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保护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5:10:06
保护环境保护范文(15篇)
时间:2023-12-12 15:10:06 小编:FS文字使者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实打实的。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论证、对比、举例等方法,增加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和参考。

保护环境保护篇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调查、查找资料和研究的内容

帮助班级学生组建九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双休日,按以下内容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活动。

1、调查内容:

(1)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2)调查本市一家有影响的高能耗企业,了解对大气保护的措施。

(3)走访当地政府部门,收集行政机关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情况。

2、查找资料:

(1)通过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了解当今世界对大气环保的研究和治理情况。

(2)总结大气污染的种类。

(3)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内容:

(1)化石燃料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2)我国治理“酸雨”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3)展望新能源。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课前对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的有关小结报告。

2、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通过学生各组的发言,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xx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也经常有报道。

全球现大气异常现象如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学者所重视。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环保素材的有关信息。

(1)图片

(2)录象:有关酸雨的几段录像。

5、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1)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供方法。

(2)全体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参考方法:

(1)提高燃料标准。

(2)开发新能源。

(3)研究煤和燃油的脱硫和脱氮技术。

(4)推广天然气,减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5)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如对环保增加投入和搬迁的力度。

(6)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7)完善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

(8)鼓励低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开发。

三、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1、对教学内容评价。

2、对学生课堂及课前的活动评价。

3、教师自我评价。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的污染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并就所得信息进行研讨,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科研、实践、协作等多种能力。

保护环境保护篇二

我一直走在通往学校与家的小路上,而这条小路也一天天地在变化.捂着脸,眯着眼成了走在这条小路上的人的姿态,令人头疼不己.

那时候,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一切并不因这个季节而绚丽,大卡车。

拖拉机自行车.行人通过这小路时,拥挤,混乱,尘土飞扬,一切的不如意都从开始.

因为人们的破坏,不爱护,这条小路因此变得垃圾一大堆,散发着异味,让人无法抗拒,一棵棵高大得树也因此枯死,这是人们造成的,如果人都能自觉得把垃圾扔到垃圾箱上,也不会有这样的惩罚.

周末,与我有同样想法的小伙伴一起约好在小路上进行我们计划,我们要为小路重建新面貌,我们拿来扫把,垃圾桶等等;我们分工合作,一起打扫.打扫完毕后,我与小伙伴又想出了一个计划:为小路添上一件绿衣服"于是,我们为小路种下了许多花草树木.

我想,不久后,这条小路会空气清新,树木茂盛,环境优雅,....

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路后来就大变样了,它有气派,既平坦,有宽阔;有属于它的树荫,还有它的邻居__一栋栋造型别致的高楼大厦.变了,什么都变了.不管是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瞧瞧!走在小路上的人,有开卡车的,有开自行车的......他们的脸上显示着得意的风采.总算,我们的辛苦没白费!

真美呀!这条街,请希望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保护篇三

课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调查、查找资料和研究的内容。

帮助班级学生组建九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双休日,按以下内容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活动。

1、调查内容:

(1)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2)调查本市一家有影响的高能耗企业,了解对大气保护的措施。

(3)走访当地政府部门,收集行政机关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情况。

2、查找资料:

(1)通过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了解当今世界对大气环保的研究和治理情况。

(2)总结大气污染的种类。

(3)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内容:

(1)化石燃料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2)我国治理“酸雨”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3)展望新能源。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课前对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的有关小结报告。

2、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通过学生各组的发言,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也经常有报道。

全球现大气异常现象如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学者所重视。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环保素材的有关信息。

(1)图片。

(2)录象:有关酸雨的几段录像。

5、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1)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供方法。

(2)全体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参考方法:

(1)提高燃料标准。

(2)开发新能源。

(3)研究煤和燃油的脱硫和脱氮技术。

(4)推广天然气,减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5)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如对环保增加投入和搬迁的力度。

(6)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8)鼓励低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开发。

三、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1、对教学内容评价。

2、对学生课堂及课前的活动评价。

3、教师自我评价。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的污染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并就所得信息进行研讨,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科研、实践、协作等多种能力。

保护环境保护篇四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不足,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一)参与主体的结构失衡。

首先,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立法是于法有据。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有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的保障。翻开我国立法法,该法的第34条和第58条,明确赋予公民有参与立法的权利。然而,我国在法律层而上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权却很难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换言之,公民在环境立法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公民参与环境立法的作用非常渺小,主要是因为公众参与制度机制并未完善,空有制度文本,而缺乏实际落实。

(二)参与主体的方式单一。

依据现行的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检举权、控告权与救济权。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意见征询是从上至下,由上级立法部门向下征集相关意见,至于是否真正采纳了公民的意见或者建议,公众很难知晓与确定。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就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与方式做出明确规定。与其他国家相比,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程度是十分低。而公众大多数能够影响环境立法,大多数是限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时,会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当然,大多数时候会告知利害关系人有相关救济的渠道与权力。

(一)信息公开披露范围尚不规范。

虽然,早在20xx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政府机关及时公开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与频率远不能满足公众的对于环境信息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当前环境信息披露还处于十分不透明的状态,并未做到信息公开与透明,尤其是公开的内容不够细化。依据《信息公开条例》与《概密法》的规定,立法部门仅仅将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事项列为不公开信息的范围。目前,小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对于公民的知情权存在侵害。而对公众的公开信息申请,有的搪塞,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

(二)责任机制与救治机制不合理。

我国对于信息公开制度的救济渠道主要是用行政方式。比如对于范围法律法规的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与付款。然而,目前的罚款上限与罚款的力度,相比于违法企业单位所获取的利润,是九牛一毛。可以说单靠罚款,已经无法阻挡部分违法企业顶风作案,无视法律法规。这种情况有所加剧,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种局面是受制于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监管与管理的短板。同时,我国对于救济途径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环评主体不明确。

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法律条文规定,“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然而,这个条文在现实环境中难以具备操作性,是一种宏观}h},或者可以称之为口号性的条文。这也造成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太过宽泛,在实际运用时对于环评的主体范围就显得模糊不清,不具备操作性。目前,一些听证会或者是由民众参与的会议,邀请的与会代表并不能真正代表民众。要么是被代表,要么邀请的民意代表并未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而沦为举手投票的机器。环境评估中的公众主体随意扩大化,也不利于立法效率提高与立法资源的节约。

(二)环评的范围不广泛。

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可以参与项目规划中的环评,而在综合利用相关环节,却未作出详细的规定。依据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实际上需要环境影响评估的项目其实并不多,如政府决策中涉及到环境影响等情形就未作出规定。相反,是用列举的方式对一些项目要进行环评做出了规定。与西方主要国家相较而言,我国的环境评估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要进一步细化。

(三)环评的时间介入晚。

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公众介入环境评估的具体时间,最早应该是在规划草案或者是建设项目报送审批之前。除此两种阶段,在其他阶段公众都是无权参与的。而相较于英美等国,公众参与的是整个环境评估的各个阶段。同时,在具体环境评估过程中,施工建设单位与政府相关部门具有较大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政府职能部门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公众参与环境评估只是象征性或者是程序性的过程,对于环境评估的最终结果并未过多的话语权。

在我国环境执法监督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力量,以公众力量弥补环保部门执法监督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以公众参与对环保行政部门滥用行政权力的倾向予以约束。

保护环境保护篇五

1.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保护环境,少说多做,让校园成为绿色的殿堂。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保护学校环境,共创学生圣地!

5.别在绿色消失时,我们才去后悔。

6.不要让白色的面纱罩在我绿色的笑颜上。

7.当你昂首阔步时,我在你脚下呻吟。

8.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热爱妈妈吧!

9.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0.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11.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12.花香阵阵,鸟鸣声声。琅琅书声,浓浓情深。

14.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1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16.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改革开放功能。

17.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18.迈步留意地下草,掸指莫折枝头花。

19.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20.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21.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

22.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2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4.轻轻抬起你的小脚,我在你的脚下微笑。

25.请不要向天空吐烟,那是地球妈妈的笑脸。

26.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27.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28.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29.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心灵在绿色中放飞。

30.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31.让我们来保护花草树木吧!看,花草树木在向你挥出希望的小手。

32.让校园阳光普照,让绿色神圣美妙。

33.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34.人重脸,树重皮,请勿墙上留痕迹。

35.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36.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

37.少抽一支烟,多栽一棵树。

38.少一个脚印,多一份芳香。

39.少一个脚印,多一个生命。

40.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41.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42.同花儿一起开放,和小树一起成长。

43.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环境。

44.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45.小草青青,花香飘飘;青草鲜花,应当爱惜。

46.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47.小花小草传芳香,请你把路绕一绕。

48.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49.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50.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51.只要给予一些爱,就能给你带来郁郁葱葱的绿荫。

52.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保护环境保护篇六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环境的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环境恶化和污染,会增大疾病的发生几率,导致大量疾病的发生,也必然会影响包括农作物以内的植物的生长以及动物的生存。到那时,环境问题就会上升到人民生存问题,关乎国家兴衰。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生活污水。2、工业废水,废气。3、农业排水。4、垃圾的不合理处理。

生活污水,顾名思义就是源于日常生活的污染环境的水。生活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不稳定,易腐化和发出恶臭,而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人们日日都需要水,而当水污染愈来愈严重时,伴随着它的各种疾病和各种社会问题也将走向我们。

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环境保护篇七

绿,她不正是生活中闪耀着生命和创造光芒的色彩吗?我在万紫千红、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惟独钟情于她,是因为她用自己迷人的色彩,给地球姑娘送来了青春的活力和欢乐。试想,假如地球姑娘身穿的绿袍不复存在,那么,在她身上闪着美丽莹光的宝石—人类文明,不也将黯然无光吗?无论是钟鼓缭绕,马蹄得得的古城,还是华灯璀灿、令人目眩的现代城市,都会湮没在黄沙黑浪之中,人类将随着理想环境的丧失而走向毁灭。

我不能不惊诧于绿的伟大。以她为基调所组成的美好生活环境,对于我们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她拥抱澄碧的天宇,她催开火红的春花,她抚爱潺潺的清泉,她笑聆黄莺的吟唱。呵,绿色的海,她托看人类生存之舟,穿过生活的波浪,扬帆远航.

我们的祖先是在绿的召唤中诞生的。郁郁的丛林,在她那绿色的舞台上,演出了“从猿到人"的生物发展的史剧,绿,她构成了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成为其他一切能量发展之本.她还构成了臣大的地球的呼吸之肺:从这里转化污染物质,净化环境,放出氧气,将生命给予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她真是我们人类慈爱的母亲啊!

呵,绿,牵动着自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这当中也有我的未来.我真诚地祝愿:我能在绿的怀抱里生活,思考和创造—不是在梦境里,而是在现实中。

向往未来的人呵,爱绿吧。愿我们充满创進性劳动的世界里,大地凝碧,原野滴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保护环境保护篇八

环境保护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改善环境,保护家园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xx年所有工业污染源要实现达标排放保护环境,热爱人类自己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跨世纪目标而努力奋斗!

01: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02:贯彻环境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03: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04: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05: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制度

06:推展减废运动,做好废弃管理。

07: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08:积极推展减废运动,落实做好废弃管理

09:建设绿色企业,坚持绿色经营

10:索取资源力求简单,利用资源转化完全

11:完善环保制度,落实环保责任

12: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色环境净化心灵

13: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4: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15: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17:爱护我们的地球从点点滴滴做起

17:不要旁观,请加入环保行动者的行列

18:生产绿色产品,倡导绿色生活 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跨世纪目标而努力奋斗!

保护环境保护篇九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厉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愿节水、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厉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正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全天下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郎費用水耻辱,节约用水光荣、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寶贵资源、

2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22、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2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4、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25、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26、任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27、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厉建设节水型社会!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里,生活条件跟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起来,简直可以用天堂和地狱来形容。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人们严重的破坏。

在我们身边,白色垃圾随处可见。看,塑料袋还有降解盒不仅堆满了垃圾筒里,还有的散落在地上、草地上。狂风一起,这些白色垃圾便漫天起舞,让人顿时感觉到此地的肮脏。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生活在这儿的是我们,造成这一切的也是我们。

我们身边的环保问题只有白色污染吗?不是的,还有很多,比如森林减少的问题。

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延续的物质基础。由于人类对环境不珍惜,随心所欲,生态环境的质量大大降低,环境问题产生了,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一

在苍茫的宇宙间,有一个蓝色的星球,这个星球就是地球。地球,我想大家对这个词语不会生疏。

她就如一为仁慈的母亲,赋予了我们一切,是她孕育了我们,让我们有了生命,才让这世界美好起来,她还是一个伟大的避风港,永恒是无私的,她……地球母亲给了我们一切的一切。没了地球,我们今天会过的幸福,舒适吗?可人类却贪欲的利用着地球母亲对我的奉献,如今,这个年轻,美丽的母亲已被人们整的“面目全非”了。

无论是在报纸,电视还是电脑上,都经常可以看到什么动物灭绝了,哪里有干旱,洪水泛滥,难道贪心的人类看到这里还不知悔改吗?地球是我们的家呀!这样下去,我们迟早要得到地球母亲的报应,人类呀,快点收手吧,让我们一起来创建的这个美好的家园吧!如今地球的容貌,大家可想而知了,到处是垃圾,汽车尾气布满着整个天空,天空也是灰蒙蒙的一片,在也听不到小鸟唧唧的叫着,那声音是多么的清脆,美妙。因为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气候将会一天比一天热。大白天的,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惟独汽车尾气和工厂里冒出来的无形杀手等带着人们。直到有一天,地球的资源已被可怕的人类毫无止境的浪费完了,才懂的珍惜,爱护。才会明白: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

在网上,我还看到了一条恐怖的消息: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开。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惊呆了,脸上深情由惊愕变成了严肃。为什么人类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破坏自己生存的家园呢?动物是我们的伙伴,都是有权享受这个美好家园的生存者,我们有什么权利捕杀它们。此刻,可怕的人类,你们不感觉21世纪的四季很寂静吗?美好的一切都逐渐的消逝了。若想亡羊补牢也还为时不晚,因为地球母亲永恒是仁慈的!

首先,要从小事做起,身边的垃圾,我们是否该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看到水龙头没关紧,我们因该把它关紧,因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假如有废报纸或塑料等可回收垃圾,我们因该放进可回收垃圾桶里,让它们在回收,做成有用的材料让我们使用。

我想过,人人都从小事做起,环境一定能好起来。我还在这里呼吁工厂的老板,不要为了一点点世俗的金钱而昧着良心做对不起大自然的事情。因为地球母亲永恒需要我们的呵护,才干让这个蓝色星球变的热闹起来!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二

亲爱的同学们: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环保是国家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其实不是。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周围有许多环境破坏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扔塑料袋和吐痰。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只有做好这些小事,对我们的健康才有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保护环境和我们的家,我向所有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扔塑料袋。多做宣传,少用一次性用品。

2.我希望学生们拿出垃圾时能把它们分类。能回收的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既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又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3.树立节约资源的榜样。建议成年人购买食物时少用塑料袋,多用竹篮、钢笔、圆珠笔。

同学们,赶快行动吧!保护环境是人类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人类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人类的延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环境!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三

1、倡导绿色生活,实施清洁生产。

2、提倡低碳生活让地球不再叹息。

3、让优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精神。

4、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家园。

5、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6、水、光、山与人相近,说不尽好。

7、生活就像一首歌,让绿色来渲染这美妙的旋律。

8、我是一个活的身体,你是一个有德有德的王子。

9、顺着这条路走,别踩着我的头。

10、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水管理法治化。

11、国旗伴我成长,环保净化我心灵。

12、绿色的山在我眼中是清澈的,水在我耳中是静止的。

13、让校园阳光灿烂,让绿色圣洁美妙。

14、我们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用了地球。

15、清澈的水是动物的镜子,不要让水再脏了。

16、一个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17、爱护环境要靠每个人,每天清洁空气。

18、握住你的手,让你的脚保持绿色。

19、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20、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21、节约能源,珍惜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22、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做绿色生活的使者。

23、不要担心煤气泄漏。打开窗户之前先关好阀门。

24、绿色生活宣言环境教育游戏。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四

摘要: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关键词:文化;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在不同的时期总会遭遇到不同的社会发展问题。从一个广泛的背景上看,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总是与其自身活动的范围、强度以及认识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人类在当代所遭遇到的生存问题要远比历史上曾经面对的问题严重得多,因为随着全球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攫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都是以往的任何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这与以前受到的环境压力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环境压力正在迫使人类不得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调整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动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紧迫背景下,我们看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试图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战略抉择,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努力倡导和普遍化的一种主流意识。本文仅就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进行概略性的讨论。

我们首先从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意义开始讨论。一般而言,人们在使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时,通常在含义上并不作特别的区分,或者说,这两个术语经常是可以互换的。这种状况或许源自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第一个所给出的“文化”的定义。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的开篇说:“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是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显然,在这个定义中,泰勒是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并列使用的,这就是说,“文化”等值于“文明”。然而,泰勒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人类学》中,把“文化”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大的阶段。泰勒认为,蒙昧阶段属于石器时代;野蛮阶段开始于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时期;而文明阶段则是从人发明书写技巧开始的。无论这种划分是否恰当,我们都可以看到,泰勒在这个划分中明确地把“文明”定位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某个特殊的阶段。毫无疑问,泰勒的这个划分将“文明”包含在“文化”中,只不过此时的“文明”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

鉴于自泰勒以来的人类学家,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总是以“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标志来区分人类与非人类生命,特别是如人类学家怀特(lesliea.white)所说的那样,人是唯一的一个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动物。由此可见,“文化”这一术语是人这一物种所具有的一个最普遍的属性,因而它也就是一个涵盖最广的概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还是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之间作一区分为好,确切地说,我们可以把“文明”看成是“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但是,这种界定不同于泰勒所说的始于书写技巧意义上的那种文明。人是一个文化的物种,并依赖文化而进化。因此,人的发展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人的文化进化的每一个不同的大的阶段,无论人们如何采用何种评价的标准,它都代表或反映了人类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存在状态即文明的状态。所以,人类所处的工业时代是一种文明,而石器时代也同样是一种文明。我们不能因为人在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的存在状态显得原始和落后,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不属于文明的范畴。

如果我们可以用“文明”表示人类文化进化的任何一个不同的阶段,那么,这就意味着,此阶段的“文明”便代表着人类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整体的存在状态。具体讲,根据泰勒的关于文化的系统观[4-5],“文明”在整体上总是对应着一个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这三个相互作用的亚系统所构成的文化系统。这样,我们当前所讨论的“生态文明”在时间上就对应着文化进化到今天的一种特定的存在状态,尤其是这种特定的存在状态是以“生态”为其根本标志的。“生态”表明了人的智力活动发展到当代,人对自身与整个环境的关系及在其中的位置有了一个合乎理性的确认。这种确认并不只是我们在科学事实方面所作出的一个判断,同时也更是在价值方面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确切地说,“生态”作为今日文明的一个核心标志,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构成我们的文化的“观念系统”正在发生着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或人的社会发展的整个价值体系及其取向正在发生变革。这一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将以一个逐渐“生态化”的价值体系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生态化的文明语境上讲,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事实上面对着两个具体的基本问题:一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个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产生两者的关系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今天人类关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丝毫不亚于我们在历史上经历过的任何一种困难。正如有的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为了人类的福祉,我们需要一个千年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我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我们还缺乏把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进而与生态系统支持的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讲,或从整体主义的生态学思想看,由于我们同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处在一种高度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人的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这个系统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人类福祉,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首先依赖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切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显然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先性。因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

因此,在我们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时,从哲学上讲,重要的首先不是去寻找在技术的或操作层面上的进步(尽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是首先要解决我们在观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适宜的人与自然的观念,才能引导我们真正走出一边发展一边破坏环境的怪圈。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之所以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一句话,这种态度表现为一种本能或动物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行动方式。正如我们可以在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思想发展中看到的那样,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了近代人们更是高举着征服自然的旗帜,向自然宣战。自然在人类的观念中,成了僵死的、无生命的东西;成了可以随意宰割和驱使的对象,成了人们可以随意倾倒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垃圾场所;成了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餐桌”。事实证明,我们人类关于自然的这些观念已不再成为支持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思想了。

幸运的是,人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哲学中出现的“环境转向”或“生态转向”,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转向使生态学的思想从一个狭小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的范围内突现出来,开始上升成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意识。哲学的“生态转向”表明了生态学的思想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极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哲学中发生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转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求我们在观念系统的层面上更加深入、全面和科学地反省和审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调整和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正确指导人的行动的观念,一旦一种观念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它就会转化成为人的正确行动的指导原则。所以,把那种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转化成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行动的原则,在今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以“生态化”作为其价值取向的,那么,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也都不可避免地将“生态化”作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对于这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它可以进一步地具体化为如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循环原则和共生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在地球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生命现象。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时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是地球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它们的生成、变化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空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成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与稳定的基础。离开了多样性,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从根本上丧失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对自然的使用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使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所说:“当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生命具有领悟和理解自身存在的能力时,它才算真正成熟。”而人之所以能够走向成熟,就在于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动及其后果进行不断的反思。我们逐渐会在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自然和对待自然。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多样性原则它所要求的是,我们应当在保持自然的多样性这个根本前提下进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多样性原则是我们合理地或科学地使用自然的一个正确的法则。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的多样性作为代价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为多样性中的每一种事物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一旦消失也是不可恢复的。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它的平衡或稳定,就在于多样性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时候,必须把我们的活动限制在多样性不被损害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来使用自然,对于每一种生物,我们应当保持在一个物种的延续可以承受的水平上,使它们得到休养生息。例如,在一个有限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一味地扩大牲畜的数量,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甚至沙化。事实上,由于人类在地球生态圈中的开发活动不断地加剧,已经使其不堪重负,有大量的生物种相继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还有许多动植物物种也行将消失。我们看到,被我们列入濒危动植物保护名单中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这种保护虽然表明了我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长,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方面,实际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意味着,对于某一种或某些动植物的过度使用,都会有使之衰退和消失的危险。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必须做到自然的多样性得到保持和持续发展。

(二)循环原则。

自然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尽管在地球范围内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但是它们却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的事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无不处在一个巨大的和复杂的循环圈之中。这种循环圈的形成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各种事物尤其是各种动植物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每一种动植物在其中都拥有自己的一个生态位。正是由于在各种无机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地球表面才形成了各种复杂程度不等的生态系统,循环使存在于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能够各得其所。循环使它们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关系对于其中所有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大的生物学意义。这种意义表现为,只有在这种循环中动植物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而这一意义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我们必须使之循环。只有循环,才能使生命从中得到它们所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同时,也才能使生物在得到繁衍生息的基础上为这个循环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支持。循环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生态灾难,而这种生态灾难的大小,将会因一个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稳定的程度而不同。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循环着的自然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循环的意义。为了保持这种循环能够健康运行,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循环在构成上的完整性,对于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过度地开发和使用,更不能使之消失;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的自净能力不受到影响。生态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对自然绝不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把我们在自然中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那么,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对这个循环圈做了什么,它就会对我们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反应。

此外,我们从这种循环中还能够看到生态系统自组织地遵循着一个经济法则,这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废物。因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生物种及其代谢物,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循环,成了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可以被利用的,既没有废弃物,也没有浪费。自然界的这种奇妙的自净能力无疑是我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时的一个学习或效仿的榜样。向大自然学习,这应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时刻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当按照自然的运行规律行动。由于在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参与了循环,所以,我们应当以符合生态的方式设计生产流程,使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代谢物”都能够尽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再利用。循环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所显现出的“循环的智慧”,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共生原则。

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种都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竞争是普遍的,也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一个如此繁荣发展的生命世界。从物种的水平看,现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生物种在生存竞争中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和发展出了某种有效的获取物质和能量所需的体质构造和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使各种生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生现象。这种共生的现象和结果的出现,实际上根源于不同的生物种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由生物种之间所结成的各种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表现出来的。每一生物种在其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一个生物种既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者又是物质和能量的供应者。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生物种是或能够以彻底消灭其他生物种的方式作为自己生存前提的。因为,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每一生物种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一个地方的某种生物种一旦大量减少或消失,就会导致以它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其他生物种的减少或消失等一连串的生态反应。生物种之间的那种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普遍而有效地制约着每一个生物种的规模或数量,使得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此,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和共存共荣的观念,对我们来讲是必需的。综合多样性原则和循环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生态系统,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存在着,那么,它就现实地构成我们得以生存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约束我们在其中行动的规则。因为,只有当我们的行动满足了多样性和循环的生态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的生存才会有一个持续的保障。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虽然有了其他生物种不可比拟的强大的生存实践能力,我们由于这种能力使自己摆脱了荒野自然的束缚,我们以高度聚集的方式把自己与自然界隔离开,并且使自然成功地朝着人化的方向发展,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就摆脱了自然,自然依然与我们保持着深刻和广泛的联系,不论我们如何相信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多么强大,我们都无法真正摆脱多样性的世界由于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义上的相互依赖性,才促成了整个自然界的繁荣昌盛,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不仅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世界景象,同时,也是需要我们真正去维护和珍视的。

生态文明的观念及其原则如何才能够真正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从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普遍性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系统工程问题。在这个观念转化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特别给予重视的,这些方面可以看成是观念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社会资源。

(一)学校教育。

对于社会,树立生态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从人的幼年时期就应开始进行教育的事情。学校是一个知识的传承和新观念传播的地方,它承担着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各级学校应当主动、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开设适合的环境教育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可建立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它既担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担负学校内部的环境教育任务,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开放,承担起社会公众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教育是培育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要求的人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大众传播。

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承担着信息传播、大众娱乐、社会教育和社会批判的责任。人们深刻认识到,多样化的大众传媒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塑造作用,甚至可以说,随着我们的社会开放和人们思想自由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传媒的使用和依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对社会受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当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概括地说,大众传媒——不仅仅是那些环境方面的行业传媒——应当在环境教育、监督、警示和批评方面自觉地加大传播力度,例如,大众传媒可以开辟环境方面的专栏,系统地向社会受众传播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新观念;可以同环境保护部门合作,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披露那些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部门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三)政府管理。

一个地方的环境状况的好坏,是与当地的政府对它的关注程度直接相关,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政府的环境意识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环境质量。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对当地的环境采取的是一种漠视的态度,那么很可能由于发展当地经济会直接地和现实地造成环境的破坏。有的不仅造成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对所在更大区域或流域内的其他地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事实上,这种严重破坏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一个地方的政府来讲,对它的管理的绩效的评价,必须把当地和被它所影响的地方的环境变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应当把它看成是衡量一个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否称职的一个主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实行关于领导任职期内的环境评价制度。否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正常的生活将会由于对环境的漠视而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环境立法和执法。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立法机构应当加快环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有关环境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社会监督,它们虽然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它们都还只是一种柔性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它们对人们和各种利益集团的行为的影响,本质上并不具有也不能起到强制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环境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障环境安全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我们的环境立法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环境执法方面,我们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保护环境保护篇十五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人类的朋友,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森林之所以是人类的朋友,是因为它:

一、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二、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三、能为人类提供木材。

四、能抵抗沙尘暴。

五、防止旱灾一“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六、防止水土流失,

七、美化环境。

八、能使森林动物安家……。

如果没有树木,那么将会有可怕的结果:环境急剧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热浪、引发飓风、引发沙尘暴、引发旱灾。既然保护森林有好处破坏森林有坏处。我们应该保护森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0103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