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九年级下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理解公仪休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基础性诊断。
1、揭题,说说:从题目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发现本课有什么特点?
3、小结:介绍独幕剧的特点以及朗读注意点。
4、检查初读,正音,指导朗读。
5、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公仪休为什么不肯收下鲤鱼?
二、群体诊断与矫治。
1、设问;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精读感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的品格。
1、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圈画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味以及自我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对鱼的喜爱之情以及公仪休的见解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2、交流:相机出示公仪休的一段话,逐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理解。
a、可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1)(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2)(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3)(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4)( )我犯了法,( )吃不上鱼。
b、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5)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
1、指导朗读,提示: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和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朗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加以动作表演,真切体会语言。
2、通读全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优化矫治。
1、提示:根据人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及神态练习表演。
2、学生自主性练习(自由组合合作练习)。
3、指名上台表演,群体诊断、矫治。
五、迁移练习,优化训练。
1、思考:子明在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件事上明白了什么?又会怎么做?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或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
2、自主性练习。
3、交流,优化评讲。提示:表演或朗读时人物的语言、态度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当时环境。
北师大九年级下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北师大九年级下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九年级下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四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词,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与同学交流后,对嗦摘录的重点词句进行补充。
一、导入
1、看图,欣赏,师介绍油画。
2、学生观察,自己介绍画面,师强调观察的顺序。
3、说说画面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穗”字,同时介绍作者。
二、初读识字
1、自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请同学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哪些笔画容易错,共同记忆。
学习多音字“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分组分段读课文,其他组认真听,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的。
2、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总结写作和观察图画都应该有顺序)
3、自读课文,提问,师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自己的问题,怎样处理分类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看图,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还是景物?)
3、透过人物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默读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二、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3、学生回报自学情况。师板书学生的回报内容。
4、知道学生体会。
(1)、看第一位妇女,你觉得哪些词是重点?用⊿勾出来,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你还能想象到什么?(师总结: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应的人或事物,这种想象叫联想。师板书:联想。)
5、总结2、3、4自然段的学习。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语言,你会想到哪首诗?《悯农》齐背。
6、引读:这就是19世纪——(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1)、为什么作者画得如此逼真?(联系上下文)
(2)、齐读米勒的资料。(结合资料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们学习课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资料来辅助我们学习。)
(3)、师:正因为米勒对农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7、师引读:这幅画有——(学生读句子),画面本身是——(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8、看板书总结。(优秀的绘画作品总是能引发作者的联想与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
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积累句式
由于——————因此————————
(1)、齐读句子,了解句子关系,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关系
(2)、这个句子换个关联词,可以换成什么?
(3)、抽说,组织学生认真听,判断,评价。
(4)、写下来
(5)完善摘录笔记。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我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勾画句子,哪些是描写画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据画面的推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勾画,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在描写和欣赏绘画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加上自己的推想,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年级的学法指导有一条是:能指导学生自己勾出重点词句,然后品读重点词句,以及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勾画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勾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凡是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都是重点词句。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因而进一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句,说说自己能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到什么。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并体会他在文章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渗透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指导。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2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