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0:58:12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4 10:58:12     小编:薇儿

发展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之一。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摈弃琐碎的事务,可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总结,不妨先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找到启发。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天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美丽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

二、赏析“窗”的美点。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

1、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

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好、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像《窗》一样,精炼、含蓄。

2、写法。

(1)对比。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优美。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写景色非常优美,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和我一样对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响,接下来请大家在我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这些美好吧!

明确:更能够突出靠窗病人为病友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说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美丽谎言。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还竭尽全力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见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可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造成了一种落差。

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无比赞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无情地嘲讽和鞭挞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们在《孔已己》和《范进中举》中已学过对比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2)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过程:

享受--羡慕--妒忌--恨--取代。

3、结尾。

本文的结尾巧妙在何处?

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心灵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这个结尾正是文章最具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这正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这个特点,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他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进一步品味这结尾的无穷魅力。

(1)如果给《窗》的结尾再加两个字,你们猜我会加哪两个字?“活该!”。这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代学习的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最后一段,一个词成一段,多么有力和痛快。今天被戴婷婷同学借用到《窗》的结尾,由此可见,同学们要多读书,多看书,这样就能在关键的时候将自己所学都用上了。

(2)如果结尾改为“他看到的是一幅幅怡人的美景。”这样的结局仿佛就告诉人们做一个损人利己的、见死不救的人是有善报的,是有好结果的。这就违背了世人的正确的道德观。

三、畅所欲言说感悟。

如果我要大家在你们的微博上每个人发表一条学完《窗》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四、教师赠言。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五、回顾目标。

1、题目含蓄简洁。

2、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4、结尾要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学会写作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原来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大家发挥想像力,续写一段情节,要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二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五带的划分》。

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步骤】。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原因。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原因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三

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诵读:疏通文字。

(一)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a、妙在扣景之特征。b、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c、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

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四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 呻吟(yin2) 翡翠(fei3)

掠起(1ue4) 困乏(fa2) 蜿蜒(wan1 yan2)

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十二段至十五段)。

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回答,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二)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提问: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五、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五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__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上一课对内改革相对应。以深圳特区为例,了解__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内改革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不善于独立思考,能动性较差。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了解重要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时空观念: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理解对外开放的宏达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了解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并支持我国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深圳为例认识__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1978年,__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____的召开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农村逐步实现了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内容的_______。城市进行以_______为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

【设计意图】本节课知识与上两节课联系性较强,设置复习巩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前两课知识点,更容易做好衔接。

导入:(音频《春天的故事》)正在播放的这首歌曲,歌颂的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__,__届__全会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他又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如何对外开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对外开放》。

活动二:小组讨论。

问题设置:

1、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2、这些条件中,哪些是我国具备的、哪些是我国不足的?

3、如何克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处?

学生回答:技术、资金、劳动力、市场、经验等。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和重组的劳动力。但是技术落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引进技术、经验和资金。

老师:我国最先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从地理角度看,都在那两个省?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在广东省和福建省。

(老师补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我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设置特区,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史料:1979年春,__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提出在那里可以划出一块地方来,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以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决策,对加快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必修二第13课》。

老师总结:“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的经济政策,如减免税收、给予特殊待遇等,以吸引外资,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广东福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可以吸引大量侨资;依靠大陆腹地,自然资源丰富。

【设计意图】教材中对于这一部分叙述完整,表述清晰;内容上不难理解。因此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活动三:体味成果。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

材料二: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__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老师:实践证明,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用图片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变化,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

活动四:地图应用。

老师:试点的成功,证明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1984年,__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撬动它,就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请同学们拿出历史地图册,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找出1984年以后我国新开放地区,并做好标注,仔细观察并思考,我国开放格局的特点。

归纳:

18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8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首府,几年后,又开放了一大批内陆市县。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标注,发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更有助于加深记忆。

活动五:小组讨论。

材料一: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20__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__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老师:根据两则材料思考并讨论。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3、面对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归纳总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理解,结合小组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在世界经济浪潮中,面对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课堂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目睹了对外开放政策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了解了“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也看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的历史性一刻。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__同志的高瞻远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抉择,更离不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1)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设【设计意图】版块。

(2)引用的文字及图片材料请展示在教学设计中。如确实无法展示(如视频音频)请文字描述即可。不要插入超级链接。

板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__)。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六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活动目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找一找和议一议。

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

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3)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

三、写一写。

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七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将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学情简析:

共有二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46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60人。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教材简析:

全书共有12个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教学总体目标

1、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

3、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4、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5、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教学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研专题及作法

(1)教研专题:关于学困生的评价倾斜模式

据研究表明,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都按同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长期以来的评价用的是同一把尺子,导致了部分学生止步不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以倾斜式评价促进他们的发展。

(2)具体做法

1、让胆小的学生参加小组活动,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放松心情,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教师根据他们参与的认真态度,设立参与奖。

2、每月先让学生写出书面的自评(评价包括各个方面,如:书写,单词、句型的掌握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主要写出与上月相比进步的地方和本月的奋斗方向,教师根据情况设立进步奖。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把学生的进步告诉家长。

4、以语言评价为主,对学生进行对话式的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学校行事例自己排。

八、辅优补差安排

(1)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八

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二情景。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

(1)现在请你也观察一下,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3)你有新的结论吗?

[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每组派代表分别自己总结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发现能否将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用弯曲的手臂形象地表示勾、股、弦的概念,板书勾股定理,进而给出字母表达式.

[活动3]教师多媒体展示。

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的图案.你见过这个图案吗?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九

小时候,我们经常学过一篇讲述腊八粥的`课文,这或许也是我们第一次了解腊八节的一篇文章,其实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不知道腊八节这个节日。当然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腊八的古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6、《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7、《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8、《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十

从我上学我就爱上了、迷上了诗词。我经常手捧一本古诗词在那认认真真的读,房里也时常传出我读古诗词的声音。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中华文明。

在古人眼中,国为重有国才有家,他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每个诗家词人都写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也写出了对处于战乱的国家的担忧。触发杜甫对于眼前的破败景象的感叹,对于家人的担心才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仿佛来到了破落不堪的洛阳,来到了昔日唐朝的首都。看到了许多破败的房子边的杂草,看到了杜甫的眼泪滴在了草上,看到了杜甫脸上对妻子的担忧。触发了陆游对渴望中原统一的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仿佛看到了陆游脸上的泪花,触发了陆游对金朝入侵时,四海为家的百姓的怜悯“遗民泪尽胡尘里,难忘王师又一年。”

诗人们讲义气,他们爱朋友。亲人可以不见,朋友不能不见,可见朋友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每个诗人对自己的朋友都展现了自己豪爽的一面,比如李白在《将进酒》里说的“岑夫子、丹丘生,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豪迈的说千金算什么,朋友最主要的。王勃当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担任少府职位,当时杜少甫怕这一分别恐怕再也见不到,王勃安慰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情是永不分离的。更令我感叹的是白居易当时被贬为江州司马,遇到了一位同样命运悲惨女子,他十分感叹自己的命运和这女子的相似,于是便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在诗人们的眼中家乡是最值得留恋的,比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卓花未”里,王维对一位从他家乡来的人问他家乡的事,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也正如李白《静夜思》所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天上的明月,不禁想起了多年未回的家乡。王维在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写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王维的思乡怀亲之情。

我对诗词的感情并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冲淡,我爱诗词的韵味,爱她的魅力,爱她的不朽!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2011年8月29日。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五个单元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在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让教师能更好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在实验、插图、练习中,设计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总目标:

1、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二)、各章节目标:

“声现象”单元分五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利用”。第一、三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声音的特性”,让学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特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本章在内容上,以大量的图片、想想议议、动手动脑等等感性材料使得形式活泼而且涵盖了多种的有益的信息,让学生更易掌握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光现象”单元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及光的色散等。本章中实验非常多,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强调了实验作用重要性。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透镜及其作用”单元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的拓展,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的密切,物理是很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态变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同时还运用了图像法,让学生更易认识物理现象变化规律。

“电流和电路”单元分为两部分,一为静电知识,二为电路知识。要求学生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征”“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计的使用及物态变化”“电路的识别和连接”等知识点,它们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伏笔,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中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电流和电路”中“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连接”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去学习,需学生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法和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4、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按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进行教学,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

1、声现象约6课时(1~3周)。

2、光现象约8课时(4~7周)。

3、透镜及其应用约8课时(8~11周)。

4、物态变化约5课时(12~14周)。

5、电流和电路约11课时(15~20周)。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节课《辽阔的疆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国士的辽阔和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分布。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性非常强,是学生较为全面了解我国自然国情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我国较为全面和基本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第一章的基础,也是本册书的基础。

由于本节知识基础性强,加之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所以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较为容易。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国士的辽阔和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分布,其知识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记忆性,理解性的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一些常识性、基础性地理知识的.识记上。学习的重点在于迅速识记相关地理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尽可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随堂识记,牢固记忆。

1、认识了解我们伟大祖的优越位置。

2、认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疆域和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

1、能通过地球仪,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说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及其位置。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认识和识记。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现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异性同学,明确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2、能力目标: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3、知识目标: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均在于:男女生应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正常交往。

讨论法、活动法

(一)兴趣导入

(出示两组照片:一组是两张婴儿的照片,另一组是一张男女中学生合照的照片)

师:两组照片哪一组更容易区分性别?为什么?

学生回答: 略

师: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会悄悄地发现无论自己还是周围的同学在生理上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你们已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使性别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男生更像男生,女生更像女生,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近“男生,女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7页第二单元第三课。

出示课题(板书):男生女生

(二)自主探究

(播放歌曲《我是女生》,出示歌词)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我是女生,奇怪的女生......

师:这首歌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心目中最欣赏什么样的女生?女生又欣赏什么样的男生呢?请同学们填写课本37页探究园里的问题。

(男生和女生分别请3--4个发言,老师做适当的记录)

师:虽然刚才同学们用的词汇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看勇敢、宽厚、坚强的男生和热情、善良、温柔的女生最受异性同学欢迎,我想这和同性同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是怎样形成欣赏这样的男生/女生、不喜欢那样的男生/女生的印象的?(过渡到男女生交往的问题)

小调查:小学是女子学校或男子学校的同学有多少,有没有从未和男生说过话的女生或从未和男生说过话的女生。

师:同学们在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和异性同学进行交往,但异性同学毕竟存在性别和个性的差异,请每位同学们讨论在与异性同学交往当中遇到过哪些烦恼和困惑,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是什么?然后请各小组长搜集并归纳本小组的意见,进行发言。(10左右分钟,老师做相应的记录)

师:同学们的这些烦恼和困惑一定是在具体的事情中产生的,能否通过小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用你们认为的恰当方式处理这些烦恼和困惑。

(三)讨论好动:男女同学该不该交往?

论点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情。

论点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论点三: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

论点四: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论点五: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

(四)热点探究

男女生之间应如何交往呢?然后请各小组长搜集并归纳本小组的意见,进行发言。(10左右分钟,老师做相应的记录。过渡到男女生交往的方法)

师:根据各小组的意见,男女同学交往的恰当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a、自然大方,合作互助(打出字幕)

男女生既不能故意压抑和异性交往,也不能交往过密,举止亲昵,应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交往,建立纯洁的友情。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宜只在个别人之间建立,而应该在集体活动中发展,应尽量扩大交往的范围,这样才会有更多机会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样也可避免他人误会。同时男女生本身并无性别优劣,在生理结构、性格发展和思维方式上各有所长,要做到取长补短,学会互助合作,才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b、相互尊重,文明用语(打出字幕)

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意愿。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艺术,一句话能把人逗乐了,也同样能把人惹恼了,在男女生交往中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男生自尊心强,女生不要出言不逊,伤害男生;男生也不要大大咧咧,不小心得罪了敏感的女生,更不能利用体质方面的优势欺负女生。

c、自尊自爱,把握尺度(打出字幕)

每个人都很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懂得自爱,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友情。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不由自主地注意异性,渴望与异性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够得到异性的注意与肯定,这种情感是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引导,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依然可以保持纯洁美好。但如果过早地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等于提前品尝未成熟的果实,滋味肯定是苦涩的,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对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人际交往都有影响。要进行符合年龄身份的交往,掌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技巧和尺度,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

花季的情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然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我们千万不可以在春天就挥霍夏天。莫让情感航船过早靠岸。

八年级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四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下面我大家整理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课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八下课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丛弟(其二)》刘桢(八下课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课外)。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八下课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王维(八下课外)。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课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八下课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八下课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八下课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课外)。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范仲淹(八下课外)。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4374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