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主题征文通用(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6:51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主题征文通用(四篇)
时间:2023-06-06 15:36:51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篇一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把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纳入了学校6月份的主要工作议事中,并成立了以张校长为组长的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小学政教处周密安排、具体实施,在13日-17日期间安排了系列活动,切实做好了学校“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

学校在开学以来就紧扣“低碳、环保”,开展了大型“低碳生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德育教育活动,先后利用升旗仪式活动、主题班会、为教师发放手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6月中旬,为积极响应20xx年“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节能宣传周主题,学校利用周一的例会号召全体教师少开车多骑自行车上班,在校园内和家中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等各种具体节能措施,积极引导全校师生科学消费、低碳消费,为打造绿色校园奠定了良好的氛围。一时间,校园内“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了流行语。

1、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节能倡议活动。

在6月13日升国旗仪式上,学校万校长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发出倡议,要求低碳节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滴水、一粒米、节约一度电,自觉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省粮食、节省日常用品、节省纸张。并且还渗透给学生一个道理:思想是行动的主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才能使节能低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动、自觉的行为。

2、在小学各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开展了一次“低碳节能”为主题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哪些行为不是“节能低碳”的行为,并让他们感受“节能低碳”对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通过这个调查活动,也让学生明白低碳并不意味着要刻意的去节俭,刻意的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3、在校园内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开展低碳节能知识宣传。为创造良好的“低碳节能”宣传舆论氛围,学校利用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形式,让“低碳节能”进班级,进课堂,让学生的身心经历了一次“低碳节能”的洗礼,既提高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节能知识;,扩大了宣传的影响面和广泛性。

4、发挥各班的主观能动性,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6月15日的主题班会课上,有些班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有些班让学生介绍低碳节能的好做法,有些班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环保袋,有些班还举行了“低碳节能,绿色发展”倡议签字仪式。各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既丰富了低碳教育的形式,又提高了教育的实效。让学生知道,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点滴生活中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并让他们从生活的点滴中,体会到“环保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性。

5、强化外在监督,将低碳节能纳入班级管理评比。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需要经常抓,经常管,我们学校向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向来重视学生的节能意识,政教处每天都组织学生会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环保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对教室内晴朗白天开灯、无人时不关电扇等现象进行批评扣分并及时通报,从而有效的督促了各班对电灯的管理,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又体验了节能环保的快乐。

总之,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让全体学生了解了节能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懂得了节能的重大深远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正成为倡导文明新风、传播绿色文明的具体体现,“低碳生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被广泛提倡的生活方式,而且应该是每一个地球村的居民责无旁贷的义务!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将是社会向前买进的一大步。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篇二

大家好!

曾经,地球母亲留给我们丰富的能源使我们沾沾自喜,感叹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十九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加快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冰川开始融化,沙尘暴年复一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珍稀物种日益减少。让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哭泣的汶川,玉树大地震,令我们悲痛欲绝,大西洋冰岛的火山强烈喷发,让整个欧洲笼罩在浓烟尘粒之中,法国大作家雨果早以告诫过我们:“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链的任何一环断裂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踊跃加入环保行列,号召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积极实践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气,节水,合理利用和回收等点滴出发,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实要做到低碳生活很简单:

1、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2、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

3、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

4、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出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首先我以后再也不用塑料书皮包书了,改用旧挂历,海报,牛皮纸等包书。既节约能源又不会产生白色垃圾。其次我要把每学期没用完的本子整合起来,重新订成新的本子使用,也可以当草稿纸使用。最后我要多种花种草,让春天走进我们的校园,让空气更清新。

亲爱的同学们,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涓涓细流可汇成滔滔江海。片片绿叶堪造就莽莽林海。为了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为了留给后人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碳,开始环保新生活,为共创绿色家园而努力吧!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篇三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建议书,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建议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建议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杜绝长明灯。办公室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开室内照明灯。走廊、通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白天应尽量减少开灯能耗,夜间除安全防范用途外,其余办公区照明一律关闭。做到无人不开灯,人走灯就灭。开展办公室每天11:50到13:00午间熄灯行动。

2、办公设备设置节能模式。办公室严禁接入非工作需要或功率较高的外围设备,当电脑暂停使用时应设为睡眠状态,并关闭显示器;不太常用的设备如扫描仪等平时不使用时应拔掉电源插头。下班前电脑、打印机、碎纸机、开水器等办公设备必须关闭并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保证安全。

3、合理使用空调。过渡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夏季控温不低于26℃,冬季控温不高于22℃度,做到窗户开启,空调关闭。

4、绿色环保出行。上下班途中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等绿色环保方式;单位用车应合理安排,提高车辆利用率,尽量避免就近地点重复用车现象。

5、珍惜每一滴水。使用后请关紧水龙头,杜绝浪费现象,如发现跑、冒、滴、漏现象要及时报修,报修电话:。

6、节约办公用品。逐步实行无纸化办公,除需存档或会签的重要文件,尽可能在oa系统或电子邮件上流转、审批,以减少纸张使用;打印纸正反两面使用,非正式文件应采用单面废纸打印。办公用品严格按照以旧换新的领用制度执行。

节能是美德,节能是品质,节能是责任,节能更是一种境界。公司倡议全体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于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活动之中,倍加珍惜能源资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大家同心协力,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使节能意识、节能行为在全公司蔚然成风。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篇四

20xx年6月我市节能宣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 节能先行”。

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件办公用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节约适度为原则,控制每一个能源资源使用行为,不因贪图个人便利而浪费能源资源,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认真学习节约能源资源知识与要求,带头实施节约能源资源行为,带头分享节约能源资源经验,带头传播生态文明思想,以做好身边事示范引领身边人,形成绿色办公群体效应。

创新节约能源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节约习惯的养成方法,以创新促进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方式在全市蔚然成风。

“低碳日”当天,要积极执行“135”出行方案,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低碳出行;办公场所的电梯6层以下一律停开、关闭;空调、公共区域照明、景观照明、装饰用灯等停开一天,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智慧践行绿色发展,用毅力养成节约习惯,用热情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用勇气阻止能源资源浪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路上阔步前行,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xx机关事务管理局

20xx年6月6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056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