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情怀论文(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3:20:10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3 13:20:10     小编:翰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在写总结时应该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持,避免空泛和主观性太强。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对你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一

在学校的安排下,大家五位同学到xxxx幼儿园进行工作实习在这一个月的实习里,我学到了很多学校里面学不到的知识,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也有很多,在老师的身上,大家看到了园丁们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大家在实习生活中带来了很多的启发性思维。刚开始大家到了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很大,小朋友很多,在负责人的安排下,大家每人跟着一位指导老师进行工作实习,这段时间的日常工作都由各自负责的指导老师安排。刚开始实习工作时,我就认真学习指导老师是如何带课,学习他们上课的方式和怎样管好课堂纪律,还有她是如何带领学生们做活动的,而我就在指导老师的旁边帮忙。学习了两天,指导老师让我尝试着带课,第一次讲课我的心里很紧张,我就开始试着讲课,一开始孩子们乱成一团,不听讲课,我用了老师的那些方法,慢慢的,他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使我内心充满喜悦,慢慢的我带着孩子们越来越顺手了,讲课的技巧和经验我也掌握了一些。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又和学生们组织活动,带他们做游戏,一边玩一边学习,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到处都是他们欢乐的笑声,在他们的感染下,也使我喜欢上了幼师这个职业。

在这次的实习中,大家和孩子们更加的亲近,对他们更加的了解。在工作上我很认真负责,每天都对自己的工作做下总结,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自己还有那些缺点,然后改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工作,我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天的工作中虽然忙碌但是很充实。

在工作上,我明白了做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在和你打成一片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一个月我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更是充满快乐的。实习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实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我坚信,在以后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二

我常常利用空余的时间翻阅有关幼教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幼教动态,学习幼教杂志上的文章,了解幼教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业务技能、科研能力才会不断地提升。在20xx年春季我报名参加了电大的大专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知道,要让学生有一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此我放弃了平时的双休日休息,坚持上课。虽然辛苦,但是学到知识的喜悦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业务知识外,我还收获了很多。大专阶段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同时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及注重独立思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更大的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幼教的领域,我所学的还远远,迎接挑战,才能让更大的才能让更大的进步。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三

我喜欢幼儿园的工作,我现在是在冰心幼儿园当一名普通的教师,可是我很开心,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现在的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已经工作快两年了。在这两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回望过去,有开心也有难过。

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的工作很轻松,所以没有充实的感觉了。后来,幼儿园来了一位年轻的园长。在她的带领下现在我们整个幼儿园都变的与众不同,不管是教学、生活、安全工作、各个方面都很好。“每当被别人问我你在哪里工作啊?我都很自信很光荣的说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

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能吃苦,有很好地亲和力,有耐性、爱心、细心;有较强地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良好地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喜欢舞蹈、喜欢钻研画画、喜欢音乐,喜欢充实地感觉,因为觉得这样地每一天都会很有意义。在学校地工作中,我努力做好自己地工作,配合保育老师认真做好保教工作,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认真积极地配合年级组地各项工作。我现在带地是中班,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成长地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有时候也会偷偷地开心,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时候说地话也会让我哭笑不得。前两天我们班地“马宝”午睡起来后,兴高采烈地问我:“何老师,你喜不喜欢“钟”啊?”我说:“我啊!我喜欢可爱地钟”。马宝说:“那我就那一块大石头,放在你身上。”我很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啊?”这时候马宝笑眯眯地说:“何老师,你不说你喜欢“重”地吗?”这时地我才恍然大悟,不禁地笑了起来。我真想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我非常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位幼儿,尊重每一个孩子,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两年地幼教工作,使我自身地素质和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在今后地工作中,我会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坚实地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也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地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地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地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做教师地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地乐趣——那就是童年地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四

作者:谌业锋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9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90%左右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3.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分析,引起的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从职业因素来看,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使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工作环境来看,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等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与焦虑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组织管理气氛和学习气氛是教师心理疾病的显著诱因;学校组织中的人际气氛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同学校,不同的人际气氛,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管理、组织气氛关系密切。

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包括信息源的多元化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及缺乏信息化所要求的工作设备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贫富差距的增大和教师经济收入偏低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社会提供个人发展机遇的增多和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冲突、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以及教师教育上“有心无力”的无奈情绪等。

此外,个人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五

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里,我收获了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自豪感和幸福成果。使我懂得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爱事业,爱孩子,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孩子接触的人和事物非常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教师即是教育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因此,老师是授业者,也学习者。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要想做好这个引导工作,首先得做好自己,自己先成长起来。

所谓心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简单的说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现如今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最初对职业的好奇和新鲜已经不复存在,幼儿工作的繁琐细碎和平实,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日益降低,这时候就会出现满腹牢骚,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逃避推诿等情况。这时候我们自己就应该学会自我心态的调整。我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经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我们要控制情绪,学会包容,多站在家长的位置想一想,将心比心,很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坚持学习,提高自我素质。

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平时工作中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大事不随便请假。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上班期间,不能随便串班,要全面照顾幼儿,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而且我们应注意仪容仪表,不留长指甲,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长头发扎起来,进班不跷二郎腿,端正坐姿,给幼儿树立规范的教师形象。

《指南》值得我们所有老师认真研读,书中明确解析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明确了在不同时期我所教授的不同年龄段孩子一般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并且可以较好地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实施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制订出学期计划,并按学期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及周计划。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认真备课,写好一周的教育活动计划,不断改进教学形式、方法,随时更新,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按时上课,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及引导者。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超前备课,主动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后,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时期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幼儿园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谈素质教育。在幼儿园里,幼儿普遍对于自我安全及自我保护并没有太强的意识,也不知道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以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为基础,从而为幼儿教育打下坚定的基础。首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严格遵守幼儿园安全制度,教师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幼儿都在自己的视线里。组织户外游戏,大型玩具没有老师看护,禁止幼儿玩耍。其次,幼儿离园时要交给家长,不能让不熟悉的人把幼儿接走,如家长有事,委托别人来接,必须用电话与家长联系好,情况属实,才能让他人接走,未成年人一律不得接幼儿。时时提醒幼儿不推人、踢人、咬人、抓人、乱跑、上桌椅等。再次,幼儿入园时,老师要进行晨检工作,防止幼儿带危险品入园,发现幼儿精神状态差,要坚持让家长领孩子就医。教育幼儿不能把纸、扣子、小橡皮等塞到鼻、耳、口中,幼儿上下楼梯,教师要负责安排幼儿排队靠右、手扶栏杆跟着老师慢走,教师要在楼梯口停下,迎接完所有幼儿方可领幼儿去院中。下雨天,教师要注意地板滑,地上要铺上地毯,防止幼儿跌倒。最后,教师要向幼儿灌输安全知识,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并且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注重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幼儿园要坚持用抹布把桌、椅、窗等地方擦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周一和节假日要提前来园打扫卫生。同时要对门前、院内、过道和厕所的卫生分包负责打扫。要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孩子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组织幼儿午餐时,教室要保持安静,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掉饭粒。幼儿午睡时教师不得卧床午休,注意幼儿的午睡姿势,口中、手中不得有物品,盖好被子,午睡时保持安静,保证时间,按时起床,指导和帮助幼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护幼儿视力,调换座位,正常教学时间不能看电视。被褥要经常摊开晾晒,保持清洁干净。定时清洗玩具,打扫屋顶和墙角的蜘蛛网。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每天定时用消毒水消毒,毛巾和杯子每天清洗。夏季注意灭蚊蝇,扫把、拖把、抹布、簸萁等清洁工具要保持清洁,不乱放,做到教室里一尘不染,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我享受着教育职业带来的幸福,我也常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要成长”这将使我更加成熟。我播种着爱,也收获着幸福。看着一批批孩子逐渐成长,看着他们扬起风帆驶向未来的幸福海岸,我就会感到无比幸福。我将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奏响孩子们心灵的乐章,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我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六

社会生活及科学知识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随着经济一体化导致的文化趋同,加之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正在弱化并走向消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传承,是教师群体共同的紧迫任务。传承人类祖先探索“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所积淀的教学艺术瑰宝,创新具有时代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根本路径就是广泛地学习,学习教育领域内先贤的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其他领域内的元素,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因而,要大胆地学习、消化、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教学艺术,这样一来,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失败的风险就会降低,教师专业化程度就会迅速提高,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即时修正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就更自信了。学习积淀之外,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社会、学校要积极营造一个创新型、学习型的教师工作环境。外部环境是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即时修正能力发展的平台,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即时修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个体行为,但这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私事,它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和引领。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构建一种重学习、重交流、重反思的校园文化氛围。

2、教师要学会省察自己的教学行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志。教师要善于省察自己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教学方法特征、教学技巧水平以及个人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从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摸索并形成与自己人格特征相吻合的教学行为体系,最终浓缩成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教学相长。

3、教师要善于在教研活动中实现协同发展。不同的教育理念、思维特点、工作经历、人格特征等因素,决定了教师群体教学风格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这正是开展教研活动、协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宝贵资源。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共同探讨教学实际问题,互相提供参照物,从而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相观而善”,扬长补短,为教师优化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心态。教师必须打破自我封闭,要以平等、开放、积极、坦诚的心态主动与同事交流合作,才可能使集体教研活动富有成效,使教师群体在建设性的发展共同体xxx同成长。

4、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反思的自觉性。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对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修正今后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更要注意提高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经验积累,必然要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系,由于职业倦怠等原因,更容易导致教师凭借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简单化行为模式,将富于创新挑战的教学行为禁锢于思维定式之中,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就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批判意识、修正与优化意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引导教师对教学过程具有问题意识,善于运用各种机会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反对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反问、追问来激发反思意识,创新教学理念,修正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陈瑶,王艳玲,李玲.教学反思途径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美)唐纳德a.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m].郝彩虹,张玉荣,雷月梅,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魏景.教师教育中的反思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王鉴,宋生涛.课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3(11).

[5]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6]朱晓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教育界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部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提高教师管理的关键工作。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的合理发展。项目管理是一种新时代的管理理念,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强化项目管理意识,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具有合理有效地提高作用,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各类策略手段,将重点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设定好目标来分解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限定完成时限,全程控制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典型的任务管理、合理的工作结构分解、准确的成本预算、细致的时间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

二、教师团队培养和管理中的误区。

(一)教师团队的单一化。

大部分学校中教师团队的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和各有不同,使教师成员之间没有互补性,无法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管理效果,各科的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教师在教育专业水准上不能掌握最精华、最前沿的东西,从而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学校领导忽视教师培养和管理中的个体需要。

(三)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认识简单化。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发展会经历各个阶段,并不是短期可以达到成效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而有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发展认识过于简单,没有把握好团队建设应经历的形成阶段、制定规范阶段、运行阶段和休整阶段,只是简单的下任务定目标,希望很快得到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的需求,没有提供相关的科学的指导,很容易使教师团队的发展走入误区。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多元化。

从管理学层面上讲,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任务为主要依据来组织的,学校可以将教学的管理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来设计为项目,例如以活动内容不同分为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或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重要程度来分为不同级别的项目。这些经过仔细划分的项目对于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团队由于学科背景单一,是很难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经过项目管理的划分和要求,共同的任务目标会吸引到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科背景来组成教师团队,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发挥,互相之间也形成互补性和异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团队单一化的问题,并且聚集了任务项目所需要的人才,使教师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二)项目管理有利于教师合理需求的沟通。

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了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之间传递信息,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形式。人际沟通是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传递,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形式。项目中的.管理活动大多也是以人际沟通来进行。一个项目要保证科学有效的组织、协调、智慧和控制,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这样才能够对于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团队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建立完善沟通渠道。首先领导要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灌输团结合作的团队理念,将沟通障碍清除,并且鼓励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表达,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和肯定。其次,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都确定自己的才能和天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有点,在公平的氛围内工作,一起探索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第三要开发各种沟通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善于应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加强互相的交流,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加顺畅。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可以让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具有效果,每个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得到理解和满足,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活力,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提出有效评价。

项目管理中的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效果、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项目管理评估的工作来进行监控,对于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点合理控制,评估项目的资源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最终的项目结果,当情况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原管理计划做出修改和完善,保证项目的完成效果。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时,要合理运用评估系统,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效结合,使教学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和教师的评价挂钩,一定程度上量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反映出教师在项目中的贡献和提高,评判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项目管理的评价系统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对于教师团队和个体的评价。对于教师在培养和管理中的评价,要避免教学工作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师不能够为了追求自我而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避免压抑教师的个性能力,阻碍教师的潜能发展。每个教师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特点,对于个体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展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处理本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四)项目管理指导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管理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确立任务阶段、计划阶段、过程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和维护阶段。管理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都要采取相符合的策略来适应项目的发展。运用项目管理的阶段理论来进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也必须在各个阶段中采用相应的管理指导措施。

四、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管理。

每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是项目管理中的领导者,他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决定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即使运用再好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取得成效,而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同样决定了项目完成的效果。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责任性和管理能力。首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来统一教学管理的内容,教学团队可以对教师的准备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其次将教师的教学评价汇总,通过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来分析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表现不好的项目负责老师进行指导。另外还可对教学科研管理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将考核量化,并且根据完成情况来与晋升考核挂钩。

(二)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项目成立的时候,应该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项目中,可以开展授课比赛、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评比,对于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和表扬。教师对于教学课程的管理项目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采取学习小组打分制度,或是开展学习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学些的乐趣。

五、结语。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桂兰。项目管理——打造高绩效教师团队的新视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6):824~827。

[2]李文昊,杨九民,刘雍潜等。基于项目管理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5):19~21。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八

时间飞逝,我在幼儿园已工作了四年多了,从我踏进幼儿园一路走到今天,与共同工作的领导、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她的闪光点,都是可以虚心学习的榜样。只有在领导正确的指导下,同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下,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幼儿也才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

在本学期内,我能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以至用,为幼儿园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园的建设出一份力。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小,年龄差距又大,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班上老师共同努力,并及时做好家园的联系工作,做到与家长多沟通,多商量。通过家访、早接、离园、电话联系、家园手册、校讯通等途径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一对幼儿的要求。使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在各个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工作中,以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以促使幼儿在自身水平上得到发展。积极学习和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以《规程》与《刚要》为指导,尝试开展小班化教学。在学习、实践、总结中不断完善教学,也进步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个学期结束了,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专心往做。下了苦功才能出成效。要有好的收获,就要辛勤地耕耘。幼儿教育工作更应如此。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九

1、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

3、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4、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新教师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队伍中来。他们有着很高的学历,专业知识底蕴深厚,对于教育工作饱含一腔热情,是我们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但是,这些新教师很多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学习了专业的文化课知识、专业的教材教法,确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大多数都只有跟岗实践,也就是见习过程。而对于如何具体开展教育工作却没有真正的理念认知和实践方法。就如同学游泳一样,站在岸上看是永远不会成为游泳健将的,必须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因此,为了让新任教师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培训,让他们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让他们不但可以快速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进一步发展为能够独当一面、具有扎实功底、能够灵活运用的优秀教师,甚至激发他们向教育专家发展的雄心壮志,懂得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展的最佳途径,有自己的思想、做科研型的教师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首先,必须从内心深处实现角色的真正转变。

作为新入职的教师,他们非常欣喜自己具有了教师的头衔或者身份,似乎在接到通知的一刹那间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了。其实,此时还只是有名无实。一个真正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些职业的思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更不用说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了。因此,我们必须给新教师一个准确的定位,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心理到行动,自内而外进行一个改变。

原来当学生的时候,只要的任务是学习,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需要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职业外在形态,例如着装、言行方面的变化,但更多的是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健康,带领他们学会学习,和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学会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做起来却纷繁复杂。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和入手,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其次,要对“教师”这一职业及其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每一种角色定位都和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

1、做学生安全健康的守护者。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来说,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学生的在校安全。不论是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还是教师的安全监督,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有效的宣传和监管让学生远离危险,不要造成人为伤害,成为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学生。

2、做学生高尚道德的塑造者。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还需要有高尚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我们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的示范引领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自信开朗,能够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做文明有礼、认真热心的学生。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课堂调控,带领学生在学海中遨游。只有教师组织有力,学生才能在倾听、交流中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才能在多重实践中不断锻炼,提升能力,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学生。

4、做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者。

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最富实效的就是学校教育,也就是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要通过纪律规范的制定和实行、教师以身示范、常态化的监督和提醒、同学之间相互的竞争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逐步成为独立自主、习惯优良的学生。

5、做学生心理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不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与同学交往中的问题,甚至是自己个性方面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和学生谈心、召开主题班队会、加强家校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

6、做学生分享快乐的陪伴者。

教师在校期间,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我们的眼里、心里。学生的成长滋味是多样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用心的教育教学让他们快乐成长。作为陪伴他们长大的教师,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随时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平时要多陪伴学生做学习以外的事情,和他们聊天,陪他们游戏,分享着他们成长的快乐,带领他们成长为活泼乐观、懂得分享的学生。

同时,教师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只有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服务于学校。

1、我们是德育工作的执行者。

在诸多的教育工作中,德育被放在首要地位,只有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良好的品行道德,我们的学科教育才会更成功。任何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有着引导、培养、激励的职责,我们需要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德育活动以及日常化的教育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

2、我们是学科教学的实践者。

不论教师承担哪一学科的教学,我们都需要践行学科的教育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情,随时调控,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学科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辅导能力,作业的设计和评改能力,甚至还包括许多言语表达、书写绘画等多方面的学科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扎实开展学科教学实践。

3、我们是自我发展的决策者。

一个教师的成长,跟学校的培养、引领有关系,但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内心对于成长的渴望,希望自己从一个新任的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甚至成为独具魅力的教育专家。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需要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但更多的是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和实践,对于自己业务能力不断精进的要求,外力的大小只是助力,关键在于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高度,只要拥有成长的热情,就可以向教育家迈进。

4、我们是教学科研的推动者。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在不断的科学实践和研究中发展进步,教师就是教育这门科学的研究者、推动者。作为教师,要有科研的意识,要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善于不断进行反思、和提升。我们要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指导实践,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迈进。我们的研究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有理有据,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自我专业化发展。

5、我们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性因素就是教师,只有拥有了专业化程度高、善于团结协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文化的创建,促进学校品牌的创建。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将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为学校无私奉献,将学校当做自己成长的沃土,不断汲取营养,迅速成长。同时要将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展示本校教师的能力和风采,为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要实现这么多角色的成长和融合,每一位新任教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由一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应届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进而成长为优秀的教师,甚至是有思想的教师。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期间有多少挑战与困难,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我们就能够将教师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够为教育教学增添助力,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认清自己,奋力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一

摘要:本研究通过“三引领”――创设生态化的课题环境,“四阶段’――遵循逐步完善的实施模式,“五保障”――提出研究应用的必要条件,创意设计并运行了项目生成日志、项目行进日志、项目结束日志三大日志,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和优化,推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纵深化发展,启动了学习型幼儿园的建设。

关键词:项目日志;教师教学;行为跟进。

课改需要载体创新,专业成长――教师教学行为跟进更需要载体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理论模式,叶澜教授也提出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与随笔相比,日志则更具有行动研究性,它正是记录了教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教学轨迹。

一、项目日志的设计。

项目日志是以教师为记载主体,记录项目活动的日志。具体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文本形式下,定期记录关于教师组织项目活动始末的省思和展望。它的功能主要是教师本人和所有共享日志的教师。对组织项目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项目日志的设计分为纵向项目日志和横向项目日志两个维度。

纵向项目日志指单个教师对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包括生成日志、行进同志、结束日志生成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前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前环境创设和后环境创设两个部分。前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以何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如何分析可利用资源,最后如何选择项目活动的主题内容等后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对幼儿存在的疑惑,怎样赢得家长支持。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和共建经验,及教师对幼儿观的一次科学审视。行进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时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根据活动开展时教师组织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实地参观型项目日志》、《小组、个人操作型项目日志》、《集体交流型项目日志》这三份日志,每一份日志中包含了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和反思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估、活动后反思行为的动态跟进。结束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后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幼儿篇和教师篇。记录、分析幼儿最终学习情况及教师对这一项目主题中的教学行为总结、评估、分析、调整、跟进。

横向项目日志指多个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即第二个教师在第一个教师记录的日志基础上分享、借鉴其经验和建议等,并记录实践中的分析、反思、创新和建议等。第三个教师再在第一个、第二个教师记录的日志中分享、借鉴、实践、分析、总结……这样一次次不断递进,使日志既得到共享又逐臻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不断优化跟进。

纵向项目日志具体的设计框架是:

上述项目日志的设计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以文字、图片、表格、符号为记载方式,立体、直观展示项目活动中的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价、活动后反思四大块教学行为的分析、跟进内容及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评估内容。

项目日志以服务教师为宗旨,紧紧围绕“教师教学行为跟进”这一点,帮助教师在记载的过程巾得到专业化的引领。因此日志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设计、实践、调整,再设计、实践、调整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作过程。

二、项目日志的实施。

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标志是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反思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教师应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项目日志为载体,将教师的这种教育思考和批判转换为外在的行为。

1纵向项目日志的使用。

纵向项目日志是教师根据幼儿对项目活动的兴趣、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活动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的一种书面记录,是教师在这过程中自我教学行为跟进变化的一种动态展示。

(1)生成日志――创设项目活动的生态环境。

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g。)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创设教育的生态环境即创设支持性环境是成功开展项目活动的“先锋部队”,它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的前环境审查和后环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生成日志中的蓝图,规范自己的前教育教学行为,即促进教师计划和准备行为的跟进。前环境审查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前,对幼儿兴趣和可利用资源的审视、分析。幼儿的兴趣是活动得以开展并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一表现出有兴趣。就立即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此时的兴趣是否可能持续。是否可能进一步激发,是否适合全班幼儿开展。另外,幼儿的兴趣有时候听起来非常好,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供幼儿与教师收集、操作、学习,也是不值得选择的。

后环境创设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后,对问题环境、家长资源、材料收集、经验基础这四方面的思考、收集、建构和创设。

(2)行进日志――组织项目活动的操作实践。

行进日志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下一个一个活动具体开展的行进流程日志,是教学活动准备、组织、结果分析的过程。项目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有效途径。行进日志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教师反思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和调节、反馈和评估的动态跟进。行进日志从教学活动的顺序分为项目活动的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反思策略。预设策略主要从材料、生活环境、幼儿经验出发。建构知识网和活动网。互动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实际与幼儿发生作用的部分,具体教师分准备、观察、引导三步走。反思策略主要针对活动后的省思,包括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育机智、幼儿新、再次设计五个方面。虽然上述三种策略的组织过程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时间上有一定先后。

(3)解读项目活动的主题省思――结束日志。

这一日志主要从幼儿和教师的角度来省思某一主题的项目活动。一方面思考一个主题下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幼儿都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和谁分享,如何分享等,即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作用于幼儿。另一方面省思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四个背景因素。即在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活动时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结束日志是对活动后教师行为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四方面背景的审慎和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论证教师教学行为是在跟进的动态过程。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从幼儿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成果即是教师的成果。为此,项目日志就必须有体现幼儿学习结果的内容。否则,评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便是“纸上谈兵”。而要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我们认为需要从幼儿的认知程度和幼儿的参与程度人手。既有填充式的记载,又有对照式的认识,多角度地发挥了教师的评估能力和评估效果。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智慧的认识和开掘;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进步与发展。“反思、反思、再反思”,不仅是口号,更是教师的工作目标与操作过程。因此,“项目主题反思”日志让教师教学行为“高屋建瓴”。对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认识更清晰。

2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

横向项目日志是多个教师对同一个项目主题开展始末的记载。是教师建立在前人基础上对活动开展经验的不断汲取、改进,再汲取、改进的前进过程,是教师教学行为建立在他人省思基础上的一种跟进。这种行为跟进可以是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的优化,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利用网络共享的平台。为横向项目日志的深入使用提供便捷。这类日志的使用是教师在分享层面上的行为跟进。

例:小小蛋儿把门开(内容略)。

横向项目日志是同一年龄段教师对同一主题的一个日志跟进,共有四轮。小二班的教师是第一轮日志记录者,提出了“建议在区角活动时,提供的熟蛋要新鲜。蛋壳贴画的图案要大一些,以方便幼儿粘贴。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于是小三班的教师得到了借鉴。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蛋壳图案大一点”的方法。果然,在日志中提到“借鉴一教的经验。在蛋壳贴画中,图案变大后,幼儿作品的效果好了许多。”可见,小三班老师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正是因为有了小二班老师的提醒,把幼儿贴画的图案放大。方便了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精细的小班幼儿的使用。图案大小的变化正是尊重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小三班教师经过第二轮教学。在日志中提出了“教师可以在蛋蛋数学宫区放置一些积木,供幼儿为固定蛋而取用,或者用蛋的图片取代。根据幼儿对生、熟蛋发现不一样这一点,教师可以创设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熟蛋的区别”的建议。第三轮小一班的老师又作了改进。使教学更加成功。

同时小三、小二班两位教师在日志中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进行借鉴。不是一味“跟帖”,而是有所舍取。如小三班教师只是借鉴了小二班教师“蛋壳图案大一点”的建议,摒弃了“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

由上可见。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不仅让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跟进,也让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跟进和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这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提供了集体智慧的平台。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二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踏上了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只有用真心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丰厚的心灵回报,这种回报,是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拥有到的精神财富。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他们都是有个性、独立的人。在这个社会,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范围,做出的事往往出人意料。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以"尊重"二字为前提,给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爱。面对调皮的学生,批评时的语气应委婉,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学生成绩下降时,不能指责,应相信他们是最棒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加倍地尊重教师。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才有自豪感,教师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2、要对学生宽容。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几代人,几家人的百般宠爱,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生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在课堂上,在课外,多接触学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肯定学生的优点,适当地宽容和谅解他们的缺点,多体谅学生的难处与无奈。只要教师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宽大爱心,就会对犯错的孩子多几分包容,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呵护。宽容是甘露,教师要用爱的乳汁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教师要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宽容是理解,教师要以慈母之爱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教师要给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时间、空间与主动性,从而体现出教师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3、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更有责任关心、呵护他们;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让学生感到教师爱的温暖,学生就会有心灵上的启迪;教师的关爱是一把可以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它可以唤醒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并能纾解他们心灵上的阴郁和苦恼,使他们重新振作起航,张扬个性,勇敢自信地去追逐每一个美丽不羁的年轻梦想。

4、要对学生心里健康负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应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只有教师对学生赋予满腔热情的关爱,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老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信任理解学生,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学生变得阳光。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脆弱的心灵需要抚慰,受伤的孩子需要关爱,迷路的学生需要用师爱为他们指点迷津。情感变化的大幅度,日常行为的无常性、逆反性是这些孩子的一大特点,老师最应该成为他们情感压力的减压阀,怪戾行为的缓冲器。因为我们知道,基于理解的宽容与处于关爱的教导同等重要。耐心聆听学生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在与我同行。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三

摘要: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管对幼儿、社会还是对教师本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素养及其重要性。

美国学者赫德在《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最早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科学素养代表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同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就代表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看问题的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而这些方面都预示了其最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科学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一)对幼儿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曾经有人调查世界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您认为是在哪所大学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本领?”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幼儿园。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关乎幼儿科学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将来成为科学工作者的前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宗旨就是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他们具有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他们却是最缺少经验的群体,他们最善于模仿,幼儿教师是他们最好的榜样。这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直接引领者和启发者,他们更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科学生活态度和探究能力,影响着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国家的未来。

(二)对其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观念中,科学教育仅仅限定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上,人们把教师等同于“教书匠”,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正在热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学工作,只有富于探索精神的创新型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脱掉“教书匠”的帽子,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发展和完善教师研究能力,其核心和关键因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一)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知识是基础,具有奠基性作用,科学能力、情感、态度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丰富的内容。

首先,教育教学的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础。

其次,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如:人体的知识,生态与环境的知识、自然现象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等等,这些是科学教育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保证,只有这些常识性知识的储备作为前提,才会避免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去探究的问题,教师自己却不懂的现象。例如,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时还会出现基本概念的错误。

最后,幼儿教师还应该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如:观察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测量的方法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幼儿才能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些方法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过去常说,“老师要有一桶水,孩子才可能有一碗水”,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受到了来自信息化时代的巨大挑战,报纸、电视、网络……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一桶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要有好学爱问不断学习的精神,应该敏锐地向生活提问,向生活学习,老师应和幼儿一起成长,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查阅搜索等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不再是一桶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河流。同时,教师也应把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给幼儿,如,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长大的?”这样的问题时,教师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通过让幼儿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教纪录片《婴儿日记》的方式进行巧妙地、直观地回答。

(二)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过去在科学教育方面我们注重的是教育的即时效应,组织一个活动就希望实现一个预定的外显的目标,如孩子学会做多少计算题,认识多少动植物,这里我们强调的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是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的。

1.观念的准备。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活动,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的幼儿为本,注重教育教学、课程对儿童多样性发展的适宜性、选择性,强调儿童的主动实践、探索探究学习等一些基本理念应该成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不通过操作材料就完成科学教育是不可能的,所以操作材料的投放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所选择的活动材料与环境要丰富多样、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同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如,在自然角,不仅饲养着孩子们带来的乌龟、蚕宝宝等小动物,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丰富内容。春天到了,就种上各类小植物,养蝌蚪,抓蚂蚁,挖蚯蚓;到了秋天,就收集种子、捕捉秋虫等。在区域活动中,则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孩子们操作的科学材料。如: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等有关光的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木块、橡皮泥、纸、塑料等有关沉浮的材料……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孩子们在实验的操作中了解各种有趣的科学道理,孩子们百玩不厌,兴趣盎然。

3.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只有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同时应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被发掘。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如在进行有关“风”的教育活动时,教师提出“风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后就让幼儿自己尝试“造风”,有的幼儿通过扇硬纸板产生风,有的幼儿发现教室里的风扇能产生风,甚至有的幼儿说跑得快了就感觉有风在耳朵旁边吹等等。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他们仔细的观察,认真地思考,大胆地表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奥的科学概念被他们理解和掌握,他们也从中不断养成了科学探究的习惯。

4.为儿童制造鼓励科学探究的良好心理氛围。

首先,教师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为什么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太阳能不能晚上出来”、“为什么小草不会说话”诸如此类的怪诞不经的问题,教师如果对他们的问题避而不答甚至嘲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慢慢消退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一切科学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好奇心都没有了,科学的发展便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自信心,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不能因为幼儿的探究行为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教师期望不一致,就命令他放弃。如教师讲有关“对称”的概念时,一位幼儿说“屁股是对称的”,教师很生气地说“就你会想,坐下”。教师的行为不仅使得学生原本正确的关于概念的理解变得模糊不清,更挫败了幼儿探索和表达的信心。

最后,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应看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让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有成功地体验,避免由于教师不恰当的评价造成幼儿的紧张。

5.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能力。

幼儿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活动进行的是否顺利”、“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是否积极和快乐”、“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反思中教师才会不断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总结和评价。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应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幼儿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建立的关键所在。

同时,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使其成为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弄虚作假;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乐于并善于合作:高度责任感;果断坚持性等方面。也能够使幼儿教师很好地对待工作、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4]石长年,程为文.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甘肃教育.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四

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现今大学生状告高校的诉讼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及社会的强烈反响。如何有效解决此类纠纷,正确看待学生权利,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已是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权利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高教法规不完善。

一是高教法规数量偏少,内容相对滞后。我国1980年诞生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到目前,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颁布的教育法律只有8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等颁布已超十年,有些内容显得陈旧、滞后,跟不上高教发展的形势。二是有些法规比较原则和抽象。《教育法》、《高教法》等法律规定了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权利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定而难以落到实处,使得大学生的权利停留在应然状态,难以收到实效。三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主观性词语过多。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授权高校有开除学生学籍的权利,共涉及七种情形,类似“性质恶劣”、“行为严重”、“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等多个主观性词语,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容易导致高校行使处分权的任意性,引发大学生侵权案。

(二)高校校规不规范。

一是校规中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明显失衡。目前校规中过分强调管理,绝大多数为义务性条款,注重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的各项义务,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下,学生有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往往出现重学校权力而轻学生权利的现象。二是部分高校出台的校规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比,不同程度存在“上位法”的“超位”或冲突。三是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有明显不合时宜的内容。如罚款,将毕业生奖学金改为就业补助金,毕业生欠费不发毕业证导致出现诉讼案等。

(三)救济途径不畅通。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赋予了大学生广泛的权利,救济途径是有的,但经常不畅,当高校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时,学生往往无法获得全面、及时、便捷、可预期的救济。当前,申诉是解决大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纠纷的一种重要的权利救济方式。可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申诉受理机构的范围、学生申诉机构及人员的设置、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处理权限问题等,导致这项法定的非诉讼救济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陷入随意和经常无效的状态,故大学生求助于司法救济。大学生状告高校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学生有时是不得已才与母校对簿公堂。

(四)高校管理缺乏正当程序。

从大学生状告高校侵权案来看,缺乏正当程序,存在程序瑕疵,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主权时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大学生状告母校重获受教育权”案中,学校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两名学生作出的开除学籍处分书并未送达两原告,属于程序违法。典型案例“田永案”中,学校败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原告作出的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总的来讲,这些事实的发生,反映了学校内部管理秩序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状态,且类似的事例在高校中也不是个别现象。原因主要是教育中权威主义在高校仍然存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还是被高校管理者和部分教师认同,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权利有时被漠视,甚至被抹杀。

(五)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权利维护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为学生维权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大众教育层次日益复杂化,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教育法规建设的步伐。全国人大应缩短审查现有教育法律的年限,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基于精英化教育的背景下制订的教育法律,如《教育法》、《高教法》、《教师法》等,要在结合法学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尽早修正。另外,加快对《考试法》、《学校法》、《学位法》和《终身教育法》等法律的起草进程,建议出台《学生法》、《校园法》等一些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要求,明确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随着旧法的修正及新法的出台和高等大众化教育的深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法律的配套性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还存在较多的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国务院及教育行政等部门应要及时审查现有教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年限,及时修正那些与法律不配套的或废止一些主要内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代替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等,尽早将带有“暂行”、“试行”的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转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多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程序正当的,在学校管理和司法实践上能用的上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办法》等,这样既能达到依法治教的目的,也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救济制度,为学生维权提供可诉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涉及到大学生救济的制度有教育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及行政、民事、刑事三大诉讼制度。对于学生来讲,教育申诉是解决自身权利被侵犯的主要救济途径,在申诉无效的基础上,学生才迫不得已走行政复议甚至诉讼的道路。在这些救济制度中,主要是教育申诉制度还不完善,笔者建议两点:第一,应积极拓宽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申委”)受理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规定》第六十条规定的“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应拓宽到受理学生对其在校内学习、财产、人身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出的各种申诉;第二,合理设置“学申委”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高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学申委”的组成人员不仅仅来自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多吸收一些社会知名的教育家、法学家、律师、学者和青联、学联代表参加,且占的比例应不少于二分之一。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申诉、复议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法院对高校教育纠纷的司法审查的局限性,我国现有的仲裁机构无法受理教育纠纷的相关案件等,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设立独立的教育仲裁庭,仲裁庭主要由专家、学者及律师、学联、青联的人员组成,独立开展工作,不从属于任何机构领导、不受同级或教育行政的干涉,教育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效力。另外,目前发生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校的各类纠纷,虽然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四种调解形式是比较有效的,但都在校外,学生必须付出较多“成本”才能见效,因此,我国高校内部应该建立一种调解制度,即在高校内设立一个独立的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主任由委员选举产生,任期为一学年,调解的范围主要是大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或同学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高校应按教育部要求,积极做好依法治校工作。

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3号)文件,明确提出: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一方面要组织全校管理者及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依法治校在高校的特定内涵和实质,把教育法律法规作为管理学校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权威,并努力创建“教育部或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另一方面应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培养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不但保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合理用法,在管理教育学生中,尊重学生权利,而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校纪校规,规范自身的言行。因此,高校在制订校纪校规时,首先必须符合国际公约、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和法治统一的原则,即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上位法的依据,必须与上位法的精神一致,不得与之矛盾,更不能出现“下位法”违反“上位法”,否则就会出现更多的“学生状告高校胜诉”的事件。其次,在实施新校规前,高校最好邀请师生代表及有关法律职业人士开展听证和审查工作,确保校规不违法、确保校规保护最广大师生的利益。同时,在一些涉及学生重大事件的处理上,一定有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如学生的退学有预警制度,学生的处分有申辨、听证和申诉制度,学生奖惩有奖惩制度等。另外,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规定》第六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将学校制定或修改的有关学生管理规定,及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第三,依法依章规范管理,避免相同情形不同对待,不同情形相同对待等问题,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处分学生时,应严格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最好是能借鉴美国的一些学校的做法:“在处分学生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律师、法官一应俱全,违纪学生交给学校纪律委员会处理,如学生不服可以上诉到法庭去依法裁决。”

(四)加强监督,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

在现阶段,应积极发挥人大、行政、政协、社会等监督的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权利。目前现实生活中出现“不少高校与学生间的诉讼案件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判决驳回起诉”等情况,“这就更使得被侵害的权利处于司法保护的‘盲区’,此种状态的存在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与尊严,其本身也是违反宪法的”。因此,司法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有限审查,监督高校做到依法治校,除维护高校合理合法行使教育管理外,对涉及高校大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侵害案件,应积极开展司法介入,抑制个别高校行政权力的滥用,规范管理行为,依法办事,这种做法在欧美国家早已使用,如英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法国的行政法院审判制度等。”

(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维权能力。

学法懂法是大学生切实维护自身权利的基础,大学生一定要自觉接受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大学法律概论》、《法学概论》等课程,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真正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一种正确的维权观,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维权的范围,以自己的情绪为依据决定是否维权,解决问题、纠纷和争议。遵纪守法,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大学生神圣的职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权利和义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规定的义务。否则,权利就成为无本之源。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中比较重视权利的实现,容易忽视义务的履行。调查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权益意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还没有形成应有的法律认识,还处于一种“惑”然状态,存在权利义务认识上的“缺位”,或者说认识上“不到位”。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明确自己与高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维护自身权利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实情,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必须依赖于相应义务的履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1770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