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8 11:01:08
最新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大全5篇)
时间:2023-03-28 11:01:08     小编:储心悦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篇一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受封建传统习俗的影响,目前在我区农村地区,婚丧嫁娶活动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婚丧习俗也有所抬头,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阻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还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一、告别陋习、传播文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宣传移风易俗,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抵制婚丧喜庆陋习,动员、劝说父母子女、亲朋好友自觉遵守所在区域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觉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

二、崇尚节俭、喜事新办。

提倡结婚、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新办,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祝贺,传递祝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自觉做勤俭节约的参与者。

三、恪守孝道、丧事简办。

树立厚养薄葬新理念,老人在世多尽孝道,老人离世丧事简办,不相互攀比,不奢侈浪费,不参与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活动。倡导简朴文明的丧葬礼俗和绿色环保的祭祀祭奠活动,自觉做文明治丧的推动者。

四、爱护环境、遵守公德。

爱护城乡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贴红纸,不乱放鞭炮,不吹鼓奏乐噪音扰民,不乱抛和焚烧冥纸,自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文明的婚丧习俗需要你我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你我共同维护。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每一位马鞍山市民,理应在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前列。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培育孝悌和睦文明家风,倡导婚丧嫁娶时代新风,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马鞍山贡献力量。

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篇二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个别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致使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广大干部群众不堪重负,而且阻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日,县文明委组织推进节俭养德移风易俗工作,为此我们倡议:

一、婚事新办,崇尚节俭。

要坚持适度办婚礼、节俭过日子,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控制宴请桌数、酒席档次,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不过量饮酒,不动用公车。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方式办理婚事,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二、丧事简办,恪守孝道。

百善孝为先,要弘扬孝老敬老风尚,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简化治丧仪式,不搞封建迷信,不占用公共场所,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控制治丧时间和丧葬规模;不设酒席宴请,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礼物;严格殡葬管理,不乱埋乱葬,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

三、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倡议在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用其他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四、干部带头,做好表率。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率先垂范,自觉反对铺张浪费,不滥发请帖,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广大干部群众,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__办公室

20__年8月17日

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篇三

广大党员、干部: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一些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却逐渐异化变质,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加重了经济负担,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有悖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弘扬新风正气,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每一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现发出如下倡议:

崇尚节约,喜事新办。倡导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自觉抵制滥发请柬、大摆筵席、天价彩礼和乱闹洞房等恶习陋俗。举办仪式简朴的婚礼,植一个棵树、献一份爱心,让婚礼更富有纪念意义。乔迁之喜、孩子满月、升学入伍等,送上一条祝福短信,不收礼、不宴请。

厚养薄葬,文明祭奠。老人在世常关心、常陪伴、多抚慰,弘扬孝道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老人去世后慎终追远、从简治丧,不披麻、不敲敲打打,佩黑纱戴白花、敬鲜花放哀乐,庄重肃穆哀悼逝者。倡导生态安葬,鼓励采取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推广平地深埋、不留坟头。带头低碳祭扫,积极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带头缅怀先烈,注重精神传承。

革除陋俗,反对迷信。婚丧嫁娶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搞所谓的改“风水”、修建大墓豪华墓。自觉维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不在街道、居民区等公共场所搭棚设宴、搭建灵棚、高音扰民,不过度燃放鞭炮、乱贴红纸,不在街头随意烧纸祭祀。

率先垂范,尚俭戒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反对铺张浪费,杜绝大操大办,在人情往来上不跟风攀比,重礼节、轻礼金,树立健康的人情观,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动员家属及亲朋好友参与,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树新风难在开端,扬正气贵在坚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俗陈规,倡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俗,共建新风习习、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篇四

全镇父老乡亲们:

近年来,在白事操办过程中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低俗表演,这不仅对逝者不尊,也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新时代需要倡导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尊老尽孝的优良传统。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实行移风易俗白事改革,具体要求如下:

一、一律取消吹鼓手。自__年__月__日起,全镇白事一律取消吹鼓手(含吹棚、搭台唱戏),白事采用电子音乐,所用音乐音响由村委会负责免费提供。

二、一律禁止散葬乱埋。自__年__月__日起,全镇对去世老人,一律禁止散葬乱埋,统一安葬到公墓,严禁对原有老坟墓硬化。凡不执行“两个一律”的,将对当事人依法处理。

三、倡导白事从简。各村成立白事理事会,制定适合本村白事的统一流程、统一标准。自__年__月__日起,倡导电子花圈,倡导操办白事酒席量力而行,不摆阔、不攀比、不浪费。

四、倡导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古有“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全镇群众要树立厚养薄葬的理念,履行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既要满足老人的正常物质需求,更要给予老人足够的精神慰藉,让老人安享晚年。

党员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白事改革的坚定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父老乡亲们,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移风易俗,白事改革,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美丽新坝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篇五

传统婚嫁丧葬习惯的陋俗,劳乏了人们的身心,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当事者的经济负担,徒增了亲朋好友的心情焦虑,既劳人伤神又打扰了左邻右舍,影响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徐家河社区向全体社区居民们倡议:

一、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专门机构,全权负责本社区丧葬事宜。

在坚持尊重习俗、庄严文明的前提下,缩短丧事时间,简化丧事内容,避免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让群众办丧事少受罪、少花钱。

二、婚事新办。主要是“六提倡、六反对”:提倡简约定亲,反

对盲目攀比;提倡一次婚礼,反对重复仪式;提倡新式婚礼,反对豪华婚礼;提倡“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提倡环保婚礼,反对乱贴红纸和大量燃放鞭炮;提倡低碳迎亲,反对豪华车队。减少相互攀比、跟风浪费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丧事简办。主要是“八取消、八提倡”:取消家族自己办丧,

提倡社区红白理事会全程代办;取消普穿白大褂,提倡带百花、黑纱;取消三天丧,提倡一天丧;取消吹鼓手,提倡放哀乐;取消摆宴席,提倡大锅菜;取消石棺、木棺,提倡直接埋葬骨灰盒;取消摆祭、赏钱、压烟,提倡节俭吊唁;取消各类扎彩,提倡节俭祭祀。

百善孝为先。全体社区居民都应崇尚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和文明科学的丧葬活动,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社区环境,用庄严、环保、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不在沿街大道乱搭灵堂灵棚,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和鸣放烟花爆竹,不在出殡沿线散撒纸钱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区的文明需要我们去创造。全体社区居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共创和谐社区、共建文明家园!

倡议人:__

时间:__年__月__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900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