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需要一个总结,它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追求完美的总结需要在学习和思考中保持警觉和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份关于个人成长的总结,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一
第一遍看影片的时候,在整个过程中都对coffey怀着戒心,尽管他神奇地挽救了被病痛折磨的paul和melinda,s从死神手中要了回来,但毕竟河边枯糜的树干被他白色衣衫上突兀鲜红的血色惊醒,smith家的那只狗一样突然间地兽性大发.然而再一次看到他走进牢狱时的种.种场景,我难过地想哭出来:因话语被打断而低垂的眼神,不敢正眼看向陌生的警官,着急地询问就寝后是否还有灯亮着,在他人疑似听错的表情里自然而略带羞赧地解释自己怕黑,用探询的目光去触摸明亮的走廊.尽管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地说因为人生地不熟才会害怕黑暗,然而我还是愿意这么想,是看过太多的黑暗了吧,是在黑暗中流离地太久了吧,于是渴望伸手就能触到光明.
无论何时我都愿意相信爱相信生活总是如向阳花一般蓬勃地发展,.s哭泣时,他的整个生活倏地明亮起来,他肮脏而丑恶的过去纷纷落荒而逃,我想,或许他曾经都未曾如此深爱过一个人吧,而这只小动物让他的生命纯净起来,他的爱让他的生命纯净起来.他诚恳地忏悔,他对paul说,如果在别处认识该多好.它趴在他的肩头它伏在他的肚子上它与他玩接球游戏它与他欢天喜地地去做表演.他生命最后的所有时光都是来守望它来爱它的,直到他离开,他将所有的眷恋与目光都放在它的身上,他最后说,再见,我爱你.再见呵.我爱你.
“我们是在黑暗中找到彼此”,在失音失聪的面目里依然看得见对方内心巨大的空洞与疼痛.在melinda恢复美丽的面孔里我看到了这样的期许与感恩,她说,我梦见你在黑暗里游荡,我也是,我们找到彼此.她低下头去摘项链时露出的哀伤溢出了她抿着的唇溢出了她浅浅的皱纹,像水一样同她的病痛一并流了出来,她难过的表情印在coffey含着泪的眼睛里。她拥抱他。他不是那个我看见的孩子,也不是那个黑人大汉,而是melinda怀抱的所有慰藉与希冀.正如寂寞的时候疼痛的时候在黑暗里徘徊的时候希望伸手能够触及的温暖。
死去的小女孩的父母也是那么地爱她们,他们的诅咒他们的怨言,coffey默默地接受过来,因为他们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河边抱着尸体痛苦大叫的他,在del受刑时痛的浑身发抖的他,在救助痛苦的病人后而筋疲力尽的他,是爱世人的吧,如果不爱,那么怎么能容忍着如雨中孤雁般的孤独;如果不爱,怎么能容忍着没有一个朋友在身边的悲哀;如果不爱,怎么能容忍着不知该何去何从的迷惘?可他终于累了,他的爱被丑恶的人性伤害得千疮百孔,那么那么疲惫与困顿,所有孤立无援感浮了上来,充满了他的心.他想回去了,回到上帝的身边,问问他自己到底该去哪里.
coffey内心的绝望.手指蜷曲的弧度是泄露的虚无,隐忍而哀伤地无法控制,企盼有人走过来执起自己的手来,说我明白我都明白,希望有人能带我离开泥淖离开阴霾的天气。coffey在那些沉默孤独的日子里,忍受着世人的所有悲伤、痛楚,走到哪都是了无声响的寂静,绝望浪潮一般席卷过来.然而他亦是幸运的,他带着原始的单纯,一掬泥土一片星空都足以让他感到欢欣.离别时的小小愿望就是看一场电影,在屏幕的印衬下我看见他纯净的脸庞,像得以温饱的模样,满足感就要溢出来,眼睛如同单纯的小动物一般闪闪发光,他说,they’re,justlikeupinheaven.他身后的放映机放射出白色的柔和的光芒,衬在他的脑袋后面像天使的光环一般,他那样真诚而带着崇敬的模样说别人是天使,而他却不知道他自己就是个天使.他永远如同蒙荒未化的小孩子,无论微笑或啜泣都那么打动人.我亦是理解了在几十年后因再看到这部影片而潸然的paul,那时候的coffey是不是已经做回了在天堂的职位,也许他就是九阶天使中的那个展现奇迹的力天使virtues呢.
很久以前看的影片,写下的文字。心内依然感动。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二
“我并不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时,也许就会迷失真实,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重要的是“寻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也终于会达到目标的,因为我仍在继续前进...这是不会错的!”
-----ascii01。
保罗曾是一个普通的狱警,到他108岁高龄的时候,他送走了所有自己所爱的人:朋友、同事、妻子、儿子......老人的生活往往是在不断的回忆中度过,而保罗却有那么神奇独特的经历,他永远会记得,自己曾经目睹过那样圣洁的神迹,自己也曾经扼杀了一个天使......
保罗在任职狱警时,收押了一个高大壮硕得可怕的死刑犯---一个黑人,名叫尊.卡非因。他的罪名是残忍杀害了两个6、7岁的小女孩。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囚犯却有着与外形极不相称的性格---温和而宽厚。在狱中,保罗惊讶的发现尊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他可以操纵生命与死亡的力量,甚至可以让死去的生物复活,可以治好人的绝症...在狱中尊使用自己的力量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而实际上,尊根本不是杀人凶手,最后他惩罚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和没有良知的狱监,却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无罪,还是被保罗执行了电刑。临死前尊把自己的一部分力量给了保罗、让保罗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而保罗也因此在深深的自责、后悔中活了很久很久,他洞悉生命的意义,平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说说老鼠:
监狱里大量的戏份围绕着一只小老鼠展开。枯燥而苦闷的监狱生活,于囚犯于狱警都是无法忍受的。一只小老鼠的到来给这片荒漠带来了一丝绿意,它似乎不害怕人,招摇过市地享受食物。这令得犯人和狱警都兴趣盎然。三个狱警开始了仿佛孩子般轻松地嬉戏。配合着轻快的背景音乐,他们快乐的给小老鼠投喂食物,开玩笑般地捉鼠,当老鼠轻松逃离他们的视线时,又自嘲地接受“它比我们都聪明”的“事实”。小小的插曲,温情的镜头,导演似乎在不经意间让观众们会心一笑。监房里的喜剧让情节的铺陈变得不易被观众把握,而这也为之后惨烈地悲痛埋下了伏笔....
小老鼠的第二次出现彰显了导演的用意。狱警柏利斯歇斯底里的发作,近乎变态地灭鼠行动昭示了他心灵的阴暗...
老囚犯特里沃与小老鼠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小老鼠像是被驯化般与老特里沃游戏,在一个死囚监狱里,小老鼠成了老囚犯唯一的精神寄托。导演在这里设定了冲突点,老特里沃因为老鼠而与狱警柏利斯结下了仇怨....
老特里沃临刑前,小老鼠被柏利斯踩成肉泥。老人悲痛欲狂,痛苦地椎心惨呼。尊出手让小老鼠复活。这一段拍得极为精彩,也是全片一大亮点。复生让人对生命肃然起敬,即使如老鼠般的小生命,无论怎样被践踏,却有神迹般的力量使之持续。而老特里沃在看到老鼠复活后惊喜而泣,老泪纵横,演员投入的演出令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老特里沃的悲剧:
这个可怜的老头,他的生命仿佛草芥般卑贱。在犯了死罪后与一只老鼠成为“至交”。亲切地称呼老鼠为“杰肯先生”。他滑稽而软弱,被导演刻画成一个在人生路上出局的人。他对老鼠表现出的怜爱释放出了全片最耀眼的温情光芒。而他的举动也正折射出他自己害怕孤独、死亡,需要被关怀的心理挣扎。也因为老鼠,他和狱警柏利斯结下了怨恨,在最后被执行电刑时,遭受了柏利斯残忍地报复---电刑椅与其头部接触的海绵未被浸水,这样电流不能快速导入体内将其电死,而是被慢慢折磨而死。凄厉的惨呼、挣扎扭动的躯体、身上迸发的电火花以及在刑场旁观人群的惊恐万状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死亡的过程可以痛苦、恐怖如斯。加诸在一个可怜的老人、一个已经忏悔的囚犯身上的痛苦激化了剧情的矛盾,观众的情绪迫切需要寻找突破口......
特里沃在临刑前不再如往日般嬉笑逗闹,他哀伤地请求尊好好照顾小老鼠,忏悔了自己的罪过,面对自己的死期将至......他哀伤地期望真的存在天堂,希望能用死洗刷自己的罪过...
这个老头虽然不是什么名演员,可他的表演真的很出彩哦。
尊.卡菲因--上帝的馈赠:
超巨大的身材是一个噱头,在尊刚出场时,他正作为杀人犯被押解往监狱,镜头只拍及他身旁人的脸部,而他的头部还远在镜头之上。凸显其高大。令人惊讶的是,他之后表现出的是出奇温厚平和的性格,导演抖了个小包袱,观众感到了诡异...
离奇的事情不断,尊用他令人惊讶的超自然能力治好了主角保罗的病痛,令被踩烂的小老鼠起死回生、最后甚至被狱警们偷偷运出监狱去治好了一个老妇人的绝症。他通过某种神奇的仪式赐予生物生命的力量,并将其死亡气息纳入自己体内,然后喷涌出体外。他在剧中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似乎专为解除人们的疾苦而来...他对生命表现出了超然的悲悯,尊重。
两个反角:
狱警柏利斯欺软怕硬,会因为被杀人犯恐吓而尿裤子,却又百般戏弄刁难囚犯、残忍地报复老特里沃。他的阴暗面过于单纯。他的恶行似乎没有动机,纯粹是对生命、人性的蔑视,是出于他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真凶比利则完全是个疯子,他的行为更不受大脑支配。最后的结局是柏利斯被尊惩罚而致疯并开枪打死了比利,善恶有报机械式的得到体现......
老实说,我认为两个反角是全片的败笔.....啊,顺便说一句,写这个帖子倒不是为这部影片打广告,虽然小说原作,导演和主演都是豪华阵容(福兰克·戴拉波特曾导演大名鼎鼎的《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汤姆汉克斯就不用我介绍了吧?小说原作是恐怖大师斯蒂芬·金),曾经获奥斯卡多项提名,最终却是颗粒无收啊。剧情稍嫌冗长,反角方面的刻画我认为就存在问题。虽然影片被誉为“最干净的监狱片”,没有极力表现监狱的阴暗,矛盾点的构造却太简单直接,冲突稍显生硬.....
保罗.安治哥,徘徊的人:
汤姆·汉克斯真不愧是最会选剧本的演员了,呵呵。《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漂流人》......他在本剧的表演中规中矩。保罗.安治哥是个善良的狱警,他一直希望能让死囚们安心地走完最后一段路,他希望死囚们能得到的救赎。在他发现了尊的超能力后,甚至冒着危险把尊带出监狱去救助朋友患了绝症的妻子。可他也是软弱的,虽然他知道尊是被冤枉的,却还是遵循“法律”把尊给处死。鄙人认为这也是剧情上的败笔,毕竟全片题材已经定义在对生命的探讨,对人性的探讨,那么这个结局就是对本身的一种否定。
安治哥处死了尊,活在深深地自责中,他和那只小老鼠都曾得到过尊的力量,都活了很久很久...全片最后很另人感动,老迈的安治哥找到了小老鼠,...想起大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一幕幕,他感时伤怀...他活到了108岁,送走了一个个亲人,自己也终将离开。虽然曾经相信是按照神的指引而生活,却还是亲手扼杀了一个天使。
影片就象一辆老旧的火车,把我们带到那个还在使用电刑的美国西部。在冷山监狱里,死囚们静静地燃烧完最后一点点生命烛火。他们看着同伴一个个走完一里长的绿色走道,自己也在等待那个时候的到来。一颗石头投进死水,激起了一层层涟漪,之后还是归于平静...可他们终究看到了奇迹,让他们心里还保有一份虔诚。坐上电刑椅,蒙上黑色的头套...当正午12点电闸合上的时候,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可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面对这条长路,人所能作出的选择往往少得无奈,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这个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就好象那句话一样,北美洲田野上的一只蝴蝶在花朵上扇了扇翅膀,就有可能掀起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一定可以选择面对死亡的态度。
请善待自己,也请善待他人,因为到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都需要心灵的救赎...绿色的走道,似乎很长...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三
一个叫科菲,有着罪犯相的大块头,却有着超自然的神力。
在冷山监狱里,科菲因为杀死了两名小女孩而判死刑。但他与其他的犯人不同,科菲总是安静地呆在牢房里,好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还天真的对狱长保罗说:“就寝后是否还有灯亮着?我怕黑。”看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这样一个大男孩竟然会去杀人?然而除了保罗似乎所有人都对他怀有戒心。在科菲向paul伸出手想要与他握手时,保罗真诚的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虽然是在监狱中,却不缺少许多善良的本性。当戴尔遇到一只小老鼠时,他的生活被点亮了。当他专注地看小老鼠金格先生吃奶酪,玩轴承时,他似乎已然不是一个死囚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如此亲切的与小老鼠告别:“再见,我爱你。”监狱的生活并未让人丧失善良的本性,他的灵魂被洗涤了。
然后奇迹发生了,就在保罗因为尿道炎而晕倒在监狱的地板上时,科菲又一次向他伸出手,顿时监狱灯火通明,就像上帝到来一样,科菲治好了保罗的尿道炎,使保罗不得不对他产生敬佩,又对他杀人的作为感到怀疑。戴尔的老鼠被佩西踩死,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复活。州__尔的妻子梅琳达身患绝症,保罗建议让科菲挽救它的生命,于是狱警们偷偷将科菲运到海尔的家中,面对躺在床上的梅琳达,科菲轻轻地吻了她,奇迹再一次的发生了。梅琳达重焕青春,她感激地对他说:“我们是在黑暗中找到彼此。”并送给他一个项链。科菲却留下了泪水,因为他能够感受到梅琳达的痛苦。
狱警佩西是一个喜欢虐打囚犯的人,他打折了戴尔的手指,凶狠的踩死了他的老鼠,又在他的死刑上做了手脚,让他在电椅上慢慢又痛苦地死去。戴尔的头上迸发出的蓝色火光,还有空气中烤焦的味道,戴尔逗弄小老鼠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闪回,这些无不让我震惊,一个狱警怎能如此残忍。,他丧失了善良的本性,沦落成一个以虐待人取乐的魔鬼。但是恶有恶报。当佩西想伤害科菲时,被科菲抓住手腕,看透了残忍的心思。他被科菲注入梅琳达的病魔,在连续开枪杀死了万恶不赦的比利小子后,他因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
终于,黑暗降临。科菲的刑期不远了,保罗对他说:“科菲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然而科菲拒绝了他:“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科菲最后将他的超自然能力传给了保罗,原来科菲只是要救小女孩没有成功,却被人们误以为是他杀了她们。科菲就像一个天使,替有罪的人赎罪,替那些痛苦的人分担痛苦。
他的超能力全部用在了行善上,但是巨人也有累的时候,他无法承受那么多的悲哀了。他通过死刑这种方式来解脱自己,让保罗继续承受世人的痛苦。他的遗愿竟然只是看一场电影。当他看到两个男女演员在跳芭蕾时,他说:“他们是天使....天使就像在天堂一样。”他就像个孩子,心里只有纯洁和善良,他是上帝的使者,天使的化身,因为他痛别人之痛,忧别人之忧,他永远都拥有光明。
电刑开始了。但不同往常的是,狱警们都默默地流下眼泪。科菲对保罗说:“老板,别给我带黑头套,我怕黑。”看到这里我终于止不住眼泪了,他的死是如此的圣洁,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让人震撼,却又让人如此惋惜。旁边的狱警已经泣不成声了,保罗也犹豫的不想说出“通电”。蓝色的电流穿过科菲的身体的场面令我恸哭。
保罗再也没有行刑。他以这超自然的力量活了108岁。他看着周围的人离世,把这些作为他扼杀了上帝神迹的惩罚,他感受了太多的痛苦,希望死神现在就到来。
“人终将一死,没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时绿色旅途真的没有止境呢。”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四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潜质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明白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悲哀,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刻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因此他累。
正因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因此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就应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悲哀,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能够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期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潜质,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五
一部类同圣经教科书的作品,看完令人潸然。
路易斯安娜州冷山e区的“绿里”是死刑犯最后的栖息地。在冰冷的监狱里渡过最后几周,他们将坐上“电椅”结束生命。荒芜冷寂毫无生气的囚所,随着1935年黑人囚犯coffey的到来屡放“光芒”。“绿里”中的“green”原本就代表希望,也许离开这个苦痛世界对这群死囚来说是救赎也是释放。
·温暖的“黑咖啡”
身型高大的coffey因被指控__并谋杀两个小女孩而判死刑,然而他表情憨厚、眼神单纯,时常布满汗水、噙着泪水的脸上、眼里全无杀气。他只会拼写自己的名字,对每个询问他姓名的人会一遍遍重复“与咖啡是同样的发音,但拼写不同”。他恐惧黑暗,对“绿里”的长官pauledgecomb(tomhanks)的唯一问题便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他对世界知之甚少,话语不多,但每每吐出的字句总是围绕判断性话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什么是快乐的”、“什么是痛苦的”。他身赋神力,能治愈别人的疾病,也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绿里”生活了几周,当coffey最后坐上电椅,“绿里”长官paul的眼前出现了天堂里的烟花。
很难用常理解释coffey身上的神力。
第一次,当看到他用这股力量治愈了将paul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膀胱炎,原本像一块皱巴巴抹布的抑郁心情瞬间被抚平。paul终于在马桶旁顺畅的一泻如注,并露出满足放松的表情,这串释放的响声冲淡了原本遍布在牢狱中的压抑:有施虐倾向的州长侄子佩西,杀人不眨眼的死刑犯威廉、看守海尔的妻子美琳达身患绝症……这些恶性因素也幻影似的随着paul的尿液排走了。
第二次,coffey救活了死刑犯del的小老鼠叮当先生。即将坐上电椅的del将全部的留念与希望寄托在叮当身上。叮当聪明通人性,陪del玩耍,也用小小的身躯摩擦出了del体内的怜悯与良心、关爱与留恋。不大的死囚室因这小家伙的存在增添了无法细数的乐趣。
然而,del的一次疏忽使叮当被佩西一脚狠命的踩在脚底。短暂的寂静,随即,del歇斯底里的叫喊撕裂了原本布满笑声的空气,在场所有人惊呆的同时,佩西的脚底露出了小叮当鲜血淋漓的抽搐肢体。心脏就像被人直接紧紧拽在粗燥的手心,每一次跳动都仿佛要冲破巨大的阻力。小叮当要死了,这是剧内剧外人产生的共鸣,直到coffey低沉的声音在所有人近乎绝望时想起:“把它给我,让我看看。”旱漠中的一片绿洲,逆流中的一根稻草,盐湖中的一滴清水,地狱口的一块指路牌,也许这些也只能表达此时欣慰之情的万分之一。当小叮当摇晃着尾巴重新活蹦乱跳的蹬上del的肩头,coffey于我已成为一种信仰。
第三次,coffey吸走了身患绝症的美琳达体内的毒素,后者瞬间痊愈。面色红润的美琳达说她做了个梦,梦见了coffey和她都在黑暗里游荡,但是“我们找到了彼此。”美琳达将颈项的链子摘下放在coffey脖子上,她深情的拥抱他,溢满泪水的眼里映出他高大的身影。她因为身患绝症在黑暗中游荡,遇到他后,他牵着她的手朝光亮处走去。但是她不知道,放开她的手后,他仍会孤独的在黑暗中。尽管,他最害怕这个。
coffey每一次施展神力,周围的灯泡都会突然增大亮度,甚至由于过强的电流而爆炸。灯泡的瞬间变亮可以说成是对coffey能量释放的象征式表达,却也恰如其分的体现了coffey特殊的存在方式。
coffey释放的能量照亮了周围,光亮代表了温暖和热度,他就像燃烧自我的黑咖啡,暖人沁心。宽厚的胸肌,结实的身型,和他握一下手,来一个拥抱,你便会安心。然而,特殊的神力也使coffey能在与别人短暂的碰触后看穿对方的心,对方的经历coffey能感同身受。苦痛的世界、险恶的人心,coffey不受控制地将这些全部吸入体内。每每扭曲挣扎的表情,无不诉说着coffey内心的苦痛,然而,他是那样孤独,这一切的苦难必须独自承担。
于是,coffey的存在就像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把火种给了人类,自己却被绑在高架锁上,独自一人,每天遭受秃鹰叼食之痛;就像替人类受难,被绑在十字架上火烧的耶稣。
·“电刑”仪式。
电刑有惯例的程序:犯人坐上电椅,打开电源,为犯人戴上黑色面罩,将沾水的海绵放上犯人剃了发的光头,准备完所有的通电装置,长官宣布犯人经洲检察院宣判死刑,犯人留遗言,长官发布行刑口号,通电。片中详细描述了阿林、del和coffey三场电刑,上面的所有步骤一一呈现,未作省略。
死刑犯们颤巍巍的坐上电椅,呼吸沉重,手脚紧绑,无法动弹,就像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下面坐着受害者的家属朋友,无不欣慰地看着电椅上的一切。可笑的是,每一次行刑,受害者与罪犯的位置总会在心里上产生置换。死囚此时成为了绝对的弱者,当他们说出遗言,希望上帝宽恕自己时,观众的同情心明显偏向了他们。“他们请求上帝宽恕并接受电刑后,他们所犯的一切罪孽都偿还了,”绿里的副长官brutus说。
《圣经》里说,人生而有罪,一辈子便是为偿罪而生。但是,只要能向上帝做虔诚的忏悔,罪孽便可还清,下辈子即能有幸福。于是,“电刑”在片中成为了死囚向上帝忏悔、接受最严酷的惩罚、最终释放灵魂的一项仪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导演会花费大量胶片重复三段同样的过程。重复代表着强调,也在重复的差别中显现了人性在“仪式”中起的重要性。
阿林的电刑相对平稳。del的电刑因为佩西从中作怪,可谓极尽人世间的一切苦痛:长时间地连续电击将皮肤过度烧灼,恶臭的焦味令下面的受害者家属作呕不止;身体被捆绑在椅子上苦苦挣扎,凄惨声撕扯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心;del被活生生的烧死在众人面前,没有任何怜悯。coffey的电刑带着paul他们最真诚的祝福,通电后激起的电花在paul眼里幻化成了焰火。
“绿里”(thegreenmile)中的“green”原本就代表希望,离开这个苦痛世界对这群死囚来说是救赎是重生也是灵魂的释放。
结尾处,paul说自己因处死了上帝派来的神徒受了惩罚,眼见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欣慰地是身边还有一只通灵性的老鼠,能和他长久做伴。
再萧条的季节,总会有奇迹。极度绝望的时候,请等待一秒钟,也许你身边的coffey就要说话。
“把它给我,让我看看。”
那么,让我拥抱一下你,可以吗?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六
《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读后感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
几年后,保罗·埃奇康比和妻子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抱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妻子,保罗大声呼喊着“柯菲”,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燃烧的汽油和燃烧的尸体味,只有雨水不间断地从灰色的天空倾注而下,敲打着水泥地面。
“我至少还是患了一种老年病:我失眠了。每天深夜我躺在床上,听着孱弱的男女老人无望的咳嗽声,听他们咳着咳着,渐入老境。有时候,我听见一声呼叫铃,或走廊里传来的叽里嘎啦的皮鞋声,或贾维兹太太把小小的电视调到晚间新闻的声音。我躺在这儿,如果月亮就在窗外,我就看月亮。我躺在这里,想到布鲁托尔,想到狄恩,想到有时威廉·沃顿说黑鬼,算你说对了,就等着瞧吧。我想到德拉克罗瓦说,埃奇康比头儿,看这个,我教会了叮当先生一个新把戏。我想到伊莱恩站在日光室命令布拉德·多兰别来烦我。有时候,我在瞌睡中看见雨中那座立交桥,约翰·柯菲站在桥下的阴影里。在这样的片断式的梦境里,我决没有看花眼,肯定是他,是我的大块头,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躺着,我等着。我想到詹妮丝,想到我失去了她,他在雨中浑身鲜红,从我手指缝里消失了,我等着。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七
弗兰克.德拉邦特在导演生涯的成就,每每被贴上斯蒂芬.金的标签。从肖申克的救赎,到绿里奇迹,再到那部让人绝望的《迷雾》,除开票房口碑双双惨败《忘了我是谁》,每一部作品,都背靠着“惊悚之王”的强大原著文本,却又犀利的将主题挖掘得更深更广。虽然这位并未将导演作为自己唯一职业的电影人近年来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编剧和电视剧领域,但其第一部自编自导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至今仍牢牢占据着imdb头把交椅的事实,足以反映他在影坛不可磨灭的地位。
虽然都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改编,但除开《迷雾》,另外两部作品并非金最拿手的恐怖题材,而是无论在文学还是电影领域都算不上热门的监狱话题。事实上,包括《迷雾》在内,德拉邦特所执导的这三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成人寓言。《肖申克》是关于人在体制内的僵化与追求自由的渴望,《迷雾》则残酷的揭露着在极端情形下人性的丑恶,以及绝望中人类的选择。而与之相比,拍摄于上世纪最后一年的《绿里奇迹》,则更像是一则充满着宗教隐喻的醒世寓言。
同一个导演、同一个原著作者,甚至同样的监狱体裁,《绿里奇迹》不可避免的无数次被人拿来与《肖申克的救赎》相比较。这种比较不那么公平的地方在于,且遑论后者难以超越的经典地位,只要注意到二者中一个充满励志和友情等主流正能量,另一个则灰暗绝望颓唐,哪个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观影快感和如潮好评,就非常明显了。
但在我看来,正是《绿里奇迹》中包含的这一丝残酷决绝的味道,和极其明显的宗教意味,赋予了本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幕现代版的“受难”,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可以视为对圣经故事的复刻。而在这种“牺牲”和“救赎”中产生的浓浓宗教感,让整个故事在“人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神性”的意味。
从《胜利大逃亡》到《巴比龙》,再到导演本人的名作《肖申克的救赎》,几乎所有类似体裁的电影里,监狱都是作为象征束缚人性、或是体制桎梏的某种能指存在,而在本片中,监狱更多的被赋予了基督教中的“原罪”含义。除开卡费和沃顿,其他人的罪行我们无从得知。但在只有一级谋杀才有可能判处极刑的美国,每一位来到这里的罪犯一定都是犯下了不可挽回的罪状。而他们洗清“罪”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那条窄窄的“绿里”通道,用生命回归天国的方式,祈求上帝和被害者的原谅。
从剧情来看,很难判断拥有“神力”的黑人巨汉卡费的入狱,到底是自我心甘情愿还是无奈含冤待雪。但若是将他与那个愿意背负着荆棘和十字架,用死唤醒世人的神之子视为同一种能指,那么他的身陷囹圄明显带着一种对世人的救赎。他的神力,是将一切伤痛吸入自己的体内。而当他怀抱污名而死,围观的人如同多年前的耶路撒冷市民一般,为他的死而叫好,这也更加鲜明的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孑然孤世。神之子被他所挚爱的子民亲手送上死亡的十字架,而卡费也被他所试图拯救的女孩父母所误解、所憎恨。在他走上电椅之时,当电流将生命从他的体内带走之时,闪烁的灯光和狱卒的眼泪,是先知者对他的祭奠,而受害者亲人的咬牙切次和旁观者的冷漠无语,也正是懵懂世人最贴切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卡费愿意,保罗和其他狱卒甘愿冒着风险放他自由。可是卡费身心俱疲。他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让他放弃了可以延续的生命,也放弃了可以帮助更多人的机会。正是这个世界的“恶”,让拥有“神之力”的他绝望。
这种“恶”,在本片中以狱卒佩西和犯人沃顿为代表。他们分别是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恶”的代言人。佩西蔑视生命的尊严,不但破灭了德拉克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暖期待,甚至赋予了他最痛苦的死亡过程。他的出身所带来的权力背景,让他肆无忌惮,而监狱管理者身份带来的一点点不起眼的权威,却被他用来满足心底卑鄙的恶欲。而佩顿则是另一种无法无天的野兽,他生存的唯一目标是为了满足各种原始的欲望。别人的痛苦是他的快乐,别人的鄙夷是他的满足。这样毫无道德底线和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意识的渣粹,却用自己无法原谅的罪行,让善良的卡费为之买单。
卡费最后对他们的惩处,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也或许带着些只有恶才能消灭恶的暗喻。但无论他们的结局如何,卡费不可能复生,一对小女孩不可能复生,这个荒谬的世界上的最终胜者,每每总是“恶”的哪一方。
因为“恶”,所以“神”不再拯救世人。不知道这是否表述出斯蒂芬金对现实的失望,但即便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细细想来,仍旧不寒而栗。
而保罗,理所当然的带着圣经故事里亲手下达处死耶稣命令的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影子。但从他的名字,和年老后对卡费“神迹”的宣说,不难明白斯蒂芬金在他的身上糅合了另一位圣经人物的形象,那就是新约圣经多数内容的撰写者、基督教历史上仅次于耶稣的二号人物、最伟大的圣徒圣保罗。将功臣与罪人合一,让传承耶稣者与杀戮耶稣者合一,是这位恐怖小说大师的又一奇妙构想,既突出了基督教义里所拥有,也应该被所有正常宗教所具有的感化和导善的功能,又隐晦表达了这样一种含义——肉体的生杀予夺,并不意味着精神意义上的臧否取舍。而精神上的不朽,恰恰是从身体的腐朽开始的。
最终,保罗被赋予了比常人久得多的生命,从而不得不亲眼目送一个个亲人和朋友离去,直至孑然一身,孤独终老。这是对“弑神者”的终极惩罚,却也是对“颂神者”的另类祝福。当然,关于漫长岁月对一个人究竟是惩罚还是祝福,片中不过点到为止,若要加以论述,那恐怕又是另外一篇大文章了。
全片影调弥漫着一股陈旧、压抑的氛围,仿佛看着画面,鼻子里便能闻到那种凝固、绝望的味道。几乎一色的室内戏对布光的考究与否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从成片效果来看,本片绝对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高度。从顶光突出的神圣效果,到底部光源带来的诡异视觉,从多重布光造就角色面部立体感,到整个场景的油画质地与古典审美,导演将一方小小监牢,融进了人世间的林林总总,也极大的突出了电影作为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讽刺和批判作用。
这不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也不是一个能够从中读到励志、煽情、刺激、惊险和好莱坞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即便是在以创作生命力旺盛和类型多样著称的斯蒂芬金的笔下,本片的原著文本也显得另类特别。本作浓郁的超现实色彩和《圣经》底色,给人冷静的反思,让观众从玄奇的叙事背后,几乎毫不费力的读懂作者的表述野心。只是这种讽刺与批判,既不指向我们的日常伦理和道德界限,也不指向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而是如同神一般对普世的怜悯与责爱。我们通常将作者对作品的操控成为“上帝视角”,这一次,斯蒂芬金却真的用上帝般的视角,打量着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八
《绿地奇迹》算是斯蒂芬金关于监狱题材的惊悚片子,只不过与以往不同,走了温情路线,他上一部关于监狱的片子还是经典的一塌糊涂的《肖申克的救赎》。通常看斯蒂芬金的电影,大家都有种时而纠结,时而更纠结,最后纠结死的感觉,有种心情被斯蒂芬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也难怪,他老人家实在太擅长抓取人的神经,刺激人的心智了,他可是被称为“恐怖小说之王”啊。
一般来说,我们看完他的电影,都很沮丧,想想《闪灵》、《1408幻影凶间》、《人皮客栈》、《迷雾》等等,大家忘不了《迷雾》片尾托马斯简一枪一枪杀掉儿子和朋友之后,猛然发现迷雾退去危机解除的天打雷劈一幕吧!他老人家在片子里都把希望碾的稀碎,总把常人脆弱的心绪都逼上了绝路。但在《绿里奇迹》里例外,这片子里有希望,给了人不少的欣慰,片子好人多,坏人少,坏人死光光,好人前途亮。说实话,在他诸多作品中,这么肆无忌惮的赚取观众泪水的,真不多。
克救赎》开始,接着是《绿色奇迹》和《迷雾》。导演节奏把握的很好,片子虽然长达三个多小时,但没让人觉得枯燥,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候乍现各种精巧的情节抓取人的注意力,并牵引着人的注意力跟着导演的节奏走。再赞一个!
再说演员,总体上一搭眼就知道是众星捧月的路子,汤姆汉克斯一人傲视群雄,估计6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他能拿走万吧,全片他都不动神色地拿捏着大佬神色,一副舍我其谁的主角风范,好在各种大配角都也都很给力的捧场。这种拿过两次奥斯卡的家喻户晓的银物我一般不感兴趣,我喜欢聊那些大家容易遗忘的陪角。
陪角之麦克克拉克邓肯,这位去年过世的大个子麦克克拉克邓肯可谓酱油之王!从《绿色奇迹》到《超胆侠》到《末日浩劫》到《罪恶之城》,从小酱油到大酱油,一举打穿了好莱坞众多大片的瓶子,最大的酱油当数超胆侠里的大boss,把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超胆侠好顿揍啊!最小的酱油当数《春丽传》中的杀手,“嘿嘿哈哈”一闪而过。片子大小不说,入流不入流,他都要插一腿,看看最近他加盟的《食人鱼3d》和《食人鱼3dd》……我只能说,酱油英雄迟暮,但他的逝世还是酱油世界的一大损失!
陪角之巴里佩珀:再说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波希的饰演者巴里佩珀,第一次看他还是那个《拯救大兵瑞恩》里的万人迷狙击手,那个让多少战争电影粉丝为之倾倒为之癫狂的狙击手啊,到这里变成了一个冷酷、变态而又胆小的娘娘腔狱警,两个角色的共同之处,都是演汤姆汉克斯的手下,不过这个更有在老大脖子上拉屎撒尿的嚣张气焰。巴里曾经也对自己的陪角命运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还真争取到一从转运的机会,在约翰特拉沃尔塔的电影《地球战场》里演主角,哪知道……这片子砸锅了,砸的稀巴烂,约翰特拉沃尔塔自己赔钱不说,还把巴里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办法,巴里也不年轻了,像杰瑞米雷纳一样一跃成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不过最近在《破碎之城》看到了出演市长候选人一大配角的巴里佩珀!
(……困了,赶快。
片子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世间还是好人多,不论在哪里都是这样。哪怕是死刑犯聚众的监狱,狱长是好人,狱警是好人,罪犯也是好人,这里简直是一个教堂!!(不过这个监狱的死刑犯和吕客贝松的天空一号关的罪犯不太一样啊)。
2.没有坏人怎么办?真巧,来了一个管二代,又来了一个变态狂,这下子好人坏人凑齐了,够一出戏了……事实告诉我们,有官二代的地方就有斗争,有变态的地方就有冲突。话说,管二代一般都不好照料,看看这位波希爷爷,人家姑父是州长,在中国就相当于省长,省长外甥啊,连典狱长大人都说:凭他的关系,他去哪里都不成问题。
3.坏人终于恶报,好人终有好报,终!就是影片末了的时候,约翰咖啡最后死在电椅上,相信不少人都落泪了,咖啡还说去天堂玩耍等等(死对于好人都是好报了?!难道是说好人活着不如死了呢……好吧,应该不是),不管怎么说,咖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自己追求的好报。波希射杀比利,波希如愿以偿去了精神病院,这都是大快人心的恶报啊。
4.片子明确的表达了一点,人,永远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争取希望。汤姆汉克斯苦苦煎熬,等到了约翰咖啡给他治疗膀胱炎,汤姆汉克斯费尽心机,把约翰咖啡带出去给老上司的妻子治癌症,这都是给那些在绝症的黑暗中挣扎的人送去一缕希望……这就是说,坚持,再坚持,说不定下一刻你的约翰咖啡就出现了!约翰咖啡就是大自然那一股在流动的神秘的力量,他青睐于那些顽强活着的人或者动物!顽强的人或者动物,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延续生命!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九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潜质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明白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悲哀,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刻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因此他累。
正因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因此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就应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悲哀,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能够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期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潜质,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十
“我并不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时,也许就会迷失真实,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重要的是“寻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也终于会达到目标的,因为我仍在继续前进...这是不会错的!”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能力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理解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伤心,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间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所以他累。
因为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所以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应该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可以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希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能力,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强奸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之旅”其实是死囚上电椅行刑之前的最后之旅,只是因为死囚监区的地板是绿色的,故称之为“绿里之旅”。
作为死囚监区的监狱长,paul见到了一个身材巨大但又头脑简单且胆小的死囚coffey,通过查阅案卷,paul很震惊:coffey居然侵犯并杀害了两个小女孩!更令人惊奇的是coffey居然有神奇的力量,奇迹不断出现:paul长久困扰的讳疾居然不治而愈、突然又活蹦乱窜、melindamoores的脑瘤也被吸出,从而成为健康人。paul也终于发现了原来真凶另有其人,而coffey也每每自责于自己当时没有救活两个可怜的小姑娘!最终,怕黑的coffey还是依然选择了电椅来告别这丑陋的尘世,而paul则独自承受孤独,不断送别往生的朋友。
目睹着电椅之刑的震撼、残酷,聆听着死刑犯刑前的告白:“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这跟我的信仰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对死刑制度进行反思。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权的一种极刑,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刑罚方式,最早起源于先民社会的血亲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但自1764年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阐述“死刑,是一场国家同公民的战争,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并进而提出“取代死刑的终身苦役的强度足以改变任何决意的心灵”的观点后,三百余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就一直经久不息,持续论战。而在我国签署联合国人权公约后,国内刑法理论界围绕死刑命运也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废止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是我国继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又一极具震撼性的死刑改革的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刑罚观和死刑观,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死刑的认识,并有利于培塑公众的宽容心理和现代文明心态。但是在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成为我国主流观点、争论的硝烟渐散之际,相继发生的“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再次将死刑制度存废推向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是正如冯军教授所指出的“因为犯罪人仍然是人类的成员,值得享有人类尊严,也因为对犯罪人适用死刑容易导致对无辜者误判死刑,所以,对于犯罪人,绝对不能判处死刑,需要立即废除。”死刑是不得已的价值选择,生命最为宝贵,如何保障对如同coffey一样的冤假错案,司法补救能留有余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死刑非经司法部核准回复不准执行,既须经司法部核准,仍留有改正之余地矣”,我以为或许也就是基于此,新中国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良性功能才得以有效发挥。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在我国,死刑还是“必要的恶”,还需重视公众对严刑处罚严重犯罪的诉求,还需通过适用死刑来震慑犯罪和抚慰被害人,阻止血腥犯罪,实现对生命的尊重保护,因此不可能短期内废除死刑。但是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坚持“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犹记得德国统一后,法官对因奉命枪杀偷越柏林墙的公民而被指控犯罪的原东德士兵说:“你举起枪是你服从命令,但是你完全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你可以不打死他嘛!”也希望我们也能坚守这“一厘米的良心”!
最后一点,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点:《绿里奇迹》的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早在1994年曾导演过另一部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而这两部电影都是改编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小说。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十一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十二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能力,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能力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理解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伤心,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间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所以他累。
因为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所以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应该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可以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希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能力,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正因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但是,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那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因此,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但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十分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向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透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正因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取的平等。如果有选取,选取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正因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期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齐思考,生命的好处。
个人以为,《绿里》并不输于《肖恩克的救赎》。之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它们不仅同出一个作者,还同出一个导演,并且都属于监狱题材。但是很奇怪,这部片子知名度远没有《肖恩克》来的高,真的很奇怪!
汤姆。汉克斯的表演无疑是成熟老道无可挑剔的。而其实我最喜欢的,反倒是演佩西的那个。那叫一个坏啊,坏到流脓水的坏啊!那种猥琐卑鄙的嘴脸,那种凶狠毒辣的手段啊。其中两个细节无疑坏的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一个当然是他在执行死刑时故意不给海绵浸水,让那名囚徒死的格外痛苦和凄惨。另一个当然是他抬脚踩死了小老鼠金格。佩西的那一脚,真让人痛恨到了极点。他最后被关进暗房,直至被送疯人院。真是大快人心!
演的越坏,也越证明了演员的精彩。所以演佩西的演员真是很让人刮目相看,而且说实话,他长的很帅,其实长相一点都不丑陋不猥琐。
片子里出场人物虽然不多,但几乎个个精彩。黝黑高大貌似木讷笨拙的克菲当然也是另一亮点。还有监狱里的囚犯,另外几个狱警,都个性鲜明。连那只伶俐可爱的小老鼠金格,也让人喜欢得不行。
《绿里》的情节也是相当引人入胜的。最后克菲被送上刑椅,执行死刑的时候。忍不住要掉泪的,所有执行死刑的狱警也都掉泪了。然而面前观刑的人群还是无知的,他们痛骂着唾弃着克菲。可怜的人们啊,他们不知道,坐在他们面前将要死去的,是一个多么圣洁的灵魂!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lz13)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很棒的电影!其实当年在大学时,曾经看过这部片子。
周末,三十几个学生挤坐在图书馆一间小阅览室里,准备观看一部最新的美国大片。三个小时过去后,片子终于放完了。
没过几天,便将这部片子忘记了,总体印象不深。不像当年其它几部大片,若干年后还在回味。当然,都是一些火爆大片,如《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之类。年轻的我,对于《绿里奇迹》这种情感片,兴趣不大。
如今已经工作近十个年头,经历了结婚、生子、买房、购车,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前几天,从单位的图书馆借了《绿里奇迹》原著。翻开后,立即被吸引了。迫不及待地读到最后,被震撼了!虽然觉得这些事情有些不可思议,但心底还是有深深的遗憾。
“他用她们彼此的爱杀了她们,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十三
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比较懂得斯蒂芬金的导演,他从惊险悬疑的氛围下关注到斯蒂芬金笔下流淌出来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镜头传达给更多的人。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绿里奇迹》,以监狱的题材和边缘的人物,描写了人性中渐被遗忘的角落,并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上帝的信仰。
这是一部188分钟的电影,漫长却不拖沓,甚至可以称得上,它用铺张的篇幅轻缓的描绘细致的情节,镜头感像电影的淡黄色调一样厚重朴实。它描绘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比较后一段时光,传达的却是救赎与希望。
《绿里奇迹》首先告诉我们上帝的存在,他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他悲悯每一个魂灵。
圣经说,上帝怜悯众生,派神之子耶稣入世感受并承担苦难。而电影的主角——约翰克菲则作为耶稣的化身出场。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来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场,却拥有上帝恩赐的神力。他消除了保罗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达的肿瘤,并严惩了佩西和比利小子。他传达了上帝想要给人类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将死亡的囚犯:神迹的确存在,哪怕生而无望之时,上帝也会庇佑每一个无辜纯善的灵魂。他总是在面前等着你,迎接你回到灵魂的安息地。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
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篇十四
说实在的,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可是境随心转,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的大脑都是选择性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读了百度上的观后感,不敢恭维,决定还是自己试着写写,我所看到的东西。
对生命的尊重。主人公保罗是一个执行死刑犯的狱卒,这份工作让他看到太多形形色色暴戾气很盛的人,这些犯罪之人的最后时光都在保罗这里度过。即使是十恶不赦之徒,保罗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尽量让犯人平静的离去,尽量不太痛苦的离去。因为每次即将把犯人送上电椅时,都会尽量满足犯人的心愿,平日里的行为都不会让犯人情绪激动,已经执行很多次的死刑程序,依然在每一次行刑时都要走两遍程序,确保万无一失,让犯人尽量走的顺畅。这里没有对生命的藐视,不管犯下什么罪行,都不会加上自己的审判,在最后的时刻去折磨生命。
没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很可怕。佩西是个讨人厌的关系户,一个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尊重、懦弱无能的自大狂。因为没有尊重,就认为自己比犯人高一等,可以任意去打击、蔑视、欺负。在遇到杀人狂比利时,反而被吓得尿裤子,之前趾高气扬的态度全无。从中可以学到,生活中耀武扬威的人实则是内心虚弱的软蛋,为了证明自己不软弱,专门去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外表平和,充满善意,就像电影里的约翰科菲。为什么佩西能做出让人愤慨的事情呢?我认为是缺乏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无法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更不会知道痛苦会给人带来的可怕折磨。
绿里奇迹。本是将死刑犯送让死亡的一段路程,被说成“绿里奇迹”。我认为约翰的死,真的让人看到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生。拥有特殊能力后的保罗,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随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切和他走过生命之旅的伙伴相继去世,让保罗感叹,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死反而成了一种解脱。曾经的父母、妻子、子女其实都是自己生命旅途中和自己有几十年缘分的人罢了,为什么要将自己所有的悲欢都建立其中,迟早有一天会逝去,为什么要如此痴恋这份情感,一段共同旅程之后都会各自走向终点。从中我感悟到,既然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和自己一起前行的伙伴,就惜缘,不要去痴恋,彼此间只是有几十年缘分罢了,有伙伴陪你一段路程,那就珍惜,让生命变的精彩有意义,没有了伙伴依然要精彩有意义。怎么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呢?不痴恋与亲人的感情,珍惜每一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用短暂的一生去赋予自己想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54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