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陕西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陕西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陕西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陕西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陕西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陕西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二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
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一样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三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四
现在我们看到了村落中发掘出来的一些瓮棺,他们是用来作什么的呢?瓮棺是专门用来埋葬小孩的。“夭折的幼儿被放入一个陶瓮,上面盖上一个陶盆,”这便是远古时期埋葬婴幼儿的理想工具。在当时有一个习俗:未实行“成丁礼”的幼儿是不能被埋入氏族公社墓地的,这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死去小孩的体贴和爱护。因为他们认为幼儿还未成长到足以保护自己的年龄,远离大人是很容易被野兽伤害的。然而失去爱子的母亲又怎能让自己的亲骨肉去遭受如此劫难呢?她们是多么的希望能时时的看到自己儿女的身影,便于常常照看。瓮棺的圆孔是用来把死者引到另一个世界—鬼魂世界,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突出表现,半坡人认为儿女肉体虽死,但灵魂不灭,那圆孔便是灵魂出入的通道。用瓮棺作葬具掩埋小孩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商周之后,类似的习俗在当代一些少数民族氏族中仍然可以找到。佤族小孩死后用席子捆在自己房屋附近;广东连南族尚未满月的孩子死去,人们认为他不会走路,不能在户外埋葬,就将孩子的尸体用树皮包起来埋在家里的床下面。
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
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1.1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半坡的原始村落我们已经参观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在半坡所发掘出来的文物。
在第一展室里展出的主要是半坡人的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和玉器。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人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场面。
根据人类各个历史时期所使用工具的不同,历史学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石器时代(新、旧),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如果把人类历史按300万年计算,旧石器就占了299万年。约在距今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约五六千年前,发明了冶炼术,进入青铜器时代,半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期。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的第二阶地上,这里东面是林木茂盛的白鹿塬,西面是波光粼粼的浐河。在六七千年前,半坡这一带树林、竹林茂密,近处还有大片的草原和沼泽,其中生长着相当繁多的游食动物。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狩猎动物骨骼来看,有斑鹿、水鹿、竹鼠、貉、狐狸、兔和鹏鸟等,其中又以斑鹿的骨骼为最多。这也许是因为因为斑鹿性情温驯,易于捕捉的缘故吧。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五
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成为一做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
鼓楼建成1后,经历了一场整体搬迁。这次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扩有关,钟楼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
鼓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看过“介绍西安鼓楼的导游词”的还看了: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六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筹建于1986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展出面积11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3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8件,国家一级文物829件,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它以周、秦、汉、唐为时代重点,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壁画和唐金银器为藏品精华,集中了陕西乃至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历程。
大家请看,喷水池上的七个金字,这是集郭沫若先生的字而成的。水池内横卧的巨石,是汉武帝时期的石鲸。
首先我们进入序言大厅,序言大厅不写一个字,以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高大雄伟顺陵走狮和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原来昭示主题,构成独特的无字序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陕西文化孕育生长的摇篮。走狮是武则天母亲陵墓的镇墓石狮,不仅显示了大唐王朝雄视天下的气概,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被誉为“东方第一狮”。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分为史前、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七大部分,用近3000件文物形象系统的展示了陕西地区自一百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进入“史前时期”,揭示了人类早期的起源和发展。大家请看,这是蓝田猿人的化石,是1964年考古学家在蓝田县公王岭陈家窝村附近发现的。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这里陈列着大量的石器,是早期人类采集狩猎的生活工具。这是1978年在大荔县发现的距今20—18万年的猿人头骨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智人化石。
这里的陶罐、尖底瓶、鱼叉等,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物,表明人类已开始制作工具,从单纯的采猎生活向农业和渔业过渡。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
下面我们进入西周。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和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主要展出的有鼎、兵器、编钟等。鼎原来是一种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礼器。相传大禹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都城定在哪里,九鼎就放在哪里,所以古代称为“定鼎”。后来引申为建立新政权。再后来,人们把企图撺掇政权的行为称为“问鼎”,因此就出现了“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等词语。鼎的使用有“别上下、明贵贱”的严格等级规定,鼎的多少也成为了奴隶主贵族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志。
请看这个五祀卫鼎,是国宝级文物,内壁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记载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有确切纪年,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多友鼎是国宝级文物,上有铭文279个字,记载了周厉王时期多有率兵追击猃狁,杀敌俘获、收复失地的一场战争和周厉王奖赏而铸鼎的事。
下面是秦朝。秦始皇将半两的方孔圆钱确定为统一货币,蕴含“天圆地方”的观念,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方孔圆钱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大货币之一。
这里展出的金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
郑国渠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不仅为秦统一中华奠定了基础,也为历代王朝在长安定都打下了基础。
还有秦阿房宫、兵马俑和彩绘铜车马等大量文物图片或实物,显示出秦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接着我们进入汉朝。汉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汉族、汉语等皆是由此而来。
汉长安城与当时的古罗马城遥遥相对,面积为36平方公里,比罗马城大了两倍还多。这里的陶制水管说明汉长安城已经有了我国最早的排水系统。
大家请看,这个“皇后玉玺”是国宝级文物,是1986年在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墓出土的,玉玺上方凸雕螭虎形纽,底面篆刻“皇后之玺”四个字,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皇后玉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朝皇后玉玺,对研究汉朝帝后玺印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开始制造的,重五铢(约3.33克)。五铢钱一直沿用至隋末,流通时间长达7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大货币之一。
这个“雁鱼铜灯”造型别致,设计巧妙,既能任意调节灯光亮度和方向,又通过水吸收烟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体现了汉朝工艺品既追求美观又注重实用的特点,堪称古代灯目的珍品。
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长安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交流中心。这里的丝绸和西域各国的物品,是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往的见证。
然后我们进入魏晋南北朝。铁蒺藜又称马刺,制作很科学,四个一样长的尖,无论怎么扔出去总是三尖朝地、一尖向上,是对付骑兵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暗器。
大家请看这枚“多面体煤精组印”共有18个正方形印面和8个三角形印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有文字。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多面体印章使身兼多职的独孤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因此独孤信被称为“天下第一老丈人”。
现在我们进入隋唐。唐长安城周长36.7km,面积83.1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人,包括5%的外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李渊废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流通了整个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三大货币之一。
这个“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国宝级文物。此碗采用横冲加工手法,先从内向外捶打所需器形,然后在凸面上刻凿飞禽走兽和忍冬花草。碗内壁有墨书“九两半”三个字,表明碗的重量。
唐三彩是盛唐时流行的工艺品,以黄、褐、绿三色为主要色釉。三彩器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地方较少,因此遗物不多,非常珍贵。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是18件国宝中唯一的三彩器物。骆驼背上架着一个平台,七个向外的乐师神情专注,中间是一个舞女载歌载舞。三彩俑显示出唐朝工匠将艺术夸张和实际生活完美的结合。
这件“兽首玛瑙杯”是唐朝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属国宝级文物。玛瑙杯选用缠丝玛瑙制成,纹理细致,层次感分明。兽角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兽嘴部镶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兽首玛瑙杯具有浓厚的波斯风格,是大唐与西域友好交往的见证。
唐墓室壁画,著名的有出土于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图”;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礼宾图”又称“客使图”;和出土于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这些壁画对考证唐朝宫廷生活、体育运动、友好往来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进入宋元明清。唐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长安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仍是控制中国西北的军事重镇,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使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北宋时,耀州窑烧制的青釉提梁倒灌壶之所以形成倒流,是因为注水口在壶底中央,注水时倒过来,水从壶嘴中流出为盛满,然后把壶身翻正,壶嘴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这是运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原理。
这个黑釉油滴碗是国宝级文物。表面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因此也称“油滴釉”。油滴釉属于结晶釉,工艺要求很高,火候很难把握,只有在1100℃时才会出现这种结晶。
这是宋代的秧歌画像砖,说明现在盛行于陕西的秧歌至少起源于宋代。
这个交钞铜版是金代印刷纸币的雕版,是研究金代纸币的第一手资料。
朋友们,转眼间我们已经走过了陕西100多万年的历史,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___。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20___年,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一盛世的重要见证。
五祀卫鼎为国宝级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铭文中还有确切纪年,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顶峰,但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西周最终走向了灭亡。
到了公元220___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加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法律、车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个虎符是古代调集军队的凭证,它为虎形,分铸两半,两半吻合,方可调兵,现代汉语“符合”一词就来源于此。虎身有错金铭文,铭文内容表明50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必需有国君的命令,这是我国古代用兵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之后,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顶峰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中国的方块字也从这时候起也被称为汉字。汉几乎成为中华民族一个文化符号,“汉字”“汉语”“汉人”都是汉曾经辉煌的印记。
大家先来看看这件国宝级文物——皇后玉玺。玉玺上方凸雕螭虎钮,底面篆书“皇后之玺”四字。质地为蓝阗羊脂玉,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朝灭亡后,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战争纷乱、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军事色彩。
大家请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它由26个面组成,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有文字。这枚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因为官职太多,公务繁忙,所以特制此印,以便签署公文。值得一提的是,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级的人物,因此他有“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之称。
走过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让我们步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隋唐。这一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空前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一些侨居海外的华人仍被称为“唐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
这里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兽首玛瑙杯,它做工精湛,堪称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杯选料精良,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器形如同号角,兽眼向外突出,显得炯炯有神,兽角自然弯曲为螺状,兽嘴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当之无愧的唐代艺术精品。
这幅是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迎宾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代活跃的外交活动。最后,让我们进入宋元明清部分看看,我们重点关注一下青釉提梁倒灌壶。它为国宝级文物,壶把上雕刻着一只精美的凤凰,壶嘴上是一只仰卧的母狮和一只正在吸吮乳汁的幼狮,壶面雕刻着牡丹花,壶盖、梁、身连为一体,注水口在壶底中央,是一个梅花形小孔。注水时将壶身倒翻过来,水从壶嘴中流出为盛满,这时再把壶身翻正,壶嘴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水,这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反映了工匠的睿智巧思。
各位游客,徜徉于陕西5020___年文明之后,我们可能已被灿若繁星的精美文物所折服,更为先祖们的创造与智慧而骄傲,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文明的独特魅力将是你在陕西最美的旅程。
开放的陕西欢迎您再次走进陕西参观游览。
谢谢大家。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八
陕西汗青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度级综合性汗青类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当代化的办法的大型国度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中原宝库”的陕西汗青博物馆是展示陕西汗青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汗青博物馆建成后,齐集珍藏陕西地域出土的贵重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付看惯了明清文物的喜爱者来说,是一大特色。较量典范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钱币。
西安自古帝王都,汗青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很是富厚。形成了陕西奇异的汗青文化风采。陕西汗青博物馆建成后,齐集珍藏陕西地域出土的贵重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较量典范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期间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武器、车马器、糊口用品和出产器材。个中最为典范的商周青铜器,很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代价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范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域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构筑、打猎、糊口及唐与四邻的友爱交往等。是反应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___多件。藏品期间包罗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婢、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类动物。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罗糊口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期间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构筑构件。
竹节熏炉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细。有些还铸刻着吉利语句。
金银玉器
包罗湮金望银的铜器。已注册的有20___多件。个中如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婆、攀金银竹节铜熏炉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塞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位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全球有数的佳构。
历代钱币
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未整理造册(即不包罗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另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类钱币、唐金银币以及罕有的古代外币。
除上述八大类外,尚有书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当代文物和习惯民族文物。
陕西汗青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竣工开放,是它的建成符号着中国博物馆奇迹迈入了新的成长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构筑群,主次有条不紊,坎坷犬牙交织,气魄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处所特色和期间精力于一体。
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构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370000余件,上起远昔人类初始阶段行使的简朴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糊口中的种.种器物,时刻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只数目多、种类全,并且品位高、代价广,个中的商周青铜器尽善尽美,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世界,唐墓壁画全球无双。可谓琳琅满目、佳构群集。
陕西汗青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佳构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辽阔,照明装备机动多用。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根基陈列、专题展览、姑且展览和已开发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门。馆内设有当代化文物库房、文物掩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说话同声传译成果的陈诉厅。
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庞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成品),衬以奔驰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明确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迂腐文明。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14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