,课堂伊始,我们设置了情景表演。在课堂上我们准备了“专科门诊”,专家先行!这是提出问题的环节,而学生变成医生,这种角色的转换,更能激起兴趣,为本节课开个好头!
接下来,就该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了!在这个环节里,我们把活动命名为“医生出诊”。而在这个环节里,我们没有一下子把问题全部抛给学生,而是分为了三个步骤:错字、病句、乱文。逐层深入,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能从易到难,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而每一个步骤的出现,也是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其中的每一个步骤中,我们都本着让学生也就是医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诊断,然后在自己进行治疗解决问题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对提高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后,是成绩展示部分。分步解决问题毕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不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提高。而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出示一篇问题多多的文章,让这些小医生们来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检测这节活动课效果的一种方式。
最后,修改自己的习作。回归自身,从而明确活动课的最终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课,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对错字、病句、乱文等现象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但是,这些问题,也不是一节活动课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所有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改作中,充分重视起来,把这些问题到当作首要问题来解决,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这些问题才会逐步解决。我想这也是每位老师的基本职责吧!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对这次活动课的说课,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整改,谢谢!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我们二(8)中队开展的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我还邀请了我们的四位队长和我一起参与本次少先队的说课活动。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六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为了教育、引导同学们牢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两字的内涵要求,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我设计了以“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
价值观对少先队员们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这就迫切需要少先队员们对正确的价值观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
本节课要达到活动目标是:
1、通过队员分工合作,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通过动手做了解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基于传统文化小达人的评比,激发队员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是引导队员们通过合作互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培养爱国意识。
难点是让队员对“爱国”这一抽象的价值观内化成感性的认知。
辅导员:少先队员是少先队活动课的主体,因此本堂课前作为辅导员,在本堂课前主要准备收集各项资料,制作相关教案课件,起到引导作用。
队员们则分成四支小队在准备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堂中做了精彩的展示。
队员代表(快乐小队队长):我们快乐小队收集介绍有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
队员代表(梦想小队队长):我们梦想小队准备表演快板《欢天喜地来过节》。
队员代表(勇气小队队长):我们勇气小队准备剪纸、年画、家庭合照等春节资料
队员代表(活力小队队长):我们活力小队准备灯谜、歌曲和小品。
辅导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本堂课的活动过程,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歌曲引入,活跃气氛。
队员代表:少先队活动课一开始,通过欢快的歌曲活跃了气氛,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主持人告诉队员们这堂课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争做文化小大人。
辅导员:通过歌曲的引入,激发队员们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兴趣。传统节日文化是队员们熟知的概念,直接揭示主题,争做小达人,更调动了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简介节日,了解传统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的队员们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资料,用多种形式告诉大家不同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在这一环节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快板,让大家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辅导员:通过观看视频、古诗朗诵快板表演等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放假休闲的日子,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让队员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在队员们心中内化“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第三部分活动表演,认识春节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为队员们准备了动画、家庭合照、剪纸、年画等多种形式,让大家更好地体验春节的快乐。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通过歌曲、小品等形式,让大家牢记了春节不仅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更是家庭团圆、自我成长的时刻。
辅导员: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低年级的队员而言,通过合作动手剪窗花、猜灯谜、小品讨论等新颖的形式,既能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又能让队员们明白春节更是全家团圆对“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领悟。
第四部分争做达人,表彰总结
队员代表:表彰传统文化小达人,并由辅导员进行总结。
队员代表感悟:我觉得这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课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令我们感知到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让我对祖国更加热爱。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待人友善、共建和谐是我们少先队员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辅导员: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知识,增进了队员们的生活体验,更加让队员们明白了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促进了队员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友善”、“和谐”这几点的理解。有助于队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践行要求的“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以上,就是我对“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制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感恩父母》。下面我将从说活动背景、说活动目的、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总结和活动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美德。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带来的少先队活动主要围绕“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展开。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上学或傍晚放学时,孩子们潇洒地走在前面,理所当然地把手中的书包扔给来接的爸爸妈妈。现在的父母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呢,习惯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
首先,组织一个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活动氛围,力求达到以下两个预期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学会自主反思,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召开队干部会议,确立队会主题、商讨队会环节、确定两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2、准备歌曲、朗诵等节目
3、准备了一些关于父母的小问题,作为调查
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三个活动环节,分别是:
1、整队、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
3、宣布仪式开始
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听歌曲《母亲》,围绕“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都为你做过些什么?”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把母亲给予的爱重新回味,感受母爱的无私.
互动环节《回到小时候》组织全体队员一起轻轻地低下头,闭上眼睛,搜索记忆,回忆从小到大父母给予的点点滴滴。2分钟后先在小组中分享,再集体交流。
让队员们重新认识了身边最普通的父母之爱,又在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激发了队员的感恩意识。
1、图片出示在平常生活中,爸妈对我们做过的最多的但又最平凡的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想想父母说过的最多的但被我们当作唠叨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
3、话锋一转,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让队员们分组讨论,再进行汇报,总结。
创设情景,我们做一个小测验,请队员们如实回答能够答对几个。
如果知道的不到五项的话,这就说明你需要多跟父母交流一下了。
也许你们以前做的还不够好,那么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这个环节中抛出问题:亲爱的队员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心动不如行动,号召全体队员拿出卡纸、彩色笔等工具分小组讨论,并制做感恩承诺——《我的爱说给你听》,并让队员们回家交给爸爸妈妈。一份承诺书表的是队员们的决心,同时又是一种鞭策,让这一份承诺书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感恩,把感恩付诸行动,使感恩一直延续。
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父母的种子,但是,感恩绝不仅仅只限于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处处需要感恩。学会感恩,不要再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中,集体朗诵《感恩》
5、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仅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感谢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感恩朋友,感谢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的色彩;感恩祖国,感谢她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天我们中队活动十分精彩,希望你们能长存感恩之情。结尾如此设计,是为了点醒每个队员,将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感恩的行动长存。这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6、活动反思
活动后,整个中队活动在退旗仪式后结束本次主题队会。
同学们,这次主题队会开得很有意义,也很成功。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是受恩惠的,由此产生回报恩情的一种冲动。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通过感恩父母教育提高学生的“知恩图报”能力,学会在报答父母的同时,学会报答朋友、他人、学校、国家和社会。
以上,就是我对《感恩父母》这节主题队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老师: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红色革命情感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弱,而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感受和理解更是显得十分的抽象,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理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进行少先队、共青团知识的教育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激发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环境为媒介,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调查总结了解了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先进事迹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从中体会少先队、共青团在青少年群体中所产生的力量与作用,感受到作为一名队员、团员的光荣感与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感熏陶为主的环节,采用观察、表演、调查汇报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悟加入少先队的深刻内涵,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产生更进一步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重点:引导学生从学校、周边、生活等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难点:引导学生把少先队员的使命与荣誉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由于聋生的认知年龄相较一般孩子较小,对于少先队的历史以及对少先队的内涵理解也显得抽象,不具体,对退出少先队后是否加入共青团也显得有些迟疑。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是具体和贴近生活的,因为聋生对具象化的实质教学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理解团队的深刻内涵,坚定努力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根据聋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将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课中,我恰当地在每个情境中,运用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概念,促进行为。
1、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在课前,我让学生在课前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任务启动,让学生分组去阅读学习少先队的历史,并通过网络了解少先队的发展情况,再将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准备好,拿到在本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体验。广泛搜集有关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的图片、文字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引导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中寻找发现少先队员的风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其处理信息能力。
2、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1)合作交流,引入新课
首先,我采用了设疑诱导法,让学生通过我预设的问题,
(1)你了解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历史吗?把自己阅读调查到的信息,例如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历史知识,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生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把所了解的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进一步的加深了解与记忆。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创设情境,回顾历史
将准备好的道具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模仿少先队员各个时期的形象(劳动童子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和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并由学生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以模仿的方式,体会到旧时少先队员的艰苦,让学生在模仿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少先队悠久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在回忆了少先队的历史后,我将展示学生入队入团仪式时的照片,唤醒学生当初加入少先队那一刻的激情,并让学生与老师展开一场佩戴红领巾的比赛,重温入队时学习佩戴红领巾的情景,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
然后让学校一名优秀共青团员,亲身讲述自己平时是如何帮助身边同学的。然后我将透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位同学在老师,学生的心目中都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就是因为他有身为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觉悟。让学生明白做好事的乐趣,以及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多么的光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在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运用了直观引导法,用最真实,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回忆,体会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以及自豪感。并通过简单的系红领巾比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生生将形成良好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通过优秀团员的现身讲述,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对共青团,少先队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4)联系实际,展现活动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照片,让学生讨论加入少先队后参加了哪些活动,从而明白少先队、共青团不仅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是培养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教育学生在摘下红领巾时,想想自己的过往,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更好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并将这种热情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
(5)行退队仪式谱崭新篇章
为适龄退队的学生举行退队仪式,让他们轻轻的摘下胸前佩戴多年的红领巾,静静回忆自己在少先队中度过的岁月,然后让他们写下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以及今后的打算。并在课后贴在班级设置的“摘下红领巾时”的板块中。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根据今天自己所写的内容去完成,相互监督,共同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通过这节德育实践活动课,学生了解到了少先队的历史,更是激发了学生在摘下红领巾后,加入共青团的热情,明白这股热情是可以化为实际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节活动课,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老师与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资料与课堂上参与过程中,共同丰富了认识,加深了理解,我相信这种影响在多年以后依旧会指导着孩子们的言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牙齿的结构、数量和特点,愿意做龋齿检查和治疗。
2、了解保护牙齿的常识,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体验,切身体会到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健康成长,体验健康洁白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快乐与美德:能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思。
三、说重难点: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了解保护牙齿的常识,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四、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和物质方面的准备。知识方面的准备:
1、知道本班幼儿保护牙齿的情况。创设保护牙齿宣传角。物质方面的准备:
2、准备教育挂图《有用的牙齿》。
3、牙齿模型教具、苹果五、说教法: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表演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获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儿在学习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变化,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二)直观形象导人内容展示牙齿的挂图或模型教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观察了解牙齿的形状、排列顺序,交流牙齿的分类名称,并点数同伴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数量。(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拖落而被恒牙所替代。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再无牙替代。近代人第三磨牙有所退化趋势,故一般人恒牙数在28-32个之间。
(三)通过体验和观察来认识牙齿
1、请幼儿品尝苹果片并引导幼儿回答。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咬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呢?(门牙)门牙长在哪里?
(2)我们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嚼碎的?我们叫它什么牙?(磨牙)磨牙长在哪里?(请幼儿模仿吃鸡腿)
(四)在游戏《猜猜我是谁》中,加深对牙齿的初步认识。小朋友,猜猜我是谁,我住在嘴巴的中间,长得方方的(门牙):我长得尖尖的,住在门牙的两边(尖牙):我长得比较大,住在嘴巴的最后面(磨牙) 。
(五)讨论与交流;
1、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介绍牙齿的作用及如何保护牙齿的课件。教师提问:
(1)牙齿有什么用处?
(2)牙齿的敌人是谁?
2、牙齿的用处可真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白白的牙齿呢?(让幼儿思考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并模仿其动作。
(六)出示牙齿模型教具和牙刷,边念《刷牙歌》,边引导幼儿学习和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延伸:
1、结合进餐活动,让幼儿体验怎样用牙吃肉、芹菜等难嚼的食物,不泡饭,养成正确使用牙齿进食的习惯,提醒幼儿饭后用清水漱口。
2、请家长参观保护牙齿宣传角,阅读保护牙齿的相关资料。督促幼儿每天早晚刷牙,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七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八
一、说活动教材:
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彩球让孩子们着实喜爱,彩球具有颜色鲜艳,安全、耐用等特点,他们乐意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知、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因此,我们把本次活动定位于健康领域,为孩子们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喜欢玩彩球。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玩法,如:抛、接、投、骑、顶、背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能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彩球,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2、能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玩彩球,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提高手臂力量和动作的灵活性。
重点:引导幼儿探索让彩球舞动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为活动做了如下准备:
1、人手1-2个自制的彩球;
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材料宝宝如球拍等;
3、简易的球网;
4、活泼、愉快的音乐。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别采用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观察法: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彩球有一定的认识。
2、操作探索法: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
3、谈话法和讨论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操作示范法: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本次活动我根据目标的设置和重难点的选择,依次进行了如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1、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讨论用身体的各部位玩彩球,让彩球动起来的方法。
师:彩球是怎样掉到地上的?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玩彩球,让彩球动起来?
3、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用身体各部位玩彩球,让彩球动起来的方法。教师注意个别指导,并观察有创意玩法的幼儿。
4、交流用身体各部位玩彩球,探索让彩球动起来的方法。
5、让幼儿利用材料宝宝玩彩球,探索让彩球动起来的方法。
6、交流利用材料宝宝玩彩球,让彩球动起来的方法。
7、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材料宝宝玩彩球,体验合作的快乐。
8、游戏:飞舞的彩球。
(1)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长绳两边,相互抛击彩球,不要让球落在自己场地上。
(2)游戏2-3遍。
9、传球接力赛。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个球,从第一个幼儿开始将球传至最后一个幼儿手中,比比哪一组最快。
(2)可以改变传球的方法,如从头顶传,跨下传,腰两边侧传等。
10、结束:幼儿手拿彩球在音乐声中跳起欢快的舞。
11、活动延伸。
把彩球投放在区角中,让幼儿进一步寻觅彩球的多种玩法。
六、效果预测: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孩子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玩出了多种花样,提高了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在分组竞赛时,锻炼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使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
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
幼儿园健康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幼教工作者。《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本次活动源于一个偶然:上周五我看了一本有关消防知识的书,当时就感觉这本书消防安全知识很丰富,可以将这些消防知识贯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于是,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以“消防”为主题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因为消防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不仅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而且贴近幼儿生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感兴趣。
1、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模仿消防队员,激发对消防队员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2、培养初步的防火、救火意识。
3、练习踩、爬的动作技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围绕目标突出的活动重点是:利用自制教玩具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掌握踩、爬的动作技能。
由于要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模仿消防队员救火,所以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森林着火的场景,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利用自制的教玩具爬爬乐、梅花桩、灭火器展开活动,让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完成教学目标,我还准备了很多小动物的图片和一副公园图片。
本次活动主要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法、游戏法、积极评价法。
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有: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师幼互动的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物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经验的动态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过程,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模仿消防员,了解消防队员工作的性质。
在活动中只有激发幼儿情趣,才能使幼儿有良好的情绪,兴致勃勃的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处于最佳的状态。为此,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模仿消防队员的各种本领,如:爬云梯、使用灭火器、洒水等动作随音乐进活动室。这样,幼儿不仅了解了消防队员工作的性质,还激发了幼儿想做消防队员的愿望。
2、学做消防员,体验消防队员的勇敢。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之处,是通过幼儿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此环节分三小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救出小动物并把它们送到安全的地方,接着是用水去灭火,第三部分是用灭火器去灭火。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场景的模仿中使幼儿掌握了活动重点和活动难点。
3、夸夸消防员。
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幼儿对消防队员的热爱和尊敬。
4、森林联欢,感受做一名消防队员的自豪。
这个活动整合了健康、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教学过程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环节的设计和教师的组织,我认为是可以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的。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幼儿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使这个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一
活动准备。
示范彩泥搓好面条一碗、小动物一只、彩泥若干、大纸盒一个、课本书、黑色袋子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大黑色袋子,请宝贝猜一猜这是什么?里面装有什么?“现在老师请他们出来看看都有谁?这几位都是老师请来的客人,我请他们吃面条好不好,可是只有一小碗,不够吃怎么办?”(请小朋友一起动手做面条好吗?)。
2.引导宝宝探索面条的制作方法。
(1)鼓励宝宝大胆尝试。“谁知道这些面条师怎么做的呀?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请宝宝示范做面条的不同做法。“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搓面条的(观看图书)原来他是用两只手心在对着搓面条的,他是在桌子上搓面条的,做的真好!”
3.请宝宝为小动物吃面条。
面条做好了,真香啊,我们一起请小客人来吃吧。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二
火山喷发后留下了珍贵的火山石资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加工后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我县独特的地域资源,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石,特设计了《走近火山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
1、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我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
六、说活动准备。
(一)制作课件。
(二)设计探究计划表、实践指南、外出活动申请表、采访表、探究日记、学生活动评价表。
七、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
八、说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一课时)。
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展示评价(一课时)。
(一)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播放课件,主要向学生介绍火山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此时,学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动。
(1)你想知道关于火山石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出想探究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学生有能力探究的问题。
2、确定探究小组,设计探究方案。
(1)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教师指导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制定活动口号。
(2)指导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1、教师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2、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各小组根据探究计划分步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了解、筛选用于介绍、交流、汇报、展示本组的收获。有的小组是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有的小组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本组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安全,我争取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每个组在进行实践调查时,都有老师、或家长引领、陪伴。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各组都有一些收获。学生们那一份份调查的资料,现场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宣传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有了这些依据,我引导学生怎样进一步的应用,深入活动,真正才能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关系。
1、整理资料,完成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
3、把四个探究问题整合成四张展板。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一课时)。
1、师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
2、各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在一名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图片、资料、视频展示)。
出示实践活动评价表,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通过交流与汇报,评选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最默契的评为——最佳合作奖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为——最佳探究奖,在成果展示中,准备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评为——最佳成果奖。在访问过程中,表现优秀的评为——最佳访问奖。
4、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次活动的收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宣传小册子进行活动的传播,使更多同学和身边的人关注、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携手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资源——火山石。
经过三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筛选主题、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确定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三
《我爱漱口》选自小班下学期,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方面比较欠缺,缺乏自我服务的意识,而小班第二学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然后针对我们班幼儿在近阶段的出现的饭后、点心后不会主动擦脸、漱口等现象,并根据我园近阶段的要求,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利用品尝食物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利用歌曲的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漱口方法。
说活动目标:
愿意漱口,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知道漱口的重要性分析:小班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漱口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好玩,因此在本节课中,可以使幼儿了解到漱口的重要性。
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有一首歌来表现比较好。
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
环节一:出示芝麻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环节三:用“挂图的引出”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的兴趣,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由讨论解决,也使小班幼儿的学习更有趣。
环节四:学习漱口,利用挂图和歌曲,运用示范法和跟唱法,学习漱口的方法。最后表演歌曲《漱口》,这个环节是根据活动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活动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教学反思。
1、通过活动,幼儿了解了刷牙的重要性,但对如何保护牙齿的方法还不熟悉。
2、教具准备得不够。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四
提起纸,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它.因为纸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隐藏着无穷的奥秘,所以,我和我班的同学们共同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就是:走进纸的王国。
一、研究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对纸的发明、制造、包含的科学道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环保地利用纸。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在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纸的研究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分组进行探究。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进行分组探究。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确定课题,准备方案,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决定课题(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境,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书包,你发现书包里什么最多?(书、作业本)。
对,书和作业本都是用什么制成的?(纸)说明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纸。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谈谈你对纸了解多少?
(学生充分的说)。
有的答纸的种类名称、用途,有的答纸艺作品,也有的说知道四大发明、纸的发明史.。
教师借势引导,纸的身上有这么多的学问,那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走进纸的王国。
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讨论:你还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将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根据问题确定了六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历史组,制造组,调查组,环保组,科技组,和手工组。
二准备方案阶段。(一课时)。
各个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和探究方法。(如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
三、实践体验阶段(十课时)。
这一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阶段。应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按自己组确定的探究方法进行自主实践活动。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否则教学过程就会流于表面,没法深入的开展下去。首先,我来介绍“历史组”的活动情况。
(一)历史小组,一开始,历史小组的同学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了搜集有关“纸的发明与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上了。我建议学生要拓宽思路,从包含“纸”字的成语入手,去深入挖掘“纸”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后来学生共搜集到含有纸字的成语32个,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小组的同学对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们可以将这个成语故事改编成剧本演一演。
(二)制造小组:
制造小组的任务之一,就是到造纸厂去参观,可是,学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沧州市区,却没有找到一家造纸厂,就在学生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建议:“为什么不上网试试看呢?”这一试,学生们搜到一条宝贵的信息:在市郊白官屯有一家生产再生纸的造纸厂,叫做明珠造纸厂这就是学生到造纸厂参观带回来的录像,(课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不仅如此他们还亲自动手当了一回现代版的“小蔡伦”亲自动手制造再生纸。请看视频。
(三)调查小组的工作起来也不容易,同学们为了调查使用纸张的情况,不但在学校内调查了学生用纸的情况,在家庭中调查了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还分别去了商场,采访商场收银员,调查打印用纸的情况;去了花店,采访花店老板调查包装花束的用纸情况;还在家庭就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展开了调查。
在面向社会进行采访之前,我交待了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向别人询问要有礼貌,并且要事先想好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顺利获得有价值的采访结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收获还真不小,同时,他们也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了社交能力。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并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展示学生用纸的调查报告)。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实践,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纸张的节约刻不容缓,于是他们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如作业本双面用,尽量使用再生纸,多用手帕,少用纸巾等。更为可贵的是:为了让全校的同学们都了解,目前纸张浪费的现状,他们写了一份倡议书。由我联系广播站的老师,让他们在校园广播电台进行广播。
(四)环保小组他们在网上搜集了一组图片题目是《癌症村的悲哀》,内容是滑县一些造纸厂随意排放污水,造成生态灾难。通过这组图片他们能深刻地意识到,造纸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环保组的杨雨萱同学有“小诗人”的美誉,我建议她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是,她做了一首诗《纸的心声》。由他们组的“朗读明星”王楠同学来朗读。
我又指导他们为这首诗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成果展示时,伴随着这首时而低沉时而轻快的乐曲,王楠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
(五)科技小组的同学也不简单,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搜集了大量纸的分类用途性能方面的知识之后,我又向他们推荐了几种新型的纸张,如,发声纸,除臭纸,等。他们将这些知识巧妙的融合,完成了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童话剧《纸张争功》。
(六)最后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手工小组,手工小组的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就建议他们向美术老师请教,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艺品。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一课时)。
1、各小组成果展示,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价。
2、反思自己的收获。
社会学家小组的王博同学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
科研专家小组的张宇西同学说:自己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
历史小组的孙博宁同学说: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而制造专家小组和手工制作小组的同学都表示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
3、畅想未来的纸。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创设了一个召开新型纸张发布会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更加环保,更有特点的新型纸张,学生的思绪飞扬:设计出了“草生纸”“带路纸”“放电纸”等。学生的表现可以用“创意无限,精彩连连”八个字来概括。
4、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研究结果是丰富多彩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了世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纸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我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有关纸的问题,在生活中做到合理使用纸张。
在这一阶段中我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并将这些收获带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对“纸中的科学”挖掘不够,有待改进和提高。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下面我将从幼儿、教材、教法学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3岁刚刚入园的孩子,我将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孩子特别喜欢按照顺序背数字,甚至可以背到10,这种行为表明这些孩子对这些数字特别感兴趣。
二是孩子还没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当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表示三,有一次我换成了另外三个指头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我准备的资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上册数学领域上的“1”和“许多”。 认识“1”和“许多”是认识量的基础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关系的基础,单个的数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许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这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和“1”的对比后却能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量以及“许多”这个大集合是由一个一个元素组合而成的。
活动过程中,我要运用提问法,图片展示法。
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
(一)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能区别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三)知识目标:知道 许多是由一个一个1组成的。 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又循序渐进。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一)经验准备:能听懂老师的指令。
(二)物质准备:
1、若干苹果图片是为了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具体操作而准备的材料。
2、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是有很多的苹果,是为了在第四个环节中帮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课件是为了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助孩子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感知“1”的量和“许多”的量的区别。
本次活动总体上共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帮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个苹果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通过观察ppt,感知“1”和“许多”的差异,并能够区别“1”和“许多”。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感觉“1”的量和“许多”量之间的区别。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孩子们的观察,一个一个的数一数,感知“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本次活动将在生活中寻找“1”和“许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为了活动的延伸有三个作用,第一是可以巩固对这两个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的知识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的意识和观念。
活动长长的说课稿篇十六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设计: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设计思路:
《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所以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
五、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雨天开展活动,
(但雨不能太大)因为在真实的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无拘无束地去观察、感受、表达。
2、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质做的)。
3、每个孩子准备一套雨具:一双雨鞋、伞或雨披。
六、、活动过程:
1、看雨。首先,我让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导入课题:“看,外面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
2、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孩子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根据已有经验,他们会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这时便可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时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大雨是哗啦拉、下小雨是淅沥里;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倾听,发展了孩子的听觉,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
3、接雨。“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同时,教师可质疑:“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又可结合着让孩子倾听雨落在不同材质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声音。
4、踩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孩子撑起雨伞(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拥抱雨。他们一定会兴奋地去踩水坑、抛接雨,从而进一步满足孩子对雨的好奇、好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96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