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阶段都需要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总结要有重点,突出关键信息,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来。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南国的春天总是早早降临,夹带着太平洋的湿热暖流,让人犹如进入了初夏时节,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将这绿色的大地点缀些许鲜艳的粉红色,格外醒目,让你的眼睛无处可藏。此时的江南,还处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初春时分。
我们到达开平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午后的太阳把我们身上带着江南寒气的冬装一件一件的剥落,到了自力村,仅剩一件单衣裹在身上。
在自力村,围绕在房前屋后的水田都已平整好,那辆红色的拖着犁耙的铁牛停靠在屋后的田塍边上,平静的水面飘浮着几片白云,村头那棵遮天蔽日的榕树不时传来布谷鸟青翠的喊着“南国春早”的叫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往来。
我们来到开平,只为参观这具有特色的、曾经的民居而来,即开平碉楼。
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浸染,让如今的开平碉楼身价不菲,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更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力村的碉楼群便是开平碉楼的一个缩影。到了自力村,基本上可以对开平碉楼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自力村的碉楼历史不长,最早的建于1917年,最晚的建于1948年,这些碉楼在建筑材料、结构、风格上基本是大同小异,呈方形,方方正正,从地基直筒到顶楼,朝向都是坐西北向东南,据说,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都是房主从国外运来,是早期居住型建筑的代表。具有时代印记,对研究建筑和方志的人来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这些碉楼大小不一,占地面积200平方到600平方不等,高度大多是三至五层,一楼一般有一个庭院,进门便是厨房,灶台、水缸、厨柜一应俱全,院子里还有椿米的碓子、碾米的碾子,以及打豆腐的石磨。每一层也都有一个厨房,中间是一个大厅,两边对称的是卧室,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带厨房的四室或三室一厅,顶楼一定是祖屋,正中墙上供奉着房主的祖先牌位,从一世祖到祖父、曾祖等,两边墙上还挂有房主当年最近去世的亲人相片。从祖屋供奉的先人牌位来看,自力村都是方姓人家,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来,到碉楼建成时止已传二十余世。
由于时间久远,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大部分的碉楼都不对游客开放,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碉楼才允许游客进去参观,“铭石楼”就是其中之一。该楼建于1925年,由美籍华人方润文(字铭石)回乡所建,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占地600平米左右,用青砖做成的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楼高五层,楼顶中央建有六角琉璃瓦凉亭,供家人休息和纳凉用。
走进“铭石楼”,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房里的所有摆设都是当时房主的生活用品,沾有泥土的农具,农村特有的柴火灶台,雕龙画凤的架子床,再配上留声机、唱片,以及高档的皮鞋和至今仍高贵不失洋气的摆裙,十足的一个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该楼主人的奢华生活可见一斑。
站在楼顶,眼前的'自力村尽收眼底,翠竹掩映下的一幢幢青砖灰瓦民房坐落有致,古朴自然,袅袅升起的淡淡炊烟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整个村庄呈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我凝视碉楼里主人生前的每件物品,触摸这带有灰尘的历史见证,抚摸着墙上的每一片瓦砾和砖泥,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脑海在飞速转动着,一个个生动、熟悉而又陌生的零散画面就像电影蒙太奇手法那样,在我眼前一一呈现。很难想象,在这光鲜的背后,竟是房主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辛酸而又艰辛的创业历程。
那是一部充满了血和泪的奋斗史。当年这还是一块蛮荒之地,土地贫瘠,粮食歉收,水患、匪患频繁上演,为了生计和活路,当地的一些青壮年利用地处沿海的有利位置,将老婆、孩子留在家中,自己只身前往海外打工。他们下南洋,赴北美,奔西欧,在异国他乡,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忍受背井离乡的孤寂,割橡胶,挖煤矿,修铁路,伐树木……,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重活、脏活、累活,饥饿、疾病、灾难常常袭来,有的甚至客死他乡。活下来的第一代华人就这样用汗水、泪水,伴随着血水,攒下了第一桶金。衣锦返乡的他们首先为留守家中的亲人改善居住条件,建造房屋,然后,将房子留给老婆和长子,自己继续漂洋过海,过着海外打工的日子。
当年,回乡建房的他们还得面对社会不稳,盗匪骚扰的这一现实,房屋既要方便生活,还要安全坚固,适当时候还要有防卫功能,碉楼就这样应运而生。这些特点在“铭石楼”身上最为突出,它不仅是一栋生活用房,也是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坚固的半军事工程,楼顶上的射击孔将底下的一览无余,并与周围的碉楼互为犄角。据介绍,自从有了碉楼,土匪盗贼基本都是无功而返。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我家乡的名胜古迹——开平碉楼。我叫黄灏,你们可以叫我小黄。你们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我都很乐意帮助你们的。
来到开平这,最有名的就是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名居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自明朝(1368—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我到了碉楼的二楼,在这里可以看到碉楼的窗户比民居的窗户开的.口都要小,因为这样就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好大家开始解散,记得不要乱碰东西,这些都是一些文物,十五分钟后,在楼下集中。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碉楼的分类吧!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或是可以按使用功能,来分类,就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呢!
开平碉楼罕有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入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呢!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最少的,大家马上就要飞分开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啊!千万不要忘了我哦!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这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此刻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
中国。
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2007。
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
第31届。
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
通过。
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能够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构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它有很强的防卫潜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能够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四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
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部自然过渡。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罗马风格浓重。楼名匾额放在七层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写“瑞石楼”三个刚劲隽秀的大字。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资料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超越的地方。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这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不少。各位游客这天我们的旅程即将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开平景点已实行联票,包括四个景点:立园60元,自力村碉楼群50元,赤坎影视城20元,马降龙碉楼群50元。联票收费130元,可以去四个景点,两天内有效。除四个经典的联票外,也可以购买马降龙和自力村碉楼群两处的联票,票价90元,但只给开收据,无正式门票。马降龙村落的售票处早9点以前通常无人值班,即无处购买门票。瑞石楼没有正式售票处,要想进楼,需在楼下向当地村民交些钱才可进去。现在要价涨到30元,但可以砍价,砍的多少视个人本事和当日生意好坏而定。
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的人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
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在建造的过程中,开平碉楼有意识、无意识地仿造了国外的各种建筑风格。多数吸收了古罗马的风格,也有的采用西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混合式……最能够显示西方古襄建筑神韵的`是碉楼的柱饰,开平的雕楼汇集了各种古典柱式而又有所变化。除了古典的柱式,还有欧洲文艺复嫩、巴罗克建筑风格的方柱和壁柱也被充分地运用其中。
在碉楼建造高峰期全市多达3000多幢,后由于诸多原因大量废弃,现存碉楼1466幢,分布于不同的城市和乡镇。其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是水口.月山、沙冈、塘口、蚬岗、百合等镇。
开平碉楼是侨乡开平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落,始建于明朝后期,完善于20世纪初,现存1833座,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及中国古典的风格,遍布开平城乡,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以塘口、赤坎、百合、蚬冈等镇较为集中。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始于清初,为防涝防匪而建。清末,开平一带土匪集中,制造了大量惨案,连县长也被掳去。1922年12月土匪们打劫至开平中学,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乡团及时赶去营救,救回校长及学生17人。这件事,使当地人意识到碉楼的作用。海外华侨节衣缩食,存够钱财,回乡建碉楼,逐渐形成了近3000座的规模。现存1833座碉楼。
碉楼大多相同,只有大小、高低区别,高的多达七层,矮的也有三层,屋顶造型各有不同,有中西结合、古罗马式、美国城堡式或欧美风格等。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六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平碉楼。
导游词。
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xx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刻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能够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平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此刻我与大家一齐游览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此刻你们能够自由游览。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单体建筑,其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人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
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了望台,配备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自明朝(1368—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认为,开平碉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关特殊的一页,其洋为中用的艺术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们前往游览的目的地是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为数不多,这个碉楼群位于我们广东省的江门市。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那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中和中西建筑艺术与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超多兴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透过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明白为什么在明后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明朝后期就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构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开平建筑史上的兴旺时期,全市各地普遍建造碉楼,主要是“籍避社贼之状”,即为“防贼”。各方匪贼把富裕的侨乡当成“生财之地”,经常打家劫舍,此外洪水泛滥。于是海外华侨和故里的乡民联合起来,以数家或以村为单位,集资建造公用碉楼,较为富裕的华侨、归侨则独自兴建碉楼,作为防涝和防盗之需。而在建造的过程中,也有意识、无意识的仿造了国外的各种建筑风格。碉楼建造高峰期全市多达3000多幢,后由于诸多原因超多废弃,现存1466幢,分布不同城市和乡镇。其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是水口、月山、沙冈、塘口、蚬岗、百合等镇。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亿元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能够对碉楼四周构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此刻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传说中的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该村20xx年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20xx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广东最佳旅游景区;20xx年6月在联合国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
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他和儿子黄畅兰(长子)、黄赐兰(次子)一齐在香港经营药材铺和钱庄,事业成功。20世纪初,59岁的黄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乡居住,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惜投入三万多元港币的巨资,于民国十年(1923年)筹建家居碉楼,民国十二年(1925年)竣工,历时3年。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楼的顶部有3层亭阁,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廷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该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部自然过渡。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罗马风格浓重。楼名匾额放在七层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写“瑞石楼”三个刚劲隽秀的大字。
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资料的。
对联。
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能够进到里面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这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情绪也放松了不少。各位游客这天我们的旅程即将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但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此刻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
这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此刻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能够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此刻,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是否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广东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距广州110公里,东北距江门市46公里,位于江门五邑中心,是著名的侨乡。数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兴盛和发展,造就了侨乡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民风。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匪盗猖獗,治安混乱;加上河流众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动荡不安,而此时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出现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期,开平许多地区的社会底层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或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一条未知的天涯之路,很多人从此一去便杳无音信。但中国人“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让那些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
“金山伯”们以他们带回来的居住国建筑的印象碎片和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叫做“公仔纸”)上印有世界各地风光与不同国家建筑的明信片为依据,边施工边指导工匠建造他们的“理想家园”。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开平兵贼如毛,“金山伯”们不得不考虑建楼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因此,开平碉楼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了“金山伯”们的记忆力和土生工匠们想象力的结合物。
在鼎盛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民间一直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九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开平碉楼。
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0xx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
对联。
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xx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
尊敬的游客朋友,您好!我是古游网!首先非常感谢您下载古游网的开平碉楼与立园语音导游词,希望我们的讲解能够令您满意。
今天我将带您游览广东开平的著名景点——碉楼与立园。
开始参观之前,古游网先给您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就取了“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中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千姿百态、形式多样。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还有受西方影响的建筑形式。在碉楼的总体造型、建筑构件和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既有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时期的券拱、巴洛克时期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等表现形式,也有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雕栏,这些都融进了开平的乡土建筑之中。西方的科学民主的精神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互相融合,从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上可以看出。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亿元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楼,开平还有许多关于侨民文化的遗迹,立园就是一处,它是1920xx年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20xx年兴建的私人园林。
好了,了解完碉楼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以及立园的简单介绍后,古游网这就带先您去开平的村落里看几处典型的碉楼。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镇,是碉楼最集中的村子。这个村子的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村民们在碉楼之间都种满了荷花,放养着水牛,田田荷叶掩映着结构精美、布局和谐的洋楼,仿佛在中国的田园画中欣赏欧陆风情。全村共建有15座碉楼6座庐,庐就是指的西式别墅。最早的龙胜楼建于1920xx年,最晚的湛庐建于1948年。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铭石楼,它的主人广仁,在美国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他善于经营,把家乡几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国市场,神奇般地畅销。他用6万双毫银元在家乡修建了这座气派的豪宅。五层的铭石楼,底下四层朴实无华,第五层富丽堂皇,前部是一条宽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爱奥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台是变形的罗马栏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线山花,下面是“铭石楼”的匾额,顶部有一个爱奥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顶的小亭子。内部装修更是华丽,大厅挂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画像,出自欧洲名画家的手笔,好几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来装钱的。后来,主人离开了这里,门窗封得极为坚固,即使在十年浩劫的时候,造反派也没有办法打开,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保存完整的碉楼。楼里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铭石楼”左首的四层碉楼是“叶生居庐”,它的主人是广仁的伙计广宽。广宽当年为广仁打工,后来发财也建了楼,其规模仅次于“铭石楼”。“叶生居庐”被打开过一次,能看到的家财被洗劫一空,但据说夹墙中还藏了不少金子。后来这里被雷劈了两次,就是因为金子引雷。
村里最老的“龙胜楼”建成于1920xx年,是一座低矮朴实的众楼。在抗战时期起了大作用。它是自力村为数不多的众楼。当年日寇打过来时,那些私家豪宅穷人是进不去的,于是,全村的穷人都逃进了“龙胜楼”,日寇久攻不下,把村子洗劫一空离去,而大家因为这座破旧的小楼躲过一难。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样会建筑开平碉堡楼呢?那是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所以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
“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
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
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
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
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1840年毒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
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
“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
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
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
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
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
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
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
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
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
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
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
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
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
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
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
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
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
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
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
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
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
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
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
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
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
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
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
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
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
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
尊敬的游客朋友,您好!我是古游网!首先非常感谢您下载古游网的开平碉楼与立园语音导游词,希望我们的讲解能够令您满意。
今天我将带您游览广东开平的著名景点——碉楼与立园。
开始参观之前,古游网先给您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
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就取了“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中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千姿百态、形式多样。
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还有受西方影响的建筑形式。
在碉楼的总体造型、建筑构件和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既有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时期的券拱、巴洛克时期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等表现形式,也有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雕栏,这些都融进了开平的乡土建筑之中。
西方的科学民主的`精神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互相融合,从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上可以看出。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
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亿元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
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
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
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
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楼,开平还有许多关于侨民文化的遗迹,立园就是一处,它是1926年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10年兴建的私人园林。
好了,了解完碉楼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以及立园的简单介绍后,古游网这就带先您去开平的村落里看几处典型的碉楼。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镇,是碉楼最集中的村子。
这个村子的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村民们在碉楼之间都种满了荷花,放养着水牛,田田荷叶掩映着结构精美、布局和谐的洋楼,仿佛在中国的田园画中欣赏欧陆风情。
全村共建有15座碉楼6座庐,庐就是指的西式别墅。
最早的龙胜楼建于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1948年。
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铭石楼,它的主人广仁,在美国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
他善于经营,把家乡几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国市场,神奇般地畅销。
他用6万双毫银元在家乡修建了这座气派的豪宅。
五层的铭石楼,底下四层朴实无华,第五层富丽堂皇,前部是一条宽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爱奥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台是变形的罗马栏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线山花,下面是“铭石楼”的匾额,顶部有一个爱奥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顶的小亭子。
内部装修更是华丽,大厅挂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画像,出自欧洲名画家的手笔,好几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来装钱的。
后来,主人离开了这里,门窗封得极为坚固,即使在十年浩劫的时候,造反派也没有办法打开,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保存完整的碉楼。
楼里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铭石楼”左首的四层碉楼是“叶生居庐”,它的主人是广仁的伙计广宽。
广宽当年为广仁打工,后来发财也建了楼,其规模仅次于“铭石楼”。
“叶生居庐”被打开过一次,能看到的家财被洗劫一空,但据说夹墙中还藏了不少金子。
后来这里被雷劈了两次,就是因为金子引雷。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二
开平碉楼与村落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开平。我是某某,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或小陈。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一起游览开平。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本人及司机欢迎大家光临本地。今天我们的观光游览行程将持续6个小时,各位如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为团友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大家有什么事可尽管找我。今天我们的旅程是赤坎古镇——马降龙碉楼群——自力村碉楼群——开平华侨史展馆。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平吧。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清顺治六年,1649年置开平县。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人历来具有强烈的思乡情节,很多华侨将自己辛苦劳作的积蓄汇回家乡,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当时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经常惹来匪患。同时因为开平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所以,明末清初就有乡民建筑碉楼,用来防涝防匪。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啦-赤坎古镇-影视城。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前去游览。
这是一座有350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20世纪初有华侨出资兴建的。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三家巷。顾名思义,三家巷就是由三个家族组成的一小片住宅区,这就是陈家、何家、周家。这三家宅院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陈家大院富丽堂皇,最显西洋风范;何家豪宅雄伟威武,最具中国特色;周家府邸小巧玲珑,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现在请跟随我进来陈家大院参观。
大家都看到,屋前这个小花苑,大铁栏杆门,拱形门窗,是不是都很具有西洋风范呢?!
大厅设置了太平洋酒吧,喜庆节日就在这里宴会宾客。大家抬头看看这古典的天花板和吊灯,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也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参观完陈家,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四平八稳,雄伟宽阔的大屋就是何家了。这是一座中国特色的台梁式建筑。这座大屋的一个神秘规矩就是:进屋一定要左脚先进。大家可以进来参观,这座大屋当年主要还是一个工厂作坊,这些古老简陋的机器设备,布满灰尘和铁锈,已不能再运作。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周家了。这座府邸的外观也很具中国的古建筑特点,高檐深宅,门庭高大,传统的民居硬山顶,还有机关趟拢大门,都很具中国特色。请大家进屋内看看,大厅虽小,却还有个小歌舞台,大家看看这珠帘,是否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歌舞厅。
大家随便参观,还有半个钟我们就上车到下一站游览。
各位游客,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但也阻止不了我们游览的热情,我们已经来到马降龙村了。这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落,堪称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主要居住着黄氏和关氏两个家族。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主要建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这个村落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蓢”,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黄关两族的海外乡亲众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
喊一声,楼上各层的人都能听见,所以每到吃饭时间,就不用跑上四楼叫人下来吃饭,只需站在天窗下这个位置喊一声“吃饭啦”,他们就会下来。大家再来看看这里还有一扇后门,这是一扇防盗门,这里每扇门窗的铁皮都有一公分那么厚,非常之厚重。大家别看这扇机械防盗门很复杂,看似无从下手,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的,只要按一下这装置,再推一下这把柄,门就能开了。大家再跟我上二楼看看。这里每一层的`楼梯口又有一扇栏杆门,这都是防盗的作用,即使盗贼攻进一楼,也上不了楼上抓人。所以碉楼的先人都是很聪明的,想尽一切办法不给盗贼半点可乘之机。
大家可以上顶层阳台看看整个马降龙村的景色,再过半个钟我们就集合回去吃午饭……
(午饭后)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去往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比马降龙的碉楼建的要早,所以自力村的碉楼更多体现出防御的功能。他们的墙身会有较多的枪眼,尾层都有突出的角堡。这里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自力村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现存碉楼15座,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跟我前去参观。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方润文到美国谋生,经商致富后,花巨资兴建了铭石楼。这座楼楼高5层,顶部正中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第五层四角均建有角堡,俗称“燕子窝”。铭石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口的。大家不妨来厕所看看,这座古老的碉楼里竟然还有现代的马桶和浴缸,没错,这些也是从国外进口的,20年代的中国是没有这些的。
大家看到怎么多进口的东西是不是觉得这座碉楼的主人很了不起,生活很奢华呢?其实也不是你们想到那样,等一下随我到华侨史展馆看看就知道了。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开平华侨史展馆了。这些图纸资料和图片都是开平华侨先民在海外谋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他乡谋生最初大多是做苦力,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有的从事繁重的经济园种植业,狼心狗肺的经济园主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于是给他们每人套上沉重的脚镣;有的从事采矿业,整天都藏在见不得天日的矿井里挖矿,毫无生命保障可言;最苦最累的是去修建铁路的华工,在美国西部险峻的高山和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华侨先民依然风雨无阻,开山取石、凿山平路……许许多多的华侨先民就是这样积劳成疾,死于非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跌,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更是受尽屈辱。当时美国、加拿大的排华政策使华工几乎无藏身之处。贪婪凶残的经济园主及工厂老板利用华工牟取暴利后,并没有发还工钱就把他们赶走。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成为街头流氓取笑欺辱的对象。他们有的被迫露宿街头,更有客死他乡者。然而碉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看到碉楼背后这震撼人心的血泪史,大家是否对这些碉楼刮目相看了呢?!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领略了一个神奇的千碉王国,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奇观,一条令人震撼的王国艺术长廊。今天小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领略开平的秀丽风光,探索开平的源远历史,我们热情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开平,小陈愿意再为大家当向导.今天的旅程结束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三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立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和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中西合壁,气势恢宏;室内装饰和摆设,丰富豪华,珍宝无数。
马降龙碉楼群距开平市区15公里,隶属开平市百合镇。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身临其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村落之一,是由黄姓家族组成的典型开平华侨村落,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黄氏从背面的额祖居地长安村分族迁来,在河滩地上规划建设新村,以村前的锦江河命名。20世纪初,为沿河居住,村民和华侨先后在村后兴建升峰、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楼。
赤坎影视城四周江水环绕,古榕婆娑,江上舟来楫往。堤西路、中华西路、堤东路、中华东路等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游客至此,会不禁惊叹:明明是岭南的乡村,却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视城您会感受到营商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悠闲写意,会看到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随意找一家食肆,边品尝地道小吃,边欣赏黄灯下的古镇,此时,您会发现赤坎原来就是一个诺大的影视城,赤坎影视城在流金岁月中不断地演绎着迷人的故事。
南楼,其貌不扬,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这里谱写了精忠报国的伟大乐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20xx年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四
南国的春天总是早早降临,夹带着太平洋的湿热暖流,让人犹如进入了初夏时节,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将这绿色的大地点缀些许鲜艳的粉红色,格外醒目,让你的眼睛无处可藏。此时的江南,还处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初春时分。
我们到达开平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午后的太阳把我们身上带着江南寒气的冬装一件一件的剥落,到了自力村,仅剩一件单衣裹在身上。
在自力村,围绕在房前屋后的水田都已平整好,那辆红色的拖着犁耙的铁牛停靠在屋后的田塍边上,平静的水面飘浮着几片白云,村头那棵遮天蔽日的榕树不时传来布谷鸟青翠的喊着“南国春早”的叫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往来。
我们来到开平,只为参观这具有特色的、曾经的民居而来,即开平碉楼。
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浸染,让如今的开平碉楼身价不菲,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更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力村的碉楼群便是开平碉楼的一个缩影。到了自力村,基本上可以对开平碉楼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自力村的碉楼历史不长,最早的建于1917年,最晚的建于1948年,这些碉楼在建筑材料、结构、风格上基本是大同小异,呈方形,方方正正,从地基直筒到顶楼,朝向都是坐西北向东南,据说,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都是房主从国外运来,是早期居住型建筑的代表。具有时代印记,对研究建筑和方志的人来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这些碉楼大小不一,占地面积200平方到600平方不等,高度大多是三至五层,一楼一般有一个庭院,进门便是厨房,灶台、水缸、厨柜一应俱全,院子里还有椿米的碓子、碾米的碾子,以及打豆腐的石磨。每一层也都有一个厨房,中间是一个大厅,两边对称的是卧室,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带厨房的四室或三室一厅,顶楼一定是祖屋,正中墙上供奉着房主的祖先牌位,从一世祖到祖父、曾祖等,两边墙上还挂有房主当年最近去世的亲人相片。从祖屋供奉的先人牌位来看,自力村都是方姓人家,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来,到碉楼建成时止已传二十余世。
由于时间久远,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大部分的碉楼都不对游客开放,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碉楼才允许游客进去参观,“铭石楼”就是其中之一。该楼建于1925年,由美籍华人方润文(字铭石)回乡所建,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占地600平米左右,用青砖做成的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楼高五层,楼顶中央建有六角琉璃瓦凉亭,供家人休息和纳凉用。
走进“铭石楼”,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房里的所有摆设都是当时房主的生活用品,沾有泥土的农具,农村特有的柴火灶台,雕龙画凤的架子床,再配上留声机、唱片,以及高档的皮鞋和至今仍高贵不失洋气的摆裙,十足的一个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该楼主人的奢华生活可见一斑。
站在楼顶,眼前的自力村尽收眼底,翠竹掩映下的一幢幢青砖灰瓦民房坐落有致,古朴自然,袅袅升起的淡淡炊烟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整个村庄呈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我凝视碉楼里主人生前的每件物品,触摸这带有灰尘的历史见证,抚摸着墙上的每一片瓦砾和砖泥,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脑海在飞速转动着,一个个生动、熟悉而又陌生的零散画面就像电影蒙太奇手法那样,在我眼前一一呈现。很难想象,在这光鲜的背后,竟是房主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辛酸而又艰辛的创业历程。
那是一部充满了血和泪的奋斗史。当年这还是一块蛮荒之地,土地贫瘠,粮食歉收,水患、匪患频繁上演,为了生计和活路,当地的一些青壮年利用地处沿海的有利位置,将老婆、孩子留在家中,自己只身前往海外打工。他们下南洋,赴北美,奔西欧,在异国他乡,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忍受背井离乡的孤寂,割橡胶,挖煤矿,修铁路,伐树木……,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重活、脏活、累活,饥饿、疾病、灾难常常袭来,有的甚至客死他乡。活下来的第一代华人就这样用汗水、泪水,伴随着血水,攒下了第一桶金。衣锦返乡的他们首先为留守家中的亲人改善居住条件,建造房屋,然后,将房子留给老婆和长子,自己继续漂洋过海,过着海外打工的日子。
当年,回乡建房的他们还得面对社会不稳,盗匪骚扰的这一现实,房屋既要方便生活,还要安全坚固,适当时候还要有防卫功能,碉楼就这样应运而生。这些特点在“铭石楼”身上最为突出,它不仅是一栋生活用房,也是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坚固的半军事工程,楼顶上的射击孔将底下的一览无余,并与周围的碉楼互为犄角。据介绍,自从有了碉楼,土匪盗贼基本都是无功而返。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平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六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但是从外形来看大致是相同的。如果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成:石楼、夯土楼、砖楼和混凝土楼。
石楼的墙有是的加工规则的石块建筑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的石块自由的叠起来,石块之间用粘土粘接。但是,目前开平现存的石楼只有10座了。夯土楼在丘陵地带,是用泥做的。当地把这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此刻保存的有100座。砖楼主要在丘陵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
1、明朝的红砖。
2、民国时期当地的青砖。
3、近代的红砖。
这天开平现存砖楼差不多249座。混凝土楼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是当时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的建筑风格。开平现存混的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的数量最多。
我们此刻要去的自力村碉楼群到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一眼望去,几座碉楼耸立在平原上。大家看,这座碉楼够“碉”了吧。它就像碉堡一样。大家来过这座木板桥,注意不要摔下去了。看,桥边停着的秋红蜻蜓轻轻地拍着翅膀,多美呀!小朋友们不要去抓它们哦,它们是益虫。
我们要看的碉楼到了。这座碉楼暂时没有开放,大家能够先拍几张照片再走。
瞧,这是铭石楼,是15栋碉楼里最精美的一栋,它花了三年时间建成。铭石楼的主人方润文是自力村人,早年的时候在美国谋生,也开过餐馆,有了钱之后,他就像许多的自力村人一样,花巨资回家乡兴建了碉楼。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结发妻子吴氏,妾梁氏、杨氏。此刻,铭石楼的首层正中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看,照片用镶着金边的相框包着。相片中,方润文先生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身穿西装,一副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三太太是欧洲人,当年的村里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
铭石楼的外形壮观,高6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铁枝、铁板、水泥等都是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是英国进口的,铁门是德国进口的。中下部分结构简洁,刚才大家参观的第一层是厅房,2到4层是室。
大家请看墙壁上的鹿角,是他们用来当衣帽架的。每层都有鹿角贴在墙上,对面还放了镜子,这样方便换装。
大家注意一下铭石楼的窗户。所有碉楼的窗户都是这种结构。窗户有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玻璃,能起到提醒主人有土匪来了的作用,土匪从窗户爬进来时,会打碎玻璃;中间的那层是钢架,防止土匪进来;最外面的是一块结实的大铁板,能挡住子弹。
5层以上比较复杂、豪华。第5层是祭祖场的场所。看,他们祖先的灵牌是大理石,中间用玻璃封住,外面用黄金包。大家来看第6层,第6层平台正中间有一个望亭,能看到是否有土匪来到。为了防御土匪劫掠,铭石楼也设有枪眼,这种枪眼,里大外小,有开在墙体上射向院外的,也有开在地板上,射向闯进楼内的土匪。
当时的人们多聪明呀!碉楼,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他们最好的御敌场所。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七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此刻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08年,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
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之后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证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久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绝无旁枝,绝不弯曲,且依然生气盎然,高耸出园中一般树丛之上,就像一个个腰杆挺直,胸怀坦荡,凛凛然的正直之士屹立于立园之中。园主的这种立意在园中楼台的对联中随处可见,如“修行笃厚能持己,立志图强可达人”,“立身清洁求高士,处世仁慈是善人”,“立德立功立善千秋不朽,园梅园松园竹本家无穷”。
园主不仅仅在建园时在取名、布局上有此立意,而且有实施的雄心。据说,立园大花园后面就计划建一座校园,让族中子弟个个受到良好教育,振兴国业,报效国家,成为社会栋梁。但因之后日寇侵华,这计划毁于战乱,园主最后未能了此心愿。因此,立园园名与主人名字的相同,不能说只是巧合,而乃天作之合。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八
游客们,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
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平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十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大家请看: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它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真不愧是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二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单体建筑,其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人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
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了望台,配备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自明朝(1368—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认为,开平碉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关特殊的一页,其洋为中用的艺术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二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xx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着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了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了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
开平碉楼导游词篇二十二
家境。
参观完这第一个碉楼,大家有什么感想阿?看来大家都有不同深处的感想,接下来我们将会参观到更加壮观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镇的影视名城,我们拭目以待吧!
透过参观完这三个大宅之后,大家都就应会有更高的赞叹吧!看来游览了一个上午大家都有点累和饿了,我们要去的第三站:福纳千家,就是最适合但是的啦!那里有一个农家饭庄和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由名厨精心烹制的地道开平农家菜与虫草宴为特色,最适合旅游期间的休闲用餐,超市主要销售五邑地区的土特产及粤西一带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大家对这天的午餐还满意吧?用餐完后我们在这休息半个钟就要去参观这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我们此刻参观的这座楼是叫铭石楼,和之前参观的官骏龙碉楼略有不同,建筑上显得更加壮观更加先进和豪华。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该铭石楼与官骏龙楼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对了,这位游客又说对了,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同时还会发此刻楼上有众多内大外小的小洞,称为“枪口眼”,这也是防卫土匪时对其进攻的设备,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能过上舒适无忧安然的生活,而是时刻要防备土匪会来攻。从这些房门、客厅设施设备以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更现出一种以中西建筑艺术、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参观完前面的碉楼,就应是一次次的叹为观之吧?赞叹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艺术是如此的华丽。但大家又是否会同时带着一个疑问这些灿烂的辉煌是如何获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世纪回忆,看开平华侨话史,看碉楼背后的故事。那里是华侨话史展览馆,我们能够从挂满图片的墙壁上,及图片身旁的简介了解到当年的华人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所以很多华人被迫去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地带建铁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当时很多的华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铁轨和泥土下面看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华人在修铁路时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国人的铁路是牺牲了多少华人的性命流了多少华人的血泪阿!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这一张张图片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当时在外华人吃苦耐劳、艰辛、团结、爱国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就应要引以为荣,就应要学习华人们吃苦耐劳、团结爱国的精神。我们此刻能过上完美的生活,就应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泪。我们能处在这样好的环境,就应要为自己脚下的路作出更加坚定的选取,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潜力去拼搏去奋斗,相信付出了未来就会是有回报的。
各位游客,相处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这天的旅程即将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处了这么难忘快乐的一天,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处的,期望大家能多多见谅,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事事顺心,天天开心,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18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