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代人初三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0:15:03
2023年三代人初三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9 10:15:03     小编:JQ文豪

每个经历都值得总结,每个故事都值得被书写,因为总结能够点亮人生的轨迹。需要充分了解总结的要求和目的,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三代人初三篇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时代不同,梦想也不同,梦想的变迁,见证的是时代的发展。

我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在我们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爷爷、爸爸和我三辈人的梦想印证的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爷爷的“温饱梦”

爷爷出生于50年代,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时代,爷爷带着一家人艰难地生存着,“吃树皮、咽野菜……”每当回想起那时的艰辛,爷爷总忍不住哽咽,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小碗“炸土豆”就是全家人最心满意足的事。那个时代,吃饱肚子是全家人的奢望。仅这个“温饱梦”爷爷就盼了好几年。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们那个偏远的乡村,爷爷带领全家人勤劳致富,盼了多年的梦实现了,我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吃上了大肉。

爸爸的“住房梦”

爸爸当家的时候,家里的境况已大有好转,但住房一直不怎么宽绰,爸爸铆足了劲,要圆自己的“住房梦”。爸爸是我们村有名的“种田能手”,又干起了“种子销售”,积攒够了钱,新房动工了。几个月后,新房竣工,这是我们村第一栋“小洋楼”,全村人都到我们家看“稀奇”,爸爸为此自豪了好久。

我的“大学梦”

我生长于太平盛世,不必为生计而发愁,用爷爷的话说:“我是家里最幸福的一辈人”,我的梦想就是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将来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梦想普通而简单,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这个梦也一定能成为现实。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已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而我们一个个的梦汇合在一起,实现的将是一个不朽的民族腾飞之梦。

龙的子孙,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三代人初三篇二

童年是短暂的,每个人童年都是美好的。从平淡无味的童年到充满趣味的童年,是什么让它发生了改变?是每代人的小康梦!

爷爷奶奶的童年平平淡淡的,但是他们有属于他们的乐趣。在他们那个年代里玩具和零食都很奢侈,当时的经济很困难,他们能上得起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买这些东西了。有些东西在我们眼里显得再平常不过了,在他们眼里却显得非常稀奇,往往能高兴好一阵子。跟我们现在的童年做一下对比,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那个时候人们虽然还没有奔小康的意识,但总想着生活能越来越好。

爸爸妈妈的童年相比爷爷奶奶的童年可进步了不少呢。部分人的家庭状况得到了提高,但是还有一些穷苦家庭。他们那个时候玩具不是很多,大多都是自制的。一有时间就会找到自己的好伙伴玩些游戏。有的玩具费了三四个星期才做好,玩两天就坏了,但他们毫不伤心,因为做玩具的材料可一点也不费钱啊!那小时候还有一个爱好—看书。这个年代里,人们每次都要把书看得破破旧旧的,实在看不了后才舍得把书丢了,有了家庭,穷到买不起呢。到爸爸妈妈长大后,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改革开放了,下海经商的、搞个体户的……大家都奔着“小康梦”前进,全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我出生,杭州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了,我的童年真可谓是缤纷多彩。吃的用的玩的到处都能买,并且想买就买。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事和东西,现在都能买到或实现。我们天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时不时就会有新衣服,新玩具。

三代人的童年,同一个梦想,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美好!

三代人初三篇三

人们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娱乐,比如在爷爷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滚铁圈;在爸爸那个时代,孩子们喜欢一起耍呼啦圈;在我们这个时代,铁圈和呼啦圈几乎不见踪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青少年们埋头玩着手机,刷着朋友圈,乐此不疲。难道以前人们的朋友圈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变成手机上虚拟的“朋友圈”了吗?我们当然要对这种情况说“不”。

沉迷于刷朋友圈,还不利于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前段时间听闻一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不仅整天打网络游戏,竟然吃饭还要奶奶喂。这件事情传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许多网友都批评这位留学生。他的家人说:“他一有时间就上网,认识了很多网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好友,所以性格十分孤僻。”这些话,让人唏嘘。长期沉迷于网络中“朋友圈”,和人们在网络上交流,虽然很方便,容易给人一时的充实感,但长此下去,便会渐渐疏远现实中的好友,进而愈加沉迷于网络。我们应该少刷一点朋友圈,走到户外,去和现实中真实的人交往。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比网络上那些虚拟的真是多了,也精彩多了。

由以上事例可见,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圈呢?真正的朋友圈应是每天在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朋友,能陪你一起开心一起分享苦恼的朋友,而不是网络上甚至都不知道姓名性别的网友。所以,我们要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多和现实中的人交往,才能真正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和精彩。

三代人初三篇四

今天是祖国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爷爷从老家赶过来和我们一起过生日。

妈妈也忍不住接过话题:“我的那个年代,虽不像爷爷那样为吃穿发愁,但生活条件还是艰苦的。到农忙时,年幼的我要到田地里帮着大人们捡麦穗、掰玉米;农闲时要去田野里捡柴,给牛羊割草。妈妈小时候最期盼过年了,到了过年就能吃上肉,穿上新衣裳。虽然那时的生活不好,但还是很快乐。”

在爷爷和妈妈的叙述中,我发现我们这三代人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穿的衣服分四季,不但款式新颖,颜色也鲜艳;平时的早餐都是妈妈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牛奶、鸡蛋、油条、面包、牛排,应有尽有,挑剔的我还嫌弃不好吃;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购物;出门有私家车、高铁、飞机……我们的生活真是幸福呀!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好的时代!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看见了祖国日益强大的蓬勃之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会用回忆点缀希望,用知识武装头脑,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代人初三篇五

又是一年春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人们穿上喜庆的衣裳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而不同的年代的春节,人们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物质条件艰苦,温饱问题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春节就是能在除夕夜多加一两个小菜,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床头守岁,大年初一穿着洗得褪色满是褶皱的旧衣裳到亲戚家去拜年。年前每户人家总会用攒下来的钱买上一些鱼肉,用来正月里招待客人,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家人都不轻易下筷,因此往往搁置大半个正月。

到了爸爸那个年代,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了。打米胖、制米糖、捣年糕……忙得不亦乐乎。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酒酿胡辣,饭后,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村口看大人们放鞭炮,临睡前还会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起了个大早,兴奋地换上衣服在院子里蹦蹦跳跳,走亲访友也能在果盘中挑选到心仪的小零食解馋。

时代在变迁,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庆祝春节的方式愈来愈新颖、丰富,但亘古不变的是:在这传统佳节之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幸福之际,不忘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三代人初三篇六

在我外婆房间的小柜子上总是摆着一台老式的14寸黑白电视机,它的频道按钮已经不全了,喇叭上的油漆也已经脱落了,电视机顶上的小天线也断了一截,打开一看,屏幕上不断地跳跃着小黑点,什么节目都没有。可是外婆却把它擦得一尘不染,当做宝贝似的。我想:这台电视机都不能看了,留着又有什么用?于是,我悄悄地跑去问外婆,外婆告诉我,这台电视机可是来之不易啊。想当年,生活条件很艰苦,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的宝。那时候买一台电视机谈何容易。外婆卖了一头猪,卖了几百斤稻谷,省吃俭用,拼拼凑凑,凑了两百多元钱,托城里的亲戚排长队买回来的。外公用一根长长的毛竹,把室外天线架到屋顶上,再配合电视机上的天线,这样就能收到几个台。当时村子里买得起电视的可不多哦,自从有了这台电视机,家里就一下子热闹了很多,没有电视机的街坊邻居吃过晚饭,都提着小板凳来外婆家看电视,那个开心的场面就像放电影似的。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里人来说,晚上看会儿电视,一天的疲劳也消除了。我明白了,电视机对老一辈人来说就是勤劳致富,努力改变生活的象征!

到了妈妈参加工作的年代,彩电已经悄然地替代了黑白电视机,妈妈大学毕业后一个人留在杭州工作,想家的心情自然十分迫切。她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买一台彩色电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们家里摆放着的25寸大彩电就是当年妈妈自己买的。这台电视陪伴着妈妈整整走过了十个春秋,虽然现在看着又厚又重,可妈妈说,当时在她住的单身宿舍中买电视机的也是寥寥无几的,这台电视机也见证了她参加工作到结婚生子的人生三件大事,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其实,我小时候也是看着这台电视里的动画片长大的,像《奥特曼》、《天线宝宝》、《猫和老鼠》……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21世纪的人类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超轻超薄的壁挂式液晶电视已经踏入了平常百姓家庭。前不久,我们家也更新了一台3d智能电视机,又叫“云电视”,是集有线电视、通讯、互联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三网融合业务,是将使传统的“看电视”,升级为包括上网冲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等、多功能的“用电视”。哈哈,这电视简直就是为我们青少年儿童创造的吧。平时我最喜欢看3d电影,现在就不用跑电影院买小贵的电影票了,只要带上3d眼镜,上网搜索3d影片,足不出户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3d大餐。这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看了《阿凡达》、《蓝精灵》等多部3d大片,在“云电视”中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看,社会在发展,电视机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换代。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突飞猛进的产物。它承载了每一代人的希望和梦想,它让我们看到生活是多么地丰富多彩,人生是那样地灿烂美好!

三代人初三篇七

放学啦!雨还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没带伞,只能等着奶奶来接我。豆大的雨点打在路上,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鞋。我不禁对来接我奶奶抱怨:“下雨天真讨厌!”

奶奶一听,笑着说:“这算啥?要是以前,早成落汤鸡啦!你听说过自行车骑人吗?”“自行车骑人?这是啥?”奶奶悠悠地说:“我年轻时,住的地方靠近河。一下雨,门前的路就泥泞不堪。加上积水,车根本骑不了,人们只能下车把自行车扛到肩上前行。你爸像你这个年纪时,总算没这么泥泞了。”

“那时候的路是怎样的?”在我地追问下。奶奶又说:“你爸小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厦门只是个小渔村,路多是用泥土堆成的。雨天,路就变得坑坑洼洼,一不留神,准会摔个狗啃泥!”

听着奶奶的话,我陷入回忆。一年级入学时,校门口的路旁停满了各式的车,自行车、机动车……简直就是一个大型停车场。那时,爸爸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牵着我的手,在车的间隙中穿梭。我们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提防着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前年,金砖五国会晤在厦门举行。政府为民办实事,城区的街道进行了修整。人行道铺设防水砖;社区建起现代化智能停车场;沿街的商铺门口不再随意堆放垃圾。不仅如此,学校门口还树起了宣传栏,布置了花坛,还有供路人休息的木椅。杂乱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花园。接送孩子们的家长、附近的居民,常常三三两两围坐着,伴着清风,天南海北地畅谈着。

改变的不仅是校门口的道路,勤劳智慧的厦门人,开始往天上修路、地下筑路,brt快速路,空中自行车道,成功大道……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了。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地铁1号线正式试运行。将来其他线路开通后,厦门全岛都将覆盖,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利。

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我阴郁的心情却已消散了。看着眼前宽敞平坦的道路,我挽起奶奶的手,微笑地踏上回家的路。厦门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现在国际大港,真了不起!我为厦门点赞!我为祖国点赞!

三代人初三篇八

爷爷的手是勤劳的手。年轻的时候,家里经济不太好,他要上山去砍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那双手,一刻不停地劳动着。有时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渗出血丝,他依然毫不在意。慢慢地,那双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生活也渐渐改观。几间宽敞牢固的木头房子取代了那破烂不堪的土胚房。爷爷的这双手,细心地牵过爸爸的成长。

爸爸的手是敢拼的手。在爷爷的影响下,爸爸能吃苦耐劳。他曾在部队里生活过,用他的双手掌握了一身硬本领。而后退伍当起教官,悉心带着一批批的学生,教他们防身术、求生本领、交际能力……后来,他辞掉公职,做起了小生意。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天刚破晓,他就起床,这双手制定出店铺经营方案;用心做出美味的佳肴;端起客人定的一份份饭菜;收拾着每一张桌子……渐渐的,店铺越做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爸爸的这双手,继承了爷爷的勤劳,用心引领我努力向上。

而我的手是善学的手。虽还很稚嫩,但已能弹奏出一曲曲优美的曲子;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编出精致玲珑的手工艺品……将来,我也要用这双手去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用这双手推动社会的发展,用这双手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我想:我的小手在爷爷和爸爸两双大手的牵引下,一定能够将他们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传家宝代代传承下去。

三代人初三篇九

“国”是由千万个“家”组成的,千万个家庭的变化是国家变化的缩影。从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到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再到经济繁荣的今天,七十年的努力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家三代人夏天的故事,正是这幅历史画卷中的一朵浪花。

七十年前的夏天,人们刚刚摆脱战乱的痛苦,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窘。外婆儿时的家是一座茅草屋,暴雨如注的夏夜,几声连续的惊雷在半空中炸开,雨水滴滴答答不断地漏在电表上,闪耀着噼里啪啦的火花,老鼠在身边飞快的窜动,外婆姐妹三人只得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正是她记忆中的画面。

四十年前的夏天,我的妈妈出生了。骄阳似火的七月,让她出生不久就长满了痱子和疖子。外婆怀抱着哭泣不止的她,两个人的体温更加剧了皮肤的溃烂。没有电风扇送来的缕缕清风,只能依靠蒲扇勉强度日,直到好心人采来荷叶给妈妈裹在身上,她才得以好转。

我记忆中的夏天,是清甜的味道,幸福而又悠长。不曾“享受”过半夜热醒,洗凉水澡降温入睡的待遇,更不曾在傍晚,睡在露天的凉床上和蚊子“斗智斗勇”。我享受着空调的庇护,还可以在泳池里尽情地嬉戏,各种美味的冷饮更是夏日的“福利”。夏天对我来说,是自由的假期,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

我们家三代人夏天不同的生活是国家富强、民族奋发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科学家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这沉睡的东方雄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旗下成长的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走出自己的路!

三代人初三篇十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同庆,祖国到处呈现和谐繁荣的喜人景象。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迎祖国60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主题活动以来,勾起了我对电的无限记忆。与电的情缘让我万千感慨,思绪漫延开来,在脑海中就犹如回放着一部经典的生活片。

我从记事开始,家中使用的是煤油灯,全家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两间木质瓦房里,1976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十个电力施工人员,帮我们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尽管电杆是木质的,变台是土墩子,但用上电的感觉真好,心想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但那时候由于电网很差,电压极其不稳,电线还经常断线,弄的村民都望电兴叹。父亲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村里的维修电工,由于当时设备、线路、工具都比较简陋,父亲忙前忙后也无法改善村里的供电质量,但是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赏,一家人都觉得在村里很有面子。

时光如梭,1986年我已从不知愁滋味的懵懂少年,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这年11月,受父亲的影响,我进入刚刚组建的小镇水电管理站工作,这在当时引起不少同龄青年的羡慕。在电管站上班可是“金饭碗”,那时小镇电压逐渐稳定,停电现象不再频繁。但当时,农电属地方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管理跟不上,甚至存在一些“电霸”作风。记得上班一个月左右,父亲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人要厚道一点,对村民一定要好。”父亲的这句话,我知道份量,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已记在心间二十多年,并且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了。当初,只知道做电工很“吃香”,参加工作后,经常和师傅一道翻山越岭,涉水淌沟,进行野外作业,而当时的施工工具非常简陋,这时我才知道当一名电力工人是多么的.辛苦。但每当我看到山村傍晚次第亮起的灯光时,看到劳碌的村民忙了一天围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时,我心中的骄傲就油然而生,我也体会到,电工这一职业既辛苦又神圣,打这以后我对电工部门埋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已是一名电力员工感到无比自豪。

国家农村电网改造的春风吹到小镇我参加镇上所有的农网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在农村我目睹了电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日渐坚强的电网给老百姓带来的喜悦。现在以前家家备有的小油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式样的电灯空调、冰箱、洗衣机在农村也随处可见电力给广大农村创业致富装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再次为自己是一名电力工人而自豪。

如今,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光荣地考进了电力部门,成为一名电力员工。应该说,是电力凝集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情缘。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正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富民强的有力见证。

三代人初三篇十一

大年三十晚上,姥姥、爸爸、妈妈和我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话也就围绕“吃”说开了。

姥姥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感叹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节节高啊!我小的时候,能吃上小红薯就算不错了。生活困难的时候,甚至连树皮、砻糠也充饥呢!”

与姥姥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相比,爸爸妈妈算是幸运多了。他们说,尽管那时的生活水平也不高,但吃饱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偶尔还有鱼肉吃。只是一条鱼往往要吃好几顿。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大家美美地吃上白切猪头肉和鸡汁汤年糕。

无疑,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就说我吧,一日三餐,顿顿几菜一汤,五颜六色的菜肴端上餐桌,有荤有素有海鲜,有色有味有花样。妈妈还专门为我订了一份牛奶,并不时让我服用一些滋补品,经常带我去吃西餐。妈妈常说:“你和我们的童年时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三代人初三篇十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奶奶的梦想,一直都是。奶奶是封建时期走过来的,在混乱的年代里,从小就是童养媳,加上地主的剥削制度,一次意外,和妹妹走散了,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杳无消息。奶奶渐渐老去,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走路越来越不方便。都说老了的人特别容易回忆,也许就是那些年和妹妹的美好回忆,奶奶还时不时的想起她的妹妹,总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坐在门口,叹息。偶尔会笑笑,我想可能回忆了那些年美好的事情吧。也会时不时的翻出一双破旧的绣花鞋,说是送给我姑婆的,只是鞋还没有送出去,我的姑婆就消失了。

渐渐地,年过八旬的奶奶,老了,八十岁的风风雨雨,足够花开几次?足够春夏秋冬变化几次?足够时间的年轮划过几次?时间总是那么折腾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奶奶好几次是绝望的,每一次叹息,我都能深深体会到一种失落感。那么久的时间,我的姑婆是生还是死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见上一面。

奶奶八十一岁那年,得到消息说找到姑婆的消息了,可是距离太远,加上年纪大了,我的姑婆不能来看望奶奶了。奶奶可高兴了,翻出那双绣花鞋,叮嘱我的爸爸一定要给姑婆送去,那一天,奶奶笑得很开心,很灿烂,像那一年的少女般,带了羞涩,带了憧憬。

再后来一年,奶奶去世了,去世前,奶奶叮嘱我们不要告诉姑婆她去世的消息,一直以来,姑婆也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消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来自奶奶的秘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总是很别扭,可是,在父亲的年代里,这句话才是时代的标志,时代的口号。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有文化的农民。每次和父亲闲谈,他都会说到他们那个时代求学的道路。那时,家里贫困,需要自带米菜,晚上没有电灯,需要带柴火,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说他总是书不离手,每次看看书,学学文字,总能在里面找到快乐。

在那个年代里好学的人有很多,父亲只是其中的一名,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是,也是最优秀的。父亲谈论着他的过去,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钱人,学很多知识,可以有很多钱父亲说。可是最后,我的父亲还是没有成为有钱人,还只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很好奇父亲的理想和现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父亲只是笑笑,望着远方,慢慢的解释,那时自己错失的一次机会。

父亲一生里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挣到大钱,没有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也许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把它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他总是鼓励我和弟弟好好学习,每次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的时候,最后一句评语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开学也是那句不忘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是90后,我有好多的理想,我想旅游,我想独立,我想成长等等,如果说我的.理想,这些都还不够。在21世纪,物转星移,新的世界,新的未来,我期待的有很多,多到数不清,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的理想总那么不计其数。

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的未来,我要自己决定,我在人生的轨迹上行走,我相信,只要有梦,我的人生就是正确的轨道。

我想对自己说:我的梦,一直在路上。

三代人初三篇十三

梦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是灯,照亮夜行路;梦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是啊!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才使你不断追寻。

爷爷的梦和平梦。

我希望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和平的钟声敲响每一个角落,人们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是爷爷纯朴的心声。小时候,爷爷总给我讲老红军的故事,讲险象环生的万里长征,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红军们毫不动摇的信仰和怎么打鬼子的慕慕经历。年幼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傲骨铮铮勇往直前。后来读了书,才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他们是为了为了新中国而战,为了推翻不合理的制度而战,为了饱受压迫欺凌的广大人民而战,为了正义,为了爱,为了更光明的未来而战,如此美好炽热的信仰,当然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爷爷每次讲红军的故事都会热泪盈眶,因为他也曾是一名军人,是千万个解放军中的一员。他很普通,个子不高,不雄壮威猛,可却一天能行四百里路,如果有紧急任务,甚至能步行五百里。每当受伤绝望时,爷爷就梦想总有一天不再有战争,未来的祖国会是和平富强的!每个中华儿女都平安幸福地生活着。这就是爷爷发自内心的渴求,是贯穿于他整个生命的坚不可催的理想。

爸爸的梦幸福梦。

爸爸生活的年代,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党的十一届中全会确定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也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好政策给农民提供了劳动致富的一片天,农村人各显其能,大显身手,出现了一大批劳动致富的典范。村东边杨大伯家养鱼成了万元户,村西边赵二婶家养鸡盖起了新房爸爸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好,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他辛勤劳作,每天早出晚归,给别人搬砖挑瓦、盖房子,烈日当头,他仍丝毫不停歇,额头上的汗珠密集在一块儿他也顾不上去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黝黑的脸庞成为我和他交谈的常客。不过,爸爸的辛苦与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他的劳作为我家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破陋不堪的旧瓦房变成崭新的楼房时,爸爸的嘴角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20xx年,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的将近十多年时间里,由于党在农村经济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设施得到改善,公路、电力、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家家盖起了新别墅,宽敞卫生又漂亮,户户都通自来水,做饭用煤气,冬暖夏凉真舒畅爸爸的幸福梦实现了!

我的梦教师梦。

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想当老师?工资低,工作又辛苦,还不被人重视。可回头一想,如果没有老师,人才的大批涌岂不成了空想?国家的发达岂不难度倍增?正是因为老师授予我们知识,我们才能踏上成才路,也正是因为老师赐予的一叶扁舟,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白天,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为我们呕心沥血地讲课,夜晚,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老师还在那摇曳的灯光下辛勤地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打着道道鲜艳的勾勾也许当一个人被成功的喜悦包围时,他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但也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在他成功的背后蕴含着一位老师的不断付出。同样,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敬爱的老师,因为我在老师的呵护,爱的沐浴下成才。所以我向往教师这个职业。尽管现在的我只是一名中学生,但我会勤奋、努力地学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走向梦中的三尺讲台。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祖孙三代的追梦之旅印证了一路走来的风雨。艰难的岁月,已经远去,迎接我们的是新世纪的曙光,我坚信终有一天,我的梦会圆,祖国的梦也会圆!

三代人初三篇十四

假期,我们又开始快乐“三人行”啦,三人是谁?当时是姥姥,妈妈还有我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别说,这一次的三人行真的让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来到徐州高铁站,一切都显得快捷而又高效,还没来得及感叹,我们就登上了去往南京的高铁,高铁内干净明亮而又宽敞舒适,高铁外的绿树村庄风驰电掣般的往后跑着,很快电子屏幕上就显示现在的运营时速达到219公里每小时,我们真的是听不到任何噪音也感受不到丝毫的颠簸。

姥姥很显然被眼前的这一切惊呆了,不住的咂着嘴,“真好,真好。”看着姥姥在这明净的车厢内真的成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看什么都稀罕,我忍不住想笑:“姥姥,哪里好啦?”

“哎呀,大孙子,姥姥到了1990年才出过一次远门,到南京去看望你舅老爷,姥姥可高兴啦,那时候还是绿皮火车呢!那火车多慢呀,姥姥买的火车票,足足在上面坐了七八个小时才到南京!”

妈妈忍不住开始插嘴了:“我99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好多了,可以坐特快了,只要四五个小时就能到南京了。”

“ohmygod!你们在说笑话吗?”我忍不住看了一眼高铁票,8:45发车,10:05到站。现在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了呀!

姥姥笑着说:“所以说你们是幸福的一代呀!我们那时候哪里有现在出行的方便呀。一般咱们老农民,谁还出门呀,土里刨食,成天出门溜达,人家不说咱不过日子呀?再说,也真没那个闲钱。可不像现在,手里都富裕了,也敢往外跑跑,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更不敢想,进一次省城这样方便。”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很多我习以为常的高科技,生活的便捷,其实都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结果呀。短短数年,我们三代人就有了这样不同的人生体验。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不禁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更努力的学习,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研究更先进的高铁技术,让祖国的未来更美好!

三代人初三篇十五

下午爸爸看起了模特绣,这使爷爷回来拉。见爸爸在看这个,马上关闭了电是说:“你叫孩子学坏呀,你要在看这种电是小心我打断你的手。”爸爸心里想:和老人住一起,只有一个字“难”

爸爸克我。

我回到了家,一到家便开了电是,爸爸见了马上关了电视说:“你写完了作业吗”。“没有”快去写作业。哦。

这就是我家的三代人,你喜欢吗?

三代人初三篇十六

一天吃完晚饭以后,我们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聊天。我问爷爷说:“爷爷您过去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啊?”爷爷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的说:“我童年的那时是我们新中国才成立的时候,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新中国,还在恢复重建的困难时期,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都是缝缝补补的旧布衣服,旧鞋,一天两顿都是吃包谷饭掺野菜,还吃不饱呢。哪像你现在还动不动要吃外国的肯德基。”

奶奶也插进话来说道:“那些年我们家里人多,可仅仅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学校离家都有六、七里路,都是自己走着去,没有你们漂亮的书包,鲜艳的文具,用个旧布包点纸笔就上学了。那时候的教室也非常的简陋,下雨天还漏雨呢,没有课桌,学生都是坐着长条凳子,书是放腿上。再看看你们现在,学校是几层楼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电视、电脑啊。你们学的课本书印刷的精美漂亮,我多羡慕你们呐。”

坐在一旁的老爸也抢着说:“到了我们七十年代的童年,比你爷爷奶奶那时候好了很多,但要是和你们今天来比啊,那又差的远啰。你看看我们家这台四十二寸的等离子大彩电,在我们童年那会儿,谁家要有一台十二寸的小黑白电视机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周围的邻居都佩服的不得了,一到晚上家里都坐满了看电视的人。还有你们各种各样的玩具,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遥控汽车和飞机,在我们那年代里哪有这么丰富,我们的玩具都是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成的。弹弓啊、铁丝枪、木头枪啊。没有什么披萨,巧克力,最好的就是纸包的硬糖,和你们现在比起来啊,我都觉得我的童年没过好呢!”

听了爷爷奶奶和爸爸讲述他们的童年生活,我真感觉到他们过去的童年生活和现在来比是完全不同。我非常幸运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

三代人初三篇十七

我认识一位1944年的老太太,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几乎大半辈子都忙于生计,苦心经营着全家的生活。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生产实行工分制,老太太全家六口人,家里只有2个劳动力,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每年年底核算后不仅没有节余,反而漏支,辛辛苦苦一年不仅拿不回一分钱,反而还要给生产队钱,家里的日子很难过。每天的饭菜几乎是老三样:红薯、萝卜、辣椒。早餐,将红薯切成块放在水中煮熟成为红薯汤;中午,就奢侈地享用红薯米饭或者萝卜丝米饭,当家里困难到没有食材时,就将辣椒切碎后混在面粉中,兑上盐,做成“辣椒糊糊”。晚上,经常就吃从村里梨树上摘的梨子。在穿着上,家里根本没有钱买成品衣服,六口人的衣服、鞋子都是由老太太亲手缝制,衣服烂了就打上补丁,哥哥衣服不合身了就给弟弟接着穿。她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全家人吃饱穿暖。她就是我的奶奶。她苦了大半辈子,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春节时靠一整年省吃俭用节余的钱买2斤肉包饺子吃。

有一位老头,出生于1945年。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他从记事起就帮着父母干农活,插秧、摘花生、搓玉米……那时候,村民们耕作很艰辛,种田全靠人力,花费大量的汗水和时间。好几个家庭共用一头牛耕地,共用一辆小推车驮粮食。他亲身经历过农活的艰苦,更加懂得食物的可贵。他就是我的爷爷,一位一生简朴的老人。父亲称爷爷很少疾言厉色,最严厉的一次,是父亲读小学时,有几次偷家里的鸡蛋拿到供销点换糖果吃,一个鸡蛋5分钱,可以换10个糖果,爷爷发现后把父亲狠狠打了一顿。原来,家里仅有的鸡蛋是供全家人吃盐的唯一来源。当年顽皮的父亲为了几颗糖果,断送了一家人几个月的食用盐来源。爷爷一生至简,对食物、衣服没有太多要求,唯一遗憾的事是没能学会骑自行车。那是在1982年,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爷爷用节余的钱买了一辆137元武汉牌自行车。唉哟,事来了,六个兄弟都抢着要学,大伯说按年龄大小学,轮到父亲学会,已经到第二年了,爷爷由于年龄太大的缘故,学骑过程中摔了几次便不敢学了。直到爷爷去世他也不会骑自行车,这也许是爷爷一生最大的憾事吧!

有一位1969年出生的男子,今年正是知天命之年。他在家中排行第四,由于三个哥哥在读书方面颇有些力不从心,他从小被寄予殷切期望。其实他家里成分不好,邓小平同志上台后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十年,他也实实在在获得了政策的红利,拥有了宝贵的读书机会。年岁渐长,书读的不错,努力考上了师范学校,实现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心愿,这在当时就叫做“鱼跃龙门”了!成为村里面“别人家的孩子”了!他时常向我感慨,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对书本知识要有敬畏之心。他就是我的父亲,少年时由于物质的.匮乏而生活得卑琐,因为有肉吃而喜不自胜,青年时从书本里获得了精神的愉悦,从而将视野从眼前的小村庄延伸到了都市、绿皮火车、台式电脑、电话、大哥大手机……而现在,他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传承知识。

而我,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学业顺遂,工作顺心。今年6月份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取得硕士学位,来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道办事处,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两个月的时光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基层的温度,触碰到基层的脉搏,我梦想着与花山地区的人民真正融为一体,感他们所感,喜他们所喜,忧他们所忧,成为一名拥有坚实群众基础的好干部。

三代人的梦想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奶奶的梦想是吃饱穿暖,爷爷的梦想是会骑自行车,父亲的梦想是教书育人,而我的梦想是当好新时代基层干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精准脱贫、义务教育工程向纵深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再也不会有人吃不上饭,再也不会有人流浪街头,也不会有人因为贫穷而丧失读书的机会。新中国有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庭,一个个小家庭就像一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看啊,那奔腾咆哮着的大海就是我们日益强盛的新中国!

三代人初三篇十八

一直以来,我很拒绝用文字去写生我养我的父母,不是为别的,而是觉得父母之情大于天地,文字略显得过于苍白,而今而立之年,我本想能用自己的所得给予自己的双亲报恩,只可惜,事实和命运多舛,至今,怕是只有这文字能给予一种心灵的慰藉。

母亲出生在1956年秋天,是哪个年代的独生女,说来哪个年代独生女是非常稀有的,母亲那一代人,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七八个,最少都三四个,而母亲却独独的一个人,这也是母亲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没有亲姊妹,亲兄弟。说起母亲为何独生,那不得不去提一个人,就是母亲的母亲------我的外奶奶。

新中国成立的早些年,中国的农民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温饱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我的外奶奶,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只可惜在那个时代,地主是不被看好且家道中落的时候。外奶奶虽然生在大户人家,却嫁给了贫下中农的外爷爷,那时候,嫁给这样的人却是光荣的,外奶奶身量不高,十几岁得了一场怪病,伤了脑子,成了言语有障碍的人。外奶奶虽然言语不通,半聋半哑,但是从小培养的女红和烹煮手艺却精湛的很。据说外奶奶绣出来的花放在远处似乎是活的,她会用布渣拼接做衣服和鞋子,做出来的鞋子往往能穿几年,轻巧但结实。还有就是天空中飞过的鸟儿蝴蝶,外奶奶用一张烟盒的纸片就能剪出来,剪出来的样子似乎会动起来。外奶奶的厨艺更不在话下,全村的人最喜欢在母亲家干活,虽然吃的是高粱、糜子面,但是在外奶奶的手中,这些粗粮面做出来的吃食却是色香味俱全。可惜这么一位绝才,只活了30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外爷爷是个地道的贫农,家中贫穷,外奶奶嫁过去生下母亲,就得了不育症,就再也不能生养了,然而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却迫使外奶奶也需要一个儿子为她们二老养老送终。于是几经商量,将二外爷爷(外爷爷的二哥)家的唐舅过寄过来顶外爷爷的家的门户,唐舅三四岁才被领来,外奶奶对这个儿子是亲的不得了,将自己身上唯一的棉衣,扒拉下来,为唐舅做了一身翻新的棉衣,而自己穿着一件夹层的衣服过了一个冬天。然而更可悲的是,她的妯娌也就是唐舅的妈妈最终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连哄带骗的将唐舅领回家去了,从此再也没送回来。

外奶奶的期盼和希望懂因此受了重创,加上一个冬天的冷冻和艰苦岁月里的操磨,一病不起,过了一年多,全身肿胀裂口去世了。母亲因此成了一个没有娘的孩子,那时候她才刚刚十一岁。母亲回忆说,外奶奶活着的时候自己虽然缺少吃穿,还没有遭过大罪,但是没了娘,自己真的遭尽了这世上的苦。

母亲十来岁担起了家务,和外爷爷相依为命。十二岁开始在集体劳动挣工分,为外爷爷烧饭洗衣,衣服常常烂的没法穿,于是自己学着缝补。母亲的艰苦岁月在挨饿受冻中度过。唯一的就是母亲还有个舅舅家稍微能给予她平时没有的温暖。还有就是母亲的两个姨娘也对母亲视为亲生,以至于母亲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也是养成了善良却要强的性子。有一年,青黄不接,集体分的粮食在麦子刚出穗的时候已经断了,外爷爷出远门干活去了,母亲一个人在集体劳动,家中没了吃的,只能在六月刚结了果实的豌豆地理度过了三天,哪个季节,豌豆角刚刚长大,能生吃,她一个人睡在豌豆地理,白天干活,晚上吃豆子充饥。有几个年长的老人看不下去,就拖人告诉了母亲的舅舅,舅爷爷才将母亲拉到了自己家,吃了几顿饱饭。那段艰苦的月,家家的口粮急缺,所以多一个人吃饭,都是负担,母亲明白,所以她要强的时候是不愿意给自己舅舅家人添麻烦。一直到外爷爷回来,才想办法换了一点吃的度过了难关。

后来母亲成人,就许了人家,那时候母亲不识字,却是个有主见的女人。因为勤劳善良却不服输的性格,这一段婚姻她自己做主还给推掉了。事情是这样的:母亲许的人家,男人的哥哥是个暴徒,打女人的时候非常狠,母亲有一次去玩,亲眼目睹了自己要嫁的男人的哥哥在暴打自己的女人,哪个场面简直能吓傻一大堆人。那时候在农村,男人是天的高贵地位,似的女人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男人打女人那是属于家法管理,但是那样的暴打几乎是罕见的。母亲回到家中,每每想起总心有余悸,经过再三思量,她觉得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毕竟是一奶同胞,有血亲,万一哪天那个男人那样对她,她可受不了。于是母亲坚决要退婚。为此保媒的大爷爷(外爷爷的兄长)大发雷霆,以老人的资格命令母亲不能退婚,但是母亲态度坚决,并且以死相拼,最后撩下一句话:进他家门,好,把我打死,拉进去可以!众人无力,外爷爷也是没了主意,最后同意退婚。那家人因为退婚,近乎把给的彩礼,连一串萝卜干也要了回去。母亲是高兴的,要就要了,总之是不用嫁了。

笔落此处,母亲的终身幸福当还得有另一个人出现才能完成,那就是父亲。父亲一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但父亲从小心灵手巧,学了一身手艺,做木匠活、维修农具和开拖拉机,当时这些那都是“能人”干的活。父亲在那个时期也算是一个技术人员,张的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只是因为从太爷爷辈就穷的缘故,家中也是十分困难。老大不小的他因为穷娶不上媳妇,甚至穿不起一双鞋子。父亲的形象很像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安,虽然精明能干,但是在旧时代下,却穷苦的天天为一顿稀饭发愁。村上的人前后为他介绍了几个,但都因为穷,女方拒绝了。父亲心灰意冷,就再不愿意谈娶妻的事情了,一直到了26岁,算大龄青年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在父亲在集体还有点影响力的时候,母亲家却意外遭窃,家中刚分的一袋子麦子和一个枕套中的麦子被偷了,父亲为了帮母亲讨回公道,竟然挨家挨户的搜,最终精明的父亲破获了案子,拿回了粮食。就在那时候父亲和母亲走在了一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是要父亲收留外爷爷,为他养老送终。

这样一个新家就建立起来了,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个。无独有偶,我奶奶虽然对母亲爱护有加,母亲也因从小失去了母爱,对奶奶也是尊敬孝顺,但是奶奶临死时,哀求将大哥哥送去伯伯家顶门户,因为伯伯家没有儿子…….母亲想起外奶奶因为重男轻女丧了命,就忍痛做了这样的事情。还好我们一家人都在一处,也没有离得太远。

我生下来,已经是改革开放五六年后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时候虽然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不用在挨饿,相比我几个哥哥,我生活的比他们辛福,比起母亲我更是辛福的不得了了。因为家中就我一个女儿,父母亲对我疼惜有加。每年有新衣服,冬天有棉衣和暖鞋。

但是贫穷还是压在农民的身上,我们依然是早当家的孩子。我从小早早的学会了自立。7岁学会刷锅洗碗,和哥哥两个赶牲口在冬天往地里拖粪,秋天叶落时候和哥哥一起在去扫树叶。就这样和父母一道披星戴月为这个贫穷的家庭而努力。12岁我开始下地帮忙除草、收割粮食,相比80后的好多女孩子,我的生活也算是艰苦了很多。那时候农家的女孩不比漂亮,不比穿新衣收拾打扮,比的就是在屋里屋外的“能干”,因为这个思想的影响,我的童年、少年比灰姑娘还灰色,连唯一懂的男女差异时候的心动,因为贫穷的自卑,都深深的掐死在刚懵懂发芽的状态。但是艰苦依旧,生活依旧。

对于我们几个上学,母亲却是积极的很,在我们那个地方那时候上学,凭的的是天赋,我从小较一般女孩子领悟能力好些,在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我竞年年考第一。和我哥哥一样,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别人家孩子没有的光环。农活也不耽误,别人家孩子干的我们也干。一直到哥哥上了初中,加上天旱灾荒,家中供我们三个人上学已经捉襟见肘,母亲为了我们几个能读书有出息,就出门打工去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在外面也没有一技之长,赚钱又少,加上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干不动家里的农活,所以我们家的角色就调换了一下。这在村里引起了很多非议,但是母亲却说,为了你们别人的话也顾不得了。母亲出门,每年去两趟,一趟两三个月,母亲在外打工的岁月竟然持续了近十年,直到我上了大学。母亲不在家的日子,是我最难熬的时光,做饭洗衣服,下地劳动,我包揽了家中母亲留下的所有能干的活计,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还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我常常想母亲想的晚上一个人哭,生怕她丢下我们或者有点意外。母亲每次回来,我都哭好久。上初中的时候,住在离学校附近的街上,每次同学的妈妈来看他们,我就只能偷偷的哭。后来我变得坚强了,有什么也不愿意说出来,该干啥就干啥,因为我突然觉得所有的悲伤改变不了什么。我看到人家女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困窘,也不会因为生活而自卑,但是我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唯一了不起的就是我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从那时候起,我决定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我对父母辛勤劳动的回报。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小哥哥考上了重点大学,继我伯伯家的大哥哥后,我们家出了第二个大学生,全村的人登门道贺,父母亲脸上骄傲的神色,我至今难忘。我也考上了本省的大学,二哥哥求学虽然波折,但是也上了本地的专科学校。一家子一下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而且我是我们那个小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全村人的眼睛都红了。这份荣誉和骄傲属于我的双亲。虽然那些年我上学也很艰苦,但相对于母亲和外奶奶我已经是个辛运儿了,我常常感激上苍,有这么好的一个家,有这么一个好妈妈,好爸爸,有一个了不起的外奶奶。当地的一个农民作家写了一本关于我们村子的书叫《六盘山下的荀子沟》。记载了我们家的这一辉煌历史,只是他写的当地的民俗和说法,说我们之所以上大学是因为爷爷德行有功,埋葬之处风水好。其实我并不反对,因为积德和风水均也是有根可寻,只是我觉得我母亲的功劳最大,因为她的坚强和不认命使得我们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坚持住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我常常回忆母亲在那些年月忧愁的眉梢,也常常想象那个未曾谋面的外奶奶,她们这两代人之间的点点滴滴,生活的苦楚和艰辛,遭遇和磨难,也常常想念自己走过的路途,脑海总是翻滚着太多的画面,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途和命运,有自己的精彩和磨难,但是生活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有希望。

外奶奶、母亲和我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人世间不一样的沧桑,却也不甘心命运的驱使,一代一代的努力着。母亲一生艰辛,她受的苦最多,我想此生这文字怕是装不下了,只愿在有生之年,她能健康平安,我们不在步其后尘,为梦想继续努力!

三代人初三篇十九

每个孩子都盼望春节,春节不仅可以放鞭炮,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压岁钱。

春节快到了,奶奶小时候的春节又是怎样过的呢?带着这个好奇心,我兴冲冲的采访了奶奶。“奶奶,您小时候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呀?”奶奶挺了挺她那微微拱起的背,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们小时候嘛,可比不了你们呦!哪有你们这一代这么享福。我们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奶奶,什么是计划经济呀?”我不禁插嘴问。奶奶说:“计划经济就是国家经济不富足,买东西不仅要人民币,还要凭票。像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等。五花八门,有十几种票。”“哈!这么多票,多麻烦啊!”我不禁抱怨起来,我迫不及待地说:“奶奶,前些日子,我跟爸爸去菜场买菜,菜场什么菜都有。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既新鲜又品种繁多。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奶奶慈爱地说:“时代不同了,社会在进步嘛,你们赶上好日子了。”奶奶不无感慨的又说:“我们年三十,那有什么电视看啊!那时文化生活很单一,到了三十,看看小人书,下下棋,就很知足了。有一年奶奶的妈妈为了让奶奶在大年初一穿上新衣,三十那天晚上,一针一线赶制了一件小兰花衣,奶奶在大年初一穿着新衣,高兴极了。”说到这儿,奶奶不禁十分伤感。这让我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我望着奶奶额头上的白发,不由得紧紧依偎在奶奶怀里。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我连忙问爸爸:“爸爸、爸爸,你们小时候过春节买东西还用票吗?”爸爸笑着说:“爸爸很小的时候,还能用到粮票,但没多久就不用了。过年时大家都穿新衣,吃得东西也很多。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很多,有了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了。奶奶那一代人过年吃得饱,穿得暖;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的好、穿得好;你们这一代嘛。”爸爸刚要说,我就抢先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的有营养,穿得很漂亮,玩的要精彩。”爸爸听了,忙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得好。”爸爸又幽默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比上有余,比下不足。”我听了哈哈大笑。我忙说:“是呀,你看我过年买一双靴子要三百多,滑雪衫也要二百多,我们玩的就更多了。只要拿起鼠标,敲敲键盘,通过上网,就可以看各种儿童童话、玩游戏等,我们的生活真是比蜜还要甜。”

晚上,想起白天对奶奶和爸爸的采访,我真是感慨万千。三代人的春节反映了不同的三个时代,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的生活。

三代人初三篇二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时代不同,梦想也不同,梦想的变迁,见证的是时代的发展。

我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在我们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爷爷、爸爸和我三辈人的梦想印证的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爷爷的“温饱梦”

爷爷出生于50年代,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时代,爷爷带着一家人艰难地生存着,“吃树皮、咽野菜……”每当回想起那时的艰辛,爷爷总忍不住哽咽,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小碗“炸土豆”就是全家人最心满意足的事。那个时代,吃饱肚子是全家人的奢望。仅这个“温饱梦”爷爷就盼了好几年。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们那个偏远的乡村,爷爷带领全家人勤劳致富,盼了多年的梦实现了,我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吃上了大肉。

爸爸的“住房梦”

爸爸当家的时候,家里的境况已大有好转,但住房一直不怎么宽绰,爸爸铆足了劲,要圆自己的“住房梦”。爸爸是我们村有名的“种田能手”,又干起了“种子销售”,积攒够了钱,新房动工了。几个月后,新房竣工,这是我们村第一栋“小洋楼”,全村人都到我们家看“稀奇”,爸爸为此自豪了好久。

我的“大学梦”

我生长于太平盛世,不必为生计而发愁,用爷爷的话说:“我是家里最幸福的一辈人”,我的梦想就是能够考上“重点大学”,将来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梦想普通而简单,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这个梦也一定能成为现实。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已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而我们一个个的梦汇合在一起,实现的将是一个不朽的民族腾飞之梦。

龙的子孙,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2394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