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实用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9:04
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实用4篇)
时间:2023-06-06 15:39:04 小编:zdfb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篇一

这本书,早在几年前就看过,现在再看,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触。

童年啊,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在童年中,或欢喜或忧伤,我们都在一步步成长,一步步去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的模样。

就像英子,她的童年在城南,一个盛满了她许多许多美好记忆的地方。小孩子的世界充满各种未知和好奇,单纯地想把整个世界都染成彩色,然后用最大的善意,去拥抱这个彩色的世界。直到后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小小的英子被迫成长,就那么一瞬间,她好像突然长大,小小的大人学着去冷静地扛起这个家。

当孩子很好,无忧无虑没烦恼。我总是在抗拒成长,因为我知道,长大了,我就会失去很多。然而有时候,也就只是那么一瞬间,我会感觉自己突然能接受长大。

还依稀记得那是个非常晴朗的天气,那时的太阳还在山头徘徊。慢慢的,等到小朋友们被家长一个一个地接走,我在教室里坐立难安,时不时地伸出头看看窗外。一个小时后,太阳落山了,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在一边陪着我的老师。我开始大哭,脑子里想的都是:我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么晚了还不来接我。

老师为我擦了擦眼泪,说:“老师先送你回家,好不好?”“不要,我要妈妈,我妈妈一定会来接我的。”我带着哭腔,说出来的话连我自己都没底气。

又等了很久,我自己擦干眼泪,脑子的想法突然清晰起来,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可以自己走回家的。站起身来与老师告别。

我凭着记忆走那条已经走过无数次的路,现在没有人再牵我的手,我们总得学着去放开那只手,毕竟以后的路还很长,只能自己慢慢走。或许在这条路的开头有人和我一起,但是以后的路,孤独的旅程,总得自己走。还记得那一年,我五岁。

我知道,无论我是否抗拒,人总是要长大的。慢慢的,我会像小英子一样变成一个大人,学着自己去顶天立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篇二

读书笔记

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

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比如曹操,绝对是刘备的一个死敌,绝对被丑化成一个大恶之人。当然,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对于神化的几个人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好,他们的英雄之处。但是,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曹操这个人物,因为此书对他的描写,是有失偏颇的。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任一,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站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使得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2019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的用人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救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

作文

赋诗,及时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篇三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以下是由小编为为大家推荐的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摘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刘备

3.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 --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

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评曹操

1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7.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 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19.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1.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2.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操相持。尚屡败,操兵屡胜。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于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操兵连日攻打不下。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3.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4.关公大惊,忙披挂提刀上马,请二嫂上车,尽出馆驿,果见军士各执火把听候。关公急来到城边,只见城门已开。关公催车仗急急出城。胡班还去放火。关公行不到数里,背后火把照耀,人马赶来。当先王植大叫:“关某休走!”关公勒马,大骂:“匹夫!我与你无仇,如何令人放火烧我?”王植拍马挺枪,径奔关公,被关公拦腰一刀,砍为两段。人马都赶散。关公催车仗速行,于路感胡班不已。

7.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

8.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9.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谭与郭图计议。

10.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3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的我连幼儿园都还没有上。记得那次我叫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随手在床头柜上拿起了《三国演义》,绘声绘色读了起来,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妈妈讲了什么内容了,只记得我被那故事深深吸引,接下来的日子里就经常缠着大人讲这本书。第二次是在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时我已经渐渐积累了自己的藏书,有一阵子我迷上了注音版的《三国演义》。书中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这倒使我来了劲,非要读下这本书,经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书上的意思,但这种挑战式的读书方式却让我喜欢上了课外阅读,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三次读《三国演义》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这时我已经懂得了一些知识,能够勉强理解书中的意思了,所以读得更加投入,还时不时加入自己的想象。幻想着自己是酷酷的诸葛亮,只需手持鹅毛扇指点江山,一切就尽在掌握之中,不会武艺也能将敌人玩弄于鼓掌,又或是赵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急行于敌营之中,恍如无人之境。常常边看边想,如痴如醉。

最近一次读它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综合课上马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读《三国演义》,足足坚持了半个学期才读完。因为以前自己读时只在感兴趣的章节留意,其他都是囫囵吞枣,所以这次的精读让我又有了新发现。比如我一直以为在卧龙凤雏中,只有被称之为卧龙的诸葛亮才在三国里崭露头角,而凤雏庞统却一直默默无闻。现在知道了庞统也曾辅佐过刘备,还当过副军师,只是因为落凤坡乱箭身亡,英年早逝,才没有最终实现他的抱负。

读一本好书,像品美酒,愈陈愈香。这不,为了真正读懂《三国演义》,我又特意找来《三国志》研读,相信下次再读《三国演义》,又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笔记摘抄篇四

简爱是一个极奇平凡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里德舅妈家,但是无论她怎么做也讨不了舅妈的欢心,于是她决定要上学。到了学校听她的好朋友海伦说这里是一个相当于孤独院的学校时,她万分欢喜,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她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两年老师,当她离开了学校,开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和罗切斯特先生生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孩。

是的,这就是简爱的一生,从书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气,看到了她的爱与尊严,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换作是我的话,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着了大火,我一定不敢冲进去用水把火浇灭。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他们做错了,我却不敢反驳,可是简爱却立即纠正了大人说的话,我却说都不敢说,其实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们错了。简爱的勇气我非常佩服。

简爱一个平凡的女孩,其实她并不平凡,她很伟大,因为她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气、爱与尊严。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

周围的同学看了《简爱》都说非常感人,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页,便欲罢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032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