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教育论文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9:51:03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5 09:51:03     小编:雨中梧

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迎接新的挑战。写总结需要注重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准确性,力求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7]苏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二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51、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美术鉴赏课的探索。

52、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示范校。

53、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

55、如何让少儿艺术培训回归教育本身。

56、青岛学生美育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57、河北民间美术现状及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59、东北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60、论翻转课堂与环境艺术教学。

6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当代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考。

62、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63、“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64、浅析当前高职艺术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制约。

65、网络新媒体对艺术类课程教学影响。

66、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趋势研究。

67、浅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8、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

69、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

70、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案例开发。

7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72、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73、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

74、职业学校教育不能缺少积极语言。

75、关于艺术团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

76、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77、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78、艺术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79、构筑教学楼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

80、艺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定位与对位思考。

82、论素质教育视阈下艺术生的心理关注。

8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84、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85、高校舞蹈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研究。

86、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87、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88、虚拟卡通教师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研究。

89、论当代美育实践:艺术与生命教育。

90、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1、“三力”与媒体并驾打造情境艺术课堂。

92、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93、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94、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95、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三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教育要改革,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把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教育科研要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实验探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就必须加强中学教育科研的管理。

一、机构管理。

搞好教育科研,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机构。建立健全机构,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科研的实施。

南阳市三十中教研室是协助校长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制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中枢机构。教研室是学校的职能处室,为使其行使管理权力,为此,我们正确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研室在学校所处的地位。

学校教研室是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桥梁,教研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教研室主任受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从而形成学校校长、副校长—教研室—学科教研组、课题实验组三级教研网络。

(二)学校教研室与市教研室的关系。

学校教研室在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上受学校领导,但同时它也是市教委—教研室—学校教(科)研室三级科研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工作也受市教研室领导。因而,学校教研室应认真完成市教研室布置的任务,并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承担市级和学校级科研课题,及时反馈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和上级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教研室与教导处的关系。

教研室抓教育教学研究,教导处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形成相互补充的格局,有利于科研兴教,有利于学校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学校教研室和电教室的关系。

要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就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电教媒体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与电教关系密切。

二、项目管理。

教育科研范围广、内容多、层次不一,因而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选择地确立科研课题并进行科学管理。科研课题的选择,应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实际可能性,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科学。

并成为基地学校,有的放矢进行研究。针对封闭式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又正式申报了省级心里研究课题,得到正式审批。

对教育科研项目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考核指标中,列入学校对教研室、教育技术组、教研组和课题实验组成员个人业绩的指标中。为了对教育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我们事先制定了目标考核细则,设计《课题目标评定卡》及《年度完成情况评比卡》,激励课题组成员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

三、人员管理。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只能由科研促教学,不能由科研代替教学。“人人有课题”的做法不一定科学。首先,教育科研有它的周期性,应与学校学情统一起来。其次,教师对科研的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参差不齐。搞科研要因人而异,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科研人员业绩档案。

(一)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气氛;(二)人员的选择,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人员,应老中青相结合;课题负责人(组长)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不宜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应是起始课教师;按学年有选择地吸收扩充实验研究人员。(三)人员培训。对教育科研人员必须进行分批次分期分层次培训,使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熟悉具体的操作过程,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四、档案管理。

学校教研应按不同级别的课题,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包括课题实验研究数据材料、实验成果和激励机制。

(一)实验数据材料。

实验数据材料大到课题实验方案,小到课堂电化教学设计、问卷设计、会议记录,都应完整齐全,详细具体。

(二)实验成果的管理。

实验成果管理应按提交成果的方式建档,如实验研究著作,报告、总结、论文,计算机课件、录音、录像、幻灯等获奖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实况录像及各类有效证书。

(三)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成果时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奖励,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取科研资助等以制度化形式联系起来。

五、经费管理。

学校应按不同级别的课题提供不等数额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统一由学校财务室管理。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时必须报经教研室审核,确认用途明确后,方可向财务室支取。

教育科研既是一种教育性的科研活动,又是一种研究性的教育活动。它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探求课堂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建立起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为目的,以促进教学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目标,因此,中学教育科研的管理必须以此为知道思想来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新疆教育)中小学管理9g30。

2.开封教育科研杂志(内部资料)《开封教育科研》编辑部。

3.河南省教育年会暨专家报告会。

4.博士生导师曾继耘教授《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

5.《上海教育》、《河南教育》、《北京教育》等。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正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回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均已表明,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职业教育科研则是指职业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要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全面、综合、创新型的,不仅要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须要有从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跟上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

本人经过接触和学习,对职业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提升职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觉养成这一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立项研究活动,以高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刚开始接触立项,满头雾水不知东,感觉职业教育研究对于老师来说是不着边际的事,费时间、费精力,让教师搞科研,成为科研工作者,太不靠谱了。我在参加了校商贸科的教改立项《以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主持项目的科主任简单扼要地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教育研究,教改立项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参与到课题申报、设计、实施过程。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科学创造性,把教改立项工作做好,获20广西区教育厅二级立项。立项促教师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研究方案,做出准确判断。教师有意识的参加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教学设计,参加课件比赛,及时发现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参加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参加培训,与外界联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7月,我参加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认识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及执着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学习,使我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之处,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理论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读教育理论的著作,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论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和研究。

5月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一些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理念。网上研修,不仅给予了教师知识发展的便利,也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更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原动力。要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去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凭借优良的素质和很强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要勤学善教,创新进取,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反思与积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为人师表,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和享受到教育者的快乐!

三、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到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可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研究具有获得快乐的精神体验,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理性,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指向是:立足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的目的与功能正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揭示教育的特征与本质,以利于我们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极富创造性和学术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去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教育科研是相通的,之间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科研课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扎实研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一样,只要我们投入最大的热情,付出刻苦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要真正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对自己和学生发展有利的课题,并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勤交流,挤时间读教育理论文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育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写作,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曾贞.谈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6)。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六

艺术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题目:工业社会及现代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工业社会的形成是在文明发展多元后并集体综合地展现出的一场人类社会的革新。在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中,产生了将产品的审美性与现代功能性应用相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新的文化形式应运而生,在美术运动中,由于社会形态的剧烈变化,传统的审美方式在大工业的快节奏发展中被逐步改变,此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发展趋势带来全新的艺术审美,以艺术的形式美来反叛学院艺术的严肃的古典思潮。

关键词:工业;美学;现代艺术;艺术教育。

工业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之一,它的文化蕴含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工业文化的梳理与保护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重塑了人们对自然规律与人本质的定位,注重客观与科学的自然本质追寻,开始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英格兰中部地区首先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萌芽,以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换为标志。科技的进步使得大机械生产规模化,从而取代传统手工业作坊的小规模生产活动,机械生产代表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后,在大工业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文化衍生成为文明进步的组成因素,其中艺术也通过工业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全新的艺术载体形式。工业革命的标志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全新的改进,此后众多的科技进步推动着机械生产的步伐,这场重大的生产方式革命性转变迅速席卷欧洲大陆,并在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电气时代,以美国的大量生产的技术革新与德国的科技领先为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的爆发至使工业体制与工业社会的产生,工业文明也随之应运而生。工业社会的形成是在文明发展多元后并集体综合地展现出的一场人类社会的革新,对待科学发展的理性逻辑思维成为这场革命的源泉。工业革命由资本主义经济客观发展所带来,它的发展代表着工业体制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1870年左右,新的艺术价值取向开始在欧洲蔓延,艺术家的创作开始与哲学、科学、民族、社会等因素相结合,拓展出艺术的形式语言性、表现性、装饰性等语言探索。艺术家个体的精英化精神,取代了美术创作的群体化标准,个性语言成为艺术表达的宗旨。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带来大工业的全新生产模式,它取代了手工业时代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的全新确立,产生了在工业流程中出现的具体分工,产品的生产与设计出现了与传统手工业制造工匠完成制造与设计模式的区分。在社会分工上,设计成为单独领域从生产过程中脱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艺术观念出现矛盾,此时艺术设计出现依赖工业的机械生产,而并不关心产品的艺术性与普通人的关系的问题,工业生产流程化带来产品质量的粗陋,产业技术开发人员与工厂雇主只关心工业产品的营销与技术和材料的更新,对产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持不屑态度。

一、亨利伯格森的哲学理论与现代艺术。

工业发展与科学进步带来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转变,思想观念开始追求全新的艺术形态,努力寻找着全新的思维拓展领域,发掘着主题的深刻性,生活的瞬息万变成为创作观察的切入点,其观念的产生依附于工业发展后社会出现的现象。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哲学观点对现代派艺术影响巨大,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伯格森对人的思维中理性成分持批判态度,他主张艺术创作要避免理性将事物的真实性所带来的静止。他提倡运用人的直觉,因为直觉会持续推动事物变化的量,并延续事物的运动。事物的存在是发展的,在发展中保持运动的方式,也是事物相互作用中延续的过程。伯格森认为人类思维与生存意识的解放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它可以触发人类在既定社会标准中释放和投入对生命本质的需求。在艺术形式中,无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或是一首乐曲,其作品功能会让人产生联想与思维的跳跃,艺术成为精神载体的途径来自作品在欣赏者中产生的共鸣,作品的来源出自作者的思想浓缩与对物质事物的提炼,在这里,伯格森的艺术主张为“精神物质主义”。时间作为理论使得帕格森理论为对19世纪末期出现的新型艺术的解释带来启发性的含义,在艺术创作中,时间作为无休止的运动规律影响着艺术作品产生的即兴感,其意在突出和重视作品产生过程的灵感。这一点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创作与作者主观感受便密不可分,作品以分离似的色彩附着于绘画形式之中,使作品明晰作者的瞬间感受。艺术家的内心活动更加清晰地在艺术创造中显露,在观者的思维推动下,联想、记忆、情感触碰在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出现新的感知触碰。在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发展的推动下,19世纪以后的现代艺术开始与人的思维产生共识,并逐渐成为新型社会意识形态中艺术发展的主流。

二、包豪斯学院与现代艺术教育。

工业进步带来物质的丰富,在18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重视科学与发展的客观思维,这种对自然物质发现与创造的过程的重视,至使欧洲社会的思想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物质的迅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道德、精神、审美取向等并未和物质的发展同步。在工业链条中,人的主导意识开始服从机械生产的束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伊始阶段,欧洲的复古风潮为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带来不切实际的繁琐矫饰。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在19世纪后期发起了艺术与手工业运动,但是莫里斯在这场运动中过分强调艺术家的独立性,而脱离了大工业产业化模式,这使他未能解决新兴产品技术与艺术观念的矛盾。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也未对大工业革命性生产作出明确的判断。德国现代艺术史的代表人物海尔曼穆特修斯针对英国的艺术设计的问题,确立了以艺术设计的形式解决大工业生产与手工制造之间的矛盾。德国工业同盟组织的出现,为美术融合于工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青年时代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诞生地,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育理念将工业社会的发展与艺术关于美的功能进行了现代含义的协调,将艺术的审美与技术发展融合于一体。格罗皮乌斯致力于在设计中向无生命的工业产品注入生命力,探究历史上美术家将造型观念融入各个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推崇在欧洲古代的众多画家涉猎很多设计领域。格洛佩斯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大师,包豪斯的校舍由他亲自设计,并遵照建筑的功能规律与实用性,突出现代工业技术材料与建筑结构功能的特性,发挥建筑自身构成所表现的美学特征。这些校舍成为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开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先河。在包豪斯的教师队伍中包括了众多的现代艺术的大师,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承担现代构图理论知识的课程,《点、线到面》的出版将美术中的组成因素,分化成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俄国的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理念被康定斯基带入包豪斯的教学之中,他强调将线条的变化引入画面的节奏的关系,在空间中创造出线条的三维变化,将艺术思维方式建立于想象、分析具象与抽象元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他将绘画的抽象元素作为展开思想与精神的方式,在教学中,通过作品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启发。另一位在包豪斯执教的现代派艺术的代表人物瑞典艺术家克利,他被赞誉为最富诗意的造型大师,在克利的艺术中,他将图像分解成几何的形式与色域之间的体块。他的艺术图像风格多变,在物象的选择上运用色彩来穿梭于具象符号与线面节奏之间的变换。由于他的绘画主题充满了幻想与奇妙,使他的艺术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范畴。他将个人情感与绘画中创造性的要素联系起来,将客观存在的事物转换成思想的意识形态。在设计中,包豪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熟悉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方式的同时,并寻找现代设计中的规律性发展。将美学理念融入工业机器的生产复制方式中,形成一种简便明快的工业生产形式,将工业设计中的现代性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其教育过程,形成了现代设计理念诞生的过程。同时,包豪斯在其美学中也出现对构成主义的过度关注,为突出工业产品设计上的材料学与设计形式的简约而忽略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在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包豪斯学校把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手工制造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学与生产制作工艺相结合,并形成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将艺术的形式带给社会中的大众,艺术的形式不在受控于阶层的分化中,同时,它将现代技术革新融入生产设计之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现代材料的功能化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艺术开始走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剑虹.具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布伦丹普伦维勒著.20世纪现实主义绘画[m].应沂,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七

民间美术在我国具有远久的历史,它原本具有极强的原发性与地域性,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民间美术质朴、鲜活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个性,从而与专业美术、外来美术形成对照,相互辉映,完成了民间美术的立体效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观念的更新,民间美术又重放异彩,也面临着新的重要任务:为旅游事业作贡献。而作为旅游胜地的承德,也迫切需要一批民间美术工作者来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工艺品。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长期流传和应用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技法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包括造型、纹饰、构图、色彩等几方面。同其他画种相比,民间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的造型要求可以概括为:简练朴实,清新明朗,夸张变化,富有装饰性。

它是根据刻刀的操作功能和农民的淳朴性格,在一代一代的创新实践中凝结而成的。

剪纸与绘画是有区别的。简练朴实是剪纸造型的基调。如果我们勉强地用剪刀去模仿画笔来表现剪纸,那么烦琐的线条、定实的画面,会使剪纸失去了应有的风格。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人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直观,表现的事物也清新明朗,一目了然。

“夸张变形”是民间剪纸的常见手法。例如,传统剪纸中的狮子,头部夸张很大,所谓“十斤狮子九斤头”,但如果设计成真狮子的模样,恐怕就没人喜欢了。剪纸经过夸张变形,更富有装饰趣味性。

民间剪纸的构图稳重、大方、丰满、均衡。它不讲究绘画透视,往往将各种艺术形象散播开来,相互不可遮掩、重叠,但疏密安排得当,布局合理,有主有次,构图完美。

剪纸的纹饰,是指在进行图案设计时,作为装饰纹样来美化物体块面的一种手段。纹饰有云纹、月牙纹、锯齿纹、鳞纹、水波纹等,在应用时要善于变换纹样。如云纹可以变化成带状,而锯齿纹在表现老虎的牙齿时是短形的。总之,传统纹样可以变化成更多的新纹样来灵活运用。

传统剪纸一般是大红色,也有全绿、全黑等其他颜色,还有几种彩色剪纸。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做法。

绘色剪纸:用白色宣纸剪刻图案,然后用颜料根据图案内容上色,如花朵绘成红色,叶子绘成绿色,绘完后自然晾干,然后粘在深色衬纸上组合完成。如果是窗花,一次可以多刻几张,染色后即成成品。

分色剪纸:以一幅《牧马图》为例,图中各个形象用选择好的彩纸分开制作。草原剪成绿色的,马儿有白、黑、红多种,放牧少年穿红衣、戴黑帽,然后按设计好的构图位置分别粘贴在一张衬纸上。

套色剪纸:先用黑色或其他深色纸剪好图案,要求凡有块、面的地方,尽量要镂空;然后用不同的彩色纸按空白处剪刀,再将黑色轮廓的剪纸背面朝上,仔细粘贴上彩剪纸,贴好后将完成的套色剪纸翻过来,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和误差;最后再粘在白色衬纸上……这样,一幅鲜艳夺目、色彩浓郁的套色剪纸就呈现在眼前了。

(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八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的愿望。

2、情感与观念。

幼儿必须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同伴交往中,会模仿他人的语言。幼儿在同伴游戏中练习语言表达机会多,在游戏中很轻松很愉快的学习了;在幼儿园,教师创设角色区让幼儿学习是很好的,当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需要家长朋友的正确引导,还要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幼儿在角色区“小超市”的表现,他们可以象社会上的人一样,自由表现,说错了不会被骂,可以自己定价位,收银员等超市人员还可以通过招聘等方法选取。这样,孩子们可能会在一片笑声中而过。

2、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他们会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出来,他说的话做的游戏也会被他人所采纳接受,幼儿的自信心会得到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又会引起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如:一次小朋友在休息时间把我教的儿歌《小老鼠》变成了拍手歌,看到我肯定的眼神,她们玩得更起劲并希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1、伙伴交往的表现。

伙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伴间相互交往,他们会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得到互利,会懂得等待分享和谦让,还会使幼儿身心愉快,当一个幼儿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时,如果与同伴一起玩,马上就会眉开眼笑。

2、同伴交往的作用。

幼儿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使他们发现与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又学习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形成和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习了自我控制谦让。

幼儿同伴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容易发脾气,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获得社交技能,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

二、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普遍问题。

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2、心理特征。

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特殊现象。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孤僻、不合群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外,还存在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有些幼儿有明显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外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会逐渐使幼儿形成骄横无理、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人际环境及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对幼儿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而父母对幼儿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已成普遍问题。家长往往对独生子女处处包办代替,从而也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和机会,使孩子很少获得待人接物的经验。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因怕自己孩子吃亏,也会立即去干涉,甚至不让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父母的过分保护,限制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现象。对孩子溺爱的父母易对子女迁就,使孩子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这会导致孩子与同伴交往时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随心所欲,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粗暴和过于严厉,父母亲的粗暴对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由于模仿与学习,孩子还常常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其他的小朋友不愿与其交往。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他们的同伴交往。独生子女生活在以父母为伙伴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人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重要源泉。如果没有人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容易使独生子女产生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的想法,表现出极强的利己性和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与他人的交往态度与方式也极易成为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模型。

在家庭结构中,父母的离异或不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孩子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于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而产生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较正规地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从家庭走进集体环境,会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也导致了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者惩罚幼儿,这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压力,进而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等交往特征。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复杂原因,教师对儿童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判断标准重视得不够。在长期的习惯思维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人的呆板的角色等级地位,即老师就是老师,任务是教学,学生在学校,任务当然是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仅仅是幼儿个性的特征所致,从而不重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在今天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即便人们重视儿童的人际交往,也只是重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因为师生交往便于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仍旧忽视具有生活气息的同伴交往。在这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而幼儿的所有社会意识(包括协作精神、尊重别人权利、理解社会规范、服从他人、同情他人、牺牲精神、正义感、坚韧性和服务精神等)都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掌握的,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的交往和游戏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真正学到并能在生活中适时有效地应用之。

三、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及对策。

交往是孩子的天性,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人格特征是通过与他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发展起来的,交往也是孩子的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更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正在逐渐失去交往的机会,在生活中出现孤独或孤立化倾向。因此,成人要为促进幼儿的交往创造条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交往的地点越来越少,社区在考虑环境设施时,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尽可能多设立一些公园、草坪、儿童游乐场所,使孩子有地方和别人玩,在交往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多带孩子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孩子与各类伙伴交往。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长的言行、教育模式、人际交往方式习惯、与子女交往的次数等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平时注意以自己真诚热情的待人接物态度感染幼儿,并利用带孩子拜访亲友、到邻居家窜门等机会,让孩子能有机会参加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去,并从成人之间的交往中受到启发和影响。鼓励幼儿与各类伙伴交往,了解孩子的交友经验与感受,引导孩子分析交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水平。

幼儿园是同伴交往最集中的地方,幼儿园就要在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交往的同时,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指导,可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关分享、协商、谦让等方面的游戏。教给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比如:在一次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突然发现了一只蜗牛,多多激动地和我说了这件事希望得到更多相关内容,引来许多小朋友的观看,借此机会我请孩子们互相讨论、交谈,借用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时间作为随机教育请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讨论了:蜗牛的出现,饮食,繁殖等),我做及时指导。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技能,在幼儿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分析成功的原因,利用正强化巩固幼儿的行为;对于攻击性行为进行移情训练,有目的地设置教育情景,灵活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想他人的兴趣与需要,克制自己并作出适当的反应,逐步矫正攻击性行为。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幼儿教育的前沿,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同伴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交往的氛围,对交往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给予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多参加交往实践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成人应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不懂如何交往的幼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于同伴交往中,得到愉快的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勤,《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中国记者》,8期,第19页。

[2]卜卫:《儿童的权利》,《少年儿童研究》,4期,第25页、23页。

[3]“快乐星球”网站:/news/view。

[4]陆晔,黄艳琳:《重新认识“儿童”》,《现代传播》,2期,第33页、32页。

[5]邹晓燕,李英玉,黄晓梅:《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第7期。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九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搞好科研工作,从主客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有些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表面性强,只抓标,不深入探究本。结果,口喊抓好科研,而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育科研办公室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校本科研;优化科研资源,结合校情,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建立建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

关键词:农村教育科研问题与困难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顶尖阶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我校也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但是由于主客观化方面的原因,致使雷声之大的科研工作,得到的效果只是小雨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探索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闯也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新路和寻求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措施,无疑对中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如同其它农村中学一样,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教学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并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这样,还是效果不佳,仔细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中学多数在偏辟之地,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常常听不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如何?关起门来办教育。部分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清;一是许多教师认为搞科研与己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大降,于是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中学教师无须搞科研,科学探究是专家的事,二是部分农村中学常把科研工作当做表面文章而作,写写材料,偏写一些计划,方案写在纸上,装进档案就算教育科研工作抓了。三是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带不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校档次、评选先进,应付职称评定,获得几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而已。等等,致使教育科研有其名无其实。

2.教育科研能力不高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等掌握的不够,对科研的基本要求,程序、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在工作中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撰写科研报告。而教育科研是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事业求真务实、奉献的工作精神。否则就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会退缩,造成半途而废的局面,给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校本科研的立项课题空间无实际意义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研兴校、管理兴校、培训兴校”的形势下,一些农村中学也盲目地立项,报课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课题存在简单、空泛的现象。因为有些课题就学校目前状况根本结不了题,需要的资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些课题空洞,无实际意义,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益处,缺乏“以校为本”的理念,因此,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证明,最后立项课题结不了题,出不了结果,那么科研的作用就失去了。

4.科研资源缺乏,手段落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推广之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的信息,来为学校的科研注入营养,使之活力大增。但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想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新知,是办不到的,至少说现在部分农村中学连微机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网上搞科研了。

5.科研队伍不稳定。一个好的教育科研单位,一是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二是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一个好的科研的队伍,就能探究出好的成果来,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就能把学校的科研气势搞得更浓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否则,学校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老方法、老模式是必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更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无实践和生存能力。

6.教育科研管理抓不到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涣散,没不一个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不建全,无科研室,无科研队伍即使设立了科研室,有了组织,只是写在纸上,根本没有担负起实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科研目标是什么,如何动作,如何掌握立项课题的要求,管理方法,心中无数,这样科研一点用处都没有。

二、针对农村中学科研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转变教师的观念。例如,请专家到校做报告,上示范课,观摩课,问教师购买有关教育教研书籍,坚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并通过教师谈学习体会和感想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层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了生机,教师就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认识提高了,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农村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程序,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主抓人,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一步一步地有序的进行。

3.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之外,关键还得有一支稳定、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还要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因此,学校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办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校本教研,邀请教育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并在教师选题立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教师撰写论文,培养教育科研骨干,由骨干带领一批人,最后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效果的教师可往上推荐,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会取得实效。

4.优化教育科研资源,力求实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科研资源必须得有,除了有一支稳定、素质高的队伍,还要有必需的信息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如电脑、科研书籍、录放机等,另外还要加强校际沟通,外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发展实际的科研新路来。

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必不可少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学生进行艺术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以艺术为载体,塑造完美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即首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让学生看到美;其次要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认识美;在次是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逐步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减负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必须把学生的旺盛精力吸引的正确的场所上来,让学生在减负中发展特长,增长才干,这就需要学校实行积极的减负工作。而做好减负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优美的环境,让学生看到美。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艺术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借学校整体改造的契机,加强了对学校硬环境的建设,有意的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无论站在学校的那一的角落都能感到美得存在,楼内的地面光洁如镜,墙面粉刷一新,并悬挂着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画像,学校现设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师、舞蹈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业教师,并配有一定的活动器材。使学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时刻以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二)学科渗透,让学生认识美。

课堂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在按照《全国艺术教育总规划》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开课率达到百分之百。此外,除上好音乐、美术课之外,还注重了艺术教育的学科渗透。

1.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创造美。

了第四名。

2.树立环境育人意识。

既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读书和学习。因为行为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互作用的,校园环境是“隐形课堂”,是“无声教材”,时刻都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可是,在我们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加强学校整体改造的过程中,确信资金短缺,使计划搁浅。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是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无论站在学校的那一个角落都能感到美的存在。

二、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把《全校教育总体规划》落到实处,才能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还证明了如果想甩掉薄弱学校的帽子,就必须找准适合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即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并用艺术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再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这次艺术教育检查中,我们按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照《2002年和平区艺术教育工作方案》和《和平区各项艺术教育工作评估细则》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发现了工作中尚存的不足之处:

(一)由于经费问题,学校的静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和器材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艺术活动的项目少,参与的人数还不够普遍,艺术教育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开展多途径的艺术教育做的还不够。

对上诉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和提高: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不断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软硬环境设施,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在投资上适当的向艺术教育倾斜,保证在两年内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和环境。是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发挥育人的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曾设艺术教育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添加诗歌创作小组、演讲小组、英语小组,并开展经常性的艺术教育活动,时刻用美的教育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教育,使学生的参与人数达到百分百。

第三、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教育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树立艺术教育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第四、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多途径的艺术教育。开展经常性的艺术教育活动。

总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出艺术教育工作中的差距,加强整改,努力做好学校的艺术工作。

参考文献: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一

高职院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突出表现形式,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音乐教育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高职院校实施音乐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1、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好当前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转变忽视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环节,发展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对教育教学设备的犹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确保音乐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进步。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二

世人总是回味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抱怨生活的冷酷无情和平淡乏味,其实,生活的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的情思无时不源于生活,艺术的生活,需要我们用侍意的眼光,悠闲的平静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你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

苏轼看出了月的寂寞,他对酒当歌;深山秋雨,勾起纳兰性德的情深许许;青山妩媚,陶潜情愿种豆南山……这是古人从对生活的艺术的感知,他们诗意的看待世间万物,并赋予他们有血有肉的躯体,鲜活的'生命,在这样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世间一花一草,一树一鸟,一山一水,无不给予你生命的启示,艺术的情思。今天,孤独怎么会流行起来呢?我想,是他们不懂得用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这可爱的世界吧。

现代诗人,哲学家,更多的是用艺术的心态来艺术的生活,发掘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认为,生活应有悠闲的情绪,热情并智勇。。生活的艺术,应是一门快乐的哲学,人们应用平和的心态,真挚的情感来享受我们一天平凡也不平凡的日子。是啊,夕阳下,小河边,长庭里,一盘象棋,几声弦动,已够人们去享受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艺术家,但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已够我们去品味不尽了,快乐也无时不与你同在。

日本有项国家级大奖叫“终生成就奖”,无数的社会精英为夺这个奖,奋斗一辈子仍得不到,近的一届则颁发给了一名叫清水龟之助的小人们,他能得此奖,是因为在他25年的邮差工作中,他从未出过差错,从未早退,迟到,这持之以恒的毅力使他得了这个大奖,他说:“是快乐,从我所从事的工作中,我获得了无限的乐趣。”

我想,清水先生一定真正品得了生活的艺术,才能从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普通的工作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生活的艺术,亦是一门快乐的哲学,只需我们用诗意的眼光,闲适的心态去体会,这样,就不因为玫瑰的刺而干扰我们欣赏生活的乐趣,体味艺术的情思。我们终会发现,平凡如洋葱亦属于百合科。

作文二:生活的艺术。

曾有一位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是因为我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亦有常言道“艺术源自生活”,正如这句话所说,生活中无处不藏着美,等着人们去发掘。

其一为脚下有地。漫漫岁月中,人类就是在这片大地上行走,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时光如一把雕刻刀,在这方大地上雕琢出人类的历史。在苍茫大地间畅游,在一处又一处留下自己的足迹:凝望华丽气派的故宫,感受到一个又一个王朝兴衰所带来的沧桑;仰望高耸的凯旋门,眼前法兰西帝王的传奇一生有如走马灯闪过;轻抚巴特农神庙的石柱,仿若时光回溯,古希腊文明如璀璨的明珠;漫步在卢浮宫之中,无数艺术珍品描绘出历史的一个个片段……哪怕不出门远行,单是在城墙根下走走,抑或翻开本书页泛黄的旧书,都能让精神在过往中游一遭,沉浸于这片土地上所积淀的历史文化,游四海,品历史韵味,此为生活艺术之一。

其二为头顶有天。广阔夜空下,无数双眼望着明亮的群星,好奇着造物者的存在与否。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皆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雕琢而成。当迈入自然地领域,即摆脱了一切俗世的纷杂。望林海连绵起伏,听鸟鸣低回婉转;拂江上之清风,赏山间之明月。走遍大江南北,感受壶口瀑布的雄壮,桂林山水的秀美,浩瀚长江的无穷无尽……每每至此,便感受到个人在自然前的渺小,为奇丽壮阔之景所感动。赏美景,感世界博大,此为生活艺术之二。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三

“绝对表现主义”是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与艺术教育专家贝内特雷默将“形式主义”和“思辨主义”之争带入了音乐教育层面后进行化解,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美学理论,它克服了思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并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即主张培养有关音乐作品的价值观,在体现思辨主义思想的同时,促进情感价值观的表达,这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融合“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

一、研究思考。

1、对研究问题及背景的思考。在传统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受过去受思辨主义思想影响,教师过度追求审美的表达而忽视了音乐本体。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虽都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至今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功利心态的影响,音乐考级成了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正冲击着传统音乐教学;我国自身的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现象;当今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审美教育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我国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还很薄弱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有碍于音乐教育的快速成长。

2、对研究意义及目的的思考。面对新课程标准,音乐教育亟需重建课堂文化,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达到“用音乐育人”的目的,故“绝对表现主义”这一哲学观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中侧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全方面的掌握音乐的.情感内涵与表现形式,并明确音乐表现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与特点。在“立美、审美、被审美”全面的美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方法的掌控,在将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快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音乐的美感,以培育美好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实践操作。

1、寻求理论支撑实践操作。可见,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艺术学习心理,用艺术经验的持续性创造来尝试创新研究。因此对教师而言,教育是使学生获得有意经验的一种过程,需要对学生经验导向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学生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并在参与的同时实现控制与提高,争取在多种理性环境下获取音乐知识,这对艺术教育本身和教育艺术化来说都很有开创意义。

2、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实践的主阵地,从备课入手,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进行“课例研究”剖析,始终把“绝对表现主义的审美教育”作为主题,以实现音乐新课标要求。通过提高音乐素养――一种多形式的知识,包括知道如何专业地倾听音乐制作和音乐作品以及“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之间的关系,来施加影响以支撑学生们的音乐鉴赏、偏好和认知情感的信念和认识。我们即按照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结合中外教育领域关于教学模式理论,选择了“参与与体验教学模式”、“情景与感悟教学模式”进行试验,已逐渐形成感受、体验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和提升审美素养的“交融――感受――表现”课堂教学模式。

3、有机融合课堂内外教育教学。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追求最佳切入点,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育中要基于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借鉴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全纳教育等理念,尝试对“被审美”音乐教育法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学生通过参加音乐活动,增强了学习兴趣,不仅提高社会实践参与水平,更能通过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音乐的文化理解是音乐审美的基础,而音乐教育的本质必须由音乐的本质来决定。音乐的本质就是它作为一门独特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当今现实背景下,用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尝试改变“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极端提法,重建音乐课堂文化,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与总结,势在必行。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四

油画,摄影,舞蹈,音乐,雕塑品,等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那么什么才是艺术呢?形式最严格和最自由的,手法最简洁和最复杂的,词藻最平白和最华丽的,语义最明晰和最朦胧的,逻辑最合理和最无理的是人们修为美术、音乐、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

像摄影,用来拍照的相机就是一个封闭的盒子开一个进光小孔,这个盒子上所有附加功能伺服都是商家苦心经营的结果。摄影绝不只是与相机有关,绝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文学修养,也是全部艺术创作的基础。只要照片的主题突出,层次明晰,能集中体现在一张照片上,一个快门,一个标准镜头能看到你的主题就足够了。摄影不需要拐弯抹角的所谓思想性,只有你手指下的快门键随镜头里的场景在流动,人海匆匆,你就在其中,人们跟你擦肩而过,却和你素昧平生。人们都挤在大街上、商场中、剧院里,但都互没联系。互不相识、人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封闭的世界,人们的身体却挨得很紧。外面的世界对你来说像一个个舞台,一幕幕场景,你静静地观看,用你的手指,用你娴熟的技术去固定这一场场、一幕幕的人间万象。

像抽象派油画,只是用各种颜色块涂抹聚集出来的图案,让人看起来很舒服,就能让人愿意把它买回家挂在墙上。废金属雕塑也是这样,一堆废品金属经过艺术处理成雕塑,就可以立在城市里,陈设在家里。

像音乐,它的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义性词汇,它对情感的表达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明确和概念化,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宽泛性。所以即使不同语言的人们,听到好音乐,都能感觉到他在诉说什么?表达什么?它能触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弦。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激情。让每个人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就是艺术。

在我们美丽的深圳,艺术无处不在:建筑的设计、道路的规划、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因艺术而美丽的家园,到处充满文化释放着艺术的气息。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五

艺术是无处不在的,而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是音乐,因为我很喜欢古筝,而且我还会弹古筝。

而在学弹古筝的时候,我流下了许多汗水。

刚学的时候,我觉得古筝挺好玩的,不同的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而慢慢的,我不觉得有趣了,那么长时间,只弹一个音,手还得摆成一个样子,手都弹酸了,还不能停,也太枯燥了吧。

没多久,我又迎来了一次考验。老师教我弹一首曲子,说如果不看谱就能弹出来,就让我早点回家,可背曲谱有那么简单吗?再说了,那时候我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我在那里不停地弹啊弹,终于勉强能不看曲谱了,可当我弹给老师听的时候,弹得很不好,老师看了看时间,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还是让我离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古筝已经十级了,这要感谢我平时的努力啊!

老师点评:付出才有回报!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六

摘要: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越来越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深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教育家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认识到现行的高校中国画教学模式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并亟待解决。

一、现状。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再也不是传统文人的专利,它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已变得越来越普及。由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为主要代表,以西方造型观念来统辖中国画教育成为中国画教育的主流。以水墨加素描的方式来塑造现实对象,为中国画在写实造型方面的开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形式上确实形成了与传统中国画迥然相异的面貌,培养了一大批造型能力颇强的写实中国画家,应该承认它为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不无遗憾的发现中国画的这个现代写实体系却没能培养出像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这样的大师级的画家来,而且立足于西方造型观念的教学体系本身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抵触,笔墨与写实造型时常产生冲突,通常是笔墨在表达严谨写实的造型时,自身微妙丰富的效果荡然无存。

二、弊端。

现代高校中国画教育体系存在明显的弊端。

第一,不分专业的进行单一写实性教学,有碍于中国画各学科的个性发展。中国人物画在造型训练的时候借鉴一下写实造型还是可以的,但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不一定也要严格的画素描,这样容易失去中国画“应物象形”的美学本质。中国画的造型不是要求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而是要与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即追求“不似之似”和“美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理想。单一写实造型模式阻碍了中国画造型方式上的广度,而且也妨碍了中国画造型人文内涵在深度上的开拓,以至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写实独尊,而不能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到的造型方式,更不能认识到其中深刻的美学内涵。

第二,在中国画教学上不够系统。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学生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刻的临摹名家杰作十分系统的学习国画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以及精神意境等各项内容,前后不会脱节,对绘画思想和技法训练都十分的有深度。但是现代学院教育却远远不如传统教学有系统,由于教师的经常变更,以及每个教师的艺术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学生在接受讯息的时候容易产生混乱,从而失去判断力。

第三,现代高校中国画教育过分注重技法的练习而忽视了中国画最为重视的“道”。“道”其实就是根植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中国画是通过绘画的“技”来体现“道”的,这个根本思想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所以就不可能画出有深度的中国画。同时中国画又是人文特征很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十分强调绘画的文化含量。中国画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诗书画印一体,但学院学生整天是对绘画本体的重视,想尽办法把画画得如何的细致和深入,而忽视了画外之功。

对策。

要改变当前中国画教育的现状和纠正其种种弊端,尽管有着很多困难,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改革现行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入学考试制度。现行的美术高考入学是不分专业,一律实行统一考试,通常是素描、色彩,即使是考国画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考生们每天都在面对着石膏或真人一遍又一遍的磨着光影,塑造着三度空间,对绘画造型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西画体系的影子。这种考试的方法,从源头上就阉割了中国画的生力军,这种破坏性的影响太深远、太彻底。

第二,强调临摹的作用,体现中国画的'文脉传承。现代的中国画教学在对传统技法的训练和对传统绘画思想的认识理解上都显得不够深入,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艺术格调,所画出的画缺乏“中国味儿”。要学习认识中国画的法度和精神就要深入临摹研究古代优秀的作品,就像陈绶祥先生所说:“学习的本质是临摹,学习的根本方法是重复”。只有大量而且虔诚的临摹中国画的杰出作品,才能真正领悟中国画的奥秘。

第三,建立独立的中国画评价机制,呼吁社会公正合理的评价制度。学院的中国画教学及评价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统一的模式,采用的大都是徐悲鸿以来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老师和批评家“特立独行”,但也是“非主流”,终究不受重视。所以,这样一代一代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画家,深刻影响整个画坛。社会评价制度也是导致我们教学出现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上的主流美展基本上是受官方话语控制的,写实的、主旋律的作品是其主流。这样为政治服务的作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美学的深度,但在参加官方展览的时候容易入展和获奖。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七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美的瞬间,启发学生用艺术的视角看世界。发现客观的美,并将发现的客观的美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形成带有自己主观意识的美。针对学生接受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机会比较少的情况。要适当地增加欣赏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分析国内外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品位。辩证的了解世界设计中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把握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从前人的身上总结经验,吸收借鉴前人留下的美学思想。去糟取精。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逐渐的培养出具有个人主义的审美趣味、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等等。

2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是属于信息化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也要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开放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获得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电脑作业开始成为艺术设计新的创作阵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的`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现在的设计行业,大量的作品如出一辙,这跟在平日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关。创造力是设计师的钥匙。失去创造力的设计师就好比没有了刨刀的木匠,一切的工作都不能继续下去。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创造出来的,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培养计划中不只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强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中的审美。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以及生活追求和对人的关切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不只是要有能发现美的技能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那种学生自成一体的美学理念中也要有在人文中柔化的美。这种美表现在设计作品中深厚的文学底蕴上和设计者本省的道德修养中。现如今的人文精神仿佛处于失落世界之中,尤其是现在的艺术包装设计师为追逐高额的利润而提供过度浮华的包装方案。这与学校艺术教育部不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学生在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上也具有“审美品位”。这样的艺术教育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育。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化教学迅速发展。这在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和讲授方式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老师如何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在纷杂繁复的信息中汲取必要有用的知识。是现代教学面临的又一次大改革。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课题设计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吸收真正的美学知识,塑造正确的人文理念。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并不只是了解美,还要创造美并且道德也要美。如何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中将要研究的新重点。

5结语。

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之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有所匮乏。鉴于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如何变美的思想以及将美融入其作品的创作中去。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因材施教,通过不同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将技能训练和艺术作品的创造相融合,并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6477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