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6:35:13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1 06:35:13     小编:XY字客

报告的写作需要注重细节和实证,同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和需求。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需要先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最后,衷心希望大家写报告时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做到言之有物和信服力十足。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一

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占34.8%,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二

通过一个寒假对我的家乡一个人力资源公司的访问中,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深有感触。在与公司部门经理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而由于最近几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就值得人们关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暴露了一些教育体制、专业结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具体看,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还存在明显问题。国家已经明确了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作为供给方,大学生所在学校仍然有派遣大学生到一些地区或者跨省的指标限制,如某名牌大学的“留京指标”为大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这些指标先满足研究生,余下的才能够分到本科生头上。作为需求方,大中城市接收大学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随着派遣证转移,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均不能够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一些政策还“悬在空中”,得不到落实。从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看,一些省市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毕业生尤其是大学生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

另外,虽然国家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2年内可以由学校保留档案,但由于派遣指标在当年有效,过年就不再办理派遣证,使得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指标而不能够派遣,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解决不了大学生的派遣、落户口、接档案等问题而招不到人,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自己的身份丧失而望而却步。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占60%。这中间的'差距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当前,基层和西部地区需要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如果大学生去工作,他的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不少大学生还担心,后代在落后地区得不到好的教育,到时送子女到大中城市上学,则要交纳数量可观的“借读费”。

在大中城市中,大学生创业的机会较多,成功的概率也较大。但没有户口就进行不了工商登记,也难获得贷款的担保支持。

第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市场范围更大,大学生毕业时能够较容易在本国甚至国际间流动。这样一种情况,使得建立比较完善的大学生供求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比较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与需求方见面,信息渠道比较窄,成交率比较低。

实行就业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无论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还是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都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据有关部门对7所高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68%的被访者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认为“不完善,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缺少就业指导课教材。

第四,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要有所改变。

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比如,最近xx市大学生求职时出现了“三多三少”,即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日企越来越看重在中国的发展。日企多了,人员需求自然也跟着多起来。由于近几年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行情一路向好,除了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之外,通过自学、参加社会培训学习日语的人数量也在大幅增长。

日企普遍反映,在日语人才招聘中普遍遇到的三个问题是:1.日语人才紧缺,可选择性少;2.层次不明,稍懂日语,掌握一般技能,了解日企运作规律的一线人员(技术工人、蓝领)缺失;3、成熟型人才缺乏,即使是一些取得能力考一级证书的人也对日企的文化和礼仪、商贸商务用语及日语计算机使用等缺乏了解。大型日企招聘员工时主要考察标准还是个人的专业能力,是否重点大学毕业等,而且企业也渴望市场能提供全面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供企业挑选。

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对即将面临的就业,我们应该早做准备,准备好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强大自身,奋发争取才是王道。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三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四

据20xx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或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软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五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从此“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自从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加上20xx年还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突破800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表示,20xx年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虽然让更多的人走进了高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带来了上面所提到的日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因为大学生和企业缺少有效沟通途径,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等信息没有在有效时间传递给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缺少市场导向、就业缺乏足够信息,都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这些大学生明显缺乏创业指导,不重视市场风险意识,创业具有很大盲目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在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作为政府有关方面的主导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六

我国的医生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然而为何医学生就业形势却如此严峻?这个问题源于以下原因:。

在很多医院中,毕业生的学历是最重要的,研究生至少是最低学历要求,而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因此失去了一些工作机会。部分单位也过于追求工作经验,对于没有经验的毕业生则不予考虑。虽然经验对于医生而言确实很重要,但许多医院却忽略到了这一点,导致医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医学毕业生总量明显增加,就业形势也在日趋恶劣。目前各层次的医学毕业生都面对就业困难的局面,研究生供不应求,而本科和专科生的供求关系也逐渐失衡。虽然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要高于普通院校,但医学生的就业情况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在中心城市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增岗位的数量却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高级医疗岗位也变得更加难以招聘,导致许多基层医院缺乏高端医疗人才。因此,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研究生更加不利。

城市医疗人才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补充,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现在许多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和调整,由于用人指标有限,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进入大医院工作,尤其是进入二甲以上医院更加困难,因为这些医院对于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一般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因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毕业生除非表现特别优秀,否则很难被招考虑,因为现在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要提高质量。据了解,一些医院对于不同学历的毕业生会有不同的人才引进待遇,博士会享受更优厚的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则以“聘用制”方式就业。

2.逃避现实,考研成为选择。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选择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是在逃避现实。但是毫无疑问,在这种就业形势下,考研成为了不错的选择。通过考研,毕业生能够在校园里继续单纯的学习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据了解,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尽管考研人数众多,但是考研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人很多。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某些医学院校中,像沈阳医学院,90%的学生选择考研,其中以女生居多。他们说,目前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在大医院中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想通过考研来摆脱就业压力。许多同学表示,如果今年考不上,那就明年再考,因为考研、出国留学已经成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1.就业趋势及薪资预期。

毕业生就业倾向因个人喜好而异。有人勇往直前,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在省或市的大医院工作,即使是实习也能积累经验为事业发展打下基础。还有一些人选择考研,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部分学生想留学国外,扩展视野并继续深造。不同的选择因人而异。

此外,医学生的薪资预计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41%的人期望的薪酬在20xx~3000元之间,只有20%的人希望挣到5000元以上。

就业地域意向方面,有调查表明,毕业生首选东部沿海地区,占比达到xx%。主要因为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占%。小城镇排第三,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主要原因是收入和事业发展前途受限。尽管53%的毕业生认识到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的必要性,只有%的人愿意去尝试。

关于就业过程的思考,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考虑。但大多数人都首先考虑与自己专业相关联的工作范围。其次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它因素,比如工作性质、工资、家庭距离等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特别是要注意诚信问题,医学生为了提升自身价值,通常会努力考取各种技能证书,但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就业能力不足,这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

另外,近几年医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医学院原来的招生分数线一直很高,但近年来不断降低,这导致毕业生的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于就业有了更高的期望和更广阔的选择,然而对于医学生来说,任何人都想要一个高薪的工作。但这些过高的期望往往并不与自身的技能水平和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相匹配,导致忽视许多就业机会,使年轻医学生面崩严峻的形势更加困难。

许多重点院校的教师因重视科研,对于本科生的教育缺乏重视,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医学生就业。相比之下,民办学校对本科和专科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视。但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许多私立学校都会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讲课,从而影响毕业生的质量。

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招聘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医院对于应聘者的'学历也设置较高的门槛。在医疗改革的新时期,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的需求,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并不想去。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和提倡下,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不断深化,催生了社区医院消费市场,为各类医学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其中,护理专业、外科、内科和中医学人才都非常紧缺。

福瑞医生人才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发布近20xx个职位,占每天所发布职位的20%左右,而医药销售代表和经理职位更是一“将”难求。对于医药行业求职者而言,大多数销售从事的是医疗器械和一些医药产品的销售,这个职业对于专业性要求很高,尤其对于销售医疗器械的职位,需要和大型医院有良好的关系。

对于年轻的医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随时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1.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对于医学毕业生而言,要适时调整就业观与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应从自身环境、能力出发,适当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优先考虑那些虽然经济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且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降低就业层次。

如果在大医院找不到工作,可以向中小医院寻求机会。还可以扩宽就业视野,走向山区、农村、基层,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面,可减轻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医务工作者、人才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稳定收入,积累经验,为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提高就业能力,多参加培训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医学生需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与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充实、完善与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校内外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指引自己就业方向。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改变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多方面能力,从而促进就业。

最后,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医学生应自信面对就业压力,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拓宽就业思路,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现代医学毕业生应当扩展就业领域,放弃对口专业的束缚,勇于涉足新兴行业,例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同时,毕业生应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例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以及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此外,毕业生应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勇于前往新设立的外资或私营医院就业,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顺利寻找到更好的工作。

在这个紧张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医学生需要加强自信心的建设,并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例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可以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可以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可以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可以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可以面向世界就业,也可以选择延缓就业和创业代替就业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供选择的方向。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七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出现了许多就业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自身素质评价,以及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以便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现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从而实现其就业目标。同时,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广州大学学生。

调查对象主要为广州大学的100名学生,其中男生46名,女生54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观念深受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100%的受访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度大。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和不安,就业观念模糊,需要更正确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这种人才供需失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因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大学和就业市场也应该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根据调查,83%的大学生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本校在广州,而且由于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虽然有些外省或当地学生并没有对工作地点有特别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人希望在家乡工作。这种选择让人感到担忧,因为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缺乏服务社会的意愿。因此,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们的想法。我们一直在谈论支持西部发展,如果大学生都没有为之奋斗的榜样,那又有多少人会去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包括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询问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足够应对当前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而23%的人选择不知道。这说明许多大学生仍然对所学专业存在怀疑,并没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质疑。

在调查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的职位与自己专业不对口,30%的人在找到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之前先就业,另外24%的人只好接受与自己专业不匹配的工作。这个数据还不错,说明大学生并不是非要找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逐渐摸索,先就业后再找专业对口的职位,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问及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时,80%的人选择了3001-5000元的薪水范围,另外17%的人则期望薪酬在20xx-3000元之间。这表明,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水大多数集中于中等水平,既不高也不低,他们的就业越来越理性化了。

在选择职业时,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企业所在城市,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和稳定性。这种选择是相当理性的,更多地关注工作的稳定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在选择工作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在询问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全方位的才能,表明高职大学生渴望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自我。这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些启示,即在培养学生时是否能够做到全方位地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先就业后选择,发挥个人特长和兴趣,在中等水平的薪酬范围内,选择待遇良好的企业所在城市。

自20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人数仍在增加,去年达到670万,20xx年预计突破700万。中国有多个拥有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但我们每年却有700万毕业生,再加上近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总数已近10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一个社会问题,无法轻易解决。然而,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现实问题,必须积极解决。毕业后,我们必须开始工作,独立生活,赚钱养活自己。如果一个月没有工作,生活费就成了问题。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意味着了解该专业的内容、特点和在社会上就业的前景,以及自己在该专业的努力方向等等。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我们才能有明确的思路去学习和应对未来的就业方向。这样,我们在步入社会时不会感到迷茫和无知,而会有所准备。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如今,社会的竞争力非常强,很多学生会抱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太大,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要白白抱怨,要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八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曾经不愁就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也是如此,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因此本次调查报考主要针对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对于这次调查我对土木工程有充分的认识,对学习的方向性也有充分的了解在今后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肯定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好专业,有人必然有住房永不过时的行业但是想在这个行业里立足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九

20xx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xx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 xx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xx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一)、调研内容

2.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6、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就业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很重要,应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在创业大赛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

7、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有储蓄少,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我校近几年也举行过关于创业竞赛,会提供一些基金给学生搞项目,但做得不是很成功。我校还设立一个创新基金,也我校比较重视和做得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对这个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学生不了解,所以参与面小。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十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们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们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们为我校大学生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们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们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们、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们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们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们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们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们的影响。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们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们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们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们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们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们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们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们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们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们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们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们带给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们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们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们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们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们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们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们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政府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十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使综合国力增强,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更应该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确立能力本位思想。

1、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都将在中国上演,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也都看好这一商机,大量涌入中国。我国的装饰行业已进入平缓增长而竞争空前的阶段。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买房、买好房、装修房”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2005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2、展览业的发展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将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各行业都在学习熟悉wto规则,研究讨论入世给本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展览业也不例外。从展览的环境、展览的设施、展览的种类、展览的规模、展览的水平、展览的作用、展览的影响等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区域性的"展览中心"。我国展览业目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力推动中国展览业更快的发展。在展览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国展览业的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44%,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总之,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势头很好,速度很快,潜力很大,后劲很足,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展览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趋势必然要求加大专业会展人才培养的力度。

3、模型制作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业、建筑设计业、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房产商、展览商青睐模型形象直观的特点,势必促进建筑模型制作业进一步发展,而投资少、入行易的特点也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建筑模型制作员行列当中,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装饰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装饰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十二

l、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妇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转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2、市场引导。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传统的种养模式、就业方式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引导妇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敢为人先,依托项目和信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服务引导。加快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和基层组织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农村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建设,各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发挥农技推广站、再就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全力保障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十三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xx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xx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xx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xx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一)、调研内容。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6、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就业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很重要,应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在创业大赛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

7、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有储蓄少,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我校近几年也举行过关于创业竞赛,会提供一些基金给学生搞项目,但做得不是很成功。我校还设立一个创新基金,也我校比较重视和做得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对这个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学生不了解,所以参与面小。

就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篇十四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6046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