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6:22:06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8 06:22:06     小编:碧墨

教案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可评价性。编写教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精炼,方便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以下教案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编写的,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一

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主要写了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在诵读诗句中识记生字是本首古诗教学的宗旨,但识字之余,了解梅花的品格则是这首古诗带给学生的又一精神财富。梅花被誉为花魁,就是因为它具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舞着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来。“读诗如品人”,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品格。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本班一共有32名学生,男生女生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另外还有几个学生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这些学生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花”“独”2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弯钩”和一个新偏旁“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古诗大意,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二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导,使全班100%的学生会读生字“丫”,认识“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观察、教师点评、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学生会读出童年的快乐。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

4、目标4通过课堂小练笔来检测。

过程预设:

一、谈话引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三、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四、品读诗歌,深化情感。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再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诗歌。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七、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板书设计:儿童诗两首。

美好的愿望街头读书。

丰富的想象力溪边钓鱼快乐。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三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生字卡、图、音乐。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美好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产生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2课时。

1、(板书:湖水)齐读,谁能说说怎么样的湖水?(学生自由讲)。

2、(板书:清澈的)齐读,注意澈是翘舌。指名读出清澈的感觉。

3、你见过清澈的湖水吗?在清澈的湖水里可以看到什么?

这几个小朋友提的要求也是你们每个人想给自己提的是吗?你们学习的态度可真是认真,那么接下来就带着你们的要求自由地读读书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反馈: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的普通话真准,老师要奖励你一个智慧果!(课件出示带有两侧的苹果)请你读。(再指名读这个词语齐读,注意侧是平舌音)。

说说你的左侧是谁,右侧是谁。

说得这么好,老师再奖励你们一个智慧果(课件出示卷起,读)你在哪儿见过卷起?

(2)第二小节谁来读呢?(指名读)。

你读得真好,听的同学更认真,所以老师要奖你们一个大智慧果(课件出示石龟)高兴地和它打声招呼吧!(读:亲切地、生气地、惊讶地)。

(3)第三小节我要请一个小组来读,哪个小组想读啊?

(课件出示:映出、镜子、变幻)这三个智慧果奖给我们班最自信的孩子!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好这三个词语。

你觉得幻字跟哪个字很像?(比较:幼)。

(4)第四小节中有几个生字特别难读,哪个勇士敢于挑战吗?(指名读,正音:攥、扔、企盼等)。

(5)最后一小节留给最需要锻炼的小朋友。(指名读)。

(6)师刚才大伙读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老师要送你们一份大大的礼物(出示欣赏指导读好,赏字跟哪个字很像?)。

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欣赏到了什么?(生自由讲)。

过渡: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细细欣赏,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主人公小洁去欣赏吧!

1、(动画课件播放)你看到了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一小节)自由读。

指名读,评价: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感觉?谁也想来试试?

你的波纹更加长了,也更加美了!还有谁也想感受一下?

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真是美极了!大家一起试试吧!

2、我们的主人公小洁在哪儿呢?你发现了吗?课文中两次重复出现一个小洁的动作,看谁很快找出来?(紧紧攥着面包纸)小洁干吗紧紧攥着张面包纸不放啊?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读读2、3小节吧!

4、反馈: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呢?(估计学生会说被景色吸引或怕弄脏湖水之类,据生回答可以再提示:课文又是怎样写湖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湖水平得像一面镜子。

(1)指名读:谁想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你读得真好,还有谁比他读得更好?

读得真美,完全有资格当小导游了!

(2)小游客们,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导游吗?(引导质疑)。

山峦?(山峰)这位同学能抓住自己不懂的词语来提问,真不错!

变幻的山峦?(播放课件:山的倒影随着水波在动)请你自己看看画面,根据画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湖水平得像一面镜子?能抓住不懂的句子提问。(看图解决:水面平,湖水清)。

为什么小洁觉得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3)看着这迷人的湖水你想夸夸它吗?(指名读,齐读)。

(4)欣赏了这么美的湖水,听了你们的美读,老师真想说真是美不胜收啊!(出示成语卡片美不胜收齐读一次)难怪小洁觉得引读最后一句话。

5、过渡:(指图)倒映在水中的山峦是如此的奇妙,那课文又是怎样写山峦的呢?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1)指名读(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这边的山石像半山腰的)。

(2)谁来做做展翅欲飞的动作?(如果学生飞了,点拨:石头在那飞呀飞的?)。

(3)其他几块山石请小朋友自己试着边加动作边读一读。

(4)指名表演读。师:真有意思,还有谁向他挑战?

(5)男女生赛读。

(6)出示图:看着图说一说(意在指导背诵)。

6、小洁只欣赏到这几块石头吗?(想象说话:有的山石像)。

7、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也能用上句式说一说呢?

出示句式:看,那边,这边。

8、师:我们的同学真厉害,把这些静止不动的山石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啊!(出示成语:千奇百怪、栩栩如生)。

9、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洁荡舟湖面,欣赏了如此美丽的风景,我们的心深深地被陶醉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1-3小节吧!

10、现在你们终于明白了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了吗?老师想说的是:小洁手中攥的仅仅是面包纸吗?她攥住的是美啊!那手中的面包纸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吧!

课件出示智慧树:刚才我们吃了许多智慧果,让我们再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小洁欣赏了清澈的湖水,我们的眼睛变得更美了,也更亮了,下面让我们把眼睛这两个字写好。

1、引导观察字型。(请睁大眼睛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2、书空笔画。(拿起小手在空中写一次)。

3、学生书写,注意姿势。

4、展示交流。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五

课堂要走用教材教的新路子,从大语文观出发,借助课文和教学媒体,努力把握新课标三维度,实施多层面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学习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其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这则故事塑造了小学生看似陌生实则熟悉的人物形象--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因为在生活中,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很多。本文揭示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道理,不宜早早全盘端出,要体现在新课标三维度的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有一个“悟”的历程,以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比鲜6个生字。

尚泼瓶瘦愿商。

2.会写8个生字,学会积累词语。

与场但掉扑争净喝。

3.蹦苷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倍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孟凡增《歌诀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

1.激趣导入故事王国是小朋友的乐园,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名称(讨论并指名发言)。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学习《三个和尚》的故事。

2.指导读课题。

(1)认读生字“尚”。

(2)全班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

三个和尚分别叫什么名字?

三个和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毖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它头上的拼音小帽,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读通课文。实在读不通的地方标上“?”。

2举手质疑、师生释疑。

3划出红拼音的词。

三、自主识字,情景识字。

(1)现在,咱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有好多老师没教过的字有的小朋友都认识-。

这篇课文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自己读得最准,就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

(2)屏幕显示需要认识的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识字六兄弟。

尚泼瓶瘦愿商。

(和尚)(活泼)(水瓶)(胖瘦)(愿意)(商量)。

(高尚)(泼水)(一瓶)(瘦小)(自愿)(商场)。

写字八姐妹。

与场但掉扑争净喝。

(我与你)(一场)(但是)(掉牙)(扑火)(争吵)(干净)(喝水)。

(3.)歌诀法集中情景识字。学生互读、互评,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争字歌小和尚放纸鹰。

商朝和尚,脸蛋洗净,春风扑面,放飞风筝。

广场之上,参与竞争,瘦小老鹰,眼睛圆睁。

静心细听,响声铮铮,忽然挣线,跑掉纸鹰。

失掉诤友,但愿还行,喝瓶净水,活泼升空。

图文结合,朗读课文。

引导激趣:我们又结交了十来个汉字朋友,在它们的帮助下大家一定会读得更通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定时默读课文,注意划出的生字。

3教师范读(注意找出老师读课文的优缺点)。

4全班和老师一起齐读课文。

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三个和尚分别是谁吗?庙里住一个小和尚的时候,缸里的水怎样?瘦和尚来了之后,小和尚还勤快的挑水吗?胖和尚来了之后,还有水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一说,同桌交流。

欣赏并教唱。

《三个和尚没水喝》。

课堂小结。

1齐读生字和组词。

2拓展复习歌诀游戏,加强识字。

3交替读课文(与商量读法)。

六、课后延伸。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同桌合作给三个和尚编一个新故事(玩耍的故事、学习的故事……)。

3积累红拼音词语。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六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通过学习故事,让学生找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积累词语。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的每部分教学各有侧重。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小和尚。第二自然段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争执”这个词需要理解,我就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第四自然段通过勾画句子和反复朗读体会情况的危急。在理解“争先恐后”时我大胆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明理。

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图片让学生理解“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等词。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柳枝生长情况的,而文中柳枝生长的好坏与和尚的勤劳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值得我反思之处:

(1)课堂上学生参与面不广,有时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的不深入,“争执”一词也体会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老师引导不够。

(2)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刚刚开始上课就停电了,课件不能展示,无法按既定目标行课,我临时把听歌曲赏故事改为教师唱故事,可唱得不准确,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虽又来电了,但歌曲出现的时机有把握得不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3)虽然重视了朗读,但朗读的形式单一,技巧也指导得不够细致。以上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七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电脑、图片、磁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养蜂花丛仔细采蜜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八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推荐曲目:《小白船》《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和()。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习。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九

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10课《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1、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知道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巧妙地处理垃圾。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幻灯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课知识,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解题。

二、生活垃圾有多少。

1.检查学生调查完成情况。

2.课堂交流调查内容,通过计算知道自己所住楼宇一个单元、一栋楼就会有很多垃圾,那么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是巨大的。

3.拓展:了解美国以及中国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数量。

三、大量垃圾危害大。

1.学生讨论:大量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课堂发言,明确:传染疾病、污染环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

2.拓展。

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了,它们最后去了哪里?

明确:即使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问题: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

出示儿歌,读一读。

四、这样处理垃圾好。

1.学生自学45页内容。

课堂发言,知道废物巧处理的办法就是分类投放分类处理。

模拟垃圾分类,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

2.自学46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产品,把废物变成宝贝。

3.了解一些废物循环利用的巧办法。(以废塑料瓶、废纸为例)。

4.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废物分类处理可以把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到最小。

五、智慧生活垃圾少。

通过幻灯片教给学生一些改变购物习惯、生活方式以减少垃圾形成的办法。

六、课堂总结。

再次出示儿歌,总结全课。

【附】。

垃圾分类知识。

一、可回收垃圾。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二、餐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这些废弃物经过堆肥处理,可生产有机肥料。餐余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了和其他垃圾混杂之后形成的蚊虫、苍蝇的滋生。

三、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他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

有关“近似数”的材料纸、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

游戏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考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请学生来说一说。

新知呈现。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猜测。

3.学生进行简单记忆。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4.师生总结方法::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巩固与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2.练习:p794、5、6。

1.先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订正。

3.学生举例。

小结与达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

学生尝试回忆本节课知识点。

并尝试说一说。

作业布置。

p808、9。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效果好。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一

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

2、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们喜欢春天吗?

2、谁能背出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板书课题:《咏柳》。

齐读课题,师注意正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师逐句领读古诗。

3、学生同桌之间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

1、读诗的题目,学习生字“咏柳”。注意“柳”的笔顺。

2、同偏旁识字。“绿”“绦”

3、区别字识字。

(四)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1、学生自己练习读古诗。

2、指导学生借助插图及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韵味。

4、同桌互相评读。

5、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诵读。

6、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或指名读词语。

2、朗诵古诗。

二、仔细品味,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读。

3、配乐朗读。

三、学习《咏柳》。

1、出示柳树的图片,仔细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2、找一找诗中对柳树整体形态描写的句子。

3、把第一句不理解的画下来。

4、讨论解决。“丝”“绦”

5、试着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体会这是一个比喻句。

6、诗中有一个问句把它画下来。

7、试着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想象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8、整体感知诗歌。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9、配乐朗读诗歌,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10、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配一幅画。

11、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画?

四、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1、写词语。

2、请你背一背《咏柳》。

3、请你利用周末到湖边、池塘边,观察春天的景象然后记在日记上。

六、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二

出示太阳图:请学生主说说夏天的太阳是怎么样的?比比谁说得好。

2、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课文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试读,齐读。

4、想象说话: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动物和会怎么样呢?请你举例说一说。

5、我们一起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节。说说你的感想。

6、学生交流:

1)指名说,结合学习生字:柳、卷、烤,注意柳右半部分的写法。

柳叶打卷。

小花低头。

湖水烤热。

小鱼煮熟。

2)这些动物、植物会说些什么呢?

3)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7、太阳烤得万物无精打采,怎么办呢?

读一读蜻蜓低飞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好消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一说谁听了会怎么样?学习生字“蜻、蜓、圈”

8、指导朗读,就要下雨了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9、齐读课文第1、2两节。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吗?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这个答案告诉你。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

4.记忆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比比谁的.方法好。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从旁点拨。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来记:晒、飘、冲、助、灾。

会意法记字;浮、温。

5.书写指导。

飘:左高右低,“风”的起笔点与左上“”的“横折”一边高。

帮:三个部件要写得紧凑。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6.学生练习书写。

7.作业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晒太阳漂浮温和帮助冲毁房屋灾害灌溉白袍管理。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我”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汽的?又是怎样变成云的?

3)解词:“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2.看图学习第二段。

1)在这段中“我”是指谁?

2)云是怎样变成雨的?又是怎样变成雹子的?怎样变成的雪?

3)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段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小组讨论。

5)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学习第四段。

1)水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2)人们是怎样约束它的?怎样才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5.指导朗读。

6.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

三、完成本课练习。

探究活动。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四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2、能力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教学难点:

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书包、简易“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轻与重。

师:我们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手掂一掂。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比较物体的轻与重,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板书: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谁的书包较重(两个书包)。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用手掂一掂)。

师:还有什么方法吗?

(用橡皮筋)。

师:那看来橡皮筋要很粗,不然肯定会断裂开的。

师: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出示简易“天平”。

师:这是比较物体最简单的工具了,简易“天平”。我们只要把两个书包放在两边,你们看。

师:像这样,根据某种现象直接就显示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这种比较的方法就是直接比较。

板书:直接比较。

(二)谁的'书包较重(三个书包)。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各自的书包放在简易“天平”上比较书包的轻重。学生直接进行比较。

师:好,现在老师手里有三个书包,分别是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的,你们想一想,能用简易“天平”比较出谁的书包较重吗?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师:你要告诉大家注意什么要点吗?

生:比较的时候要进行多次,应该记住每一次比较的结果,而且要两个两个比较不能遗漏。

2.小结。

小结:比较三个物体的轻与重,应该用推理的方法,两两比较,不能遗漏,最后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一)谁的书包较重?

1.谁的书包较重,请学生完成书上第一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2.小结:最重的书包是小胖的,较重的书包是小丁丁的,最轻的书包是小巧的。

(二)谁的书包最轻?

1.师:我们小朋友本领都很强。现在我们的难度加大了,你们有信心完成下面的任务吗?

生:有。

师:现在我们出现了四个书包,要比较谁的书包最轻,怎么办呢?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方法。学生反馈结果。

小玲的书包和小淘气的书包差不多重,而小淘气的书包比亮亮的书包重,康康的书包比亮亮的书包轻,这样经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出康康的书包最轻。

2.小结。

比较的时候,物体数量增加,比较的次数也同时两两增加,一定要详细掌握每次比较的结果,整理出里面的规律,就能得到结果。

四、拓展新知。

(一)四人一组,比一比,谁的书包重?

1.师:按照书包从重到轻的顺序,写出小组同学的名字。

师:你比了几次,才得到这个顺序的?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2.小结: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一定要借助顺序关系的传递性。两两比较不能遗漏也不要重复。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七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教学教案设计A版二年级篇十八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0393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