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人口与环境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8:35:03
新余人口与环境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2 18:35:03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对所总结的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一

这些专科课考试科目一般会在这些科目中选择,比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总论、高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级环境政策分析、高级环境管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环境社会学、农村环境保护社会调查与案例研究方法、环境经济模型原理与方法、环境经济与管理优化方法、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动态;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相关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及创新意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二

随着我国对经济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较早,人口经济学作为社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来加以建设,人们的认识略显有些不完善或者不完备。

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日益提出的资源损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众多资源学家、经济学家和生态学者的重新思索,严重的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激起了社会的强烈抗议,从而也把人口资源环境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wced在对联合国提交的关于《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在满足当代人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而不损害后人需求的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称之为一个重大的战略。

通过控制人口、保护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出发,为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1人口问题。

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尽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策略,有些地区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现象,但是从总体看来人口数量的增多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2035年人口将达到16亿以上,并且呈现人口的严重老龄化现象,并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

2人口的整体素养依然很低。

目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分析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目前贫困人口的比例依然很高,就业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依然有几千万的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以彻底解决。

加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员的需求却出现了下降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国有、民营和事业单位下岗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诚实人口的贫困现象。

3我国的资源开发较为严重。

尽管我过的地下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这些能源的开发毕竟是有限的。

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过渡开发造成了很多地区出现了沙漠化和盐渍化状态,地下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出现了大幅下滑。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地面积却相对不高,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会造成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进口资源第一大国,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4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人口过多的压力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从全球的形势来看,酸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逐渐变薄的现象日益严峻,空气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的一大困扰。

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终极目标,但是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用固定的土地供给相对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报酬的递减标志着单位资本的产出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人口与资源、环境、消费、生产、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口与环境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人口与经济形成经济关系,人口与消费形成一种消费关系,人口与生产成为一种生产关系,人口与资源成为资源关系。

在整个环境资源系统中,都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环境的总和。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基础,通过不断吸收、储存和扩散而不断净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对环境的开发必须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必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从而产生对经济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

对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控制措施主要采用优生优育的宏观举措,同时也能为人口质量奠定良好的自然和物质基础。

实现对人口的控制也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根本,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既有利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积聚。

完善人口结构需要从教育的现状出发,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力度,并建立终身教育机制。

2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

对于资源的合理保护首先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现状,分析造成资源环境恶化的有关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的双向发展。

另外,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实现对资源的利用率,并建立各级保护区。

3走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道路。

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主要表现值第三产业方面,对于旅游产业来说,积极开发本地域的自然景观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普及和落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四、结束语。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入手,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各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三

[摘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指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正经历着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出发,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四

“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而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且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初步知识。自然而然,认识中国的人口现象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而且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等内容是学生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民族、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经济建设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落脚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本节教材主要是介绍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分布概况和人口政策,具有先总后分的`逻辑编排顺序,以渐进方式先摆问题再找对策的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生动掌握人口知识,又会创新知识。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助于自觉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为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本知识基础。

地理新课程还非常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本节教材首先以饼状图呈现中国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然后用叙述式课文阐明其重要事实,让学生通过读图、阅读认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又考虑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各省区人口柱状图理解人口的分布不均,为后面学习地理分布埋下伏笔。为减轻学生认知负担,后面设计几道活动题进行强化。从各个层次加深学生对“数量大”这个特点的认识。

在介绍速度快时,为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析能力,教材通过设计先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自解放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再根据绘制的图形进行计算、预测,不仅让学生通过动手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也学会如何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地理事实,把握人口“增长速度快”这个重要地理规律,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对于其原因,学生只须阅读就可解决。

对于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教材呈现人口分布图,让学生阅读人口密度图就可解决。针对这点,教材以大量活动题,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东多西少的格局。至于形成原因,教材用叙述性文字突出地形,气候,资源,历史,水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这种分布格局,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地理事实。由于这种差异,产生的城乡人口流动迁移现象也就很好理解。教材用图表呈现,学生自会加深其认识。

基于上面呈现的中国人口事实,如何解决人口问题,让学生在“大”、“不均”等的思想下,自然想到解决办法,一是要尊重事实,如不能简单把人口从一个多的地方迁移到少的地方,二是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由于差异悬殊,又不能搞一刀切,甚至走极端。让学生在把握多种既定事实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什么是计划生育,如何计划生育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从当前规划长远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最终形成科学的人口增长观、人口发展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五

根据保定市xxx发布的《保定市xx年人口调查报告》数据,保定市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比xx年增加个百分点,高于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7%)个百分点。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是近年来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在整个社会“未富先老”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藉慰的需要,社区养老已成为一种重要养老方式。但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滞后,使老人们总在期盼中渴望着。

近期,国家xxx保定调查队就我市社区养老问题随机抽取市区内6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研: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1、受制因素过多、缺乏专业化是社区养老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社区积极性高,但受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6个社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例如开展卫生讲座,文娱活动等,但均表示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能力远远小于社区老年人需求,社区仅靠自身能力很难开展水平更高、服务更广的养老服务。

(二)缺少专业化服务队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提供养老服务面临收入低、环境差、风险大等困难,很难组织出一支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卫生等知识的服务队伍。另外,在调查中有48%的老人感觉急需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心理护理技能。

2、“独子养老”趋势明显,负担过重。

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常态化,绝大部分的养老负担,将会由独生子女承受。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时依靠老伴照顾,能受到儿女子孙或其他家属照顾的仅占16%。“独子养老”而又“独木难支”,独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社区养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3、改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对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如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

同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还要做出更细致具体、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力度监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和医养结合式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正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倡导养老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擅长和服务热情。

(四)改变传统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倡导老人接受社区养老的新观念,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详细登记,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义工、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之中。

4、过半老人不满意目前社区养老,最关注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的6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为高龄、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占。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养老问题中,96%的老年人认为平时生活急需医疗保健、身体锻炼和紧急救助三项养老服务,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医疗保健指导”这项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增加并及时维护健身器材。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六

1、本节课的导入太过于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特殊是讲到人种的分布时没有使用到教学挂图,只是要同学们看书上已有的图形。不是很客观。

3、本节课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甚少拓展到课外的知识。在讲到三大人种的特征时,没有让从我们身边知道的人去找,如:球王贝利、克林顿、大长今......,而要求同学通过观察课本上三大人种的照片去得到答案。

4、对于三大人种以外的混血人种在本节课没有提到,另外,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过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当然,用表格展示三大人种的特征,使学生能直观了解三大人种,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另外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有必要的,最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国在积极响应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增设的一个二级学科,隶属于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发展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建议。

由于创设时间较短,学科交叉较多,又是新兴交叉学科之一,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所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学科内容动态性、学术观点多样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特殊性,传统的以讲授理论为主或理论与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传统教学法与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互动教学法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参与、互相进步,实现共同目标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主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1.主题讨论法。

主题讨论法是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一定意义的教学内容主题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运用主题讨论法,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很好地互动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各章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章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要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一到两个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主题,课下充分收集资料,准备提纲和发言稿,课上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讲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时,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和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等讨论主题;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章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逆城市化现象如何评估环境价值探讨控制环境及污染的方法等主题进行讨论。为了使讨论能够充分深入展开,避免流于宽泛,对每一个主题都细化为若干个具体问题。以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为例,首先课前将这一主题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或者说是几个讨论方向),如为何中国经济未发达而人口先老龄化(未富而先老)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延迟退休的合理性人口红利期是否结束老龄产业的发展国外养老保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等,然后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3~5人或5~8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准备讨论。要求同学们在收集公开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调研,收集一手材料通过梳理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观点或结论。课上讨论时,可以是小组成员自愿发言,也可以是小组选出代表发言,讨论中同学们可以对相同观点补充完善,也可以对不同观点反驳切磋,在同学们全部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继续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在主题讨论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3000~5000字论文或报告,文中标明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的部分。教师据此考察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掌握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教学的效果。

运用主题讨论法教学,通过课前分组收集资料和课上集中讨论,有的放矢,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同学们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友情。同时,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也有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广大同学写作毕业论文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也有意义。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法,主要是教师围绕所讲内容,采用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的形式,通过课前预习准备,课上进行分析讨论,课下以报告、论文的形式总结。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经常与主题讨论法结合使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虽然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中人们往往将之与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举例说明相混同。实际上案例教学法与课堂举例说明是有根本区别的。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围绕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来实现对知识的传递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而课堂举例说明是教师为了讲授清楚某一理论知识点,特别用某个案例来应证,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结合主题讨论法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好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及体语等),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仍有一定偏差。一方面,有人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授课,效果一定比传统授课方式好;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多媒体授课只能使教师和学生更懒惰,课堂授课质量更差。实际上,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多媒体既可以生动地表达出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更好地呈现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而板书却难以实现这一点;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节约板书的时间,有利于教师将收集的大量关于本专业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得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接收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应用的度(即要合理应用)和掌握好应用的方法(即要科学应用)。教学中,过度应用多媒体容易导致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在其头脑中缺乏完整清晰的理论知识体系,这样一旦发生诸如停电、电脑死机等意外情况,授课就大受影响;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快速连续播放幻灯片,就会使学生或忙于记笔记而疏予听课,或注意了听课而忽略笔记,常常顾此失彼,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方法理想。因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备课,对所讲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要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楚哪些内容适合传统方法,哪些内容更适于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结合起来。在具体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幻灯片间的停顿,给学生思考、记录笔记的时间;而且要注意做到有主有次,确保学生把要点记下来,因为并不是每幅幻灯片都需要重点讲授;当然最好是课前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此外,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数据、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生动多样的信息。如笔者在讲环境问题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扩大、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和工业垃圾成灾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深刻感受到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可以节约板书时间,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概言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很好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采取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主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玲.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6)。

[2]张伟丽.运用主题讨论法创新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j].当代经济,(7)。

[3]郑凌燕.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八

本节课是一节初三的复习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考点直击,明确目标;知识清单,夯实基础;时政热点,拓展延伸;反思自己,落实行动;真题再现,学以致用;专项突破,能力提升。导入新课用视频导入,“apec蓝”成为十大热词,说明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由此导入新课。结课时用几张沙尘暴、泥石流、火山爆发、干旱、洪水等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那么电影就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引起学生的共鸣。正面引导与反面冲击对比明显,更有感染力。

本节课的优点有:

1、视频导入的方式直观,选用视频内容是最新的消息,具有思品课时效性特点。

2、教学环节完整,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时政热点,中考真题从学到练步步推进。

3、反思自己、落实行动这一环节选用的图片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具有思品课情景化生活化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意识,锻炼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能力。

4、中考真题的选用对初三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结课选用的图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自主学习的环节时间太长,使整节课显得有点仓促。

2、反思自己落实行动这一环节的图片可以选用本校学生的图片,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3、反思自己、落实行动这一环节还应该选用正面材料,从正面引导学生的行为。

4、在真题再现的环节,还应该加入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解题。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是在两会结束之后,县委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和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做好今后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全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各乡镇、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就做好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三大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这些年来,我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把计划生育、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作为战略任务,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成效显著,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顺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辛勤战斗在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水利和环境资源保护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口方面,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资源方面,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利用粗放。在环境保护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工业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不仅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关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政治问题。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因此,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谋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三个代表”,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到,我县将迎来一个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将会给我县的环境和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暂时的、片面的发展。否则,我们不但无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还会动摇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祸及子孙后代。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定不移地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工作。

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明确方向,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当前,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和降低现行的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计划生育工作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制度,为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保障。二是要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更多的农业人口家庭自愿只生一个孩子。三是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有关政策法律知识,促进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四是加大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五是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完善技术服务配套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六是要根据我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实际,制定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七是加强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十

我国的人口年级:小学六年级时间:一节课材料:爆米花、纸、笔目的:1.发展学生对于资源供应和物质需求之间关系的理解。2.帮助学生认识控制人口增长过快、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和作用。步骤:1.向学生解释,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这包括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耕种的土地、生活和娱乐的空间。但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需要有限时,地球就能够为人类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而人口过多或增长过快,对自然的索取过多或者利用自然的方式、种类有限,供给和需求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带来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发展。2.要学生从衣、食、住、行、游等方面,说一说满足人的需求需要供给哪些类型的资源;这些物质供应是有限的呢,还是可以无限增长;想一想,如果资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会出现什么问题。让全班一起讨论,并按重要程度将资源类型排列在黑板上,如土地、粮食、清洁淡水、矿产等。3.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给每组25粒爆米花(也可以用糖果)。向学生说明将要做一个游戏,爆米花代表各组每年的资源供应量,它在每轮(代表一年的生产和生活周期)游戏后补充。每个学生可以从小组的供应物中自由拿取爆米花。规则如下。 (1)每组的成员在每轮至少拿2粒爆米花以维持生存,每人每次取多少可以在小组内商量,但是不能违背个人意愿。 (2)每轮结束时,资源量将按剩余数量得到再生。例如,第二轮结束时某组剩下8粒爆米花,第三轮开始时,该组将有8+8即16粒爆米花。 (3)游戏结束时,每组成员要吃完他或她得到的所有爆米花或糖果。4.游戏开始。让各组学生自由拿取他们所需要的爆米花。学生们应当记下每人各拿了多少粒,小组还剩下多少粒。5.看一看各组还剩下多少粒爆米花,按所剩余数量再补充新的爆米花。6.进行四轮或五轮后,停下来看一看是否有小组中的某些学生不能维持生存(即每人拥有的爆米花不足2粒)。哪一组的学生都能存活?哪个学生的个人供应量最多?哪一组累计的爆米花最多?是否有一组认为只要资源供应保持自我更新,他们就能保证永远吃到爆米花?在这些组中,这些学生每轮都拿了多少?7.进行新的游戏。这一次将某些小组的成员作为后备队员,将他们在每轮结束时添加到别的组中(每次加入1~2个人,每次加入的人数保持相同),其他规则与游戏方式与前面相同。8.重复步骤6,观察和思考其中的问题,并与前一回游戏结果作比较,看一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9.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人口增长过快有哪些表现?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计划生育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计划生育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好处?评估:观察学生的行为,看一看他们对游戏的参与程度和组内合作方式,记录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认识。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十一

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十二

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的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析如下:

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方的环境不堪重负。今后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主要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小。论文联盟考虑现有的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估算未来的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其影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能容纳的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举例: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

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b.10000c.6000d.4500。

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

c.b﹤a﹤cd.a﹤c﹤b。

解析:1.d;木桶的短板决定木桶的容量;2.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大值。

通过上述对相关概念的进一步阐释,同学们就不难区分了,并还能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共同点等。再用典型例题来帮助巩固,更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灵活运用和应试能力了。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十三

1、认识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提高从非连续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宏观把握全文的基本思路,把握作者提出的“全方位适度人口论”基本观点。

3、学会对文字文本和图表文本进行对照阅读,分析解读分析图表所传送的丰富信息。

学会阅读连续文本,通过思考、筛选、分析、综合,在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

运用简明的语言从图表中分析概括出基本观点。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表,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心理学家吉布森和利文在1975年就提出“阅读就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面对“课文”内涵的界定,既包括印刷文字,也包括图画、图解、图表、插图等等其他阅读材料。图表作为一种信息传载形式,它与文字一样传达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易于比较等特点。今天就来阅读我国人口学家田雪原的一篇非连续文本《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

一读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解读图表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二读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读图表时,要特别重视图形及数据变化。图形和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图形和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三读解析。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出的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1节):总说,阐述作者自己的“全方位适度人口论”理论及人口的质量;调整人口的结构。

第二部分(2-6节):分说,继续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其中第6节阐述了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一是合理确定人口控制目标;二是要有合理的政策;三是要积极探寻人口控制机制的转变。

第三部分(7-9节):分说,作者提出要从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两方面来提高人口质量。

(一)阅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明确: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60年代后期处于高位状态,1960年前后处于低谷,从1970年以后逐年降低。

2、结合文中信息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生育率变化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明确:1960年前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跃进运动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重创,中国总(和)生育率也受到影响,呈急剧下降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60年代中后期,中国迎来了又一个生育高峰期,总(和)生育率处于高位状态。

(二)阅读图3,完成下列问题。

明确:变动情况为由2000年的12.78亿增加到2025年的15亿,2050年的17亿,2075年的18亿,2100年的21亿,2125年的超过24亿,2150年的29亿。

2、将图3与图1对比,概要回答与世界人口增长预测相比,中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的低位、中位及高位三条增长曲线基本上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相吻合,且增长趋势弱于世界人口增长。尽管如此,即使按照低位增长预测来看,21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5-16亿实现零增长时,仍将比现在增加2亿。

(三)阅读图4至图8,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60岁以上年龄组结构变化情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确:

60岁以上年龄组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1)60岁以上人口总数逐年增多。

(2)65岁、70岁、75岁、80岁以上人数逐年呈显著增长,老龄人口各个年龄段人数逐步趋向均衡。

(3)老龄人口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

(4)到2050年80岁以上的女性成为个年龄段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2、这种结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这种结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步入老年型,随着老年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口的结构变化,一方面是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人口零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阅读图9、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用文字形式将图9、图10的内容表达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明确:用文字形式表述就缺乏直观性。

2、能否用其他的图表形式更直观、简洁地表述这些内容?

明确:还可以用柱状形图或表格等形式来更直观、简洁地表达这些内容,且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明确:

(1)西部开发不需要大量增加人口的数量,需要的是提高人口的质量,重在人力资本的积累。

(2)西部人口地区分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机制;发展科教,吸引并留住人才。

本文作者提出了“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作者突破传统的人口数量界限,认为“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如果人口的数量是适当的;质量是稳步提高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能够促进人口与其他发展因素协调发展的人口”。作者还对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分析。

新余人口与环境篇十四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0614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