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个人成就和不足的一种客观评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如果你对写总结有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一
肿瘤内科患者的病情及治疗产生的痛苦都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疾病预后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在患者实施化疗期间,口舌生疮、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肿瘤内科患者诸多不适情况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达到舒适,减少意外事故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7月到20xx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18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98例,女性8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8.11±2.18)岁。将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成实验组92例和观察组92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观察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集中化护理,执行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服药护理,定时病房巡视。实验组在进行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首先应强化护理人员整体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精细护理措施,在患者神志清晰、无不适现象时主动与其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且倾听患者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且告知患者采用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治疗方式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预防压疮、坠床、跌倒等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采用疼痛级别量尺,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将止痛治疗改进为定时预见性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意外发生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精细护理模式,肿瘤内科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如表1所示。
3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常受到自身病情以及化疗产生的不适感影响,常出现四肢乏力、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疼痛以及眩晕等现象,且患者受到疾病并发症多、预后较差、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的影响多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由于生理及心理双方面的原因,肿瘤内科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治疗期间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出现频率相对其他科室较高。本次研究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巡视,对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早发现、早处理,并且在健康宣教中鼓励患者采取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方式,并且为初次化疗的患者详细讲解病区环境以及化疗目的。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实时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需做到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情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及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打消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在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增加护理巡视密度,即使发现患者不适状况,并遵医嘱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院治疗过程中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在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后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意外事故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对护理配合程度相对较高,且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观察及与患者的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从心里护理、健康护理以及安全护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质量。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减少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痛苦、减少意外事故和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并且大幅度提升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精细护理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一定帮助,综上所诉,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作用。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二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
教学。
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
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三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nt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感染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增加,ie呈显着增长趋势。从病理报告来看,我国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如何对ie患者开展全面而有效地护理,成为了目前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我科对住院治疗的9例ie患者实施优质化整体护理,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我科20xx年1月一20xx年2月共收治ie患者9例,均符合改良的duke诊断标准;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3.8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瓣膜移植术后3例。9例患者内科住院天数平均为24.7d,其中6例经胸超声检查可见瓣膜赘生物,2例可见瓣周脓肿;6例血培养阳性,其中5例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链球菌。9例患者中,1例因脾大重度贫血转往综合性医院治疗,1例转往外院手术治疗,其余7例经内科治疗好转后转至我院心外科接受换瓣手术治疗。
2.1心理护理由于ie患者反复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同时伴有发作憋气等不适症状,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治疗有初步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家属做好沟通,尽可能多让家属了解ie合并心衰的治疗过程,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家庭支持系统,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2.2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
2.2.1抗生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考用药指南,遵循药物半衰期,严格规范给药时间,抗生素现用现配,责任护士每班认真交接,输液标签注明给药时间,保证患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ie的治疗中,多数病例需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种抗生素不能同时输注,中间需有效冲管。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致二重感染,应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及时汇报医生。本组患者中1例因出现肝功能异常加用保肝药物,继续抗生素治疗。
2.2.2静脉的使用及管理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根据输液量选择合适的静脉,如患者同时持续输入其它抗心衰及营养支持药物,则应再建一条静脉通路,以保证抗生素能按时间输入。选用输液泵给药,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匀速持续输入,同时避免单纯重力输液因肢体改变造成液体不滴、液速改变。责任护士按护理级别每小时巡视病房,确保输液泵运行顺利,及时排除输液故障,检查输液管路是否畅通,交接班时观察输液量、余液量是否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输液过程中要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严防渗漏,确保药液顺利输注。本组患者中1例因合并心衰双上肢水肿采用深静脉穿刺,其余8例均采用外周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液情况,未出现用药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3一般护理。
2.3.1体温过高的护理ie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40.5°c。我们首先要做好体温监测,每4h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做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重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温水擦浴,注意患者的舒适,保证被服及衣裤干燥平整。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超过38.5c给予安痛定肌注,观察用药效果并做好记录。
2.3.2抽取血培养的时机血培养阳性是诊断ie的主要标准,采血时机的选择和采血量的多少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很大影响。对怀疑ie的患者,应在患者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并且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过或未使用过抗生素的血培养瓶,如采血针为头皮针式,在穿刺成功后应先采集需氧瓶再采集厌氧瓶,如使用20ml注射器则反之。采血量每瓶10ml。本组患者中6例血培养阳性,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2.3.3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尽量安排单间病室,考虑患者情感需要允许一名家属陪伴。责任护士首先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上的照顾,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时保证患者卧位舒适,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充白蛋白,请营养科医师会诊制订食谱,营养食堂配送一曰三餐,保证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心衰的护理心力衰竭是ie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依据nyha分级:心功能f级3例,心功能i级6例,2例患者入院时双下肢水肿。治疗期间均给予鼻导管吸氧,2?3l/min,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取的同时限制摄入过多水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效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憋喘等不适主诉,下肢水肿消退。
2.4.2其他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ie患者并发症大部分由赘生物脱落所致,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栓塞等。20%?40%ie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30%。如患者诉头痛、腰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尿量减少应高度警惕是否有栓子脱落,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赘生物脱落所致的并发症。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ie呈显着增长趋势,并且致病菌已由链球菌居多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对ie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士需要做好抗生素的应用管理,掌握血培养的抽取时机、注意事项等以协助诊断,协助医师为患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同时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争取时机、打好基础。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四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1.2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公开收费标准。
2.2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2.3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2.4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五
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2.2教学改革的难度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2.3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3.2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3.4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5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1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六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对患者、工作人员、医疗环境造成一定伤害或影响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称。由于肿瘤内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长期反复化疗,在精神和经济上均造成巨大压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负面情绪,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科室医疗环境,而且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1.1化疗药物因素。
1.1.1化疗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输注、体腔给药3种,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最直接的给药方式,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化疗药物未进入血管,在血管周围的皮下或组织中滞留,可造成外渗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太大,肢体做伸缩运动等,均可增加穿刺针刺破血管进入组织的几率;由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等原因,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或存在轻微外渗而未及时拔除针头穿刺等,也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皮肤穿刺处及血管穿刺隧道口收缩力不足,在输注药物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药物容易随穿刺口渗入血管周围组织;另外由于护士置管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深静脉导管末端未达到要求位置,也可增加化疗药物外渗风险。
1.1.2化疗药物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化疗药物可通过护士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或消化道摄取等途径进入护士机体,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群低;淋巴细胞dn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形、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2],说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更容易造成化疗药物职业伤害,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1.2患者因素。
1.2.1患者不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化疗药物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引发多系统多部位的不适。肿瘤晚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患者要忍受常人难以体会的癌痛,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治疗费用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是一种折磨,对亲人是一个累赘,死亡欲望增强,导致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破坏,如拒绝服药、绝食、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输液针头等,给护理工作增加安全隐患。
1.2.2患者心理不健康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绝望,不配合治疗之外,更多的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角色紊乱、愤怒甚至心理畸形,表现为表情淡漠,对事物不感兴趣,不与外人沟通交流,过分压抑自己情绪,对治疗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疼痛,害怕药物引起的不适,害怕治疗效果差,害怕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焦虑;有些患者长时间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对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能适应,产生强烈的压力落差;有些患者会产生愤怒、仇视心理,把自己患病归结于其他人或事造成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医务人员产生仇视,经常无理取闹,甚至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1.3工作人员因素。
护士业务知识不熟练,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科室新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肿瘤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增加安全隐患几率。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缺少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缺少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一些疑问,更不会主动规避一些护理安全隐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不足,不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执行医嘱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护理方法不当等护理缺陷的发生,增加差错分析。
1.4管理制度因素。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管,护士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或者护士不按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增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如科室缺乏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用具,且缺少对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的管理,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后未严格洗手;科室无洗手标准流程和接触化疗药物后操作流程。护士不能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准确记录,不进行标准的交接班;这些均是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的表现,都可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2.1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专科护理标准操作规程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肿瘤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知识更新和具体情况改变,及时更新和补充各项制度内容。如“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化疗药物配置标准流程、肿瘤内科护士各班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肿瘤内瘘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等,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实施。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2.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新进肿瘤内科护士要严格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病例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分批次的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巧[4]。要求每位护士均应对该科室常用化疗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保证严格按照要求给药,确保药物疗效。
2.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每位护士的学历、任职年限、进入肿瘤专科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将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做好新老护士的搭配,有老护士,年资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强的护士带刚进入肿瘤专科的,学历低、年资低、临床经验缺乏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分房间、分床管理,患者包干到具体护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低年资,经验相对较弱的护士一起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疑难疾病或护理障碍,可上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各小组护士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2.4重视化疗药物规范应用。
工作人员应熟知每种化疗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方式、药理、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要求进行配置,遵医嘱合理用药。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舒适。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在输注药物的时候,应加强穿刺部位及导管的观察,及时纠正药物滴入不畅等输液问题,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做好各班交接班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或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实施床头交接班,按照工作内容逐项交接,使患者时刻都在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接受治疗[5]。
2.5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科室应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配备各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加强个人防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或密切接触化疗药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口罩应为专科防渗透口罩,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规范隔离衣的穿脱方法,口罩正确佩戴方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先轻轻敲击药物包装瓶颈部和底部,确保没有药物滞留在瓶颈处后,方可打开,对于需要用手掰开的安瓿类药物,应在开口处衬垫纱布,以防止药物飞溅。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接触化疗药物前后应规范洗手,避免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加手部化疗药物的残留,间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2.6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向患者解释其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治疗费用能够大部分报销,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消除患者的各种精神压力,避免引发心理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隐患,均应立即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杀率,有利于患者树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对于严重的心理畸形及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实施多科会诊,必要者由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肿瘤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科,各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各项管理措施,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才能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客观、仔细地分析肿瘤内科护理风险隐患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均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科室护理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2]陈霞.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与职业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9(20):115.
中国卫生产业21期。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七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科室主任的带领及科室医生的帮助下,我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年度护理工作计划,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年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规范化分层培训制度。每周不定期进行床旁护理业务查房至少2次,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制度还针对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全科室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比学敢超”学习氛围。
(2)抓好岗前培训。20xx年我们科调入护士6人,转出4人,辞职3人,执业持证率达到了100%。科室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了有计划,规范的岗前培训,所有的新进护士均能尽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
(3)强化考核。按照院里要求,认真落实三基考核计划,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重点加强对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考核。一是日常考核。采用晨间提问的学习形式,每天早上交接班时,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提问。二是月度考核。每月进行知识理论、护理操作等考核。
(4)强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加强护理专业内涵建设。一是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护理工作及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抽查,进行督查、考核、研讨,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二是改善患者满意度情况。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善护患关系。
(5)加强病房管理。为保证病房物品摆放整齐、整洁、有序,护士长每日带领护士为病人进行湿式扫床,整理床单元及物品摆放。加强对病区清洁工的管理,为病人做好卫生保洁工作,使病区环境整洁、优雅、病人感到舒服。
(6)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操作中认真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为病人处置,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日湿式扫床。每日用消毒毛巾擦床头柜及床,每日消毒擦拭治疗室台面,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月定期做空气消毒及空气培养,各种医疗垃圾认真做好毁形、浸泡、分装、并和相关人员做好交接,及时、认真地做好登记。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处理,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7)加强护理文件书写。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科室针对本部门护理工作特点,结合护理部制定的检查与考核细则,每月制定护理考核重点,从护理表格、文件书写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并认真做好记录。在环节质量上,注重护理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与规范性。病历书写要求规范,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及时,真实,准确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充实书写内容,提高护理病例的内涵质量。
(8)完善风险管理。在本科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及完善护理风险预案及护理流程。对异常情况发现,报告,处理流程进行了充分的预案设计,最大可能降级护理风险,减少医患矛盾,确保全院稳定和谐。
(9)创新“品管圈”管理。通过“品管圈”管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科4月份年建立守护圈,全科14名护士共同参与,由圏长及圈员从各个护理层面发现护理问题,按品管圈的步骤解决。“品管圈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充分调动了护理动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护士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0)加强带教工作。落实教学工作,专人负责,护生进入科室,进行出科考核。平时不定时进行提问,每位学生能扎扎实实的学到东西,全面掌握了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并因人施教,不断加强带教老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1-11月份为33名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并能因人施教,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吸收知识。
(11)工作量。一年来(1—11月)共收治新病人1212人次,一级护理,3646人次,静脉输液21115人次,静脉采血3228次,静脉注射7527次,肌肉注射6659次,科室内化验1990次。
(12)其他。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在物资保管,仪器维护方面,能定期清点,无浪费。加强仪器的维护,定时检查,保养。降低消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坚持卫生大清扫工作,保证了每周一次。坚持每日清扫,随时清扫,保持病房清洁、卫生。
存在不足改善措施:
1)健康教育不够深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护理文书书写有时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等缺陷,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有所下降,这是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3)与患者沟通技巧待提高。
4)加强护士礼仪文化学习,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5)创新“品管圈”管理。通过“品管圈”管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八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作为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和研究对于保护人们的心血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幸得到了一些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学习心得。
在学习心血管内科期间,我深刻认识到心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了解和修正不健康习惯的重要性变得尤为显著。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饮食调节、适量运动、控制情绪、避免吸烟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时服药、定期体检和密切关注个体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段:与医患沟通。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非常重要。作为医生,我们需要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尽力给予他们全面的解答和建议。通过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还可以增加他们对医学的信任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
第四段:团队合作。
在心血管内科工作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心脏外科、介入治疗、心脏影像等。良好的团队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专业知识,保证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了相互信任、沟通配合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一些困难和复杂的病例。
第五段:不断学习与创新。
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来说,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进行中。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定期参加学术会议、阅读相关文献、参与科研项目,都是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和方法,积极推动心血管内科学科的发展。
结论。
通过学习心血管内科知识,我深刻体会到了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与患者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心血管内科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希望以我的努力和实践,为保护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管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九
心内带教的是湘雅医学院毕业的,跟着他的三个礼拜,学到了蛮多东西,不仅有专业上的,也有为人处事上的,态度上的.……实习了这么多个月,第一次有种很强烈的危机感,觉得自己所学的是那么那么的有限,没学过的不懂就算了,很多有学过的知识,居然也忘了,被问的一愣一愣的,好丢人啊。我的带教是西医,来了我们医院后中医自然也是学了一点,有好几次他都指出了我中医辨证论治那部分的错误,真的很让我这个学中医出身的觉得惭愧啊。
也是在心内科,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怎会如此的粗心大意,因为自己的意识疏忽给老师、给病人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真的很过意不去。比如有一次,把一份心脏彩超的报告单打到病程里,单子上明明写的是“室间隔增厚”,我缺打成了“室间隔缺损”,字只差两个字,但病可就差远了,还好第二天老师该病程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给我指出来了,当时就觉得好惭愧,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自己怎么可以这么粗心,后来几天就一直小心谨慎,生怕又出差错,结果在快出科的时候,打一个病程,又打错了一个地方,把肌酐的值写成了尿酸的了,嗨……真的觉得自己好粗心啊,以后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专业知识方面,带教也还是教了我不少,像怎么看心电图啊,测血压,水肿的原因,心音的形成啊,典型心绞痛的症状啊等等等等,其实书上都有,可是为什么被他一问我就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还是要回来多翻翻书哦。
有几个跟过我带教的同学都说他是会拍马屁那型的,我不这么认为。他对病人的态度是很好很好的,很谦恭的那种,总是一脸笑呵呵的,病人问他贵姓,他都是很客气的说“免贵姓_,他说,这就是_年代生人和_年代生人的区别之一。其实也是啦,现在医患矛盾这么尖锐,一个好的服务态度至少先让病人有个好的心情嘛。
在心内科经历了两次大抢救,虽然自己都帮不上多大忙,一次是给一个死人做胸外按压,压给病人家属看的;一次在一旁观摩,虽然没能参与其中,但至少知道了抢救是什么摸样的,抢救纪录是怎么写的。
在心内科还遇到了一个特别让我感动和敬佩的病人,不是我们组上的。这个老爷爷86岁,退伍老军人,有冠心病,脑梗,老年痴呆症,这次主要是因为心梗了,送到我们医院icu抢救过来,现在病情稳定送到我们科,他的医疗费国家全部报销,所以可以一直住在医院。这个老人家的意识状态基本属于不清的吧,话也不会说了,但是呢,他还会唱国歌,而且特别喜欢唱国歌,经常唱国歌,一回我跟我同学去给他做心电图,他唱了两遍的国歌。
他们那代人经历的事情是我所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但他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却是我在那一刻切身感受到的。以前只知道,唱国歌的最高境界是发自肺腑的唱,现在我知道了,这个老爷爷他唱国歌,基本是属于本能了,他都已经病重成这样了,什么都不清楚了,还在一遍一遍的唱国歌,重复次数最多的是那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真的相当的感动的说。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十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对患者、工作人员、医疗环境造成一定伤害或影响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称。由于肿瘤内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长期反复化疗,在精神和经济上均造成巨大压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负面情绪,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科室医疗环境,而且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1.1化疗药物因素。
1.1.1化疗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输注、体腔给药3种,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最直接的给药方式,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化疗药物未进入血管,在血管周围的皮下或组织中滞留,可造成外渗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太大,肢体做伸缩运动等,均可增加穿刺针刺破血管进入组织的几率;由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等原因,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或存在轻微外渗而未及时拔除针头穿刺等,也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皮肤穿刺处及血管穿刺隧道口收缩力不足,在输注药物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药物容易随穿刺口渗入血管周围组织;另外由于护士置管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深静脉导管末端未达到要求位置,也可增加化疗药物外渗风险。
1.1.2化疗药物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化疗药物可通过护士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或消化道摄取等途径进入护士机体,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群低;淋巴细胞dn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形、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2],说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更容易造成化疗药物职业伤害,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1.2患者因素。
1.2.1患者不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化疗药物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引发多系统多部位的不适。肿瘤晚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患者要忍受常人难以体会的癌痛,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治疗费用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是一种折磨,对亲人是一个累赘,死亡欲望增强,导致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破坏,如拒绝服药、绝食、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输液针头等,给护理工作增加安全隐患。
1.2.2患者心理不健康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绝望,不配合治疗之外,更多的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角色紊乱、愤怒甚至心理畸形,表现为表情淡漠,对事物不感兴趣,不与外人沟通交流,过分压抑自己情绪,对治疗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疼痛,害怕药物引起的不适,害怕治疗效果差,害怕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焦虑;有些患者长时间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对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能适应,产生强烈的压力落差;有些患者会产生愤怒、仇视心理,把自己患病归结于其他人或事造成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医务人员产生仇视,经常无理取闹,甚至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1.3工作人员因素。
护士业务知识不熟练,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科室新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肿瘤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增加安全隐患几率。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缺少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缺少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一些疑问,更不会主动规避一些护理安全隐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不足,不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执行医嘱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护理方法不当等护理缺陷的发生,增加差错分析。
1.4管理制度因素。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管,护士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或者护士不按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增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如科室缺乏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用具,且缺少对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的管理,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后未严格洗手;科室无洗手标准流程和接触化疗药物后操作流程。护士不能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准确记录,不进行标准的交接班;这些均是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的表现,都可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2.1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专科护理标准操作规程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肿瘤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知识更新和具体情况改变,及时更新和补充各项制度内容。如“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化疗药物配置标准流程、肿瘤内科护士各班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肿瘤内瘘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等,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实施。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2.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新进肿瘤内科护士要严格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病例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分批次的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巧[4]。要求每位护士均应对该科室常用化疗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保证严格按照要求给药,确保药物疗效。
2.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每位护士的学历、任职年限、进入肿瘤专科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将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做好新老护士的搭配,有老护士,年资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强的护士带刚进入肿瘤专科的,学历低、年资低、临床经验缺乏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分房间、分床管理,患者包干到具体护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低年资,经验相对较弱的护士一起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疑难疾病或护理障碍,可上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各小组护士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2.4重视化疗药物规范应用。
工作人员应熟知每种化疗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方式、药理、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要求进行配置,遵医嘱合理用药。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舒适。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在输注药物的时候,应加强穿刺部位及导管的观察,及时纠正药物滴入不畅等输液问题,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做好各班交接班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或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实施床头交接班,按照工作内容逐项交接,使患者时刻都在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接受治疗[5]。
2.5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科室应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配备各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加强个人防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或密切接触化疗药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口罩应为专科防渗透口罩,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规范隔离衣的穿脱方法,口罩正确佩戴方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先轻轻敲击药物包装瓶颈部和底部,确保没有药物滞留在瓶颈处后,方可打开,对于需要用手掰开的安瓿类药物,应在开口处衬垫纱布,以防止药物飞溅。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接触化疗药物前后应规范洗手,避免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加手部化疗药物的残留,间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2.6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向患者解释其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治疗费用能够大部分报销,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消除患者的各种精神压力,避免引发心理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隐患,均应立即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杀率,有利于患者树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对于严重的心理畸形及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实施多科会诊,必要者由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肿瘤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科,各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各项管理措施,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才能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客观、仔细地分析肿瘤内科护理风险隐患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均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科室护理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2]陈霞.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与职业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15.
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21期。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十一
摘要:
目的讨和分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提升小儿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近2年以来在儿科就诊的168例患儿在护理方面的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问卷中显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医疗费用较高、护理态度厌烦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解决策略,使得护理沟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是实现医疗服务高效性的主要实施者,应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院内患儿护理工作,同时注意家长的情绪安抚,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小儿内科护理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护理质量;有效性。
0引言。
对内科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恢复来说,护理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恢复作用较大,还对科室乃至医院的名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患之间的沟通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小儿内科,患儿在就诊时往往会产生哭闹、焦虑,甚至是抵触行为,导致护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的障碍,再加上患儿家属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护,常常也会与护理人员产生冲突,难以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1]。所以,促进小儿内科良好护理沟通的实现,是构建优质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近2年来发生的168例小儿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为例,投诉的方式以患儿家属的口头投诉、满意度调查以及院长热线为主,投诉人员均为患儿家属,被投诉者为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共计42人次。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小儿内科患儿家属投诉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和整理,调查的内容包括小儿内科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是否擅离职守、医疗费用、护理差错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问卷回收168份,有效问卷16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共42例,所占比例为25.0%;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医疗费用较高,共25例,所占比例为14.8%;护理人员态度厌烦,共45例,所占比例为26.8%。
3讨论。
3.1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小儿内科护理沟通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员态度厌烦。这是因为在小儿内科就诊的患儿年龄较小,患儿哭闹现象非常频繁,护理人员对患儿态度容易产生厌烦,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欠缺,并没有做到工作中以人本为的护理理念,由此产生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技术欠缺也是造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常见原因,这源自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不高,当患儿发生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护理,或者是采用了无效的护理方式,还有的护理人员甚至擅离职守,这些都引起了患儿家属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家属的投诉行为。还有的患者因为医疗费用较高而投诉,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并没有提前将费用信息告知患儿家属,导致护患矛盾增加[3]。
3.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应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患儿护理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改变护理态度,避免擅离职守和出现护理过失;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平时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护理知识培训和护理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从而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最后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时时为患儿着想,一旦患儿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能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实现护理的规范化操作[4]。
3.2.2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小儿内科患儿一般自主性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表现为哭闹、焦虑、抵制等行为,这种情况下应学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还应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与交流,多以家属和患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到理解和体谅[5]。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重要的护理治疗之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告知家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信息,征求得到家长的同意或认可。
3.2.3公开收费标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导致护患沟通的现象很多,因此在患儿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应该将医疗费用的相关收费标准告知患儿家属,在使用过重药品之前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患儿家属出现质疑,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讲解,从而得到家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1):88-90.[2]叶晖.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xx,10(3):296-297.[3]李凤香.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5):138-138.[4]杜燕华.浅谈护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58):271+200.[5]刘海霞.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13):117+122.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篇十二
选取到我市二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在20一68岁,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人陪同。120例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并且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食管静脉曲张巧例,因胃溃疡30例,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犯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我们得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0例,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l.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综合护理措施。
l.2.1做好密切的临床观察。
密切的临床观察是做好内科护理的前提,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特征。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脉搏跳动情况、呼吸是否通畅、体温是否升高等,一旦患者的这些生命指数由变化,要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患者体温持续偏低,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患者体温在38℃以上则有可能是出血后诱发了感染。其次,要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呕血、吐血,如果不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呕血情况,患者的便血,查看其便血是否有腥臭,并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鲜血,那么可以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如果患者大便呈黑色且有便血,那么可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如果患者反复呕血,且黑便次数增多,护理人员要勤加观察,这有可能是患者消化道继续出血的征兆。
l.2.2做好临床紧急护理。
要想加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复速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临床紧急护理处理。首先,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护理人员要及时叮嘱或帮助患者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患者呼吸不畅,或吸人血液发生窒息。其次,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保证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休息时会出现姿势不对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引导患者进行调整,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以保证充足的脑部供血,同时,要让患者稍微抬高下肢。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护理和补充血容量护理。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插管之前,要认真检查囊管是否存在漏气问题,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状况,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症状。在插管之后要保证胃气囊压力和食管气囊压力维持在标准值之内。当然,在插管完成之后,护理人员还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与颜色是否有异常。
l.2.3做好患者饮食、不适症状的基础护。
理除了做好临床紧急护理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注意事项繁多,需要护理人员认真仔细。比如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当患者出现呕血症状时,一定要禁止患者饮食,并持续观察患者在随后的24h内有没有继续呕血,只有在患者停止呕血时,才可以让其饮食少量流质食物。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就开始大吃大喝,这对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定量饮食,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严谨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让患者忌烟酒。除了饮食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和清洁护理,患者呕血后口腔中会充斥着血腥味,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因为血腥味太浓出现呕吐情况。
l.3效果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共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三个选项;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
l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才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检验,患者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以尸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合作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合作率为67%,统计分析才为5.3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观察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沪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且上消化道出血呈现出发病较急的特点,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呕血、吐血、便血,上腹疼痛症状,患者在出血的同时还有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并认真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护理工作,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很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出血就意味着病情加重,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不治之症,因此,往往会出现焦虑、精神不佳症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认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临床症状和恢复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现有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一些有利于自身康复的常识,争取早日康复。总的来说,内科护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02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