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5:40:08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1 15:40:08     小编:HT书生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做到因材施教。教案的编写要体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你需要辅助教案的参考,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供你参考。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一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

〈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i1=u1/r1,i2=u2/r2,i=u/r,。

由于:i=i1+i2,。

因此:u/r=u1/r1+u2/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可得:1/r=1/r1+1/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

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二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三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显微镜、电脑平台。

1课时。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四

知识延伸:除了用表格形式记录我们的测量结果外,我们还可以用图像的方式表示。

(设计意图:对于图像的描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但是对于从图像中去认识电阻的大小,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要求学生会根据图像比较电阻的大小。)。

知识回顾。

了解灯泡的额定电压,注意使用灯泡时,不能超过其额定电压。

做完第一次实验后,电路不要拆除,只将“电阻”改换为“灯泡”,节省探究时间。

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不同电压小阻值不同,不能求平均值。

对比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图像。

特殊法测电阻。

1.双伏法测电阻。

2.双安法测电阻。

3.伏关法测电阻。

4.安关法电阻【知识拓展】。

实验中,若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能否测出电阻的阻值呢?

(一)双伏法测电阻。

1.原理:串联分压。

2.电路图:

3.表达式:

(二)双安法测电阻。

1.原理:并联分压。

2.电路图:

3.表达式:

(三)伏关法测电阻。

1.原理:串联分压。

2.电路图:

3.表达式:

(四)安关法测电阻。

1.原理:并联分流。

2.电路图:

3.表达式:

(设计意图:在处理时,由于难度比较大,所以要适当进行引导,通过这四种特殊的测量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体会“替换”的方法。)。

推导表达式。

根据电路叙述实验步骤。

推导表达式。

推导表达式。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学生谈本课收获。

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1。

五、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见附件2完成附件2中的练习。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五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认识物理现象及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这一节课设计的实验教法,可让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集中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且使学生能正确、牢固地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喜爱学习物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的连接情况。使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串、并联电路都能分辩,且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所以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能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探究各种物理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六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七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有:

1.实验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3.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

4.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表示数无变化;。

5.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无示数;。

6.闭合开关,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或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7.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他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了,而电压表的示数却减小了;。

8.开关闭合,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设计意图:电学实验操作常规,不是在实验前由教师授予;而是在学生实验后由学生自己反思分析得出;然后再测量小灯泡电阻中继续巩固;无论是操作正确或是错误的同学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能力。)根据所学的测量知识,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得到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量程选大了;。

量程选小了;。

滑动变阻器没有“一上一下”连接;。

除电阻外,其余部分出现断路;。

电阻部分断路;。

将电压表错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电阻部分短路。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平均值。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八

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学生听讲。

]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九

题: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电阻,如何处理这些数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7)评估交流。

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呢?

小结:

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

让学生确认待测串联的三个电阻 的阻值,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指导学生实验.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首先将电阻 串联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读数为一整数(如3v),电流表的读数为0.6a,根据伏安法测出 .

然后分别用 代替 ,分别测出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 的关系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的关系: .

作图 并从欧姆定律分别求得

在串联电路中

所以

这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例一 把 的电阻与 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6v的电源上,求 这串联

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仔细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找出求电路中电流的三种方法

(1) (2) (3)

经比较得出 第(3)种方法简便,找学生回答出串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解题过程

已知 v,求 i

根据 得

答 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强调欧姆定律 中的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2) 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

(3)因为 与 串联,通过 的电流与通过 的电流相等.

(4)通过 的电流根据 求出.

解题过程

已知 ,求

解 电阻 两端电压为

电路中的电流为

需串联的电阻为

答 需串联一个11.7 的电阻.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一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电阻率”这一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联系。因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2. 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把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重视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传授,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电阻定律,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了解。

4、教学难点:对电阻率概念的理解

1、知识和技能:

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理解电阻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法得出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 在交流讨论、合作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和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仪器较多,有的实验器材实验室没有,需要提前准备。

(一)ppt课件上投影问题

1、观察滑动变阻器,思考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怎么接入的?

2、观察桌上25w和200w的两个灯泡,灯丝有何不同。

3、导线的线芯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不用铁丝?

(学生观察、思考并且交流观察思考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猜想能力。)

(二)确定研究任务

实物观察:两根电炉丝,一根细而短,一根长而粗。

问题:你能比较出这两根电路丝的大小吗?

(将事物带进学生中间,让学生直观观察,由此引出研究问题:我们还要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何定量关系)

二、确定研究方法:

学:(回答多种方法)

师:控制变量法。(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讲解含义)

三、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

ppt课件投影以下问题做为提示:

思考:1、选择什么实验材料?

2、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如何测量?

3、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案一:测量电阻:伏安法

实验电路(请学生到黑板上画)

实验方案:(学生大多数想到用伏安法来测电阻,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进一步引导、深化)。

学生进一步讨论。画出实验电路。(点评学生所画的电路图,留给学生时间互相点评)

师:(分析三种方案的优缺点)

请学生小组内思考讨论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

学生分为4个组,1、2组做项目一,3、4组做项目二。

提供的器材1:一块板上有三根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三根镍铬丝。(把每根镍铬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注明在线的旁边)

提供的器材2:一块板上有三根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三根镍铬丝。(把每根镍铬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注明在线的旁边)

另外提供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

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一套进行实验。

(四)数据分析

实物投影学生的实验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电阻r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

四、理论探究

从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请学生总结。

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例题:

设计说明:学以致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演示实验:酒精灯燃烧废灯泡丝,电流表示数减小。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五、学习反馈,师生评价

1、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来说说今天的课有趣吗?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发言)

2、老师肯定大家今天的表现,对表现积极的同学提出表扬,不积极的同学在以后的课上要大胆表现,要树立信心,争取下次表现更好。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二

初中物理教案???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伏安法测电阻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因为,它既涉及学生对相关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又涉及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许多学校推荐学生使用的“vcm仿真实验”软件,它是为学生拓展课堂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而研发的。用vcm仿真实验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课堂课外都可以随时地、反复地亲自动手做实验。同时,作为对学生物理学习知识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它还是学生成绩考核的必出题之一。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实验、学会实验、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所包含的物理要领和实验技能,就成为许多教师探索的课题之一.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热量及其单位,探究物质比热容。

【难点】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之前的知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几种?”

环节2:讲授新课

1.热量:进行追问“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与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与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引导分析,在热传递中,物体吸热,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由此引出热量的概念。

2.比热容:紧接着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入手,举出生活中烧水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不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引出提问“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他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提出问题】

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

(1)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4)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

(5)可能与物质的物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1)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温度的变化相同。

(2)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与质量相同。

(3)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控制质量、温度变化相同。

设计实验:

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讨论后交流,教师从旁指导。

1.实验器材:2个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热得快”、2个搅拌器、秒表、量筒、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烧杯里装400g水,乙烧杯里装400g煤油,使它们的温度都处于室温,给他们都加热相同的时间(如1-3分钟,使他们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2)接着上次继续实验,如果让他们都从室温升高到40℃,观察加热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一样(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并随时记录好实验数据,教师要对实验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从旁进行指导。

收集证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水吸收的热量更多一些,即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加热的时间是不同的,这表明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如何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呢――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通过刚才的实验证明,以及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及状态决定的。通过类比密度的定义,由此得出比热容的定义。介绍单位及读写法。

3.查表

让学生自主查表,查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哪种物质?比热容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义?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吗?

(3)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应用

这部分主要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2)为什么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常用水作为工作物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范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3:巩固提高

用比热容思想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找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课后完成练习册本节的内容。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四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1.用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导线代替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实验1。

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相同。

截面积。

相同。

电流。

电阻。

实验2。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同。

电流。

电阻。

实验3。

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同。

长度。

相同。

截面积。

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探究活动。

【课题】。

2.不同导体电阻差别的微观机制。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小组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五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

(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

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重点在下”,金属杆和电阻丝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六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一、了解硬币(20分钟)。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四、总结知识点(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学生听讲。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7605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