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类论文(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4:58:13
最新体育类论文(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3 14:58:13 小编:HT书生

总结是一种对经验的沉淀和提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罗列无关重要的细节,而是突出核心问题和要点。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

体育类论文篇一

从体育类qq群项目上分析得出,专业技术相对要求很高的滑板、滑雪、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要低于专业技术要求较低的健身、徒步项目,趣味性较低的跑步项目要远远低于趣味性高球类、健身、徒步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如今长春市体育类qq群已经突破了传统球类群数居高不下的位置,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从传统球类逐步转向绿色休闲体育,一些新兴的徒步、休闲养生项目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体育类qq群是所有单一体育项目qq群的总称,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参与体育类qq群的方式得知,其中群成员有33人是通过自己搜索加入qq群占总人数的11.4%,172人是通过朋友介绍加入qq群占总人数的60%;受访者中有156人只拥有1个体育类qq群占总人数的54.3%,有57人拥有2个体育类qq群占总人数的20%,仅有24人拥有4个以上体育类qq群占总人数的8.5%(如图2所示).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佩戴式电子设备的普及,搜索体育类qq群、加入qq群、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再也不用依靠单一的电脑来完成,而是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在qq群的聊天功能中,你不单单能与指定的群友聊天,还能向全体群成员发布信息,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发布信息,群成员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够收到信息,这使得消息的发布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另外在qq“查找”工具中的“查看附近群”功能,更是能让你在第一时间知道身边有多少个符合你要求的体育类qq群,只要你点击加入,经过“群主验证”即可参与其中,这说明体育类qq群能够把群体意识迅速放大,使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体育爱好者,可以在短时间形成体育群体.

2.3体育类qq群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如今体育类qq群正快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一种崭新的体育群体.体育类qq群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整合长春市体育资源,还有利于人民对健身资源的利用.笔者通过一年多的qq群实践,认为体育类qq群体与以往的体育群体相比具有组织形式更简单;群友联系更紧密;兴趣爱好更浓;主观意识更强等优点.所有qq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利用qq搜索工具查到任何感兴趣的群,例如:计划周末到长春市净月潭参加“长春净月休闲徒步群”群活动,但是由于周末当天“雾霾”空气质量较差,不利用户外活动,群活动临时取消,以往我们就只好呆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消磨一下难得休息时间,但是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qq查找工具查找一下,家附近的体育类qq群,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群活动的时间,合理的选择参与健身活动.

3研究结论。

3.1加强对体育类qq群群体的监管。

体育类qq群群体,是以网络为媒介,兴趣爱好为基点,利用qq而成立的一个非正式体育群体.该群体的组建目的及成员间探讨话题,群外很难了解和掌握,很容易出现以体育锻炼为名,进行一些商业或者其他非法活动.因此要强对体育类qq群的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监管机构,联合公安局网络监察部门,对其行为进行监控;其次要对长春市各个俱乐部群、体育协会群、健身会馆群等一些qq群进行登记,定期对管理员进行培训,逐渐进行规范.

3.2进一步完善体育类qq群中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

目前长春市体育类qq群传授体育技术和进行健身的指导的多为群内经常锻炼的人,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网络学习的基本知识,对群内成员进行义务指导.由于基本理论知识的缺失和教学方法的不足,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引导,导致群成员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qq群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有助于体育类qq群的正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秦四齐.年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体育类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健康认识、意识的需求也日益加深,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日渐增强。但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环境及长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差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社区体育的开展。本文通过对抚顺市棚改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现状情况,运用问卷调查分析和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抚顺市棚改区对全民健身的认知度、健身方式、健身消费等实际情况。对抚顺市棚改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以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区体育;体育设施。

一、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及年龄构成的调查。

1.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的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在调查者中的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里男性比例多于女性。抚顺市棚改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大约男性为女性的一倍。由此可见,棚改区男性在体育运动上的活跃程度大于女性。

2.被调查者年龄的分析。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占比例最大的是45-59岁的人群,占被调查者的36.9%,其次是59岁以上的人群,占被调查者的33.6%,剩下一次是18~45岁青年人和18岁以下的少年,占调查者的23.1%和6.4%。可以看出抚顺市棚改区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成老年化趋势。

二、被调查者主要参与体育项目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居民在社区内参与运动的方式已呈现多样化,并深受大家的喜爱。跑步仍是排在第一位上,占到了22%。又种以老年人为主,他们选择的分别是跑步、棋类和扭秧歌。中年人则以跑步,羽毛球和体育舞蹈为主。青少年则集中在篮球,跑步和羽毛球。在调查中得知,棚改区的老年秧歌队自成立以来队伍不断扩大,由过去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具有规模的群众自发性的大团体,他们中一种老年妇女为主要成员。老年秧歌队已经成为棚改区广场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广场成为了居民文化的集中地,使群众锻炼热情高涨。

三、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

1.被调查者体育锻炼目的分析。

被调查者中以锻炼身体,结交朋友和消遣居多,分别为33%,26%,19%。可以看出居民最关心健康问题。居民表示在体育锻炼中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人们的生活空间受到限制,到了外面就可以开阔视野,何乐而不为。当前体育健身最方便,最实惠的就是走进社区锻炼,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朋友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络感情,一举两得。居民的休闲时间从过去的单一,到现在的形式多样,也是引起居民投入到体育健身的原因,人们不再一味地用逛街,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间。此外,居民健身还应具有规模性,才能让更多居民投入到体育健身当中去。

2.被调查者健身方式分析。

居民健身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大致是上以和同类爱好者居多,占到了56%。这也表明了社区体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把人们号召起来,以一种体育形式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社区体育内容多是一些轻松、愉快的,人们在运动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运动的魅力所在。

3.棚改区体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体育健身锻炼存在认识误区。不少棚改地区基层领导认为“体育活动是闹着玩的事,搞体育既花钱又没有效益,得不偿失。集体经济薄弱,乡镇财政拮据。现在大部分地区已没有集体企业,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上级下拨的支付转移款,且基本上都用于办公支出和工资补助,有限的财力维系正常的工作运转都十分艰难。缺少体育骨干,棚改地区体育骨干本来就很少,加之大环境的影响,城区的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体育爱好者都不愿意下去,因此棚改地区群众很难得到指导和帮助。一些群众想参加体育活动,但苦于没人组织,想健身苦于不懂方法技术,久而久之,只好休闲在家玩起麻将纸牌过日子。

四、改善抚顺市棚改区社会体育现状对策。

1.政府启动拉动市场的作用。

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在当前棚改地区体育处于起步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理应要起到主导作用。没有政府行政行为,居民自发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是不强的,政府行为主要是依法行政和健全机构,全面组织和发动,真正把体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2.自我主动。

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领导高度重视抓体育,认真学习懂体育,安心工作爱体育,创新思路办体育。现在棚改区很多群众“富而思进”“饱暖思康乐”,迫切要求我们去发动、组织。

五、结论。

居民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并加强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说服的能力。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正在棚改区形成。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差。群众体育活动少、效果差。决大部分棚改区只有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站,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体育站,更没有体育专职人员,体育工作几乎无人问津。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常乃军,王岗.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6).

体育类论文篇三

摘要: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分析了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滞后的根本原因,找出发展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1.研究目的。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更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体育事业内容之一得高校体育,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体育的产业化使得体育事业蓬勃兴起,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来源,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人们在看到体育产业化给体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在思考能否借鉴体育产业的一些做法,对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将长春市高校体育里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市场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使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文献资料,了解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长春税务学院、农大、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发放问卷共12份,回收问卷1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8%,并请有关的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检验。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高校体育资源闲置和不足并存。

在本文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和田径场。人均面积能够达到4.3o,场馆基本不能够满足需要。在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其余的体育场馆都是封闭式的,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而且有时间的限制。这就产生了体育资源的闲置,其主要表现在场馆、器材设施的闲置。在场馆、器材设施闲置方面主要表现在设施面积最大的田径场使用人数不多,利用率不高,明显资源利用不足。此外还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随便进入一些健身房、网球场、游泳馆等投资相对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处于无偿耗损和闲置状态。在器材闲置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器材设施实行对外有偿收费使用。特别是在晚上及寒、暑假期间,高校的场馆大多是闲置不用的。

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总体来说经营项目、经营内容比较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营的项目仅仅停留在体育场的租凭、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其服务对象主要以本校教师、学生为主,其组织行为也主要局限在校园内,缺乏与社会体育的交流与合作,高校体育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

3.2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体育大都依赖上级部门的拨款,这种依靠拨款以获得经费支持的状况使高校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市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费筹划缺乏市场意识,只依赖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积极的开拓精神。一些校内收费培训班的服务内容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较大。

4.结论与建议。

4.1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意识和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其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特别注重提高晚上及寒、暑假的利用率。在体育设施方面,应尽量利用其开展各种有偿服务项目,可适当对外租赁,以提高其利用率。

4.2增强普通高校体育产业自身的造血机能。

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队及成立大学生健身俱乐部,提高体育竞赛的观赏性,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改变单一的运营机制。美国高校体育就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比赛,例如nba、足球、橄榄球等。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通过出售门票来增加高校体育的收入。

参考文献:

[1]李敦杰.浅论体育市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22.

[2]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学,,(7).

[3]韩明.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看高校体育市场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3).

体育类论文篇四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体育类论文篇五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发展迅速,但是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造成林业资源减少和破坏也不断发生,因此,加强科学管理规划,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对林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造林;质量;有效措施。

1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造林质量非常重要和必要。首先,木材是我国各个行业需要的重要资源,且每年有很大的需求量,林业资源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木材需求提供物质保障,提高造林质量有助于满足木材需求,保证行业发展。其次,林业资源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空气质量,林木根茎深埋地下,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壤沙漠化,对稳定我国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造林质量决定林业资源的发展,更决定了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最后,造林质量关系着林业资源的发展,林木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到管理、成才等一系列工作具有周期性长、连续性强等特点,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造林的质量,随着造林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我国在林木抚育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为了保证林业工程建设,保证国家对林业资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利用和回报,提高造林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对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林业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对造林质量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比较透彻。首先,造林质量的提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也非常多,例如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地质性质、树木种类、病虫病害、自然灾害(火灾、台风)等。我国地大物博,地势形态复杂,高海拔山地、干热河谷、土地瘠薄,大部分土地面积自然条件较差,林木生长环境较差,对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树种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对阴阳、寒热、旱涝等自然因素反应不同。其次,造林质量除了受上述所说的自然影响因素外,还受到人为因素、政策因素、操作水平、社会因素等影响。主观方面,如果在造林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如对地势地形进行勘察,地理气候调查,树种科学的选择等方面工作而进行盲目的整地、栽植,不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和《全国公益林建设标准》等国家标准操作,很容易导致林木质量不佳甚至林木死亡等现象。最后,林木管理也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林木栽植后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至关重要。

体育类论文篇六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栋梁,学生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但事实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往往都是主抓德、智和美的教育,注重德、智和美的发展,因此忽视了体育和劳动技术的教育。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周口师范学院普通院系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院系的高年级女生为调查对象,即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中文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研究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来有关高校大学生及大三、大四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文章,进而分析周口师范学院普系女生体育锻炼现状。1.2.2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运用调查问卷原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在高年级女生中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每个系40份,大三、大四各20份,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310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1.2.3数据统计法。采用microsoftexcel等数理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2.1.1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分析。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毕业前的任务使她们很难专心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大三的学生学习任务重,紧张的学习氛围影响她们进行体育锻炼。2.1.2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分析。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少。说明高年级女生绝大多数都不能坚持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对体育认识不足。2.1.3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大都是为了塑造形体,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身为当代女大学生当然不能例外了。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的作用,为了自身的健康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2制约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2.2.1影响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女生人数已越来越多。周口师范学院女生人数达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苦怕累,对体育没有兴趣,认为体育运动对自己没有用处,主要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也有部分同学因无法克服自身惰性而从未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此,端正她们对体育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2.2.2影响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分析。学生在校期间是有一定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的,紧张的学习氛围导致她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学生都喜欢集体运动,学校缺乏有组织的体育比赛,也是影响高年级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院系应该时常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她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锻炼方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普通院系女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存在缺陷,她们所能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有限,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还是以跑步为主。3.1.2周口师范学院高年级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普遍较短,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塑造形体;参与体育活动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和适当的锻炼方法,锻炼效果不佳。3.1.3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影响她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不完善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普通院系缺乏有组织的体育比赛。

3.2建议。

3.2.1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端正对体育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2.2端正高年级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态度决定一切。端正高年级女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迫在眉睫。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3.2.3院系组织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特征,通过体育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她们的上进心。3.2.4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学校需继续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高年级女生参与课外活动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体育类论文篇七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的标准应当是:选题好;观点鲜明正确;资料新颖翔实;逻辑结构严谨;结论有说服力;格式符合要求;文笔流畅,语言水平较高[2]。笔者检索研读了体育教育、体育训练、体育人文、社会体育、传统体育及体育管理等体育类专业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近十年来的500余篇学位论文,发现存在以下诸多问题:选题陈旧雷同,内容缺乏新意,与现实社会与自身就业需求相距甚远,选题的难度没有结合自身水平,导致对研究的问题分析论述不够透彻深入;总体质量和学术价值不高,没有实用和后续研究价值;文字表述不够严谨,病句和错别字常现。

二、原因分析。

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术硕士的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约占总培养时间(三年制)的一半。[3]而本科教育没有开设的体育研究方法类课程,是硕士生最急需学习的课程,但大多数学校到研二才开设,错失研一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时机;而且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讲解介绍,缺少实战训练。

拼凑严重。到了硕士教育阶段,学校还是没有论文写作课程,硕士生仍然得不到论文写作的实训培养。少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作文功底好又愿意钻研、不断尝试小论文写作和投稿的学生,进步会显著些;大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实际上没有提高,到硕士论文开题时还是无从下手,只能拼凑过关。欧美的高等学校在本科低年级通常开设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4],而我国的本科教育中没有开设该课程,研究生教育也到研二才开设。丁英宏等就发现缺乏科研方法知识和训练是导致国内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5]。可见十几年前就存在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难怪中国难出大师,研究生的就业难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1.开设学业规划课程。研究生在2~3年的时间里要完成各科课程,提高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撰写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合理而科学的学业规划尤显重要。调查中笔者发现,每年5月研究生复试基本结束,直到9月入学的这段期间,考研学子多是在旅游娱乐或兼职打工,开学后学校也没有引导要求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在整个研一、研二中,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能从开设的课程中得到提升。到了研三,又要忙于求职、面试、实习、考公考博、出国等。论文虽然在研二开题,但实际上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仔细研究,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少数学霸虽然提前完成了论文,但因课程、开题和答辩时间安排固定,也不能提前毕业。因此,建议各校在硕士生入学初期就开设学业规划指导课程,让学生可以规划自己未来3年的学业发展,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业计划。实行弹性学分制,每个学期都可以开题和答辩,让一些优秀学生可以在2~3个学期内选修完全部课程,同时可以在第二学期开题,第三学期完成论文答辩提前毕业。

2.增设论文写作课程。创新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研究方法和能力,因此“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应提到第一学期开设,着重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选定、调查问卷编写、spss应用等的实际科研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按学生需求设课,增设能提高学生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自主选修相应课程。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学术硕士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院校应针对学科特点,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增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而且开设2学期60学时以上。论文写作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经过几十篇小论文的历练,研三很难高质量完成数万字的学位论文。现在各校在大一开设的大学语文,实际早已变成了高四语文,笔者认为最应该改成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提高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改变嵌入中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科学预审制度在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美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比较研究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初探葛洪《神仙传》神学位格的现象学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学位探究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指导抄袭拼凑普遍的现状。

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目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仍然沿袭本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培养研究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本质。学校应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通过提出不同问题和大致的框架、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式、研究式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行学术探究。

4.大力开展学生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是学生接受创新思维有效和重要的方式。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位论文研究所必须的条件。[2]学术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自由,但对学生的知识扩充,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以及发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建议各校充分发挥学术报告的作用,把学术活动设为特殊的课程,给予相应学分。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举办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建立研究生学术网络论坛,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和模拟辩论会。大力鼓励跨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以课题小组形式通过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术交流,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科研动向,增加知识储备,为确定学位研究课题提供参考。

各校应定期举行多种主题的学术论文讲座和写作竞赛,评选奖励优秀论文。学校要出台导师指导时间与工作量及工资挂钩的制度,确保导师增加对每个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及论文写作的指导时间,致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学术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体育类论文篇八

3、昆明市大众乒乓球俱乐部“大众乒乓球技术等级”的应用研究。

4、全运战略下云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5、商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研究。

6、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的关系研究。

7、昆明主城区中老年人体育活动方式与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

8、低强度健身方案对呼和浩特市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9、翻转课堂在高校棒垒球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0、自省机制融合rpg游戏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的策略研究。

11、20x年啦啦操世锦赛花球舞蹈成套动作结构及动作技术分析研究。

12、20x年啦啦操世锦赛金字塔动作结构分析。

13、河南省十五所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4、西南地区高校髙水平非体育专业女篮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策略。

15、内蒙古自治区男子柔道运动员训练中运动损伤及致因研究。

16、内蒙古师范大学女篮与cuba女篮传统强队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

17、内蒙古师范大学校田径运动会概述及成绩分析。

18、呼和浩特市普通高校有偿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19、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共体育开设荷球运动课程的实证研究。

20、近代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因素研究。

21、象形拳与五禽戏比较研究。

22、蒙古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

23、内蒙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力的研究。

24、乒乓球运动在群众健身活动中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25、时间知觉与网球运动员发球质量关系的研究。

26、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李发彬抓举及其专项辅助练习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27、国际篮球专利技术领域竞争情报的可视化分析。

28、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29、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研究。

30、黔东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呼和浩特市城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

32、快易网球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3、滨州市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

34、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能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

35、扎兰屯市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36、包头一中女排自由人的运用与培养。

37、呼和浩特市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

38、河东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39、巴彦高勒镇村落体育的研究。

40、内蒙古中长跑队训练方法的特征研究。

41、竞技健美操五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研究。

42、乒乓球规则的演变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实践研究。

43、以赛马运动引领呼和浩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研究。

44、内蒙古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研究。

45、健身气功意象研究。

4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法规的研究。

47、探究式教学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应用的研究。

48、内蒙古自治区试点发行竞猜型赛马彩票的可行性研究。

49、公关对运城地区的武术影响。

50、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开展搏克项目现状调查研究。

51、全国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对比研究。

52、《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

53、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参与游泳影响因素的研究。

54、新媒介信息时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55、新中国成立以来宣武“抖空竹”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56、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韩刚多年训练安排的研究。

57、中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比较研究。

58、济南市部分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59、山东省社会功法管理模式的研究。

60、我国体育赛事运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体育类论文篇九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3到2004、5学习理论,:湘西地区的具体现状,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2004、6到2004、7研究阶段,课题研究分析,制定调查表,进行阶段总结,并评估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04、7到2004、9发放,收回问卷调查表,

第四阶段:2004、10到、2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整理成稿,

第五阶段:2005、3到2005、5请老师评价并发表。

体育类论文篇十

2、备战省运会冬训期间男子赛艇业余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分析。

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特征。

4、中国和巴西女排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5、安徽省高校专业组篮球队教练员现状研究。

6、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尤溪县为例。

7、校园足球的推广对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8、高校体育柔力球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9、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为失范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10、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11、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

12、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

13、专项训练中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14、渭南市青少年篮球培养现状。

15、高职院校公共田径选修课强化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

16、高校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研究。

17、浅谈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18、谈网球击球过程中的“放松”

19、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对湖南省城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

21、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22、中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易犯错误及对策。

23、高校校园足球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创建策略。

24、浅析瑜伽课程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25、当代体育用品的市场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26、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探究。

27、济宁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

28、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和维护的现状分析--以滨州为例。

29、安徽省宿州市雪枫游泳馆救生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30、成都市篮球培训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

31、欧洲足球冠军联赛进球特征研究。

32、运动竞赛裁判员的恶意执裁行为整治初探。

33、浅析散打鞭腿动作对膝关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我国毽球运动发展探究。

35、浅析足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36、论冬奥会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影响。

37、体育展示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发展问题探讨。

38、民族舞狮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

39、蛋白质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40、cba全明星周末赛制改革优化研究。

41、下旋球的分类及搓接下网原因分析。

42、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43、体育教育中引入橄榄球运动的研究。

44、奥运会视角下当代中国体育传媒发展研究。

45、体育游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46、论幼儿师范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形体训练要点。

47、篮球防守理念及主要防守环节初探。

48、河南省新农村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现状研究。

49、中国传统武术的“俗文化”特征辨析。

50、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研究。

1、校园足球的推广对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2、高校校园足球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创建策略。

3、20_-20_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进球特征研究。

4、浅析足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5、英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史研究。

6、中国足球怎样才能从落后变先进。

7、中国足球媒介话语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

8、浅谈校园足球文化的建构--以长沙德馨园小学为例。

9、我国贫困地区校园足球心率训练课的初步探析。

10、职业俱乐部对于校园足球开展的效能研究。

11、体育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以英国足球教练员迁移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12、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足球课中的应用研究。

13、从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看现代足球技战术最新趋势。

14、高校足球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15、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时心率特征的研究。

16、迷狂下的追求与诉求:足球球迷正能量文化心理培育研究。

17、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评价研究。

18、挑战与应战:论校园足球改革。

19、足球公共服务研究。

20、足球实践与足球规则的互动探析。

21、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训练学研究。

22、浅谈中国足球发展现状及原因对策。

23、浅析球感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

24、湖北省财政支持足球事业改革发展研究。

25、浅析足球视频档案在足球教育中的作用。

26、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花式足球运动研究。

28、大学校园足球文化环境构建。

29、足球技术概念及技术动作分类。

30、足球文化与中国足球发展现状。

31、少儿足球比赛头顶球技术的训练与运用。

32、中国足球的“供给侧改革”

33、足球职业化改革两次飞跃的思考。

34、改善与创新足球教学的方法。

35、我国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联盟机制探究。

36、足球训练理念与策略分析。

37、足球运动员转会引发的若干思考。

38、恒大足球行销策略的研究。

39、欧足联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的治理及启示。

40、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主场优势探析。

41、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2、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43、足球运动员品牌资产分析。

44、多元化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构建。

45、浅析足球运动员进球后庆祝手势的符号学。

46、浅谈足球守门员出击技术的运用。

47、浅谈现代足球比赛中技术特点变化。

48、“校园足球”建设热的冷思考。

49、社会足球伤害案件的运动技术合规性审查。

50、国外足球耐力热点研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2、如何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3、初中体育课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4、生命关怀视野下体育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5、多媒体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

6、适应时代潮流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7、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资源共享--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健康瑜伽为例。

9、体育教育信息化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10、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室内外多媒体教学欠缺的研究。

11、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强化策略分析。

12、微课在兼职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作用。

1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

14、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体育教学。

15、茶道对体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探析。

17、mooc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示范探析。

18、平板电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9、浅谈信息技术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体育的整合。

20、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1、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校体育教学与互联网+的模式探讨。

22、从远程视频教育的兴起谈体育教育的改革。

23、多媒体在高校篮球教学的应用路径探索。

24、某高校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25、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26、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英语课堂中的融合分析。

27、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8、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多媒体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9、信息技术在课外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0、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31、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

32、探析体育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33、慕课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思考。

34、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

35、标准驱动的美国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动态保障体系研究。

36、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取向研究。

37、微课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38、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微课的认识、使用。

39、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40、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41、技能演练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4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43、影响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因素分析。

44、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5、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46、基于运动项目微课的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7、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

48、我国体育教师地位低下原因本质分析。

49、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50、浅析新课程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类论文篇十一

个人相片。

姓名:

性别:

民族:

汉族。

1988年6月13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78cm。

体重:

153kg。

户籍:

福建厦门。

现所在地:

福建厦门翔安区。

毕业学校:

五中。

学历:

初中。

专业名称:

毕业年份:

工作经验:

一年以上。

最高职称:

其他。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职位名称:

随便;。

工作地区:

福建-厦门集美区,福建-厦门湖里区,福建-厦门思明区;。

待遇要求:

-3000元/月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1961年5月-1965年6月。

5445。

小学。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新手上路,请多多关照。

联系方式。

体育类论文篇十二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2、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研究措施:

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体育类论文篇十三

体育课虽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理由,学生却缺少基本的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甚至对体育这门学科还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究其理由在于:时至今日,中学体育课教学理念虽有了一定变化,但课堂教学仍没有多大的转变,大多还是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进行模仿动作,却忽视了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基本上是“男生打球女生聊,老师学生都自由”。201x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明确要求: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增强体能,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及科学健身策略,和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最终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也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也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应该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可以减轻学生自我揣摩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要做好体育理论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简直是不可能的。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始终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及手段教授学业,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

2精心准备,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由于现在学校、家庭、学生甚至社会对体育理论的重视还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与科学锻炼策略,出现了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穿着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等。有些同学热的汗流浃背,一停下来就嘴对着自来水狠喝一通;有的同学刚跑完长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有些同学吃过饭后马上就进行非常剧烈的体育活动……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开设体育保健课、运动生理课等有关生理和心理的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如:“科学锻炼身体的策略”,“进行激烈运动的注意事项”等教育,甚至可以让学生了解“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运动常见的疾病与防治”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要领与策略,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生活中常见安全理由的处理策略,从而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2.2关注学生需求,做到学有所用。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策略,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及要求,介绍裁判法,使学生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还可以向社会宣传体育,推动和推动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及普及。

2.3拓展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一些生动的课外知识,甚至可以结合“体育史”和历史典故讲授运动项目的起源、变迁的过程和一些名人轶事进行讲解,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最早的古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的产生及创始人”,以及“中、外体育的目前状况”等,告诉他们“足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每一次体育理论课。

2.4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

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3有效利用雨、雪等特殊天气上好体育理论课。

现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大多是利用体育课堂,但时间相对较少,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现在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受体育场地及设施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室外技术课便没办法上,体育课要么是学生上自习,要么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因此,有效利用好雨、雪等恶劣天气开展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体育理论学习时间,便于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

总之,体育课也应重视理论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教育,才能有效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体育意识,从而才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体育类论文篇十四

3、运动训练激活中枢ace2-ang(1-7)-mas轴延缓高血压进展。

4、运动训练治疗注意缺陷运动障碍伴平衡异常患儿的疗效分析。

5、健康教育结合运动训练对尘肺患者呼吸功能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训练研究进展。

7、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治疗效果研究。

8、长期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大鼠主动脉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9、20x-20x年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0、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11、强化下肢运动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肌肉力量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12、3d视力训练联合睫状肌运动训练在矫正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研究。

13、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16、我国中小学业余田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17、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运动自信的培养研究。

18、运动训练联合奥利司他对肥胖小鼠减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19、高尔夫数据化运动训练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20、离心运动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1、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心肌凋亡途径微小rna及其靶蛋白的影响。

22、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3、艾灸联合补阳还五汤运动训练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

24、长期运动训练延缓高血压进展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

25、悬吊运动训练纠正脊柱侧弯对慢性腰背痛的价值分析。

26、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

27、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研究。

28、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竞技训练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系统训练生物原理与当前中国传统“大周期”认识逻辑错误的对比分析(上)。

29、无线传感器网络下的体育运动训练系统设计研究。

30、运动训练强度智能分配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31、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32、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33、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34、初中学生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兴趣的培养研究。

35、激励理论在高校普通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36、浅析以人为本思想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37、高校篮球运动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38、高校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评《高校运动训练理论与管理研究》。

39、探讨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及其发展。

40、运动训练原则应用发展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1991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