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9:02:02
最新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优秀9篇)
时间:2023-12-08 09:02:02 小编:翰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一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提炼是前提,展示是手段,把两方面都做好,才能展现中华文化独特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

提炼精神标识不是标新立异,而要回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激活文明传统的精神内核,为走好脚下的复兴之路提供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次次回溯文明源头,一代代传承文化命脉。春秋时期,孔子用“仁”激活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以朱子为代表的宋儒高举“天理”旗帜,为传统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哲学根基;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用“致良知”唤醒个体的道德自觉。先哲们立足各自的时代,不断提炼精神标识,勇敢应对问题与挑战,用思想和智慧之光照亮世道人心。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顽瘴痼疾要治。问题越繁杂,挑战越严峻,越需要我们站稳中华文化立场,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难题和纠葛,路在何方?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提供稳定之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提炼精神标识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还要用雅俗共赏的呈现手法将其展示出来。在古代中国,通过评书、戏曲等艺术形式的“高台教化”,传统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百姓心灵、维系着社会秩序。今天,展示精神标识也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应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运用先进传播手段,让其看得懂、听得进、领会得透。在这方面,《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就是有益探索。

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寓抽象哲理于具体细节中,寓理性说理于感性素材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在对外交流中,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三组成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把法国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和中国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联系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只有深入文明的脉络和细节,用受众能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来展示,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广为人知、真为人懂、深为人信。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就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二

周五下午,我们迎来了难得一遇的活动——“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来我们城西小学表演啦!在表演之前的“十分钟”里,杨老师为了帮助我们打发无聊的等待时光,就要求我们背古诗,和传统文化来一个“热身”。随着杨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自己的方法去背,背的不亦乐乎!

忽然,一声广播猛地传来,叫我们出教室排队;不一会儿,又一声广播冲天而至,说我们可以去操场参观了。于是,我们像离弦的箭射了出去,飞到了操场。

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摆着好几张白纸和一支毛笔,我觉得没意思!确实,我家里就有许多白纸和毛笔!所以,我就转战其他的地方了。后来,我发现一个木偶,它足足有二十只手,每只手上还拿着武器。但有只手的大锤子上少了一个球,就像少了只眼睛,看着怪怪的。

木偶虽然有趣,可一位阿姨的绝活更让我们惊叹不已。只见这位阿姨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好像这个世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跟她无关似的,可她心真灵手真巧。你看,她那手上下翻飞着,就像两只麻雀,在跳来跳去,一会儿功夫,一个精美绝伦的赏盘就出现在大家面前,就像机器织得一样。

唉,这可能是这次活动给我留下的唯一遗憾吧。不过,看完木偶戏,我又快乐起来了,因为可以玩很久。这真是一次让我又快乐又遗憾的活动。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三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3、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4、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现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6、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红生、娃娃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一称毛净)。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四

xx第二幼儿园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开启幼儿的心智,涵养孩子的人格,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不仅满足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提升了办园品位,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提升认识,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幼儿品格意义重大

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其次,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再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背诵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二、明确思路,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到“四措并举”

一是要做好传统文学内容的选材。传统文学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辨证的扬弃,选择传统文学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要适当对一些难懂文言文、成语合理改编、缩写、扩写等,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通过传统文学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非浅。

二要提升教师教学素质。要使传统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的接受教育,所以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努力建立一批观念新素质好的教师队伍。

三要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记忆、认知、注意等多种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

四要做到家园配合。

家长对传统文学教育意义,实施方法、认识程度决定学习效果,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获得兴趣的保证,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家长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让家长为孩子布置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家长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孩子学习榜样。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五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六

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他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经典诵读。

每个学期,以中华经典以及爱国主义作品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唱红歌、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自觉继承传统美德。

二、宣传教育。

以课堂

教学

为主阵地,同时利用教室、灯杆展牌、橱窗等宣传窗口,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张贴和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图像、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三、

评选先进。

围绕“四个一”(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标准,评选文明好少年,以典型示范提高传统美德的影响力。

四、营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

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我校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迎新春书画展”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通过网络了解我国的历史古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抓好这项工作,虽然我们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但相信我们会用中华传统文化做底蕴,让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走形式”问题

xx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情况总结

传统文化进校园为题学生精彩演讲稿

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传统文化工作总结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七

民族民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较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文化就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赫章县民宗局文件精神指示,结合我乡及我校实际,决定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情况

(1)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文艺活动实施方案,做好活动所需的各种表册,做好活动相应各种筹备工作,安排文艺表演队训练节目,使文艺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初步选定一些比较优秀的舞蹈节目。如《七月火把节》、《铃铛舞》、《阿西里西》。

2、民族音乐开展情况

(1)学校邀请校外辅导人员一名,辅导我校师生民族音乐。

(2)学校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利用周末,到村寨走访民间山歌爱好者,了解山歌调式的特点等。

3、美工组

学校组织美术老师利用兴趣班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小组成员到彝族居住村寨走访当地妇女,了解彝族服饰制作、民间刺绣、民间剪纸等技艺。

本学期是民族教育开展的第一学期,所做的事都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例如各种资料未能得到完善,有些制度未制定,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得到较好的开展。本学期未能完善的资料、制度等有待下学期不断完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全体教师参加民特工作的积极性,使民族教育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传承由自然引向自觉,由家庭引向学校,由分散引向集中,进一步拓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渠道。各校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后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

2、自编乡土教材,制定教学方案,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规划有序推进。我校由音、体、美教师组织成课题小组,整理编写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纳入学校教学课程规划,并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爱好等不同进行普及培训和举办兴趣班加强培训。如花灯调《新场是个好地方》已达到全校普及,寄宿制中把学习民族文化纳入教学课程,并有计划、有主题地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对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表示支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学校还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授课,为学生表演、介绍布依山歌和舞蹈。

4、进一步挖掘教材,丰富乡土教材内容。学校根据“花灯调”的基本调子,自编了《新场民族文化节》、《新场寄宿生活》、《迎宾歌》、《敬酒歌》、《采茶歌》等民族歌曲,现已安排每周2—3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力争让花灯调更深一层地进入课堂、返回民间。近期,我校在美育组的编排下已把《赛过北京城》、《采茶歌》及《新场是个好地方》三首歌曲配上了舞蹈。

大力支持和协助下,20__年--20__年在新场片区隆重举办了两届学生冬季民族体育运动会。20__年12月18日举办了“民族文化节”文艺汇演。文艺汇演上同学们不畏严寒,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舞蹈《苗岭连北京》、《可爱的蓝精灵》、歌曲表演《感恩的心》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几届文化节上,还展出了许多学生的刺绣作品和书画作品。民族舞蹈花灯调“赛过北京城”、“采茶舞”等舞蹈,乐观向上,纯朴感人,它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种团结求实、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6、及时总结,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对每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都及时进行汇报、自我评估,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以利再战。对出现的失误,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于教材的编写,坚持既传承发扬,又不偏离方向的原则,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前进。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我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对民族民间文化正处于挖掘状态,在教学上也在不断探索教法,今后将更加努力作好此项工作。

2、经费不足,乐器少,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缺乏民族服装,学生在表演时,氛围不够。

五、进一步做好传承民族文化工作

1、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全民意识。

2、各组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编写民族文化教育课所需教材。

3、加大经费投入。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为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确保工作的持久性。

4、加大对民族文化教师的培训,保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实我校民族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举办一定形式的展示活动进行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制约,把民族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从经费、教材、师资等方面,为民族文化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6、建立长效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强壮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构和培训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强大工作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实干精神的专业队伍。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八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论文篇九

为了富厚实践运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匆匆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尽力让他们成为故国合格的扶植者和接班人,我抉择重点环抱传统文化中的“仁”、“信”、“礼”、“孝”、“廉”五方面内容,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教运动,现将如下:

1.继承深入贯彻落实《门生规》的学习、践行运动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班级开展《门生规》的背诵运动。6月份举行了《门生规》背诵大赛,抽查的学生背诵流利,收到较好的后果。同时,进行了《门生规》的践行运动,“给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沏茶”等践行运动让孩子们懂得了行孝的美德。召开了《门生规》诵读班会,举行了《门生规》背诵比赛,一系列运动强化了《门生规》的学习后果。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运动

每天早自习班主任支配学生进行20分钟的诵读经典运动;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班主任自行支配);每月支配一次诵读为主题的班会(少先队兼顾支配),通过这样系列的诵读运动,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想感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博识,从而培养学生酷爱故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应用多媒体设备,应用主会场的直播,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氛,从而建立好勤学习的志向。

3.推行孝信雅行的教导运动

应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导运动和道德体验运动,凸显教导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促进其爱故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感情。应用“三八”、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感德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运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德先生”、“感德社会”、“关爱长辈”的教导运动。一系列运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感德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德、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不雅、代价不雅。

组织学生不雅看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对全班学生提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文明礼仪的紧张性,培养了学生优越的行为习惯。班队会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导引向学生家庭,并普遍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运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导,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我校本着积极成长学生特长为原则,坚持特长教导运动。特长教导运动在领导班子的高度看重下,精选特长教师,给学生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或许学有所长,德识长进,匆匆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5.从班级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气氛

完善班级图书角,应用板报、橱窗鼓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气氛。同学们畅游在书的海洋,吸取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总之,我班在学校领导的高度看重下,兼顾支配,从学生的必要出发,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为学生创建优越的学习情况,以富厚的实践运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匆匆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尽力让他们成为故国合格的扶植者和接班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07739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