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人才创新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9:15:06
浙江卷人才创新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1 19:15:06 小编:文轩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总结经验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要与方向。如何保护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逻辑思维训练资料,希望能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一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

2 硬件设施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

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试方式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是我院与兴安银铅冶炼动力分厂校企合作的成果,主要是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指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它是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的工作实践顺利进行。同时生产实习环节基本统一安排,分散进行,双向选择,灵活多样。主要是按照每个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由学生主联系实践单位,只要能满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即可,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巡查,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习生产实习情况。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在工学交替方面,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在课堂学习方面,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技能,注重素质,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大课程模块,为学院实施工学交替奠定了基础。

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电气运行专业、汽机专业、锅炉专业,该班开启了我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该人才培养模式顺序开展,我系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德海、伯彦广

副组长:王家祥、哈斯花

1

组员:王琳辉、林萍、杨洋、陈国伟、庞博、李猛

2015年春,我院与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公司动力分厂经过多次互访与认真磋商,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书。本次联合办学是我院办学实践中,初次彰显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头戏之一,它开辟了我校与本土国企联手育人、工业职教集团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先河,有效实现了学生在校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对接”。具体做法是:

1.统一组织,实现管理一体化。

企业与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小组”,共同负责学生从招生至进入企业的全过程。招生过程是由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公司所在地克什克腾旗劳动局、学院与企业三方共同面试考核完成,第一届联办班共招收67人。

2.统一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

学校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与成果的共享。联办班的专业培养计划针对即将上岗的岗位,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清晰明确。

3.师资队伍共建,体现教学过程一体化。

2

论教学。

4.利用职教集团优势,实现教学实习一体化管理。 在第二阶段(教学实习12周),我院利用赤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将学生按发电厂锅炉运行、发电厂汽轮机运行、电气运行三个专业方向分为四组,分别安置在“赤峰药业集团”、“内蒙古润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赤峰京能集团”、“赤峰远联钢铁集团公司”四个企业实训,学生管理由学院派出的班主任、兴安银铅冶炼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实习单位的带岗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按照教学计划,共同开发实训计划、实训内容、考核办法。

5.引校入企、完成学生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零对接”

在第三阶段(顶岗实习12周),学生整体进入兴安银铅冶炼公司实际岗位整体实习,学校专业教师随学生一起,一边参与管理,一边学习参与企业实践。

本次校企合作的实践,从许多新亮点,在建立共享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实训基地功能、校企统筹协调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推进了校企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促进校企文化交流,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积极探索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为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实践与指导,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溶合的培训交流平台,为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加接近企业文化打下良好基础,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文化需求和谐发展,也为学院提供了稳定的教育教学科研基地、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同时学院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的稳定人才储备。

3

-->

-->

-->

-->

-->

-->

-->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二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

2 硬件设施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

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试方式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e#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强弱,创新精神的有无,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中华民族能否崛起,决定了国家前进的步伐。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建立创新机制,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创新人才的概念

虽然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内涵的理解是:“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对未知领域勇于探索;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探究

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创新人才,这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1、经济学基础:培养创新人才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创新的概念本身就从经济学中移植而来。一切创新的目标或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切创新行为都必须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才能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的要求。

2、教育学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显现

知识经济的浪潮,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将高等院校逐步推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位置,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院校除了肩负传播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知识的传统使命外,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生产基地。高等院校拥有大批高智能人才、现代化设备和最密集的信息机构,在这里引发新思想、创造新知识、开发新技术是成功率最高的选点之一。所以,高等院校应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时代对它提出的新课题。

3、心理学基础:培养创新人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大脑发育规律

在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根据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创造性是人的智力发展和创新心理的集中体现,而创造性人人皆有。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乎都经历了中小学的“寒窗苦读”,特别是经历了系统的理科或文科教育从而脱颖而出。其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具有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思维敏捷、乐于探索、可塑性强等优点,在知识、智力、情感等方面基本上具备了成为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和可能素质。

三、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差距

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上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但是目前我国跟世界创新型国家有比较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理念不同

先进国家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是把社会对创新的需要融入对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中,注重具体的个人素质和培养模式,其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而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主要强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理论内涵,并且由于受领导人讲话和政府文件的影响,对其内涵的阐述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因而制定的具体措施显得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任何教育体制下,加强实践教学是所有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中国和先进国家关注的重点截然不同。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只要教师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说明问题的,就不会仅用语言讲述,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各项实践、实验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中国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在学时分配和考核上理论教学具有刚性,而实践教学则更多侧重过程管理,轻视目标管理,对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观看教师的演示。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成长,其智慧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系统理论,不仅对工、理、文、管理等学科的200多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修改,并且还开设了“创造力开发”和“创造学”课程。美国高校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通常会先简要地介绍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尚存的分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再进行课本内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度很高、思维空间较大的课堂环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对权威理论的批评性意见,并就此意见与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继承与创新的方式,既有传统的讲授、讨论、辅导、案例研究、实验、独立学习等,也十分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计算机、访问教学等。而我国很多高校目前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讲授中又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很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动力。

4、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理念不同

先进国家的许多大学特别是一流的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每所大学都有多种本科生科研项目,科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探究性课程、实验室研究、独立学习、研讨、学期与学年论文、实习等。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开展本科生科研的大学还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很少提及本科生科研,更不用说制定详尽的本科生科研计划了,即使有开展的高校,一般也只是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自行确定的项目比较少。

5、创新环境不同

先进国家的高校和社会、企业联系非常密切,为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只要不和国家宪法相冲突,不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学生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团体。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形成了各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局面。我国的高校办学相对独立,传统的观念是学校办学求静,尤其近年,高校的新校区大部分选择在离城区较远的位置,导致教师和学生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和社会、企业联系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

1、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单一,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渠道单一,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尖子人才的脱颖而出,扼杀了创新型人才。

2、教学方法死板

高等院校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沿用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单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制约和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会产生创新型人才。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创新型人才。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回答问题、考试都有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

4、考试制度的影响

考试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来评价学生,由于考试目的的功利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型标准化,考试方式单一化,评分标准精量化,造成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差,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曾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并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的“创造宣言”正是我们今天开展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在人才培养中,要自觉地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1、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

要创新,思想是先导。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严重束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制约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和实现,影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才创新的思想以及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不屈服于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现成的思路。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2、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教师。加强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努力使其成为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日本学者思田彰认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自己本身要有创造力;第二,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型的班集体;第四,创造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第五,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第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七,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在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广大教师应该首先主动接受创新教育,使自己的能力水平符合创新教育的需要。

3、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模式,追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确定,实际上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起很大的作用。过去的课程设

置往往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两大块,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的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拘泥于教材,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传授。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教材往往有其相对的滞后性。而大学阶段的学生, 正是处于思想敏锐、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年龄,若在此阶段的教育只是采取“填鸭”式,学生只是注意死记硬背, 只是拼命忙于应付考试,纵然门门课程考100分,也很可能是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必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必须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以适应信息时代大规模横断科学发展的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保证办学方向的政治理论课程要开全、开足,对公共基础课程,也要给予足够的保证,要适当减少专业课,扩大选修课,使人文学科的学生能受到科学知识的教育,理工农医等学科的学生能接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从长远来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考虑到国际化,以使培养的人才能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当学生基础学得扎实,知识领域得到扩展,而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时,其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增加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比重、提高其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应尽快制定本科生科研的方针政策,完善本科生科研的管理体制,促进本科生科研活动在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保障、交流平台等方面的进一步的完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掌握创新的钥匙,从而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讲,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索的过程,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

(2)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让大学生定期在企业及有关单位的见习、实习中接受严格的磨炼,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

(3)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把创新实践寓于活动之中,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国内外有的高校举办的“创新俱乐部”、“创新社团”“各种学术沙龙”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学校还可以委托这些创新团体完成一些科研项目。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完善自己。例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举办多种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大赛、数学模型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手工制作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肯动脑筋、勤动手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充满欢乐的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素养都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山东师范大学,2015(4)

[2]王子猷,程结晶.《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江西教育科研,2015(8)

[3]虞丽娟.《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及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佳木斯市2015年度重点科研课题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3090)

-->

-->

-->

-->

-->

-->

-->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三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实施。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源是健全人格。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应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

道德。经常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磨炼和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气。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往,用宽容的眼光看社会,以真诚、包容、信任等正确态度克服虚伪、嫉妒、猜疑等消极态度。第三,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抱有兴趣,不羡慕人家,不苛求自己。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人。学会淡泊、学会宽容、学会执着、学会自律。淡泊是一种境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能任劳更能任怨。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心胸豁达,做人厚道,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执着是一种自信,选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不被困难所击倒,不为失败所沮丧。自律是一种底线,自律使人自知,自知使人自明,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方向保证和重要动力。创新人格强调自信、问责、敬业、诚信等要素的独立人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追求真理、追求真知。创新人格主要包括:服务社会的创新责任感,追求科学真理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严谨诚实的创新道德,善于合作的创新禀赋,不畏挫折的创新意志。

生进行感恩教育。

要培养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教益,从而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做学问是不易的,取得成果更是不易的。它需要毅力、勤奋和热情,还要经得起挫折。许多有成就、有造诣的学者,都有一本奋斗经。我们往往只看到这些学者的累累成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而看不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

要培养创新激情。所谓激情,就是要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激情不是一个瞬间的状态,而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在创新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对认识活动的激励作用、情感对认识对象的选择作用、情感对信息知识的加工作用、情感对认识成果的评价作用。只有重视情感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才有最基本的保证。

要培养团队精神。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更多的是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作为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本领,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水平。懂团结合作是大智慧,会团结合作是大本事,真团结合作是大境界。立己必先立人,达己必先达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周围人都能成功是最大成功。

要培养诚信品德。诚信是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引导学生诚信立身,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使诚信成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要培养胆量。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才学胆识胆为先”。实践证明,天下不缺有才华的人,但缺少的是有胆量的人。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有胆量的人。天下大事一定要有胆量才能做得到,撑得住。

塑造创新人格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成功。成功不仅是某种结果,更多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其一,成功是一种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依靠奋斗精神,另辟蹊径,脚踏实地,最终才能体会到成功。其二,成功是一次升华。成功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和不断超越,是智慧和理性的升华。其三,成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成就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创造个性。

我们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呵护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天性,通过不断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和评优激励机制,搭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平台。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是前提,体现人才标准;个性是关键,体现不可替代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简单从众模仿,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发展,一种标准来评价。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个性是教育的灵魂。何谓个性,简单说是人的天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并不是少数人具有,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种潜能,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但由于教育问题,人们这种潜能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今天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

塑造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才。成才,需要明确方向定位。第一,要适应社会需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的方面作为成才定位。第三,要利用现实条件,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够改善和转化、哪些需要暂时等待、哪些无法克服,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和谐学术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术创新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创新方向要与时俱进,创新人才要有大师名师,创新成果要有重大影响,创新平台要有交叉融合。建设和谐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和谐环境包括:包容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建设和谐环境,就是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四

党管人才原则,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我们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不同性质企业对党管人才的思想认识不同,各企业党委对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商榷。

1.适位适时,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自身特点配置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事以才兴。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为人才,不同层面的人对人才的认识却各不相同,企业中车间主任可能认为能勤恳工作,超额完成工作量就是人才,职能业务部门觉得能攻克技术难关才是人才,而人力资源部门认为有一定的学习背景、有研究能力才是人才,工人最为直白,他们觉得能把一日三餐做得可口的厨师就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才。这几种想法看似大相径庭,其实并不矛盾,过去我们习惯以能力、功绩、学历等等做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标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大家意识到各个层面工作任务不同,需要也不一样,有的岗位需要勤劳型员工,有的需要专业技能型,有的需要复合型,有的需要研究开发型人才等等,而共同点就是适合岗位需要、能完成岗位赋予任务的人皆为人才,人人皆可成才,反之,一个人要想成才,就要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要做好沟通,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其精力、学识、经验等各不相同,在了解了员工的发展情况后,合理配置员工,将其安排在适合的环境中发展,否则,“不让猴子爬树,叫它游泳;不让鸭子游泳,叫它爬树”,按一种固化的既有标准要求所有的人,只会造成人才大量浪费。有研究表明: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在工作时发挥自己全部才能的80-90%;而对缺乏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在此基础上统观全局,把握重点,培养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人才,使各岗位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才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谐调发展。

2.合理流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任职状况几乎是终身制,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近于固化,这样一种人才体制大大压抑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积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市场法则的调控下,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在各个岗位间实现了交流,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仅靠市场调节的人才流动,势必造成人才分布的不平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国家,强势企业必定能招揽到大量强势人才,而处在发展中阶段的国家、企业则要承担生死存亡的严重后果。电气有些企业在为人才培养付出了极大的投入后,也遭遇人才流失,无奈有人报怨人才忘恩负义,没有道德观念。有些企业则能正视这一现实,在企业出现了不合理、不正常的人才流动后,反观自己的人才管理机制,查漏补缺,从而形成稳定有效的用人机制。

1机制外,要把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追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员工准则,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尽全力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才智。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五

-->。

创新是遨游人生的翅膀;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基石;创新是民族傲然的资本;创新新个人成就的秘密武器。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创新。在战国时,赵国因地处北方,少数民族频频侵扰边境,即使赵军奋不顾身反击,却屡战屡败。面对如此困境,赵武灵王没有怨天尤人,归咎部下,而是冷静分析战败的真正原因。后来他发现赵国战士身上所穿的是长袖长袍,还乘车作战,行动很不方便。于是他力排众议,对军队装备和服饰进行大刀阔爷的改革。他带头穿胡服,学习骑射,变车战为骑战。自此,赵军的战斗力日益增强,当敌人再次侵犯时,赵军却百战百胜,敌人再也不敢来侵犯了。赵国从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变成了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之所以能由弱转盛,那是赵武灵王敢于创新,创新适合当时的一套装备;那是赵武灵王深知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如果赵武灵王没有即时发现战败之因,而又没有立即创新改革,那么赵国怎么能由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发展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强国呢?如果没有创新,或许赵国早已踏上亡国之路了。

由此可鉴,创新紧密连接着一个国家兴衰的命脉,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就必须要适时创新。创新对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更为重要,尤其是生活在这种终身学习,创新的时代里。

对于国家,个人来说,如果不创新,那么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个国家如果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得挨打。一个人如果不创新,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创新吧!为的自己的宏图前程,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六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过大海需要勇气,世界进步需要创新。

因为创新,我们现在的生活才这么幸福;因为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创新,使我们不愁生活没乐趣。

时光已然逝去,却消逝不了昔日的足迹。那首我们所喜爱的思念之歌,依然在耳边响起……。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七

-->。

好学多问,钻研创新是学习道路上的一个警示牌,它引领我们走正确的道路,走向更灿烂的未来,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在学习的道路上,它像一种五味素,萦绕于心。在我中年级的时候,学习这件大事像紧箍咒一般常常锁得我头晕目眩,但只有一个原因:好学时,一定会遇到难题,反复“咀嚼”这一道题,也“品”不出答案,最后不求问,这一道题没有打开锁头,就会在学习之路上立下一道坎坷,日积月累,许多道坎坷都没有跨过,学习也愈来愈差,就好似学写毛笔字,太难了,拿笔都不会,就放弃了,半途而废,最后又错失了学会毛笔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像杨时一样,尽管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也要向程颐学习理学。说明我们不仅要好学还要多问。

在学习的路上,不能瘸脚,想让自己一帆风顺,就必须脚踏实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且将学习看作一件趣事,遇到难题,先深钻,探索深处的奥秘,如果不能满载而归,就去“求学”老师,让他赐你一份智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行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华。国家需要创新,我们也需要创新,我们应该如齐白石一般画风重重改变;学习牛顿善于发现,深入探究,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也要有一颗创新的心,当难题挡在你面前时,解题后可以有一种全新的解题方法;在阅读方面,可以深入探究;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有制作什么艺术品或画什么画,不一定要按原图去做去画,可以研究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案,在这个物品上进行创新。在学习上,深入钻研,如今社会建筑、科技等都在创新,让我们携手带着创新力量,让祖国不落后,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

好学多问钻研创新,让祖国在一道道风波的熔铸下,成为一个拥有发达科技的祖国。我们也应该卸下烦恼,把学习当作乐事,遇到难题要去“西天取经”,让我们望到最美的曙光!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八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衷心感谢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促进我校2017届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为贵单位招聘人才提供有利条件,我校决定于4月14日举办一场春季校园大型招聘会(综合类),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如下:。

二、招聘会地点:

xx大学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xx大学东校区院系办公楼负一层)。

三、参会须知:

参会单位需提前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将营业执照副本和招聘会回执发送到我单位以便预定展位,招聘会上单位代表凭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入场招聘,学校免费提供招聘展位和面试洽谈室。

四、宣传及信息发布:

请准备好宣传海报(竖幅,尺寸要求横80cm*竖120cm),以便会场布展。为确保招聘质量,学校还免费通过就业信息网提前发布招聘信息,组织相关专业毕业生参与招聘活动,您也可提前注册我校就业信息网发布相关信息。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联系人:

传真:

e-mail:

网址:

欢迎来xx大学选聘毕业生!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九

地点:xx万达商业广场东广场(建华大街西沿)。

乘车路线:市内乘72、81、65、73、281、49路经济学院站下车即到。

二、主办。

主办方:xx万达商业广场·xx搜才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会规模及参会对象。

大会规模:近300家招聘单位、余个优质职位,预计参会求职者近万人。

参会对象:应往届毕业生、城市待业群体、跳槽精英。

四、大会服务。

1、大会为每单位提供标准展位一个,洽谈桌一张,座椅两把、午餐茶点2份/单位;。

2、大会为单位提供标准展板一张,参会单位可自带展架或易拉宝一个;。

3、布展时间:3月24日下午布展,3月25日早签到并领取有关资料;。

4、如有其他需求需提前与主办方协调。

五、媒体及宣传。

将通过地区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角宣传,参会单位招聘信息将通过“xx搜才网”全方位发布。

六、参会程序及办法。

1、企业单位可登录xx搜才网报名参加,

2、电话xx搜才网招聘会顾问xxx报名参加;。

3、经xx搜才网审核后,确定展位号;。

七、大会示意图:(略)。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

为帮助我省优秀毕业生更好地就业,2006’首届浙江高校优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将于3月12日在省人才市场举行。此次招聘会由省继续教育院博思浙江考试中心和省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主办。

据博思浙江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会作为“十校联动求职助力行”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希望通过该场招聘会为优秀毕业生搭建一个与知名企事业进行双向选择的求职机会,也为该中心的“十校联动求职助力行”活动划下一个完满的句号。据悉,参加此次招聘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均选自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前来招聘的公司多为对外语有一定要求的企事业单位。针对这种情况,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外语方面有特长,通过博思(bulats)职业外语测试或bec商务英语等相关测试的优秀毕业生将被优先考虑。

关于“求职助力行”和“专场招聘会”的更多内容,请关注活动网:/bulats/zt/。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一

在本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上,清华大学教授张慕葏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课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一堂课。课题中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键在于有一批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如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列入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所以我想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和我国人才现状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我认为,创新型人才是分级分类的,但之所以称之为创新型人才,是指这类人才,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掌握时代所要求的德性、智能,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所训练的技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推动本单位、本行业以至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的事业走向新高度。

由此可知,创新型人才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特征:他们不迷信,不盲从,不畏惧权威,敢于提出异议,独立思考;他们不满足现状,总是求新、求优、求贡献,富有远大的理想;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自觉地勇挑历史重担,富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敢为天下先,对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刻苦求真,善于学习,自觉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具有惊人的风险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应当承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出现了人才辈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事业发展太快,科技革命、知识爆炸,我们的人才在许多方面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是:缺乏个性,墨守陈规,不敢标新立异、人云亦云者多,敢于挑战旧思维、旧事物者少;思维单一、单向型的知识背诵型者多,灵活运用、创新者少;俯首听命、依赖型者多,独立开展工作者少;样样通样样松者多,专业突出者少。这就使我们的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某些国家机关办事效率低;一些学校学风死板、缺乏生气。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种机制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种机制,它应该符合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对个人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是人才发育、生长的摇篮,是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的个人志向,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的熔炉,是刻苦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也是他们得到帮助,受到肯定,感受激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

从整体来讲,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运作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不断地推出契合时代特征的人才。

三、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必须重视的问题

1、一定要推动教育改革。

首先是招生制度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招生制度与考试制度历来是教育的“指挥棒”,目前的教育制度基本上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本科、研究生,都是以升学考试为目标,安排课程进行教学、训练,推行书本知识第一,以考试成绩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致使学生的全部精力压在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框框上,为着升学、考高分疲于奔命。其结果是,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看书面答卷。谁的记忆力好,能死记硬背,谁就能得高分,谁就是好学生。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改变教育、教学的导向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开创道路。

其次是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内容,由于突出的是升学和考试,课程的设臵和内容的安排,偏重于理性知识,内容少而陈旧,新鲜的知识更新缓慢,教育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训练,很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知识更新的要求。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束缚得紧紧的,双方都不能主动地、灵活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及其方法进行大胆的、必要的调整。 教育改革还必须改变我国教育结构。目前的教育结构是重学历轻培训,重高层轻操作层,不分层次地把学生都赶往升大学的独木桥上,一些地方,还在搞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或者过早地给学生划专业、定方向,排斥了一些有发展前途学生的深造机会。这样做的实际结果,就是把同级同类或同级不同类的所有的学校都变成一个单一的、同一层次而内容雷同的“知识学校”,不能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发挥特长、强化个性、打造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

2、一定要做好用人制度的配套调整。

用人制度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形成全社会提倡创新型人才、鼓励创新型人才、使用创新型人才的机制,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创新人才导向力、驱动力,使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如雨后春笋、万马奔腾般出现。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一方面,一些学校培养目标理念缺失,随流赶潮,盲目性较大,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另一方面我们的用人理念陈旧,一些用人单位和学校缺乏必要的信息对接,感到招到的人用不上。要解决“找不着”、“用不上”的问题,必须从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衔接、协调发展上找出路。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

-->

-->

-->

-->

-->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二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的是一场全面素质的较量.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引进、选拔、使用和培养都很重视,在人才待遇上也有明显改进.但是,也有些国有企业对人才作用和人才管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人才管理的新思路,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田明才作者单位:天脊集团劳动人事处刊名:前进英文刊名:aduance年,卷(期):2002“”(8)分类号:关键词:

-->。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创新人才则是创新的源泉。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创新人才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我作为一个与创新人才打交道多年的人,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于创新人才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创新人才的特质(200字)。

创新人才拥有独特的特质,这使得他们在创新领域中具有超群的能力。首先,创新人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创新的灵感和机会。其次,创新人才具备勇于尝试和冒险的精神,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此外,创新人才还具有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意识,他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创新中。这些特质使得创新人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第三段:创新人才的培养(300字)。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首先,教育体制需要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社会环境需要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创新平台和机会,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另外,家庭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四段:创新人才的重要性(300字)。

创新人才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能够带来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其次,创新人才是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创新人才还能够带来创新文化和创造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因为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我们才需要加大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第五段:展望未来(200字)。

创新人才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创新是没有止境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和创造。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新人才将会继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100字)。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勇于尝试和学习的精神。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科技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展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支持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四

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正在深刻改变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推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出政策、搭平台、集要素、送服务……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对特色小镇高看一眼、多扶一把。“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一直以“店小二”来定位自己的政府工作人员,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一边做权力的减法,一边做服务的加法。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创新制度供给,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省通过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优势与政府职能相得益彰的探索过程。

特色小镇不是“镇”,从一开始,我省就将特色小镇与传统行政辖区做了区分。这既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固有边界,又巧妙避开了现有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为特色小镇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成长方式、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以往那种传统园区搞高强度土地开发、大拆大建的老办法行不通了,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思路来推进。

从一开始,浙江就给特色小镇创建定下“调子”: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度。特色小镇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

过去一年,各地对创建特色小镇热情高涨。除了省级特色小镇以外,不少地市也公布了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计划。比如,杭州提出:“要进一步突出产业谋划、融合发展、创业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生态系统打造,在全市统筹谋划100个特色小镇,部分小镇不仅要成为全省小镇建设示范样本,还要做到全国全球有特色有影响力。”

政府的权力要厘清,同时扶持发展的政策、服务举措要精准灵活。建特色小镇,政策服务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一镇一策”“一类一策”。拿高端人才引进来说,宁波某特色小镇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高端人才,政策的针对性要更强、力度要更大,有时甚至要“一人一策”。

用创新重组各类生产要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特色小镇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为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汇聚提供了条件、通道和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没有大包大揽,不做“家长”也不做“保姆”;另一方面,政府在厘清边界的同时积极搭好平台,让各种优质要素向这个平台聚集,给特色小镇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今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

指出,下一步浙江力争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届时,浙江大地上将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质量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补上短板,不断提高供给侧水平,不断为“互联网+”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

搭好平台,功能再聚焦。特色小镇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实现错位发展,需要政府做好各类规划,也需要政府在搭好平台的同时对平台功能再聚焦,围绕七大产业的企业落户好、发展好。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是推动我省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特色小镇新平台不是开发区或园区,平台功能聚焦更明显。

建好平台,要素齐共享。以创新引领,有创新载体,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实现各种高端要素充分开放、流动、共享。特别是人才要素的集聚,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以作品论英雄,根据产业定位量身定制各类政策,引进创新人才。我省还将继续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聚人用人的人才体制改革等。

完善平台,体制再创新。创新特色小镇运营方式,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建立由多方参股的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产业,引进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创新建设方式,采用ppp、众筹等方式推进小镇建设;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加速整合资源要素,为特色小镇提供个性化服务。

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光明,是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新能源小镇,政府搭平台,企业很有积极性。”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已经形成,目前长兴县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小镇不仅自身集聚了超威、天能等全产业链配套企业,周边200公里内还有微宏动力、江淮、一汽大众、奇瑞等汽车整车企业或配套企业,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整合优质要素向新能源小镇聚集,打造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新高地。

当年轻遇上“互联网+”,飞起来的不仅是梦想。在“互联网+”的风口,很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要结出丰硕果实,也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特色小镇所在地政府,通过打造一流的平台、一流服务体系,当好“店小二”,为创业者提供更精准服务。

敲敲键盘,就能搞定企业注册。记者从省工商部门了解到,2019年7月底前,我省率先在特色小镇试点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涵盖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等功能的一条龙在线服务。

特色小镇里的初创企业,还可以通过“商务秘书企业”共享资源。我省有关部门为了降低入驻企业的创业成本,针对特色小镇内创业群体的需求,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商务秘书企业,为电子商务、软件研发、创意设计、文案策划等企业,提供住所托管、代理企业登记、代理记账、代理收递法律文件等服务。

我省的特色小镇几乎都与“互联网+”结缘,除了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直接涉“云”小镇外,众多特色小镇也都有“云”设备,连青瓷、黄酒这样的历史经典产业也都扶“云”而上,触“网”谋变。

为了更好服务入驻小镇的创业企业,我省不少政府部门也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式公共服务新模式。

在线下,组建创业服务中心,由工商、税务、物业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同时引进专业财务、税务、法务、人事等服务机构,以“政务大厅+服务超市”的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线上,开发云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全链条的创业服务,提供政府事务、办公事务、生活配套事务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提供云主机、云储存、云协同、云视频会议、云应用商城、云实验室等服务,配备开源软件,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定期发布各种大赛、论坛、投融资路演、中介培训、企业沙龙等活动。

“四换三名”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招式之一,补上品牌的短板是不少入驻特色小镇企业的共同需求。我省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启动针对特色小镇的品牌工程,以“梦想小镇”为例,入驻“梦想小镇”的众创企业已申请商标注册800余件,商标注册成功212件,“名品”工程已经开始上路。

优质的服务,也离不开不断完善的制度供给。特色小镇,规划先行显得尤为重要。在省级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七大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各地也纷纷出台响应规划。如拥有江南药镇的磐安县,日前专门出台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感自身的不足,因此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培养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勇于尝试新事物、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要成为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观念和思维方式。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参与讨论、多思考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思维。只有拥有开放的思维,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跨学科学习,力求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计算机领域来说,了解设计和美学原理可以提高我们设计出美观实用的软件的能力;对于金融领域来说,了解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市场情绪。跨学科学习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维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勇于尝试新事物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质。尝试新事物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不断尝试新事物,意味着不断接触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这些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创新的源泉。同时,勇于尝试新事物也意味着不断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培养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坚持不懈,不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第四,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技能。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完全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情况,大部分创新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合理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新。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来自不同领域的见解和反馈,从而提高我们的方案和想法。通过合作,我们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并不是简单的研究和实践,它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解决方案。只有具备这种问题解决的思维和能力,我们才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勇于尝试新事物、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成为一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培养出来的。未来,创新型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带领社会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成为能够应对未来挑战、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六

在当今社会,创新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才创新是指以人才为核心,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行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模式等,创造新的市场和价值。人才创新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来说,人才创新能够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来说,人才创新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作为一个人才,我们要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段: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是人才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具备主动思考、跳出传统框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创新思维,我们才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机遇,从而进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注重观察和思考,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不断追问“为什么”、“是否可以改进”。同时,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想法,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观点。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我们才能够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成为创新的引领者。

第三段:锻炼实践能力。

创新是需要实践的能力支撑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行动,将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主动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如参与学术研究、工程项目等。在实践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来,形成知识和方法论。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够在创新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第四段:加强团队合作。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团队的力量。要实现创新,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专长,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创新力量。团队合作需要我们主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敢于提出创新想法,互相激发创新的火花。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实现更大的创新。

第五段:坚持不懈和持续学习。

人才创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创新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成功。同时,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吸收新的思想和观点,不断扩展自己的创新视野。通过持续学习,我们能够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人才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人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一名人才,我们要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和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为人才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七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2)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3)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4)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3)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4)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2)企业创办不足5年;

3)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2)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3)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5)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1)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2)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4)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5)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6)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八

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职责感,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潜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潜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

培养形式。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到达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到达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

人才培养质量,既要理解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必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的规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务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以引申,即可表述为,“教育务必受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时,务必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务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能够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潜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务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合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取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到社会,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理解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贴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而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务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务必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浙江卷人才创新篇十九

摘要: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是推动烟草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动力。因此,对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烟草公司;互联网。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网络安全威胁频繁地出现在互联网中。近年来,网络攻击的目的逐渐转变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各个企业的迫切需要。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和安全技术是确保其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防护体系建设和创新安全技术,才能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烟草公司的发展。

1、县级烟草公司网络现面临的威胁。

目前,烟草公司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从主体上可分为对网络信息的威胁、对网络设备的威胁。

1.1人为无意的失误。

如果网络的安全配置不合理,则可能会出现安全漏洞,加之用户选择口令时不谨慎,甚至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给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进而为网络埋下了安全隐患。

1.2人为恶意的`攻击。

人为恶意的攻击可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这两种攻击都会对烟草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造成较大的破坏,导致机密数据存在泄露的风险。比如,相关操作者未及时控制来自internet的电子邮件中携带的病毒、web浏览器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控件等,进而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巨大的影响。

1.3网络软件的漏洞。

对于网络软件而言,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而这些缺陷和漏洞为hacker提供了可乘之机。

1.4自然灾害和恶性的事件。

该种网络威胁主要是指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恶性的事件。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等,人为恶性的事件包括恶意破坏、人为纵火等。虽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异常严重的后果,必须严以防范。

2、构建烟草公司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必须在基于用户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对于安全体系的构建,除了要建立安全理论和研发安全技术外,还要将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等各项内容囊括其中。总体来看,构建安全体系是一项跨学科、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工程,应从设施、技术、管理、经营、操作等方面整体把握。安全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安全系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安全管理框架和安全技术框架。这两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安全管理框架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管理和安全运作管理三个层面;安全技术框架包括鉴别与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冗余与恢复、审计响应五个层面。由此可见,根据烟草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提出的对安全服务的需求,可将整个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分为安全技术防护、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

2.1安全技术防护机制。

在此环节中,旨在将安全策略中的各个要素转化成为可行的技术。对于内容层面而言,必须明确安全策略的保护方向、保护内容,如何实施保护、处理发生的问题等。在此情况下,一旦整体的安全策略形成,经实践检验后,便可大幅推广,这有利于烟草公司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此外,安全技术防护体系也可划分为1个基础平台和4个子系统。在这个技术防护体系中,结合网络管理等功能,可对安全事件等实现全程监控,并与各项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的综合管理,确保系统的持续可用性。

2.2安全管理机制。

依据iso/iec17700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思路及其相关内容,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内容包括制订安全管理策略、制订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等。基于该项内容涉及的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需各方面资源的大力支持,通过技术工人与管理者的无隙合作,建立烟草公司内部的信息安全防范责任体系。2.3安全服务机制安全服务需结合人、管理、产品与技术等各方面,其首要内容是定期评估整个网络的风险,了解网络当前的安全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网络安全策略,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可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促进烟草公司员工安全意识的增强。

3、烟草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3.1访问控制技术。

在烟草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访问控制技术是最重要的一项,其由主体、客体、访问控制策略三个要素组成。烟草公司访问用户的种类多、数量大、常变化,进而增加了授权管理工作的负担。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直接将访问权限授予了主体,从而便于管理。此外,还应革新并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3.2数字签名技术。

在烟草公司,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很普遍。数字签名属于一种实现认证、非否认的方法。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数字签名技术仍然是确认身份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完全代替亲笔签名,其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技术上均有严格的保证。在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中应用数字签名技术,可更快地获得发送者公钥。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对发送者私钥严格保密。

3.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指在计算机与网络系统这一虚拟数字环境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在网络系统中,用户的所有信息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如何确保这两种身份的对应性,已成为相关工作者遇到的难题。而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可很好地解决该难题。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随机口令的双因素认证和基于rki体制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等。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具有使用灵活、投入小等特点,在一些封闭的小型系统或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系统中非常适用;基于pki体制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可有效保证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烟草公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网络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在网络中交换的数据信息不会被删除、篡改、泄露甚至破坏,从而提高系统应用的可控性和保密性。因此,烟草公司必须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增强自身网络的整体防御能力,研发网络安全立体防护技术。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才能使烟草公司内部的重要信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珏,田建学.网络安全新技术[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2).

[2]李静.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新技术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5).

作者:林远雄单位:广东烟草清远市有限公司阳山县分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8223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