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精选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7:28:09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4 17:28:09 小编:字海

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改进的方向。如何培养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使自己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出色和独特?如果你正在写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一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大家园》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这是一首曲调活泼、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并带有浓郁民族韵味的歌曲。这首歌曲于20xx年获得全国第一届音乐金钟奖。全曲为4/4拍子,采用c大调。歌曲的前八个小结以简练上口的歌词、稍有起伏变化的旋律,形象的表现了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景象。9至12小结,歌词简练,但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52"大跳音程,表现了作者对甜甜的大家园由衷的赞美。13至31小结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更为宽广、舒展,加上前面的主题旋律不断反复穿插出现,更为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团员,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情景。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培养学生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参与一系列音乐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中华大家园的温馨和美好的审美情趣。

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用运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大家园,同时向学生渗透中华大家园的相关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大家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走进"甜甜的大家园"。

课件展示:"甜甜的大家园"里硕果累累的果园景象,让学生充分感受"甜甜大家园"的美丽。(背景音乐《甜甜的大家园》初听歌曲旋律。)然后我有问:以上观赏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硕果累累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哼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的主题旋律。

接下来就是学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然后学唱曲谱。说一说你认为最难唱的乐句,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难点,最后随琴齐唱曲谱。接下来学唱歌词。

2、学唱《甜甜的大家园》我的设计意图是,用运多媒体的魅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美化"甜甜的大家园"。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首歌曲更有艺术感染力呢?引导学生说出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打击乐即兴伴奏、伴舞、带领唱的合唱、有说有唱等。我对美化活动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汇报、学生互评等。最后共同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风趣的演唱歌曲。然后用打击乐即兴伴奏等多种形式参与演唱活动,最后做一小结。

美化"甜甜的大家园"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用多种方式来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展望"中华大家园"。

我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该怎样"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我做一小结。学生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最后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和人生观。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二

教学是为了促进同学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同学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久远来看,让同学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同学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和发明、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因此,我在设计《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掌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规范》倡议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需解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同学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实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同学、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沛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同学体味扬科的凄惨,激起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一)、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同学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掌握一条情感脉络

《小音乐家扬科》第一段,刻画了一个穷小朋友的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份同情。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他出色的音乐天赋和他对小提琴的渴望,使人立刻喜欢上了他,并为他的处境感到悲伤;第四、五段,写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至死,让人扼腕叹息,凄然泪下,同时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痛恨的感情。因此教学时应紧扣住情感脉络“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不时提升同学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三)、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田野里,小虫为他奏乐;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外表上,要使同学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朴素,但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控诉。教学中,应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文字来表示的,因此要善于引导同学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发生共鸣。在《小音乐家扬科》中,让同学围绕主问题“杨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进行探究,要求同学说说是“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这样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让同学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同学说出了自身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同学想象力的因素,如扬科偷摸提琴被发现后,文中只写了“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喧嚷声,狗叫声”,可在此空白处,让同学发挥想象,从各种声音中,猜想扬科受到的遭遇,说说扬科被毒打的情景,激发对扬科的深切同情。

1、范读导入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带领同学进入情境。让同学听后说说,你觉得扬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2、提炼主线从同学的回答“扬科是个热爱音乐的小朋友”入手,引导同学抓出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师可请同学抓住“爱音乐”扫读全文,看看围绕扬科热爱音乐写了几个方面,然后给课文分段。

3、组合研读专题根据主线,教师可以出示研读专题:“扬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你是通过哪些语句读懂的?请你选择你体会最深的局部,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在这个研读专题中,不只有研究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提示。这正体现了《课程规范》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4、展开研读这是同学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布置:

(1)、自学自研保证让同学有充沛的时间自读课文,考虑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同学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2)、小小组或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

(3)、组织全班交流让同学按自身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局部。在交流过程中,交叉落实训练点,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还应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5、拓展创新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让同学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想象说话和写话。

(1)、“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杨科在想些什么?请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被人发现了。后来,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喧嚷声,狗叫声。”(院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话。)

这样的优秀教案,给同学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身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防止了条分缕析,变教师的讲解灌输为同学的主动探究,既落实了训练点,又实实在在地培养同学的语文素养。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三

1、教材分析:近些年来,一种创新的音乐体裁颇受关注。这种新的音乐体裁就是戏歌 。在戏歌中《唱脸谱》是流传最广,颇有影响的一首佳作。作品从各种人物的脸谱入手,进一步夸奖其生动形象,以赞美京剧艺术之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2、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愿意探索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 。 b、技能目标:能过感受体验京剧唱腔及其音乐情趣,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京剧文化。 c、情感目标: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学习作品《唱脸谱》,并尽可能背唱这首歌。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尽量体验表演京剧的念唱韵味,保护学生嗓音。音量上要适当的引导和指点。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我引导学生聆听录音以便学生对戏歌有感性印象,从而激发学唱兴趣。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和学法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怎确的表现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学习活动是充满探索性的创造活动。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习指导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戏歌的吟唱形式及艺术特色的表现。让学生尝试,讨论,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学练,以学练求巩固,以展示树榜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目的。

1、赏析与导入

在京剧音乐声中,展示各种人物的脸谱,教师解说脸谱的产生,颜色,样式及各种脸谱塑造的人物形象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实践部分

a、教师先简单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首戏歌在心理上有初步理解。这首戏歌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降b宫调性,其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第二部分转调至降e宫调,完全使用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b、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再通过视唱歌谱,跟伴奏唱词的方法来学唱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然后大家讨论应该怎样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这一步骤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空间。

c、采用教唱,听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先让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戏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京剧的韵味,然后教师讲解这首戏歌的风格,演唱情趣等要素,通过探讨和体念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3、巩固部分

对艺术作品的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并注意其中的前半拍休止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处理。使学生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唱脸谱》这首戏歌。

4、思考与创作

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京剧流派及代表人物,自画脸谱或试着走一走京剧的台步。师生互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发挥其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完成学习目的。

最后小结:在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我有一只小羊羔》。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第1册第四单元的表演课。本教材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表演”这一学习领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四、说教法。

1、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相互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五、说学法。

音乐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媒体,再结合其他艺术科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铺垫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玛丽有只小羊羔》,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

2、进行分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就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展开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行动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三)小结。

通过播放图片、歌曲以及动画,将歌曲形象化,结合视听艺术,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这一歌曲。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五

深刻感受到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魅力:

1、它以艺术的本质特征为主线:其中包括艺术的生活性、艺术的自然属性、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描绘性等等。

2、以人文主题构建知识内容,渗透学科知识:体现在艺术形式的交融(比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歌舞剧、音乐与诗歌、音乐与美术)等等。

3、以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

4、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最终目标。

1、加强学科德育。2、发挥学科特点。3、增强人文内涵4、落实学科知识。

二 、教学内容

《惊愕交响曲》是一首欣赏曲,作曲家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后人称其为“交响乐之父”。 作曲家在作品中用幽默诙谐的音乐语言和多变的艺术手法,把一条简单的旋律,经过四次变奏升华,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在《惊愕》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惊愕。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惊愕“之名由此得来。

在教学安排上,我主要围绕第二乐章的赏析及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对变奏旋律片段的分析,从而学习掌握对音乐再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是这样制定的:

1、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家海顿,让海顿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从中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格。

2、在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领略音乐中古典气质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认识其精华所在。

3、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2、分析变奏曲变奏表现手法及曲式结构的建构组成。

教学难点:旋律的变奏创编

五、说教法、学法

初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集体探究,教师适当引导,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课堂模式。

教法:

1、建立开方式教学环境。 所谓开放式教学,我的理解是,开放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课堂主动权的下放: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音乐家海顿的资料进入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其次,开放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同时,了解维也纳的作曲家及作品风格。

2、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最出彩的就是乐段的变奏,所以,让学生创编旋律变奏也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学生在创编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对原作旋律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二)说学法:课前自我学习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书报等了解音乐家海顿。这样在课堂上不再被动,而是主动接受知识。并且个人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让自信心在实践活动中成长。教师在组织教学是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在为一段旋律创编一段小变奏时,鼓励学生全体参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不限形式,各显其能,很多学生都把自己最自信的一面表现出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六、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古典音乐欣赏课是令很多音乐老师头疼的课,学生感觉高雅艺术太高不可攀,离自己太遥远。在这里,我想到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诺基亚手机铃声,通过各种多变的铃声所产生的不同音效,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体验来进一步的感受变奏曲的独特魅力,拉近了和古典音乐的距离。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追寻着快乐教学,试着让学生在快乐自然的课堂上感受快乐,体验快乐。用优美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将学生的情绪很快的引领到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

出示课题,介绍“交响乐之父”海顿以及哼唱作品的主题。

聆听全曲,抛出问题 。用什么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师:该主题出现过几次?并统计下来(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讨论说出。

(说明:1、开门见山出示课题。2、从背景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环节:新课标中说“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最有特点的就是主旋律不断变奏和力度的变化,在这个环节,通过完整的欣赏,师生共同分析作品要素,围绕主旋律和4个变奏乐段的对比赏析,让学生了解变奏曲式的概念,感受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2、作品分析 :

(1)、唱一唱主题音乐(说明: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主要是主题变奏,先学唱主题音乐,有助于学生对主题音乐变奏有更好的把握。)

(2)、分析主题变奏:

分别赏析主题音乐及各段变奏音乐,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思考:每段变奏音乐有何特点?说明:通过逐段赏析变奏音乐,让学生更深入的解读作品。

概述变奏曲式(说明:在学生主动思考后,再给出变奏曲式的定义。)

实践:参与音乐实践,获得审美体验: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注重学生有效参与,只有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用各自喜欢的变奏手法,为一段旋律创编小变奏曲。(教师出示旋律片断)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创编。展示成果。

小组展示创编后的《小星星变奏曲》(说明:让学生更完整感受并掌握变奏曲式)

畅谈:因为小班学生人数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利用谈话式、小组合作、分层学习、感悟体会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思维的活力,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比赛、游戏、合作学习等分层次教学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充分参与进来,及时进行互动反馈,真正遵循“关注每一个”的宗旨,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堂 “活动化教学”。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评委教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与各位教师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完美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必须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本事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经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完美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过欣赏、讲解、比较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一样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经过日常生活的积累能够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经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经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经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终,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当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经过比较,能够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本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开来,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经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当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经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经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能够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本事,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最终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完美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我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最终,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经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校园节拍》。

本节课我以“音乐”、“运动”和“游戏”为主要载体,将视角投向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校园生活,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康和兴趣特点,体现了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成长状态!让学生能在相同题材的的歌曲中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别,并做出合适的反应,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解放手脚,通过身体的体态律动去感悟不同节奏旋律的特点。

通过学习和欣赏与运动有关的歌曲,使学生感悟到同类题材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异同,能通过适当的声势动作来表现歌曲节奏、力度等,从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可以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运动”与“游戏”的快乐,增进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节奏的掌握和区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处,表现音乐作品时

的情绪、力度与速度的把握以及声势动作的设计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体现在: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因为用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动静结合、神形兼备,从而让学生更易理解,可以让学生发挥其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观的作用,所以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我采用了“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音响中获得,所以我采用了“听唱教学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挥,这样学生才能学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当学生学习有偏差、不当之处,老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指点,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领悟。

(一)、创设情境,欣赏歌曲

1、学校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乐园。我带领学生跟随歌曲《校园的早晨》进行律动,从而打开了孩子们一天快乐校园生活的篇章。这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2/4拍歌曲,学生很快就能听出音乐的节拍,跟着老师和音乐动起来,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内心的音乐节奏。

2、当学生进入所设情景和状态之后,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朋友在校园内运动、做游戏的画面,仿佛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音乐”、“运动”与“游戏”的快乐,最终画面停留在乒乓比赛的画面上,根据我所创设的生动情景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反复聆听使学生感受到这首以儿童体育活动为题材的欢快活泼的器乐曲《乒乓变奏曲》,全曲有两个段落,第一段呈示主题,简明而轻松;第二段运用“加花”的手法将主题做了纷繁的变化发展,让人有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感觉,表现了乒乓球小运动员们在比赛过程中各不相让的激烈场面。

3、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在该欣赏曲中前后比赛情绪的变化,并不是速度变快了,而是节奏发生了变化。低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我采用在游戏环节中学习节奏的方法,适当加上些学生熟悉的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训练,使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记得牢固。

(二)儿歌诵读声势练习

1、由激烈的乒乓比赛引出富有活力的儿歌诵读“活力gogogo”,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是按节奏读出儿歌的练习,而且是要利用这个素材有效地进行节奏的巩固训练。

3、在老师读完儿歌之后出示基本节奏型的声势活动:

(1)xx(2)xo(3)xxxx(4)xxx

跺脚跺脚叉腰拍腿拍手

4、在学生认清并练会以上声势后老师按儿歌的节奏做声势,学生逐句模仿,此时不给出儿歌节奏谱,只是单纯的听觉模仿。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出示节奏谱,学生可以直接将其读出,此时让学生用“titi””ta”来读。

5、熟练节奏后加词诵读,帮助学生体会儿歌的内容和情绪,引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出来。这一环节也巩固了四分与八分节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游戏导入、歌曲学习

1、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通过图片的导入和“拍皮球”的游戏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我共同合作用声势动作和游戏的方式,导入歌曲。

2、出示节奏谱xxx、xxxx和xxx,让学生分别将这几个节奏与之前游戏中的声势动作进行对号入座,并选择其中的两个组合,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一做。

3、老师随《拍皮球》音乐做声势表演,并在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用手敲击凳面xxxx两次,由学生总结出敲击凳子的节奏和次数,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分工来配合完成整首歌曲的声势组合,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对歌曲乐句的划分、长短有清晰的认识,以解决演唱时的难点。

4、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要使学生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在唱歌前,老师可以进行范唱,同时邀请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动作做声势伴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歌曲的演唱时可以正确的发声,恰当的表现二拍子的韵律。用听唱法进行歌曲的教学,在学会歌曲之后老师还可以从形象入手,我通过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状态的皮球的选择,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演唱时强弱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歌曲掌握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做的拍皮球的游戏进行创编活动,将游戏中的节奏用“嘭”读出来,并作为歌曲的前奏。

(四)、创编歌词,表现歌曲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从模仿到创造,想象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守《音乐课程标准》指示,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将歌词进行巧妙的改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激起学生的创编热情,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最后在我的带领和指导下,与学生一同合作将创编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表演,像这样把创作运用到歌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大大造就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八

这是引领我踏入教师行列的一篇说课稿,由本人撰稿,经数位专家老师的精心指点后的精华之作,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小学1—12册音乐教材中的表演曲目均可套用此说课稿,只需将里面的教学重难点稍加改动即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对小学音乐的理解,现在我来说一下人音版第7册第4课《快乐的课间》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根据我对教材和音乐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欢乐的情绪。

3、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难点为:掌握×××后十六音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我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本课的两个难节奏的解决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规律。

3、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我将采用《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律动,学生可以按节奏做各种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欢快自由的情绪。

我这样设计的理念是:

1、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能有效的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2、律动为歌曲后面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中我将以示范和对比来解决歌曲中和“××带休止的切分节奏”这两个难点,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的重点。我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1、借用多媒体,我将用幻灯片播放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各种场景,视听结合,聆听歌曲范唱。在观赏和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速度,确定基本曲调和节拍。

2、学习2/4拍。我会问学生:一个小节里有几拍?通过讨论,我会告诉学生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节奏边划2/4拍图势边读歌词。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歌词优“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0,通过让学生听、比较和多次练习,掌握突破此难点。第二个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划2/4拍指来突破这个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示范)。

4、以师生接龙的形式跟钢琴简单的学唱歌谱。由于在读歌词时已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曲调的演唱,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过程中,我会做适当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势提示。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会视情况及时指导。

5、学唱歌词。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对学生的情绪的引导,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活泼轻松自由的感情。此时我会问学生:你们在课间都会玩什么游戏啊?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达到“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轻松自由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1、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引导和动力。我在教学设计中借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手段,创设轻松欢快自由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的课间生活的主题。

2、学生从看、听、念、唱等活动中,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理念。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为歌曲作伴奏。同时我会适当提示几个舞蹈动作,如(示范),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抽出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前随着音乐表演,此时台下的学生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同时我会考虑到有些学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积极的做舞蹈表演,我会安排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声为其他学生的表演做伴奏。

这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环节中我会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2/4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突破重难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课外寻找和学习跟本课的内容相关,或节奏相同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音乐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只体现在一堂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和学习课外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预设,很多环节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各种问题产生,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调整。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版第册第课,题目是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应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当是:经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趣味,能用自我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一样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团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我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完美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欢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经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经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加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本事,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头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经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能够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能够经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忙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提高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理解和参加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资料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经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进取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构成创造思维。教师可依据本课的资料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资料和形式能够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取讨论共同参加,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本事,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的随堂评价,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和审美本事。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进取自信的参加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节课能否成功,我觉得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根据本课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诱导和多媒体画面的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创造音乐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等方法,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感知。通过感受、想象、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做到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努力做到组织教学的语言精练并富有魅力,提问富有启发性,描述富有情趣性,过程富有连贯性,专业术语富有规范性。

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

环节:环节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环节二、节奏游戏、激发兴趣;环节三、接受新知、层层深入;环节四、创造表现、体验成功。下面我具体来说说各个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组织教学、调节情绪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音乐课上,我用一个故事导入:

“有一位同学天真可爱,活泼聪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一只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神奇奥秘的天空,看到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听吗?”学生最爱听故事,这里用讲故事形式导入,能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奏响了一课的序曲!

环节二、接受新知、层层深入

第二个环节,我是分5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第一步、聆听体验。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随音乐在心中默默跟唱,一同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小白船》mtv)

通过两次不同形式范唱,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了解,避免了体验形式单一的单调性,并为新歌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步、歌曲学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音高,我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我把音的高低通过图形谱其实就是歌曲的旋律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随着音乐用手画出旋律线、看着旋律线来哼唱、再模唱,找一找难唱的地方来唱。起伏的歌词暗示着旋律的高低、走向,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无形中解决了本课识谱的问题。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学生要适当、适度、逐句、逐段的进行识谱。先请学生想想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心情来朗读歌词。充满感情的朗读歌词是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了解的一种艺术,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朗读速度和感情,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找出难点由学生做小老师教唱。掌握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唱法。通过一系列活动,歌曲的学习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步、巩固歌曲。在巩固歌曲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同桌互相凑到耳边轻轻唱、师生接龙唱、唱给好朋友听一听、推荐好朋友上来唱一唱,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达到正确地有表情的演唱。

第五步,歌曲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表各自的处理意见,选择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试唱,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处理方案。这样有助于他们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情绪,从而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

环节四、创造表现、体验成功

在学生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我提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用打击乐器或者身体语言为歌曲伴奏,还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即兴表演。通过唱一唱、拍一拍、奏一奏、舞一舞,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体验和表现,加深了对这一音乐作品的感受,获得审美体验。

这里我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表现歌曲,可以是身体语言、也可以是打击乐器。师生一起跟着录音表演,教室里师生是又唱又跳又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我的设想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一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感恩,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艺术能力。

1、教材分析:本课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视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2个学习目标(略)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2)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4、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星光恰恰恰》是一节舞蹈课,编者为学生选编了活泼轻快的一段旋律,作为集体舞的音乐。我根据学生对音乐自我感受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编动作,让学生能和着音乐跳一跳集体舞《星光恰恰恰》。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完善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多种形式复习《闪烁的小星》之后感受一种歌曲的多样性。

2、练习节奏以后,听着《星光恰恰恰》,要求学生能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

(二)教学重点:

多重感受一首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能进行自主创作表演,对乐曲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和着拍子进行表演。

(三)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和着音乐拍子表现(恰恰恰),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让学生能掌握歌曲的力度演唱,提高学生的身体的协调能力,及时提问学生收集教学信息,并根据提问的情况来调节教学。

我注重采用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分组训练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我实行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有浓厚的民主气氛,尊重和相信差生,对差生的指导要做到耐心,细致。对优秀生在教学中应让其多参与一些课堂活动,充分挖掘其潜能。

2、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内容主要靠的是视听法和演练法。对于舞蹈教学部分我采用了视听法和训练法,对于一些技能的掌握主要采用了演练法。

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生水平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然学生就失去了兴趣,本课教学就是失败,我一直认为音乐教学应遵循一条有潜入深的由易到难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练多跳多表演.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教学: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我准备用音乐讯号来完成师生问好,教师弹奏简单的旋律组织学生进行师生问好,并做律动.运用亲切的歌声向学生问好,把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

2.巩固练习:

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1)播放观看多媒体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说说祖国的进步,用"宇航员在天上会看到什么"引出星空。

(2)出示星空图片数一数星星,用自己的感受来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新授阶段:

1.导入新课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精心设计了"开场白",采用了谈话法,启发学生想象力,进入意境,学习新课《星光恰恰恰》。

我是这样导入的:

请注意哦,给星星的掌声很特别,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鼓掌,竖起小耳朵听一听,老师怎么为星星鼓掌的。

老师按照乐曲的节奏(恰恰恰)来鼓掌,让学生注意听好并模仿,接着再一起带领学生数星星,看有几个星星在跳舞,然后边数星星边加鼓励,连起来是这样做得:1、2、3、4、5、6(恰恰恰)。这样设计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又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因为枯燥而荡然无存了。

2、新授

(1)自由创编

跟音乐做律动,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想象,通过丰富的形象思维,挖掘出自己对音乐独特的创造潜质和创造意识。

让学生和着音乐,自由的发挥,并指名跳得好的来前面表演。

(2)学习律动

a.教师示范

b.学习律动,分段进行

c.合着音乐做律动

(三)、巩固阶段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表演,我特意加上了舞蹈比赛这一环节,每两小组分别表演,其他四个小组投票选择,选出优胜组,最后胜出的三个小组,再向大家展示。让学生多练多跳,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发展阶段

让学生思考能变换什么队形,两人结伴或者几个人,学生自己编创组合队形。在本节课中,这个环节比较符合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学生就有了创新,有了突破,这就是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发展个性的体现。

(五)、总结阶段

本课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来归纳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优点,缺点及改正方向。

本课的课件为图文结合法,目的是激发情趣.,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充分展现乐曲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本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课时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电脑媒体的介入,应该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充分体现了音乐、美术加以综合的审美育人功能。

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领导指正。谢谢!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说课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音乐课《跳起来》,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学内容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欣赏《马刀舞》《小步舞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一首激烈昂扬,一首舒缓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两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许多电影电视中出现过,通过以往的记忆学生更容易理解欣赏乐曲,《马刀舞》富有激情的快节奏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以优雅的舞步体会《小步舞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对于电影电视媒介中常出现的但没有留意的音乐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提起欣赏兴趣。

(三)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预留出一片开阔的空间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

(一)欣赏管弦乐《马刀舞》,古钢琴独奏《小步舞曲》。通过迥异的风格对比讨论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描绘的是怎样不同的场景,利用哪些元素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

(二)欣赏的过程中利用音乐软件辨别管弦乐的演奏乐器,通过舞蹈的形式体会小步舞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三)在《马刀舞》中感受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缓典雅中翩翩起舞。

(一)教学重点:两首乐曲的特色欣赏与对比分析。

(二)教学难点:课堂实践活动中三拍子的小步舞与《小步舞曲》音乐的节拍要卡拍。

《跳起来》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四年级的学生欣赏能力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老师“知识情景引导”为辅,通过老师的情景引导,语言提示让学生去发现欣赏过程中的亮点。在欣赏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体验欣赏教学方法,《马刀舞》从单纯音响和现场演奏两个角度去欣赏,不同的欣赏效果对比非常明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乐曲,《小步舞曲》从听音乐欣赏到以舞蹈的形式来体会乐曲,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马刀舞》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知识,以对乐曲的听觉记忆为线索,共同探讨总结所听到的乐器,老师对其进行整理,将知识点慢慢具现化,由讨论到总结到梳理层层进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动为主,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通过合作,老师来领舞带动全体学生,舞蹈的同时,用肢体与综合感官来理解音乐。最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欣赏后的对比总结,让学生从老师的引导中渐渐独立能够把自己在欣赏中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导入播放影像资料,导入课程。

一.《马刀舞》欣赏。

1.播放《马刀舞》的音频资料。

2.再次播放,细细聆听品位。

引入管弦乐小知识。

(1)ppt图片展示管弦乐队的整体队形的缩略图。

(2)利用textb软件将学生听到的和没有听到的乐器从外形到音色一一展示。

3.播放现场版《马刀舞》视频。

切入:听完紧张快速的《马刀舞》,让我们稍作休息,换一首别样风格的音乐来放松一下吧!

(二)《小步舞曲》赏析。

1.播放巴赫的《小步舞曲》。

2.乐曲作者---巴赫简介。

舞曲体裁说明。

3.根据小步舞三拍子的特点教授舞步。

强------------弱-------弱。

迈小步-----踮脚-----踮脚。

4.老师喊拍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步练习。

老师找一学生合作,进行领舞,播放《小步舞曲》,以舞会的形式全体学生一起跳起来。

(三)对比总结。

课堂小结。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四

《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们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们的合唱能力。《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们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学生们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们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们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们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们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们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们欣赏春雨,学生们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们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们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们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们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

2、模唱歌曲当学生们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们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们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们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们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们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们分声部演唱,学生们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们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们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们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如何使学生们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们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们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们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们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们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们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们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们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们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们表现、歌唱春天,学生们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们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们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们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最后学生们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们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们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音乐环境。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五

1、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雨中乐》为情境主题,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乐曲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以及音乐活动《找邻居》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听赏,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雨水声响的兴趣和模仿欲望,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

教材的学唱部分包括《踩雨》、《大雨和小雨》两首歌曲。其中,学唱《踩雨》,初步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雨声的美妙动听,雨中美好的景色,体验夏季踩雨的欢乐情绪,教材中小男孩、小女孩雨中嬉戏的情境画面,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另一面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19面唱歌时的提示这是编者有意给学生设计的自由选择参与方式的空间,更加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乐曲通过描绘初夏时节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表现出一种明快,健朗的情绪,富于生活气息,全曲以短促的顿音和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的轻快雀跃的旋律进行,形象地描绘出雨点打在芭蕉叶上的淅沥之声,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而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在大雨和小雨的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和声势节奏,表现大雨和小雨,唤起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能认真听赏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所表现的雨中情境。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感受雨点的可爱有趣,雨声的美妙动听。

(4)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用声势动作或者打击乐来表现音乐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在戏雨环节中学会歌曲《踩雨》第二乐段的乐谱,培养学生旋律流畅感,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具体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图谱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讨论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与形式几乎都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

具体做法有:

1、听赏讨论乐曲《雨打芭蕉》。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听《雨打芭蕉》,让学生认真的听完全曲,并想象出乐曲中所表现出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民乐合奏中用的那些乐器来演奏。

2、创设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以“雨”为线索,通过听雨、唱雨、说雨、戏雨、踩雨等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本节课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演唱《踩雨》完成说雨这一教学环节,接着以游戏戏雨的形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看雨,踩雨这两个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来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4、积极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加盖小红花、发放笑脸娃娃、争当小老师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三、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首先是师生问好歌的设计,以说唱的形式,拍拍手、拍拍肩,再加上补词“嗨”,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浑然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音阶训练,训练了学生音高的感觉,为本节课的识谱教学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2、听雨----《雨打芭蕉》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的基础上,让学生复习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再认真听赏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进行把握,并在听、唱、动的情感体验中感受美、表现美。

3、说雨。

小组交流,个别演说,讲雨中趣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注重学科间的相融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觉。

4、戏雨——突破难点。

本课时的难点,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乐谱,首先,我创设情景,以四把不同颜色的伞将歌曲《踩雨》中的难点部分提出来,并以请同学们帮忙唱一唱伞上的歌,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伞或者喜欢的旋律进行演唱,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展示的舞台,注重不同个体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在主动参与中突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歌曲难点的学唱变得活泼、有趣。

5、踩雨——学唱歌曲。

结合教材19面的参考动作,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编踩雨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熟悉第一段歌词,然后在熟悉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进行乐谱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学到的读谱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为学吹竖笛打下基础。

6、师生告别,以说唱的`形式师生告别,伴随着《踩雨》的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六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七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二课亚细亚民间风情。亚洲分布着四十八个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同时又是人种类型(种族)最多的洲,全洲囊括了世界三大人种。世界四大古国文明,除北非尼罗河文明外,其余三大文明都发祥于亚洲,它们是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这片土地培育创造的灿烂音乐文化,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上这一单元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为主,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尽量结合特色乐器、文化历史、舞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和多种参与形式,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点代面激发学生对亚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1、一些亚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常识回顾;

2、鉴赏曲目:《樱花》(日本民歌)、《拉网小调》(日本民歌)、《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欢迎》(印度萨朗吉演奏)。

3、与鉴赏曲目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讨论交流。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项:

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的民间音乐作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并积极参与讨论,探讨这三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特征。

2、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音乐与民族的关系。

3、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些亚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常识与鉴赏曲目的结合点。

2、《星星索》歌曲的师生互动演唱。

这节课主要包括五首亚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导入:我用亚洲地图来导入,让同学们谈谈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地理关系。并谈谈你在亚洲音乐方面的了解。并且引出老师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亚洲的具有代表性国家的音乐的讲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1)首先我播放歌曲《樱花》和《拉网小调》。让学生谈感受及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中旋律的角度分析日本音乐的特点。其中《樱花》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音阶排列为34671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它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曲调和从容不迫的节奏表现了日本人民成群结队、携亲邀友争赏樱花的喜悦心情。《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这首歌的曲调是在无半音的五声调式(561235)的基础上构筑而成,民族风格颇为浓郁,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对比法与谈话法。

(2)接着播放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并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伴唱旋律,随老师一起哼唱。老师重点教唱歌曲的第二部分,然后师生一起演唱这首歌曲。演唱形式为老师唱一、三段的主旋律的时候,学生伴唱星星索。第二段师生齐唱。让同学们也来体验一下印度尼西亚人划船时的喜悦心情和体会一下在船上的摇曳感。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讲授法与体验法。

(3)浏览欣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感受萨朗吉的音色,思考和什么乐器的音色相同,又有何区别。欣赏电影《阿育王》中的音乐片段,感受印度音乐的特点。

(4)在进行简单的课堂小结后,让学生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民间音乐作一个归纳整理,并自己搜集一些中亚、西亚的民间音乐资料,自主探究中亚和西亚的音乐特点。这是本课的一个拓展。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八

一、说课程标准,即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主要讲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等。

本课教材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的第一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以及交响乐《第一交响曲》,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去鉴赏音乐,难点对陌生的音乐能够升入的了解与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

2)鉴赏《少女的祈祷》。

3)拓展。《春舞》《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引导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十九

大家好,我是xxxxx中心校的音乐教师张xx,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四课《那不勒斯舞曲》。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乐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三个各不相同的乐段组成。在乐队全奏4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由小号以小快板速度演奏的活泼而轻快的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的节奏及音调与第一乐段相近;第三乐段速度由慢而快,热烈奔放。第二部分,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风格的音乐,速度急促,将全曲推向高潮而结束。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对芭蕾舞剧《天鹅湖》中《那不勒斯舞曲》的赏析,熟悉该作品的主题音调;使学生简略了解意大利音乐文化中的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初步了解意大利音乐文化对欧洲艺术发展的影响。

本课从听辨乐曲主题音调的演奏乐器(小号、大提琴、小提琴)入手,先让学生说出所听到乐器的名称。当再次聆听时则引导他们关注乐曲中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节奏,并随电子琴录制好的伴奏拍读。熟练后引出主奏乐器小号。教师用电子琴模仿小号的音色弹奏主题音调,学生则用小提琴、大提琴的节奏为教师伴奏,这样做是为了学生能仔细倾听音乐并熟悉几种演奏乐器的音色,在实践中感受它们的节奏特点。通过几次聆听以及教师的弹奏,学生对主题音调基本可以掌握了,这时再要求他们随琴模唱旋律就不会有困难了,学生应该能比较轻松地哼唱出来,达到记忆主题音调的目的。乐曲主题在反复的时候加入了单簧管和双簧管、长笛辅助演奏,学生在对音调已经熟悉的基础上应该能听出演奏的乐器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常见,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准确说出这两种乐器的名称。这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乐器及其演奏姿势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并要求再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出来。听后让学生说说同样的旋律加入单簧管、双簧管辅助演奏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使他们了解不同的乐器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表现力也不同。

学生熟悉主题旋律与演奏乐器后再说说听到这段欢快的音乐想到了什么。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描述自己想到的情景。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再播放这段音乐的舞蹈视频,引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学生如果看过动画片《天鹅湖》就让他们先讲一讲,然后教师再结合幻灯片介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及大概剧情,使他们了解作品背景后再完整欣赏音乐。

《那不勒斯舞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已经熟悉了,第二部分与引子都是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了明显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了,情绪也更加热烈了。学生在完整欣赏后应该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并表述出来,教师在此时适时引导,让他们了解乐曲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乐曲的第二部分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对于塔兰泰拉学生肯定很陌生,而要让他们了解这种舞曲的风格也不能枯燥地讲解,那样会使他们觉得乏味,而且不易理解。为了让他们能深入一些的了解塔兰泰拉舞曲及它的风格,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这个舞蹈的小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意大利南部曾出现一种名为塔兰图拉的毒蜘蛛,被它咬伤是很危险的。当地人采用一种很奇怪的方法来解毒,说到这让学生猜是什么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告诉他们答案:用发狂似的跳舞来解毒,而且必须跳到筋疲力尽、大汗淋漓。这种舞蹈就被称为塔兰泰拉舞。学生会根据这个小故事想象舞蹈应该有怎样的特点,动作剧烈、节奏急促、速度越来越快等等。这些特点让他们自己总结出来会比教师生硬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

初步了解塔兰泰拉舞曲后再让他们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想象一下芭蕾舞演员随着这样的音乐会做怎样的动作。再完整欣赏这段《天鹅湖》第三幕中意大利女郎所跳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动作的特点,加深对塔兰泰拉舞曲风格的感受。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对教材进一步拓展,完整欣赏后结合《天鹅湖》简介芭蕾舞的特征,并由它的起源引出意大利相关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意大利音乐文化对欧洲艺术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小提琴版《那不勒斯舞曲》的伴随下,幻灯播放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美丽风光结束本课教学。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二十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黄河大合唱》,课程选自人音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鉴赏教材。讲授内容为《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三个乐章。根据教材特点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通过欣赏来学习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大合唱中,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黄河大合唱》中共有8个乐章,本节课只欣赏主要的三个乐章我以歌颂美、悲剧美、保卫美为线索,吸引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模仿法、对比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让学生用体验、探究、实践、合作来学习。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在播放《保卫黄河》的合唱曲中出示课题,带领学生认识了解词曲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背后是冼星海和光未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生共同完成《黄河颂》的歌词配乐朗诵,(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朗诵,最后以老师朗诵达到活动的高潮)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歌词所描绘的壮丽情景,并欣赏男声独唱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出主题——歌颂美。

创设悲剧情境,播放《黄河怨》视频,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的同情,感受到民族灾难的深重,让学生体验悲剧的音乐表现形式,感受悲剧美。从而激发学生团结一致,保卫祖国的战斗激情。

本节课重点讲述《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区分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的不同演唱效果,以及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分组按照老师的指挥手势参与轮唱、齐唱,激发学生演唱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唱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身临其境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感受保卫之美。

在这节音乐课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增添了学生乐趣,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篇二十一

教材分析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是至关重要的,准确的教材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掌握授课知识,同时还可以辅助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置,调节授课节奏,应此接下来我要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聂耳》是教材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其重点是鉴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进行曲《毕业歌》,感受其音乐情绪。其中《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中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响起,号召青年们走上救亡战场,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我国民乐合奏曲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但是对于音乐的人文性知识(音乐史)掌握还不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部分,以上教学目标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以上两点落实到过程与方法当中。应此我将三维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欣赏选曲,感受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特征,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名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聆听视唱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聂耳的音乐风格。

第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人文知识,理解其作品在时代中的推动性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赏析两部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20世纪30年代音乐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难点为理解“螺丝结顶”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了解聂耳相关音乐史实。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互动式教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方面互动式教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讲授法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人文性史实。

2学法采取视唱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视唱法有助于辅助学生理解音乐形态,小组合作探究法有助于提升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我选择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用具来展开教学。

下一节课能否真正流畅地实施下来、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都会逐步落实在教学环节里,我要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课程导入、新课讲授、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下面,我就来详尽的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聆听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导入环节,我用多媒体播放纪念建国60周年阅兵视频。并且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试讲)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得到情绪是激动的,自豪的。紧接着我会再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能够从视频中听到背景音乐是《义》,由此我会引导出“人民音乐家”聂耳,顺势导入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歌,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以作曲家为桥梁自然流畅的进入课程内容。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我会让同学们采取分别聆听两首歌曲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不同音乐形式——民乐合奏和群众歌曲,来展现同一主题的革命情怀,体会时代特征。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金蛇狂舞》,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又如何呢?”这里我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情绪是热烈欢腾的,速度是快板。(板书《金蛇狂舞》热烈欢腾的快板)接下来我会追问学生“乐曲一共分为几个部分呢?”学生会通过听辨旋律主题的方式得出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由此我会引导同学们分主题再次聆听作品,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第二次聆听时,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第一主题,并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和明快的节奏,引导同学们理解交替节奏(2/4+1/4)。(板书第一主题交替节奏)然后播放第二主题,并且提问同学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哪些不同点呢?“通过反复聆听学生可以迅速感受到第二主题的情绪更加热烈,我会追问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情绪变化的呢?通过读谱学生可以总结出节奏更加的紧密,通过重复音的频繁使用表现情感更加紧促。(板书第二主题节奏紧密重复音)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谱例与音频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加立体全面的感受民乐合奏的艺术魅力,感受聂耳音乐的丰富变化。

最后我会为同学们播放《金蛇狂舞》第三主题,引导同学们理解这是一段问答式的上下句结构,通过逐渐紧缩的方式进行旋律创作,但骨干音(1和5)并没有发生变化,最终以主音1收束全曲。最终向同学们介绍这种手法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创作方法——螺蛳结顶。(板书第三主题螺蛳结顶)之所以选择这样循循善诱的讲授式教学是因为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复杂多变,用引导示范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技巧。

在理解了《金蛇狂舞》这部作品以后,我会问同学们,对于聂耳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能会说聂耳创作了《卖报歌》、国歌等大家熟识的音乐作品,在肯定学生音乐涉猎的同时我还会用讲授法向同学们介绍聂耳是中国仅有的三位“人民音乐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冼星海和施光南,这样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作曲家的历史地位。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聂耳从小随母亲在云南长大,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深远,因此他创作的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后引导同学们理解“人民音乐家“的深刻内涵——也就是”音乐创作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他的创作在中国历具有鲜明的政治作用,由此引出下一首革命歌曲《毕业歌》。(板书《毕业歌》)。

在鉴赏《毕业歌》的过程中,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体裁,学生可以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激昂的、铿锵有力的,(板书激昂的、铿锵有力的)通过阅读歌谱,学生可以发现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板书进行曲)(情绪激昂)内容是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在感受了歌曲的主题以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聂耳的革命歌曲为什么会充满号召力?为什么要号召无产阶级革命”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同学们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更好的理解聂耳音乐的人文意义。

以上是新课讲授环节,在这里我充分融合了互动式教法和讲授法,使学生对聂耳的创作以及人文背景有了整体的认识,对两部作品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是拓展延伸环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5409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