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论文(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9:52:04
中医药养生论文(热门20篇)
时间:2023-12-08 09:52:04 小编:影墨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总结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不断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一

被历代先哲、学者称之为千古名著的`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内涵中华文化大智慧的绝代奇书,而且也是一部养生保健内容极为丰富的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虽有许多有识之士不惜花费许多精力,致力于对该书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其义玄奥精深,文词多用比喻,故使人很难悟其真义.自古以来,解老者多从哲学、文学、兵书、治国术诸方面着手用功,而从养生保健方面入手者少.笔者根据道家的一些学术理论,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谈谈老子道德经与养生保健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现代养生英文刊名:healthcaretoday年,卷(期):2002“”(9)分类号:关键词:

-->。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二

中医药养生讲座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交流方式。在讲座中,听众可以不仅仅了解中医药的知识和养生方法,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减压和放松的效果,同时,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得自己的身心健康程度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本次参加的中医药养生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中医药治疗技巧以及养生方法,具体如下。

1、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区别。

中医和西医都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但是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和原理有很大的不同。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充足,认为通过药物调理和其他方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充足,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西医则是通过遏制病原体和消除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渗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了解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种医学体系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各自的好处,才能更加全面的治疗和预防疾病。

2、穴位按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听了这个讲座,才知道穴位按摩还有那么多的注意事项。经常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况。但是在按摩穴位的时候,需要注意力度,避免弄伤穴位和周边组织。同时,也需要注意时间,不能过量过度按摩,过热身体。另外,穴位按摩的应用非常重要。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身体状况,按摩不同的穴位。

3、饮食中药的应用。

在饮食中添加适量的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例如枸杞子,可以保护肝脏,甜菜子可以活血化淤,茯苓可以排除身体中的湿气。但是,饮食中药要分清楚是否有副作用,并且不宜过量食用。饮食中药要与其他药物分开使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4、气功的训练方法。

气功是中医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养生方式。它可以通过调节呼吸以及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使身体达到内外协调的状态。气功训练方法非常重要,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环境,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训练。同时,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身体的状态和变化,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

5、中药汤水的取药方法和用药方式。

中药汤水的取药方式和用药方式是中医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取药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高质量的中药材,避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和添加剂的药材。同时,在用药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煮制的温度,浸泡的时间和材料的选用。用药后,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用药的方向和方法。

中医药养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健康养生方法。在这次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医药养生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了解到了中医药养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中医药养生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今后可以继续参加这样的讲座,了解更多的中医药养生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三

中医药养生课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领悟到中医药在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不仅增加了对身体的了解,还明白了如何通过中医药的养生方法来保持健康。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中医药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和”、“气”和“血”三个方面。中医强调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认为人的健康与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关。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调养气血,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我也了解到中医养生的方法包括调控饮食、保持适度运动、穴位按摩、草药调理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在课程中,老师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组织了许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我学会了如何按摩穴位来缓解疲劳和提升精气神;我学会了如何选用中草药来煲汤以增加养分和提高身体抵抗力。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对中医药养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加中医药养生课,让我认识到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与现代健康理念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互补充。中医养生注重“治未病”,即在疾病到来之前通过调理身体进行预防。现代健康理念也强调预防,但往往更注重科学的依据和数据。中医药养生课给了我一个深入探索中医药养生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的机会,使我意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五段:结语。

通过参加中医药养生课,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药养生的独到之处和实用性。掌握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我将来能更加自主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传统智慧,希望将来能够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总的来说,中医药养生课让我受益匪浅,是我求学路上的一次宝贵经历。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四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在养生保健的方式中,中医药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的选择。在这个背景下,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关于中医药养生讲座,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在讲座中,医师强调说,中医药养生注重的是“天人合一”,即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调整饮食和自身行为,使身体得到健康的生长发育。通过针灸、汤药、按摩等中医手段,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中医药养生的精髓在于重视预防和调节,不只是应对疾病的治疗。

第三段:科学的饮食调理。

讲座中,医师强调说饮食是中医药养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医师提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理念中有很多关于饮食调理的原则。例如中医药养生强调食物与身体五脏的关系,视五脏为整体调理的核心;强调营养摄取的均衡性和维护消化系统的平衡性;强调饮食的夏补和冬补等等。医师还教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例如姜汁熏鸡、酒酿圆子等,指导大家如何利用食疗来调养身体。

第四段:通俗易懂的说法。

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的听众,我非常赞赏医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他在讲授具体细节时,不仅使用了示意图和动态演示的方式,还用专业术语为大家解释。同时,医师还用讲故事和引用历史典故的方式,来说明中医药养生的重要性。这样,在他的讲解中,即使是对中医药一无所知的听众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重点。

第五段:个人感想与总结。

通过这次中医药养生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医药的丰富性。中医药对于人们的饮食和行为有着明确的指导,并且可以通过调整体质来预防疾病,不仅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同时,讲座也让我认识到中医药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中医药养生不仅是身体的调整,更是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和谐生存的方式。我相信,在中医药的保健理念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找到更自然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医药养生讲座是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历。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中医药的养生热潮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远离疾病,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五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睡眠时间和时限。

1.1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2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应该急避开,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就寝即灭灯,则目不外眩,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处于优势,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亦为阳热之源,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4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渐非臆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4]明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478。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六

下面几个保健食疗方,疗效不错:

用菊花加甘草煲成菊花茶,可平肝清热降眼火,眼屎便可减少。

到药材铺购大海榄,洗净后用滚水浸开,撕去榄皮,取出榄肉,剁碎的瘦肉先熬成汤底,然后加榄肉煮透,加盐调味,用生粉水推芡成大海榄羹。平肝降火之功甚佳。大海榄食下有燕窝爽滑口感,食味亦佳。

甘菊花1两,大海榄10粒,罗汉果1个,8碗水煎2碗,分二次饮用。

醒目贴士:

大海榄有清肝脾热之效。购时以身结实不蛀为佳品。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七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注重养生保健,并形成了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养生知识,我参加了一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药养生课。通过这门课,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养生的重要性,并收获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方法。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心理调节和养生感悟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中医药养生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基础理论、保健饮食、中草药的应用等。课程设置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操作,使我们能够综合了解中医养生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中医经络学、中医养生基础理论等,使我对中医药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操作阶段,我们学习了中医养生按摩、草药制备等技巧,能够自己实践并体验养生的效果。

其次,理论学习方面,中医药养生课程的理论学习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理论,我明白了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养生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养生还需要依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方法使用,达到保健效果。

第三,实践体验方面,中医药养生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我们深入体验中医药养生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按摩手法,如拇指按揉太阳穴、推腹等,通过互相配对练习,我能够亲身感受按摩的舒缓和放松效果。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中草药的制备与应用,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制剂,如中草药膏方、茶方等。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中草药的独特药效和温和疗效,对一些常见小病小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第四,心理调节方面,中医药养生课程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与建议。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心与身的协调。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中医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等。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明白了心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学会了放松自己,调整情绪,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对我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养生感悟方面,中医药养生课程让我对养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悟。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身保健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注重调节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也更加重视身体信号,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身心的健康。

总之,中医药养生课程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中医药养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自身的健康养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实践。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养生的益处。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八

近年来,中医药养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药的价值。作为一名参加了中医药养生课的学员,我深感这门课程对我的启发和提升,下面我将从对中医药的认识、课程内容与形式、养生方法的学习、实践体验以及未来的规划等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通过参加中医药养生课,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课程中,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与西医的异同。我逐渐明白了中医药强调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以及通过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针对个人病情进行治疗的原理。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石——中医药学说,其包括四气五行、阴阳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药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关于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中医药养生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涵盖了实践经验的分享。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药养生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中医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此外,课程形式也很有趣,既有实地考察,也有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第三,通过学习中医药养生课,我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养生方法。课程中,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养生方法。我学会了调理饮食、运动锻炼、按摩推拿、温泉泡脚等多种方法,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定制化的选择。通过长期的养生实践,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中医药的食疗方面,通过合理饮食调配,我成功解决了一些常见病症,比如便秘、失眠等。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对中医药的养生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实践体验对于中医药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课程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一些实验和实践活动。比如,我参观了一家中医馆,亲眼见到了中医师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为患者诊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我还亲自尝试了一些中医药的制作过程,深刻体会了其中的繁琐和精细。这些实践活动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和独特之处。

最后,参加中医药养生课给了我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通过学习中医药养生课程,我对中医药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加深。我意识到,中医药是我所追求的一种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我决定继续深入学习中医药知识,为保障自身健康做出更多努力。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为更多人提供养生建议和服务,传播中医药的智慧和价值。

通过参加中医药养生课,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到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实践体验对中医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将继续探索中医药的奥秘,努力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九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m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的进步让我们的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小病小痛总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自然痊愈。而中医药养生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更健康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第二段:讲座内容。

中医药养生是一种治则与用药相结合的整体中医疗法,而这次讲座介绍的主要是关于平衡身体、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一些养生的小技巧。例如,合理的饮食结构,舒适的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简单的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这些养生方法。

第三段:养生对于人体的好处。

中医药养生的三点好处:1.中医药中的草本成分一般都是天然植物提取,对人体自身的代谢和生理康复无伤害性,更比长效持久的西药安全;2.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中医疗法是从身体的整体出发寻找疾病的原因和根源,而不是简单的症状控制,所以效果很好;3.它不仅能够治病,还能够有效的预防病的发生,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面对不同的生活状况。

第四段: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中医药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从内心开始,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例如,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养成一些健康的习惯,定期锻炼,不要延迟休息时间,正确护理身体,均衡饮食,保持内心的平和等。当我们开始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时,我们的身体也会适应,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

第五段:结论。

作为现代人,我们时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养生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丰富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我们应该通过养生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的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挑战。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一

如果是体内湿重引起的,下面的汤水最合宜:

鳖甲汤:

预备鳖甲6两,生地1两,土茯苓2两,银花1两,泽泻1两,生薏米2两,茨实2两。将生薏米、茨实加瘦肉1斤煲滚,药料用鱼袋包好,和洗净的鳖甲加入一起煲,煲上4小时,饮汤及食汤渣。有滋阴、去湿之效。

如果是体质偏热引起的,下面的食疗方甚佳:

凉血海草汤。

生地1两,海草2两,银花2两,猪腱1斤,熬成浓汤,饮用前每碗加鱼胶粉效果更佳。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医药受到了更多外国友人的关注,为了使中医药彻底地进入国际市场,真正成为世界瑰宝,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中医药翻译在其国际化进程中尤为重要。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但翻译是个‘拦路虎’。针对这只“拦路虎”,我们必须想出放倒和驯服它的技巧和策略。

此类术语的含义为词缀与词干意义的相加,特点是简洁、专业性强、与西医术语的可比性强,便于学术交流。如针灸(acumox)。与之相似的是缩合法,其含义通常是构成该词的两个部分的词语意义相加。例如针压(acupressure)。这两类译法较为少见,大多是在早期翻译中形成约定俗成的译文,通常译者直接采用即可。

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中西医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有不少中医术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如果用意译的方法则译文过于冗长,不符合术语简洁精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音译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不仅可以在翻译中保持中医特色,役畜纯正中医的味道,必要时可加以注释,以弥补音译的不足。例如:气(qi)。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指人体的生命物质,也可以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用音译法来翻译,则最准确、最简洁地反映出了“气”的真实内涵。同样,音译不可滥用,五行是指组成天下万物的五类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果译为“wuxing”,虽然保留了民族特征,却影响了原文内涵的表达和传递,使得西方读者无法理解,不如译为“fiveelements”。

有时候中医术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在英语里可以找得到对应表达,而另一部分则是中国特色词汇,无法找到对应词汇,为了不直接采取直译或者直译的方法而造成误解,这种时候最好采取半音译半直译的方法。比如阴邪(yin-evil),因为阴阳(yinyang)这个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对西方人来说较为常见和熟知,所以“阴”音译为“yin”,而卸则对应英文中的“evil”比较妥当。这样既可以实现语义的传达又可以最大程度为读者所理解。

-->。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三

1.1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类型化的困境。

(1)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规范类型对经验类型和理念类型的背离。就著作人格权而言,理念类型的著作人格权以著作人格为对象,权利表述为“对象+权”,而规范类型的著作人格权无法找到体的著作人格载体,只能以“行为+权”的方式表述。因此,导致规范类型上的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只能是按照权利体现的是作者的精神利益或是财产利益来进行划分。理念类型与规范类型的著作人格权划分出现了偏差。由于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是彼此对立的,导致在此基础上的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类型的封闭性和绝对性,即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要么是人格权,要么是财产权,不存在中间地带。在著作权立法中,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具体权项是按照权利的行使方式来进行归类的。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权利的具体行使方式被认为是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利益而被划归为著作人格权,复制权、传播权、表演权等被认为是体现了作者的财产利益而被划归为著作财产权。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逻辑理念类型,这一类型并不一定能在经验世界找到原型。以发表权为例,如果作者只是发表而不希望从中营利,那么发表就只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利益,而如果作者发表的目的就是希望将作品投入市场,那么发表则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著作权立法上的权利表达方式和理念上、经验上的划分方式产生了背离,类型划分标准的不统一,必然导致规范、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2)制度设计对现实的背离。按照大陆法系的理论,著作人格权具有人身属性,与作者不可分离,有别于著作财产权,二者本质属性的不同导致了区分的必要性。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划分在制度构建上的意义体现在:权利的期间、权利的行使、权利的限制等制度设计上二者存在不同。著作人格权一般没有期限,而财产权有期限限制;著作人格权不允许剥夺、放弃、转让,而财产权允许放弃和转让;著作人格权相对于财产权而言,受到的限制更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雇佣作品、委托作品,最终的著作权可能归属于雇佣者或委托者,此时就产生了原作者与著作人格权的分离。在法国的惠斯特案中(thewhistercase),法院认为如果作品未交付,则发表权在作者手中他可以任意处置,即使订有契约,发表权也不受影响,不可强制作者交出作品,但应支付给对方违约金。易言之,如果作品已交付,则发表权等权利应视为为合同相对方所有。从法国法律对集体作品以及雇佣关系下完成的计算机软件作品所作的规定中,可以推断出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者是无身份权的,法律将此权利授予了集体作品的组织者—既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自然人—以及计算机软件作品的雇主。这导致了著作人格权与作者的分离,理论上不得不通过著作人格权的限制来自圆其说。

(3)司法对立法的背离。类型思维在法学上的意义还在于司法可以通过对法律规范的类推适用对具体案件进行裁决。然而,由于著作人格权理论上存在的'争议和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性,导致实践中,不得不通过司法的创造性解释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进行纠正,类型思维的法律适用意义被消解。以法国为例,其,作者对作品有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处分权,包括许可使用、权利转让等。但是,这种处分受到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制约。以署名权为例,在法国,早期曾出现过认定转让署名权合同无效的判例。这是因为,署名权表彰的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涉公众利益,对公众承担着一种质量担保责任,如果允许署名权随意转让,则无疑是对公众信赖的一种欺骗。这也是合同效力受制于公序良俗等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作品为雇佣作品、委托作品的情况下,权利的归属由双方自行约定,同样,这种约定不得有损于公共利益,不得违背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著作权类型化的重构。

2.1以权利行使方式为标准,构建统一的权项划分类型。

当前,关于著作财产权类型划分的学说和立法有不同的模式。在学说上,有的学说主张根据著作权的支配权性质,比照所有权权能,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项权项。有的学说则主张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作品使用权、对价收取权、售价分享权[12]。有的学说主张根据民事权利的类型,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用益权和担保权。一些学说则主张以利用作品行为方式为划分标准,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复制权、传播权、演绎权等权利。笔者认为,根据类型思维的方法意义,划分权利类型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权利类型的划分,进行法律创制和法律适用。换言之,即通过权利类型的划分进行相关制度构建,并以此指导司法实践。以此为衡量标准,将著作财产权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权,理论上合理,但是却未突显其在著作权制度构建上的意义,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用益权和担保权也存在同样问题,至于作品使用权、对价收取权和售价分享权,也仅仅是在售价分享上对于著作权制度建设有一定意义,其他二权的制度构建意义仍然落空。由于以使用方式为划分标准,将影响著作权制度的权利限制制度、权利许可使用制度、权利保护制度和侵权追究制度的构建。因此,笔者认为应以作品的具体使用方式为依据,进行著作权类型的划分,并将原有的著作人格权和著作财产权的各权项进行整合。

2.2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具备周延性与开放性的权利类型。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使私人复制简单而便捷,网络上众多私人复制行为难以控制,同时各种作品利用行为要实现经济利益都不得不通过同一种方式———传播。“无传播即无权利”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事实。因此,控制作品传播的权利应该是著作财产权的基础性权利。笔者认为,在构建著作权类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权项的内涵界定必须明确、清晰。事实上,关于传播权的范畴就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有观点认为最广义的传播权实际上等同于著作财产权,有的观点认为传播权即向公众传播作品的权利,不具有客体和传播方式的具体规定性,有的观点则把传播权视为与复制权相对应的一组权利的总称,是通过无形方式向公众传播的权利,还有的观点认为传播权就是交互传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鉴于理论学说的不统一,因此,要对著作权进行类型化,必须对相关权项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二是权项的划分必须体现制度构建意义。权项的划分必须在著作权制度设计上具有意义,如对合理使用制度、权利许可使用制度、网络服务责任追究制度的构建上,都必须体现出权项划分的意义。三是权项的划分必须以经验类型为基础。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有些国家的著作权立法模式和一般大众的认识有距离。如法国著作权法通过扩展表演的含义来涵盖传播权。按照通常的理解,表演指的是以演奏、歌唱、形体动作等方式再现作品的行为,而不应包括将作品公开传播给公众的一切行为。否则,会增加公众理解的难度和法律实施的成本。四是通过确立不同层次的权项类型使权项划分具备周延性和开放性。著作财产权的内容是历史的产物———为应对新技术带来的作品的新使用方式而不断添加的。因此,技术总是走在了立法的前面,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因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的作品使用方式,权项的划分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周延性,如以传播权统摄各种技术类型的传播,将有线、无线、交互式传播统统归入其项下,使立法兼稳定性与灵活性。

2.3以传播权为中心的著作权制度构建。

(1)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合理使用制度。在前数字时代,著作权法律围绕着复制权建构限制规则。无论是合理引用还是私人使用中的合理使用,主要针对的权能是复制权。除了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列举合理使用行为之外,“三步测试法”也成为判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性规则。国际公约在研究判定合理使用的一般规则时认为,所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重大经济及特别重要价值的作品利用方式,都应该保留给作者。“三步测试法”要求对著作权的限制不能不合理地损害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实际上,可能影响权利人合法利益的是传播权,如果作品使用人仅仅是复制了作品或者作品的一部分,但是并未将其传播,对权利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在其复制并加以传播时,才会对权利人利益产生影响。例如,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六)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这一规定是合理使用的情形之一。由于我国将翻译权、复制权规定为著作权的具体类型,因此第(六)项之规定是因为侵犯了翻译权和复制权,但如果翻译人、复制人只翻译和复制而不传播,权利人是无法控制也无必要控制。这说明传统的著作权权项设计出现问题。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性质,有学说将其解释为“侵权阻却说”:即使用行为本身是一种未经权利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只是为了平衡公众和权利人利益,才将其视为合理使用。因此,合理使用控制的重心是在行为人触及了传播权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公众和权利人利益的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的传播构成合理使用,而不应将精力放在根本不会对权利人利益产生影响的复制、翻译等行为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第七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作出了规定。将图书馆向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数字作品和以保持版本需要而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纳入合理使用范畴。在用语表述上,将规制中心由著作权法上的“使用”,转为“向公众提供”,体现了合理使用制度从“复制权”中心向“传播权”中心的转变。但信息网络传播权只是传播权的一个类型,有必要从立法模式和具体内容上将其与著作权中的传播权进行整合。

(2)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著作权利用制度。对作品的利用包括著作权人自己使用和许可他人使用两种方式。在许可他人使用的情况下,对于传播权的许可和权利人、被许可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并因数字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一些传播权许可的新模式,如美国苹果电脑所经营的itunesmusicstore与五大唱片公司合作推出的线上有偿许可模式、特定网络空间(如博客)的权利放弃模式、授权要约模式等[18]。这些许可模式在创新传播权许可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线上有偿许可后,作品复制件的再传播问题。它改变了“首次销售原则”下著作权人只有一次机会能够从特定复制件的销售中获得收入的情形。传统线下传播权通常以出版发行的方式进行许可,权利人和被许可人通常会约定复制件的制作量,如出版发行10万册图书,那么根据“首次销售穷竭”原则,权利人相当于丧失了这10万册图书的市场,这些图书在市场上的再次流通不受权利人控制。但是线上许可则不同,其只需要一份数字化文件就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传播,因此,传播数量无法预计,权利人丧失的市场份额和保留的市场份额无法明确,权利人不受制于“首次销售穷竭”原则的限制,传播权始终保留在权利人手中。因此,对权利人的激励应当适可而止。然而,这一限度应该如何掌握在实践中相当困难,每一作品的市场价值不同,法律无法对其强行作出统一的安排。其规制的手段有赖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在许可合同中明确约定许可的期限限制,并通过数字权利管理系统统计具体传播数量,以此征收合理的许可使用费。二是传播权默示许可问题。在网络特定空间,著作权人发表作品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求更多的人、传播、用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例如,在电子布告栏上经常出现的帖子、各类评论、议论,甚至作为创作出现的文章、图片、动画、音乐、录像,这些信息的权利人将信息发布或粘贴在布告栏,应当可以推定著作权人愿意通过网络散布流通其作品,而且也表示默示许可布告栏修改其作品,并在其他bbs上自由流动。我国司法事务中已经出现了网站未经许可转载博客上发表作品的侵权案件。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一旦权利人进入特定网络空间并发表其作品,就允许转载和摘编,除非权利人在发表作品时明确表示未经明示许可不得进行网络传播。但转载和摘编必须说明来源,并向作者支付报酬。作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权利人维权成本,并且有助于增进互联网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效率。

(3)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权利保护和责任追究制度。传播权制度的变革应以实现利益分享为哲学基础,以公平、效益、自由、创新和多样性为价值取向,反映普通民众的文化观念,体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需求。传播权承载着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著作权人的正当权利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表达自由和文化共享以及“数字鸿沟”的消解等都需要传播权保护制度对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一一兼顾,对权利人的保护必须充分但不能骄纵,必须考虑到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需求的可接受程度。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权利人的恶意诉讼行为:权利人或其雇佣人将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上传至网络,然后对网络服务商提出诉讼,指控其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有视频网站就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警惕恶意诉讼行为,适用法律应当考虑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还要考虑社会公众获得信息的正当权利”。这一主张是来自于司法实践中的利益平衡的呼声,是传播权保护制度构建的出发点,对于权利人滥用权利的行为,明显违背了著作权制度的初衷,理当不应给予保护,只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恶意诉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传播权保护制度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民事、行政等渠道对于传播权提供充分有力的“强保护”:即不仅为权利人提供了民事救济的渠道,还追究侵权人的行政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创设“避风港”规则、规定“自助权”允许规避技术措施等免除网络服务商的赔偿责任,并为公众提供合理的接触作品的机会。同时,在制度设计上还充分运用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对网络服务商施加不同程度的注意义务,将其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体现了综合考量权利人、网络服务商以及社会公众多方利益的立法精神。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四

1.1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根据“高等学校中医学/中药学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根据国家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医学模式的发展,广泛征集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质量调查反馈信息等,学校教务处提出了制订课程计划的指导性意见。二级学院根据文件要求,广泛调研和论证,按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制定课程计划初稿,同时组织专家对课程计划进行论证,征求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意见,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意见,最终确定学院的课程计划,经批准后的课程计划,即为学校制度性文件生效执行。

1.2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模块。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中医临床实践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减少总学时,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为主体,辅以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现代医学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分为三大类,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必修课与限选课的比例安排为7:3,通过逐步调整,压缩必修课学时,扩大选修课范围,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提供选择、想像、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加强更新实践教学。

注重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参与实践、接触社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模式,结合中医药教育特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衔接,整体素养、辩证思维、熟练技能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临床适应能力和实习质量[1]。

2.1整合校内实验资源,建立实验教学中心。

为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效率,理顺管理机制,适应实践教学新体系,我校构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理工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模拟医院)、医药相关专业实验室(人文社科实验中心)五大中心。为了促进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对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认真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以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实验教学网站,建设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高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也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平台。

2.2构建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为深化医药类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布署,我校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重构了实验教学体系,变附属课程的孤立实验为系统性实验,以医药类专业为试点,对实验课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初步建立了“基础技能型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组织编著和审定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和实验讲义。

2.3加强实训中心建设,增加学生训练场地。

根据院系合一体制和临床专业后期临床教学的需要,我校建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提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五年连续不断的实训场地,有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临床实训需求。努力将临床模拟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计划上根据不同学期开设课程情况对不同实训项目进行整体安排,通过临床模拟教学、模拟感知、模拟体验、模拟操作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基本实践技能[2]。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3.1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

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2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

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

3.3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4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3.5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4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4.1开展师生座谈。

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

4.2开展课程调研。

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

4.3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

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

4.4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五

中医药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历史悠久、系统完整。药膳作为中医调养身体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在我长期从事中医药膳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中医药膳的养生之道,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烹饪方法,更在于其蕴含的养生理念和方法。

第一段:外观与颜色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的理论,药膳的外观和颜色可以直接反映出其药性和功效。例如,颜色较深的药膳,通常具有温养肾阳、强壮筋骨的作用,如枸杞子炖乌鸡;而颜色较浅的药膳,通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如莲子百合糖水。通过观察药膳的颜色和外观,不仅可以判断其功效,还可以对比不同药膳的颜色和外观,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需要的药膳。

第二段:食材的选择与搭配。

中医药膳讲究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来选择食材和搭配方法。不同食材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例如,很多人都知道当归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气血不足的人食用。而党参则具有益气养阴、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合气虚体弱的人食用。另外,在食材的选择上,还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来调整,以适应身体的需要。

第三段:烹饪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药膳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煮、蒸、炖、煎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药性发挥效果。例如,炖煮能够很好地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提取出来,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而蒸煮则能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不会损失营养成分。根据不同的药膳需求和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药膳的效果。

第四段:饮食习惯和调理方法。

在中医药膳中,除了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外,还非常重视饮食习惯和调理方法。中医药膳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指的是大米、小米、玉米、高梁、荞麦等杂粮,“五果”指的是苹果、桃子、橙子、香蕉、橘子等水果,“五畜”指的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等家禽和畜肉,“五菜”指的是菜花、白菜、胡萝卜、豆腐、鱼等常见的蔬菜。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食用,可以达到平衡饮食的目的,保持身体的健康。

第五段:中医药膳的功效和需持之以恒。

中医药膳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长期的服用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可以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中医药膳的功效非常广泛,可以预防身体的一些常见疾病,并且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因此,我们不妨将中医药膳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结:中医药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丰富的烹饪技巧和养生理念,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原理,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关注和重视中医药膳的价值和作用,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六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就会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个人接受拔罐之后会留下罐印,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些罐印也会不同。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差别上面。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在课堂上面,有多位同学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个男生的罐印呈紫色发黑,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的惊讶。老师解释说这位同学湿气太重,身体并不是太好。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罐印呈粉红色,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身体差别根据罐印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我也接受过拔罐的治疗,在治疗之后又实用了红枣桂圆生姜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起色的红润和身体的舒畅。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七

中医药养生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医药养生强调的是维护身体的内外平衡,以达到心身健康的目标。中医药养生常用的方法包括药膳、针灸、推拿、气功等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调整身体的各个方面,来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中医药养生教育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

中医药养生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药养生方法注重的是治标和治本并重,通过对症下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中医药养生教育也有保健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各种机能,达到一定的恢复和保养效果。此外,中医药养生方法还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使得身体更加健康。

要想学好中医药养生教育,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包括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人体解剖学和疾病学的基础知识。实践基础包括了中草药的认识和使用、针灸、推拿等技术的掌握。只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真正地掌握中医药养生的方法和技能。

中医药养生教育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手段,实际上,中医药养生教育可以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饮食、睡眠和运动来实现中医药养生教育的效果。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用中草药来进行调理,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在睡眠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养生按摩和气功来促进睡眠质量。在运动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药养生运动来锻炼身体。

中医药养生教育在未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养生教育推广的首要任务在于普及中医药养生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养生,掌握中医药养生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中医药养生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技术和方法才能保证中医药养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中医药养生教育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和实践中医药养生的方法和技能,把中医药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未来,中医药养生教育的发展前景良好,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药养生教育的推广和研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养生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八

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

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

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中药材的采集在年份、月份、季节、一日之内的时辰、采集的方法等,对中药材的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具有一定时间的生长期、成熟期,然而,其内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例如:7月份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多;黄连其有效成分在第六年的7月份含量是最高;每年9月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市场上由于很多药贩子为了抢收货源,提前收购,出现了夏药春采、冬药春挖、秋果夏摘等不良现象。这些劣质的药材大量的流入市场上,给中药材饮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下降。

1.2中药材饮品的炮制问题。

首先,中药材炮制工艺的统一化、标准化。虽然在目前上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以及地方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一同形成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三级标准,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其次,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不足之处。

1)原药材的修制不规范,导致药材饮片中的非药用部位的比例过高。如远志、牡丹皮等药材去心率低。

2)药材饮片的切制不规范。如将板蓝根切成薄片,其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厚片、斜片。

3)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不恰当。常见的辅料过量、不规范操作、炮制不到位。

4)使用劣质的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如使用霉变的山栀炒成焦的山栀;使用发绿的黄芩饮片加工炒制成炒黄芩。

最后,临床炮制药品的品种严重的欠缺。同样的中药材在不同的使用处方中会采取不同的炮制饮片,照目前的治疗来讲,在临床使用中炮制药品欠缺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1.3中药材饮品的储存与保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药材从采收到炮制成为饮品中间有一段储存的瞬间,如若药材在这期间不能严格的储存,很容易导致药材发生霉变、质变、虫蛀、受到潮湿等。

2、加强中药材饮品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中药材的法制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

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业务人员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中药材的专业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培训。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熟悉中药材饮片的炮制规范、鉴别、养护、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有关企业质量监督负责人的业务、知识培训等。

2.2加强依法监督。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重点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督与管理,重点要提升各单位质检人员的能力,有效的发挥质检作用。加强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加工与分装的监督与管理,并且还要严格的按照中药材饮片的包装进行分类的管理;同时,还要在中药材饮片的包装盒上注明药品名、生产日期、生产场地、生产的单位、质检合格的标志等,若是不能达标则不能流通于市场上;严禁使用没有正规包装的中药材饮片。

2.3加强对中药材的源头控制。

2.3.1加强对gap的推广和实施。

首先在生产加工上,政府要组织中药材专家对生长某药材的地区、气候、土质、设备、人员、技术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其次,要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农药、肥料、采购、炮制,有助于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到炮制等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好严格的把关,促使其从根本上解决并保证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高低;避免在以后的种植、采收、炮制上出现质量问题、混淆问题等。

2.3.2合理的规划中药材的生产区。

加强对地道中药材的生产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制定相符合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真正的体现出地道、纯正,避免出现异地引种地道的中药材。要逐渐在各地区组织并制定对地道药材定量化的质量标准等,同时还要对合格的药材颁发质量认证书、合格书等。

2.4统一标准,依法进行中药材的炮制。

根据《药品管理法》,建议国家的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有关企业、单位、医院要加强引进新的药材炮制设备、新的炮制技术,以及炮制饮片所需辅料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加强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管理,逐渐施行“品牌”药材饮片制度,尤其是要对通过了gmp认证的药材饮品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植,逐渐的提升药材饮片生产的质量门槛,实现饮片生产的优胜劣汰,且要净化药材饮片的市场环境。

2.5提升管理的意识、质量、环境。

如在药材仓库中增添新的药材架、增添空调、抽湿机、排风扇、温度计等,帮助药仓有效的调节温湿度,严格的管理,避免出现中药材饮片的乱堆乱放。有条件的医院可对贵细中药材饮片进行气调的养护管理,尤其是淘汰掉使用硫磺熏蒸药材的旧老方法。

总而言之,中药材饮片和汤剂由古代传承至现代,足以证明我国中药材在质量方面上的科学性、可靠性、实在性以及独特性。要加强对中药材的改革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是要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实事求是、密切结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对待中药材饮片的采收、炮制、储存、监督、管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实验、比较,促使中药材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充分的发挥其独有的疗效和作用。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十九

摘要:对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初学者普感抽象、深奥、难懂,在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思路与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中医药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一、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之前,往往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学生到了职校,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变,之前语、数、英等文化课不再是“重点学科”,他们面对从未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加上这个时期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记忆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只要教师教法得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恢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他们的学习效果定会有所改观。

中医药学概论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学好这门课程有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在了解中职生特殊性及其学习的特点后,应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无味,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的几点探索。

1.精心备课,查阅相关材料。

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学概论编写十分简单,内容却覆盖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三大板块。教学上,教师若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书本的内容,就会出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些,学得轻松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大纲课时安排,我翻阅了一些参考书和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授课的.书本知识。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医药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报纸上、网络中或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引起学生课余时间对它们的关注,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按照号数顺序,一次课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只要和中医药学相关,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讲一些中医药传说,说一点养生常识,分享中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等等。

3.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直观。

中医药学概述理论抽象,诸如五脏六腑、经络等,学生没有临床接触,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单纯靠教师或书本对这些理论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这时,若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师就会教得更容易,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得更轻松。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我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若在传统的板书课堂,就带上相应的模型或挂图;若是多媒体教学,就结合视频、图像讲解。

4.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容易。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理解的需要,适当引入看似“非医”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

5.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很多中医歌诀,诸如《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等,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来为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更为重要。

6.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辨别掌握易混不易记的知识。

中医药内容众多,比如中药方面,形状、功用相似的两味中药比比皆是,它们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很让初学者头疼。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拿出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不同侧面思考,发表观点、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辨别和总结,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以及平时学习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综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过程又考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

[2]吴平.重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

中医药养生论文篇二十

经济法概论课程是中医院校针对药学专业(一般为营销等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与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定位有显著不同,针对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思考和实践,并从中提出了一些浅拙的教学改革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并能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加以运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定位的特殊要求,面向该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对中药学专业营销等方向经济法教学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为教学研究课题作了相应的调查和实践摸索。

经济法课程是各大专院校法律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与之相比,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着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特殊。法律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法官、律师及法学研究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更注重立法研究、学理分析及适用法律、事后诊断案件的能力培养。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药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等管理人员,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即不出错、不受骗、不越界、以法保权,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用能力。

可见,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在教学中对这两类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定位必有所不同。

2.前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差异。法律专业学生有着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法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顺序。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概论课程前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甚少,通常只有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法律基础在我院于大一上学期开设,该课程为考查课,要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作一了解即可。这就导致了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对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法律专业学生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使学生在无甚多法学基础、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可操作和实用的经济法知识。

由上可见,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等不同,对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必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几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调查和实践,现就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拙建议。

1.要重视教材的选用。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由于就业后主要从事中药经营管理或中药营销方面的职业,这就要求其所学习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涵盖面更为广泛,是“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只要是在以后就业中可能碰到的常用经济法律问题都应该涉及。因此,其课程体系不可能是法律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更为丰富,超越了严格的经济法体系内容,涵盖了民法、商法、社会法中的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因此在教材选用上,针对该特点,应把好教材选用关。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几位笔者认为中药学专业营销方向学生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至少考虑涵盖如下体系的教材: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

2.重视教学内容的体系性安排。上面提到经济法概论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基本涵盖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的内容。但就教材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许多市面上的教材并未严格按照相关体系规划教材内容,呈现的基本是一种离散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下足功夫,要根据课程的相关性从一定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基本层面进行分类,给学生总结提炼出一条学习主线。在课程开始讲授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体系,使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印象,然后在课程的讲授中再按照提炼的主线由浅入深进行讲授。

3.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有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对该两方向学生在教学中就不能像对法律专业学生一样特别强调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应重视对经济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几名任课教师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几经改进。

早期由于该课程于我院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几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单纯知识传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疲乏感,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参与度不够高。此后,为解决这种状态,任课老师开始采用借助知识培养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且经济法律知识日新月异,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此外,经济法概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在教学中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引入案例教学应是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两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故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教学类型,相信在后续的摸索实践中,教研室将会加大一型案例教学的比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尽显为运用型教学服务。

4.重视习题的灵活运用。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本位下,我们不倡导题海战术,但是在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中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习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

我们一再强调经济法概论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任一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贯穿一些习题。这些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使学生快速理解法律条文,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适当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堂习题讨论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大部分学生能摆脱对枯燥法律条文的厌倦,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上要求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搞成题海战术,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习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要精炼,切不能滥;第三,运用的方式上要灵活,切不可“死”。

三、结语。

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该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特殊性,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学阅读相关资料。教师在随时掌握经济法教材新增内容的前提下,更要不断了解经济法理论与立法的最新动态,根据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在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更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经济法学的知识去认识相关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0889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