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一
1、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以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点为切入点,从“同素”和“异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帮助学生从微观结构角度认识两种晶体中碳元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认识它们性质不同的原因。同时,通过介绍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热点:c60和碳纳米管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点。
2、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足球烯”、“纳米碳管”等碳的不同单质。
3、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知识。
以金刚石、石墨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金刚石、石墨、和纳米管道的结构
[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差异性。
[归纳]同素异形体
定义:
强调:
实例:
构成石墨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在石墨的每一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3个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排列成平面六边行,无数平面六边行形成平面网状结构,石墨的不同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列表比较]
[介绍]明星分子“足球烯”
[思考]足球烯结构和金刚石、始末、纳米管道有何不同
[设问] na和na+是同素异形体吗?
[讲述]除了c元素有同素异形体外,o、s、p元素也有同素异形现象
[板书设计]
一、同素异形现象
1.同素异形体:
2.强调:
①同种元素
②不同结构(性质不同)
③可以相互转化
3.实例:
①金刚石与石墨
②氧气与臭氧
③红磷与白磷
[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b)与14n含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3、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科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小题:
①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②o2和o3是。
[第二课时同分异构现象]
【课题二】同分异构现象
1、以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1、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3、利用碳的成键特点与成键方式的知识,理解组成相同的分子由于原子间的成键方式、排列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
4、让学生自己尝试连接丁烷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体验和感知同分异构现象。
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学生依照碳原子成键的可能方式动手实验,探究原子的不同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观察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位置,将会对分子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产生深刻的印象。
各种同分异构现象
[复习回顾]
1.同素异形体的定义: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
[知识梳理]
依据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价键规律,请你思考一下你可以拼成几种分子式符合c4h10的结构?请用结构式表达出来。(可不填满也可再加)
[课堂活动]p20制作分子结构模型
[归纳总结]
1.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说明1:概念中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①主链碳数不同——碳链异构
②支链(或官能团)位置不同——位置异构
③官能团不同——类别异构。
说明2:分子式相同,式量必相,但反之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式量相同,并不表示分子式就一定相同。举例说明。
说明3:分子式相同,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必相同,反之则不一定成立。举例说明。
说明4:同分异构体的最简式必相同,但最简式相同,则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说明5: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比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因为支链越多,分子就越不容易靠近,分子间距离越远,分子间作用力也就越小,熔沸点越低。
3.写出你所了解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及结构式: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为同分异构体
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种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小结]“三同”的比别:
概念描述对象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课后习题]
1、对于同位素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与质量数不同
b.原子序数相等,并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相同的质量数
c.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则中子数不同
d.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数与原子序数不同
2、818o、816o、o2—、o2、o3是( )
a.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b.五种氧元素
c.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氧的五种同位素
3、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依c、d、 b、a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且已知a、c同主族,b、d同主族;b、d两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a、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两倍;c元素与其它三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有关化学用语:①a的元素符号; ②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c、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⑵同时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试写出其中两种的化学式(要求:其中有一种水溶液呈中性) 、 。
①a+e ②b+c a+d 。
[第三课时不同类型的晶体]
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质性质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3、认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
2、运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向学生展示一些晶体的微观结构。
3、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内容。
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培养学生自觉的在事物的实质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相关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与物理性质
相关晶体的结构
[知识回顾]
1.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定义
2.晶体的定义:。
[知识梳理]
1.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分为和;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2.构成晶体的微粒有。
[板书]一.离子晶体
1)定义:。
2)在nacl晶体中
②晶体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是;
③在nacl晶体中是否有nacl分子存在? ;
3)注意:一个晶胞中离子的四种位置
①、晶胞里的离子②、晶胞面上的离子
③、晶胞棱上的离子④、晶胞顶点上的离子
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一般说来,离子晶体硬度,密度,有较的熔点和沸点;(为什么?)
②离子晶体的导电。
二.分子晶体
1)定义: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①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判断的方法:看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否是分子。
2)物理性质
①分子晶体具有较的熔沸点和较的硬度,如co的熔点为—199℃,沸点为—191.5℃。(为什么?)
②分子晶体导电性。
3)常见的分子晶体
4)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
在二氧化碳的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的周围有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原子晶体
1、定义:。
2、构成微粒。
作用力。
3、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
a.熔、沸点b.硬度c.溶解性
4、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个o原子形成个共价键,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周围和个si原子相结合成键。
[回顾]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
四.金属晶体及其特点
[小结]三种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微粒作用力熔沸点事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是112.8℃,沸点是444.6℃
d.熔点是97.80℃,质软、导电,密度是0.97g/cm3
2、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干冰b.金刚石c.水晶d.晶体硅
3、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o2和sio2 b. co2和h2o
c. nacl和hcl d. naoh和na2o2
4、设nacl的摩尔质量为m克/摩,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克/厘米3,阿佛加德落常数为na。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厘米。(写出计算过程)
5.下表中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③氯化钠晶体中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④氯化铝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依据晶体的性质和题给数据来分析)
a.只有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1.碳的同素异形体
(1)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富勒烯,它们的不同性质是由微观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
体空间网状立体结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当切割或熔化时,需要克服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金刚石是自然界已经知道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材料,它的熔点高。上等无暇的金刚石晶莹剔透,折光性好,光彩夺目,是人们喜爱的饰品,也是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颗粒较小、质量略为低劣的金刚石常用在普通工业方面,如用于制作仪器仪表轴承等精密元件、机械加工、地质钻探等。钻石在磨、锯、钻、抛光等加工工艺中,是切割石料、金属、陶瓷、玻璃等所不可缺少的;用金刚石钻头代替普通硬质合金钻头,可大大提高钻进速度,降低成本;镶嵌钻石的牙钻是牙科医生得心应手的工具;镶嵌钻石的眼科手术刀的刀口锋利光滑,即使用1000被的显微镜也看不到一点缺陷,是摘除眼睛内白内障普遍使用的利器。金刚石在机械、电子、光学、传热、军事、航天航空、医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是片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其它碳原子结合,同层中的离域电子可以在整层活动,层间碳原子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相结合。石墨是一种灰黑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天然石墨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性好,摩擦系数小。石墨被大量用来做电极、坩埚、电刷、润滑剂、铅笔等。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在适当条件下使某些原子或基团插入层内与c原子结合成石墨层间化合物。这些插入化合物的性质基本上不改变石墨原有的层状结构,但片层间的距离增加,称为膨胀石墨,它具有天然石墨不具有的可绕性,回弹性等,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在石油化工、化肥、原子能、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2)碳60
1985年,美国德克萨斯洲罗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第三种形式的单质碳c60,c60是由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c60为黑色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苯等溶剂中。人们以建筑大师b.富勒的名字命名了这种形式的单质碳,称为富勒烯(fullarene)。这是因为富勒设计了称为球状穹顶的建筑物,而某些富勒烯的结构正好与其十分相似。c60曾又被称足球烯、巴基球等,它属于球碳族,这一类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n,n为28到540之间的整数值,有c50、c70、c84、c240等,在这些分子中,碳原子与另外三个碳原子形成两个单键和一个双键,它们实际上是球形共扼烯。
富勒烯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富勒烯分子笼状结构具有向外开放的面,而内部却是空的,这就有可能将其他物质引入到该球体内部,这样可以显著地改变富勒烯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化学家已经尝试着往这些中空的物质中加进各种各样的金属,使之具有超导性,已发现c60和某些碱金属化合得到的超导体其临界温度高于近年研究过的各种超导体,科学家预言c540有可能实现室温超导;也有设想将某些药物置入c60球体空腔内,成为缓释型的药物,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单分子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富勒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各领域。
(3)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可分单层及多层的碳纳米管,它是由单层或多层同心轴石墨层卷曲而成的中空碳管,管直径一般为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多层碳纳米管是管壁的石墨层间距为0.34纳米,与平面石墨层的间距一样,不论是单层还是多层碳纳米管,前后末端类似半圆形,结构基本上与碳六十相似,使整个碳管成为一个封闭结构,故纳米碳管也是碳簇的成员之一。碳纳米管非常微小,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宽,是长度和直径之比很高的纤维。
碳纳米管强度高具有韧性、重量轻、比表面积大,性能稳定,随管壁曲卷结构不同而呈现出半导体或良导体的特异导电性,场发射性能优良。自1991年单层碳纳米管的发现和宏观量的合成成功以来,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富勒烯和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2.磷的同素异形体
磷有多种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主要有白磷、红磷、黑磷等。
固体白磷(p4)是白色的,遇光逐渐变成黄色,它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白磷有毒,误食0.1g就能致死。白磷呈正四面体结构。白磷性质较活泼。它和空气或潮气接触时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这便是白磷在暗处发光的原因,叫做磷光现象。白磷的着火点为313k,在空气中容易自燃。白磷要保存在水中。利用白磷的易燃性和生成物五氧化二磷能形成烟雾的特性,可制燃烧弹和烟雾弹。在工业上,白磷主要用在制造高纯度的磷酸、磷酸盐、农药、信号弹等的制造。
红磷是一种暗红色粉末,它难溶于水和二硫化碳,没有毒性。红磷的结构可能为p4正四面体的一个p—p键断裂后形成的长链状。红磷的化学性质比白磷稳定得多。红磷要加热到513k才燃烧,生成物也是五氧化二磷。红磷用于火柴生产,火柴盒侧面所涂的物质就是红磷与三硫化二锑等的化合物。
黑磷具有石墨状片层结构,有导电性,有“金属磷”之称。黑磷化学性质最稳定。
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在533k,就会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689k时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凝华为白磷。
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实验:取一支长约30厘米、直径约1厘米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在玻璃管里放入两粒黄豆大小的干燥红磷,用细玻璃棒把它推到玻璃管的中部。把玻璃管平夹在铁架台上,在盛红磷的部分微微加热。开始时红磷会着火燃烧,有白烟产生。但因玻璃管的一端已被塞住,空气不能流通,火焰就熄灭了。不久在红磷两旁玻璃管的内壁上各有一薄层白磷出现。把这支玻璃管取下,放在开有一个小孔的纸盒里。在暗处通过小孔观察,可以看到白磷在发光,不久即熄灭。拔掉一端的塞子,轻轻摇动玻璃管使空气流通,白磷又重行发光。
3.硫的同素异形体
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最常见的是晶状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斜方硫在369k以下稳定,单斜硫在369k以上稳定。
将单质硫加热到369k,斜方硫不经熔化直接变成单斜硫。当它冷却时,发生相反的变化。若把加热到503k的熔融态的硫急速倾入冷水中,纠缠在一起的长链被固定下来,它就会快速冷却形成一种软橡胶状、可以拉伸的弹性硫,经放置后弹性硫会逐渐转变为晶状硫。
4.臭氧
(1)臭氧的化学性质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性体,为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臭氧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在高温下分解迅速,形成氧气。ag、hg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反应。臭氧在大气污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臭氧与烃类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是一种广普高效消毒剂。
(2)臭氧对人体的危害
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3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浓度在0.1-0.2mg/m3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3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惩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3)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来源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规定臭氧浓度不得大于0.1mg/m3。我国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规定,1h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m3。(gb/t18202-20xx)
5.固体的晶态和非晶态
晶态的固体称为晶体,非晶态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
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的内部构成微粒都在空间呈有规则的三维重复排列而组成一定型式的晶格。这种排列称为晶体结构。晶体点阵是晶体粒子所在位置的点在空间的排列,相应地在外形上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几何多面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还具有各向异性,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力学性质(硬度、弹性模量等等)、热学性质(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等)、电学性质(介电常数、电阻率等等)光学性质(吸收系数、折射率等等)。例如,外力作用在石墨上,垂直与石墨片层的方向很容易裂开,但在片层上裂开则非易事。在云母片上涂层薄石蜡,用烧热的钢针触云母片,便会以接触点为中心,逐渐化成椭圆形,说明云母在不同方向上导热系数不同。晶体共同的性质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单晶体简称“单晶”。单个晶体构成的物体。在单晶体中所有晶胞均呈相同的位向。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自然界存在的单晶,如金刚石的晶体等。亦可由人工将多晶体拉制成单晶体,如电子器件中所用的锗及硅的单晶体。掺有特定微量杂质的单晶硅,可制成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及太阳能电池等。
多晶体由许多晶体(称为晶料)构成的物体,称多晶体。一块晶体是由许多小的晶粒聚合起来组成的。每一晶粒又由许多原子构成。原子在每一晶粒中作有规则的整齐排列,各个晶粒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一块晶体中,各个晶粒的取向彼此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尽管每个晶粒内部原子排列很整齐,但由于一块晶体内部各个晶粒的排列不规则,总的来看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多晶体不能用来制造晶体管。
非晶体是指组成它的原子或离子不是作有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由于内部构成微粒的不规则排列,非晶体的外观不具有规则外形。如玻璃、松脂、沥青、橡胶、塑料、人造丝等都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由稠逐渐变稀,成为流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是一切晶体的宏观特性,也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例如,若在玻璃上涂一薄层石蜡,用烧热的钢针触及背面,则以触点为中心,将见到熔化的石蜡成圆形。这说明导热系数相同。
6.同质多晶现象和类质同晶现象
同质多晶现象
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是晶型,称为同质多晶现象。如氯化铯(cscl)晶体,常温下结构类似于钨晶体型,但在高温下,却可以转变成类似于氯化钠型。将硫加热熔化,从室温到95.50c时,硫(s8)从正交硫结构转变为单斜硫结构。
类质同晶现象
有一些组成不同,但化学性质类似的物质能够生成外形完全相同的晶体,称为类质同晶现象,例如,明矾[kal(so4)2·12h2o]和铬矾[kcr(so4)2·12h2o]都形成八面体结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的这类物质能同结晶出来,生成完整均匀的混晶。这种现象能够解释元素在地壳中一定范围内的伴生现象。对矿物的开采具有指导价值。
7.晶体类型和物质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晶体可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等四类。四类晶体的内部结构及性质特征归纳如下表。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顾。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39实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39实验3-2(让学生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
2na + o2==na2o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0 科学视野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1实验3-3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2)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板书】(3)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4)钠与硫反应:2na+s====na2s
【学生探究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怎样?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归纳、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课后小结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拓展、探究】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
5.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板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4na+o2====2na2o b.2na+o2 na2o2
c.2na+cl2 2nacl d.2na+s====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4、钠的存在及保存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卤素教案及练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3.使学生对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有一个大致印象。
4.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认识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卤素性质的比较。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总结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启发、归纳、实验、讲解、自学等。
第一课时:卤素的物理性质及卤素与氢气、水的反应。
第二课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化银和碘化合物的知识。
第一课时:投影仪、保存少量液溴的试剂瓶、封有碘的玻璃管、i2固体、溴水、碘水、酒精、ccl4溶液、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第二课时:投影仪、溴水、碘水、ki溶液、氯水、nabr溶液、nacl溶液、ccl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淀粉液、胶头滴管。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四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必修2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着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要求学生了解: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板书: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最佳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
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3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