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1:54:12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范文(22篇)
时间:2023-12-13 11:54:12     小编:紫薇儿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使总结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一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知道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能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一定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

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第二课巧用对称形。

对称折;

1、折叠连续对称折;

2、画线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二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心中的未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科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我所授的是第1课时。

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守约束的想象会像火上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并结合本年级的年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2、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

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活泼想象丰富的特点,创设与教材享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出示的片断场景,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有力地解决了本课重点。

2、德育渗透法,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课堂上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从点滴小事做起,改善改变我们的未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我准备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为主的学法指导:

1、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内容,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想象心中的未来。

2、合作交流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验美术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

(一)、导入阶段。

(二)、引导阶段。

2、欣赏作品,提高审美,介绍多种绘画形式的作品:彩笔绘画,蜡笔绘画,水彩画等。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从构图和绘画内容上进行引导。

(三)发展阶段。

虽然学生作品为半成品,但也透露出学生们的创新和发现,展示采用自评为主,互评和教师简评为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们庆幸自己能存在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也感谢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亲身体验色彩的美丽。世界上的色彩何其之多,不一样的色彩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情,让你处在这个色彩独有的心境里,于是便有了对色彩的感悟。心情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心情是抓不到的,却紧随身边。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用色彩画心情》一课。

在美术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用我心画我画,用我i情表我意,,’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因此我想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试图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诗画而又情意浓浓的课堂,和他们展开对色彩情感的认识和研讨。我用典型的黑、白、红、黄等几个颜色,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体会美妙的色彩。通过欣赏、对比、想象、讨论,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的世界里,体会色彩的性格。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本课通过探索色彩的奥秘,学习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了解色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欣赏画家名作,使学生产生对色彩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初步了解色彩这一美术语言,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尝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上课之初,我将请同学们从自己所在的小组选派1到2位同学上台前的纸箱中随意抽取一张写有不同心情的卡片,用夸张的表情表演出来,再请同学们根据他所传达的信息来猜猜卡片上写的应是哪一种心情?通过这个环节的创设使学生增强对形象的初步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为后边的欣赏体会做铺垫。

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评价。这个程序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以下四步带领同学们循序渐近的去了解和体会色彩情感的魅力。

首先,我通过对梵高作品《夜晚的咖啡馆》的描述,让学生透过色彩强烈的画面强化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让每一个学生走进画面,成为画中的一员,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借助毕加索的《一个盲人的早餐》,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把自己欣赏该画的心得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用不同见解去分析作品,他们会懂得艺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色彩情感的过程。

接下来通过两张相同画面、不同色彩的画,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他们分别取一个可以表达画中心情的名字,并且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评价总结,透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色彩的感情。

最后,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梦幻20xx》中因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引起画面色彩变化的片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请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欢快或悠扬的音乐,想象自己来到梦幻般的色彩环境里,这些神奇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回忆当自己快乐、兴奋、伤心、委屈、痛苦……时,最希望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种心情?在这样的心境驱使下,大胆而富有创新的进入自己的创作阶段。此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的、适时的展示学生作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兼顾生生之间欣赏、交流,满足各自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拓展延伸: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里代表着神圣的黄色在欧美国家却是警告、怯懦的寓意。再如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而到了中国却不是那么的受欢迎等等,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去了解、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让有限的美术课堂学习植根于宽广的生活大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能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在课堂中,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感受色彩,收获文化,一起放飞心灵,美美的欣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师生共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以上是我对《用色彩画心情》一课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四

(1)大胆创作制作钟表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2)展示欣赏评价钟表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五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作课,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感受用纸条做原材料而编织成的有趣作品。这一课最重要的不是只让孩子们掌握编织的技巧,而是寻找生活中与编织有关的物品,同时将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培养孩子们观察的习惯,用美装点生活,用生活创造美。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1)掌握编织一提一压的基本技法。

(2)采用编织的基本技法制作一件作品。

(3)通过教材提示与自我观察,掌握改变经纬纸条的形状或灵活变换提压的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一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特作品,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随时随地大胆创造的。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发现创造更多的美。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将生活的感受运用于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情景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归纳拓展四步教学法。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思维积极、紧凑,放收自如,课堂效率非常高;引导和观察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美丽的图片、清晰的示范,大量的素材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与深刻的印象。启发点拨时我采用的是游戏激趣法,有趣的游戏能吸引所有孩子的参与,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验与发现中;归纳拓展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它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欣赏中不断提高。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

(1)编织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处理不好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怎样一开始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我设计了一个“送贺卡”的情境,事先我了解上课的班级最近过生日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我宣布将有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特别礼物要送给他,接着我亮出贺卡,漂亮的贺卡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而贺卡主要就是运用了编织的技法制作而成。加上是送给本班的同学,孩子们的兴趣更是高涨了起来,我顺势向学生提问:美丽的贺卡的确不止老师的这一张,可我觉得我的最美、最独特,你发现为什么了吗?从而很快引出本课课题,并促使学生投入的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在浓郁的好奇心趋势下自主观察制作的方法,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做。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来如何制作出不同样式的编织作品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的游戏激趣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点击进入,将基本编织方法制作的作品与之对比,找找不同点,比比谁的眼力厉害,找到不同的制作方法之后,老师在投影仪下进行现场演示,并请同学上来做小老师,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积极参与的同学还可以得到老师亲手制作的编织贺卡,更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巧妙的活动、直观的.演示与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很快解决了制作的难题。

(3)美来源于生活而融入生活,最后,如何启发孩子们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世界,将本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这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出示没有主题的编织作品,提问:“你觉得它可以用来干什么?”接着利用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外部添加、在内部添加、改变外形三种方法,原作品进行了加工之后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还可以给她取个名字。直观的画面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给了孩子思考的方向。

(4)看,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作品,也许它还很稚嫩,也不够精致,但每一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辉,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每一个奇妙的想法而折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品展示会,通过拍卖的方法共同评出最具价值的艺术品。在这里,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份精彩。

(5)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作品中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各具特色的编织品,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艺术的魅力,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在我们的美术术语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缺少的不是勇于发现与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个更宽更大的世界。实践告诉我们,所给予孩子们的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现在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这个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过仔细的观察、耐心的发现、勇敢的探索你将有能力发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六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贺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

体会贺卡的意义,形成加上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贺卡,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

贺卡的结构形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是:

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说明:

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贺卡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七

1、观察、寻访本地的老房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色彩或线条造型表现,现地现老房子的美感。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老房子的资料。

2、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

(二)设计方案。

1、教学策略:感知生活、现场写生、记忆复述、综合创作。

2、课前每人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寻访当地有特色的老房子,师生共同观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特点,可让学生触摸粗糙的墙壁,倾听老人们的讲述,并根据自己对老房子的理解与同学交换看法。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之后,选择写生的角度,不一定是全景式的,可选择有特色的窗棂、房顶、飞檐等作为主要写生对象。

第二课时,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写生老房子时的感受,将自己的对老房子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是全方位的,听、看、触、摸等都参与其中)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表现方法。提倡将写生中的素材重新进行组合,适当地添加、想象,或利用线的重组来表现每个学生心目中的老房子,它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观察老房子时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隐藏于老房子中的故事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在绘画时是否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油画棒混色、点彩,钢笔线描等)。

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老房子不断接触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总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八

本课是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十课的内容,本课以“学生与时间,自然规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动手、孝敬父母的情感,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本课是以时间有主,以我们生活当中常会用到年历来开始本章内容,好为后面的做铺垫。

1、了解年历的相关知识。

2、通过绘画、拼贴、剪贴手法,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3、加强学生的爱心,互相协作的精神,热爱生活。

通过绘画、拼贴、剪贴手法,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运用不同的材质、方法来制作。

20xx年历表、音乐、图片。

剪刀、颜料、胶水。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画,主动学,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赏图、自主尝试、合作学习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优美的图片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状态,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一、导入。

首先从老师手中的年历导入,出示课件,漂亮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作业做准备。(1分钟)。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年历的作用吗?(以此来说明年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1分钟)。

2、创设情景:圈上老师妈妈生日的那个日期,让学生来读那个日期。(以妈妈生日这个情景来引出阳历、阴历。也为后面的制作做铺垫。)(2分钟)

3、讲授阴阳历的相关知识。及年历包含的内容。(用课件来让学生读,真正了解阴阳历,并板书出来。)(4分钟)。

三、学生制作。(20分钟)。

讲制作要求和制作步骤。(注意刀和剪刀的安全。)。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组做一个月的,在8开纸上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团结协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四、作品展示,讲评。(5分钟)。

首先学生欣赏并选出你认为较好的一组作品,并说明理由。(串起来,挂到教室里。)。

在学生自己评价中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巩固本节课所学:阴阳历、星期、年份、图案。

五、小结:(4分钟)。

提出问题:在20xx年我过有一个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并把开幕式的那一天也圈起来。(体现学生的爱国之情。)。

圈完了大事再圈出父母的生日。(同时用课件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首歌一直到课结束。)(体现学生的孝敬之情。)。

六、拓展:(1分钟)。

回家自己做一整年的年历,挂在家里,圈上父母的生日。

然后所有同学起立向后转,感谢听课的老师。最后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九

《色彩abc》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与游戏为一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情景,画面,更能吧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本科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技法、步骤、粘贴画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利用小物体天然的颜色,拼贴组合成画;

3、情感领域: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1)、粘贴画的底图绘画;

(2)、粘贴画的小物体粘贴方法;

(3)、粘贴画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构思精巧!

2、粘贴画的创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设计并粘贴制作出多种丰富、美丽的粘贴画!

本课包含了天然材质,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气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底图的创作绘画和粘贴画的粘贴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2、闭上眼睛,老师喊一二三,然后一起睁眼睛~~(大家眼睛闭上等待)~~~睁眼~。

3、为什么一睁眼睛,刚才那张纸就变样了呢?为什么可以用一张纸变出那么多样子来的画呢?你们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这样的魔术道具来?并且让学生观察,“魔术道具”的特点。(学生现时体验变脸的乐趣)。

4、让学生先注意观察“道具”的特点。(原来是由几张相同的纸,画上了相同的画)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件“道具”明明看起来图是一样的,但总觉得不一样呢?(图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接下来就要求同学们思考,如何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张好看的“道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结合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对“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畅所欲言。)用快乐的游戏开启想象之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剪、贴、等技法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揭示,点明课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色彩abc。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师生合作),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变一个大型魔术。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领导的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吧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贴的卡片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说说比较经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当。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贴画给在场老师们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3、总结评价拓展:快圣诞节了,这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圣诞老人,大家想送给谁啊?(学生说,送老师,送同学,送爸爸妈妈等等。)老师提议这幅画是4.2班所有同学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给在场的每个老师。让他们感觉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贴画,还能表现的很美,很有艺术感,看这些作品非常够味。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使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合作尝试制作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教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照课程标准关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多元智能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为指导,让学生通过听、看,思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围中认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笔墨造型能力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本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理论。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包含中国画、水粉画、版画等几个板块。本课教学属于中国画教学系列。美术课标第二学段对“造型表现”给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在笔墨游戏青蛙一课中要引导学生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初步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是设置本课的根本目的。

具体说来,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更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国画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初步认识两位墨色的变化和基本的用笔方法,在本节课,进一步巩固中国画用墨知识,体验和感受墨的浓淡变化,运用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可爱的小青蛙,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通过体验墨色的浓淡变化,为学生进一步表现动物和在五年级学习花卉的表现,六年级时候山水、校园人物的表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整套教材中,本课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版面分析:本课教材设计了两个页码,选用画家齐白石的《青蛙》,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墨的浓淡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感受用笔变化,学习画家的表现技法。教材选取齐白石的一幅水墨画作品《青蛙》,学生易于接受,用抽象的语言表现出青蛙的形态特征,既简洁又概括。教材中提供了青蛙的画法步骤图及青蛙的不同动态和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灵活处理。学生既可以临摹大师的作品,也可以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学生学习以个体、合作的方式均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带个人的审美感受。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对青蛙的结构有。

所了解,能够对其外形结构进行分析。但是在运用水性材料表现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的。首先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中国画,刚刚开始体验笔墨的情趣,运用水性材料造型还有一定的困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等水墨画的绘画语言,能够运用这些绘画语言表现青蛙,并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一张具有简单情景的青蛙小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教师演示、欣赏作品等多种手段表现青蛙小品,并通过探究与体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表现各种动作且有墨色变化的青蛙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墨色浓淡,感受笔墨变化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习惯,提高笔墨造型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表现技法,表现具有一定情景下的青蛙小品,了解国画作品的布局和提字。

教学难点:

青蛙小品的布局;作画中水分的控制;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表现青蛙的各种动作。

情景体验,激情导入。

赏析感悟,探究实践。

师生实践提高造型。

展评小结拓展延伸。

(一)情境体验,激情导入。

1、课间循环播放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你唱吧》。学生自由跟唱、跟跳。

2、欣赏几幅青蛙图片。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和动物的教育。

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体验,了解小青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情感。

(二)赏析感悟,探究实践。

1、师生赏析齐白石作品《青蛙》。了解用笔用墨知识。

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了解齐白石刻苦钻研绘画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感受笔墨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增强鉴赏力,了解画面结构和布局之美,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启发演示,突破重点。

教师演示一只青蛙的画法步骤,边画边讲解用笔用墨的要求。

引导学生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等绘画语言。以及水分的控制和青蛙外形的表现、展示课下完成的作品,学生了解画面布局和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学习青蛙的基本画法和画面布局。

3、欣赏作品,启发构思(课件中的作品,分析布局)。

4、分析作品,寻找情趣(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拓展学生表不同动态和不同情景青蛙作品的思维,为学生表现有情景的青蛙进行引导。

三、师生实践提高造型。

1、提出作业要求:用中国画的技法画一幅青蛙小品,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呢。评价要点:表现的青蛙有不同墨色和不同的动态的变化。画面添加环境有情趣。布局合理。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课任务,培养学生作画事前预想的习惯。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鼓励学生表现各种动作的青蛙。

四、展评小结,拓展延伸。

1、展评与小结:

1)将作品展示到黑板的《热闹的池塘》水墨展上,师生评价。

2)小结:说说今天的收获?看看下面的知识你掌握了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交流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小测,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法的掌握。

2、拓展。

展示60年版的小蝌蚪找妈妈。鼓励学生课下观看和学习。

设计意图:引伸和拓展本课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次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分析,体验的意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国画奠定基础。

1、注重运用多种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学习国画。

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学习国画创设了很好的氛围。视频文件《小青蛙》《小青蛙你唱吧》,学生在看、听中队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赏析齐白石作品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出新知。教师的演示,欣赏作品,学生表现,更是冲击着学生的多种感官。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推荐,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堂拓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60版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把国画作品进行拍摄的特殊技术处理而成。学生喜欢看动画片,从而使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不但赏析到淡雅的国画作品,有对国画作品是怎样动起来的,产生探索的欲望。所以课堂拓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了课堂拓展的实效性。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妙笔生花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妙笔生花》这篇教材是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说课过程我分为五个环节进行;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彩墨游戏》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在“玩”的基础上,运用己了解的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来描绘表现各种不同物体形象。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启发想象,达到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儿童基础情感的培育和自身个性的发展。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定本课三点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初步掌握简单的传统写意技法。

能力目标: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花卉的形象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有意识地涂抹点染表现浓淡干湿效果的花卉图。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干温效果与物象表现有机结合。

通过《彩墨游戏》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墨色在生宣纸上的丰富变化,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随意性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本课十分合适学生大胆表现。但是学生对用笔用墨较拙手,缺少变化,在“润笔”方面掌握不够。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艺术课程的学习尤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而视频欣赏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同时依照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和本课内容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说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欣赏激趣。

开始上课了,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看,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神笔马良手中拿的是什么笔?”学生的回答是毛笔后,我接着说:“神笔马良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神奇的画,想不想看?”(接下来继续播放国画动画)让学生感受传统中国画之美。

看了国画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情绪随之高涨,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卡片。

这时,我顺势引出问题,刚才的画是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画的呢?谁知道请说说。

学生在我的.提问下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对了就是毛笔、中国画颜料、墨汁、宣纸等为中国画工具、材料。”

然后,我趁势引入课题,进行板书:

《妙笔生花》(活动一)。

二、探讨方法,尝试体验。

这里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1、观察。

我用课件出示韩墨的《雨余秋更清》。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同桌互说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接着全班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涂抹点染的墨痕在宣纸上可以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再添上几笔又有了生动的形象。”

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形式美之后,学生开始按捺不住,跃跃欲试,这时学生的作画欲望开始显露出来。我继续火上浇油。“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支神奇的毛笔,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紧接着,我开始在宣纸上示范画线条,给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线。这时学生的动手作画欲望完全被激发了出来。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视频上的要求和示范尝试笔墨。我层层推进,接下来我用课件出示四幅小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小图,做如下训练,看看有什么变化!意图:让学生尝试体验墨色的丰富变化。

a、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

b、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

c、先用墨画,再用色染。

d、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让学生小试牛刀之后,我紧扣教学目标,继续引导学生分析练习作品,进行想象,“你觉得这幅画象什么?”学生会说:“象花,五颜六色的鲜花。”随之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提出要求,即兴创作。

展示花卉示范作品,我直观演示花卉画法。为了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我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创作,而是让学生接着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上优秀的学生花卉作品,通过欣赏优秀的作业后,学生的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花卉图。)我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运用线的组织变化和墨色的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尝试画一幅花卉图。

四、实践、展示创作过程。

学生根据绘画构思尝试,老师巡堂辅导,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用笔作画。同时循环播放学生优秀作业,为绘画基础差的学生提供参考。

五、展示评述,学习拓展。

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

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这样整节课就在学生快乐的享受劳动成果中结束。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二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美术水族箱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节集绘画、手工等综合的基础内容课程。原名为《水族箱》,是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编审部、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合编;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于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性,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我对于本课的设计形式与环节做了相应调整。故而,我对于本课程的内容分析和理解是:虽然本课程是利用绘画、手工等综合形式制作各种水族生物,但制作的形式与手法、运用的材料可以灵活多样,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从而使其在学习、制作中感受美、发现美、探求美、创造美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自然统一。这是我对于该课程理解与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学中达到的目标。我对于该课程理解的第二点是教师与学生。即每个学生只要在本课上努力地发挥想象、动手实践,将会有对《奇妙的水族世界》课程内容的一个新理解和再创造及呈现方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认为无论哪个课程内容,每个班级因为教学设计因素的不同(目标、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师等)都会创造出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也应根据班级授课对象不同调整授课思路,这也就是我在本课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将课程与教师整合。

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这个阶段正处于二维平面再造思维向三维立体形体空间意识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学习过《海底世界》一课,也亲手创造过各式海洋生物,但由于当时特定的课程限制及当时他们的思维发展意识,只局限于平面创作,可以说是只有形而没有体。再者,用的具体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思考与创意,因此,我在本课中在完成形的基础上有意强化体的塑造意识,使其达到形与体的整合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如下确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族世界制作的学习,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热爱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学习运用不同质地材料,创造海底景物、动植物,并予以组合。

3.体验想怎样创作就怎样创作的快乐。在作业中体现视觉创造能力和视觉创造的自由及个性。体验只要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就会有新的视觉形象诞生的成功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点:水族类(尤其是鱼类)的创造性制作。

难点:水族的布局与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与评价标准)。

教学准备:各类各种可以运用的材料、与本课相关的可以找到的资源。

学具准备:已装饰好背景的纸箱的各式彩纸、胶带、彩笔、绘画颜料、填充物以及相关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教学因素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对教学的导入是:以上节课完成的海底背景图为导入点,提问学生:“只有这空空的海洋背景会使这个水族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吗?”学生回答:“不会”。故而继续提问:“那我们如何才能使它丰富起来?”学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各种各样的水族生物,像鱼、螃蟹、虾……”根据学生的回答象征式地出示几件水族生物的图片(意图1、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联想到许多不同的水族生物;2、给学生以适当的视觉化刺激,为接下来的新授阶段分析鱼的外形埋下伏笔)。

在新授阶段,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鱼的创造性制作及布局安排分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在导入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分析、归纳,内容包括:

1.鱼都有什么样的外形?根据外形的不同,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色彩搭配。

2.如何能使平面的鱼变成立体的鱼?以及创造、设计超现实世界的水族生物(鱼类)。

学习行为:将平面鱼创造成立体鱼,鱼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现实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现实世界的。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肯动脑筋,同样可以出现好视觉的效果(演示),教师启发(教的行为)出示各种不同鱼类的制作模型加以介绍,拓宽思路。

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水族生物布局的方法及评价标准。问学生要想使水族世界变得更加漂亮,在摆放各种海洋生物时应注意哪几点?学生可能会答出若干点,教师予以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水族生物,在摆放时,只要能够达到“疏密得当”、“前后遮挡”、“方向不同”这三点,就会使你的作品布局达到完美、和谐。在学生明确要求之后,提出评价作业的标准及奖项。(意图:使之能够明确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作品设计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做到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等等,使学生有了奋斗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另外,在学生分组制作之前,简单地让他们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图:不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参与的原则是教师不束缚,只引导,不随意评价他们和打击积极性,只欣赏赞美他们,发现优秀作品,可以全班临时欣赏,临时让学生捧起作品,呈现各个角度以展示。(意图: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能增强自信心)。

在评价阶段,让学生根据事先已经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进行组内自评、互评,教师只是赞同或反提出一点建议,以公平、民主的原则进行评选。其中“最佳合作奖”是留给全体学生的。(意图:1、要使学生明白只要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美好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2、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培养学生动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构思、创作。

教学难点:取材新颖、独特,构图完美,造型生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是否到游乐场玩过?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导出课题:梦幻之国。

2、激发想象:同学们你们大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出有趣、新颖的游乐设施,我们比一比谁相象出的设施最棒。

3、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

先让学生自己欣赏作品,再请个别学生说出对作品的理解,最后老师从作品的构思、构图、色彩、技法上进行补充和讲解。

4、归纳作画步骤:

a、思取材b、构图c、确定表现技法d、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业: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面。

四、课堂辅导:巡回指导,协助创作上的困难。

五、作品赏析:展示作品,并点评。

六、课堂小结:师总结本堂课学生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有关的汽车知识及其构造。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3、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汽车的构思及设计。

课前准备:汽车图片、彩色绘画颜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类交通工具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汽车图片。

2、了解汽车的构造。

3、谈谈现有汽车的不足。

4、针对不足指出改进设想及理由。

三、学生练习。

1、定草图。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业。

2、作业欣赏。

3、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用废弃的纸盒等材料做自己设计的汽车。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五

课型。

绘画。

备课日期

4.10。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的名字是?凡•高。

三、新授。

1、欣赏大师作品。

2、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艺术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

3、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4、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5、小组讨论:

5、学生创作。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6、教师小结。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六

《画长方形》是20**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和教学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

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1、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帮助学生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链接。2、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垂线画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线是规范作图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会利用画垂线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考,结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为:自主尝试,直观演示、活动体验。

学法为: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知识构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我要求学生从边、角等来说,并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引入课题,我适时提出: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答出:互相垂直,我们已经学会画垂线(板书:画),画垂线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地画出学过的几何图形。我们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1、我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小明需要画一个规范的长方形,可是他画了几次,都不太成功,我们一起帮帮他吧!课件出示小明画图场景,出示例4,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读一读,说一说,理解题意(阅读与理解)。

我通过学生默读问题、指名读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题能力偏差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读题,多种形式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我让学生交流: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得出: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3、讨论分析,完成作图(分析与画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三个活动,结合长方形的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作中逐步掌握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活动一:说画法。

首先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学生讨论、交流中得出:需要借助工具,需要有刻度的尺子画线段,可以利用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来进行画图,要用三角板,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我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先画长,再画宽;也可能出现先画宽,再画长;交流中理解:要先画其中的一条线段,然后再画垂线段,最后画平行的线段。

活动二:试画图。

这个环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我适时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画图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展作品环节提供素材。

活动三:展作品。

我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些作品应该有大概三类:一是画图规范标准,二是垂线的画法不够准确,三是线段的长度不够精确。

请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然后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一、画长10厘米的线段,也就是长方形的长,二、画在两个端点出画长的垂线段,长度为8厘米,三、画长方形的另一条长。

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4、总结评价(回顾与反思)。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话:“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了吗?你是怎么画出这个长方形的?”让学生交流讨论画法,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指名说等方式进行交流,然后我加以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本环节设置层次分明的练习,巩固画长方形的方法、学会画正方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作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思考:正方形如何画?和长方形的画法相同吗?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汇报,正方形的画法和长方形的画法完全相同,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教材63页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要先测量给出的边的长度。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首先我让学生交流刚才画长方形时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及时归纳:(1)长方形的特点(2)线段的画法(3)垂线段的画法。然后我继续提出问题:回顾刚才我们帮助小明画长方形的过程,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分为几个步骤?(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作图,总结画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梳理让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在师生互动中我完成本节课的板书:

画长方形。

长10厘米,宽6厘米阅读与理解。

学生作品展示分析与画图。

画法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点、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为归结点,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取数学的学习方法。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七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四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生活日用品为题材,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日用品的外形细节,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内涵。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日用品的外形特征,进而引发学生对其外形产生有趣的联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创造的乐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勺子》、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杯子的设计》以及本册第八课《笔的世界》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观察的视野,通过学生积极地、大胆的设计装饰表现,使生活日用品的形象变得可爱、有趣,也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根据这一理念和学生实际,我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

3、情感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联想、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为: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习惯准备好的食物;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快餐,厨房离他们越来越远。生活物品在他们身边也会视而不见。这一课,诣在唤起对生活的最纯粹的热爱,让锅碗瓢盆的节奏愉悦地敲响在耳边;让每一个小物品都展示着自己独有的质朴魅力。让孩子从生活中寻找到美和激情。四年级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因此,联想这一形式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结合我校确立的“学-议-展-梳-用”五环节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自主合作、小组探究、学生展示为主要方式,整节课上,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给了孩子充分的合作、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百宝箱。

教师准备的材料:

变魔术的箱子、铲子及联想的作品。

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本堂课开始我们先是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孩子们轻松自主学习打开一扇大门。再出示一个箱子,请生上台来摸一摸,增加了神秘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学生猜一猜,老师总结都是生活日用品,点出课题。

在以前的教学中,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联想的方法。这个环节中,老师先拿出一个勺子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示一个“鱼”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变化的方法,目的在于复习剪贴的制作方法,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创作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生活日用品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对生活日用品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个造型表现的环节,就有学生合作来完成,将课堂还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为第四环节联想方法的总结打下基础。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始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创作动态和遇到的困难,并加以指导,真正做到贯彻了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先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首先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舞台上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与人分享的能力。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他的主导作用,不断引导让学生表达更准确,归纳更科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通过欣赏多幅创意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联想能使一件普通的生活日用品焕发出艺术的生命,突出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启迪学生要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的板书简明、条理、有针对性,每个小组就作品进行展示、自评时,教师能及时、快速、准确总结出联想的方法,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复杂创作浅显化。相机板书,及时高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望指正。谢谢大家!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八

一、设计意图:

在具有趣味游戏的绘画活动中,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说说等方法,使幼儿可以轻松愉快的探究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工具材料,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和使用各种颜色构成画面,提高幼儿的美术基本技能。结合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餐具、勺子、叉子;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画出不同的花。培养幼儿对不同工具作画的兴趣,从中感受餐具画活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儿童画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童稚情趣的创造。”让幼儿在掌握餐具画画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花》。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我从三个维度来定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尝试用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画出美丽的花。

2.能力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发展想象力。

3.情绪目标:能愉快地参与餐具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有绘画各种花的经验,对各种形态不一的花有一定的认知,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法与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有:谈话法、提问法、操作法、示范模仿法、评价展示法。谈话法: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时是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画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问法: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操作绘画工具。操作法: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绘画工具,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中,获取经验。示范模仿法法:在第一次幼儿探索后,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利用“神奇画笔”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评价展示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你们喜欢吗?从而使幼儿充分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五、过程设计:

在环节上,我由浅入深。

1.谈话导入,以“我是神奇的画家,我有神奇的画笔”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平时绘画的工具,并出示“神奇的画笔”,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幼儿探索“神奇的画笔”:我为幼儿提供有大量的操作材料,如:筷子、勺子、叉子以及4色颜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创作。

3.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运用“神奇的画笔”创作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思考“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4.教师结合毕业班即将毕业这一事件,提出送一副画——美丽的花,给自己的老师当礼物,激发幼儿想画、要画的情绪情感。

5.幼儿操作,教师融入幼儿,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最后是作品展示,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作品展示,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这幅画是怎么画的?”给予幼儿经验的提升。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十九

我校位于沙河边,沙河现在很美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在沙河边玩耍,对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们是沙河的一员,那么孩子们能不能在让我们的沙河更美丽更热闹呢?为我们沙河的娃娃创造自己的理想中美丽的和谐的沙河呢?在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设计石头鱼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发扬团结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沙河的关注和热爱,以体现新课程标准,我顺应去年自编的沙河文化系列编了了这节课作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用随处可见的卵石制作石头鱼,激发孩子们作为沙河的一员,随时为沙河的美丽动脑筋,并能用丰富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对孩子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团结合作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充分利用卵石制作石头鱼中加强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沙河关注沙河。基于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通过探索用卵石自由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石头鱼,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实际创造潜能。

1、教具学具准备:卵石.水粉。

主要通过5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课。通过提问激发孩子们对沙河产生关注。

(二)、质疑探究。观察分析卵石,小结出要关注身边事物学会巧妙利用材料创作或再创造,培养小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组在实践中体验自己做主并通过设计石头鱼,一起努力把沙河变得更加热闹的乐趣,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小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创作潜力和学习激情。

(四)、欣赏评析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扩展思维激发继续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围绕小组合作展开学习,通过了对原材料的分析,工艺设计的构思,改变传统的师生的教学方式,了解本校学生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把“感知”“欣赏”“创造或再创造”为前提,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把合作和探索想结合,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精神。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二十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积累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

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

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

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

1、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帮助学生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链接。

2、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情景,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垂线画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线是规范作图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会利用画垂线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考,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为:自主尝试,直观演示、活动体验。

学法为: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知识构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实施。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一)复习旧知,导入问题主题。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我要求学生从边、角等来说,并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引入课题,我适时提出: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答出:互相垂直,我们已经学会画垂线(板书:画),画垂线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地画出学过的几何图形。我们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读懂问题,探究解决过程。

1、我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小明需要画一个规范的长方形,可是他画了几次,都不太成功,我们一起帮帮他吧!课件出示小明画图场景,出示例4,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读一读,说一说,理解题意(阅读与理解)。

我通过学生默读问题、指名读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题能力偏差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读题,多种形式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我让学生交流: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得出: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3、讨论分析,完成作图(分析与画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三个活动,结合长方形的特征,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作中逐步掌握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活动一:说画法。

首先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学生讨论、交流中得出:需要借助工具,需要有刻度的尺子画线段,可以利用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来进行画图,要用三角板,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我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先画长,再画宽;也可能出现先画宽,再画长;交流中理解:要先画其中的一条线段,然后再画垂线段,最后画平行的线段。

活动二:试画图。

这个环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我适时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画图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为后面的展作品环节提供素材。

活动三:展作品。

我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些作品应该有大概三类:

一是画图规范标准,

二是垂线的画法不够准确,三是线段的长度不够精确。

请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然后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

一、画长10厘米的线段,也就是长方形的长。

二、画在两个端点出画长的垂线段,长度为8厘米。

三、画长方形的另一条长。

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给作图不规范学生两分钟时间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4、总结评价(回顾与反思)。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话:“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了吗?你是怎么画出这个长方形的?”让学生交流讨论画法,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指名说等方式进行交流,然后我加以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延伸所学方法。

本环节设置层次分明的练习,巩固画长方形的方法、学会画正方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作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1、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思考:正方形如何画?和长方形的画法相同吗?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汇报,正方形的画法和长方形的画法完全相同,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教材63页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要先测量给出的边的长度。

(四)全课总结,梳理知识体系。

首先我让学生交流刚才画长方形时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及时归纳:

(1)长方形的特点。

(2)线段的画法。

(3)垂线段的画法。

然后我继续提出问题:回顾刚才我们帮助小明画长方形的过程,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分为几个步骤?(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作图,总结画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梳理让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在师生互动中我完成本节课的板书:

画长方形。

长10厘米,宽6厘米阅读与理解。

学生作品展示分析与画图。

画法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点,以学生的主动为要点、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着眼点,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为归结点,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取数学的方法。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二十一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_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湘版美术四年级妙笔生花说课稿篇二十二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对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以“三说”的形式进行解析说明:第一说课标,第二说教材,第三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以及内容的结构整合。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首先说课程目标,其中课程的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

小学美术的课程总目标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的。其中总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以各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旧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对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比以往更详细,更加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更准确地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更详尽地为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学习后,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对教师的工作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义。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我们教师更明确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美术课程标准“以人的个性发展”的出发点,催生着一个美术教育新的理念。新美术课程标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生应该学到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需要说明的是,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

课程分目标是主要体现在:“造型·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到2年级,第二学段是小学3到4年级,第三学段是小学5到6年级,第四学段是中学7至9年级。今天我说的教材是小学四年级美术第七册,属于第二学段。

下面我来说一下第二学段的目标:

a、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唤起创造欲望。

b、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c、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d、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接下来说本册书的内容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精心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的学习领域。

我们将新老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发现:老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在新课标中改为现在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并且对各个部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下面,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来说教材,首先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编写体例。

课本开篇是剪纸欣赏《生命花束》然后是教材内容的设置,课本的最后是目录。

每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和作业提示组成,教材以单课式设计,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作为显性的线条,以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隐性的线条。以图片和文字体现内容。以这篇课文为例:第二课生活中的暖色,左上红色的大字是课题,其中红颜色代表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人美版教材课题以颜色区分领域)接下来有一些小字和色环图案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内容提示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学习目标。图片有两种:一是画家作品图片,是代表性很强的典型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学生作品图片,在作业创作中起提示作用,开拓学生思路。最后右下角给出作业提示对作品的创作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进行实践。

再看本册书的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有六大特点:

1、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2、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3、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创造。

5、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6、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下面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还是围绕四个学习领域来学习,下面我对各领域向大家展开,其中主要围绕着造型表现领域来学习,造型表现领域所占课程最多。

第七册教材2生活中的暖色。

3生活中的冷色。

4快乐的人。

5自行车局部写生。

6猜猜我是谁。

11画水果。

12娇艳的花。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6亲亲密密一家子。

17泥玩具。

21葫芦上的故事。

23旅游中的记忆都为造型表现领域。

7有趣的属相。

13多姿多彩的靠垫。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5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开篇的《生命花树》。

1四季的色彩。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22石雕艺术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8棋牌乐——棋篇。

9棋牌乐——牌篇。

18漂浮。

19电脑美术—。

神奇的画笔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本册教材的整合体现在横向与纵向整合联系。横向整合指本册书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彼此之间整合。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

对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结构来说具有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和知识主题选择上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以第四课快乐的人为例,强调学生的设计,观察,制作等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小学的美术教材纵向比较有难度递进的关系。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再到第三学段具有难度递进的关系。以设计应用领域为例,第一学段的第一册第9课《有趣的勺子》以勺子的造型做联想并设计各种各样的勺子,发展到第二学段的第七册的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以家中的日常用品的造型及功能进行有趣的联想。难度有递进的关系。

(一)教学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中要特点。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如第4课《快乐的人》,艺术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定只通过绘画这一种方式,生活中有很多种线材,有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等,历数不尽。用这些线材来制作出各种新颖有趣的造型,再配以柔软的皱纹纸缠绕,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不墨守陈规。

2、结合音乐、语文、英语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例如第九课《棋牌乐——牌篇》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课,我将英语和美术设计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设计制作与娱乐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单词,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时间能力一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制作字母牌,来拼写英语单词。学生很积极的剪出纸牌的外形后把英语字母写在纸牌上,并搭配出花纹图案,添上色彩。同学们积极的动手制作,制作完之后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用手中的纸牌拼出单词来让别的同学来回答单词的意思。学生快乐的用本节制作的牌互相玩起来拼单词游戏。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体会字母牌怎么样制作最好看,他们会认识到认识到一副形状、色彩、图案及文字和谐统一的牌看起来最好看。本节课在创作时,孩子们制作起来也非常的快。从他们的作业看来色彩鲜艳、形状各异、设计独特,孩子们不仅体会了和谐统一的花纹的美感还能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单词。

3、加强技能指导,注重审美的实践体验。要重视美术基本技能教学,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各种创意。学生对美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强课堂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并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演示,比如讲水墨画时,我就让学生观看水墨画绘画过程的视屏,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法能够清楚明白。教师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在学生创作画或进行课业制作的过程中,巡回辅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效果情况,要兼顾美术特长生和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热情、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客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经常辅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并纠正不良习惯。

要重视审美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必须要设计好审美的实践活动,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注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渠道,以体验为形式,以交流为载体,来认识美、感悟美、塑造美,通过动手实践,把形象的组织,色彩的设计都通过自身的审美实践反映出来。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如绘画课,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按学生特点,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和意境美。还要注重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渗透自然美,家乡美,祖国美的教育,体现“以美育人”。

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美术学习兴趣。要重视与信息技术整合,改进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方式。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视觉反映效果方面的特长,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师做范画时范围比较局限,不能做到人人都看得清楚,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做示范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时,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方法,播放图片让学生观摩,启发学生想象,开创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用现代化手段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做游戏、搞竞赛、办展览、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性。在体验操作练习时,要始终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对评价的方式,我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新标准下的评价,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评自己的作业或讲评解决问题的结果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拥有发言权。在课堂上我会找学生走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意图,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努力。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我在课堂上采用了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用abc来标示等级,并配合语言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和发展方向。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标准》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出发,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三部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器材,我们每个班都配有电视机,上课时可以播放准备好的多媒体视屏及图片。

2、充分利用美术书籍,利用好周围的教师参考书、美术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学校专门为我们配备了教参,订阅了《中国美术教育》杂志,还准备了美术挂图及光盘,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书籍资源,丰富自己的视野。

3、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要事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如神州九号的发射,我就用神州九号发射的视屏作为太空之旅类课程的内容。而海报设计我就利用2008奥运会主题招贴导入。这类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也会为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了解国际时事提供渠道。

4、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搜索方便、传输快捷的特点,获得网络丰富的信息,运用电脑技术辅助教学,并可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进行课内外的教学互动。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课上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设备呈现,课间观察窗外及校内的自然景色,课外利用寒暑期的家庭旅游活动进行充分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还可进行模仿表演,模仿自然界中各种动听的声音,如鸟鸣、鸡叫、风语、泉声;模仿自然界中各种优美的形态、动作,如摇曳的柳枝、翩飞的蝴蝶、上蹿下跳的猕猴;描述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挺拔的松柏、调皮的猴子、威严的狮子。多方配合,加深对自然美的领会。

结束语:四个学习领域在美术教材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崭新空间!为学生的生活开拓一个美丽而多彩的崭新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1560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