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摇篮教案(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8:42:12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0 08:42:12 小编:文锋

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实施和学生参与。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丰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一

1、初步学唱歌曲《摇篮》,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谱、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享受。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歌曲匹配的图片。

2、歌曲旋律已熟悉。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苹果丰收》。

要求:能跟着音乐的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t:秋天到了,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吧!请你们听着音乐找个空地方准备好。

2、歌曲《我爱》。

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t: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真累呀,坐下来休息下唱首好听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第一段。

t:听听这是什么音乐?我们都来当爸爸妈妈,把你们的娃娃抱抱好,用哼唱的方法把它唱出来。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段(有音乐伴奏一遍)。

(3)、匹配歌词与图谱,教师并再次范唱(第二遍)。

t:你们听到妈妈都唱了什么?(那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呢?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你们说的都很好,那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听听是不是这样,愿意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在下面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第一段两遍。

t: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愿意跟着一起小声的唱,那我们这次我们试着看着图谱来唱一唱。

t:星宝宝睡着了,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声音来唱呢?那我们看着图谱用优美、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图谱,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进行演唱。

t: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歌曲里唱到有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重点解决:浪花轻轻的翻)。

t:你们说的都很好,这是第二段歌词,我你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次刘老师不唱了,但我会在你们有困难的地方轻轻的提醒你们。

(2)、讨论并再次演唱。

t: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哪里还需要帮助。这次唱的时候呢刘老师用动作来提示你们,你们要仔细的看清楚。

(3)、运用技巧完整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t:刚才在唱第一句的时候,刘老师做了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唱的时候声音要怎么样?(音要唱的长长的,要连贯),后来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刘老师的手又轻轻的抬了一下,是什么意思?(要轻轻的呼吸,换口气,不要让别人看见),那我们来试一试唱第一句,第二句。

t:我们用这个好办法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起来唱一唱。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歌词。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

t: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三段呢,第三段在哪里呢?刘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来试着编第三段歌词,第一句、第二句小朋友来编,第三句刘老师来编,后面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那除了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还有什么是摇篮呢?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

(2)集体创编并进行演唱。

t:我们先唱xx小朋友编的,xx是摇篮,摇着xx,微风轻轻吹,x宝宝睡着了……。

3、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t:后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唱了这么久他们觉得这首歌很好听,也想加入到我们歌曲演唱中,请客人老师用哼唱的方法来为我们伴奏。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二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教学反思: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文档为doc格式。

-->

-->。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四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几个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动,根据幼儿的喜欢开设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次强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5、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五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六

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七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八

教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摇篮曲(音乐)。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九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摇篮》,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谱、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享受。

活动准备:1、歌曲匹配的图片。

2、歌曲旋律已熟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律动:《苹果丰收》。

要求:能跟着音乐的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t:秋天到了,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吧!请你们听着音乐找个空地方准备好。

2、歌曲《我爱》。

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t: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真累呀,坐下来休息下唱首好听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哼唱旋律《摇篮》。

t:听听这是什么音乐?我们都来当爸爸妈妈,把你们的娃娃抱抱好,用哼唱的方法把它唱出来。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段(有音乐伴奏一遍)。

(3)、匹配歌词与图谱,教师并再次范唱(第二遍)。

t:你们听到妈妈都唱了什么?(那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呢?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你们说的都很好,那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听听是不是这样,愿意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在下面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第一段两遍。

t: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愿意跟着一起小声的唱,那我们这次我们试着看着图谱来唱一唱。

t:星宝宝睡着了,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声音来唱呢?那我们看着图谱用优美、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图谱,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进行演唱。

t: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歌曲里唱到有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重点解决:浪花轻轻的翻)。

t:你们说的都很好,这是第二段歌词,我你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次刘老师不唱了,但我会在你们有困难的地方轻轻的.提醒你们。

(2)、讨论并再次演唱。

t: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哪里还需要帮助。这次唱的时候呢刘老师用动作来提示你们,你们要仔细的看清楚。

(3)、运用技巧完整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t:刚才在唱第一句的时候,刘老师做了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唱的时候声音要怎么样?(音要唱的长长的,要连贯),后来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刘老师的手又轻轻的抬了一下,是什么意思?(要轻轻的呼吸,换口气,不要让别人看见),那我们来试一试唱第一句,第二句。

t:我们用这个好办法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起来唱一唱。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歌词。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

t: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三段呢,第三段在哪里呢?刘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来试着编第三段歌词,第一句、第二句小朋友来编,第三句刘老师来编,后面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那除了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还有什么是摇篮呢?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

(2)集体创编并进行演唱。

t:我们先唱xx小朋友编的,xx是摇篮,摇着xx,微风轻轻吹,x宝宝睡着了……。

3、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t:后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唱了这么久他们觉得这首歌很好听,也想加入到我们歌曲演唱中,请客人老师用哼唱的方法来为我们伴奏。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一

设计意图:《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欣赏,并能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活动内容:

对比欣赏“摇篮曲与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让幼儿了解乐曲的不同性质。

2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特点,并能说出两种乐曲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用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磁带。

2.布置一个森林的场景,请大班的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

3.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信封)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小动物要举行‘森林舞会’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小动物还有个要求:需要小朋友熟悉它们的音乐,才可以去参加!”

二.对比欣赏音乐。

老师:“我们来听听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播放音乐)。

老师:“这些音乐是一样的吗?感觉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老师:“这是两首不同的乐曲,一首是安静、优美、柔和的,我们把它叫做《摇篮曲》;一首是比较雄壮有力的,我们把它叫做《进行曲》。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来?”(要求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三.参加森林舞会。

老师:“森林舞会快要开始了,我们出发吧!”(边听《进行曲》和《摇篮曲》边做动作去参加舞会,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小动物”:“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大家自由跳吧!”(播放《舞曲》幼儿和“小动物”自由跳舞)。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二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三

在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班融入了“怀孕妈妈”等系列活动,使孩子初步体验到妈妈的辛苦和爱。活动中,有孩子谈到“在摇篮里如果我睡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由此,我就想到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听赏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

课件、娃娃若干

一、导入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五

活动设计背景。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几个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动,根据幼儿的喜欢开设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次强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5、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六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七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3845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