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总结和总结,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在总结时,我们应该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推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以下是相关方面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参考。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一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二
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__古诗选自:岳飞《满江红·写怀》。
4.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__古诗选自:岳飞《池州翠微亭》。
5.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__古诗选自:杜甫《登楼》。
7.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__古诗选自: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__古诗选自:子兰《秋日思旧山》。
10.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古诗选自:徐锡麟《出塞》。
12.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古诗选自: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__古诗选自: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4.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15.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__古诗选自:屈大均《秣陵》。
17.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__古诗选自:高适《塞下曲》。
19.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__古诗选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0.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__古诗选自: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21.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__古诗选自:戚继光《望阙台》。
22.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__古诗选自:周邦彦《六丑·落花》。
23.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__古诗选自: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4.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__古诗选自: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5.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__古诗选自:刘向编《六亲五法》。
2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__古诗选自:陆游《金错刀行》。
2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__古诗选自:岑参《送人赴安西》。
29.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__古诗选自:郑思肖《二砺》。
30.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__古诗选自:田锡《塞上曲》。
3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__古诗选自:李白《太原早秋》。
32.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33.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__古诗选自: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4.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__古诗选自:查慎行《三闾祠》。
35.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__古诗选自: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__古诗选自: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__古诗选自:李商隐《茂陵》。
3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__古诗选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39.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__古诗选自: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__古诗选自: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1.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__古诗选自: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__古诗选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__古诗选自:林景熙《冬青花》。
45.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__古诗选自: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6.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__古诗选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7.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__古诗选自:栖蟾《送迁客》。
4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__古诗选自: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三
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__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集中学习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契机。
通过开展“双百”评选活动,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激发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能够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比学赶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通过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通过光辉历史昭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人们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四
爱国的诗句有很多,就让我们如同那一句句埋藏在诗句里的爱国之心一般,无论如何,满腔的爱国热血永远不会流尽。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2、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7、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
8、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
1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15、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17、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1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19、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21、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2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
23、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4、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2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0、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3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
3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34、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
35、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36、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3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0、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41、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
42、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4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4、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李百药。
48、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
4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5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五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赏析。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六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七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创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九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着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__,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一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二
人间不如意事多着呢。对待生活乐观向上,对待工作积极作为,不为别的,只为心安。
最近看了《苏东坡》纪录片,感慨颇深。在中国众多的文人里,苏东坡的诗与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看到月亮,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练习书法,他的《寒食帖》又堪称精品;提到美食,又会让人想起令人垂涎三尺的“东坡肉”。可以说,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念念不忘,提到他,嘴角露出敬意微笑的一个人。
苏东坡一生几起几落,一度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乃至儋州,可每到一处,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用心造福一方。比如,清淤西湖,筑建苏堤。东坡饼、东坡笠,都因苏东坡而变得更有韵味。
诗人余光中说:“如想要选择一个人一同旅行,他不选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不选杜甫,因为他太悲苦。苏东坡倒是一个值得同行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趣味的人。”这或许,就是无数人喜爱苏东坡的原因了。千年之后,人们喜爱他,相信,再过千年,他依然魅力依旧。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三
在战国时代,魏文侯是一位很有名的君主。他拜卜子夏、田子方为相,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家门口时,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兴致正浓时,天下起了大雨,魏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左右侍臣问他:“现在饮酒正在兴头上,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候说:“三天前我曾与管理猎场的官员约定今天要前去围猎,虽然眼前是宴乐美酒,外面大雨滂沱,但我也不能因此而不守约定。”说罢,他亲自驾车前往,告诉那位管理猎场的官员,今天因为下雨就不准备围猎了。四方贤士听说后,前来归附的更多了。
有一次,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赵国。魏文侯拒绝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实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十分佩服,都前来朝拜。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与它相争。
魏文侯还能闻过则喜。魏文侯派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国,一举攻克,然后把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这个君主怎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直言说:“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见势不妙,起身快步离开。接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何以见得?”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转怒为喜,有所领悟,立刻派翟璜去请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宾。又有一次,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饮酒,文侯侧耳说:“编钟的乐声好像有些不协调,左边偏高。”田子方闻言微微一笑,魏文侯十分诧异:“你笑什么?”田子方侃侃而谈:“臣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乐音,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点头说:“您说得太好了。”魏文侯的好学、礼贤、善纳良言是许多人尤其是国君很难做到的,这些美德使他成为当时有名的贤君。
魏文候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国相这个位置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认为这两人怎么样呢?”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也不过问亲戚间的事。臣是朝外之人,不敢为君主参谋。”魏文候说:“先生遇到事情请不要推辞。”李克说:“君主没有好好观察啊!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品质能力,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权达时看他所举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为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看这五方面就可以决定了,怎么还要我来判断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国相的人选定了。”李克出来,看见了翟璜。翟璜说:“今天听说君主召见先生商议国相的人选,结果是选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愤怒的样子完全显露出来,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君主为国内的`邺县担忧,我推荐了西门豹;君主要讨伐中山,我推荐了乐羊;中山攻克后,找不到可以守卫的人,我推荐乐先生;君主的儿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什么地方会输给魏成呢?”李克说:“我之所以知道君主会任命魏成为国相的原因是,魏成的俸禄有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了外面,只有十分之一是用在家里,所以在东方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君主都以他们为师;你所举荐的五个人,君主把他们作为自己的臣子。你不要再跟魏成比了。”翟璜羞愧地施礼说:“翟璜是个粗鄙的人,失礼了。我愿意从此做您的弟子。”
魏文侯是一个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于一身的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讲求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自己治理国家的需要,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儒、法两家思想,择善而从。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闻过则喜,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君。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四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是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非常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五
认识了你,我才知道所谓君子之道;认识了你,我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理;认识了你,我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至理真言。
轻轻地,孔子曰……。
你仿佛圣人一般,从天而降,衣袖轻拂,带以爽人的智慧和傲人的才气微微低吟,就如同来自天际的梦呓,却又发人深省而引人注意轻俘雪白的胡须,微皱高高的眉头,壮大的身躯,是严肃而睿智的化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行淡淡的墨迹而已,我却了然印入心底。当自私之意习习而来,它便在第一时刻弹跳而出,警示着我的大脑。冥冥之间,你伟岸的背影便在我眼前回荡,隐然刻在内心。于是就学你,微微含笑,那永远是我最岸然的神情。
衣衫褴褛,或是衣衫屡地,你却总是坚持了周游列国,带领着各位学子,曾参,颜回,子路……你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儒家学说打败所有君主的倔强与固执。
款款地,孔子曰……。
微笑之间,你缓缓靠近,踏在青石板上。朦胧里,你沉吟:“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做人首先是自己要庄重,要自重,否则别人就不会尊重你了。因而,和人相处要诚实,要谦虚,要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并努力改正错误。
你总是穿着蓬松的布衣,俨然平民。或读圣贤书,你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时,常会想起你的这番话。我反复地问自己,我学了吗?我思了吗?当自己迷惑只知学习的时候,就轻轻地坐在月下,静静思索。当被思索伤透脑筋的时候,我就打开书本,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吧!你谆谆教育着。在思索中学习吧!你循循善诱着。我在思海中畅游,在书山上漫步,我轻悄悄地步向你,静静地学习你。
静静地,孔子曰……。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见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地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张劭要去看个究竟,店小二慌忙阻拦,说,那个人害的是瘟病,我们谁都不敢去。张劭哪里肯听店小二的劝,他径自走过去查看。见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张劭赶紧为他求医问药,并汤水粥食,早晚小心伺候。
没几日,那人居然病好了。
原来,这个人也是来赶考的。是楚州山阳人,姓范,名式。因为这场病,两人都耽误了京都大考。范式十分过意不去,就在这家小店里,两人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离别时。正值重阳节。范武说,明年的今天,我一定到贤弟家中,登堂拜会你的家人。张劭说,那一天,我一定设鸡黍之宴,等待兄长的到来。两人盟誓之后,饮了数杯酒,然后含泪告别。
第二年重阳这天,张劭起了个大早,洒扫厅堂,宰鸡炊饭。等待范式的到来。然而直到日落。他也没有看到范武的影子。张劭不相信兄长会违背誓约。一直苦等到深夜。
三更时分,一阵风来,影影绰绰中。有一个人影。颇似范式。张劭喜出望外,说,小弟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我知道兄长不会爽约的。然后张劭高兴地置酒设宴,准备与兄长痛饮。蹊跷的是,范武到来之后,始终不说话,还时不时以袖掩面。张劭心疑,以为自己招待不周。范式见状,惭愧地说,贤弟啊,实话告诉你,兄已非阳世之人,乃阴魂也。
说实在的,历史上重信守诺的故事读过不少,然而当读到《喻世明言》中的这个故事时,仍觉惊心动魄。也许在范式看来,一个人如果没了信用,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世上行走的意义。于是,他便用生命托举起他心目中最贵重的东西——信用。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那一晚,张劭放声痛哭。第二天,他便辞别家人,奔赴山阳,去参加兄长的葬礼。一路上,他饥不择食,寒不思衣,行了几天,终于到达山阳。张劭祭拜完毕,回头对范武夫人说,愿嫂嫂垂怜愚弟,不弃鄙贱,将劭葬于兄侧,能陪伴在兄长身边。张劭此生足矣。
说完。张劭拨剑自刎而死。他也用牺牲自我生命的方式。给结拜兄长、也给这个世间一个感天动地的回答。
尉迟敬德勇冠三军,他武艺出众,跟随太宗立下诸多军功,是其心腹大将。
可李世民登基为帝以后,性情憨直的尉迟敬德,却仗着功劳在身,居功自傲,每每见到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总要当面讥讽他们,与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太宗见此,只好让尉迟敬德离开京城到地方去做官。
贞观六年,太宗大摆酒宴,当时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赶回京赴宴,到了宴席的`时候,尉迟敬德见到自己的席位居然被排在了下面,非常生气,指着坐在他前面的人说:“你有什么功劳,也配坐在我的上席?”
当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位,就向尉迟敬德解释,谁知尉迟敬德这个暴脾气,谁的话他都不听,捉住李道宗就是一顿痛打。
李道宗哪打得过尉迟敬德,再加上没有防备,一只眼睛差点当场被打瞎。
太宗为了这件事很不高兴,他用汉高祖大杀功臣的事规劝尉迟敬德说:“我发现西汉开国功臣大多都被杀了,我登基以后一直很想保全你们,但是你却不断触犯国法。这次回去,好好反省,别做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
尉迟敬德听完这番话,知道太宗动了杀心,连忙磕头谢罪,从此以后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后来,尉迟敬德的地位不断晋升,他任鄜州都督时,太宗对他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何?”
尉迟敬德大惊,难道皇帝真想效仿汉高祖,杀掉功臣吗?他作出一副气愤的样子,说到:“臣是谋反了!臣跟随陛下征战天下,如今身上全都是伤疤,如今天下已定,就说我要谋反吗?”
他脱下上衣,向太宗展示自己身上的累累伤痕,太宗落泪,连忙表示自己丝毫不怀疑他,此事才作罢。
但是,尉迟敬德知道,太宗这是真的在怀疑他,为了保全全族,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
到了晚年的时候,尉迟敬德更加不敢放肆,他整日躲在家中,长达十六年不与外人交往,沉迷于丹药,学习乐器以自娱。
一代名将最后竟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正因为尉迟敬德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所以他才能比太宗活得更久,74岁高寿善终。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六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作于19,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可见此词革命性之强。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道是“闲”字,但有感于祖国沉沦,却未必有“闲”情。开篇两句,点明此行日本的缘由,也点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其时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词人一拍桌案,声音陡然一扬:“为国牺牲敢惜身?”一句反问,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换头一折,疏疏三笔,将一路多少霜风雨雪,轻轻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阳光寂灭,风雨鲜活。她是一个革命者,不能也不会为了这些而放慢脚步。有了这样的信念,关山万里,层云几重,一名女子,改换上男儿的装扮,一叶槎枒,飘扬过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歇拍一韵,似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只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把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豪言的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七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成绩优异,被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他什么都有了。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国,为建设新中国、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国当局却以种种方式阻止他,他的行为受的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受到监听,但他仍不屈服于美国当局,艰苦坚持斗争了5年,终于被周恩了总理以9名美飞行员的条件救了出来。钱学森来到祖国的第二天,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城楼前,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这是一颗多么热烈的爱国心,多么强烈的爱国心啊!
回国以后,他更加用功读书,研制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成为中国第一个研制成功导弹的人。被誉为“导弹之父”,还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舍弃金钱,舍弃名誉,舍弃地位,只为了一心报国,让祖国日益强大,这不正是与秦桧做了鲜明的对比吗?秦桧是抵挡不住金钱名誉权力的诱惑,反叛了朝廷,害死了一代爱国名将岳飞,秦桧这个名字被遗臭万年。钱学森不怕敌人毒_,没有被巨大的财富诱惑,为了报效祖国,他义无反顾的回国了!
钱学森为国争光,他那赤诚的爱国之心,却深深地感染着我,时时鞭策着我,催我奋进。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八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20xx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2: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20xx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十九
尉迟敬德勇冠三军,他武艺出众,跟随太宗立下诸多军功,是其心腹大将。
可李世民登基为帝以后,性情憨直的尉迟敬德,却仗着功劳在身,居功自傲,每每见到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总要当面讥讽他们,与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太宗见此,只好让尉迟敬德离开京城到地方去做官。
贞观六年,太宗大摆酒宴,当时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赶回京赴宴,到了宴席的时候,尉迟敬德见到自己的席位居然被排在了下面,非常生气,指着坐在他前面的人说:“你有什么功劳,也配坐在我的上席?”
当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位,就向尉迟敬德解释,谁知尉迟敬德这个暴脾气,谁的话他都不听,捉住李道宗就是一顿痛打。
李道宗哪打得过尉迟敬德,再加上没有防备,一只眼睛差点当场被打瞎。
太宗为了这件事很不高兴,他用汉高祖大杀功臣的`事规劝尉迟敬德说:“我发现西汉开国功臣大多都被杀了,我登基以后一直很想保全你们,但是你却不断触犯国法。这次回去,好好反省,别做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
尉迟敬德听完这番话,知道太宗动了杀心,连忙磕头谢罪,从此以后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后来,尉迟敬德的地位不断晋升,他任鄜州都督时,太宗对他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何?”
尉迟敬德大惊,难道皇帝真想效仿汉高祖,杀掉功臣吗?他作出一副气愤的样子,说到:“臣是谋反了!臣跟随陛下征战天下,如今身上全都是伤疤,如今天下已定,就说我要谋反吗?”
他脱下上衣,向太宗展示自己身上的累累伤痕,太宗落泪,连忙表示自己丝毫不怀疑他,此事才作罢。
但是,尉迟敬德知道,太宗这是真的在怀疑他,为了保全全族,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
到了晚年的时候,尉迟敬德更加不敢放肆,他整日躲在家中,长达十六年不与外人交往,沉迷于丹药,学习乐器以自娱。
一代名将最后竟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正因为尉迟敬德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所以他才能比太宗活得更久,74岁高寿善终。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篇二十
古往今来,林则徐的名字总是同那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
鸦片俗名大烟,又称阿芙蓉,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由于鸦片的流入,一方面导致烟民成批产生,一方面白银大量外流。烟毒泛滥,已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此时,林则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义愤。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陈词:“鸦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当时,清廷官员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大致分为两派,即主张禁烟的严禁派和反对禁烟的弛禁派。游移于两派之间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奏折深有触动。他于12月召林则徐进京议事,在半个月内召见了他19次。林则徐详尽述说了自己的禁烟主张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使道光大为感动,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肩负重任到达广州。第二天,他在钦差行辕门上张贴告示:不受地方任何供应,不许_人借名扰累民众,严格限制随行人员的活动,坚决杜绝受贿、情、泄密等不正之风。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召集有识之士揭发烟贩的贩毒情况,逮捕了61名勾结英国资本家的重要烟贩,勒令外国商人在3天之内缴出全部鸦片等等。当时,停泊在零丁洋上的22艘鸦片趸船,每艘都囤积鸦片1000箱以上。可是外商施展拖延抵赖、行贿打点的惯用伎俩,只答应上缴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严加驳斥,下令传讯阻挠销烟的烟贩首恶颠地。颠地吓得藏了起来,拒绝接受传讯。在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庇护下,颠地连夜逃跑,结果中途被愤怒的群众发现,抓了起来。义律恼羞成怒,声称要动用武力。林则徐毫不畏惧,下令炮舰巡弋沿海,派遣兵员封锁洋人商馆,断绝了对外商的一切贸易和供应。曾经骄横跋扈的外国商人躲在商馆里,连饮水和食物都发生了困难。同时,林则徐还起草了一份告示贴在义律住所的门口,严正警告说:今后中国“卖鸦片者要死,吸鸦片者也要死……岂内地之人该死,而尔等独不该死乎”?外强中干的义律无计可施,不得不低下头来,通知英商缴出全部鸦片。到5月中旬,中国收缴的鸦片总计19187箱又2119袋,重230多万斤,价值白银800多万两。随着鸦片贩子被一个个驱逐出境,义律也带着商馆中的英国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广州。
1839年6月3日,是个令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海水碧蓝,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林则徐会同大小官员,在这里亲自监督销烟。在海滩的高处,有两个人工挖制的15丈见方的大池,里面漫溢着卤水。随着“轰隆……轰隆……”几声炮响,成批成批的鸦片被倾倒进池里,然后抛下石灰一顿时,池水沸腾,烟雾翻卷。当大池闸门打开,已溶解的鸦片渣沫随着翻滚的潮水流入茫茫大海。这时,成千上万的围观者爆发出一阵阵震天撼地的欢呼。
从6月3日到25日,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20余天。收缴鸦片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开始,外国商人“断言中国人不会焚毁一两鸦片”,但他们吃惊地看到,林则徐在20余天里销毁了收缴的全部鸦片,共计237万斤。
从此,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战斗打响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41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