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1:07:23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范文(21篇)
时间:2023-12-08 11:07:23 小编:纸韵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经历和收获的记录和概括。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对比、归纳、分析等。总结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总结都是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迈出的一步。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和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要求,我制定本课的三个目标:

(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单位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及其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区别。

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基于新课程“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长久起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复习已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数学知识,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卡纸、直尺。

(一)复习引新。

1、同学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

……万千百十个

(1)谁和谁是相邻的数位?

(2)相邻的两个数位的进率是多少?

2、在我们学过的单位里,有没有邻居?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时分秒

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在复习已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入衔接自然,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课后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看看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学到什么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出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这是一个……?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该怎么办?

指名答

(2)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卡纸和直尺,大家一起寻找答案。同桌二人合作,测一测、算一算,这张卡纸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回报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交流,得出

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鼓励学生的各种想法。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上环节重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

有学生会猜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也是100。

只是猜想不一定正确,有什么依据来说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鼓励学生结合已经写出的板书内容,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请求帮助。

(因为有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经历,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就是100。与同学商量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说理达到条理性和完整性。)

学生汇报,教师边板书:1米×1米=1平方米

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

100厘米×100厘米=10000平方厘米

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小小年纪的你们就能用寻找证据的方法来证实某一种想法是否正确,这种数学思想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用得很多,但愿你们将来成为一名对祖国、对人民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3、归纳总结:

认真观察板书内容,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观察有条理的板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疏通知识网络,很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也就是新知识的“再创造”的具体体现。)

(三)巩固运用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5米=()分米

30平方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00厘米=()分米

2、我是小法官

1平方米比1米大。()

50平方分米=5平方米()

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8平方分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

【教学内容】:2015年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书第60—63面。

【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长度、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知识展开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突变和飞跃。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建立面积的表象,熟练应用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本单元后面的而积计算作充分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也比较强。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或亲自参与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本节课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身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突出重点(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突破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在主动探究应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

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选择学生身边的可视可触摸的物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表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面积含义的理解和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的形成。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数学书;练习本;要比较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绿色22.5c*9c,红色13.5c*13.5c),拼摆测量用的正方形卡纸(白色4.5c*4.5c)、圆形卡纸(蓝色直径4.5c)、三角形卡纸(白色:底4.5c*高4.5c)若干;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用的:紫色1c*1c,紫色10c*10c;学生2人小组合作用的练习纸(上面有与上吻合的长方形、心形、三角形和圆形图样);1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布一块。

【学具准备】:数学书;练习本;水彩笔;尺子;4人用的大学俱袋装有:要比较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绿色22.5c*9c,红色13.5c*13.5c),拼摆测量用的正方形卡纸(白色4.5c*4.5c)、圆形卡纸(蓝色直径4.5c)、三角形卡纸(白色:底4.5c*高4.5c)若干;每人用的小学俱袋装有;紫色1c*1c,紫色10c*10c;2人小组合作用的练习纸(上面有与上吻合的长方形、心形、三角形和圆形图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邬老师第一次来给大家上课,作为三年级的小主人,应该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一下对我的欢迎吧!谢谢,大家的掌声很响亮,你们个个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1.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有序地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感受一下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请再像老师一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感受一下数学书侧面的'大小。摸好了吗?请再快速地摸一摸你练习本的封面,请问同学们,我们摸的3个面中,哪个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比哪个面小?(师边演示边让同学们摸,至少点2名同学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亮晶晶的小眼睛观察一下这块黑板的表面,再看一看教室的地面,请问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师点名回答)。

那课桌面与大屏幕面相比呢?(师点名回答)。

2.揭示物体的面积概念。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比较了许多物体的表面,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师指着黑板表面)像这里,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面的面积,那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什么?(点名说)你还能像这样说说其它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点名学生说)。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脐橙,它的表面面积在哪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摸给大家看?(点名学生上台摸)。

师追问:什么叫脐橙的表面面积?(点名说)。

3.揭示封闭图形的面积,区分面积和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还有什么有面积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点名说)同学们知道的图形真多!

那三角形和圆相比,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

前面我们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又知道了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认识的面积。(师板书:面积)。

那这些图形的面积具体指哪里呢?你能涂色表示他们的面积吗?下面两人小组合作,请拿出练习纸,两人同时快速地涂色表示图形的面积,看哪组同学涂得又对又快!

师巡视并收集每种图形的涂色作品,全班讲评。

师首先展示长方形和心形面积的涂色表示图:我们来看看这组同学涂色表示的图形面积,这组同学把这整个长方形和心形都涂上了颜色表示他们的面积,跟他们一样涂色的请举手!看看这组同学的,三角形和圆整个图形也都涂上了颜色表示他们的面积?跟他们一样涂色的请举手!老师也同意这两组同学的涂法。请看大屏幕,(然后师在上展示。)老师给这些图形涂上了绿色表示他们的面积,再请同学们仔细看到这些图形,老师用红色线条表示的是这些图形的什么?(点名回答)对,是周长,它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看来同学们能够区分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了!

4.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图形,(师手指大屏幕),他们中谁的面积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师多点2到3名同学说)?你们其它同学呢?哦,大家都一致认为三角形面积最大。看来面积相差比较大时可以直接观察出面积的大小。

5.小组合作,用测量法(数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用这些方法都不能很确定地比较出他们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还想到了重叠后切割多余的部分,再重叠比较的方法,在这确实可行,你很会开动动脑,有没有不破坏原有图形,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老师这有一些学具(师提袋出示):白色正方形、白色三角形和蓝色圆形纸片,如果利用这些图形学具来摆一摆,拼一拼,能否检验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哪位同学想到怎样摆吗?(师点名说)这位同学说选用一种正方形学具,这张上摆正方形,这张上也摆正方形,再数出摆的个数多的面积就大,有不同意见吗?(点名说)你认为选两种学具,这张上摆三角形,另一张上摆正方形,再数出摆的个数多的面积就大!到底哪种能比较出正确结果呢,选一种还是选两种呢,下面进行4人小组讨论并合作,看哪组能很快讨论合作出正确结果,别着急,讨论合作之前请看清合作要求(师出示合作要求,点一名同学读要求)。

小组合作要求:

1.从学具袋中拿出要比较面积的红色和绿色长方形卡纸,再拿出三种学具:白色正方形、白色三角形和蓝色圆形纸片。

2.小组4人商量选定用哪种学具摆,把不用的学具放回学具袋中。

3.分工:每2人摆一个图形,以最快速度摆好。

4.思考讨论出结果:我们这组选用了()形学具,绿色卡纸上摆了()个,红色卡纸上摆了()个,所以()色卡纸面积大。

同学们,看清要求了吗?好,开始吧!

看哪组摆得又好又快,能很快得出正确结果!

师巡视小组探究情况,并做指导!

师根据汇报结果贴出摆的图形。

(用正方形测量的:绿色卡纸摆了10个正方形,红色卡纸上摆了9个正方形,所以绿色卡纸面积大。用圆形测量的:绿色卡纸大约摆了10个圆形,红色卡纸上大约摆了9个圆形,所以大致比较出绿色卡纸面积大。用三方形测量的:绿色卡纸可以摆20个正方形,红色卡纸可以摆18个正方形,所以绿色卡纸面积大。)。

生回答原因后师追问:在选用学具测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得出:要选用一样的学具来摆,这样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再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出示图):大家想一想,是拼摆了6个正方形的图形面积大吗?(师点名回答)得出正确结果:不能,因为选用拼摆的正方形学具大小不同。

(点名回答得出):必须要用大小一样的学具,也就是面积要一样的学具进行测量拼摆。

师:我们知道了测量时必须要用大小一样的学具,也就是指要用统一的标准。这里统一的标准就是指统一的面积单位,像刚刚用到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都表示一个面积单位。同学们在测量这张卡纸面积的时候摆了10个正方形,说明这张卡纸的面积就是10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测量这张卡纸可以摆18个三角形,说明这张卡纸的面积就是18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里摆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所表示的面积单位是邬老师给定的,当然还可以定大一些的或小一些,或其它形状,那请问通过刚才的拼摆,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认为哪种形状最适合做面积单位?为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讨论得出:圆形没铺满,有空缺部分;三角形摆时受方向限制,很不方面,也有空缺;而正方形不管横着摆还是竖着摆都不受限制,最适合做面积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把刚刚摆的学具和两个比较面积的卡纸放回学具袋中。

6.学习3个常用面积单位。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正方形最适合做面积单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的,为了方便测量和比较,规定了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同时出示,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同学们,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里找出最小的紫色小纸片,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对,就是这一个,(师举起纸片)这就是1平方厘米,抓紧时间用尺子量一下它的四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量完后请举手!

生:边长是1厘米。

师:每条边长都是1厘米吗?(是)。

师:说明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师:也就是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师板书并贴上学具)。

现在用你这个1平方厘米量一下,你的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抓紧时间量一量,有的同学已经量出来了。(至少点2名学生说)。每个同学指甲盖面积大小有差异,其实同学们每个指甲盖面积都很接近1平方厘米。

谁来说一说,生活里面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师讲解并出示图:小奖贴,电脑按键,田字格等)。

点名学生说: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师:那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师板书贴上学具)。

请同学们用你的手掌面和这个1平方分米的学具比一比,手掌面大约多少平方分米?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手里数学练习本的封面,估计一下大约有几个平方分米。看出来的请举手。点名学生说!

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请用你的1平方分米的学具量一量。谁来边演示边说你是怎样测量的!3平方分米,和你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我们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那怎样的面积是1平方米呢?谁来说说看。点名说。

师引导:边长是多少,什么形状的面积是1平方米?生得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师板书)。

请同学们张开手臂,请问你两个手臂张开的长度大约是几米?(师请4位同学伸直手臂并围成近似的正方形)那这四个同学张开手臂围成的图形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米。再请同学们们看到老师手里的这块布,它就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大不大?先估计一下:如果老师请同学站到1平方米面积的布上,大约能站下几个?点名说。到底能站下几名同学呢?咱们就按同学们说的站一下。师点一小组(8个)同学上去站,不够就再点。

我们来数一数站下了几名同学。(大约12个同学)。

师对估计的情况作评价。

7.新课小结:

师小结:通过刚刚地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完善板书)。

三、拓展应用。

同学们,你能用所学的三个常用面积单位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吗?谁来回答第一个:

出示检测练习:

一.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

2.一张课桌面的面积是24()。

3.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

4.昌北二小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000()。

四、归纳提升。

师: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同学们都填对了,下面再来个难点的,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那请问: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怎样不同的物体表面面积呢?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师出示让同学填空),点名学生说。

三个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

1.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邮票、橡皮檫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2.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黑板、教室、操场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3.测量一般大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手帕、课桌面的面积等,用()做单位。

五、全课小结。

接连几个问题都没有难道大家,看来同学们学已经和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成为好朋友了!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呢?(点名学生说)。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还真不少,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在数学书第60至63面,课后请同学们温习并完成书上相应的练习,希望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能积极动脑,深入思考探究,我相信你们将收获更多的知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三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

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感性认识,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讲策略。

为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明确目标;(2)趣味游戏,激发兴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构;(4)联系实际,达标检测;(5)结合目标,总结提升。下面我就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具体阐述以下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课上教师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提出了:“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充分感知,合作建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做到:让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我们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发现教材是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感知概念。但我们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所以我们适当调整了认知顺序。把游戏中的素材当做学材,抓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认知。又运用观察、重叠、比较的方法,突破了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顺学而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逐渐清晰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根据合作要求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中优化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数格子”的方法,再通过比较6个格子和12个格子的图形大小,使学生意识到: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这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先扶后放、教学合一”的有效策略。在“量一量建立认知,找一找形成表象,测一测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学生掌握了这种“量、找、估”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利用类推思想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目的就是让教法成为学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效果预测促达成。

为了预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们认为本课运用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本课教学关注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基于经验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方法、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3.回顾反思,再次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养成追问的习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更多新知的心向和愿望。

以上是我们的教学预案,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都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读懂课堂,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为“主体”而“主导”,以学定导,和谐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四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而且教学内容也很抽象。整节课胡老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一个是什么是面积?一个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教学时充分注重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生成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例如,在课的开始,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四边形,让学生去涂色,比一比谁先涂完。学生都愿意选择小的图形,老师追问:为什么选小的?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接着通过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了解了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了解1平方分米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桌面的大小。在认识1平方米的时候,胡老师先准备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体验1平方米的地面能占多少个同学,学生对面积单位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胡老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五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教具:有关的动画。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2=()c212d2=()c2。

3、100d2=()2400d2=2。

100c2=()d2900c2=()d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黄银老师的这节课。听了黄银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我们的见解,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本节课黄银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又融入了“三导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

黄银老师这节课也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亮点一:黄银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

亮点二: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从理解。

步感知--引出面积概念--再次认知,进一步巩固了面积概念。

亮点三:回归生活的数学,让学生学得更有数学。

总之,黄银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体验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操作实践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整节课,师生的体验愉快、生动,学生在感到很好玩的学习活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经典之作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生生参与,师生合作,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充满了数学课堂向上生长的活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七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布置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只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协助同学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依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同学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同学的前测结果统计标明:

关于面积,87%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5%的同学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同学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同学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0%的同学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同学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认识。

面积的含义。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

直观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认知是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我放手让孩子带着问题自学,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再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他们,并形成表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形象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一、激趣定标。

二、学生自主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定标。

我首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面积单位”,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活动中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时,我直接点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紧接着展示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

在这环节我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探索面积的含义,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并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黑板的面及电视机的屏幕,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平面图形,然后同桌互相比一比图形的大小,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含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我借助多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我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接着我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我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并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步、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其次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最后是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主要设有填空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

(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物体的表面。

或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面图形的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个环节: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资料〔进率〕。

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用较小的单位计量时,累积若干个低级单位的数量就可以构成一个高级单位的数量。这样表示1个高级单位等于多少个低级单位的数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一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1、 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 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 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 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 归纳面积的含义。

1、 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 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p90(1~4)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我们分男生、女生来举行一次涂色比赛,好吗?

规则:a:哨响开始,再响结束。

b:图形要涂满才算涂完。

c:涂完之后起立,示意大家我涂完了。

师:看一看你的周围,男生、女生谁涂得快?

生:不公平。

师:有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

生:男生的长方形大,涂的就慢。女生的长方形小,涂的就快。

师:是这样吗?(展示图形)。

师:长方形有的大,有的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长方形的面积,指名读)。

生:让男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女生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你能说出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吗?圆形、三角形呢?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都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封闭图形的面积,女生读)。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文具盒、书、小纸盒。

师:这些都叫物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摸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家都摸到了吗?

生:(齐答)都摸到了。

师:这说明物体都是有面的。它的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文具盒旁边这个面大,顶上这个面小。

生:……。

师:通过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每个物体自己的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男生读)。

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玻璃表面的大小,就是玻璃表面的面积。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出一些吗?

师:谁能说一说面积是什么?(板书:面积)。

生:面积就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和物体表面的大小。

(课件显示面积的定义,生齐读)。

师:面积有大有小,请大家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面,指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比较两个面的大小,只要用眼看就行了。

生:不对。有的时候两个面的面积很接近,用眼睛不能一下看出哪个大,那个小。

(课件显示面积接近的两个圆)。

师:面积接近的时候,怎么比?

生:把他们摞在一起比。

师:摞在一起,换个词语就是“重叠”。(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谁大谁小?

生:蓝色的圆大,黄色的圆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重叠法。

(师出示红正方形、蓝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还是没办法比较出谁大谁小,怎么办?

生:把多余的那块剪下来,再拼到正方形上。

(师演示拼、剪)。

师:谁大谁小?

生:正方形大,长方形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剪拼法。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学会了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什么样的面积,我们都能比较大小了。

生:不是这样的。

师:生活中无法重叠、剪拼、也不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的面还有很多。(课件显示房屋平面图)这是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屋平面图,要想比较出两间卧室面积的大小,你们能想出好办法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请看屏幕。

(课件显示)。

做个小小测量师。

1.想一想,怎么比较两个卧室的大小?

2.利用学具,动手试验。

3.说一说,哪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活动)。

交流:……。

师:那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为什么都用长方形(正方形)去摆?

为什么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去摆?

小结:测量,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师:第?小组用(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8个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第?小组用(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12个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这么多种图形你认为用哪种图形比较便于拼摆测量?

生:长方形。

生:我认为正方形更好,因为它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自学)。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请找出书中有关1平方厘米的部分,读一读,看一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生:……。

师:找出学具中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模一摸边长在哪?周长在哪?面积在哪?

生:……。

师:谁能说一说一平方厘米的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生:……。

师: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地表面大约是一平方厘米?

生:……。

师:请小组同学互相配合,用你手中的一平方厘米拼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图形。

(生合作拼摆展示)。

师: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

生:……。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1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1厘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面积单位,一个是长度单位。

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使用时要注意区别清楚。

师:现在,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吗?请用同样的方法自学“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生自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米有多大?

生:……。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师:有关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

师:把你想知道的记录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下去研究,明天,把研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四

(第四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涵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和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并创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硬币、方格纸、正方形纸片、桌布、橡皮。

学具准备:

铅笔盒、练习本。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生:新疆、内蒙古……。

教师小结:在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面表示不同的省区。

二、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

地图上,这些省区哪个大,哪个小?我们说的大小是比较的什么?

老师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的面积。

生2: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

我发现了地图上的两个省(出示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模型卡片),大家来比比谁的面积大?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比较。

当学生发现用眼睛已经无孔不入法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很多材料,如果需要,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来想想办法。

分组讨论,动手操作。

让学生介绍自己组的方法。

(上台展示:

小组1:用一角的硬币去摆,江苏大约可以摆19块,浙江大约可以摆18块,所以江苏的面积比浙江大。

小组2:用小正方形的纸片去摆,江苏大约15块,浙江大约16块,浙江的面积比江苏大。

小组3:用透明的方格纸去测量,浙江大约48格,江苏大约51格,江苏大。

为什么不用长方形的纸片去摆呢?

生:……)。

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将误差大的方法排除,最后一致认为用正方形做标准量物体面积时误差最小,最准确。

大家都认为正方形误差最小。

都是用正方形纸片的面去测量的,为什么有16块和48块两种呢?

学生意识到正方形的大小也要统一。

多大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呢?

(评价:教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知道要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是要同一标准的,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去测量大的面积要用大的单位、小的面积要用小的单位,从而引出不同的面积单位。这里转移的太快,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意图)。

小组交流并汇报(评价:虽然学生勉强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以及大的面积要用大的单位,小的面积用小的单位,让我感觉很牵强,是不是可以像吴正宪老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用不合适的单位面积去测量是不可取的,从而引出不同的单位,这样是不是更好?)。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数学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创造出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把它的面积叫做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就是一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描述一下1平方厘米是什么样的?再用它量量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举例)。

将面积单位从小到大一块板书,分别研究。

那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呢?

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学生举例。

那1平方米呢?

四、全课小结。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六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七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他们的大小,并能初步运用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能够正确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生:1平方厘米的纸片若干,1平方分米的纸片10张。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提问:如果要做一面门,必须知道什么?

“面积”这个词听说过吗?在哪里听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新授。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物体的表面。

首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表面,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数学书的表面比文具盒的表面大)再来看一看课桌的表面和数学书的表面,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课桌的表面比数学书的表面大)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3.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投影出示平面图形。

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哪个大哪个小?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指平面图形的面积说,接“物体的表面”后板书:或围成的平面图形)。

4.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追问:它有面积吗?(在黑板上随手画出这个图形)。

生1:没有。师:为什么?(它没有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生2:有。师:那我们看一看,他又没有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生:没有。

师:不是封闭的图形有面积吗?(没有)。

5.我们已经知道了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张纸让学生比较,小组讨论。

小结:看来只数方格的多少是不行的,要想用数方格的多少比较面积的大小,对方格的大小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我们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补充课题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例如:平方厘米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之一。老师手上的这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比:用你的手指甲去和1平方厘米的纸片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的面积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最接近。(大部分同学的大拇指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提问: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几种拼法?请说出它的面积。

2.平方分米。

你们发现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怎么样?(太烦了;1平方厘米太小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好了)这个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板书)。

量:刚才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去量一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比:比划一下,感知1平方分米有多大。

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操作:同桌互相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看那衣着用的方法最好。

3.平方米。

让学生合作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认识到,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是太小的,需要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教师再教学平方米。

4.比较。

现在老师把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重新贴一下,大家来比较一下。你想说什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我们在测量的时,应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红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爸爸的手掌面大约是1( )。

(3)林林家方桌的表面大约是1(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5)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6)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最大的面积单位是哪个?(平方米)还有比它更大的面积单位,像测量我们家乡的面积或我们祖国的面积的时,用平方米是远远不够的。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比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面积就是960万平方千米。

黑板板书: 。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他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后附作业 纸:

练习1:

用彩色笔表示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练习2:

练习3:

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几种拼法?请说出它的面积。

练习4:

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红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爸爸的手掌面大约是1( )。

(3)林林家方桌的表面大约是1(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5)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6)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一)。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 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下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1)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

(2)甲和乙的面积相等。

(3)甲的周长比乙的周长短。

(4)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四、课堂小结3。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十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1、谈话导入 。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略)。

:调查学校每幢房子的建筑面积,相互交流。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粉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十一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1072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