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编制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的书面材料。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果你想要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比较常见的化肥,知道化肥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了解化肥的特性、储藏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尝试给植物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能注意把握施肥的量。
3、喜爱种植活动,乐意亲近自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蔬菜们需要的营养素,你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样的?
师:这些化肥都是已经加工过的,叫做化肥肥料。它们的名字叫:磷肥、氮肥、钾肥,这三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化肥肥料。
二、基肥和追肥。
1、播放课件。
2、了解施肥的重要性。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施肥吗?
种植以前施肥叫什么?
种植完以后再去施肥又叫什么?
小结:开始种植时,泥土就需要有个良好的基础,这时施肥叫基肥。在植物生长时,再次对泥土进行施肥叫追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施肥呢?施肥对我们的农作物有什么帮助吗?
化肥要洒在哪里呢?
化肥可以洒在土壤也就是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洒在植物的茎叶上,分别叫土壤用肥和叶面用肥。
三、化肥的存储。
1、教师出示问题,请幼儿选择对和否:
问题一:化肥能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防潮湿)。
问题二:化肥能不能暴露在空气中?(防挥发)。
问题三:化肥能不能晒太阳?(防受热)。
问题四:化肥能不能混在一起放?(防混放)。
问题五:化肥能不能和吃的东西一起放?(防误用)。
四、给植物施肥。
1、幼儿讨论。
施肥的时候要施在什么位置?
施肥的量是多少?
多少时间施肥一次?
2、幼儿尝试给植物施肥。
施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肥料不宜过多,容易将植物烧死。
施肥的时候也可以施在土壤上或者叶面上。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二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三
对幼儿来说,五颜六色的豆子有时是神奇的种子,有时是有趣的美工材料,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豆子具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豆制品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豆子与豆制品的关系、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萌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积极探索自制豆浆的方法,发现豆制品与豆类的关系,感受其作用和价值。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豆制品,知道豆类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主要用途,与同伴合作制作豆浆。
3.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各种豆子每组1盘。
2.布置豆类食物自助餐环境:豆沙馅、豆腐、豆腐乳、绿豆饼等装盘,小盘、小又与幼儿人数相同。
3.泡好的豆子、豆浆机、纸杯若干。
【活动建议】。
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食用方法、营养等方面进行介绍。
小结:豆子的种类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它们的大小、颜色、
形状不同,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2.品尝各种豆制品,了解豆子与豆类食品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说说食品的味道,讨论其制作原料。
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字吗?尝尝是用什么豆子做出来的?
小结:豆沙是用红豆做成的,豆腐干、豆腐乳是用黄豆做成的,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这些食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还吃过哪些豆制品、是用什么豆子做的以及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3.制作、品尝豆浆,激发对豆类食品的兴。
(1)出示豆家,请幼儿猜一猜制作原料并说一说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制作豆浆。
(3)师生共同分享自制豆浆。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四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火箭发射升空后的几个变化步骤。
3、激发幼儿对科学方面的学习兴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和作用。
2、难点是了解火箭起飞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前经验的准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关于火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文字和制作火箭模型)。
2、火箭发射的动画课件,火箭模型,发射后的每一个变化步骤的图片,字卡。
3、准备太阳、地球、月亮模型和椭圆形飞行路线图。
4、走线音乐《星空》,歌舞《小小宇航员》。游戏音乐《星球大战》。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谜底来。一个东西长又长,呼哧一下向上冲,地球引力挡不住,转眼就会到太空。(火箭)。
2、关于火箭的相关知识的自由谈话。
师:前段时间老师叫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了解火箭的知识,请你们把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加以解说)。
3、利用火箭模型了解认识火箭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a、教师出示一个火箭模型,让幼儿观察后提问。
师:这是什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这是火箭,身体长长的,圆圆的,头尖尖的,下面有支架)。
b、教师由下往上介绍火箭的每一个部位的结构(助推器----一级火箭----二级火箭---整流罩---火箭头),配上字卡。
c、请个别小朋友进行火箭模型的分拆和组合的操作。
4、讨论了解火箭的用途。
师提问:火箭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讨论后回答::“火箭能飞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还能把飞船送上天”……(教师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宇航员的模型加深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印象)。
教师小结----火箭运载这些东西到哪里去的(太空)对了,火箭现在是唯一一个可以把物品运载到太空的运载体,就像一辆车一样,不同的是,火箭是把物品运载到太空上去的,火箭厉害吗?(厉害)火箭是一个国家的骄傲,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火箭,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5、观看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了解火箭发射后的几个变化步骤。教师利用图片和模型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火箭是怎么发射到太空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火箭起飞后的变化步骤:助推器分离---一级火箭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火箭分离----飞船展开太阳能帆板。
师:刚才小朋友看了火箭发射的视频,你能告诉我火箭起飞后有什么变化吗?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模型并作解释)。
6、歌舞《小小宇航员》。
7、游戏《小小火箭飞上天》。
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火箭蹲下来,念儿歌(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开始发射了,10、9、8、7、6、5、4、3、2、1,发射)幼儿垂直把火箭举到头顶,然后绕地球飞行,再随自己的意愿飞到太阳或月亮的轨道飞行。
8、活动延伸——科学实验游戏《火箭飞上天》。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五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六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七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感觉探索认识几种常见豆的名称和特征。
2、认识一些豆制品,知道是什么豆做成的,了解豆制品有很多营养。
3、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豆类、豆制品、豆的高科技产品幻灯片、瓶子、蛋糕盘、排序卡等活动过程:
一、探索豆的外形特征。
1、以去豆豆乐园玩,引入探索活动师:今天我们要去豆豆乐园玩一玩,请你找一种豆宝宝做朋友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豆宝宝。
2、探索豆豆乐园,用手、眼、脚去感知豆的特征。
二、幼儿探索豆制品。
3、提问:你刚才找到了什么?是什么豆宝宝变成的?
小结:豆宝宝本领真大,能变成这么多东西,这些豆做成的东西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呢--豆制品。
4、师:你喜欢吃豆制品吗?豆制品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在豆制品里含有钙、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多吃豆制品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三、认识豆的特殊本领。
1、看课件《豆豆本领大》。
2、提问:刚才你看到豆宝宝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有什么好处?
小结:豆宝宝可以做衣服,做化妆品,做生物柴油豆宝宝有这么多神奇的`本领呢!
四、游戏:我和豆豆来游戏1、师:豆宝宝可真神奇,你们想和他做做游戏吗?
2、幼儿自由操作活动.
3、跳一个豆豆舞.
活动延伸: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什么豆豆,他可以做什么?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而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知道豆子可以制成好多吃的、用的东西。并通过给豆子排队的探索,使幼儿感知数量、大小不同时,排列的队伍会不一样长,所用的豆子会不一样多。最后让幼儿自己制作豆豆乐器并给歌曲伴奏,让幼儿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九
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学习区分地图的方向,认识基本图例,掌握一定的利用地图的技能。
3.指导同学能运用地图获取一定的信息,认识路线、找到目的地,提高实际生活能力。
1.同学准备一份家乡交通旅游图、城市平面图或家乡景点导游图。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或准备一张放大的本地交通图。
(一)给家乡制名片。
2.同学说说自身家乡所在地。
3.教师:我们知道了自身家乡的地址。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地图(教师出示简明中国政区图),我们的家乡就在这上面,有谁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家乡的位置)现在,请把地图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喜欢的颜色。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家乡的位置、版图的形状。
(二)识图例,找家乡。
1.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家乡在哪里,而且,我们还能在地图上找到家乡所在的省(市、自治区)。但是省(市、自治区)太大了,现在,我们要找到我们生活的具体地方。首先请同学们说说你非常熟悉的家乡的一些地方,如学校、公园、水库、银行、旅游景点等。(同学列举,教师将名称写在黑板上)。
2.教师:现在,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张我们地区的地图(教师出示当地区县级地图),同学们能否在这张地图上找到自身熟悉的地方?(同学试着寻找,但是由于不熟悉图例,可能会遇到困难)看来图例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我想请大家设计图例代替黑板上写的这些地方。
(同学在黑板上或练习纸上自行设计,把结果展示出来,并简要说说设计的意图)。
3.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例,大家猜猜它们代表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些交通旅游图例、城市平面图例、景点导游图例(包括首都、长城、铁路、餐厅、体育场、山峰、河流等,但不出示图例的名称)。
4.教师出示一系列规范图例和名称,同学识一识、记一记,并议一议设计的意图。
5.教师:认识了这些图例,我们就能在地图上找到家乡了,并且可以找到家乡的很多地方。
同学在家乡交通旅游图或城市平面图上,找出教师说的一些地方。可分组进行查找地图的竞赛。
(三)按图探路。
1.情境设置:按地图寻路认路,找到实际地点。
教师列举学校和近的.几个地方,如公园、车站、政府等。同学分组,在本地交通图上,寻找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以和使用的交通工具。
2.同学带上地图等工具,分组到校外探路。同学依照讨论的路线,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3.同学回来后汇报自身组探路的经过、路上遇到的问题、路上的发现等。教师鼓励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和熟悉学校周边的环境。
(四)课外调查、拓展。
1.教师:看看我们学校或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请大家画一画简单路线图。
交通工具起点经过点终点。
2.把调查结果在班上交流。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
黑龙江的冬天是美丽的。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们的脸上都会呈现出欣喜与好奇。因为冬天既有孩子们喜欢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已知经验为出发点,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孩子欣赏儿歌、感悟儿歌、品读儿歌,并通过看、听、摸、尝等形式让孩子与冬天亲密接触,并引导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通过欣赏儿歌《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感受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寻找到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快乐。
2、学习积累儿歌中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创编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合作、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1、通过学习欣赏,使孩子们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从中了解冬天的特点及冬雪带给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优美词句,并在学习交流中学会运用。
冬爷爷图片、师生共同搜集能够体现冬天特征的图片和实物。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谜语,你们想猜吗?
师: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打一自然现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生:雪花)。
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找冬天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贴冬爷爷的图片)。
二、欣赏图片、兴趣交流。
师:孩子们,请将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冬天特征的图片拿出来,请同组内的小朋友共同来图片欣赏吧。
师:孩子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呀?你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儿歌、品读感悟。
1、师读儿歌,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老师心目中的冬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描述呀?
(老师感情朗读儿歌)。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心中的冬天里都有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了什么?
幼:老师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爱的雪娃娃、有开满银花的树伯伯、有鼓着腮帮子吹风的风姑娘,还有淘气可爱、坚强勇敢的小朋友们呢!
2、跟读儿歌,寻找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现在就请你们随着老师一起读儿歌好吗?
师:谁能通过这首儿歌和搜集到的图片,说一说冬天的特征呀?
幼:冬天天气寒冷、冬天会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
3、走进冬天,感受冬天。
4、感受品读,互动评价。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是寒冷的,但老师却发现你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对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去朗读这首儿歌好吗?评价: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看看朗读的小朋友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朗读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引导记忆,积累词句。
师:孩子们,这首儿歌多美呀!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它记下来?
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字词,师生共同朗读、记忆,并引导孩子们用喜欢的字词练习说话。
五、拓展空间,交流感悟。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寒冷,但在雪姑娘的.打扮下却变得非常美丽。到处白雪。
皑皑,银装素裹。可是你们知道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你们喜欢冬天吗?
六、搜集、创编,赞美诗歌。
师:学了一首优美的儿歌,又学到了这么多好词好句,你们开心吗?那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如果想不出来,就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创编一首儿歌好吗?(只要孩子们找到有关冬天的儿歌或小诗,或结合学习内容创编出有关冬天的儿歌,师都要给予鼓励。)。
七、结束部分:幼儿随音乐齐唱《冬天多美好》。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尊重孩子们独特感受,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幼儿进行了课前调查,了解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冬天、喜欢实验感受、喜欢探索创新,又在了解了幼儿的经验水平的前提下,我为孩子们创设了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如:猜谜语、户外接触冬天、快乐阅读评价以及搜集创编儿歌等,使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语感,我引导孩子们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品读,以及通过户外与冬天充分接触后的独特感受下的个人悟读,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以至全情投入。此时再顺势利导引导孩子寻找冬天的特征,对个人品读进行互动评价、积累优美词句进行练习说话等学习环节。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一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珍惜时间。
认识分针、时针,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认识整点。
自制钟面(不含秒针)、画好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若干个。
一、猜一猜、说一说。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他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教师出示自制钟面,谁知道钟表上有些什么?(有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引导幼儿观察这12个数字的排列位置,从小到大)。
你们想知道这两根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又细又长是分针,又粗又短是时针。
二、拨一拨、认一认。
教师拨动自制钟面至7点整,引导幼儿说说时针,分针的位置。
(口诀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时就是几点钟。)。
教师分别拨出1时、2时、12时,幼儿举手个别回答。
我说你拨:幼儿根据教师指定的时间上台演示,拨出整点钟。
我拨你说:教师故意交换分针、时针的位置,幼儿说说这是几点钟。
三、我的一天。
教师播出时间,幼儿说说早上(晚上)这个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要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四、演唱《小闹钟》。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准时的小闹钟,准时上幼儿园,早点上床休息,合理安排时间,做个早睡早起的好娃娃。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二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一、引题。
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化在聊天:
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
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葱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
交流结果:小蚯蚓长得是什么样的?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
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
另外:提供笔记录。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蚯蚓没有眼睛,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三、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现在有一些人养蚯蚓。
(出示信)200x年中国要举行奥运会,要请小蚯蚓来帮忙,这是为什么呢?
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三
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奥秘。
课件、计算机。
1、谜语引出课题。
2、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蝴蝶?
(1)你发现了什么?
(2)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
3、小朋友你们想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吗?
1、教幼儿学习装饰画,
2、引导幼儿对装饰画的兴趣。
1、各种颜色的纸,及时帖。
2、胶水、水彩笔。
1、小朋友蝴蝶漂亮吗?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花一只蝴蝶呢?
(1)对称组:把画纸对折,在纸的一边画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半边纸覆盖在图上,在用手按几下,打开图纸便会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
(2)绘画组:用图纸画画可添画上花草。
(3)粘贴组:用各种子添画蝴蝶。
(4)生长过程组:把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在用画笔把生长过程画出来。
2、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作品,并把蝴蝶剪下装饰教室。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时钟上的整点、半点。
2.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用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时钟,会看时钟的整点、半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告诉小朋友今天要认识这个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引入课题。
二、认识时钟。
1.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钟,告诉幼儿适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的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
2.请幼儿观察钟面,去发现钟面有1-12的数字,两根针,细细长长那根是分针,胖胖短短那根是时针。认识时钟后,带领幼儿念一首关于时针和分针的儿歌。
三、认识整点:
1.跟幼儿分享《东东和时间的故事》,去观察东东在会看时钟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观看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个整点钟面的图片,去认识时钟的整点。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的时候就是几点。
2.在认识了整点之后,出示另两个钟面,让幼儿去看钟面显示的是几点钟,然后确认答案。
四、认识半点:
1.出示《东东和时间的故事》中两张半点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图片中的时钟,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认识半点,知道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的时候,就是几点半了。
2.在认识半点之后,出示另两张图片,让幼儿看钟面上显示的是几点半,再次认识半点,加深印象。
五、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时钟,学习了看整点、半点。相信小朋友们再看到时钟的时候一定学会看时间了,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幼儿做《认识半点》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认识地图的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七
各种调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用到,特别是做菜的时候,调料是必备用品。孩子在用餐时间实际上都在接触不同的调料,在园用餐期间也会发现孩子们说:好香、好甜、怎么有点咸等等。大班幼儿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常见的调料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调料,用调料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让幼儿通过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功能进行辨别各种调料。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调配调料知道简单的使用方法,体验调配调料的乐趣。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让幼儿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
3、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调配调料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1、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分类放好,贴上序号标签和相应汉字,勺子若干。
2、单一味道的(甜、咸、酸、香、辣、无味)海带若干碗,海带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厨师帽一顶。
一、第一关考验,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
教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顶厨师帽。谁戴的呀?(厨师)那你们想做一名小厨师吗?
教师:可是要想成为一名厨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们必须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灵,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小厨师。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通过三关考验,其中表现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这顶厨师帽,成为一名小厨师!
老师可以最后问尝没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尝的是什么味道?好吃吗?你喜欢什么味道的?或者老师自己尝一下没味道的海带。
二、第二关考验,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出示1-6号装好调料的杯子,引出各种调料。
教师:看!厨师在里面放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起加在菜里可以使食物变的更加美味。
教师:刚才第一关考验时,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灵,都尝出了这些菜的味道,可是这第二关考验可就要难一些了,这次要我们小朋友动脑筋想这些杯子里都是什么东西?”
教师:“谁来说说1号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可以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陆续说出2-6号杯子中的调料,老师撕掉号码,露出里面的文字: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教师小结:“这六个杯子里的东西分别是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关考验我们也通过啦!小朋友们本领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别灵,把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说出来了。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叫调料,把它们加在菜里可以让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这些调料,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调料吗?(如妈妈厨房里)三、第三关考验,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
教师: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啦!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海带和调料,要请你们自己来拌一拌。
教师:在拌海带时先放一点点盐,尝一尝,如果有点淡,可以再放一点点,太咸了可以加点糖。接下来,你喜欢什么味道的,就放一点点那种味道的调料,再尝一尝。如果你喜欢辣的,那就放一点点辣油,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放,不然等会你又不喜欢吃了。放调料时拿调料碗里的勺子,哪只碗里拿的放回哪只碗里,拌海带用自己碗里的勺子。能不能拿调料碗里的勺子来拌海带?(不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拌出来的海带最好吃,就可以戴上这顶厨师帽,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厨师!
活动结合了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通过自己的眼、口、手亲自体验了各种调料的颜色、气味、味道,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注重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太着急品尝,直接用手抓菜吃,以后应更注重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巩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35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