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10:25:32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四篇)
时间:2023-03-26 10:25:32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篇一

首先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同时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我认为王老师在这节课上有以下亮点:

1、王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有亲和力,基本功扎实,随机应变能力强。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很快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当学生回答不出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点时,王老师再巧然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

2、王老师用手指游戏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中来。

3、王老师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情况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王老师不是直接讲解例2,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

4、王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合作研究。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王老师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明确摆小棒是有余下的小棒,从而引入一个新的数——余数,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理解余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5、王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目的,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更新颖。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王老师却是在讲台上边讲边板书竖式,而学生也再讲台下面边听边列竖式,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授的印象。这也是我今天的收获。

课堂永远是我们探索的阵地,再完美的课堂都有缺陷,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整节课虽然知识连贯,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但时间有一点紧凑,如能以改错或判断的形式,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为下节课打基础,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更完美了。

2、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时,教师应该多强调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和“最多能摆几,”这样直接关系到以后试商时能上几,因为试商时商和除数相乘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最后我要感谢王老师为了这一堂课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她给我们学校的教研带来耳目一新的一课,带给我们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篇二

优点我就不说了,我说些建议

1、这堂课引入有余数除法时只涉及到了包含除(几个一组)而没让学生平均分,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如让学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课外拓展的还不够,因此学生掌握情况无法很好地进行对比。应再出示以下几类:

请你来当小老师,判断对错.14÷4=3……213÷2=5……319÷4=4……318÷3=5……3

猜数游戏.有一个数,除数是2,余数是几为什么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100,余数可能有几个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篇三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本节课,杨老师是根据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课时,是有余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余数、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内容。而杨老师深刻理解了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

在新课引入环节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摆草莓的操作活动,杨老师亲手制作的草莓图片逼真,鲜嫩可口,学生一下子就来兴趣了,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老师也注意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杨老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教学中,杨老师紧紧抓住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两大内容,为全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教学和课堂练习都围绕这两大内容展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杨老师加强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摆草莓,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平均分物体时,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产生过程,如: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这节课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时间上杨老师没能把握好,在复习旧知期间太过细节化了,整堂课中老师讲的太多,学生每次回答都要进行集体表扬,这些也是非常耽搁时间的。当杨老师正想进入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环节时,时间到了,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篇四

听了洪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觉得洪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她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在此时洪老师让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出来的这种情况,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样的题目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洪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洪老师的教学说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简单明了

在进入本节课学习前,洪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分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引出旧知没余数的除法,再加一个苹果,让学生每两个一盘,能摆几盘?很自然直观地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节课洪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把7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的作用,再让学生在观察表格中的几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熟悉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练习环节中,洪老师根据脚本53页练习十二的三道题,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对试商的方法做了渗透,第三个问题是一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体来说,洪老师的课设计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晰,引导孩子说或读书时,学生的语言清晰、干脆利索,语速适中,不拖腔,听着很舒服。

其次,这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从整体来看,洪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她让学生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由来及其写法,并做了优化,再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写法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最后用练习进行了巩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422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