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一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图案和色彩鲜艳,幼儿感兴趣,翻看故事书更是觉到内容的幽默与诙谐,与此同时我想把这个故事编成教案,在班级进行一次语言教学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经过反复琢磨我发现这本书除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而且能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自由地发挥和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更可以促进他们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我们中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准备工作。
目标的设计是根据我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制订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根据故事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在围绕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教学策略:其一、集体看书,通过阅读故事,让小朋友们初步地理解故事内容;其二、出示情景图,让小朋友对故事当中的场景能够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线索--母鸡散步进一步清晰;其三、图标卷轴的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启示。在两条线索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的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
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
图标卷轴、故事书、情景图
师: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谁?母鸡去散步,狐狸为什么跟在后面?母鸡被吃了吗?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看故事(书)
1、将回型针取下,根据故事的线索,丰富故事情节,边提问,边猜测。
2、师:母鸡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图
师:这就是母鸡散步走过的地方
3、师:狐狸一直跟在母鸡的后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后也没有吃到,这是为什么呢?
4、出示图标卷
师:原来呀,狐狸碰到了这么多倒霉的事情,这真是一只倒霉的狐狸呀!
师: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讲一边故事,想说的小朋友,我们一起讲这真是一本好玩的书,我们回去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吧。
在活动中小朋友能大胆地讲述、想象和猜测故事的情节,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他们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的开心快乐。经过这个活动小朋友能够积极动脑,不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在请他们猜测狐狸的遭遇时,还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在观察书上的图片中发现了很多细节,并且以此猜测想象和讲述,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不要担心小朋友在上语言课时,不会讲或是讲不好,只要老师在设计提问方面要恰到好处,提问句要具有启发性,那么小朋友的表现一定会令人相当的满意。
活动过程中我先用回形针把故事的部分内容隐藏起来,制造悬念,当小朋友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边想象边猜测,边讲述,使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精彩,接着采用展示情景图的方法,使他们对故事当中曾出现过的场景映像深刻,之后图标卷轴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想说、想讲的积极欲望,最后大家一起边看书边讲述,愉快的结束教学。这几个策略的使用,围绕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同时我还有发现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的提问语言,启发性的语言、引导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都要精练,点到即止,充分的发挥以教师的主导性和小朋友的主动性为主,多给他们机会来表达、讲述、表现自己和发挥想象,这样才能让两者之间产生互动和共鸣。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其实对小朋友来说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和空间,可以再创编或续编故事情节,可以在体育游戏中使用,书中曾提到许多动词有:走过、越过、绕过、钻过、穿过等,还可以玩角色游戏,更可以与其他科目相结合开展综合活动,例如在美术活动时用绘画的形式给故事创编其他的情节,他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坏人做坏事没有好下场。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三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四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
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信服()拆散()一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讷讷()。
2.折字释义,将字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合并讲讲意思(展示题)。
孝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主题: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理由。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展示题)。
5、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展示题)。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
1、摘抄文中对称句,简要说说美在何处。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一定要注意,语言要能打动读者)(展示题)。
【课堂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课堂检测】。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五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结束语: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的时候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
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
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一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附板书设计:
我劝说母亲委屈儿子背母亲孝顺尊老爱幼。
母亲依从孙子疼爱。
妻子尊重丈夫贤惠家庭幸福。
景物描写南方初春美景暗含希望母亲身体好起来尊老。
母亲眼中美景暗含母亲对孙子走小路的理解爱幼。
对称美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责任重大赡养老人抚养孩子。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七
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是日本作家五味太朗的作品。这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许多标志串成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见过的,但只要稍稍用心体会便能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故事里还暗含了情感教育的内容,如兔子先生从斜坡上摔下来会有小猫马上去扶起来。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小老鼠会去安慰它,带它去家里做客,去航海,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中班的孩子思维发展比较快,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想像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我依托绘本内容,设计了一节社会领域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绘本了解生活中标志的重要性,并能留心观察身边大大小小的标志。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了解其意义和用途。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1.《兔子先生去散步》ppt 。
2.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若干。
1.播放故事封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故事的主人公兔子先生,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谁?(出示兔子先生)他是兔子先生还是兔子小姐?为什么?(因为有领带)有一个关于兔子先生的故事,我们一起听听吧。故事的名字叫《兔子先生去散步》,散步是什么意思?(到外面去走走)
2.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师: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有一栋漂亮的房子,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为什么?(是兔子先生的家,因为门上有兔子的标志)。
师:有了标志真方便,很快就知道这是谁的家了。
(2)师: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往前走)于是兔子先生按照标志接着往前走,咦?这是什么标志?(楼梯)兔子先生看了看,哦,是楼梯的标志。于是,兔子先生就上了楼梯。提问: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接下来又是什么标志?这是什么形状?(桥)
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平坦的桥面。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慢慢走,小心摔跤。兔子先生小心地走过了桥。
(3)继续播放课件:
他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小心斜坡)这个标志兔子先生好像不知道,结果摔了下来。孩子们,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先仔细观察,再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
又有一个奇怪的标志,你们看这个标志像什么呢?兔子先生刚刚从斜坡上摔了下来,摔破了腿,很痛,所以怎么样啊?(哭了)所以这是眼泪汪汪的标志。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猫医生。医生帮它擦了点药水。接下来兔子先生要作一个选择,是回家去还是继续往前走?(幼儿猜测)
师: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只要能说出合适的理由,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看看兔子先生是怎么选择的。当然是继续往前走喽!猫医生提醒它:路上小心,一定要看清楚标志哦!兔子先生说:知道了,谢谢你!这又是一个什么标志(小心坑洞)兔子先生光顾着跟猫医生说再见了,没看清楚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
师:有些标志可以提醒我们,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的标志哦。
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幼儿猜测)
小结:原来这是小老鼠的家。小老鼠家的门上也有一个标志(船)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起去划船、看海。看,这又是什么标志?(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这是好朋友的标志,他们成了好朋友。
3.回忆兔子先生一路上看到哪些标志。
师:兔子先生在散步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标志?
4.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标志,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指示标志: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
警告标志:提醒我们可能发生的危险。
禁止标志:告诉我们这些事情不可以做。
5.我们认识这么多标志,课后可以画一画标志,还可以设计新的标志。
6.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找一找我们的幼儿园里有哪些标志吧。
在认识标志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他们的观察很仔细,能根据画面的提示很快猜出标志的含义。教师在与幼儿共读绘本的过程中,总结了几个知识点,比如,“有了标志真方便,很快就能知道这是谁的家了。”“有些标志可以提醒我们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要仔细观察,在开动小脑筋,也可以请大人帮忙。”幼儿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需要教师加以总结、提升,使之系统化,教师通过唤醒幼儿已有经验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理解标志的含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课件、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
师:绿绿的草地上有一间小屋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1、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
师: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又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现在你们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了吧。
师:小朋友当你们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三、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们看到过吗?
3、师:谁来说说你拼到的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九
这篇散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我”跑出室外,跑到春天里,见到了春风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练,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教学这课生字时,可以采用听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唤、格、丛、梢”4个字是形声字,教师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注意与形近字相区分。教学时可以采用“配对子”的游戏来识记这四个形声字,如把写着“木”和“各”的卡片配成一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形声字的组成规律。
“铃”字最后一笔是点,“梢”第四笔是点不是捺,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
朗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读好感叹句。“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读好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睁着大大的眼睛”等句子描绘的是春天的风光,要将“高大笔直”“大大的”等词语通过语调的变化强调出来,从而表现出春天里景物的特点。
(3)读好最后一句话。这个句子表现的是春天风光的辽远与美丽,朗读过程中应该用稍慢、舒缓的语调进行朗读。
(1)读一读,写一写。
活动有三项要求: 前五个词语要求会认、会读; 后五个词语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会写; 积累词汇。
(2)读一读。
这一训练所提供的4个句子,写得优美顺畅,反映出春天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而言,这组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样写的好处告诉学生,并体会将春风、春天等事物作为人来写的好处,但不必将修辞的概念告诉学生。
(3)玩一玩,说一说。
本题训练的目的在于感受春天、描绘春天,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春天,并按照一定的条理叙述下来,有能力的同学写一写。说明:图中上面的四幅图是给学生提供“玩”的例子。其中第二、三幅图是利用废旧物品做的小玩具。一个是利用午餐盒盖做的小车;一个是利用方便面碗和酸奶瓶做的小车。这些都是利用风力来活动的小玩具,体现出“我和春风一起玩”的主题。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如果学生问到“我”为什么可以拉着“春风的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我”沐浴在春风中,就像和春风手拉着手一样。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一
2、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品析优美的语言。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一、导入:
a: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b:(或:我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二、第一遍阅读——理解文意(自读)。
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遍,建议你用自己擅长的读书方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拟这个题目的理由。
(师生互动)。
三、第二遍阅读——品评人物(品读)。
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现在老师建议你再这样朗读课文:你把自己当作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读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一共写了几个人?哪一个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请读出文中写的感动你的人的句子。
(师生互动)。
母亲:“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信赖。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
——心理。(爸爸孝顺、有责任心)。
——聪明。(我乖巧、懂事)。
——面子。下面我们把文章最后一段齐读一遍。(妻子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四、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五、第三遍阅读——品味语言(跳读、析读)。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美,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同位之间探讨一下。(提示:从景物描写句、含义丰富句、对称句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
教师举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
再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由甲说到乙,再由乙说到甲,便构造成这种妙句。
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找一找。(师生互动)。
六、情感生成。
说一说: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在你父母生日那一天你是怎样做的?你准备怎样做?
七、结课。
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八、布置作业。
回到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父母的事。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二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
一、简要提示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a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时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释下列词语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问题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
三、梳理与反馈
1、梳理
(1)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2、反馈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三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从文本到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的美好。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引导学生用心的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字词积累。
熬嫩芽霎时分歧水波粼粼。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
1、文中“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
1、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1、“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2、“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3、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四)、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引导: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呢?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尊老爱幼。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四
1、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家的快乐。
2、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请大班幼儿利用美工课将水果装饰成“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三口
3、水果房子一座、玩具架三个(分别标有“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
(一)认识苹果一家三口,学习3的点数
1、鼓励幼儿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提问:这个快乐的家中一共有几口呢?
2、出示苹果房子,以“苹果一家”来做客的游戏口吻引入,师逐位请出苹果的'家人。
〈1〉请大家瞧瞧苹果爸爸、苹果妈妈、苹果宝宝分别是谁呢?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最大的是爸爸、第二大的是妈妈、最小的是宝宝)
〈2〉提问:这个漂亮温馨的苹果家中一共有几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爸爸亲亲小宝宝、妈妈也亲亲小宝宝、一家好快乐呀?(渲染幼儿感受家的幸福快乐)
(二)点数水果一家,师巡回指导。
1、请你们找一找你们的水果一家藏在什么地方,数一数你们家中的水果一共有几个,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和出总数。
(三)分送水果一家。
1、请幼儿谈谈水果爸爸、妈妈、宝宝要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根据架子上的标志进行分送:送水果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买菜,宝宝去上幼儿园。
(四)幼儿品尝水果。
1、引导语:苹果一家来做客,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味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在边吃边说的愉快气氛中自然结束。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五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四、比较阅读。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六
除了景物描写,文章中还有一些语句,它们两两相对,比如: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投影展示)。
(1)同学们找找文中这样的语句,勾画出来。
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学生概括这些句子的特点。
明确:和谐对称、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七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春天来了,去欣赏优美的景色)。
5.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劝说母亲?(投影出图片,请学生结合图片进行描绘)。
6.那作者是怎样描绘初春的景象的?(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7.提问:你觉得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好不好?写了那些景物?(新绿、嫩芽、水泡)。
有什么样的特点?(勃勃生机)有怎样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创设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字词,流利、生动的复述课文;通过 找―― 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找――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一幅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学生会围绕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领略这篇散文所带来的和谐与美。
二. 预习反馈,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 : 熬过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背 翘
2. 点评学生读字词。
三. 整体感知:请学生看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来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过程中主要围绕产生分歧的缘由及解决分歧的`结果来复述。)
四. 体悟文章:(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课文)
1.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语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从儿子或孙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出发,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题目“散步”是从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学生带着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换一个角度为本文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会以“家”、“感动”、“三代”、“爱”……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达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牺牲、责任与理解,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才能创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综合学生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认识到贯穿散步始终的是一个“爱”的前提。
五. 拓展实践: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动的小事。
六. 布置作业:以“我爱我家”或“_______, 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七.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慈爱的母亲
纯节奏散步教案篇十九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四)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37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