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4:31:15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1 14:31:15     小编:XY字客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析总结的结果和意义,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下是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一

说起美食,有新鲜美味的山珍海味,有多种多样的街头小吃,或是众人喜爱的甜品糕点,而我最喜欢的是妈妈给我做的麻婆豆腐。

从市场里买来几块豆腐,用水轻轻冲洗干净,摆入盘中,嫩白的豆腐像军人们整齐地站立在洁白的盘子里,又如同几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挤在一起说悄悄话。妈妈拿着菜板和菜刀将之前准备好的葱姜蒜切成细丝装进小碗里放在一边备用。只见她拧了拧灶台上的开关,放入适量的油,不一会儿锅里就冒出金黄的泡泡,发出“啪啪”的响声,接着将葱姜蒜放入锅中翻炒一会儿后,又加入豆腐和半勺盐使劲翻炒,炒完后倒入盘中,再倒一点儿辣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嫩白的豆腐中夹杂着绿色的葱花和红色的辣酱,辣酱像红花,葱花像绿叶,在盘里绽放,如同艺术品一般。

每当放学后,我急切地跑回家里,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坐在饭桌前,看着那丰盛的饭菜,五颜六色的菜品在饭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闻着那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胃口大开。最显眼的是那盘麻婆豆腐,真令人垂涎三尺!晚上,屋子里灯火通明,我坐在饭桌前,夹上一块豆腐,蘸上一点辣酱,把它放入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顺滑爽口,再吃一口香甜软糯的米饭,让人大快朵颐,心满意足,疲惫感顿时消失了!吃完后,香味留在嘴里久久不散,而妈妈甜蜜的微笑也在脑海中深深地刻下。

吃一口麻婆豆腐,烦恼便化为乌有!吃一口麻婆豆腐,心情便舒畅起来。我想以后无论走多远,心中都会记起麻婆豆腐那种独特的味道,那是童年最美的味道,是母爱的味道。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二

我小时候很贪吃,而当时又甚是空闲,经常在小区门口附近店中看一位师傅做元宵,便成了我的乐趣。

只见师傅和完面后,从面团上拉下一小块,放在六心上压成不厚不薄的面皮,又将一小块肉放在中间,如同建筑一般用手不断地向上旋转,而皮变薄却不漏。将其它的馅料例如冬笋、萝卜、豆腐等加入后,将其封口,一枚元宵啪便制成了。

师傅将挨个元宵下到一口锅煮,元宵挺着大肚在加入猪油、酱油的水中翻滚着,闹腾着,其中的馅料隐约可见,发出迷人的气息。煮好后,师傅的元宵连同一些汤汁倒入大白瓷碗中。元宵很大,鼓鼓囊囊的`,一个水碗顶多装下了五六个。碗上冒着诱人的香气,而元宵,则静静地躺在碗中。

我吃时,总爱在元宵的大肚上先咬上一个口,待汤汁灌满其中,再用调羹将其舀起,一个大口咬下去。冬笋之脆、豆腐之软、肉之香嫩连同面皮之软x,酱油之微咸顿时涌入我的嘴中,黏着我的味蕾。让人心生满足感。因此,它成为了小时候最爱的食物。

可惜,后来,我家搬家了。我没法常常去看那位师傅做元宵,也没有什么机会去吃了。我上课时经常路过那,却很少看见那位师傅忙碌的身影了。怀念之感,顿时涌入我的心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小时那种能每天观看师傅做元宵的幸福。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在一段时间上课的地方,就在当时我家的对面。当我又一次来到那家店时,虽时隔多年,装修却大致还是少时的样子,只是师傅老了许多。我又点了份元宵,如同儿时的一样,元宵还是那么饱满。只是可能因为我已经尝过了山珍海味,这份元宵对于我不再是那么诱人,那么可口,与儿时的感觉有着巨大的变化。

但是我依然细细品尝,品尝我心中的记忆。才下舌头,又上心头,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虽然这不是那么可口,可这,毕竟是我儿时的记忆。我仍为能品尝到这份充满回忆的元宵而感到十分快乐。

后来我读到一首诗:

人生中难免会……。

被狠狠捏一下。

被开水烫一下。

被开水煮一下。

被人咬一下。

倘若没有经历。

硬装成熟。

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经历都是财富!

是啊,这份元宵让我再一次感觉我生活的美好和温馨,那些流光岁月,那些酸甜苦辣,都是我的元宵记忆――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三

我爱夏天的红,因为它彰显出无限的热情;我爱秋天的金黄,因为它意味着满载的丰收;我爱冬天的白,因为它独有的,就是那份圣洁。但是,我最爱的,是春天的绿。

她,携着一阵清风,吹绿了大地;她,携着一轮暖阳,温暖了人间。弹指一挥间,春姑娘,已悄然而至。

春姑娘好像有一把精致的竖琴,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你看,那冰山上的雪水融化了,顺流而下,形成了一条条涓涓细;你看,那满山的枯枝败叶,此时又呈现出那一抹抹浓浓的绿。清脆优雅的琴声,吧还在冬眠的动物们唤醒,成群结队地赶来享受无与伦比的日光浴。

春天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花。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礼花,教研的海棠花,竞相开放。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草地上,山坡上,五彩斑斓的鲜花,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的清香,引得蝴蝶和鸟儿们赞叹不已,仿佛在欢快地说着:“瞧!多美的`花呀!”

“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绵绵的春雨,携着一阵微风而至。它是那样的温柔、细腻,不像夏天那样,伴随着雷电的巨响,磅礴而盛气凌人。它淅淅沥沥地下着,默默无闻地滋润着万。牛毛般细长的雨丝,滴在了屋檐上,绽出一朵晶莹剔透的水花;滴在了湖面上,对视微微泛起了一阵阵迷人的涟漪。在春雨的滋润下山青了水绿了,大地愈发生机。

春天的风,像棉絮一样轻软,温柔,令人心旷神怡。风里带着一阵阵花香,坲过你的脸颊,却又不如冬风般凛冽,那样的含蓄。在微风的拂动下,柳树估量甩动着自己靓丽的秀发,让来来往往的路人们位置在上。它吹红了花,吹绿了草,吹醒了大地,吹进了人们的心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的,它也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人的一生就好比春夏秋冬,涵盖了多少阴晴圆缺与悲欢离合。人生是坎坷的,但你的心中,如果有一个用不褪色的春天,那明媚的春光,将会指引你执着向前。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四

我最喜欢的美食——披萨。因为爸爸做披萨的技术是一流的!

早晨一起床,我就在卧室中闻到了披萨的香味,我立刻像触了电一般快速下床,像旋风一样穿好衣服快速跑向了厨房。此时,披萨已经被爸爸端上了桌。

这时,披萨的底盘圆圆的、黄黄的上面放着垂涎欲滴的奶酪,红的像火一样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青椒、白花花的沙拉酱,把披萨装饰的花花绿绿的,上面冒着一团团热气。

此时,我已经“杀红了眼”,三步并作两步跑了上去,一手拿着披萨,另一只手把披萨撕下了一大块。但是我没料到奶酪融化了,在我手上怎么甩也甩不掉,我不得不用我的“必杀技”——吸果冻,我皱了皱眉头,把沾上奶酪的那只手指放在嘴巴前,头探了过去,嘴巴一张一合“噶叽”一声奶酪咽到了我的肚子里,我顿时感到奶酪十分香甜。这时我该享用披萨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披萨塞进了我的`嘴里,一股奇特的香味直冲脑袋来了,滋润了我的一肌一肤。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一角的披萨塞进了嘴中,我越吃越疯狂,直到吃得满嘴流油才停止,我“咯”的一声打了一个饱嗝,满意地拍了拍肚子才肯罢休。可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披萨,真是肚子饱嘴不饱。

我一直渴望爸爸给我做披萨,因为他做的披萨又香又甜。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五

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百花盛开,万物生长,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当天空中传来第一声春雷,如酥的春雨无私的滋润着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原野上的小草迫不及待地换上了鲜绿的新装,山间里的竹笋奋力地探出了尖尖的小脑袋,河边的柳树羞涩地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芽。因为春天的到来,最是兴奋的要数桃花,你瞧,她们个个都穿着粉红的衣裳,骄傲的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好像在说:“看!我的新衣服多漂亮!”。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也是个播种的好季节。

当鲜红的太阳挣开大地母亲的怀抱,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清晨的稻田里盖着一层如丝的'薄雾,隐隐的泛着金光。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轰鸣声,几台旋耕机已经如梭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近处,几个农民伯伯牵着笨拙的大水牛在稻田里来来回回犁着地,手里时不时挥动着鞭子,啪啪地发出清脆的声音。带着各种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的叔叔阿姨也都来了,稻田里热闹极了,大家都辛苦的劳作着,希望秋天的时候有好的收获。

我喜欢春天,春天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更因为春天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希望。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六

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在田地顶着太阳的照射,辛苦地在田里种稻穗,希望秋天可以迎来大丰收!看,那一排排绿油油的禾苗在春风和阳光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有的禾苗实在是太调皮了,它居然迎着春风跳起了舞,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加活泼。

春天的花朵都在争奇斗艳呢!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红色,有的粉红色,还有的是紫色;还有小河里的小鱼、小虾在欢快地玩耍,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还有的在玩你问我猜;小河边的柳树像在跟春风随风摆动地跳舞,下面的小草在欣赏它们的舞蹈表演,一脸羡慕的样子。

春姑娘扭着漂亮的舞姿又来到小河边,小河哗哗地唱着歌儿,小河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柳树、小草……河边的一排排柳树抽出了细细的、嫩绿的新芽。一阵微风拂过,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来摇去。

瞧,这里就是我家乡的春天,那里景色优美,美不胜收!欢迎你来我美丽的家乡来感受这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七

世间美食千千万,唯有火锅得我心。这句话最能表达出我心里对火锅的无限热爱,虽然我也在旅途的过程中,品尝过各类的美食,但还是那滚烫又热情的火锅闯入了我的内心,并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我第一次吃火锅的时候,我们点了一份鸳鸯锅。首先清汤锅和红油锅的完美结合,冲击了我的视觉,我被火锅的外貌完全折服。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红油锅和清汤锅不断的翻滚起来,我将点好的食物倒进红油锅中,但一切都煮好了之后,我将筷子伸进红油锅中,挑出了一个我喜欢吃的毛肚,入口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的只有一个字,就是烫,随之感受到的是入味的麻辣和火锅底料散发出的香气,那一刻,我便深深的爱上了火锅的味道,这小小火锅就拴住了我的胃。

自打第一次品尝到火锅的美味之后,我便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吃火锅。其实每一次吃完火锅之后,我的嘴唇都会变得又红又肿,就像香肠嘴一般,但我还是享受吃火锅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火锅带给我的美味感受,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体验,是感受到唇齿留香,本来已经吃饱了,但是还想再吃两口的火锅。

是火锅,我爱它那麻辣,我更爱它那,带给我的滚烫的热情。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八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对面食可谓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山西的面食早就想吃个痛快。恰逢今年春节空闲,一家人便选择了到他乡过年。于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罢饺子便驱车直奔太原。节日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偶尔有一两辆车通过,让第一次开车上高速的儿子欣喜若狂,我们的担心成了多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了太原。

停车后直奔饭店,迫不及待地点了扯面、臊子面和抿尖三碗不同风味的面条外加两样小菜。一家人三碗面条轮流品尝风味。游完晋祠后,儿子领我们直奔小吃一条街。打眼望去,楼阁牌坊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仿明清建筑和汇聚八方风味的小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节日的街道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之小贩的吆喝声,让整条街显得热闹非凡。这里真是吃货的天下、年轻人的地盘,烧、烤、涮、炖、煮、炸一应俱全,就连冰激凌也是别具特色。最喜面食的我,坐在一家当地饭店点了油泼面痛快地吃了起来。

次日直奔平遥古城,灰砖灰瓦的城墙和民居很具特色。街上香草糯米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禁不住买一个尝尝。满街打着风味小吃招牌的`饭店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当地饭店,品尝了栲栳栳、平遥牛肉、碗秃以及刀削面。夜晚在住处附近,品尝了莲菜水饺和酱肉水饺,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如果说城市有味道的话,那么一座城的历史就渗透在老城巷陌间的美食里。吃的是味道,品的是历史。然而,最具特色的还是那乡间美味。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昔阳县的大寨村。窑洞依旧,梯田仍在,大寨人的精神永存,以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大寨村让村民们扬眉吐气。坐在窑洞里吃着农家小笨鸡、田间野兔、炒莜面鱼儿,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三天的行程紧张又浪漫,逛古城品小吃,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九

还是孩提时,就和母亲有个共同的喜好,那就是手牵着手散步。家对面是一所中学,校园里有不少花草。晚饭后,我们常去那里赏景。夏天的校园,小鸟在枝头欢唱,像是在为我们演奏;秋天的校园,落叶在大道上飞舞,好似在举办一个舞蹈比赛;冬天的校园,一切静默地换上了洁白的婚纱,宛如等待出嫁的新娘。我却最爱春天。

因为,那是木棉花开的季节。

初春的木棉花,花朵儿是那么的洁净、高雅。雪白的底子总是托着粉红的花瓣,花瓣如棉花般柔韧而有弹性。那微微绽开的花朵,犹如婴儿的笑脸,是那样甜美、惹人喜爱;这半含半露的,恰似害羞的少女,轻掀粉红的面纱,让人忍不住靠近。木棉花盛放的时节,一团团,一簇簇,一朵挨一朵,挤挤嚷嚷,好生热闹。

而这时,我就和母亲手牵着手在木棉花旁轻轻地走过,我指着花儿,一声声:“妈妈,快看,这花多漂亮!快看呀!快点呀!”妈妈笑了,“真的,你和它们一样漂亮!”她的笑容让人无法怀疑她的诚实。“还有这,还有这呢”我高兴地绕着树转个不停,仿佛被木棉花染进了浪漫的意境。

欣赏木棉花的日子里,是那样无忧、快乐。花下,我和母亲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觉得母亲、木棉花和我三者加在一起,便是整个世界。

长大后,进入了对门的学校,看花的机会也多了。有时课间,也要拉着好友一起去看花。花朵还是那么高雅、纯洁,雪白的底子托着粉红的花瓣。我惊奇地发现,木棉花不太香了。同样是花,为何感觉别样?这个发现,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母亲一同赏花的情景。那时的花其实也是不香的,因为母亲的爱,让我嗅到了无尽的芳香。至如妈妈说我和花一样的漂亮,我是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我只知道那不是叫“骗”,那是对幼小心灵的呵护,是世界上最美的谎言,美得像盛开的木棉花。

那一次,回到家后,仔细看着母亲,她感到莫名其妙,笑着追问怎么了。我发现,她老了很多,笑容也不再年轻,但却依旧灿烂哎!人变老了,笑容又怎么会灿烂呢?我只知道母亲的心没变,对我的爱没变,她呵护我,就像木棉花的花瓣托着花蕊,让我依然那么具有安全感。

木棉花在一个又一个春天开得烂漫,而母亲又有几个春天?如今,好想拉住母亲的手,一起去欣赏那盛开的木棉花。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十

我爱四季,但最爱的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我爱春天的雨露,我爱春天的河水,我爱春天的花朵……春天时,小小的嫩叶又挂满了树梢,大树也脱下了白棉被,岸边的柳树也抽出嫩黄色的新芽,零零星星的点缀在柳枝上。春天的田野更美丽,小溪唱着叮咚、叮咚的歌曲,野花长满了草地,再加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到小溪的另一边,美丽极了!

春天,是充满生机的,花枝招展的,是静谧舒适、清新自然的,两者加在一起称得上是完美无缺。啊!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支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是啊!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十一

根据我这些年的亲身体会并结合电视美食节目研究出了独家秘籍,让友友们不要光凑合方便面,简单易行。只要动动手,在10分钟内一碗好吃简单的色香味俱佳面条就出锅了,吃米饭的可以酌情参考。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我这是原创呀!

首先先把汤过加水烧开,在烧水的同时,要学会运用统筹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把菜洗好,切好,装盘,这时水开了,把适量的面条放入水中,盖上锅盖,等水沸腾后,揭开锅盖放入洗好的青菜,这样敞开着一分钟,然后盖上锅盖离开火,放一边等五分钟,在火上放炒锅,放油,等油温七成热,放大料,蒜,姜,葱煸炒出香味,开始把需要炒得菜放进去,(青椒,豆角,肉,蘑菇)都可,这样东西炒得塌样后放盐,生抽,葱花,香菜,多少加一点水,大约半茶杯水,盖盖收汤,2分钟内就好,这时把面条捞起上面浇上做好的香气四溢的菜,慢慢去品尝去吧!不想炒菜可以在碗里放些蒜和姜加些盐和鸡精,用擀面杖捣成蒜泥,然后加入酱油和香油,再放些葱花,浇在面条上,一碗素面就做成了。

这个做饭方法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的,刚来北京第一次做饭,把天然气打开,水开后把面条放进去,一会锅沸腾了汤溢出了锅,我赶忙把火关小,谁知火熄灭了,又怎么打都打不开了,老公在旁边骂个不停,看来午饭是无法吃了,那面条只有倒了。我被老公骂的生气,就一人去屋里看电视去了,谁知一会老公端着面条给我送去了,我看着面条说,你把火打开了?他说没有还是刚才下的面条,熟了,我说绝对不可能,我去看看锅里面条真的熟了。这真是弄拙成巧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在中央一套看美食节目,里面的.教你一招里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即快又省事,原来它是用余热捂熟的,真方便呀,于是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下面还有一种我自创的做猪皮冻的方法。既简单又实惠,原来都得买猪蹄炖冻,还时间长代价高还不好煮,买的放了胶不好吃对人体健康不利。那天我突发奇想,光用猪皮看怎样。买了一斤猪皮4.8元,洗净后放入锅中,放大料最后放盐,半小时后捞起出锅,切成丁,放在锅里加水一小时后看着猪皮软而发白后加少许盐,鸡精,酱油,倒入一个大的盆子里冷却,3个小时后,用刀把冻切开,加些蒜蓉搅拌,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十二

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方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的蒌字,我小时不知怎么写,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什么书,才知道的。这个字音“吕”。我小学有一个同班同学,姓吕,我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蒌蒿薹子”(蒌蒿薹子家开了一爿糖坊,小学毕业后未升学,我们看见他坐在糖坊里当小老板,觉得很滑稽)。但我查了几本字典,“蒌”都音“楼”,我有点恍惚了。“楼”、“吕”一声之转。许多从“娄”的字都读“吕”,如“屡”、“缕”、“褛”……这本来无所谓,读“楼”读“吕”,关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说蒌蒿是蒿之一种,即白蒿,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了。我小说里写的蒌蒿和蒿其实不相干。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非白蒿。或者“即白蒿”的蒌蒿别是一种,未可知矣。深望懂诗、懂植物学,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的小说注文中所说的“极清香”,很不具体。嗅觉和味觉是很难比方,无法具体的。昔人以为荔枝味似软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形状颇像。本地产的枸杞子没有入药的,大概不如宁夏产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枸杞头是容易采到的。偶尔也有近城的乡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篮里叫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

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

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们家乡有用来包春卷的,用来包馄饨的没有,——我们家乡没有“菜肉馄饨”。一般是凉拌。荠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细丁,入虾米,同拌。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抟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

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就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

三年自然灾害,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吃过不少马齿苋。那时候,这是宝物!

炒米和焦屑。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是有关系的。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十三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大概是因为过敏性体质的关系,近日身体有所不适,口眼鼻尤甚。或许是柳絮日盛的缘故,有愈演愈烈之势,涕泪交垂,喷嚏连连。所以,终日闭门不出,只能以阅读、烹饪打发时间。

阅读与烹饪本是不相干的事,风马牛不相及。孟子曰:君子远庖厨。可老子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样子,先贤对于中华料理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一点,我倒是很赞同老子的,只因我喜欢烹饪,个人认为,烹小鲜如治大国。

“春雨一夜,春笋一寸”,眼下正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民间素有“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说法,春笋是一种低脂肪、高植物蛋白、少淀粉、粗纤维的健康食材。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笋却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我想,恐怕再挑剔的胃口,也不能拒绝春天里最嫩、最鲜的春笋吧。油焖春笋,在江南,是家家户户都会烧的一道菜。春笋去外壳,去掉老根,洗净切滚刀块,入沸水锅,焯水后捞出沥干,热锅上油,油热后,下焯好的笋块煸炒,加料酒、生抽、老抽、白糖、盐翻炒均匀,盖上盖焖4-5分钟后,淋香油洒上葱花起锅即可,鲜咸而略带甜味,对我而言,这道菜下饭绝对是一流的,从小到大百吃不厌。

春天的河鲜莫过于刀鱼,无出其右了。刀鱼有江刀、湖刀、海刀之分,排名第一的是江刀。清明节前的刀鱼(所谓江刀),因回游产卵,处于长江入海口,淡水与海水交界处的偏上游,此处饵料非常丰富,所以肉质格外鲜嫩。家常做法,清蒸是比较适宜的,一是难度不高;二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刀鱼的原汁原味。刀鱼去鳍、鳃,用筷子从鳃中绞出内脏,洗净;将刀鱼入沸水锅中略烫,去腥锁汁;然后,整齐地放入盘中,将火腿末、笋片、冬菇片相间地排放在鱼身上,加熟猪油、绍酒、虾子、鸡清汤、精盐,再盖上猪网油,放上葱段、姜片,入蒸笼旺火蒸六分钟取出,拣去葱姜、网油,将盘中的汁水滗出,倒入锅中,勾芡调味淋在鱼身,最后撒上香菜末就成了。汁多肉嫩,异常鲜美,配上陈年的封缸酒,那是相当的惬意。

乍暖还寒的时节,荒郊野外、田间地头便是野菜的天下了。荠菜就是其中数一数二的,所谓吃了荠菜,百蔬不鲜。荠菜肯定是春天不可缺少的美味。按照家乡的习俗,是包荠菜馄饨。先把野地挑回来的荠菜,拣好,洗净,焯水,沥水,切碎;香菇(干香菇,味更香)水发洗净,切碎;然后加入猪肉糜,加胡椒粉、耗油、盐、鸡精、料酒,打一个鸡蛋,顺时针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始包馄饨了。馄饨包好,开水下锅,轻轻地点水,滚上三滚就好了,捞起装盘。热腾腾的荠菜馄饨上了桌,用调羹舀起一个,送进嘴里,美美地咬上一口,春天的味道便在嘴里蔓延开来。

最爱春天的美食篇十四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如糖醋排骨、小笼包、大闸蟹等……其中,是大闸蟹。

今天,奶奶从菜场上买回六只大螃蟹。瞧!它扁圆的身体,墨绿色的小眼睛,坚硬的外壳,十条长腿均匀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两只大钳子张牙舞爪地挥动着,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好像在说:“别碰我。”

奶奶熟练地将螃蟹洗刷后就放进蒸笼里隔水蒸了起来。一会儿,螃蟹的壳由青变红,阵阵扑鼻而来的香气,惹得我口水直流,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

奶奶刚端上螃蟹,我立刻挑了一个最大的。首先,我用力把蟹壳掰开,仿佛打开了一座宝藏,那金灿灿的蟹黄,闪着黄金般的光芒。来不及细细欣赏我就把壳里的蟹黄消灭得干干净净。接下来,我要品尝蟹肉了。我把螃蟹一掰为二,那挂在肉上的蟹黄饱满得“摇摇欲坠”,我生怕它掉下来,赶紧一口咬进嘴里。呀!真是人间美味。妈妈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吃慢点,小心吃到壳。吃螃蟹,我们得做个耐心的小吃货”。蟹黄虽然鲜美,但蟹肉也不甘示弱。蟹肉白白嫩嫩,犹如菊花的花瓣,一丝一丝的。我把蟹肉蘸了点醋,满嘴都是甜甜的味道,芳香四溢。最后轮到蟹脚了。我用剪刀把它们的两头去掉,然后用筷子从一边穿过去,长长的蟹腿肉就乖乖地掉进我的嘴巴里,细细咀嚼,真是回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7428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