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重阳节诗词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二
20、登高此去无多日,扶病重来又过秋。——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21、重阳风雨何堪别,只和名章当赠言。——方岳《次韵滕和叔投赠白发相过各暮年》
22、今岁重阳日,凭栏气候迟。——邵雍《重九日登石阁三首今岁重阳日》
24、忽忽重阳今一月,菊花数朵见城根。——赵蕃《招在伯》
25、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6、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赵蕃《九日怀在伯》
28、高帽山人两蓬鬓,重阳怀古几踟蹰。——叶春及《龙山为交埤郑君赋》
30、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31、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韦应物《九日》
32、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日登高》
33、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35、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3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三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北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四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五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六
2、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0、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1、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2、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5、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6、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8、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重阳日酬李观》
20、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1、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2、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3、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25、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7、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28、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30、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1、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3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33、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4、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35、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重阳日有作》
36、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8、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39、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40、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即事》
42、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43、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4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45、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46、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7、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48、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49、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50、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七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词牌后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待得很清楚。“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谢道清被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时,汪元量他们到大都大约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有《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八
务闲留上客,佳节值重阳。
旨酒浮仙菊,清歌绕画梁。
高城明落日,疏树觉微霜。
且尽登临兴,馀欢尚未忘。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九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十
【导语】本站的会员“aspark”为你整理了“重阳节的诗句”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0、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1、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2、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3、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4、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5、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1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7、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8、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2、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23、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4、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2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7、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8、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0、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1、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4、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5、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6、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37、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8、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9、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1、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2、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43、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4、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6、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47、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8、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0、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51、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2、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53、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5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5、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重阳节简短诗句
重阳节诗句经典
重阳节诗句(精选133句)
跟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重阳节诗句古诗篇十一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己酉岁九月九日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鉴赏: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别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后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声赋》)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通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出发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695051.html】