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7:14:15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大全(16篇)
时间:2023-12-10 07:14:15     小编:ZS文王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总结,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总结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写总结时要注意掌握好篇幅和深度,既要全面而不失重要信息,又要简明扼要以节约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多和他人交流、讨论,可以拓宽我们的语文思维。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一

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的观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呢?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小组搭配不妨分这样几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

2、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老师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

3、让弱势转化为优势。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努力。

三、小组团体意识有多强?

组合成有生气的小组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小组的团体意识。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它的意义是更大的。其中培养的不仅有合作精神,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有了团体意识,反过来可以团结小组成员,小组每个成员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小组的团体意识是需要老师激发的。可以引入适当竞争。如建立评比制度,哪个小组发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给予鼓励。当然这种奖励应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泛滥的,应是对使大家都心悦诚服的发言的肯定。使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

四、是随处小组合作,还是有机结合?

就象任何一个生命体,光有期待和愿望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供其生长发育必要的养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它一样名存实亡。但是我们也不能处处,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适当地与独立思考、动手解决、老师或其他学生点拨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五、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否良好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否良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试想一味地依赖、模仿,没有自己的主见、创新,社会的发展能将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吗?因此,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独立学习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脸红耳赤,集思广益。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

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三

这次“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专家讲学学习活动,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野,感受教育的春天。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标深刻的解读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四

本学期在队长xx的组织下,我们xx小学数学团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团队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指导丛书》。结合我校校本研修的主题,针对“四目标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展开了理论学习,还学习了《岗位练兵手册》中必修模块《设计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能力专题》与选修专题《校本研修能力中”读一读“板块。根据理论学习与我们数学团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我们数学团队的研修主题“如何在数学学科不同学段相同知识板块中设计有效问题”。

我们对小学数学各年级中相同的知识进行了集体备课,并分组分问题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挖掘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尺寸。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师发挥数学智慧,灵活应变,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意识的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的教材的再思考,再创造。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只有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如饥似渴的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着。”每位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乐学上进。

三、教师的发问应该注重技巧。

数学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发问要注重启发式,与语文教师丰富的词汇,华丽的句子不同。数学老师说的都是一些“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发现?”“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分享一下。”等等。让人感觉很亲切,学生也乐意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团队这种教研形式还是比较好的,它使教师们在交流互动中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本学期团队活动对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大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五

“自主合作”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胆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通常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也就是常说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模式,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正在成长的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把学习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充满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的英语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以人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关注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落实。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并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英语学习的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主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课堂几乎可以说没有讲台、没有座位排序,没有权威,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为了看清楚其他同学的展示,没有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而是呈现出蹲在地上、站在座位和课桌上,时而静心独思,时而几个脑袋凑在一块激烈讨论,时而一哄而散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不像别的课堂,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坐着,课堂气氛压抑,有些学生一上公开课,反而不如平时活跃。教师只要围绕课堂目标,他们可以不注意其它细枝末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无拘束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这种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这种自主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教室与我们传统教室最大的不同在于,每个教室里除了前面的黑板,在教师后面左右两面墙上分别有三面大黑板,使更多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主动积极,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正因为如此,我的英语课堂才因互动而精彩,学生才因自主而发展。

在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避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在操作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搭建和谐师生的关系,创建民主课堂。

小组合作课堂教模式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都要充分发挥。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学生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2.出发点为了学生,(通过改革让学生受益),多鼓励学生。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

对评价的总要求: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点出团队或个人的优点并指明其发展方向),在个体评价中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出现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赋予学生发言勇气。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组长带头、组员随后,每个人都努力,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

现在学生的自主时间越来越多,自习和双休日都没有老师讲课,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都是大好时机。在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好自习和双休日上,大有文章可做。在这些自主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整合当天、当周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也可以系统的复习本周知识,对本周知识进一步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集中翻看错题集、试卷,弥补知识缺陷。在校生的合作学习更为便利,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走读生也可以与家庭住址较近的同学组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尤其是与平时不跟自己在一个小组的同学交流,不仅扩大了交流合作的范围,而且可以吸收更多的思想、智慧和技巧,对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和学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经常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教师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去吸引学生,让我们的教学在有效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多的能量,汲取更多的养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六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使我受益匪浅。教师都在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课堂上结合重点、难点的时候采用合作交流,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前的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与大家分享一下。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七

近几年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期,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工作: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进行小组学习法的首要前提是分组,我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等生、后进生,中等生、后进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们五年级45人,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9个小组。5个人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我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三、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困。活动中,我鼓励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注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我通常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五、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我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六、加强感情交流,做好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七、运用激励机制,进行正确评价。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我认为小组学习中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并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八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一点小小体会。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他们在教师的强迫下学知识都更可贵。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障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受益无穷。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开阔思路,丰富想象;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历史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恐惧,那么,对其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历史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但如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对于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的内心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要在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学习兴趣上花功夫,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平时除了指导他们怎样预习、复习。课上还要鼓励他们勤思考、勤动手、勤发言。课后,教师要融入这些学生中,既辅导知识又辅导学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

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尽人意,但只要他参与了,就是表现自己了,他就会多一份兴趣,多一点自信。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历史学习过程变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总之,历史学习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做到了愿学、会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九

近几年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期,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工作: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进行小组学习法的首要前提是分组,我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等生、后进生,中等生、后进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们五年级45人,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9个小组。5个人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我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三、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困。活动中,我鼓励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注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我通常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五、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我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六、加强感情交流,做好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七、运用激励机制,进行正确评价。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我认为小组学习中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教师适当点评,并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励。

随着导学案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很乱,不敢放手,其实,一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合作学习。你看下课后,几个小伙伴往往在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我就想: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还会和旁边同学说悄悄话,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不太爱听,不如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适当选择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说个够。大胆试一试,就算失败也就无所谓,不就是一节课吗,而且可以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于是,在学习“打电话”时,我就组织学生2人一组讨论,同时向学生讲明合作要求,一人说,另一人听,然后换位进行,最后表演,结果小组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绘声绘色地表演着,轻松愉悦地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没想到尝试之后,发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挺高的,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比起老师的知识讲解效率更高,于是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自己竭尽全力地去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不过,我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导致课堂很乱。但是我从失败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让每个孩子了解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按怎样的程序去做。其次,合作时间要短,问题一解决,马上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转移了。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正确评价,教师不能只为了鼓励学生,就只说“好”或“很好”“真棒”“真厉害”等。一年级学生刚学习讨论,为了争强好胜一说到讨论就乱讲、乱喊、一片忙乱。此时,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以小组为标准,,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互动,有了学习的榜样,讨论效果就好多了,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组加分、发红花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一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研修活动组织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满足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

为了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研修中我有以下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1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6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最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7勤于动笔,勤反思,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引导的方法的好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甚至于对其以后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

(2)我们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

教育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看到这种局限性,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只有对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我们才能真正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事业。努力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修养,着力于个人的身心修养,珍惜我们的事业,坚守工作岗位,默默耕耘,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二

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初中数学“自主与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教研会,一上午听了四节课,让人感到心理有些说不出的感觉——四位讲课教师均是单位的业务领导,同时他(她)们大多又曾是我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让我感到,一是替他们高兴——名师们都发展进步了,同时又让我有一些担心——他们当领导后会不会因为工作忙而逐渐放弃一线工作,成为我县初中数学学科的一大损失。听完四节课后,感觉收获很大,尤其是四位讲课教师沉稳的教风和电子白板的使用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本人就四节课笼统地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从授课中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熟悉和对多媒体的使用都可以看出四位教师备课很认真。教研会如此,平时授课更应该如此,这方面目前也是制约我县教学质量不能提升的重要因素,至少是制约我校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日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备课不认真,教案只是应付教学检查的,备完了,上课也不看,关键是课备的流于形式,没有实效价值,有好的预设未必有好的生成,没有好的预设更不可能有好的生成!质量提高只能是一句常常喊的空话。

从四节课的课堂可以看出,教师在授课中都能合理利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什么时候该自学,什么时候该合作学习基本都安排的较合时机,从我校推行的民主教学“五步法”模式的情况来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确实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发展了,成绩提高是自然的事,从我校小学三年级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和抽考成绩就可以看出。反之,如果现在仍然钻在“一味讲和题海战术”的老路上,成绩也可能暂时不错,但终将会走进学生呆板能力差的死胡同。

三中魏鑫老师和七中李波主任利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演示,突破以往单纯幻灯片的放映,教学效果较好,减轻了老师课前制作幻灯片的备课量,年轻的或是老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好好学一学对多媒体的使用,授课效果将会更加直观生动。

本次教研活动各位授课教师设计的习题也很好,不管是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性的习题还是习题的量,都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胃口”。

总之,参加此次教研活动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但是也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1.参加教研课的班额大,在自主与合作学习时多少感觉有些受限制,这方面在农村学校小班额的情况下也许效果会更好,所以说我们参加的小班化教学科研活动利用我们自身具有的条件真应该好好去实践实践。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三

[1]叶尧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4]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王增昌,韩吉东.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n].中国教育报.,5(23)。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四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情绪,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

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一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学生合作探讨中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常用的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教师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视野。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语文最需要实实在在行动的一个阶段,学生将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展开较有深度的思维。如,在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

2.谁写信?

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

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是全体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核心。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五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一点小小体会。

1、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他们在教师的强迫下学知识都更可贵。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障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受益无穷。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开阔思路,丰富想象;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历史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恐惧,那么,对其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历史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但如能把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历史的习惯。学生在初学历史时都会感到新奇,因而对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和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维持他们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但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

a、小组讨论。

课堂上,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比如,以前评讲材料解析题时,都是老师详细地分析,学生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得听,很被动,也很容易走神。讲完3个大题要花20分钟左右,老师和学生都觉得辛苦。后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老师先给答案,学生核对答案,然后小组讨论,交换自己的意见。这样,大部分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老师只是解释难点。这样,既抓住了难点,学生又学得深刻,可谓一举两得。

b、担任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让他们来解释。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思路出发,有些同学做得非常好,不仅说出他们的理由,还说出他们的困惑,听者收益非浅,老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抓好重点,调整教学的方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确保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对学习上一时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格外关怀和呵护,真正确立起“偏爱差生”的教育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扶助与感化他们,使其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阶梯,与其他同学一道分享求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总之,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愿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开创课堂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局面。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从导入新课起,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另外,准确适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从而激活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学习的主观意识比较强,属于班级中的优秀群体。我们主要关心他们学习热情的持久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对于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的内心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要在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学习兴趣上花功夫,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平时除了指导他们怎样预习、复习。课上还要鼓励他们勤思考、勤动手、勤发言。课后,教师要融入这些学生中,既辅导知识又辅导学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

三、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乐学。

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尽人意,但只要他参与了,就是表现自己了,他就会多一份兴趣,多一点自信。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历史学习过程变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总之,历史学习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做到了愿学、会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许多教育者都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自己实践时,确实也经常看见,活动时,有人滔滔不绝,而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为何同时合作学习,却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呢?结合我一年中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我经常会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的观念是否真正更新?

每一节课中我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了吗?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到了小组学习的快乐吗?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久呢?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否合理?

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

三、小组团体意识有多强?

组合成有生气的小组后,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小组的团体意识。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它的意义是更大的。其中培养的不仅有合作精神,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有了团体意识,反过来可以团结小组成员,小组每个成员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小组的团体意识是需要老师激发的。可以引入适当竞争。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然后分别参加独立测验,最后以达到预定优秀标准的小组成员的多少来奖励。当然奖励应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泛滥的,应是大家都心悦诚服的肯定。使孩子们体会到奖励的珍贵,激励他们积极去争取。

四、是随处小组合作,还是有机结合?

就象任何一个生命体,光有期待和愿望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供其生长发育必要的养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它一样名存实亡。

但是我们也不能处处,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适当地与独立思考、动手解决、老师或其他学生点拨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再说事实上也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合作小组解决。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说解题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独立运用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许多教育者都意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笔者在听评课或自己实践时,确实也经常看见,活动时,有人滔滔不绝,而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读你的,我想我的。为何同时合作学习,却有如此不同的景观呢?结合我三年中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的观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师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当你真的能与他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对新生儿,没有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小宝宝会健康成长吗?对待小组学习,教师观就应象对待新生儿一样。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还能持续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没有她那满含期待、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会喜欢学语文的。因此,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

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小组搭配不妨分这样几步走: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小组长。2、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老师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简单处理,最好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可以温和劝说,结合原因进行小组重组,让优弱势趋向合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自主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3、让弱势转化为优势。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不断地转化弱势,那么最后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机勃勃。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努力。

三、小组团体意识有多强?

四、是随处小组合作,还是有机结合?

就象任何一个生命体,光有期待和愿望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供其生长发育必要的养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它一样名存实亡。

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选择适宜的合作情境。新教材里就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情境。如:新教材第四册中《三个儿子》一课角色多可通过表演来学习,而表演又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和合作的实际情境。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出谁来表演、怎么表演的方案。这一来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思维活跃的和不爱表现的孩子一样积极设计各种方案,最后,推出本组的方案参加全班交流。

但是我们也不能处处,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适当地与独立思考、动手解决、老师或其他学生点拨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再说事实上语文问题也不是都适合合作小组解决。比如:学习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说想法,各抒己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独立运用的能力。如果用合作来解决:一、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二、浪费了大家的精力。

三、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否良好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否良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试想一味地依赖、模仿,没有自己的主见、创新,社会的发展能将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吗?因此,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独立学习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脸红耳赤,集思广益。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把自主教育学习所学结合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点滴谈谈体会,总结如下几点: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开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如:充分利用长春版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等,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六、加强反思评价,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越来越多,这就要重视反思,及时评价找出自己该做什么?什么该自己做,养成反思习惯。逐步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发展。

首先,要重视历年的考卷,充分利用历年的自考试卷。历年的自考试卷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一)在预习一门课程时,将自考试卷上的题目与这本书的大纲与课后练习题相比较,这样就能对这门课程试卷的出题规律有一个大概认识,比如大纲上没有的内容会不会考、书上没有具体明确内容的部分会不会考。更好的学习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在学习《婚姻法》这门课程时,通过以上方法发现,上一年考卷上的简答、论述题全部出自课后练习题,于是我对于课后练习题重点学习掌握。后来我参加98年下半年的考试,考卷证明了我的分析判断。

(二)随着自学考试的升温,有关自学考试的辅导材料越来越多,历年的自考试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其中的优劣。

方法是将试卷上的题目与辅导材料上的题目进行对照,重复率越低,则这本辅导材料的可用性越差。原因很简单----不能紧扣考卷的辅导材料对于任何考生都是没有帮助的。就我个人三年的自考经验,我不建议大家购买除历年试卷和各科《自学指导》以外的任何辅导材料。

而且自学考试试卷上的题目还有一定的重复性,上半年考过的题目下半年未必下半年不会再考!或许因此而得到的几分对于及格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重视各科的《自学指导》。

各科的自学指导一般都是教材的作者编写,紧扣大纲与重点,特别是练习题更是精要,考卷上的题目常常一字不差的从中抽取。大家将考卷上的题目与《指导》上的练习题比较一下即可得知。

其实说到底,自学考试以其严格而著称,好的辅导材料与学习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应付过关,而是能够较合理有效地吸收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篇十六

满堂灌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不浪费四十分钟的每一秒。所以,教师声嘶力竭地维持学生早已厌烦的情绪,为的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结果适得其反。高效课堂则提倡把原来的满堂灌改为满堂学。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地位。这像是一出戏,老师是导演,学生便是主角,老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课堂也从封闭式到开放式。在课上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浅能,释放自己的个性。老师只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之下,学生根据自己喜欢方式和方法学习,把原来没有挖掘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样,老师就无形中给学生减轻了压力,让学生放手大胆的去学,学生的自由自主意识就被提高。当然,在此同时也激发了他学习和创造的兴趣。在自由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他的主角意识会越来越强烈。慢慢的,他会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创新。

和谐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学校,课堂的主旋律。拥有和谐才能够进步,拥有和谐才能成功。学生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有了问题认真讨论,给学生提问题,纠正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错,这时,如果学生提出要认真的倾听,及时的进行表扬。上课做到真动,全动,互动。老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再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个性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随时关注变化,随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所谓“原生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单纯的,简约的,朴实无华的课堂。她具有田野性格,自然的,但却是最为实用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课堂是“秀”花架子,到头来,学生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只能是“邯郸学步”。其实,高效课堂,归根结底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系统整合化。学到东西,学生有自己的进步才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我们要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xx。

20xx年xx月xx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3633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