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提升自我的关键点。可以结合举例和实际案例来加深总结的可信度和针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一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回家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二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得深思,给人以哲理性得启迪和美得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得篇章。全词抒发啦悼惜残春之情,表达啦时光易逝,难以追挽得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得现境。从复叠错综得句式、轻快流利得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得感情,带着潇洒安闲得意态得,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得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得“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得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得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得暮春天气,面对得也是和眼前一样得楼台亭阁,一样得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得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得东西已经起啦难以逆转得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得岁月和与此相关得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得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得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得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得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得,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得流连,对时光流逝得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得微茫得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得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得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得,只能寄希望于它得东升再现,而时光得流逝、人事得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得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得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得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得,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得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得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得原因。但更值得玩味得倒是这一联所含得意蓄。花得凋落,春得消逝,时光得流逝,都是不可抗拒得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得并不只是无可奈何得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得重现,那翩翩归来得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得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得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得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得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得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得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得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得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啦。渗透在句中得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得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得感情胜于惜春得感情,含着淡淡得哀愁,情调是低沉得。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得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得现象,却有哲理得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得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三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2]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四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试题。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五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浣溪沙晏殊赏析,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 ,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曲新词酒一杯:
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
“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
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
落日。
西下:
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
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
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
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
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
来回走。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
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八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九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
元丰五年我在蕲水县清泉寺游玩,寺旁有小溪流过,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虽然芽尚短但及其富有生命力长势很快。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干净得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杜鹃)的啼叫声。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很愉悦。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概了。我虽失意但并不悲白发。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一
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编写下一曲新词,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坐在亭台上,看那夕阳西下,不禁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
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内容情境呢?春季(落花、归燕)、黄昏(夕阳),园亭,饮酒听歌。
上片: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我们把酒听歌时,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如朱自清的《匆匆》所写,在我们洗脸时,时间悄悄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抒情主人公痛感生命于不知不觉间消失。“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依旧,亭台如故,潜台词却是:物是人非,人生几何?(从“不变”的角度来写)“夕阳西下几时回?”从人们视而不见的“变”的角度承上作补笔。字面上,它写的是“夕阳”万古常新,去而复“回”;但在“几时回”的设问中,已有今日之“夕阳”已非昨日之“夕阳”之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就如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词人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因而使此词具有厚重的哲理意味。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主观感受,花落去、燕归来时客观规律,虚词对仗。明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刘熙载《艺概》称此二句是“触着”,即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晏殊,大明寺见蜀人王琪壁上题诗,邀至府中,酒后游园,晏称去年暮春到此,吟“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得对句。王琪见庭燕剪柳穿花,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既伤落花,又喜燕归,在变化之中又含有某种不变的意味,给人心灵上以某种安慰。“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历史便在这种新旧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对这一现实,作者止不住要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徘徊沉思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没有对上片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落花”和“归燕”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表现宇宙时空的无穷无尽,从而让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余韵悠长。
艺术特色:
淡淡的感伤:就感情基调而言,仿佛温润的珠玉,感伤中有慰藉,而非深哀巨痛、激情烈响。
富贵气象:纯以白描手法写平常意象,如“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重神髓、重气象,成为“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又一力证。
“情中有思”的意境: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却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闪烁着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光,充分体现了《珠玉词》“风流蕴藉”、“情中有思”的特色。
虚词对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虚词对仗。属对工巧,却又天然浑成,似将眼前景信手拈来,轻快流丽,杨慎《词品》说它是“天然奇偶”。
柏可。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三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晏殊,希望大家喜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学实录。
师: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
生:(看投影自动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师: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师伸手指向屏幕】。
生:(看投影自动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知识卡片,让我们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生: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开创北宋婉约词风,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写了晚春薄暮之时的景象,感叹光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我们的任务。
生:朗读诗词,感知内容;品析语言,把握感情;体悟哲理,珍惜青春。
师:老师先把这首词读一遍,大家根据提示认真听读,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重音、把握感情。
师: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读出感情,并思考用散文语言描述这首词的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立体的画。
【生朗读,师参与】。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
生:(串联了词的大意。)。
师:你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词的内容,很清楚,不错。听听老师头脑中是怎样的一幅画好不好?晚风暖暖拂过,听着新谱成的歌曲,饮着这杯美酒,生活啊,是多么闲适!但是,我的心呀,为什么浮起一丝伤感?同去年一样的天气,还是原来的亭台,我们欢聚的那些日子逝去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呀!就像这夕阳。
花飘零,飘零,在我眼前,伸手,却挽留不住丝毫,自然规律谁人能阻?!远远飞来的可是去年的那只小燕?燕子还可能回来,时光呢……落花的小径,留下我孤独徘徊的身影。
这幅画是怎样在老师头脑中形成呢?老师主要是借助了词的意象,揣摩了词人的感情。
出示知识点链接:意象,就是寄托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投影出示:找出词中的意象,揣摩蕴含的感情。(可从事物特点、写作手法、描写方法、思想感情、修辞方法等角度辅助理解)。
示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听新词,饮清酒,本来是多么畅快的事,和去年一样的天气,同样的亭台,却没有了欢聚的朋友,又是多么令人惆怅!“新”“旧”对比,欲抑先扬,更突出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
生:意象有:夕阳、花、燕、小园香径。
师:能不能选择一个揣摩揣摩?
生:夕阳。夕阳下山了就不能回来了,词人非常难过。
生: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师:东升的已不是今日的夕阳,岁月悠悠,无法重复啊!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感情读。
师:谁评价一下?
生:她读的很有感情。
师:你根据你的理解再读一下?
生:感情读。
师:不错,注意了设问句的语气。“几时回?”【师又一遍范读几时回?】。
继续赏析。
生:花。花落去了,词人非常惋惜。
师:你从哪里看出词人的惋惜?
生:无可奈何。
生:留恋之情。
师:读一读?
生:感情读。
师:读出了惋惜之情。光让女同学表现了,还没给男生机会呢!这位男生读一读。
生:感情读。
师:精彩!
继续赏析。
生:燕。燕子回来了,可能还是去年的那只小燕,一年又过去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师:美好的事物还会重现的,看小燕子又回来了。但可能只是---。
生:似曾相识。
师:一切逝去的`不可能再原封不动地重现,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
生:岁月流逝的惆怅。
师:读一读?
生:感情读。
师:读出了有点欣慰更多怅惘的感情。谁再展示一下?
生:感情读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句。
师:感情到位!比老师读得还好。
继续赏析。
生:小园香径。词人非常孤独。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孤独?
生:独。他自己一个人。
师:写出了他的孤寂。还有呢?
生:徘徊。
师:他在院子里没事瞎走吗?不是。他肯定边走边想,他想什么?【教师边说边模仿走】。
生:燕子还可能回来,光阴回不来了。
师:自然规律。惆怅的感情更加强烈。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感情?
生:感情读。
师:独徘徊【示范,语调低沉,拉长音,并用手打着节奏】。
生:又读了一遍。
生:这两句更能抒发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惆怅之情。
师:这是从内容、感情上分析。结构上呢?是不是有一种音韵美?这是晏殊词的一个很大特点。让我们再这样读这首词,女同学读每阙第一句、男同学读每阙第二句、第三句齐读,再次体会词的音韵美、图画美。
生:按要求诵读。
生:春天。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师:写了春天景色、抒发感伤之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特别是珍惜青春。
【师板书:写春、伤春、惜春】。
景情理。
师:熟读成诵,你背过了吗?同位间互相检查,好不好?
师:背过的请举手。真不错。能默写吗?哪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漂亮的书写?这么踊跃!有请你们两位。其他同学在练习本默写。
师:我们一起批一批。注意书写要规范。“落”是上下结构。
师:“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多么美好的景象,可在词人笔下,花、燕却蒙上淡淡闲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物我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境由心生,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你能用同一物表现不同心境吗?拿起笔,写一写。
生:春游啦!我蹦跳在乡间小路上,柳枝拂面,软软的,像妈妈温柔的手。
唉!美好的春游居然发生一件这么让我难堪的事!柳枝触到脸上,麻辣辣的,像一条鞭子抽在脸上,更抽在我的心上。我愤愤地想:“难道你也要和我过不去吗?”
师:心情不同,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我们作文时可以用不同的环境描写表达不同的心情。
师:时光匆匆,感叹有用吗?
生齐答:无用!
师:让我们齐读教师寄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青春,“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师:今天的作业:学完本词后,你有怎样的启迪和人生感悟?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五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前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复习词这种体裁。
2.读词牌名,猜词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3.复习朗读学过的晏殊的`两首《浣溪沙》,感受词中的淡淡哀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这一词牌名的朗读基调)。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全词。
1.指导书写作者“苏轼”。
2.交流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3.根据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提示学生把小注读进去,从小注中猜一猜词的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感受词的上阕和下阕的不同之处。并用朗读体现出来。
5.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出示朗读要求,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读出韵味。)。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1.读读词的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简要地写下来吧。
生个别展示:用自己的话翻译景色描写。
2.如果我们嗅一下呢?你闻到了什么?
(花香,清新的空气,还有水的味道,兰芽,松脂等)。
3.那就读一读把,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四、拓展补充,深入诗人内心。
拓展,课件补充:“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孤单凄苦,没有亲友问候……。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2.苏轼有没有被这种美丽的哀愁淹没呢?读一读下阕,你读懂了吗?
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感受苏轼的老当益壮,奋发进取。
3.苏轼由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你能用坚定的语气读出他的抱负吗?(想象苏轼。
遭遇的各种艰难情境,反复吟诵)。
4.补充苏轼被贬黄州的其他类似诗句。
5.再读品味。并补充其他体现乐观豁达人生态度的相关诗句。
6、出示其他诗人的豪迈之作,朗读感悟,学习乐观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去,从而感受作者的胸怀及心志,理解古诗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中心意思,并进行情感教育。)。
六、板书。
浣溪沙。
上阕:写景清新淡雅。
下阕:抒怀乐观豁达。
七、作业。
理解默写。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积累并学会灵活运用诗句。)。
晏殊浣溪沙说课稿篇十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56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